八年级地理上册 2_3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三节第2课时《黄河的治理》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了解学习河流的一般方法。
2、通过对地图等资料的提取分析,说出黄河对沿河流域的贡献,及带来的环境问题。
3、提高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的能力。
4、通过对黄河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的认识,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重点、难点:重点是黄河的环境问题和治理。
难点是黄河环境问题的成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资料。
首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看看说说自己的感受。
这段视频反映的是我国哪条河流?看后你有什么感受?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她有着美丽的容貌和富饶的资源。
但是黄河却在哭泣、悲伤,因为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她病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扮演黄河的医生,了解黄河,找出“病因”,“治疗”黄河的创伤。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探究兴趣。
) [讲授新课]展示资料:“引水资料,“龙羊峡水电站”、“河套平原”、“华北平原”等景观图片。
结合下列有关图片说说:为什么提到黄河,咱炎黄子孙总是满怀深情地称之为“母亲河”?小结:黄河在水能、灌溉、塑造地形等方面为中华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
(设计理念:通过了解黄河的奉献,激发学生对黄河的感恩之情,为下面“母亲病了”做进一步的情感铺垫。
)承转:我们热爱黄河,她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她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
母亲河黄河病了,我们作为黄河的医生,想要了解黄河的“病况”和“病因”,首先要对黄河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
模块一:望闻问切——黄河“体检”展示“黄河水系图、“中国地形图”、“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等。
分组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洋,上、中、下游是如何划分的,找出黄河自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的省区和主要支流。
问题:找出黄河自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的地形区和干湿地区?(设计理念:通过粗读、细读“黄河水系图”,让学生学会分层次读图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属于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黄河的自然特征、历史变迁、治理措施以及开发利用,使学生了解黄河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主要河流有一定的了解。
但黄河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其在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独特地位,可能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此外,学生可能对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措施有一定的好奇,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些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的自然特征、历史变迁、治理措施以及开发利用;掌握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防洪减灾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对黄河治理与开发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黄河的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2.黄河的历史变迁及其影响3.黄河治理的措施及其效果4.黄河的开发利用及其前景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黄河的基本概念、特征、历史变迁等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黄河治理的成功案例,如小浪底工程、三门峡大坝等。
3.讨论交流法:学生就黄河治理与开发的议题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4.实地考察法: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学生参观黄河流域的相关景点或工程,加深对黄河治理与开发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PPT课件,包括黄河的自然特征、历史变迁、治理措施、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2.准备相关资料,如黄河治理的文献、报道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3.准备实地考察的地点和行程,如果需要的话。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简要介绍黄河的自然特征和历史变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黄河的地理特征、历史变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治理和开发措施。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性,以及治理黄河的意义和挑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和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他们对黄河的历史变迁和治理开发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丰富和深化认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生态环境问题有一定的关注,但对具体的治理措施和开发策略可能还不够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历史变迁、生态环境问题,掌握治理黄河的基本措施和开发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案例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黄河治理和开发的关注,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河的地理特征、历史变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黄河的措施和开发策略。
2.难点:对黄河治理和开发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历史变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治理黄河的措施和开发策略。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治理案例,让学生了解治理黄河的具体措施和效果。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黄河治理和开发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黄河的地理特征、历史变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治理黄河的措施和开发策略的PPT。
2.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治理案例,用于课堂上进行分析。
3.小组讨论材料:准备相关的讨论题目和材料,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进行思考和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河的美丽和重要性,激发他们对黄河治理和开发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黄河的地理特征、历史变迁、生态环境问题,让学生对黄河有更深入的了解。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2.3河流第三课时教案

2.3 河流(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图文资料,描述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2.结合实际,说出黄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结合图文材料,说出黄河不同河段的开发和防治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黄河水文特征,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难点:长江不同河段的开发与防治。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视频——航拍中国的黄河片段,请同学们欣赏黄河自然风光,感受黄河的壮阔与美丽,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黄河在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忧患,如何了解黄河的忧患,更好的改造黄河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本节课——黄河。
新课讲授:二、黄河的治理与开发1. 黄河概况活动1:通过黄河流域水系图,观察黄河干流的形状: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形状,从而对黄河的形态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2:引导学生阅读黄河水系图,观察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地,黄河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通过认真观察,同学们了解黄河基本的水系特征。
活动3:引导学生阅读我国政区图,观察黄河干流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9个省级行政区,青、川、甘(陇)、宁、内蒙古、晋、陕(秦)、豫、鲁,9省区。
是我国第二长河,全长5464千米。
活动4:通过中国地形图,观察黄河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关注阶梯交界处的山脉,使同学们更好理解黄河开发与治理当中的利与弊。
活动5:读读黄河水系图,找到黄河上、中、下游的节点;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河口为上游,黄河从河口到河南郑州桃花峪为中游。
活动6:读黄河水系图,观察黄河的主要支流,通过圈画,让同学们了解黄河更多的水系特征;图片展示汾河与渭河风光。
2.黄河的奉献活动1: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在黄河的哺育之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请同学们结合历史和生活说一说。
活动2:读黄河水系图,了解黄河在提供水源、引黄灌溉。
黄河沿岸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自古至今,黄河就为沿岸地区提供了灌溉之利。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详案一、教学目标l.通过阅读地图,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3.通过报道、地图、图片及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
4.通过对黄河的治理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
5.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概况篇;2.奉献篇;3.忧患篇。
三、教学难点: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四、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活动探讨法五、教具:黄河多媒体课件及有关报道材料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李白有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千古佳句,耳熟能详,那他是否符合地理规律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黄河,认识黄河!【新课讲解】:1、幻灯片3 黄河全长 5464千米,呈“几”字形流淌在我国北方大地上,是仅次于长江的中国第二长河!(过渡):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
对于自己的母亲,老师相信各位都比较了解,比如:你母亲在哪工作?有什么爱好?喜欢什么食物、书籍……扪心自问你知道吗?平时就要细心观察,做一个体贴孝顺的孩子!那对于母亲河你是否也如此了解呢?想不想知道更多?板书:一、源流概况2、幻灯片4 黄河之水来自何方?(巴颜喀拉山)奔向何处?(渤海,是我国内海)流向如何?(自西向东)为什么?(地势西高东低)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否正确呢?3、幻灯片 6 黄河流经哪些省区?请对照中国行政区划图从源头到入海口依次说明。
(青海、甘肃、四川、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共9省区)4、幻灯片 7 黄河以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和河南的孟津为界,划分成上游、中游、下游。
三河段分别流经哪些干湿地区?(上游: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区;中游:半干旱、半湿润区;下游:半湿润区)上游气候怎样?(趋于干旱)可能形成什么景观?(荒漠草原)5、幻灯片 8 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有哪些?(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位于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的分别是?阶梯与阶梯交界处可能蕴藏着什么资源?(水能、旅游)(过渡):生活中的母爱是伟大的,因为母亲为子女无私地奉献着一切。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河流(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河流(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能够从流量、流速、水位、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概括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2.能够说出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防治问题。
3.说明黄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中央电视台黄河调水沙特别报道”的声像资料资料中白岩松说:“如果把黄河比作我们的母亲,母亲病了,我们要对她进行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黄河会治好了病有美了容。
”据此提出问题:母亲病了,得了什么病?如何治疗?怎样进行才能做到既治病有美容呢?这一节课让我们来扮演医生,了解黄河,找出“病因”,“治疗”黄河。
二、讲授新课1.望闻问切---黄河的概括(1)通过读图,了解黄河的概括,你认为学习河流一般要从哪些方面入手?(2)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洋?上、中、下游是如何划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3)黄河流域地形、气候分别有什么特点?中、下游地区分别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4)黄河与世界多沙河流的比较图,你对黄河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含沙量大)(承转)黄河母亲的病情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病因是什么?让我们继续一起探究。
2.专家会诊---黄河忧患活动1提供黄河的“化验报告”---“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提问:①黄河各河段的泥沙含量有什么变化?②黄河下游有什么特点/③继续观察,认识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窄,五大支流汇入。
活动2提供有关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资料和下游地上河的视频,教材51页图2.35“黄河的忧患图”、“中国地形图”、“黄河中游某地的年降水量分布图”,提问:①黄河中游为什么泥沙剧增?②黄河下游为什么流域面积狭窄,并且无大支流汇入?③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有什么危害?④黄河母亲还有哪些“病症”?(土地荒漠化、凌汛、断流等)【总结】黄河主要的“病症”是下游水患,其“病根”在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2.3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课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黄河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教材解读:《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是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的第三课时内容。
正文以上游、中游、下游的问题与开发为逻辑展开,最后展示治理结果。
侧重点在于中游水土流失问题原因与治理。
在认识黄河各河段生态问题及成因时,了解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的联系,是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非常重要的内容。
教学目标:1、区域认知:运用地图,说出黄河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干湿地区、上中下游分界点及支流。
2、综合思维:结合材料分析黄河中游含沙量大、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方法。
3、地理实践力:根据地形图、干湿地区分布图分析黄河各河段的水文特点。
4、人地协调观:通过中游水土流失成因分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地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难点:黄河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措施。
教学过程:导入:视频播放<<将进酒>>的诗歌视频,让学生说一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天上是哪里?到海是哪里?引出今天的授课内容.讲授新课:一、探访黄河-了解黄河概况利用PPT展示投影,分别完成以下黄河概况的学习1、黄河发源地、注入海洋2、在地图中找到河流的中下游的3、流经的省区4、流经的地形区5、为什么只能说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PPT 展示黄河和其他河流的对比图)思考:对比黄河长度和年径流量,你会发现什么,并思考成因?原因:主要是受气候的影响。
黄河的径流量受气候影响很大,黄河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降水较少,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蒸发量大,水量较小。
过渡:黄河作为世界上古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二、黄河开发及贡献(自主阅读教材P49,分析总结黄河的贡献?)1、塑造平原(PPT 图片展示相关图文资料)2、提供淡水(PPT 图片展示相关图文资料)3、开发水能资源(PPT 图片展示相关图文资料)4、开发旅游资源(PPT 图片展示相关图文资料)过渡:我们在开发和利用黄河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黄河出现哪些忧患呢?,下面我们接着学习。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流 第3课时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新版)新人教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课时3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1.能够说出黄河的概况。
2.通过对河流治理和开发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能够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1.黄河的地理概况。
2.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黄河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她在历史上曾多次泛滥,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为我们的一大忧患。
今天,我们就围绕黄河的“奉献”和“忧患”来探讨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问题。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多媒体展示一组关于黄河风景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教师再展示一组突出黄河危害的图片或录像,请同学们观看。
看完后,教师总结:刚才我们观看的是我国黄河的图片或录像,黄河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她在历史上曾多次泛滥,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为我们的一大忧患。
今天,我们就围绕黄河的“奉献”和“忧患”来探讨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问题。
(二)师生互动,理解新知教师多媒体出示课本第50页图2.41黄河流域水系图和景观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1)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洋?上、中、下游是如何划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2)黄河干流流经哪些省区、地形区?黄河干流很明显地呈巨大的“几”字形,像一条巨龙,从青藏高原越过某某省、某某省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某某、某某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掉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
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3)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黄河发源于哪座山脉?黄河流域的主要地形特点是什么?(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黄河流域以高原、平原为主。
)(4)黄河中、下游分别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地形区?(黄河中、下游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某某省、某某省和某某省、某某省;流经地形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读“我国主要河流长度、流域面积和年径流量对比表”,黄河、长江的长度相差800千米,年径流量却相差14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2、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3、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辩证的认识,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教学难点: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黄河图片,猜河流
教师描述:在中国的大地上,有一条河流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呈一个巨大的“几”字蜿蜒向东,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观察景观图片,很快就
能知道是黄河。
图片导入,既能让
学生对黄河有一个
感性的认识,又可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它又是一条含沙量巨大,让我们忧愁不已的河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
(板书课题)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明确目标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2、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3、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讲授新课
(投影)一、黄河的源流概况
1、大诗人李白曾吟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黄河的发源地,“海”指的是黄河注入的海洋,那么黄河发源于我国什么地形区的什么山脉?又注入什么海洋?
教师补充:黄河的长度约为5400千米。
2、在图2.41中,找到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桃花峪,并观察它们位于什么省区?
3、小组合作,进一步来了解黄河。
1)流经的省区(P7)
2)流经的地形区(P23)学生观察地图后回答:
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脉;渤海)
学生读图,明确
学生小组合作,利用相
应的地图来获取答案。
明确:降水较少,蒸发
通过阅读地图获得
新知,培养学生阅
读地图、分析地图、
应用地图的能力。
3)流经的温度带(P32)
4)流经的干湿地区(P36)
4、综合以上的分析,说说黄河的水文特征。
量大,水量较小,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投影)二、黄河的奉献
(过渡)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你知道黄河的奉献吗?
展示有关黄河的图片,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第49页,总结归纳。
1、黄河蕴藏丰富的水能,因为黄河中上游流经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可以建立水电站。
如龙羊峡水电站、小浪底水电站等。
2、黄河塑造了一些平原,如上游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下游的华北平原
3、黄河水为沿岸地区提供了灌溉水源,如“塞上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教
师所提供的图片,分析
总结。
引导学生根据资料
总结黄河的奉献,
可以激发学生的民
族自豪感。
(投影)三、黄河的忧患
(过渡)黄河是含沙量巨大的河流,多次决
堤泛滥,民不聊生。
它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忧患。
“母亲河”病了,而且相当严重。
有人形容黄河患了“秃头”“腹泻”“脚肿”等多种疾病。
我们一起来会诊黄河,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教
材以及前面所学知识,
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1)上游草场退化,荒漠
化严重结合干湿地
通过分析黄河的忧
患,唤起学生对治
理黄河、保护黄河
的责任感,意识到
保护生态环境的重
小组合作,会诊黄河
了解病情:黄河的忧患在上、中、下游
各有哪些表现?
探知病因:这些忧患形成的自然因素和
人为因素各有哪些?
对症开方:治理忧患的解决措施有哪些?学生展示,教师及时评价、鼓励。
(图片展示)黄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就。
(表格总结)“救救黄河”区图,分析当地的气候
以及畜牧业状况,找到
解决措施。
2)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a、读图“黄河干流泥沙
沿途的变化”分析泥沙
的来源。
B、提供黄土
高原图片、黄土高原气
候图、乱砍滥伐图片分
析原因
3)下游形成“地上河”
提供小浪底调水调沙的
图片。
4)凌汛结合材料分
析发生的河段、原因。
要性。
(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对黄河有了哪些认识?
学生总结后教师出示本课时知识结构,结束本课。
学生谈收获,归纳总结
本课学习的内容。
将本课时主要内
容总结归纳,帮助
学生理清知识结
构。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