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下穿既有公路初期支护安全性分析

合集下载

矿山法区间隧道下穿既有线施工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矿山法区间隧道下穿既有线施工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矿山法区间隧道下穿既有线施工质量安全控制措施摘要:以深圳轨道交通10号线孖雅区间下穿既有深圳地铁9号线盾构区间为背景,在熟悉项目的基本情况及周边环境后,为保证矿山法隧道的施工安全和既有线路的运营安全,采取了一系列的质量安全控制措施,包括组织施工图和施工方案评审、开展质量安全整治行动等,效果明显。

关键词:矿山法;盾构区间;爆破;安全控制1 工程概况深圳轨道交通10号线孖雅区间位于深圳市福田区。

该区间矿山法段隧道在里程DK7+503—DK7+524.6(21.6m)范围下穿正在运营中的深圳地铁9号线孖上盾构区间隧道,矿山法隧道左右线之间线间距为8.8~9.4m,9号线盾构隧道之间线间距为9.26m。

矿山法隧道开挖面洞顶距地铁9号线盾构隧道底高度为3.2m,下穿段覆土由上至下依次为素填土、砂质黏性土、全风化混合岩、砂土状强风化混合岩、中风化混合岩,隧道埋深约17.6m,地表为彩田路与梅林路十字交叉路口,车流量大。

区间隧道与既有地铁9号线盾构隧道剖面位置关系图如图1所示。

图1 区间左右线隧道与地铁9号线剖面位置关系图矿山法隧道下穿既有地铁9号线盾构隧道段区间隧道洞身范围主要位于中风化混合岩、中风化花岗岩位置。

2 下穿段施工方案2.1 总体施工方案矿山法隧道下穿既有地铁9号线盾构隧道段为Ⅴ级围岩软岩,设计采用短台阶法开挖。

超前支护采用拱部120°范围Φ108mm大管棚、全断面深孔注浆、拱部120°范围超前小导管注浆,初期支护采用格栅拱架+双层钢筋网片+锁脚锚管+喷射混凝土。

2.2 主要施工工序(1)从横通道向孖岭站方向开挖并初支,左线在前、右线在后并保证两个掌子面至少错开20m安全距离。

(2)施做左线扩大洞室,同时做深孔注浆、管棚施工准备工作。

(3)左线下穿9号线前15m、后12m范围深孔注浆预加固掌子面前方土体,再打设超前大管棚,同时右线在保证与左线掌子面错开20m安全距离的前提下继续向前开挖支护施工[1]。

新建高铁隧道近接下穿既有公路隧道施工方案研究

新建高铁隧道近接下穿既有公路隧道施工方案研究

新建高铁隧道近接下穿既有公路隧道施工方案研究0 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地铁的发展,传统矿山法施工的铁路隧道研究热度逐渐下降。

相较于地铁盾构法施工而言,铁路隧道的矿山法施工工序更为复杂,不同施工工法对于施工工期及工程成本的影响极大,且一般而言,国内项目工程设计及施工或多或少存在过度保守的问题,进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于复杂工点的施工方案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铁路(公路)隧道的影响已经有许多工程师或学者进行了研究。

刘志强[1]依托成渝客专中梁山隧道上穿既有襄渝铁路中梁山隧道,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既有隧道在新建隧道开挖后呈现向上变形趋势。

唐旭[2]依托重庆三环路明月山隧道下穿既有沪蓉铁路排花洞隧道,通过Flac3D对新建隧道采用CD法施工进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D法进行施工可以满足既有隧道的运营要求。

叶飞[3]依托福建省龙长高速隘岭隧道下穿既有赣龙铁路古城隧道,介绍了其新建隧道的施工工艺和施工工法,结果表明,采用CRD法进行施工可以满足工程要求。

袁竹[4]依托福建省内某铁路隧道对山区铁路下穿高速公路隧道影响进行了分区研究,并以公路隧道沉降变形15mm为阈值对影响区范围进行了强、弱、无分区划分。

胖涛[5]依托贵广铁路四寨二号隧道下穿厦蓉高速公路瑞坡隧道,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的方法对其下穿影响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既有隧道变形15mm为控制标准。

郑俊杰、雷位冰等[6-7]依托温福铁路琯头岭隧道下穿同三高速公路琯头岭,通过施工控制及现场监测的手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掌子面推进至距隧道交叉点3~4倍洞径时,应适当加强洞内监测,及时调整开挖方式及爆破方案,以确保施工安全。

上述研究成果大多验证设计方案中工法的安全性,并未考虑设计方案是否可能导致潜在的经济损失。

或是通过某一控制参数对近接工程的影响程度进行分区,针对分区结果进行设计,但是针对不同的地层只利用一个参数对影响程度进行分区是否可靠则需要进一步研究。

市政管线隧道下穿既有桥梁关键技术分析

市政管线隧道下穿既有桥梁关键技术分析

市政管线隧道下穿既有桥梁关键技术分析发布时间:2022-09-16T08:47:18.916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10期作者:钟毅[导读] 就目前城市规划而言,通过修建市政管线隧道,可以减轻城市交通的紧张程度。

在很多情况下钟毅身份证号:51010719840302****【摘要】就目前城市规划而言,通过修建市政管线隧道,可以减轻城市交通的紧张程度。

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城市地下管道工程所需的周围建筑物数量比较多,所以必须对其进行一定的控制。

而这些城市道路,若采用浅埋或深挖,将会通过现有的桥梁,而这些管道若不及时地加以处置,很容易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

所以,在城市管道和地下跨越的情况下,相关单位要注意正确地解决这些关键的施工环节,并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市政管线;隧道;下穿既有桥梁;关键技术1引言在当前的情况下,全国上下都把目光放在了高水平的轨道交通上。

建设地铁是我国城市道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地铁有一个很大的作用,那就是可以帮助乘客顺畅地行驶,缓解道路上的压力。

但不可忽略的是,目前整个工程的范围都得到了快速扩展,包括各种不同的城市管道。

所以对于下跨已建大桥的隧洞管道,必须重视多个层面的建设重点,以保证从根源上杜绝工程安全。

2市政管线隧道施工简述2.1通用技术目前,我国城市管道工程采用的是浅埋深挖的施工方式,特别适合于某些特殊地段,具有较强的抗压承载力。

在工程建设中,采用浅埋深挖技术,既可以增强周边岩石的受力,又可以对地层进行适当的强化和治理。

采用小进深掘进方式,将早期支护与围岩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组合支撑系统,既能改善工程的适应能力,又能满足工程的载荷要求,又能确保隧道的变形稳定性,为二次模筑衬砌奠定地基,从而实现隧道的施工。

此外,还可以将特种载荷分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由软到硬,再结合的组合支护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特种载荷的承载能力,提高了工程的安全性能。

2.2一般问题在隧道建设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而且往往是突发事件,难以预测。

隧道初期支护方案

隧道初期支护方案

隧道初期支护方案一、引言隧道是现代交通建设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它能够解决山区、水域等特殊地质条件下的交通运输问题。

隧道的施工过程中,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必须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以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本文将从隧道初期支护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隧道初期支护的目的和重要性隧道初期支护是指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初期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支护措施,以解决岩层的松软破碎、地下水的渗漏等问题,增强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隧道初期支护的目的是三个方面:一是保护工作面的安全,避免坍塌事故的发生;二是控制地下水的渗漏,保持工作面的干燥;三是减少封闭和敞开断面的变形,保持施工工艺的顺利进行。

因此,隧道初期支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隧道初期支护的方法和措施1. 土方加固针对软弱黏土等地质条件,可采取土方加固的方法。

具体做法包括:挖掘土坑,开挖面周围设置混凝土或钢筋网格等支护结构,以提高土方的稳定性;对砂质土地层进行压实处理,减少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砂流现象。

2. 岩体加固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岩石地层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岩体加固措施。

常用的方法有:喷射混凝土加固,将混凝土以高压喷射到岩壁上形成牢固的支护层;锚杆加固,将钢筋锚固在岩壁内部,形成支撑结构;爆破路线控制,通过控制爆破的顺序和方法,减少岩层的破碎和裂缝。

3. 排水处理隧道施工中,地下水对于工作面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必须采取排水处理的措施,以保持工作面的干燥状态。

常用的方法有:地下水抽排,利用抽水泵将地下水抽出隧道,降低地下水位;防渗墙施工,通过施工隔离墙体,阻止地下水的渗漏。

4. 支架结构在隧道初期支护中,支架结构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支架结构的设计应考虑到地质条件、隧道直径、施工方法等因素。

常见的支架结构有:钢支撑结构,采用钢材制作的支撑结构,具有承载能力强、施工简便等优点;混凝土衬砌,将混凝土直接浇筑在隧道壁上,形成衬砌结构。

四、隧道初期支护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制定隧道初期支护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隧道设计要求、施工工艺等因素。

隧道下穿既有桥梁的施工影响及工程措施

隧道下穿既有桥梁的施工影响及工程措施

出现人为失误现象。隧道穿越既有桥梁施工人员应认真遵 守隧道穿越既有桥梁的施工顺序,加强对隧道穿越既有桥 梁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监控。此外,隧道穿越既有桥梁的施 工人员应更加注意人身安全。隧道穿越既有桥梁施工过程 中,人身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因为隧道穿越既有 桥梁施工人员必须面对软土地基结构、深基坑作业、高空 作业等危险作业环节。在这种情况下,隧道穿越既有桥梁 的施工人员必须不断增强人身安全保护意识,自觉遵守隧 道穿越既有桥梁工程的安全施工操作规程。穿越隧道下既 有桥梁的施工人员应避免站在易坍塌或坠落的施工机械 和设施下,以防止施工人员因坠物造成人身安全伤害。隧 道下穿既有桥梁施工单位在进入隧道下穿既有桥梁运营 过程前,必须在适当位置设置警示标志,提醒车辆避开隧 道下穿既有桥梁施工区域,同时严格控制隧道下穿既有桥 梁施工过程中的噪声。如碎石桩的重要实用功能主要是全 面清理孔隙水,进行挤土作业,从而有效保证压实后的路 桥地基土达到更为密实的土体结构分布状态。隧道施工人 员若能正确操作和应用碎石桩软基处理技术,将有助于明 显加快路基的固结和排水速度。首先,施工人员应测量确 定碎石桩所在的土壤区域的位置,并彻底清除孔内的地下 水和泥浆。此外,施工人员应控制砾石垫层的特定厚度,以 确保垫层布置在砾石桩基的顶部。
作者简介院戴隆强(1983-),男,江西九江人,高级工程师,本科, 研究方向为公路工程。
2.1.2 袖阀管施工方法以及施工要点 袖阀管施工过程需要经过测量定位、钻孔、铺管、密 封、灌浆等几个主要过程。这些工序的施工过程中有很多 需要注意的地方,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操 作失误带来的问题。淤测量和定位。根据施工图纸的需要, 计算确定设计导向孔的位置,用全站仪固定,用水准仪确 定导向孔的深度。在此期间,主要应注意导孔的准确定位 和所需钻孔深度的准确测量,以确保施工质量。于钻孔。钻 孔采用带套管挡墙的水冲法,根据钻孔深度进行施工。在 此期间,为了避免干扰后续的灌浆施工,施工前应不断校 正钻机的水平度,确保钻孔始终垂直于地面,并做好相应 的施工记录,为今后的施工检查准备数据。盂运行管道。钻 孔后,应排出孔内的泥浆和杂物,然后分段下放套筒阀管, 以控制套筒阀管各段之间的连接,确保套筒阀管深入孔 底。其中要注意每个袖阀管的连接紧密度,避免灌浆时出 现管接头不到位的现象。榆密封。下管过程完成后,孔口周 围地面至地面以下 1m 的距离应用速凝水泥砂浆封闭,防 止后续灌浆过程中出现喷射混凝土现象。在这个过程中, 要注意保证水泥浆的封堵深度达到标准,凝结后才能进行 灌浆工作。虞灌浆。经常使用分段灌浆。每段注浆长度主 要与注浆孔间距有关,开口钢管的长度即为注浆间距长 度。应根据施工地面的性质进行适当的压力控制。在灌浆 过程中,如果密封得当,很难造成事故。但也要注意控制注 浆压力,当出现异常压力时,要及时检查,确保浆液质量。 2.1.3 袖阀管灌浆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在袖阀管灌浆过程中,为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应按规定做好相关安全防护,确保正常施工。主要施工安 全措施如下:淤高压泥浆泵、空压机等机械设备应定期检 查维修,并要求专人操作,避免误操作或维护不当造成机 械事故;于钻机工人等具体施工人员应按规范进行施工, 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盂应在钻

隧道初期支护有效性对施工安全的影响

隧道初期支护有效性对施工安全的影响

主要管理责任 。安 全生产 管理人 员对 超前小 导管 预支 护施 工 问 题带来 的安全 隐患监督检查不 到位 , 对 事故 的发生 负有监督 管理
故, 规范施工 , 警钟长鸣 。张金星 ( 2 0 1 2 ) … 对祁 连 山隧道 富水软 责任 。其他相关责任人按干部管理权 限规定也进行 了追究处 理。 . 2 整 改 措 施 弱 围岩防坍塌施工技术进行 了总结 , 分析 了施工 过程 中影 响 围岩 1 变形 失稳塌方 的因素 , 实例说明超前支 护方案是保 证 围岩 安全性 发挥施工技术管理 系统 、 生产指挥管理 系统 和过程监督 管理 三位 一体” 作用 , 提高 协 同工 作能 力。三个 系统统 一步 调 、 与稳定性 的关键所在 。闫肃 、 董 倩( 2 0 1 2 ) 对杨家湾 隧道初期支 系统 “ 统一 认识 , 相 互 联系 、 协调 、 配合 , 实 现 项 目管 理 的 目 护裂缝 分析时 , 认 为 隧道 的初 期 支 护是 新奥 法 中 的主要 承 载结 统一计划 、 同 构, 其作用 主要是 控制 围岩 的变形 松 弛 , 初 期支 护是保 证施 工安 的。施工技术管理 系统 负责施工技术 方案 的确定和技 术交底 , 时进行技术跟踪 , 对 不按方 案和交 底施 工 的问题 , 督促 生产 指挥 全的关键 。王学敬 ( 2 0 1 2 ) 以新建 太兴 铁路小 河 隧道为 例研究 在方案和交底不适宜现场实 施时 , 对其进行 调整 ; 生产 浅埋 偏压黄土富水隧道施工变形 机理 和控 制措施 , 开挖作 用造成 系统处理 , 指挥 系统 负责按 照施工技术 方案 和技术交底 组织现场 施工生 产, 隧道周围地层 中应力 的变化伴 随围岩 位移 ( 变形 ) 变化 , 及时根据
第3 9卷 第 3 2期 2 0 1 3年 1 1月

隧道工程初期支护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隧道工程初期支护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初期支护施工安全技术交底一、交底内容:1、初期支护施工安全技术交底二、安全要求:1、隧道各部开挖后,除围岩完整坚硬,以及设计文件中规定的不需支护外,都必须根据围岩情况、施工设计采取有效的支护。

2、施工期间,现场施工负责人应会同有关人员对支护各部定期进行检查。

在不良地质地段每班应设专人随时检查,当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应立即整修和加固;当变形或损坏情况严重时,应先将施工人员撤离现场,再行加固。

3、洞内支护,宜随挖随支护,支护至开挖面的距离一般不得超过4m如遇石质破碎、风化严重和土质隧道时,应尽量缩小支护工作面。

当短期停工时,应将支撑直抵工作面。

4、不得将支撑立柱置于废碴或活动的石头上。

软弱围岩地段的立柱应加设垫板或垫梁,并加木楔塞紧。

7、钢支架安装,宜选用小型机具进行吊装,并应遵守本规程“起重吊装”的规定。

8、喷锚支护时,危石应先清除干净,脚手架应牢固可靠,喷射手应配戴防护用品;机械各部应完好正常,压力应保持在0.2MPa左右;注浆管喷嘴严禁对人放置。

9、当发现已喷锚区段的围岩有较大变形或锚杆失效时,应立即在该区段增设加强锚杆,其长度应不小于原锚杆长度的1.5倍。

如喷锚后发现围岩突变或围岩变形量超过设计允许值时,宜用钢支架支护。

10、当发现测量数据有不正常变化或突变,洞内或地表位移值大于允许位移值,洞内或地面出现裂缝以及喷层出现异常裂缝时,均应视为危险信号,必须立即通知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待制定处理措施后才能继续施工。

安全技术交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按照施工的要求,对施工方案进行细化和补充;二是要将操作者的安全注意事项讲清楚,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完毕后,所有参加交底的人员必须履行签字手续,施工负责人、生产班组、现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三方各留执一份,并纪录存档安全技术交底的作用。

安全技术交底的目的:在工程施工开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和一线施工作业人员开展安全技术交底活动,把即将开展施工需要交待的施工工艺、工序、投入的机械设备、工程质量要求、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应对危险的安全技术措施、预防措施、应对突发事件危害的应急处置措施和救援行动需要注意的事项等进行交待。

隧道洞身开挖及初期支护施工危险源辨识及安全保证措施

隧道洞身开挖及初期支护施工危险源辨识及安全保证措施

隧道洞身开挖及初期支护施工危险源辨识及安全保证措施1.1.1.危险源辨识方法(1)采用半定量计值的评价方法分析每个危险源导致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危险程度的大小。

评价方法采用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进行。

(2)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用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个因素指标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危险的大小,其简化公式是D=LEC表6.1-1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表6.12-4 D-危险性分析一级:是指稍有危险,毋须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二级:一般危险,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需保持现有做法并进行关注;三级:显著危险,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安全控制措施;四级:高度危险,应编制安全专项方案及应急预案,施工期间,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五级:极其危险,应编制安全专项方案及应急预案,施工期间,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并暂时不能控制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应急措施。

1.1.2.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结合项目资源配置情况、技术能力状况,当地气象、水文条件以及隧道段地质情况,对施工过程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辨识和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对危险等级较大的危险源采取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如表6.1-5。

表6.1-5 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一览第 3 页第 4 页第 5 页第 6 页6.2.3 风险分析结论对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辨识出危险有害因素33项,通过评价,得出危害级别为二级(20<D≤70)的风险有19项,级别为三级的风险(70<D≤160)的有14项,其中三级重大危害因素清单及应对措施见表6.2-6。

表6.2-6 重大危害因素清单及应对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下穿既有公路初期支护安全性分析
摘要:隧道下穿既有公路的结构受力状况以及对既有公路的影响十分复杂。

本文以乌岩山隧道下穿甬台温高速公路为例,采用连续介质模型对隧道近距离下穿公路过程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探讨了施工过程中隧道初期支护的安全性,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及建议。

关键词:下穿;初期支护;连续介质模型
Abstract: under both highway tunnel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stress state and the influence of both road is very complex. This paper with wu rocky down through the tunnel to the expressway, for example, USES the continuum model to close in highway tunnel under the finite element calculation process analysis, probes into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safety of the tunnel primary support,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schem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DNCROSS; Primary support; continuous model
一、工程概述
甬临线宁海梅林至山河段改道工程乌岩山隧道位于宁海县境内,为双洞单向行车双车道(上下行分离)隧道,隧道长度左右线各为485m和551m。

隧道设计主要技术标准:
道路等级:一级公路;设计速度:80km/h。

隧道ZK9+064~ZK9+112及YK9+092~YK9+140段下穿甬台温高速公路(左右线与高速公路相交处高速公路桩号分别为:K89+466.5、K89+519.5),隧道拱顶距高速公路路面最小距离 5.7m,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处地下管线距离隧道拱顶最小净距仅为4.64m。

乌岩山隧道下穿甬台温高速公路浅埋暗挖段设计采用双侧墙预留核心土法施工,拱部采用φ108×6mm热轧无缝钢管超前支护和φ42mm超前小导管补充预注浆支护,不设系统锚杆,超前管棚长55m,环向间距35cm,超前小导管长4.5m,纵向间距按2.5m一环布置;初期支护采用25cm厚C25喷砼+φ6双层钢筋焊接网(15×15cm)+H175型钢拱架,钢拱架按纵向间距0.5m一榀布置;二衬采用60cm厚C25模注钢筋砼。

二、隧道初期支护安全性评价
1、初期支护计算模型说明
计算模式采用地层结构法,根据施工图设计的施工方案,即双侧墙预留核心
土法施工方案,采用同济曙光软件进行施工过程的分析。

整个开挖过程分为20个施工步,每个施工步细分成两个增量步,根据经验增量步1(对应开挖)和增量步2(对应喷锚支护衬施做)的应力释放系数分别为0.1和0.8。

图2.1 乌岩山隧道设计图施工方案图2.2 左洞初期支护最不利工况计算模型
本模型初期支护受力最不利工况即左洞初期支护封闭成环,拆除钢支撑二衬未施做,初期支护独立承受地层及车辆荷载的不利情况。

2、最不利工况计算分析
对初期支护强度校核按如下方法进行:轴力由钢拱架与喷射混凝土共同承担,而弯矩仅由钢拱架承担,通过计算各自的内力后再进行强度校核。

代入设计参数:喷射混凝土承担0.727N,按轴心受压构件考虑;钢拱架承担0.273N和M,按压弯构件计算,安全系数Kg=2,Khy=2.4。

表2-1 左洞初期支护各部位控制截面内力验算结果表
三、结论及建议
由计算结果可知:初期支护拱墙部位强度满足要求,墙脚部位偏薄弱。

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建议初期支护C25喷砼厚度由25cm调整为28cm,边墙部增加系统锚杆(管)。

全~强风化花岗岩未扰动之前坚硬、干燥、自稳能力强,而暴露于掌子面后遇水易膨胀软化,自稳能力迅速下降,且花岗岩易球形风化,风化球的存在使土石分布不均匀,结构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对此设计施工应高度重视。

建议施工从山河岭端掘进,避免反坡施工,同时及时处理拱脚积水,加强基础承载力的监测,必要时对风化花岗岩基础进行注浆加固,以防隧道不均匀或整体沉降。

应重视开挖掌子面及拱顶围岩的稳定,杜绝坍方现象发生,特别是封道与未封道交界处。

因而超前管棚及超前小导管的施工质量及注浆效果至关重要。

同时
掌子面稳定对减小隧道沉降及防止坍方也是至关重要的,应注意掌子面的及时封闭(必要时加锚杆)。

长管棚超前支护作为地下工程的辅助施工方法,是为了在恶劣和特殊条件下安全开挖,而预先提供增强地层承载力的临时支护方法,对控制塌方和抑制地面沉降有明显的作用,它是防止地中和地面结构物开裂、倒塌的有效方法之一。

鉴于本工程的特殊性,为保证甬台温高速公路正常运营,建议超前大管棚采用φ150×6mm,管棚中增设钢筋笼,以提高管棚的超前支护能力。

四、结语
在隧道设计施工过程中,对于下穿既有公路或既有建筑物的安全性,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在设计过程中,应事先探明隧道周边围岩状况,再根据结构计算得出相应的结构优化参数,切忌只靠单一的主观经验判断。

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地质情况适当加强超前支护,同时增加初期支护的刚度,以减小开挖施工过程中隧道坍塌的风险,充分确保隧道在施工及长期使用状况下的结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
[2]李浩等.甬临线改道工程乌岩山隧道下穿甬台温高速公路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报告
[3]童祥.双线铁路隧道下穿既有高速公路的有限元分析.科技资讯,2008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