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初期支护验算

合集下载

隧道工程第5章-隧道支护结构计算课件.ppt

隧道工程第5章-隧道支护结构计算课件.ppt
位移ue为:
e
ue
a
e
(4
3
)
a
e
e
(14
15
)
e
2 2
4
14
3
1
4
2
10
当基础无扩展时,墙顶位移为:
0 cp
uc0p
M
0 cp
1
M c0pu1
H
0
cp
2
H c0pu2
eeuee00
墙顶截面的弯矩Mc、水平力Hc、转角c、水平位移uc为:
Mc Hc
c
M
0 cp
X1
X2
另一种是开挖后,洞室围岩产生塑性区,此时洞室都要 采用承载的支护结构,支护结构对洞室围岩应力状态和位移 状态产生影响。
根据弹性力学和岩体力学可得,隧道壁的径向位移与支护阻 力之间的关系式:
u
பைடு நூலகம்
|r r0
r0 2G
(Hc
sin
C
cos)[(1
sin )
Hc C cot pa C cot
1sin
心某一距离的各点,其应力值是相同的,因此围岩中的塑性 区必然是个圆形区域。令这个圆形塑性区的半径为R0,那么
在塑性区与弹性区的交界面上(即在r=R0处),塑性区的应力 p与弹性区的应力 e一定保持平衡,同时,交界面上的应力
既要满足弹性条件,又要满足塑性条件,可得到在r=R0处:
围岩弹塑性区
p r
p
替,便可得到变位积分的近似计算公式:
ik
S E
ip
S E
MiMk
M
I iM
p
I
11
S E

初期支护设计验算报告模板

初期支护设计验算报告模板

初期支护设计验算报告模板1. 背景和目的- 背景:初期支护设计验算是在工程设计前的阶段,用于确定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支护措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目的:编制初期支护设计验算报告旨在为地下工程的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保证工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2. 设计依据根据相关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和工程施工要求,确定如下设计依据:- 地质勘察报告- 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法- 支护材料性能参数- 地下工程项目施工规范3. 初期支护设计验算计算过程3.1 地下水压力计算根据地下水位和井壁渗流压力计算,确定初始地下水压力。

3.2 土的自然斜坡稳定性分析根据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和边坡角度,进行土的自然斜坡稳定性分析,确定土体的稳定性参数和临界坡度。

3.3 地下工程变形计算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地下工程在不同施工阶段的变形情况,包括土体的变形、支护结构的变形等。

3.4 初期支护结构的验算根据地下工程的施工方法和设计要求,针对初期支护结构进行力学验算,包括验算支撑系统的稳定性、支撑杆件的受力情况等。

3.5 承载力计算根据地下工程的荷载和基础的性能参数,计算地下工程的承载力,确保基础的稳定。

4. 结果和分析根据上述计算过程,得出以下结果和分析:- 地下水压力满足工程要求,不会对地下工程产生不利影响。

- 土体的自然斜坡稳定性分析表明,在确定的边坡角度范围内,土体不会发生失稳。

- 地下工程变形计算结果显示,在初期支护结构施工阶段,土体和支护结构变形较小,满足设计要求。

- 初期支护结构的力学验算表明,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和支撑杆件的受力情况满足工程要求。

- 地下工程的承载力计算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基础稳定。

5. 结论根据上述计算和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地下工程的初期支护设计方案符合工程安全要求。

- 初期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 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压力、土体变形等因素得到合理控制。

6. 建议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继续优化支护结构的设计,以提高地下工程的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隧道结构设计检算

隧道结构设计检算

第3章隧道结构设计检算3.1 隧道结构设计检算方法隧道结构的设计检算包括对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设计检算,本章只介绍对二次衬砌的设计检算,初期支护由工程类比法确定,不对其进行检算。

二次衬砌的设计检算采用荷载-结构模型,将全部荷载施加到衬砌结构上,根据求得的衬砌内力对已拟定配筋的衬砌进行检算,并对检算未通过的衬砌调整截面配筋,直到检算通过为止。

整个设计检算过程如下:(1)由隧道的纵断面图,确定隧道的围岩级别及相应埋深;(2)根据围岩级别和衬砌内轮廓尺寸,由工程类比法初步拟定隧道的支护和衬砌参数,绘制复合式衬砌断面图;(3)由《铁路隧道设计规范》,计算围岩压力并确定典型计算断面;(4)采用荷载-结构模型,利用ANSYS建模进行衬砌内力的计算;(5)由计算求得的弯矩、轴力进行衬砌结构配筋的检算。

3.2 隧道衬砌荷载计算3.2.1 各级围岩段基本情况根据大瑶山隧道的纵断面图,可得该隧道的围岩级别及长度、隧道埋深等数据,见表3-1所示:表3-1 大瑶山隧道各围岩段情况围岩级别长度(m)隧道埋深(m)Ⅱ320 281.60~363.74Ⅲ7425 26.06~650.00Ⅳ1880 7.24~554.28Ⅴ703 0~27.63 大瑶山隧道为时速250km/h的客专双线铁路隧道,设计所给的建筑限界及衬砌内轮廓是相同的,但由于隧道所处围岩级别的不同,其采用的复合式衬砌的形式和厚度也会有所不同,从而导致各围岩段隧道开挖轮廓线的不同。

各级围岩段隧道的开挖净高和净宽初步拟定见表3-2所示。

表3-2 隧道开挖净高和净宽围岩级别开挖净高(m) 开挖净宽(m)Ⅳ 12.13 14.42 Ⅴ 12.48 14.623.2.2 荷载计算方法(1)隧道深浅埋的判定原则深、浅埋隧道分界深度至少应大于坍方的平均高度且有一定余量。

根据经验,这个深度通常为2~2.5倍的坍方平均高度值,即:(3-1)式中,p H ――深浅埋隧道分界的深度(m); q h ――等效荷载高度值(m);系数2~2.5在松软的围岩中取高限,在较坚硬围岩中取低限。

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施工质量控制要求

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施工质量控制要求

为加强隧道施工质量管理,进一步规范各工序施工质量要求,提高隧道施工质量管理水平。

总监办制定了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求,现下发各单位,请认真执行。

1、隧道洞内超前支护设计有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等形式。

施工中必须按设计的根数、长度、环向间距进行控制。

2、超前小导管应平直,尾部焊箍,顶部呈尖锥状,按设计要求钻眼。

在安装前应检查钢管尺寸,钢管顶入钻孔长度不应小于设计管长的 95%。

3、超前小导管应采用无缝钢管,严禁使用有缝钢管及壁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钢管.4、超前小导管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注浆。

5、超前锚杆的材质、规格、长度、环向间距等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填塞砂浆饱满,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得短于设计长度的 95%。

隧道洞身开挖工序是施工质量的首要保证。

初期支护背后空洞,喷射混凝土和模筑混凝土厚度不够及净空侵限等质量通病,多数都是由于隧道开挖中浮现超、欠挖和塌方造成的,所以必须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开挖方法。

洞身开挖施工的基本原则是“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测量、快封闭" ,其核心是:充分保护围岩 ,尽量减少对它的扰动,最大限度的发挥围岩的自承载能力。

1、隧道开挖前,项目经理部必须根据围岩类型选择适当的断面开挖方法.对于Ⅴ级加强段、Ⅴ级浅埋、Ⅴ级偏压等围岩可采用单侧壁(双侧壁 )导坑法或者台阶分部开挖法 ;对于Ⅴ级深埋、Ⅳ级围岩可采用上下台阶法;Ⅲ级围岩可采用全断面法开挖。

2、项目经理部在选择适当的开挖方法的同时 ,应根据围岩的类别、完整程度选择适当的开挖方式。

对于Ⅴ级加强段、Ⅴ级浅埋、Ⅴ级偏压等围岩应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开挖,若机械开挖确有艰难,可局部弱爆破;对于Ⅴ级深埋、Ⅳ级围岩、Ⅲ级围岩可采用钻爆开挖,但必须根据围岩的软硬程度选择“光面”或者“预裂”爆破技术;确保开挖断面规整和对周边围岩扰动最小。

3、隧道钻爆开挖应根据隧道围岩情况、开挖断面、钻眼机具等进行钻爆设计。

钻爆设计应包括炮眼(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布置的位置、数目;炮眼深度和角度;爆破器材;装药量和装药结构;起爆方法和爆破顺序;钻眼机具和钻眼要求等。

浅谈隧道工程初期支护施工及检验方法

浅谈隧道工程初期支护施工及检验方法

浅 谈 隧道 工程 初期 支护 施 工及 检 验 方 法



要 : 目前隧道工程 中管棚 、 对 超前小导管、 前注浆锚杆 、 超 超前 锚杆 、 钢拱 架、 筋格栅 、 筋连接 筋喷射混凝土 等初 钢 钢
期 支 护 施工 检 验 方 法 进 行 了分 析 , 累 了隧 道 工 程 初 期支 护经 验 , 而 保 证 隧道 施 工 顺利 进 行 。 积 从
0 0 O 一0 0 7 .0 .2 —0 0 9 1 —0 0 8 . 1 —0 0 0 . 2 —0. 1 —0. 2 一0 0 1 09 0O . 2 —0 0 0 . 2 —0. 2 —0 0 1 00 . 2 —0 01 —1 . 3 3 0 0 0 —0 0 6 .o . 0 —0 0 6 o 一O o 6 . o ~0 0 5 . 0 —0 0 6 . 0 —0 0 5 . 0 —0 0 7 . 0 —0 0 6 0 一O 0 7 . o —0 0 8 0 一O. 0 —0. 0 一O 0 8 07 07 . o —0 0 4 .0 —4
关键词 : 隧道, 初期支护 , 施工 , 检验
中 图分 类 号 : 5 . U4 5 7 文献标识码 : A
初期支护是根 据围岩 的级别来 确定 的 , 同级别 的围岩 , 不 将 的初期支护 。
采用不同支护方法。围岩 的级别相 同但 由于隧道埋深不一样 , 采 1 超前 支护 用支护方法也不 一样 。 目前初期支护形式有 : 管棚 、 前小导管 、 超 1 管棚 的验收检查 :. ) a 检验它 的钻孔角度 , 规范要求 为 1~ 。 超前注浆锚杆 、 超前锚杆等 , 这些是超 前加 固围岩 的方法。 2; . 。b 管子的连接 方法 , 要求 钢管的连接点不能在一个断面上。装 支撑有 钢拱架 , 钢筋格 栅筋 , 钢筋 连接筋 喷射混凝 土 等。钢 第一根的长度 要与装第 二根 的长度 错开 ;. e 钢管的连 接方 法采用 拱架也是根据 围岩 的级别来 决定 规格 的大 小及间距 。由以上 的 套丝 , 丝的长度不小于 1 0mm;. 5 d 钢管 的注浆管要按 设计要求 打 锚杆、 钢拱架 、 钢筋 格栅 、 钢筋连接筋 喷射混凝 土 , 就形 成了隧道 孔 ;. e管子 的打进长度要符合设计长度 。

隧道初期支护计算

隧道初期支护计算

隧道初期支护计算隧道初期支护计算是指在隧道开挖初期施工阶段,为了保障隧道的稳定,需要进行支护措施的计算和设计。

隧道初期支护计算的目的是确定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采取何种支护结构和支护参数,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地质勘察分析是隧道初期支护计算的基础。

通过对隧道所穿越地层的勘察和分析,可以了解地质环境的情况,如岩石的类型、岩层的厚度和倾角、地下水情况等。

地质勘察分析还能够判断地质体的稳定性,为支护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支护结构设计是隧道初期支护计算的核心内容。

根据隧道所处的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

常见的支护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衬砌、钢拱架、锚杆、喷射混凝土、聚合物材料等。

支护结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和经济性等因素,以确保支护结构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支护嵌岩稳定性分析是隧道初期支护计算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地质体嵌岩稳定性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岩体的稳定性,确定支护结构的设计参数。

支护嵌岩稳定性分析主要包括:岩体的受力状态、岩体的变形特性、岩体的破坏机理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定量分析,可以确定支护结构的尺寸、布置方式、支护参数等。

内外力分析是隧道初期支护计算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隧道初期施工阶段,隧道周围的地层会受到各种内外力的作用,包括地下水压力、岩层应力、人工开挖引起的变形等。

通过对这些内外力的分析,可以确定支护结构的设计参数,以满足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要求。

总之,隧道初期支护计算是隧道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保障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地质勘察分析、支护结构设计、支护嵌岩稳定性分析、内外力分析等内容的综合考虑,可以获得一个合理、可靠的支护方案,实现隧道初期施工的安全与效益。

隧道洞身开挖及初期支护施工供风、供气、供水计算

隧道洞身开挖及初期支护施工供风、供气、供水计算

隧道洞身开挖及初期支护施工供风、供气、供水计算1. 高压供风方案(1)本隧道通风方式根据施工条件所有工作面均采取压入式通风方式。

(2)掌子面需风量计算风量应分别按洞内最大工作人数、同时爆破的最多炸药量,爆破后稀释CO 至许可最高浓度、稀释和排除内燃机废气、最低风速要求等因素计算,取最大值。

①按洞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m in)/(3601002.13q 3m m k Q =⨯⨯=⋅⋅=q ─每人每分钟呼吸所需新鲜空气量,q 取3m 3/min ;k ─风量备用系数,取1.10~1.2。

m ─洞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100人。

②按同时爆破的最多炸药量计算335530040(/min)2000(/min)30Ab Q m m t ⨯⨯=== A ─同时爆破的炸药消耗量,暂估300kg ;b ─一公斤炸药爆破时所构成的有害气体体积,一般采用b = 40L/kg ;t ─通风时间,按30min 计。

③按爆破后稀释CO 至许可最高浓度计算33510510300 1.360(/min)60975(/min)4030A K Q m m b t ⋅⋅⨯⨯=⨯⨯=⨯⨯= A 、t 符号意义同前。

K─风量备用系数,取1.30。

④按压入式通风30分钟内将工作面爆破产生的有害气体浓度稀释到允许浓度计算3Q m===1141.7(/min)压S─巷道断面积,取224m2;L─炮烟抛掷长度,按经验公式L=15+A/5=75mA、t符号同前。

⑤按稀释内燃机排放废气中有害气体浓度至许可浓度计算k─内燃机单位功率指标柴油机废气排量,一般取3.0m3/min.kw;p─内燃机功率,按额定功率计算,考虑洞内同时有1台装载机(158KW),1挖掘机(170kW),2辆自卸车(205 kW),1台凿岩台车(200KW),总功率938KW,取机械设备平均利用率为0.65%;∑3==⨯⨯=3.09380.651829.1(/min)Q k p m⑥按满足工作面最小风速计算3=⋅=⨯⨯=Q V S m60600.152242016(/min)V─工作面最小风速,≥0.15m/s;S─同前。

隧道初期支护作业指导书

隧道初期支护作业指导书

初期支护作业指导书1.初期支护施工要求的一般规定1.1隧道初期支护必须紧跟隧道开挖作业面及时施作,同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监控量测的相关作业,对于不良地质地段的隧道,初期支护应及时封闭成环,确保施工安全。

1.2隧道初期支护应采取喷锚支护,根据围岩特点、断面大小和使用条件等选择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和钢架等单一或组合的支护形式。

支护参数的选择,一般地段应符合设计要求;特殊岩土及不良地质段支护加强,应根据设计计算或工程类比法确定。

1.3隧道开挖后2小时,要进行初期支护的施做,且初期支护距掌子面不得超过2米,四级、五级围岩段初期支护距掌子面0.5米为宜。

2.初期支护支护施工的一般工序流程2.1开挖后初喷混凝土→系统支护施工(锚杆、钢筋网、钢架)→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2.2爆破通风后首先要清除危石,然后立即进行初喷混凝土封闭围岩,充分发挥围岩的自稳能力。

出砟结束后,再根据围岩级别施做锚杆、挂网、拱架及复喷混凝土。

2.3在富水断层破碎段,要做好排水工作,预防塌方的发生。

2.4喷射混凝土的平均厚度要大于设计厚度,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2/3。

3.锚杆的施做3.1锚杆类型有φ22mm砂浆锚杆、φ25mm中空注浆锚杆两种形式。

3.2φ22mm砂浆锚杆(1)钻孔采用YT-2842mm型风枪钻眼,孔眼方向垂直于岩面(部分地段孔位可根据地质情况做调整),锚杆钻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和围岩情况,定出孔位,作出标记。

钻孔完成后检查深度,用高压风进行清孔。

(2)注浆注浆材料使用标号为P.O42.5的水泥,粒径小于3mm的砂子、并过筛。

普通锚杆砂浆配合比为水泥:砂:水=1:(1-1.5):(0.45-0.5),具体根据试验确定。

用注浆机注浆,注浆前先用水泥稀浆湿润管路,然后将已调好的砂浆倒入储浆罐内,在孔中插入注浆管,注浆压力不大于0.5Mpa。

当注浆管距孔底5-10cm时开始注浆,并随浆液的注入缓缓拔出注浆管,直至砂浆注满孔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初期支护结构验算
3.1 确定计算参数
(1)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确定的支护参数见表3.1
表3.1 初期支护结构设计参数表
(2)隧道的几何尺寸及围岩的计算参数见表3.2
表3.2 隧道设计参数表
①其中0p H γ=,γ为围岩的容重,H 为隧道埋深;
②表中隧道当量半径a 为将隧道形状视为圆形时圆的半径,对马蹄形隧道,其计算当量半径a 可用下式求得
22
()22B
F a F
+= 式中:F ——隧道开挖高度,cm ; B ——隧道开挖宽度,cm 。

代入数值得:
22()22B F a F +==22
1280()1005.6221005.6a +=⨯=943cm (3)初期支护材料的力学性能
C20喷射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cs R 取10MPa (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龄期为3天); C20喷射混凝土极限应变0.3%s ε=; 砂浆与围岩之间的抗剪强度g 0.4MPa τ=; V 级围岩单轴极限抗压强度R=20MPa 。

3.2 计算隧道周边设计支护阻力i p 与径向位移i u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知,对于V 级围岩,其径向松弛主要在距洞壁2.5m 深的范围内,马蹄形隧道围岩发生松弛时,其等代圆的计算当量半径p R (塑性区的塑性半径)可用下式计算:
2
2
2(
)()22()
p B W F W R F W +++=+ 式中:W ——为隧道围岩松弛范围对V 级围岩,W=250cm ; 代入数值计算可得:
2
2
2(
)()22()
p B W F W R F W +++=+ =
22
12802250()(1005.6250)29432(1005.6250)
cm +⨯++=⨯+ 当假定隧道为圆形,围岩视为各向同性、均匀、连续、初始地应力只考虑围岩的自重应力,侧压力系数1λ=。

根据弹塑性理论和莫尔-库伦强度准则,可导出:
(1)隧道围岩塑性区半径p R 和周边支护阻力i p 的关系:
1sin 2sin 0(1sin cos cot )()cot r
r p
r r i r r
R p C C a p C φ
φφφφφ---+=+ 式中:p R ——塑性区半径; a ——隧道当量半径; 0p ——隧道围岩的自重应力;
i p ——隧道的设计支护阻力,即隧道围岩开挖后达到弹塑性应力平衡时,必
须在洞壁上施加的径向支护力;
r r C C φφ、、、——隧道围岩在弹性状态和塑性状态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

(2)隧道周边的径向位移i u 和隧道围岩塑性区半径p R 的关系式: 当假定塑性区围岩体积不变时,i u 可近似的按下式计算:
2
i 0(1)()(sin cos )p R a u p C E a
μφφ+=
+ 式中:i u ——隧道设计位移,即隧道围岩开挖后达到弹塑性应力平衡时,产生的塑性径
向位移;
E μ、——隧道围岩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分别代入相关数值,求得:
1sin 2sin 0(1sin cos cot )()
cot r
r p
r r i r r
R p C C a p C φ
φφφφφ---+=+可得
cot i r r p C φ=
-
0.2cot19.11i p =
-⨯︒ =0.754-0.577=0.177MPa
2
0(1)()(sin cos )p i R a u p C E a
μφφ+=+
=
2706(10.35)
1.335(1.71sin 300.5cos30)1000
⨯+⨯⨯⨯︒+⨯︒
=2.188cm
将所求结果列入表3.3。

表3.3 隧道衬砌计算参数表
查《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9.2.8条可知,V 级围岩埋深在50~300m 时允许洞周围相对收敛值为0.6~1.6%,即隧道周边的径向位移
(0.6%~1.6%)(0.6%~1.6%)1280 5.12~20.48i u B cm ≤⨯=⨯=,由此可见,表3中数
值i u =2.188cm 符合规范要求。

3.3 计算初期支护能提供的总支护阻力w p 和允许隧道洞壁产生的总径向位移w u
(1)喷射混凝土层的支护阻力s p 和允许洞壁产生的径向位移s u 的计算
施工中,喷层单层厚度按5~6cm 施工,总厚度为25cm ,需喷5层,利用以下公式得计算结果(见表3.4)
2
211
22()
n
n
i i s
cs
i i
n
n s s i i i a t t p R a u a t ε==-==-∑∑
表3.4 喷射混凝土层提供的支护力和洞壁允许的径向位移表
式中:i i a t 、——第i 喷层的半径和厚度;
cs R ——喷射混凝土的极限抗压强度,一般可取10MPa ,即喷射后第三天的强度; s ε——喷射混凝土的极限应变,一般可取0.3%。

(2)砂浆锚杆所提供的支护阻力g p 和锚杆允许洞壁产生的径向位移g u 的计算 假定砂浆锚杆对洞壁提供的支护阻力受砂浆与围岩之间的抗剪强度所控制,并且在其接触面上的剪应力分布是均匀的,则:
g g g
g d l p ei
πτ=
式中:g p ——砂浆锚杆所提供的支护阻力;
g τ——砂浆与围岩间的抗剪强度,对于软弱围岩,一般按围岩单轴抗压强
度的10~20%取值;
g d ——锚杆孔的直径;
g l ——喷射混凝土的极限应变,一般可取0.3%;
e 、i ——锚杆纵横向间距。

假定锚杆设置后洞壁的弹性变形已全部完成。

同时,围岩的最大塑性区(锚杆约束围岩变形后形成的)取决于锚杆加固后承载环厚度,则
g ag ae u u u =-
式中:2
0(1)()(sin cos )g ag R a E u p C E a
φφ+=+ 0(1)
(sin cos )ae a E u p C E
φφ+=
+ g R ——锚杆约束后围岩的塑性区半径。

代入数值得:
g g g
g d l p ei
πτ=
=
0.4 4.2300
0.11750270
π⨯⨯⨯=⨯
2
0(1)()(sin cos )g ag R a E u p C E a
φφ+=
+ =
2706(10.35)
1.511(1.71sin 300.5cos30)1000
⨯+⨯⨯⨯︒+⨯︒
=2.803
0(1)
(sin cos )ae a E u p C E
φφ+=
+ =706(10.35)(1.71sin 300.5cos30)1000⨯+⨯⨯︒+⨯︒
=1.228
计算结果列入表3.5。

表3.5 锚杆提供的支护阻力和锚杆允许洞壁产生的径向位移表
注:①表中L 表示锚杆的实际长度; ②表中i 表示锚杆纵横向平均间距;
③表中g L 表示锚杆计算长度,参照表3.6确定;
表3.6 锚杆计算长度表
④锚杆玉树后围岩的塑性区半径g R 按下式确定:
2
22(
)()22()
g g g B L F L R F L +++=+ 代入相关数据得:
2
22(
)()22()
g g g B L F L R F L +++=+ =22
12802400()(1005.6300)22(1005.6300)+⨯+++ =1067cm
(3)初期支护能提供的总支护阻力w p 和初期支护允许隧道洞壁产生的径向位移w
u 的计算
通过以上计算可得:
n w s g p p p =+ n w s g u u u =+
式中:w p ——初期支护能提供的总支护阻力;
w u ——柔性的初期支护允许隧道洞壁产生的径向位移。

代入数据得:
n w s g p p p =+=0.361+0.117=0.478MPa n w s g u u u =+=10.29+1.575=11.865cm
3.4 初期支护总阻力和位移的校核
由以上计算可知,w p =0.478MPa ,i p =0.177MPa ,显然w p >i p ;同时,w u =11.865cm ,i u =2.188cm ,显然,w u >i u 。

此结果表明支护有足够的强度能满足隧道稳定;支护有足
够柔性可以允许围岩有一定变形即可以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因此表3.1中的设计参数是合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