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七年级结业考试知识点

初中生物七年级结业考试知识点

2019年生物结业考试复习要点(七年级)依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本届学生所使用的人教版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上、下册)具体考试内容归纳如下:1. 科学探究所有实验都在考查范围内,这里不再一一列出。

探究实验要求:尝试书面表述问题;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做出可能的假设;拟定探究计划;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2.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

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区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描述细胞核在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2)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

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3)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

3. 生物与环境(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1)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描述种子的结构。

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2)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4)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概述绿色植物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初中生物会考总复习知识点

初中生物会考总复习知识点

初中生物会考总复习知识点初中生物会考复习知识点(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判断生物和非生物看生物的特征: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成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和生物因素两类。

生物因素就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用的就是猎食关系;此外除了竞争关系(例如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战阳光、水分)和合作关系(例如蚂蚁等群体生活的动物)。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了有生物外,还有非生物部分。

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其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

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是生产者。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异养,因而叫做消费者。

随着动物的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动物体内。

森林中的落叶和动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被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分解成直观的物质(即为无机物,包含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交还土壤,可供植物光合作用再次利用,被称作分解者。

4、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多条食物链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越高级的生物毒素积累越多。

5、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虽然不断变化,但其数量和所占到比例就是相对平衡的,叫做生态平衡。

这表明生态系统具备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就是存有一定存有限度的。

如果外界阻碍少于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可以遭毁坏。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1、采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为:(1)取镜和放置;(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2019-初中会考生物必备知识点总结-优秀word范文 (4页)

2019-初中会考生物必备知识点总结-优秀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初中会考生物必备知识点总结初中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想在会考的时候取得好成绩,平时就要认真学习课本知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会考生物必备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初中会考生物必备知识点总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一、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1、在发育过程中,某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组织的定义: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3、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二、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1、器官的定义: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例如大脑、胃、心脏、肝、肺、肾、眼、耳等。

三、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1、系统的定义: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2、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这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初中会考生物常考知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一、植物体是由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最终形成植物体。

二、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三、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1、分生组织:位于根尖的分生区就是分生组织。

2、另外几种: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一、单细胞生物: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

大多数生活在水里,有些生活在我们身上。

二、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初中生物会考全部知识点总结(同名11681)

初中生物会考全部知识点总结(同名11681)

初中生物会考全部知识点总结(同名11681)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千米,下达10千米。

2、生物圈中的生物:a.大气圈中主要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b.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150米以内c.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营养物质、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是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6.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1)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并需要水、二氧化碳作原料(3)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也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当环境中的几个或者一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和谐发展。

2019年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总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9年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总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9年初中生物会考复习知识点(人教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2、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知识点总结(完整版)初中生物会考复习知识点总结(完整版)初中生地会考是对同学们学习的一种总结,那么你知道初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有哪些吗。

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初中生物会考复习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

初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一、认识生物1、生物:是有生命的个体。

区分:生物和非生物:“活的”2、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特征)除此外还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都能进行呼吸(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5)有遗传和变异;(6)能生病、老化和死亡;(7)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8)有严整有序的结构。

(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3、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举例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这些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环境)。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2)生态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

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植物、动物、微生物)或(竞争关系、捕食关系、互助关系等)或(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能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理解成变得环境怎么样啦):①有利的一面: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

②有害的一面: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以理解成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它怎么样啦):例如:青蛙冬眠(温度);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水分)等。

适应方式:保护色、拟态、警戒色、假死或自残等三、生物学1、生物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调查、实验、分析等,但主要方法是实验法。

2、实验法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其中①制定计划要注意变量和设置对照组,②任何探究活动的开始都是提出问题的。

初中生物会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初中生物会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初中生物会考必背知识点归纳1、生物圈(定义):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生活环境:生物的生存空间和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分类: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性质等②生物因素----影响其中一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问题的一般过程: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讨论和交流。

4、光对鼠妇生活影响设计对照试验几点注意事项:①实验结束后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②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③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少偶然因素。

5、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捕食关系(兔以一些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竞争关系(水稻和田中杂草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合作关系(蚂蚁、蜜蜂等群体生活的昆虫)寄生关系(蛔虫、猪肉绦虫等寄生在人和其他动物的体内)6、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7、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8、生态系统组成:⑴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9、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2019-人教版初中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实用word文档 (6页)

2019-人教版初中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实用word文档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人教版初中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面对生物会考,我们的初中生难免会有点紧张。

其实只要我们将学过的知识点都全面复习好,就能顺利通过考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会考生物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初中会考生物知识一、各式各样的动物1、腔肠动物(主要是水螅、水母、珊瑚虫、海葵)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2、线形动物(主要有涡虫、绦虫、血吸虫)的特征: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3、线形动物(主要有蛔虫、线虫)的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4、环节动物(主要有蚯蚓、沙蚕、蛭):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5、软体动物(主要有河蚌、扇贝、蜗牛、乌贼)的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6、节肢动物(主要有蝗虫、蜘蛛、虾)的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7、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8、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9、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10、鸟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鸟卵的结构有:卵壳和卵壳膜(保护卵);卵黄和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11、区分恒温动物:体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12、哺乳动物的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二、为动物的运动和行1、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关节可细分为关节面(由关节头、关节窝组成)、关节腔和关节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溶液浓度(如清水)< 根毛细胞液浓度,根就吸收水分;
当溶液浓度(如浓盐水)> 根毛细胞液浓度,根就失去水分。
4)导管是植物体内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
17、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了解)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是蛋白质、脂肪、糖类、水、无机盐和维生素。膳食纤维被称为人体必需
的“第七类营养素”。
18、鉴定食物成分的方法(理解)
1)呼吸作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生物体在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能够利用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
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
2)潮湿的小麦种子堆放时间久了会感觉到暖和,是因为种子呼吸作用时释放出了能量。
3)新疆的瓜果特别香甜。因为新疆地区夏天昼夜温差大,白天时间长,气温高,有利于光合作
1)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
2)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
21、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理解)
1)在口腔中,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将少部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2)淀粉在口腔开始被消化,蛋白质在胃开始被消化,脂肪在小肠内被消化。淀粉在小肠内最终被
消化成葡萄糖,蛋白质在小肠内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脂肪在小肠内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用;夜间短,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有利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积累。
4)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部位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的活细胞
条件 区
光(白天被人体吸收。
22、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的方法
1)细细咀嚼馒头(主要成分是淀粉),有甜味。这是因为口腔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将少部分淀粉
分解成麦芽糖。
2)探究实验
试管 注入 编号 浆糊
加入
震荡 37 度水中 冷却后 恒温 加碘液
现象
1 2 毫升 清水 2 毫升 震荡 10min
2)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和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制造氧气,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碳——氧 平衡。 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了解)
食物
实验方法
现象
营养成分
馒头
滴加碘液
变蓝
淀粉
鸡蛋清 加开水(高温) 变成絮状(凝固) 蛋白质
花生种子 在白纸上挤压 在纸的留下“油斑” 脂肪
19、营养合理的食谱的构成(应用)
科学的食谱既要包括主食和荤素搭配,又要注意热量的合理分配(早:30%、中:40%、晚:30%)。
20、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了解)
1、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 生物表现出的生命现象。如除病毒外,其它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需摄入营养物质;能进 行呼吸与排泄;能生长和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能适应一定的环境等。 2、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理解) 3、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理解) 1)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与收镜。 2)显微镜物像的放大倍数 = 目镜的放大倍数 * 物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物像是倒像。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量越少;反之,亦真。 5、科学探究的意义和过程(应用) 1)科学探究是科学家研究生命科学常用的方法。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 3)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余因素都要相同。 6、某些生物生存的环境中温度、水分、空气、光等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了解)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温度能影响生物的的生存。 2)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水、土 壤、温度、湿度等。 7、生物之间复杂的关系(理解) 生物之间常见的关系包括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种间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和共生 关系等。种内关系有斗争关系、种内互助关系等。 8、生态系统的组成(理解)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如阳光、空 气、水、土壤、温度、湿度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 于消费者,部分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当外力的影响超出一 定的限度,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9、生态系统类型(了解) 湿地、森林、海洋被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热带雨林有“地球 之肺”之称,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10、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理解)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惟一家园。 11、保护生物圈(理解) 1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理解) 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 成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2 滴 变蓝色
2 2 毫升 唾液 2 毫升 震荡 10min
2 滴 不变色
23、食物链和食物网(了解)
食物链的一般特点:①食物链通常是由一种绿色植物开始的。②位于食物链中第二个环节的生物通
常是植食性动物。③位于食物链中其他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
24、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理解) 25、呼吸作用(理解)
2019 年初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汇总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 60 分钟。试卷满分为 100 分。
2.试题类型:试卷包括选择题(70%)和非选择题(30%)两部分,。
3.试题难度:试题包括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比例大致为 8∶2。
4.内容比例:试题内容实验占分约 15%。 考试内容及要求
14、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理解)
15、根的结构及功能
根尖的结构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4 部分。
16、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理解)
1)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是含氮的无机盐、含磷的无机盐和含钾的无机盐。
2)根吸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3)根能否吸收水分主要取决于土壤溶液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