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疱疮
脓疱疮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脓疱疮的脓液中含有大量细菌,接触后易感染
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 皮肤上出现脓疱,脓疱破裂后流出的脓液 中含有大量细菌。
脓疱疮的传染性很强,接触脓液后容易感 染,导致皮肤出现红肿、疼痛、瘙痒等症 状。
脓疱疮的传染途径包括直接接触、间接接 触和空气传播等,因此需要做好个人卫生 和防护措施,避免感染。
添加 标题
脓疱疮可能引起泌尿系统疾病,如 肾炎、膀胱炎等
脓疱疮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败血症、休克等
败血症:脓疱疮可能导致细菌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休克:脓疱疮可能导致血液中的水分和电解质失衡,引起休克,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皮肤感染:脓疱疮可能导致皮肤感染,引起皮肤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 神经损伤:脓疱疮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引起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症状。 免疫系统受损:脓疱疮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受损,引起反复感染、过敏等症状。
脓疱疮的破溃可导致皮肤感染,引发疼痛和不适
脓疱疮的破溃可导 致皮肤感染,引发 疼痛和不适
脓疱疮的破溃可导 致皮肤感染,引发 疼痛和不适
脓疱疮的破溃可导 致皮肤感染,引发 疼痛和不适
脓疱疮的破溃可导 致皮肤感染,引发 疼痛和不适
脓疱疮的继发性感染可能引起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脓疱疮的继发性感染可能引起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脓疱疮的继发性感染可能引起皮肤红肿、疼痛等局部症状 脓疱疮的继发性感染可能引起皮肤溃烂、流脓等严重症状 脓疱疮的继发性感染可能引起皮肤疤痕、色素沉着等后遗症状
脓疱疮对人体的危 害
,
汇报人:
目录
01 传染性 03 心理影响
02 继发性感染 04 并发症
01
传染性
脓疱疮具有传染性,容易在儿童中传播
脓疱疮培训演示ppt课件

诊断标准及流程
病史询问
了解患者是否有接触传染源或类 似病史。
诊断流程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病史询问和 体格检查,可初步诊断为脓疱疮 。对于不典型病例,需进行进一 步鉴别诊断。
01
典型临床表现
皮肤出现水疱、脓疱,易破溃形 成蜜黄色痂,伴有不同程度的瘙 痒或疼痛。
02
03
04
体格检查
全面检查患者皮肤,观察皮损的 形态、分布和演变过程。
预防措施建议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定期清洗皮肤,避免污垢 和细菌滋生。
避免搔抓和摩擦
脓疱疮患者应尽量避免搔 抓和摩擦患处,以免加重 感染和引发并发症。
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 当锻炼等有助于提高免疫 力,减少感染风险。
处理方法指导
并发症治疗
局部治疗
对于轻度脓疱疮,可外用抗生 素软膏或洗剂,如红霉素软膏 、莫匹罗星软膏等。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
细菌学检查
取脓疱疮疱液进行细菌培养,可分离出金黄 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等病原菌。
血清学检查
通过皮肤镜观察皮损细微结构,可提高诊断 的准确性。
皮肤镜检查
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有助于诊 断和鉴别诊断。
组织病理学检查
对于难以诊断的病例,可进行组织病理学检 查,观察皮损的组织学改变以明确诊断。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讲座重点内容回顾
01
02
03
0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脓疱疮定义和分类
详细介绍了脓疱疮的概念、分 类及临床表现。
发病原因和机制
深入探讨了脓疱疮的发病原因 及病理生理机制。
诊断方法和标准
系统介绍了脓疱疮的诊断方法 ,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及病理检查等方面的内容。
脓疱疮护理

脓疱疮护理
脓疱疮俗称"黄水疮",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单独或混合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
具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感染的特性,易在儿童中流行。
多发生在气温高及湿度大的夏、秋季节。
【护理常规】
1.休息与运动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2.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饮食。
3.用药护理创面局部冷湿敷时应局部用药,不可全身同时大面积冷湿敷,以免引起战栗等不良反应。
使用抗生素时注意观察皮肤有无变态反应。
4.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减轻精神负担。
5.病情观察与护理注意观察创面变化,有无脓疱扩大、周围炎性浸润加重。
对患儿应隔离,防止接触传染,以污染的衣服、用具应行消毒处理。
患儿痊愈后应对环境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6.基础护理保持皮肤清洁,穿棉质宽大的衣服,减少对皮损区的摩擦,定时更换衣服,保持清洁。
7.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护理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适度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2.饮食指导食用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饮食,多饮水以
利于毒素排出。
3.用药指导按照专科医师的指导用药。
4.心理指导保持心情愉悦,保持良好的心态。
5.康复指导避免搔抓皮肤,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衣,剪短指甲。
饭前便后认真洗手,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6.复诊须知定期门诊复查,若有不适随时就诊。
脓疱疮的最佳治疗方法

脓疱疮的最佳治疗方法
脓疱疮的治疗方法要根据病情的轻重和病因的不同来选择。
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1.使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酮康唑等。
2.局部处理:可以进行消毒、干燥和保护伤口。
消毒用伊丽莎白水、紫药水等;干燥则可用菊花粉、硫磺粉等;保护伤口可以用纱布、绷带等。
3.使用外用药物:如皮肤炎平、麻黄栓、葡萄胶氧化锌软膏等。
4.针刺治疗:通过针刺以把脓液排出,加速伤口愈合。
5.中药治疗:如黄芪、枸杞、白芷、连翘等的组成的中药方,可治疗脓疱疮。
但需咨询中医师后使用。
6.手术治疗:重症脓疱疮需手术切除。
注:请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什么是脓疱疮?

什么是脓疱疮?
脓疱疮又称传染性脓痂疹,俗称“黄水疮”,在卫生习惯较差的儿童常会发生,其为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具有传染和化脓性。
诱发脓疱疮的病菌主要有两种:首恶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或为两者的混合感染。
表皮受损、人体抵抗力降低、湿疹、皮肤病患者自行搔抓、卫生条件欠佳或长期居住于湿热环境中,均可诱发致病。
脓疱疮可通过自身接触,搔抓污染;或通过直接接触在集体生活的家庭、托儿所、幼儿园、小学里相互传染,在夏季或初秋常见。
脓疱疮损害主要有脓疱和脓痂。
好发于头、面颊、颈或四肢等暴露部位。
初期为散在性红斑或水疱,周围有红晕,水疱壁极薄,透明可见到液面,周围有红色浸润,迅速即混浊化脓成为脓疱,大疱易破损而渗出脓液,搔抓破损后露出溃烂面,其稀薄黄色分泌物流到别处皮肤上,因含有大量的细菌极易感染,而可能产生新的水疱。
水疱破后露出鲜红色糜烂面,分泌物干后形成蜜黄色或污黄色痂,愈后无瘢痕。
偶见有较大的脓疱,疱内容物可呈半月形积脓现象,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
如破损广泛者,附近淋巴结有肿大,或伴畏寒、发热等症状,亦可能继发肾炎或菌血症。
脓疱疮(impetigo)诊疗规范

脓疱疮(impetigo)诊疗规范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皮肤病。
【诊断】
1.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儿童多见。
寻常型脓疱疮皮损为粟粒至黄豆大红斑,表面有水疱,迅速转变为脓疱,疱壁薄,周围有红晕,破裂后形成糜烂、上面覆蜜黄色痂。
可因自我传播向周围蔓延,亦可融合成片,好发于面部尤其口周、鼻孔附近、耳郭及四肢。
大疱型脓疱疮皮损为散在性大疱,周围红晕不明显,破裂后形成大片糜烂,干燥后结痂呈清漆状,不易剥去。
2.自觉瘙痒。
重症者可伴邻近淋巴结肿大,可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脓液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
【鉴别诊断】
1.丘疹型尊麻疹:在风团样红斑上出现丘疹或水疱,好发于四肢、躯干,成批出现,反复发生,瘙痒症状突出。
2.水痘:发疹时常伴发热等全身症状,皮疹在1〜2天内散发全身,主要为绿豆至黄豆大小水疱,同时见红斑、丘疹、水疱、结痂各时期的皮疹,口腔粘膜常受累。
3.湿疹:皮损为多形性,瘙痒较明显,易反复发作。
【治疗】
1.全身治疗:皮损较广泛、严重者及有全身症状者给予敏感的抗生素。
2.局部治疗:以杀菌、消炎、收敛、干燥为原则,常用红霉素、新霉素或莫匹罗星(百多邦)软膏。
3.对新生儿脓疱疮。
可采用暴露干燥疗法。
对深脓疱疮,可先去痂皮,再涂抗生素软膏,
以促进溃疡愈合。
脓疱疮

水 痘 丘疹性荨麻疹
五. 西 医 治 疗
1。全身疗法 2。局部疗法
⒈ 全身治疗
• ⑵ 对皮损广泛,伴有发热或淋巴炎者,应给予磺 胺药或敏感性高的抗生素。对重症新生儿脓疱疮 及早给予有效抗生素,如青霉素、新青霉素Ⅱ、 氨苄青霉素、红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拉定、 头孢唑啉(先锋Ⅴ号)、头孢呋辛、头孢他啶、 头孢派酮等,并给予相应支持治疗。 • ⑴ 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及时治疗瘙痒性皮肤病。 患儿应隔离,防止接触传染,已污染的衣服用具 等,应进行消毒处理。
脓疱疮
脓 疱 疮
一. 概述 二.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三. 临床表现 四. 诊断与鉴别 五. 西医治疗 六. 中医治疗
六
一.
概
述
脓疱疮(impetigo)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 肤病,具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感染的特 性。易在儿童中流行。病原菌主要为金黄 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单独或混 合感染。夏秋季节气温高湿度大皮肤浸渍 等;都为使致病菌侵入皮肤繁殖为促发本 病创造有利条件。脓疱疮中医多称为黄水 疮滴脓疱天疱疮等,深脓疱疮中医常称为 臁疮水豆疮等。
㈡大疱性脓疱疮(impetigoa)
•
本病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初发损害为 米粒至黄豆大水疱,迅速增大如蚕豆或更大,周 围红晕较轻。大疱内容物初起时呈浅黄色且清澈, 后化脓变混浊。脓疱开始紧张丰满,数日松弛。 脓液沉积与疱底呈半月形坠积状,为本型的特征。 疱壁薄,破溃后有的可形成似烫伤样糜烂面。脓 液干燥结痂.一般需经数日,结痂逐渐脱落而愈。 自觉瘙痒。本病常继发于虫咬等瘙痒性皮肤病。 有的皮损中央自愈 ,脓疱边缘向四周扩展,称为 环状脓疱疮。本病好发于颜面、四肢,躯干,偶 见于掌跖。
四. 诊断与鉴别
本病多见于儿童,流行于夏秋季节, 好发于暴露部位,有接触传染和自身接 种的特点,损害以脓疱与脓痂为主,再 结合各型脓疱疮的特征,脓液检查发现 细菌等,易于诊断 疮 图 (2)
脓疱疮的健康教育内容

脓疱疮的健康教育内容
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细菌感染引起。
它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肿、疼痛的脓疱,引起不适和不美观。
以下是关于脓疱疮的健康教育内容:
1. 保持皮肤清洁:经常洗手,保持身体清洁,避免细菌感染皮肤。
2. 避免挤压脓疱:切勿用手指挤压脓疱,以免病情加重和细菌进一步感染。
3. 避免过度清洁:过度清洁可能导致皮肤失去天然的保护屏障,易感染细菌。
使用温和的洗剂和温水清洁皮肤。
4. 保持皮肤湿润:使用保湿剂或乳液,辅助皮肤修复和自愈。
5. 避免过度摩擦:减少磨蹭、摩擦皮肤的行为,避免脓疱破裂和感染。
6. 避免密闭的衣物或鞋履: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和鞋履,促进皮肤对空气的呼吸和排汗。
7. 忌烟酒:烟酒可导致皮肤血液循环不畅,影响脓疱的康复。
8.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皮肤愈合。
9. 饮食均衡:摄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增强身体免疫力。
10. 及时就医:如脓疱出现严重疼痛、扩张、高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求助专业医生。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患有脓疱疮,请咨询专业医生进行确切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状疱疹(出血性)
带状疱疹
诊断
基本损害为红斑、丘疹、水疱 多数水疱簇集成群 皮疹沿周围神经单侧分布 伴神经痛
鉴别诊断
与单纯疱疹鉴别
治疗原则
止痛 抗病毒:阿昔诺韦0.2 q4h X 5/d 消炎 局部对症治疗 防止继发感染
传染性软疣(Molluscum contagiosa)
传染性软疣是一种由软疣病毒 感染引起的皮肤病。
感觉神经
节的神经
元中
临床表现
好发人群:成人
前驱症状:轻度发热、乏力、局部淋巴结肿痛,神经
痛等
皮疹特点:(1)红斑
丘疹 水疱
(2)沿一侧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
(3)成群的密集性小水疱
(4)神经痛和局部淋巴结肿痛。
好发部位:胸、腰、颈及三叉神经分布区
病程: 2-4周
带状疱疹
特殊类型带状疱疹
无疹型带状疱疹 顿挫性或不全性带状疱疹 大疱性、出血性或坏疽性带状疱疹 泛发性带状疱疹
深脓疱疮
深脓疱疮
治疗
1、皮肤卫生,处理伤口及瘙痒病
治疗
2、全身疗法:
酌情给磺胺类或抗菌素 重症新生儿脓疱疮
(1)除局部疗法外 (2)大剂量敏感高效抗素 (3)支持疗法
治疗
3、局部疗法:
原则为杀菌、消炎、收敛、干燥。 1%樟脑、5%硫黄炉甘石洗剂 新煤糊;0.5%新霉素软膏
新生儿脓疱疮: 干燥、收敛、杀菌剂
常见金葡菌71型及其亚群或80/81型、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肾小球肾炎
外界:湿度高 机体:瘙痒性皮肤病
临床
(一)寻常性脓疱疮 (二)大疱性脓疱疮 (三)新生儿脓疱疮 (四)深脓疱疮
寻常性脓疱疮
(impetigo vulgaris)
传染性强,学龄前、学龄儿童, 夏秋季,暴露部位 红色斑点或丘疹、 小疱→脓疱→糜烂面→厚痂,瘙痒, 病程约一周,重症可发热、淋巴管炎, 严重可致败血症→急性肾炎
• 带状疱疹以群集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 伴明显神经痛为特征,多见于成人。
• 疣由人类乳头瘤病毒选择性感染所致。临床分 为四型,即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及尖锐湿疣。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寻常性脓疱疮
寻常性脓疱疮
寻常性脓疱疮
大疱性脓疱疮
(impetigo bullosa)
儿童,夏季, 常继发于痱子、汗腺炎及虫咬后 大疱液清澈→混浊,似半壶水状, 破后→脓痂→色素↑, 环状脓疱疮→回状脓疱疮
大疱 性脓 疱疮
大疱性脓疱疮
大疱 性脓 疱疮
新生儿脓疱疮
(impetigo neonatorum)
水 痘
水 痘
带状疱疹
传 染 性 红 斑
寻常疣
寻常疣
跖 疣
带状疱疹
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表现为沿 一侧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 的成群的密集性 小水疱, 常伴神经痛和局部淋巴结肿痛。
病因和发病机理
-
水 痘
带 感染
状 疱
人群
疹
病
毒
水痘 隐性感染
病毒潜伏
在脊神经 诱因
或颅神经
带状疱疹
深部脓疱疮: 去痂、敷抗生素软膏
治疗
4、婴儿室、托儿所及幼儿园隔离,消毒
病毒性皮肤病
定义 病毒性皮肤病是指 由病毒引起的皮肤粘膜病变
临床分型:
水疱型:病变以水疱为主,如带状疱疹、 单纯疱疹、水痘
红斑/发疹型:皮损以红斑为主,如麻疹、 风疹、传染性红斑
新生物型: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
单纯庖疹
由凝固酶阳性葡球菌71型Ⅱ类所致, 发病急骤 脓疱液澄清→浑浊,尼氏征(+), 干涸后→黄色薄痂,病程进展迅速, 全身症状显著,败血症、毒血症→死亡 传染性强
新生 儿脓 疱疮
新生 儿脓 疱疮
深脓疱疮
(ecthyma) 深在性炎性水疱 或脓疱→破溃→溃疡, 黑褐色痂皮、灼痛, 附近淋巴结肿大, 自身接种传染,2-4周可结疤, 或肉芽肿样损害
其特点为在皮肤上发生蜡样光 泽的小丘疹,顶端凹陷,能挤 出乳酪状软疣小体
临床表现
1、好发人群:儿童及青年,潜伏期约2-3周。 2、皮疹特点:粟粒大至绿豆大、半球型丘疹,
中心微凹如脐窝,有蜡样光泽,可挤出白色 乳酪状物质,皮疹数目不等,互不融合。 3、好发部位:躯干、四肢、阴囊及眼睑等,也 可见于唇、 舌及颊粘膜。
课后小结(二)
• 病毒性皮肤病分为新生物型、疱疹型、红斑发 疹型。
• 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以群集 性小水疱为特征,能引起多种部位感染,但以 口周、鼻腔、生殖器等处好发。病程有自限性, 但可复发。
• 水痘和带状疱疹是由同一病毒引起。水痘是一 种以散在分布的水疱为特征、传染性很强的疾 病,多见于儿童。
病毒性皮肤病:1.0学时
球菌性皮肤病主要系葡萄球菌、链球菌 或两者混合感染所引起,简称脓皮病。
常见有脓疱疮、深脓疱疮、毛囊炎、 疖、痈、丹毒及蜂窝组织炎。
1.细菌的数目和毒力 2.机体抗病力
脓疱疮
(impetigo)
常见于暴露部位、
接触传染、儿童,
夏秋季。
病因
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张汝芝
蚌埠医学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
课 次: 第三次课(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脓疱疮的病原及防治;掌握丹毒的病原菌和
临床表现;了解毛囊虫、疖、痈的临床表现。 掌握单纯疱疹的临床表现;掌握带状疱疹的病原 体和诊断;掌握常见的疣的种类。 学习指导:重点:脓疱疮的病原、丹毒的病原和临床表现单 纯疱疹的临床表现;带状疱疹的诊断 难点:脓疱疮的临床表现重点,疣的种类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结合临床疾病举例以加深印象 自学内容:手足口病 时间分配:细菌性皮肤病 :1.0学时,
4、病程:6-9月,个别4-5年或更长。
皮疹特点 部位
传染性软疣
传染性软疣
治疗
刮除
10%碘酊溶液外涂
课后小结 (一)
皮肤细菌感染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原发性感染常有 特征性的形态和病程,开始由单一病菌引起,发生在 正常皮肤上。通常葡萄球菌易引起脓疱疮、毛囊炎、 疖、痈等。链球菌易引起丹毒及蜂窝织炎,诱发肾炎 及关节炎等。脓疱疮俗称“黄水疮”,好发于儿童, 传染性强,可暴发流行。夏秋季多见,面部、四肢等 暴露部位易受累。在潮湿和高温季节患痱子、湿疹、 疥疮等时易发病。毛囊炎为毛囊口化脓性炎症。疖是 急性化脓性毛囊及毛囊周围的炎症。多个相邻的毛囊 及毛囊周围炎症融合即形成痈。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 菌感染引起的皮肤或粘膜、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其周 围组织的急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