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皮肤脓疱疮及其护理
脓疱病的护理

脓疱病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观察患者是否有体温升高,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2、观察好发部位,判定类型。
3、患者身体状况。
二、护理措施
1、将患者单间安置,做好床边隔离。
2、换药用具严格消毒,污染敷料应焚烧。
新生儿脓疱疮应注意衣物及尿布消毒。
3、做好口腔及眼部护理,预防并发症。
4 、脓疱、水疱在无菌操作下刺破吸干,再涂药液;全身损害者用
1:15000-1:20000 高锰酸钾溶液药浴。
三、健康指导要点
1、加强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
2、增强皮肤抵抗力,预防全身传播。
四、注意事项
1、夏季应少进入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2、如发现病例,应及时处理。
儿科新生儿脓疱疮患儿的诊疗护理

03
诊断
诊断
症状及体征
多于生后第4~10 d发病。在面、躯干和四肢突然发生大 疱,由豌豆大到核桃大,大小不等,或更大,疱液初呈淡 黄色而清澈,1~2 d后部分疱液变混浊,疱底先有半月 形积脓现象,以后脓疱逐渐增多,但整个大疱不全化脓, 因而出现水脓疱的特征。疱周围红晕不显著。壁较薄。易 干破裂,破后露出鲜红色湿注的糜烂面。上附薄的黄痂。 痴皮脱落后遗留暂时性的棕色斑疹,消退后不留痕迹。病 变发展迅速,数小时、1~2 d即波及大部分皮面,黏膜 亦可受损。开始无全身症状,以后可有发热和腹泻。有的 并发败血症、肺炎或脑膜炎等。
全身治疗;及早给予有效的 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
04
局部可外涂2%甲紫溶液、 0.5%新霉素软膏或 2%莫 匹罗星软膏等。
感谢聆听
汇报人姓名
儿科新生儿脓疱疮患儿的诊疗护理
演讲人
汇报日期
目录
01
02
概述
病因
03
04
诊断
治疗及预防
01
概述
概述
新生儿脓疱疮是发生在新生儿中的一种以周围红晕不显著的薄壁水脓 疱为特点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02
病因
病因
本病病原菌与其他年龄组大疱性脓疱疮者相同,系由于第Ⅱ嗜菌 体组71 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传染途径常通过有皮肤感染或 带菌的医护人员和产妇的接触。
诊断
鉴别诊断 ○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皮损为水疱,在皮肤受压或摩擦后发生。 ○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为全身泛发性暗红色红斑,其上表皮起皱,并 伴大片表皮剥脱。
04
治疗及预防
治疗及预防
01
凡患有化脓性皮肤病的医护 人员或家属,均不能与新生 儿接触,并隔离患儿。
新生儿脓疱疮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护理体会

孕晚期有 自带增多 、 阴道外 阴不 同程度瘙
痒 的 阴 道 炎 症 状 。考 虑 些 米 粒 大 小 的 小疙 瘩 , 中问 发 黄 , 围有 一 圈 红 晕 , 用 周 利
水彻 底清洗 眼睛 , 净 分泌 物 , 氯霉 素 拭 点 眼药水 , 第天数次 , 直至无分泌物流 出 , 结
膜充血 消失。
护理 措 施
疮, 由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 』 性 链 球 菌 或 溶 l f 【 两 者 混 合 感 染 引 起 。 多 见 于 生 4~ 1 的 婴 儿 。通 常 在 室 温 较 高 , 度 较 0天 湿
散在或融合存在 。附近淋 巴结 肿大 , 并且
伴 有 发 热 、 吐 、 泻 、 吃 奶 、 神 萎 靡 呕 腹 不 精 等 现 象 。6例 中 有 1 合 并 眼 部 感 染 , 例 结
膜 充血有脓性分泌物 。
治疗方法 : 则 以局部 治疗 为 主, 原 抗
生素应用为辅 。
摘
要 目的 : 讨 新 生 儿脓 疱 疮 的 发 病 探
预 防
新生儿脓疱疮感染多来 自母亲 、 姆 保 或医护人 员不 沾手 , 次是婴 儿 的衣 服 、 其 尿l 、 布 包被等被污染。这些 细菌在 日常生
活 中 到处 都 有 , 在 成 人 并 不 致 病 , 新 但 而 生儿 皮 肤 娇 嫩 , 抗 力 差 , 之 传 统 习 惯 抵 加 将 新 生 儿 裹 成 蜡 烛 包 , 透 气 , 婴 儿 的 不 使 皮 肤 长时 间处 在 温 暖 潮 湿 的 环 境 中 , 患 故
方 法 同上 。
儿 , 局 部 和 抗 生 素 治 疗 外 , 行 眼 部 护 除 进
新生儿脓胞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新生儿脓胞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新生儿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接触性皮肤病脓疱疮也称脓痂疹俗称“黄水疮”。
本病主要表现为浅表脓胞和脓痂可以自身接种或通过接触传染容易在新生儿中流行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临床资料~7年出生新生儿166例医院内获得性脓胞疮感染例发病率.18%。
一般用75%酒精擦拭皮肤患处进行消毒再用棉签或无菌的一次性针头将脓疱挑破涂上%龙胆紫药水不使感染面扩大对周围的皮肤用酒精擦拭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平时注意勤换内衣做好清洁护理。
经过对医护人员、产妇及家属、婴儿室、婴儿用物及病房各环节加以控制严格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例新生儿于5天后全部痊愈出院。
新生儿脓疱疮感染的易感因素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89.%在皮肤黏膜引起新生儿皮肤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存在于自然界及人体皮肤的葡萄球菌属多为正常菌群[1]。
另外新生儿皮肤薄嫩免疫功能发育不全抵抗力差;或有轻微的皮肤损伤。
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皮肤处理不当及洗手不规范易引起新生儿脓疱疮感染。
预防措施杜绝医源性感染:①医护人员首先应该身体健康、衣着整洁。
手的预防是关键。
医生查房前后护士治疗护理新生儿前后做到一婴一洗手听诊器头一婴一用一消毒有皮肤感染的新生儿最后检查或护理做到一婴一手消毒。
②医护人员手部皮肤有破损或感染必须戴无菌手套检查和护理新生儿。
加强健康教育:①告诉产妇及家属洗手的重要性接触新生儿时用肥皂洗手教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②新生儿应穿全棉、无刺激、柔软、清洁、宽松的衣物每日更换穿着不易过多。
换下来的衣物用肥皂洗净后在日光下暴晒减少探视人员减少交叉感染的几率。
③产妇有妇科炎症应积极治疗有胎膜早破或羊水污染出生的新生儿要特别注意新生儿皮肤的清洁羊水污染易使新生儿发生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④新生儿身处不通风的房间空气污浊皮肤排汗不畅容易发生新生儿脓疱疮。
因此新生儿病房定期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分钟病房定时通风次/日15~分钟/次以免病房潮湿引起霉菌生长。
新生儿脓疱疮的护理

新生儿脓疱疮
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薄而嫩,防御力差,易发生感染,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最为常见,接触传染力极强,易自身接种及互相传染。
主要表现:
发病时间常于出生后1周左右,以颈部、耳后、腋下、腹股沟、四肢多见。
初起为红斑,很快成为水疱,疱壁极薄,透明可见液平面,继而混浊成为脓疱,脓疱破裂后渗出脓液,疱底露出糜烂面。
有时伴发热,1~2周才能痊愈。
痂落后留淡色素沉着,不久退去,无瘢痕。
护理要点:
(1)保持皮肤清洁,沐浴按排最后一个,避免传染给其他婴儿。
(2)沐浴时换下的衣服交给洗衣房特殊处理(应煮沸消毒。
防止自我接种,感染蔓延)
(3)脓疱局部用75%酒精清洁,局部干后百多邦软膏或新霉素软膏局涂,必要时可用棉签挤破脓疱,擦净脓液,外涂消炎
药,每天2~3次。
《新生儿脓疱疮》课件

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脓疱疮的症 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处理
导致感染扩散。
遵循医生建议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 ,不要随意更改治疗方案。
保持室内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和 消毒婴儿床、衣物、尿布等物品
,以减少感染源。
04 新生儿脓疱疮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新生儿脓疱疮的发现与治疗
总结词
根据病情需要,口服或注射抗生素 ,如头孢菌素、青霉素等,以控制 感染。
支持治疗
对于严重感染或伴有其他并发症的 新生儿,需进行支持治疗,如输液 、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预防措施
加强新生儿护理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避免 皮肤长时间浸泡在尿布或汗液中。
隔离措施
手卫生
医护人员和家长接触新生儿前后要洗手,避 免交叉感染。
实验室检查
皮肤镜检
使用皮肤镜对脓疱进行显微镜检查, 观察病原体和皮肤变化,有助于快速 诊断。
采集脓液进行细菌培养,以确定病原 体类型。同时,检查白细胞计数和分 类,了解炎症程度。
治疗方法
局部治疗
使用温和的消毒剂清洗患处,然 后涂抹抗菌药膏,如莫匹罗星等 。对于较大的脓疱,需用消毒针
挑破排脓。
全身治疗
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详细描述
描述案例中新生儿脓疱疮的早期症状、诊断过程以及治疗方法和效果,强调早 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案例二:家庭护理的成功经验
总结词
科学护理、预防复发
详细描述
介绍家庭护理的新生儿脓疱疮的方法和技巧,包括皮肤清洁、保湿、衣物选择等 方面的注意事项,以及预防复发的关键措施。
案例三:预防新生儿脓疱疮的重要性
红晕和疼痛
新生儿脓疱疮护理查房PPT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确保患儿安全
促进患儿康复,提高生活 质量
评估:对新生儿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皮肤、体温、饮食、排泄等方面。 诊断: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新生儿是否患有脓疱疮,并分析病因。 计划: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包括治疗措施、护理操作、家庭护理建议等。 实施:按照计划进行护理操作,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反应,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保持环境清洁和空气流通 定期对医疗器械和物品进行消毒 医护人员需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措施
记录查房过程:详细记录查房过程中观察到的新生儿情况,包括皮肤、体温、喂养等方面的问 题
及时反馈问题:发现异常情况或问题后,及时向医生或上级护士反馈,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沟通协作:与医生、其他护士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协作,确保新生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
临床表现:皮肤出现脓疱、水疱,伴有发热、拒奶等症状 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查进行综合诊断 鉴别诊断:与其他新生儿皮肤病进行鉴别,如新生儿痤疮、新生儿红斑等 并发症:感染扩散可引起败血症、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危害:新生儿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可导致皮肤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严 重时可引起败血症、肺炎等并发症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护理措施: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如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监测体温、合理喂养等 护理问题及措施
护理问题及措施
护理措施:针对以Βιβλιοθήκη 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如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监测体温、合理喂养等 护理问题及措施
护理问题及措施
护理措施: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如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监测体温、合理喂养等 护理问题及措施
护理问题:新生儿脓疱疮的护理问题包括皮肤感 染、发热、喂养困难等
新生儿脓疱疮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面、 颈部数量 多且 较小 的 12例 患儿 , 1 进
行局部用 7 %酒精消毒 擦拭 脓疱疮创面 5
1 9 4 4. 9 0: 0
用防蝇保护罩 , 避免蚊虫咬伤皮肤发生皮 炎后继 发感 染 , 冬季 使用包 被 , 热水袋 保
传播 。② 局部 处理 : 生儿皮 肤娇 嫩 , 新 防
御 能 力 差 。当 发 现 皮 肤 有 痱 子 或 红 色 小
3 姜安丽 , 石琴. 新编 护理学基 础. 北京 : 高等
理新生儿脓疱疮 12例 , 2 早产儿 1 , 7例 巨 大儿 2 3例 , 胎儿 宫 内窘 迫 4 5例 , 胎吸儿 4 4例 , 宫产 儿 6 剖 3例 , 儿 均 于 1周 内 患
发病 , 中 7 其 9例 出 现 在 冬 季 ,3例 出 现 4
系极 为密切 , 能及 时正确治 疗 , 疱疮 若 脓 可很 快痊 愈 , 得不 到合理 治疗 , 若 则可 迅
周 围空气的温度 、 围辐射 面 的温度 、 周 周
围 空 气 流 量 和 相 对 湿 度 ) , 季 注 意 使 夏
用的纱布 , 棉棒均进行焚烧处理 。指导病
员遵 守消毒隔离制度 , 严格执行家属探视 制度 , 避免在病员及家属 中造成病原体 的
2 吴葆 桢 , 徐蕴 华 , 郎景 和. 医疗护 理技术 常 规( 妇产科 ) 北京 : 京科学技 术 出版社 , . 北
前、 产时有缺 氧窒息病史 的新生 儿。若不
及 时治疗 护 理 , 可 出现 一 系 列 中毒 症 状 , 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皮肤脓疱疮及其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皮肤脓疱疮的原因和治疗措施,重点总结本病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在对笔者所在医院30例皮肤脓疱疮患儿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行积极的皮肤创面护理、临床观察、加强营养、改善病房环境以及针对家长的心理教育。
结果:在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下,30例患儿于2周内全部痊愈出院,未出现生命体征凶险抢救病例,出院婴儿未见并发症发生。
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是新生儿皮肤脓疱疮诊治过程的关键,能显著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关键词】新生儿皮肤脓疱疮;护理
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32-0080-02
新生儿皮肤脓疱疮是新生儿常见皮肤病之一,又称之为新生儿大疱型脓疱病。
该病传播快、病情急,常在消毒隔离措施不确切的病房流行,给患儿带来伤害。
脓疱疮常起病于头面颈部或腋下,病情进展可累及胸腹四肢,胎儿出生7 d内为好发的年龄[1]。
本病的致病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早期可经验性应用抗生素,阻止病情蔓延。
早期有效的护理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本文通过对30例患儿病情回顾分析,总结护理心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2年1月-2012年3月于笔者所在科室降生并发新生儿脓疱疮的患儿30例,其中男婴18例,占60.0%,女婴12例,占40.0%。
出生后24 h内发病者6例,占20.0%,出生1~7 d内发病者16例,占53.3%,另8例发病年龄>7 d,占26.7%。
1.2 临床表现
新生儿表皮角质层较薄,皮肤的天然屏障和全身免疫力低下是皮肤感染脓疱的主要原因。
其次,新生儿腋下、耳后等皮肤皱褶处皮脂腺分泌旺盛,分泌物对皮肤刺激作用显著,同时皱褶处潮湿温暖的环境是细菌生长繁殖的温床,当不适当的护理操作擦破皮肤时很容易发生新生儿脓疱疮。
表现为腋下、颈部、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大小不等脓疱,直径0.2~2 cm。
脓疱早期为红肿突出表皮,中间金黄色脓液充满其中,病情进展脓液破溃外溢。
患儿全身症状明显,哭闹不安。
1.3 治疗
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全身常选用青霉素、头孢、红霉素等。
脓疱肿大未破溃时可酒精擦涂消毒后,无菌针头穿刺吸取脓液,涂抹灭菌石蜡油。
1.4 护理
新生儿脓疱疮的护理意义突出,不但能配合治疗提高疗效,还能预防传播,抑制病房内流行,笔者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4.1 隔离护理及时有效的隔离对于预防脓疱疮在新生儿
病房内小范围流行作用显著。
患儿换洗的衣物可用高压锅洗煮消毒,煮沸时间一般为20~30 min,洗净后尽量放在阳光下晒干,可达到衣物灭菌效果。
患儿的尿片不能随手乱扔,需视为医疗废物统一处置。
病房内每日最好有阳光照晒,定期通风换气消毒,消毒水拖地,2次/d,擦拭病床、柜子,1次/d。
夏季要防蚊蝇叮咬交叉传染。
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接触患儿时需洗手穿衣,戴手套、口罩、帽子。
1.4.2 皮肤护理皮肤脓疱疮好发部位如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为护理的重点。
新生儿为保持清洁,需每天沐浴更衣,参与沐浴的家长、护理人员需剪齐指甲,动作轻柔,避免擦刮损伤婴儿皮肤,认真清洗上述皮肤皱褶部位。
另外,为保持脐带清洁,沐浴时要保护脐带,避免接触沐浴污水。
脐带处可用75%酒精消毒后更换护理包,1次/d。
出生后第1次沐浴时要及时清除皮肤上的胎脂,擦拭毛巾、衣物需柔软舒适宽松,尽量选用棉质衣物。
穿衣时可轻抬婴儿手臂,将衣物腋下部与婴儿腋下紧贴后放下夹住,该做法可避免婴儿活动时腋下皮肤摩擦损伤,同时棉质衣物吸水透气性能较好,保持腋窝干燥清爽,防止细菌滋生[2]。
穿衣后包裹不宜过紧。
要及时的更换婴儿尿片,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可不用香皂或少量使用,洗净后泼洒婴儿爽身粉保持臀部干燥。
1.4.3 脓疮面护理护理人员工作时需认真仔细,及时发现,
及早处理。
当早期发现皮肤有红色小丘疹时,可用75%酒精消毒擦拭,为减轻高浓度酒精刺激皮肤,可稀释为35%浓度,每日3遍[3]。
脓疱较小者可75%酒精消毒后细针穿破,脓液流出后酒精擦拭创口,1%~2%龙胆紫溶液均匀涂抹创面,1~2 d结痂自愈。
脓疱较大者75%酒精消毒表面皮肤后,可用无菌针头穿刺吸取脓液,少量残留脓液不易吸出的可用无菌棉球轻压创面,挤压后吸出。
1%~2%龙胆紫溶液涂擦,自然晾干。
穿刺吸脓要轻柔缓慢,尽量保持脓疱壁完整,促使及早结痂愈合。
对于脓疱发生在腋下、颈部皮肤褶皱部位者,穿刺吸脓后加用酒精石蜡油涂擦,保持褶皱处干燥润滑。
有条件的者可对患儿行药浴,1次/d,或者红外线照射治疗,1次/d。
患儿创口结痂不宜脱落者,常由痂皮较厚所致,切勿暴力撕拽,常用新洁尔灭冲洗脱落,保护创面效果良好。
1.4.4 监测、营养护理新生儿身体状况差,发生脓疱疮时更易发生险情,护理人员细致的观察,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避免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每2 h测量患儿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查看脓疱疮有无变化,创面有无破溃、渗液等,如有异常及时向医师汇报[4]。
对于烦躁哭闹的患儿要安抚使其稳定,避免搔抓破损创面。
指导产妇正确哺乳,建议母乳喂养,给予患儿足够营养支持,增强体质,强化免疫,同时提醒母亲保持乳头清洁。
1.4.5 其他护理患儿皮肤出现脓疱时,家长难免出现焦虑、紧张的心情,临床常见家长手忙脚乱护理患儿时出错的案例,此时,
护理人员需要给予合理的心理疏导,以安慰的口吻、同情的语气向其解释病情,打消疑虑,向其详细介绍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教育正确的洗澡、换衣方法等。
2 结果
30例脓疱疮患儿经过及时的治疗和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全部痊愈出院。
其中5 d内治愈出院者11例,5~10 d内治愈出院者15例,另4例患儿10~15 d内痊愈出院。
门诊随访3个月,未见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新生儿皮肤脓疱疮的治疗不但依赖抗生素,合理有效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干预措施。
笔者所在医院对30例脓疱疮患儿的全方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创面护理、营养支持护理、病房环境护理等,取得确切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莉.新生儿脓疱疮的观察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6):764.
[2] 徐芳,马琦.新生儿脓疱疮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99.
[3] 高喜琴.新生儿脓疱疮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211-212.
[4] 李春华,魏艳梅,张小翼.1例大面积脓疱疮新生儿的护理
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8):82-83.
(收稿日期:2012-07-25)(编辑:王春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