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0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综合
考研专业解读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考研专业解读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考研专业解读: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作为现代电子信息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深远的学术意义。
本文将对考研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进行解读,介绍其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基本概念1.1 微电子学的定义与特点微电子学是研究微米尺度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和微电子系统的学科。
其特点在于器件尺寸小、功耗低、集成度高,适用于制造高性能、高密度、高可靠性的电子产品。
微电子学涉及半导体物理、微电子器件设计和制造工艺等多个领域。
1.2 固体电子学的定义与特点固体电子学是研究半导体、金属、绝缘体等固体材料的电子性质及其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的学科。
固体电子学主要研究电子能带结构、载流子输运、电子器件原理和性能等内容,为微电子学提供了基础理论和实验基础。
二、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发展历程2.1 微电子学的发展历程微电子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晶体管的诞生,微电子学得以迅速兴起。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是微电子学发展的黄金时期,集成电路的问世使得电子器件的集成度大大提高。
80年代以来,随着半导体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和新材料的应用,微电子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2.2 固体电子学的发展历程固体电子学的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固体材料的电导现象。
20世纪初,金属和半导体的电子性质得到了初步认识,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对固体电子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和电子器件的不断演进,固体电子学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并与微电子学密切结合,为电子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未来发展方向3.1 新材料的应用随着纳米材料和二维材料的发展,新材料在微电子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例如,石墨烯等独特材料在电子器件中具有优良的性能和潜在的应用前景,将为微电子学的发展开辟新的方向。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微电子学和固体电子学是现代电子学中两个重要的分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它们在计算机、通讯、医疗和安全等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微电子学和固体电子学的基本概念、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微电子学概述微电子学在20世纪50年代诞生,它主要研究微小电子元器件的制造、封装与应用。
其中最为重要的元器件为微处理器和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是指将多个晶体管、电容和电阻等电子元件集成到一个芯片上,其尺寸通常只有毫米级别。
而微处理器则是一种集成了ALU(算术逻辑单元)、寄存器、控制器和存储器等功能模块的芯片,可用于控制和处理数字信号,是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的核心。
微电子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可靠性等方面。
其应用领域广泛,包括计算机、通讯、医疗、娱乐等。
现代计算机所使用的CPU(中央处理器)就是一种微处理器,而手机等通讯设备也广泛应用了集成电路技术。
此外,微电子学在医疗设备上的应用如生命监测、疾病诊断和治疗等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固体电子学概述固体电子学主要研究半导体材料组成的电子器件,如晶体管、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等。
该领域的发展与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和处理密切相关。
半导体是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种材料,具有一定的电阻率和导电性。
半导体材料中所含的半价电子(也称负电子)和空穴(也称正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其导电性和光电特性的关键所在。
固体电子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制备和加工、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和性能研究、半导体器件的封装和测试等。
其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如物联网、开发板、单片机等。
三、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联系与区别虽然微电子学和固体电子学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仍有显著区别。
微电子学更侧重于集成电路芯片的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而固体电子学则更侧重于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性能研究、加工及应用。
同时,微电子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固体电子学,即微电子学是由固体电子学进化而来的一种电子学分支。
天津大学2018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电子线路基础、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综合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电子线路基础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要求考生熟悉、掌握基本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和集成运算放大器(集成运放)的知识;能够利用电路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采用基本半导体器件和集成运放组成的电路进行分析、计算和应用,并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1.半导体物理基础知识;10%
半导体物理基础知识,晶体二极管理论,晶体二极管电路分析方法与应用。
2.晶体三极管;10%
晶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晶体三极管的特性曲线,晶体三极管的小信号电路模型和分析方法,晶体三极管应用原理。
3. 场效应管;10%
MOS 场效应管和 J 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小信号模型分析方法和应用原理。
4.放大器基础;25%
基本放大器(含差分、多级放大器)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指标参数(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增益、带宽等)分析方法。
5.反馈放大器;20%
反馈类型判断、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深度负反馈放大器性能分析,负反馈放大器的稳定性分析。
6.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电路;25%
理想集成运放应用电路及其分析方法,集成运放性能参数及其对应用电路的影响。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1、选择、填空题: 20%;
2、分析、判断题 15%;
3、计算、设计题 60%;
4、其他 5%。
东南大学电子类专业考研信息

东南大学09年报考录取统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2 电路与系统186 44 22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176 71 32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863 188 91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430109 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0 30 0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080300 光学工程55 15 4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1 物理电子学94 47 8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2 电路与系统127 16 3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35 87 2008年报考录取统计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080300 光学工程64 22 7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1 物理电子学79 29 5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2 电路与系统148 13 4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63 86 23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2 电路与系统167 36 15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140 57 17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739 171 49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人数考试科目备注004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83791291)080902 电路与系统01 超高速集成电路研究02 射频、微波集成电路研究03 光电集成电路研究04 通讯网络VLSI研究320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20 专业基础综合(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科目:529 模拟电子线路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1 毫米波亚毫米波理论与技术02 微波毫米波电路与应用系统03 毫米波光电子学04 计算电磁学与应用电磁学05 天线理论与技术06 电磁散射与成像07 电磁兼容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20 专业基础综合(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复试科目:528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 无线通信中的射频技术09 新型电磁材料研究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01 通信与信息系统02 信号与信息处理03 信息安全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20 专业基础综合(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报考信息安全方向的考生复试笔试科目为544信息安全, 其他方向为526专业综合复试科目:526 专业综合(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 或544 信息安全430109 电子与通信工程01 通信与信息系统02 信号与信息处理03 信息安全04 电路与系统05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4 英语二③301 数学一④920 专业基础综合(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报考微波方向复试笔试考528,电路方向考529, 信息安全方向考544,通信和信号方向考526复试科目:526 专业综合(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 或528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或529 模拟电子线路或544 信息安全导师信息(注:导师以姓氏拼音的首字母为序)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导师姓名080902 电路与系统王志功,黄秋庭(兼),黄风义,朱恩,冯军,孟桥,李智群,樊祥宁,胡庆生,李文渊,陈莹梅,苗澎等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曹振兴,陈继新,程强,崔铁军,窦文斌,洪伟,华光,蒋忠进,陆卫兵,钱澄,孙连友,孙忠良,王宗新,吴柯,徐金平,殷晓星,于东海,余旭涛,赵洪新,周后型,周健义,朱晓维等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尤肖虎,王江舟,沈连丰,赵春明,陈明,陈晓曙,曹秀英,徐平平,衡伟,宋铁成,郭强,赵新胜,蒋良成,王玲,王捷,潘志文,黄清,仲文,王炎,张在琛,吴乐南,邹采荣,吴镇扬,胡爱群,郭学雷,方世良,杨绿溪,钱进,毛卫宁,高西奇,陈励军,高翔,王桥,裴文江,赵力,张树林,郭延芬,杨晓辉,高礼忠,罗琳,陈阳,黄杰,秦中元,陈立全,蒋睿,宋宇波,康维,丁峙(兼),杜永强,刘楠,盛彬,王向阳,王霄峻,张华,郑军,周琳等参考书目科目代码科目名称参考书目920 专业基础综合(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黄正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信号与线性系统》(第四版)管致中等,高等教育出版社526 专业综合(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吴镇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Communication Systems》(Fourth Edition)[加]Simon Haykin,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3月528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基础》孙国安,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微波技术与天线》刘学观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529 模拟电子线路《电子线路》(第四版)(线性部分、非线性部分,即第一章、第三章)谢嘉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544 信息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蒋睿,胡爱群,陆哲明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11;《通信网的安全理论与技术》,王育民,刘建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5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人数考试科目备注006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83795466)080300 光学工程01 光通信技术02 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技术03 微纳光电子技术与应用04 生物光子技术与应用05 微波光子技术及应用06 光电集成与片上系统技术07 显示科学与技术160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932 光学或936 普通物理或955 物理化学(化)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科目:543 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或578 有机化学080901 物理电子学01 显示科学与技术02 光电子与光通信技术03 光网络与微波光子技术04 太赫兹科学技术及应用05 真空电子科学与技术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或203 日语③301 数学一④928 电子技术基础(数、模)或930 电磁场理论1、只有报考01方向的考生可以选日语。
天津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考研资料

天津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考研资料天津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在全国排名第13。
水平等级A,并且分数线并不高。
微电子产业是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与基石,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我国的微电子产业发展极为迅猛,亟需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天津大学是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据统计,日后就业方向大多数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华润上华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国芯科技有限公司、威盛电子(中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3研究所或者出国等。
天津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是一级电子科学与技术学下的二级学科。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学科方向。
本专业以培养集成电路设计理论与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高级人才为目标,以工业应用为背景。
因此,通信、电子、控制、计算机、电气工程等专业等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均可报考。
本专业配备有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集成电路测试实验室、工作实验室、研究生专业实验室等,提供了各种与本专业培养方向有关的实验技术与手段。
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需要学习现代电路理论、现在电子技术、半导体器件物理基础及工艺、集成电路设计基本理论、集成电路验证的理论与方法、SOC设计方法等专业课程。
同时还必须选修有关通信、控制、电气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或计算机工程等专业的相关课程。
天津考研网分析天津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考研参考书目与考试科目,详情如下:815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四版)》,吴大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研究方向及硕士指导教师:本专业下设两个培养方向:1、固体电子技术方向:主要研究方向有:(1)功能材料与元器件;(2)敏感材料与器件;(3)薄膜理论与技术;硕士指导教师:吴霞宛方向(1)谢道华方向(1)吴顺华方向(1)刘仲娥方向(1)吴裕功方向(1)李玲霞方向(1)张之圣方向(2)(3)胡明方向(2)(3)包兴方向(1)(2)祖光裕方向(1)(2)吕玉芳方向(1)(2)2、微电子技术方向:主要研究方向有:(4)半导体新型器件与集成电路;(5)集成传感器与微电子机械系统;(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7)纳米硅技术研究及应用(特聘教授研究方向)。
新版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考研院校排名及考研难度分析

新版微电⼦学与固体电⼦学考研院校排名及考研难度分析都说考研是⼀场选择战,第⼀战就是院校专业的选择,这是很多同学都头痛的⼀个问题,下⾯详细的给⼤家分享⼀下如何选择院校。
⼤家在筛选院校⼀定要对⾃⼰有⼀个清楚的认识,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如果⾃⼰的学习能⼒不强,本科基础⼜⽐较薄弱,最好在双⾮或者重点院校的普通专业这两个范围⾥⾯挑选。
考研,“选择”⼤于“努⼒”,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盲⽬努⼒更重要。
院校选择的第⼀步就是分析地域、专业和历年分数线。
了解⾃⼰、了解⽬标院校,才能⼀招制胜!选择专业时⼀定要慎重,⼀定要选择你真正喜欢、感兴趣的专业。
主要是考虑两个⽅⾯,要么是为未来的研究打下基础,要么是对事业发展有很⼤的益处。
接下来我为⼤家介绍⼀下微电⼦学与固体电⼦学的考研情况。
专业介绍微电⼦学与固体电⼦学专业是⼀级学科电⼦科学与技术下属的⼆级学科,此专业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内核与⽀柱。
微电⼦学与固体电⼦学专业主要研究:信息光电⼦学和光通讯、超⾼速微电⼦学和⾼速通讯技术、功率半导体器件和功率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可靠性物理和现代集成模块与系统集成技术等。
该专业的研究⽅向可以分成以下五类:1、信息光电⼦学和光通讯。
研究内容:具有全新物理思想和创新性器件结构的⾼效半导体激光器、⾼效⾼亮度发光管和新型中远红外探测器,研究光通讯、光电信号、图象处理,研究光电探测、控制等激光、发光、红外光电⼦信息技术和应⽤系统。
本⽅向有项⽬博⼠后流动站。
2、超⾼速微电⼦学和⾼速通信技术。
本⽅向主要研究具有全新物理思想和结构的异质结超⾼频(⾼速)器件及超⾼频(⾼速)电路,特别是超⾼频低噪声SiGe/Si HBT、IC和光通讯、移动通讯、⾼速计算相关的电路和通讯应⽤系统,具有极重要科学价值和极⼴阔的应⽤前景。
3、功率半导体器件与功率集成电路。
本⽅向包括两⽅⾯研究内容:电⼒电⼦器件与灵巧功率集成电路研究以及微波功率半导体器件与微波集成电路研究。
【专业介绍】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介绍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介绍一、专业简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是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所属的二级学科。
它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也是国际高新技术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竞争焦点。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化水平被列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它的发展必将极大地推动信息社会的进步,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微电子学与液态电子学专业了解二、培养目标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微电子学及固体电子学专业的高级技术人才,要求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前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力具有健康身体良好道德品质及心理素质成为积极为社会主义祖国现代化服务的高级技术人才。
微电子学与液态电子学专业了解三、培育建议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应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门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术;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德智体全面发展,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
微电子学与液态电子学专业了解四、课程设置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量子力学、统计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电磁场与波、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接口技术、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近代物理实验、电子设计自动化、微波半导体器件、电力电子器件基础、集成电子学、纳米材料与纳米器件等。
微电子学与液态电子学专业了解五、劳动力方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毕业生有宽广的就业市场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可在电子和光电子器件设计、集成电路和集成电子系统(soc)设计、光电子系统设计以及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开发等领域及电子信息领域从事科技开发等工作。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综合

(3060)《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综合考试内容:(以下3门任选1门)一、智能传感器系统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静态和动态性能指标;2.传感器原理、结构与应用:包括硅压阻式压力与加速度传感器;硅电容式压力与加速度传感器、霍尔磁传感器、磁阻式传感器和磁通门传感器;CCD图像传感器、CMOS图像传感器。
3.传感器信号处理集成电路:包括2中涉及的传感器所需的处理电路。
4.传感器的智能化补偿技术:包括传感器的零位、灵敏度和线性度的智能化补偿;智能化温度补偿;自动校准。
二、模拟集成电路设计1.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包括COMS集成电路工艺,MOS器件结构和I/V特性,基本放大器及其频率特性;CMOS集成电路的噪声;运算放大器及其稳定性;带隙基准电压;CMOS 振荡器;开关电容电路;锁相环电路。
2.流模式电子电路设计:包括双极型晶体管、场效应管模型,电流镜,跨导线性原理及应用,电流传输器,跨阻放大器,跨导放大器、滤波器,开关电流电路和电流模式A/D转换器。
三、芯片系统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1.系统集成芯片(SOC)设计及设计方法学:基于IP复用的数字IC设计技术;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设计的EDA系统;系统芯片(SOC)设计;现代VLSI设计。
2.微电子学基础:半导体物理和器件物理基础;大规模集成电路基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
参考书目:1.余瑞芬. 《传感器原理》.:航空工业出版社,19952.刘君华《智能传感器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3 .Razavi B著,陈贵灿等译,《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4.赵玉山等,《电流模式电子电路》,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5.张兴等,《微电子学概论》,北京大学出奔社,20056.韦恩.沃尔夫,《现代VLSI设计-系统芯片设计》,科学出版社,20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60)《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综合
考试内容:(以下3门任选1门)
一、智能传感器系统
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静态和动态性能指标;
2.传感器原理、结构与应用:包括硅压阻式压力与加速度传感器;硅电容式压力与加速度传感器、霍尔磁传感器、磁阻式传感器和磁通门传感器;CCD图像传感器、CMOS图像传感器。
3.传感器信号处理集成电路:包括2中涉及的传感器所需的处理电路。
4.传感器的智能化补偿技术:包括传感器的零位、灵敏度和线性度的智能化补偿;智能化温度补偿;自动校准。
二、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1.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包括COMS集成电路工艺,MOS器件结构和I/V特性,基本放大器及其频率特性;CMOS集成电路的噪声;运算放大器及其稳定性;带隙基准电压;CMOS 振荡器;开关电容电路;锁相环电路。
2.流模式电子电路设计:包括双极型晶体管、场效应管模型,电流镜,跨导线性原理及应用,电流传输器,跨阻放大器,跨导放大器、滤波器,开关电流电路和电流模式A/D转换器。
三、芯片系统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1.系统集成芯片(SOC)设计及设计方法学:基于IP复用的数字IC设计技术;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设计的EDA系统;系统芯片(SOC)设计;现代VLSI设计。
2.微电子学基础:半导体物理和器件物理基础;大规模集成电路基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
参考书目:
1.余瑞芬. 《传感器原理》.:航空工业出版社,1995
2.刘君华《智能传感器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3 .Razavi B著,陈贵灿等译,《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
4.赵玉山等,《电流模式电子电路》,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5.张兴等,《微电子学概论》,北京大学出奔社,2005
6.韦恩.沃尔夫,《现代VLSI设计-系统芯片设计》,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