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物理电子学(080901)电路与系统(080902)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0809Z1)集成电路设计(99J2)二、培养目标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特别在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集成电路设计等专业方面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并掌握必要的相近学科的一般理论与专门知识,了解该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国际学术研究前沿;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原创精神和学术创新能力。
三、培养方向1.物理电子学:包含光电技术与光电工程、空间信息技术、成像信息技术、微波/太赫兹波光子学、量子信息学与技术等专业方向;2.电路与系统:包含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综合仿真与评估、数模通信电路与系统、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人机交互与情感计算、图像获取/处理/压缩与分析、红外目标跟踪制导等专业方向;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包含微纳电子学及系统、抗辐射电子学、微纳新材料与新器件、微电子机械系统及微集成传感器技术、生物医学电子学等专业方向;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包含射频/微波与毫米波电路与系统、通信和天线工程、计算电磁学、雷达目标特征测量与仿真、微波遥感等专业方向;5.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包含系统级电磁兼容设计与评估、信号完整性、抗干扰理论与应用、电磁环境效应、虚拟仪器与自动测量控制系统等专业方向;6.集成电路设计:包含集成电路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和测试、生物医学信息获取与处理、电子设计自动化与嵌入式技术等专业方向。
1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本学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主要为一级学科内培养,结合国际联合培养及校企联合培养等模式。
考研专业解读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考研专业解读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考研专业解读: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作为现代电子信息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深远的学术意义。
本文将对考研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进行解读,介绍其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基本概念1.1 微电子学的定义与特点微电子学是研究微米尺度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和微电子系统的学科。
其特点在于器件尺寸小、功耗低、集成度高,适用于制造高性能、高密度、高可靠性的电子产品。
微电子学涉及半导体物理、微电子器件设计和制造工艺等多个领域。
1.2 固体电子学的定义与特点固体电子学是研究半导体、金属、绝缘体等固体材料的电子性质及其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的学科。
固体电子学主要研究电子能带结构、载流子输运、电子器件原理和性能等内容,为微电子学提供了基础理论和实验基础。
二、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发展历程2.1 微电子学的发展历程微电子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晶体管的诞生,微电子学得以迅速兴起。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是微电子学发展的黄金时期,集成电路的问世使得电子器件的集成度大大提高。
80年代以来,随着半导体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和新材料的应用,微电子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2.2 固体电子学的发展历程固体电子学的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固体材料的电导现象。
20世纪初,金属和半导体的电子性质得到了初步认识,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对固体电子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和电子器件的不断演进,固体电子学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并与微电子学密切结合,为电子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未来发展方向3.1 新材料的应用随着纳米材料和二维材料的发展,新材料在微电子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例如,石墨烯等独特材料在电子器件中具有优良的性能和潜在的应用前景,将为微电子学的发展开辟新的方向。
天津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考研资料

天津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考研资料天津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在全国排名第13。
水平等级A,并且分数线并不高。
微电子产业是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与基石,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我国的微电子产业发展极为迅猛,亟需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天津大学是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据统计,日后就业方向大多数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华润上华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国芯科技有限公司、威盛电子(中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3研究所或者出国等。
天津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是一级电子科学与技术学下的二级学科。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学科方向。
本专业以培养集成电路设计理论与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高级人才为目标,以工业应用为背景。
因此,通信、电子、控制、计算机、电气工程等专业等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均可报考。
本专业配备有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集成电路测试实验室、工作实验室、研究生专业实验室等,提供了各种与本专业培养方向有关的实验技术与手段。
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需要学习现代电路理论、现在电子技术、半导体器件物理基础及工艺、集成电路设计基本理论、集成电路验证的理论与方法、SOC设计方法等专业课程。
同时还必须选修有关通信、控制、电气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或计算机工程等专业的相关课程。
天津考研网分析天津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考研参考书目与考试科目,详情如下:815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四版)》,吴大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研究方向及硕士指导教师:本专业下设两个培养方向:1、固体电子技术方向:主要研究方向有:(1)功能材料与元器件;(2)敏感材料与器件;(3)薄膜理论与技术;硕士指导教师:吴霞宛方向(1)谢道华方向(1)吴顺华方向(1)刘仲娥方向(1)吴裕功方向(1)李玲霞方向(1)张之圣方向(2)(3)胡明方向(2)(3)包兴方向(1)(2)祖光裕方向(1)(2)吕玉芳方向(1)(2)2、微电子技术方向:主要研究方向有:(4)半导体新型器件与集成电路;(5)集成传感器与微电子机械系统;(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7)纳米硅技术研究及应用(特聘教授研究方向)。
物理电子学(080901)、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

物理电子学(080901)、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080903)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门人才。
1、硕士学位掌握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 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 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应用前景。
2、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宽广和坚实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操作技术,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能独立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课题及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论文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均需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招生对象l、硕士研究生:有资格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2、硕-博士连读:大学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入学后前二年完成基础课及学位课程,享受硕士生待遇,在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优秀者经物理系推荐校研究生院批准直接转为博士生并享受博士生待遇,中期考核合格者按硕士生规格培养。
3、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经博士生入学考试,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
三、学习年限普通硕士研究生:三年提前攻博研究生:五年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三年四、研究方向及课程设置方案(一)研究方向:(1)微电子、光电子材料与器件(2)纳米半导体结构与材料(3)纳米电子学与纳米光电子学(4)半导体异质结构物理学(5)宽禁带半导体微电子材料与微波功率器件(6)宽禁带半导体量子点材料与器件(7)硅基半导体发光材料和光电子集成(8)半导体功能薄膜材料的制备与物性(9)微纳电子、光电子材料物理与器件应用(10)半导体低维量子结构物理与器件。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系、所)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1.3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举例
第二章集成电路制造材料与制造工艺4学时
2.1集成电路制1.3砷化镓
2.1.4磷化铟
2.1.5绝缘材料
2.1.6金属材料
2.1.7多晶硅
2.1.8材料系统
2.2集成电路制造工艺
2.2.1外延生长
2.2.2掩膜制作
2.2.3光刻
第九章集成电路测试与封装2学时
9.1芯片在晶圆上的测试
9.2芯片载体
9.3芯片绑定
9.4高速芯片封装
9.5混合集成与微组装技术
教材:
主要参考书:
1.邹雪城、雷鑑铭等编著,VLSI设计方法与项目实施;
2.王志功等;集成电路设计基础;
3.Behzad Razavi; Design of Analog CMOS Integrated Circuits;
4. Hspice handbook.
5.3偏置电路
5.4反馈
5.5模数/数模转换集成电路
5.6器件模型的选择
第六章采用SPICE的集成电路仿真2学时
6.1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电路仿真程序SPICE
6.2采用SPICE的电路设计流程
6.3电路元件的SPICE输入语句格式
6.4电路特性分析指令与控制语句
6.5 SPICE电路输入文件举例
6.6 SPICE格式的电路图编辑
3.2.5MOS工艺与相关的VLSI工艺
3.2.6PMOS工艺
3.2.7NMOS工艺
3.2.8CMOS工艺
3.2.9BiCMOS工艺
第四章MOS器件模型4学时
4.1 MOSFET的工作原理与大信号工作模型
4.2二阶效应
4.3小信号模型
考研工学类专业介绍 电子科学与技术

考研工学类专业介绍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01 物理电子学物理电子学是物理学和电子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粒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光物理等物理前沿对电子工程和信息科学的概念和方法产生的影响,及由此而形成新的电子学的新领域和新的生长点。
物理电子学同时也针对现代大型科学实验和新兴物理学科发展中提出的在强辐射照、低信噪比、高通道密度等极端条件下,处理小时间尺度信号技术和有关信号采集和信息处理的基础课题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080902电路与系统电路与系统是属于工学,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该学科研究电路与系统的理论、分析、测试、设计和物理实现。
它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这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又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控制、计算机乃至电力、电子等诸方面研究和开发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因为电路与系统学科的有力支持,才使得利用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和最新元器件实现复杂、高性能的各种信息和通信网络与系统成为现实。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是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所属的二级学科。
它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也是国际高新技术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竞争焦点。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化水平被列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是国家和北京市优先发展的重点支持的学科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隶属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当然这里还有些好专业没提到,如冶金专业,电器工程自动化等。
1.制定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
这里所说的计划,不仅仅包括总的复习计划,还应该包括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
努力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但却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要把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这样才能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
当然,总复习计划是从备考的第一天就应该指定的;月计划可以在每一轮复习开始之前,制定未来三个月的学习计划。
以此类推,具体到周计划就是要在每个月的月初安排一月四周的学习进程。
【专业介绍】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介绍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介绍一、专业简介微电子和固态电子学是电子科学和技术的二级学科。
它不仅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而且是国际高技术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竞争焦点。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化水平被列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它的发展将极大地推动信息社会的进步,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介绍二、培养目标微电子和固体电子学专业培养微电子和固体电子学的高级技术人才,具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力,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前沿的专业知识。
外语水平高,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的能力,身体健康,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良好,成为积极为社会主义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级技术人才。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介绍三、培养要求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应掌握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术;精通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语资料;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德、智、体全面发展,胜任科研院所、高校和工业部门的教学、科研、工程、开发和管理工作。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介绍四、课程设置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信号与系统、量子力学、统计物理、固态物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电磁场与波、数字逻辑设计与应用、微机系统原理与接口技术、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现代物理实验、电子设计自动化、微波半导体器件、电力电子器件基础、集成电子学、纳米材料和纳米器件等。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介绍五、就业方向微电子与固态电子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广阔,适应性强。
他们可以从事电子和光电子器件设计、集成电路和集成电子系统(SOC)设计、光电子系统设计、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电子材料和元件开发以及电子信息等领域的科技开发。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介绍六、就业前景微电子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作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前沿学科,它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生培养

首页->人才培养->研究生培养一、简介我所研究生培养一级学科名称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名称为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研究方向有以下五个方面:微/纳电子器件及系统;集成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工艺与纳米加工技术;半导体器件物理与CAD;纳电子学与量子信息技术。
我所现有博士生导师13名;研究生课程共设置27门;目前在校学生数:博士生85人;硕士生:343人(包括工程硕士243人)。
2007年度录取研究生155名(其中博士生15名,工学硕士研究生36名,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90名,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15名);毕业研究生95名(授予博士学位13名,工学硕士学位45名,工程硕士学位37名)。
二、博士生导师情况介绍姓名职称研究方向李志坚院士教授半导体新器件、器件物理和器件模型、微电子机械系统陈弘毅教授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多媒体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VLSI实现和系统的芯片集成技术)周润德教授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微处理器与嵌埋式系统设计,加密算法,低压,低功耗电路设计)许军教授SiGe/Si微波功率HBT器件与集成电路以及超高速应变硅MOS器件刘理天教授半导体新器件、器件物理和器件模型、微电子机械系统魏少军教授深亚微米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研究,面向设计再利用的SOC(System on a Chip)设计方法学研究和高层次综合技术研究陈炜教授纳米加工、纳米电子器件、超导量子器件和量子计算实现孙义和教授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多媒体DSP技术、VLSI测试方法和可测性设计、网络安全)陈培毅教授半导体新器件、器件物理和器件模型、新型半导体材料余志平教授半导体器件和电路计算机模拟:亚100nm硅CMOS器件模型;纳电子器件量子输运模型;基于版图和衬底耦合的RF(射频)电路分析,验证软件和电路单元自动生成王志华教授CMOS模拟、数模混合及射频集成电路技术、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音频及视频信号处理及专用集成电路、电子系统集成及片上系统任天令教授微机电器件与系统(MEMS)、新型半导体存储器、纳电子与自旋电子学王燕教授纳电子器件的量子输运模型,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和电路计算机模拟三、课程设置研究生课程共设置27门,本年度已开课程24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先导和基础,是我国二十一世纪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
主要研究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电子材料与固体电子元器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系统芯片技术,电路组件与系统,微机电系统等。
它涉及到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理论,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与控制,并且和电路与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工程学、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控制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一学科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进入了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标志的发展阶段。
其主要发展方向是超深亚微米物理与技术,集成电路与系统技术,新型固体电子器件,纳米电子器件以及微机电系统。
我校本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有一支以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副教授以及一批青年博士、硕士组成的学术队伍,在新型半导体功率器件与新型智能集成电路等方面研究独具特色,一些工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并与国内外相关的学校和研究所有着广泛的联系。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仪器设备进行实验研究,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仅对本学科的某一方面有深入的了解,而且在该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成果。
应掌握一门外国语。
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能胜任科研、教学或产业的技术管理工作。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政治合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献身于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二、研究方向:
1.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和系统
2.大规模集成电路与系统
3.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
4.SOC/SIP系统芯片技术
5.集成电路测试、封装、可靠性技术
6.射频微波、超高速器件与电路
7.新型固体电子器件与应用
8.固体信息、传感和存储技术及微组装技术
9.微细加工与MEMS技术
三、课程设置:
学位课: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硕士学位英语、数值分析、应用数学理论与方法、软件开发技术、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集成电子学、VLSI电路和系统设计、半导体器件物理
非学位课:半导体功率器件与智能功率IC、数字信号处理、纳米电子学与自旋电子学、VHDL语言与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微细加工与MEMS技术、集成电路的封装测试与可靠性、射频集成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