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镜泊湖奇观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镜泊湖奇观》优秀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镜泊湖奇观》优秀教案及反思《镜泊湖奇观》课文原文相传很久以前,牡丹江畔住着一个美丽善良的红罗女。
她有一面宝镜。
哪里的人们有苦难,她只要用宝镜一照,便可以消灾弭祸。
这件事传到了天庭,引起了王母娘娘的忌妒,她派天神盗走了宝镜。
红罗女上天索取,发生了争执,宝镜从天上掉了下来,就变成了镜泊湖。
这当然是神话。
虽说镜泊湖不是神仙宝物,也不能为人消灾祛病,不过,镜泊湖夏季凉爽少风,湖面水骨如镜,倒是事实。
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
约在一万年前,这里火山喷发,炽热的岩流阻塞了牡丹江的河道,于是水面被抬高,形成了湖泊。
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朴实而又绮丽多变。
除了镜泊山庄有一些精致的别墅外,这里没有多少人啊的点缀,只有峭拔的山岩,清澈的湖水,缤纷的花树,一望无际的林海。
然而它并不单调:四周峰峦叠起,湖心石岛耸峙,湖中倒影奇幻,真是美不胜收。
吊水楼瀑布是镜泊湖的著名景点,位于湖水泻入牡丹江的地方。
瀑布宽四十三米,高二十五米。
底部岩石由于上万年激流的冲击,被蚀成了几十米的深潭。
本来清澈的湖水静静地淌着,一到陡崖,突然下跌,顿时抛撒万斛珍珠,溅起千朵银花,水雾弥漫,势如千军万马,声闻数里,同幽静的镜泊湖形成鲜明的对照。
这里埏北国,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但瀑布却从不结冰断流。
镜泊湖附近有一处地下森林。
所谓地下森林,实际上是长在火山口里的森林。
这里有七个火山口,其中最大的一个直径约五百米,深约一百米,壁陡底骨,景色壮丽。
由于火山长期没有喷发,火山岩逐渐风化,同火山灰及沉积的浮尘积聚混合,形成了富含钾、磷等元素的肥沃土壤,加上这里降水较多,火山口的东南方向有缺口,阳光可以射入,所以长起了郁郁葱葱的森林。
林中有红松、白桦、水曲柳、胡桃楸等树木,还有许多名贵的药材。
东北虎、熊、青羊、马鹿等野生动物,也常到火山口活动。
游客们爬上火山口的顶部俯视,只见足下峭壁如屏,黝黑的火山口似乎要吞没一切,令人心惊。
四年级语文《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案例

四年级语文《镜泊湖奇景》教课方案事例四年级语文《镜泊湖奇景》优异教课方案事例一教课目的 :1.认识本课 8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学习作者察看 . 写景的方法 , 领会镜泊湖的巧妙风景 , 获取美的享受 .4.认识镜泊湖奇景〝奇〞在哪里 , 认识打水楼瀑布和地下丛林形成的原由 , 增加自然知识 .教课过程 :一. 导入新课1.导语 : 我国地区广阔 , 有无数的名胜美景 , 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有一处令人神往的湖泊镜泊湖 , 被誉为〝北方的西湖〞 .2.教师板书课题 , 学生齐读课题 , 注意读准泊 (p ō) 字的读音.二.初读课文 , 整体感知1.为何要把这个漂亮的湖泊命名为〝镜泊湖〞呢 ?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 在课文中找找原由 . 读课文时要注意把课文读正确 . 读通畅 .2.学生自由读课文 , 教师巡回指导 , 提示学生注意念书的姿势 .3.环绕问题 , 组织讲堂沟通 .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说法 :(1)传说镜泊湖是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变为的 .指引学生朗诵有关的课文, 指导读准〝消灾弭 (mǐ) 祸(hu ) 〞〝天庭 (t ng)〞;理解词语〝消灾弭祸〞 .(2)镜泊湖湖面水平如镜 .指引学生朗诵有关的课文, 读准字音〝倒 (d o) 〞理解词语〝耸峙〞 .三.再读课文 , 聚焦形象1.导语 : 〝镜泊湖〞一个名字就那样奇异 , 镜泊湖的风景就更为奇异美好了 , 课文上说镜泊湖的风景是奇景 .齐读 : 奇景 . 理解〝奇景〞的意思 .2.镜泊湖奇景究竟奇在哪处呢 ?让我们再来认真地读读课文 , 边读边想边在课文中做好标志 .3.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 , 做标志 .4.组织讲堂沟通 , 一般学生会有这样几种看法 :(1)奇在镜泊湖畔和湖中的山峰 .(2)奇在打水楼瀑布 .(3)奇在地下丛林 .四.精读课文 , 想象品尝1.分组研读 , 协作议论 .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和爱好 , 自发组织学习小组 , 研究镜泊湖风景的奇异之处 . 要修业生找到有关的句子 , 读读想一想从什么地方能够发现奇异 , 为何 ?教师巡回指导, 随机参加学生的议论 .2.讲堂沟通 , 报告成就 .学生按小组报告研读议论成就 , 教师随机进行提升性指导 , 发挥主导作用 . 预计学生的报告会这样进行 :(1)以为〝奇在镜泊湖畔和湖中的山峰〞的学生会以为山峰绚丽多变, 〝山峰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异〞很奇异 . 同时会选择朗诵课文的第 3 自然段 .教师可指引学生理解〝山峰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异〞的意思 , 想象课文描绘的奇景 , 画一画镜泊湖的风光图 , 同时指导学生感情朗诵 .(2)以为〝奇在打水楼瀑布〞的学生会以为打水楼瀑布〝溅起千朵银花〞〝势如千军万马〞很奇异 . 同时会选择朗诵课文第 4 自然段的第四句话 : 〝原来清亮的湖水形成鲜亮的比较 . 〞教师可指引学生理解〝万斛〞的意思 ; 播放瀑布的响声 ,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瀑布的样子随和势 ; 配上瀑布录像 , 音画合成 , 指导感情朗诵 .(3)以为〝奇在地下丛林〞的学生会以为〝火山口仿佛要淹没全部〞和〝林木却繁荣昌盛〞很奇异 . 同时会选择第 5 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朗诵 .教师可指引学生联系上文〝深约 100 米〞想象火山口的〝乌黑〞 , 想象林木的繁荣昌盛 ; 指导感情朗诵 .3.朗读累积 , 比较发现 .(l)学生自主选择朗读表现镜泊湖奇景的有关句子, 累积语言和表象 .(2)比较这三处奇景有什么不一样之处 .( 湖畔山峰和地下丛林的静态与打水楼瀑布的动向 )五.细读课文 , 怀疑研究1.导语 : 学到这里 , 镜泊湖奇景已经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鲜亮的印象 . 对于镜泊湖奇景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学生怀疑 , 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 :(l)在火山口 , 怎么会有地下丛林 ?(2) 打水楼瀑布为何不会结冰 ?(3) 镜泊湖和打水楼瀑布是如何形成的 ?(4) 对于镜泊湖 , 怎么会有这样一个漂亮的传说 ?3.教师指引 : 有些问题是能够经过认真地念书 , 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的 ; 有些问题是能够经过推想解决的 . 让学生给所提的问题分类 : 能够经过念书解决的 , 学生自己认真念书 ; 需要经过推想才能解决的, 先自己推想 , 后进行议论 .六.总结全文l. 指名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总结: 这篇课文先写了镜泊湖的传说和形成原由, 而后要点描绘了〝自然朴素而又绚丽多变〞的镜泊湖风景 . 打水楼瀑布 . 地下丛林, 表现了祖国河山的壮美和大自然的奇异 .七.拓展延长沟通 . 展现你所采集到的有关镜泊湖的资料.( 两题选一题 )八. 部署作业1. 把课文《镜泊湖奇景》改编成一篇纯真写景的文章.2.模仿课文的写法描绘一处光景 .四年级语文《镜泊湖奇景》优异教课方案事例二教课目的 :1.认识镜泊湖的风景特色 , 学习作者抓住静态和动向描绘光景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让学生参加自主性学习 , 提升自我念书能力 .教时:第2课时课前准备 : 依据第 3 自然段内容 , 制作光景图片 .教课过程 :一. 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写景的课文, 今日我们再一同去领会一下镜泊湖的奇景.二. 学习第一段 1.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1.( 这篇课文主要描绘了镜泊湖的漂亮风景, 要点描绘了打水楼瀑布和地下丛林的奇异 .)2.课文在开头就描绘镜泊湖的奇景吗 ?( 课文在开头先叙述了镜泊湖形成的传说)3. 指名学生比较要点的词语复述镜泊湖形成的传说.( 住着. 只需便 . 忌妒. 争吵)4.镜泊湖形成的传说特别悦耳 , 自然这是神话 , 不是事实 , 可是 , 镜泊湖夏天凉快少风 , 湖面水平好镜 , 倒是事实 . 接着老师就要请同学们去赏识镜泊湖宏伟漂亮而又少见的情景 .二.学习第二段1.指名朗诵课文 , 思虑 : 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归纳这一段的粗心 ?( 找出中心句归纳粗心 )2.既然这一段有中心句 , 那它是如何来写详细的呢 ?3.出示文字投影 , 让学生摆放 .峭拔的山岩自然朴素清亮的湖水绚丽的花树镜泊湖风景无边无际的林海山峰直插湖中如屏似壁琳琅满目绚丽多变山峰退避三舍形成水湾湖心石岛耸峙湖中倒影奇异4.出示投影填空 :A. 镜泊湖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 只有 () 的山岩 ,() 的湖水 ,() 的花树 ,() 的林海 .B. 但是它其实不但一 : 四周山峰叠起 , 有的直插湖中 (), 有的 () 形成水湾 , 湖心石岛(), 湖中倒影 (), 真是 ().要求 :A. 轻声朗诵 , 想一想填空前后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想.B. 自己想象漂亮的风景 , 并用自己的语言来填空 , 写出镜泊湖的风景特色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 小结这是静态描绘 .三.学习第三 . 四段1.看录像 : 瀑布 ( 借用《望庐山瀑布》一课的录像 ). 看了录像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2.出示课后练习思虑题 , 自学课文 .( 两组同学分别自学两个部分 )①打水楼瀑布是如何形成的 ?谈谈描绘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和讲瀑布从不结冰断流一句之间的关系 .②地下丛林是怎么一回事?形成地下丛林这样的奇景是由于有哪几方面的条件?( 要求用笔划出有关语句, 并专心记着 . 等会儿老师作旅客 , 你们作导游 , 看哪一组哪一位导游介绍得 .)3.指名学生登台作导游介绍打水楼瀑布 .( 听众假定为爸爸和爷爷 , 要求介绍既能精华 , 又能平常易懂 .)( 以下问题教师指引激疑或让学生怀疑时相机导出)听闻打水楼瀑布是镜泊湖风景区的景点, 那它有多少宽多少高啊 ?( 宽大 43 米, 高25 米 ) 你能不可以跟什么比较一下, 形象地说出来呢 ?这样大的打水楼瀑布是如何形成的呢?这样壮观的情景我还很难想象 , 哦 , 这儿还有一幅图呢 , 的确少见 , 惋惜没有声音 , 有了, 我要请一位导游来把描绘这幅图的一段话读出气概来 .( 指名读后再分组读, 齐声读 )听闻打水楼瀑布地处北国 , 那边冬天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 , 是否是那边的瀑布都结成冰了呢 ?这是为何 ?小结 : 你们这一组的导游介绍得很好, 我代表其余旅客感谢你们的友善服务.听闻镜泊湖邻近还有一处奇异的地下丛林, 地底下怎么能长出丛林呢?4.指名学生作导游介绍地下丛林 .( 以下问题也是在指引中让学生或教师自己导出)在火山口里能长出丛林 , 我不太相信 , 火山口有多大 , 长几棵树木还差不多 , 最多也只好说是地下树林 .( 直径 500 米, 深 100 米,7 个火山口 )既然说是丛林 , 里面的资源一定丰富 , 你能给我介绍一下吗 ?( 有树 . 药材 . 野生动物)给你这么一介绍 , 我的确以为地下丛林是一个奇景 , 可是 , 谷底灰暗湿润 , 又照不到阳光 , 这一大片丛林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 土壤肥饶 . 降水许多 . 阳光射入 )方才经过导游们的介绍, 我们对打水楼瀑布和地下丛林的状况认识了很多, 接下来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一同议论, 以便在向他人介绍时内容更为详细 .5.学习怀疑问难 .三.谈谈课文是如何描绘镜泊湖的动向美的 .四. 总结延长 .请同学们回首从前所学的写光景的文章 , 找一找哪些语句 . 段落抓住了事物的特色进行动静联合的描绘 . 我们生活四周有哪些动静联合的美景 , 看谁举的例子多 .四年级语文《镜泊湖奇景》优异教课方案事例三教课目的经过教课 , 使学生认识 8 个生字 ,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 学习作者察看 . 写景的方法 , 领会镜泊湖的巧妙风景 , 获取美的享受 ; 认识镜泊湖奇景〝奇〞在哪里 , 认识打水瀑布和地下丛林形成的原由 , 增加自然知识 .教课要点难点指引学生认识镜泊湖及其四周景观的特色, 领会镜泊情景之〝奇〞 .教课构思指引学生认真阅读〝阅读提示〞 , 从课题下手 , 自学课文 ,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及风景的特色 .教课准备课前采集有关镜泊湖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课时间一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一. 创建情境 , 导入新课 .我国地区广阔 , 有无数的名胜美景 . 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宁安县内有一处令人神往的湖泊镜泊湖 . 播放多媒体课件 , 展现镜泊湖的漂亮风景 .( 板书课题 ) 读了题目, 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 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 看看镜泊湖是在什么地方 ?是个如何的湖 ?有哪些奇景 ?2同位互读课文 , 注意读准字音 , 读顺课文 , 相互评论 .3学生报告念书状况 . 在报告中联合自己查阅的资料相互增补 .三.细读课文 , 想一想品尝 .1分组研读 , 互作议论 . 学生找寻自己的合作伙伴 , 构成学习小组 ,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镜泊湖的奇异之处 . 教师巡视指导 , 参加议论 .2讲堂沟通 , 报告成就 . 按小组报告研究讨论成就 , 教师相机点拨 .(1)播放录像 , 再现镜泊湖景致 , 指引学生感觉情景的奇丽 . 议论 : 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写景泊湖的〝自然朴素〞 ?哪些地方是写景泊湖的〝绚丽多变〞 ?(2)播放瀑布的响声 , 指导学生感情朗诵 , 边朗诵边想像瀑布的气概 . 自由读 , 议论 : 描绘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和江瀑布从不结冰. 断流一句有什么关系 ?(3) 教师指引学生找出地下丛林形成的原由.四. 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的特色是主次分明 . 要点突出 , 再加上生动的语言 ,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我们要学习这类写作方法 .作业设计摘抄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板书设计打水楼瀑布自然朴素24_ 镜泊湖奇景地下丛林绚丽多变初中语文优异教课方案事例五篇教课方案一般包含教课目的 . 教课重难点 . 教课方法 . 教课步骤与时间分派等环节 . 初中语优异教课方案方案最新版 5 篇教课方案是一个系统规划教课系统的过程 , 教师如何写教课方案方案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小学语文教课方案方案模板五篇教课方案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乞降教课对象的特色 , 将教课诸因素有序安排 , 确立适合的教初中语文优异教课方案模板五篇想获取高分 , 教课方案有关考点一定要特别熟习, 如教课方案的基来源则 . 教课依照和教课。
小学四年级语文《镜泊湖奇观》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镜泊湖奇景》教课方案三篇小学四年级语文《镜泊湖奇景》优良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 :1.认识镜泊湖的风景特色 , 学习作者抓住静态和动向描绘光景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让学生参加自主性学习 , 提升自我念书能力 .教时:第2课时课前准备 : 依据第 3 自然段内容 , 制作光景图片 .教课过程 :一. 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写景的课文, 今日我们再一同去领会一下镜泊湖的奇景.二. 学习第一段 1.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1.( 这篇课文主要描绘了镜泊湖的漂亮风景, 要点描绘了打水楼瀑布和地下丛林的奇异 .)2.课文在开头就描绘镜泊湖的奇景吗 ?( 课文在开头先叙述了镜泊湖形成的传说)3. 指名学生比较要点的词语复述镜泊湖形成的传说.( 住着. 只需便 . 忌妒. 争吵)4.镜泊湖形成的传说非常悦耳 , 自然这是神话 , 不是事实 , 可是 , 镜泊湖夏天凉快少风 , 湖面水平好镜 , 倒是事实 . 接着老师就要请同学们去赏识镜泊湖宏伟漂亮而又少见的情景 .二.学习第二段1.指名朗诵课文 , 思虑 : 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归纳这一段的粗心 ?( 找出中心句归纳粗心 )2.既然这一段有中心句 , 那它是如何来写详细的呢 ?3.出示文字投影 , 让学生摆放 .峭拔的山岩自然朴素清亮的湖水绚丽的花树镜泊湖风景无边无际的林海山峰直插湖中如屏似壁琳琅满目绚丽多变山峰退避三舍形成水湾湖心石岛耸峙湖中倒影奇异4.出示投影填空 :A. 镜泊湖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 只有 () 的山岩 ,() 的湖水 ,() 的花树 ,() 的林海 .B. 但是它其实不但一 : 四周山峰叠起 , 有的直插湖中 (), 有的 () 形成水湾 , 湖心石岛(), 湖中倒影 (), 真是 ().要求 :A. 轻声朗诵 , 想一想填空前后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想.B. 自己想象漂亮的风景 , 并用自己的语言来填空 , 写出镜泊湖的风景特色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 小结这是静态描绘 .三.学习第三 . 四段1.看录像 : 瀑布 ( 借用《望庐山瀑布》一课的录像 ). 看了录像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2.出示课后练习思虑题 , 自学课文 .( 两组同学分别自学两个部分 )①打水楼瀑布是如何形成的 ?谈谈描绘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和讲瀑布从不结冰断流一句之间的关系 .②地下丛林是怎么一回事?形成地下丛林这样的奇景是由于有哪几方面的条件?( 要求用笔划出有关语句, 并专心记着 . 等会儿老师作旅客 , 你们作导游 , 看哪一组哪一位导游介绍得 .)3.指名学生登台作导游介绍打水楼瀑布 .( 听众假定为爸爸和爷爷 , 要求介绍既能精华 , 又能平常易懂 .)( 以下问题教师指引激疑或让学生怀疑时相机导出)听闻打水楼瀑布是镜泊湖风景区的景点, 那它有多少宽多少高啊 ?( 宽大 43 米, 高25 米 ) 你能不可以跟什么比较一下, 形象地说出来呢 ?这样大的打水楼瀑布是如何形成的呢?这样壮观的情景我还很难想象 , 哦 , 这儿还有一幅图呢 , 的确少见 , 惋惜没有声音 , 有了, 我要请一位导游来把描绘这幅图的一段话读出气概来 .( 指名读后再分组读, 齐声读 )听闻打水楼瀑布地处北国 , 那边冬天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 , 是否是那边的瀑布都结成冰了呢 ?这是为何 ?小结 : 你们这一组的导游介绍得很好, 我代表其余旅客感谢你们的友善服务.听闻镜泊湖邻近还有一处奇异的地下丛林, 地底下怎么能长出丛林呢?4.指名学生作导游介绍地下丛林 .( 以下问题也是在指引中让学生或教师自己导出)在火山口里能长出丛林 , 我不太相信 , 火山口有多大 , 长几棵树木还差不多 , 最多也只好说是地下树林 .( 直径 500 米, 深 100 米,7 个火山口 )既然说是丛林 , 里面的资源一定丰富 , 你能给我介绍一下吗 ?( 有树 . 药材 . 野生动物)给你这么一介绍 , 我的确以为地下丛林是一个奇景 , 可是 , 谷底灰暗湿润 , 又照不到阳光 , 这一大片丛林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 土壤肥饶 . 降水许多 . 阳光射入 )方才经过导游们的介绍, 我们对打水楼瀑布和地下丛林的状况认识了很多, 接下来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一同议论, 以便在向他人介绍时内容更为详细 .5.学习怀疑问难 .三.谈谈课文是如何描绘镜泊湖的动向美的 .四. 总结延长 .请同学们回首从前所学的写光景的文章 , 找一找哪些语句 . 段落抓住了事物的特色进行动静联合的描绘 . 我们生活四周有哪些动静联合的美景 , 看谁举的例子多 .小学四年级语文《镜泊湖奇景》优良教课方案二教课目的经过教课 , 使学生认识 8 个生字 ,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 学习作者察看 . 写景的方法 , 领会镜泊湖的巧妙风景 , 获取美的享受 ; 认识镜泊湖奇景〝奇〞在哪里 , 认识打水瀑布和地下丛林形成的原由 , 增加自然知识 .教课要点难点指引学生认识镜泊湖及其四周景观的特色, 领会镜泊情景之〝奇〞 .教课构思指引学生认真阅读〝阅读提示〞 , 从课题下手 , 自学课文 ,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及风景的特色 .教课准备课前采集有关镜泊湖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课时间一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一. 创建情境 , 导入新课 .我国地区广阔 , 有无数的名胜美景 . 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宁安县内有一处令人神往的湖泊镜泊湖 . 播放多媒体课件 , 展现镜泊湖的漂亮风景 .( 板书课题 ) 读了题目, 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 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 看看镜泊湖是在什么地方 ?是个如何的湖 ?有哪些奇景 ?2同位互读课文 , 注意读准字音 , 读顺课文 , 相互评论 .3学生报告念书状况 . 在报告中联合自己查阅的资料相互增补 .三.细读课文 , 想一想品尝 .1分组研读 , 互作议论 . 学生找寻自己的合作伙伴 , 构成学习小组 ,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镜泊湖的奇异之处 . 教师巡视指导 , 参加议论 .2讲堂沟通 , 报告成就 . 按小组报告研究讨论成就 , 教师相机点拨 .(1)播放录像 , 再现镜泊湖景致 , 指引学生感觉情景的奇丽 . 议论 : 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写景泊湖的〝自然朴素〞 ?哪些地方是写景泊湖的〝绚丽多变〞 ?(2)播放瀑布的响声 , 指导学生感情朗诵 , 边朗诵边想像瀑布的气概 . 自由读 , 议论 : 描绘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和江瀑布从不结冰. 断流一句有什么关系 ?(3) 教师指引学生找出地下丛林形成的原由.四. 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的特色是主次分明 . 要点突出 , 再加上生动的语言 ,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我们要学习这类写作方法 .作业设计摘抄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板书设计打水楼瀑布自然朴素24_ 镜泊湖奇景地下丛林绚丽多变小学四年级语文《镜泊湖奇景》优良教课方案三教课目的 :1.认识本课 8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学习作者察看 . 写景的方法 , 领会镜泊湖的巧妙风景 , 获取美的享受 .4.认识镜泊湖奇景〝奇〞在哪里 , 认识打水楼瀑布和地下丛林形成的原由 , 增加自然知识 .教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1.导语 : 我国地区广阔 , 有无数的名胜美景 , 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有一处令人神往的湖泊镜泊湖 , 被誉为〝北方的西湖〞 .2.教师板书课题 , 学生齐读课题 , 注意读准泊 (p ō) 字的读音.二.初读课文 , 整体感知1.为何要把这个漂亮的湖泊命名为〝镜泊湖〞呢 ?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 在课文中找找原由 . 读课文时要注意把课文读正确 . 读通畅 .2.学生自由读课文 , 教师巡回指导 , 提示学生注意念书的姿势 .3.环绕问题 , 组织讲堂沟通 .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说法 :(1)传说镜泊湖是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变为的 .指引学生朗诵有关的课文, 指导读准〝消灾弭 (mǐ) 祸(hu ) 〞〝天庭 (t ng)〞;理解词语〝消灾弭祸〞 .(2)镜泊湖湖面水平如镜 .指引学生朗诵有关的课文, 读准字音〝倒 (d o) 〞理解词语〝耸峙〞 .三.再读课文 , 聚焦形象1.导语 : 〝镜泊湖〞一个名字就那样奇异 , 镜泊湖的风景就更为奇异美好了 , 课文上说镜泊湖的风景是奇景 .齐读 : 奇景 . 理解〝奇景〞的意思 .2.镜泊湖奇景究竟奇在哪处呢 ?让我们再来认真地读读课文 , 边读边想边在课文中做好标志 .3.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 , 做标志 .4.组织讲堂沟通 , 一般学生会有这样几种看法 :(1)奇在镜泊湖畔和湖中的山峰 .(2)奇在打水楼瀑布 .(3)奇在地下丛林 .四.精读课文 , 想象品尝1.分组研读 , 协作议论 .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和爱好 , 自发组织学习小组 , 研究镜泊湖风景的奇异之处 . 要修业生找到有关的句子 , 读读想一想从什么地方能够发现奇异 , 为何 ?教师巡回指导, 随机参加学生的议论 .2.讲堂沟通 , 报告成就 .学生按小组报告研读议论成就 , 教师随机进行提升性指导 , 发挥主导作用 . 预计学生的报告会这样进行 :(1)以为〝奇在镜泊湖畔和湖中的山峰〞的学生会以为山峰绚丽多变, 〝山峰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异〞很奇异 . 同时会选择朗诵课文的第 3 自然段 .教师可指引学生理解〝山峰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异〞的意思 , 想象课文描绘的奇景 , 画一画镜泊湖的风光图 , 同时指导学生感情朗诵 .(2)以为〝奇在打水楼瀑布〞的学生会以为打水楼瀑布〝溅起千朵银花〞〝势如千军万马〞很奇异 . 同时会选择朗诵课文第 4 自然段的第四句话 : 〝原来清亮的湖水形成鲜亮的比较 . 〞教师可指引学生理解〝万斛〞的意思 ; 播放瀑布的响声 ,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瀑布的样子随和势 ; 配上瀑布录像 , 音画合成 , 指导感情朗诵 .(3)以为〝奇在地下丛林〞的学生会以为〝火山口仿佛要淹没全部〞和〝林木却繁荣昌盛〞很奇异 . 同时会选择第 5 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朗诵 .教师可指引学生联系上文〝深约 100 米〞想象火山口的〝乌黑〞 , 想象林木的繁荣昌盛 ; 指导感情朗诵 .3.朗读累积 , 比较发现 .(l)学生自主选择朗读表现镜泊湖奇景的有关句子 , 累积语言和表象 .(2)比较这三处奇景有什么不一样之处 .( 湖畔山峰和地下丛林的静态与打水楼瀑布的动向 )五. 细读课文 , 怀疑研究1.导语 : 学到这里 , 镜泊湖奇景已经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鲜亮的印象 . 对于镜泊湖奇景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学生怀疑 , 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 :(l)在火山口 , 怎么会有地下丛林 ?(2) 打水楼瀑布为何不会结冰 ?(3) 镜泊湖和打水楼瀑布是如何形成的 ?(4) 对于镜泊湖 , 怎么会有这样一个漂亮的传说 ?3.教师指引 : 有些问题是能够经过认真地念书 , 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的 ; 有些问题是能够经过推想解决的 . 让学生给所提的问题分类 : 能够经过念书解决的 , 学生自己认真念书 ; 需要经过推想才能解决的 , 先自己推想 , 后进行议论 .六. 总结全文l.指名有感情地朗诵课文.2.总结: 这篇课文先写了镜泊湖的传说和形成原由, 而后要点描绘了〝自然朴素而又绚丽多变〞的镜泊湖风景 . 打水楼瀑布 . 地下丛林, 表现了祖国河山的壮美和大自然的奇异 .七.拓展延长沟通 . 展现你所采集到的有关镜泊湖的资料.( 两题选一题 )八.部署作业1.把课文《镜泊湖奇景》改编成一篇纯真写景的文章 .2.模仿课文的写法描绘一处光景 .。
小学语文镜泊湖奇观教案

小学语文《镜泊湖奇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镜泊湖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奇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镜泊湖奇观的兴趣。
(2)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信息提取和归纳的能力。
(3)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描绘景物,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表达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镜泊湖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奇观。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课文中长句子的理解与朗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镜泊湖的奇观。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镜泊湖奇观的认识和感受。
3. 朗读教学法: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镜泊湖相关图片和视频、生字词卡片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有关镜泊湖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镜泊湖的美丽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欣赏。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镜泊湖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描绘的镜泊湖奇观。
(2)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解释词义。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4. 内容理解与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课文中镜泊湖奇观的理解和感受。
5. 描绘镜泊湖奇观(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描绘他们心中的镜泊湖奇观。
(2)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小学语文镜泊湖奇观教案

小学语文《镜泊湖奇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镜泊湖奇观》。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镜泊湖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学会通过描绘景物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了解镜泊湖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景物描绘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镜泊湖奇观》。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镜泊湖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学会通过描绘景物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长句子。
(2)如何通过描绘景物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镜泊湖奇观》的课件或黑板。
(2)与课文相关的镜泊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景物描绘的练习题目。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镜泊湖奇观》。
(2)查阅有关镜泊湖的资料,了解其地理位置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镜泊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镜泊湖的美丽景色。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查阅的关于镜泊湖的资料,了解其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镜泊湖奇观》。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生僻词语的意思。
(3)学生讨论并回答课文中的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3. 景物描绘练习:(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景物描绘的练习。
(2)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镜泊湖奇观》,并背诵课文。
2.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进行景物描绘的练习,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学生查阅更多有关镜泊湖的资料,了解其历史文化,下一节课分享。
四年级语文《镜泊湖奇观》优秀教学

四年级语文《xx奇观》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在《镜泊湖奇观》一文中,作者运用大量准确、鲜活的词语,生动逼真地描述了镜泊湖的神奇、美妙,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文中介绍了镜泊湖景色的特点及湖的形成,抒发了作者热爱、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四年级语文《镜泊湖奇观》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四年级语文《镜泊湖奇观》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4.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我国地域广阔,有无数的名胜美景,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有一处令人向往的湖泊——镜泊湖,被誉为“北方的西湖”。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读准泊(pō)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为什么要把这个美丽的湖泊命名为“镜泊湖”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原因。
读课文时要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读书的姿势。
3.围绕问题,组织课堂交流。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说法:(1)传说镜泊湖是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变成的。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指导读准“消灾弭(mǐ)祸(huò)”“天庭(tíng)”;理解词语“消灾弭祸”。
(2)xx湖面水平如镜。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读准字音“倒(dào)”理解词语“耸峙”。
三、再读课文,聚焦形象1.导语:“镜泊湖”一个名字就那样神奇,镜泊湖的景色就更加神奇美妙了,课文上说镜泊湖的景色是——奇观。
齐读:奇观。
理解“奇观”的意思。
2.镜泊湖奇观到底奇在何处呢?让我们再来认真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在课文中做好标记。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标记。
4.组织课堂交流,一般学生会有这样几种观点:(1)奇在xx边和湖中的峰峦。
四年级《镜泊湖奇观》语文教学课件

四年级《镜泊湖奇迹》语文教学课件课件可以用著作工具或高级语言来开发制作,它能引导学生循环渐进地学习,使学生轻松自如地从课件中学到所需要的知识。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四年级《镜泊湖奇迹》语文教学课件,期望对您有所帮助!四年级《镜泊湖奇迹》语文教学课件1教学目标:1、能自主学习不认识的字,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知道消灾弭祸、峭拔、万斛、油黑等词语的意思。
2、在知道、品味语言文字的同时,逼真地感受镜泊湖到底奇在何处。
3、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积存慎重的好词好句。
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受镜泊湖的奇。
教学进程:一、复习旧课,激趣导入。
1、出示奇迹,同学们,什么叫奇迹?以前我们学过一些描写的风景极其壮美,堪称奇迹的课文,你还记得吗?今天我们又来参观一处风景壮美,堪称奇迹的地方,那就是镜泊湖。
(板书题目:镜泊湖奇迹)2、快速浏览课,提出预习要求。
3、快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4、自学生字新词。
5、理清文章脉络(分段、概括段意),把课文中讲到的镜泊湖主要景点的名称画下来。
6、集体订正,检查预习情形,质疑。
二、抓住重点,直奔中心。
再读课文,摸索:(1)镜泊湖有什么特点?(2)课文重点描写了哪几个景点?适当圈点记录。
(一)学习第二段1、指名读第二段。
2、镜泊湖的自然浑厚表现在什么地方?美丽多变又表现在什么地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3、出示镜泊湖美景。
指导学生边视察边听录音,体会领略这美丽的风景。
4、小结:这一段写了什么?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5、这一段从整体上描写镜泊湖风景的特点自然浑厚而又美丽多变。
是静态描写。
课文重点抓住了两个景点,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二)学习第三段1、自学课文,找出景点名称、位置、成因,说出景点奇特的地方。
2、看有关录像,想象景点特点。
并知道下面词语为何用得好。
3、描写瀑布的特点:泻入表现水流急促的样子和流向。
蚀成表现了时期久远,渐渐腐蚀的进程,联系上下文,也显示了水的冲力。
跌水从上往着落。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镜泊湖奇观》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镜泊湖奇观》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湖泊知识,认识“泊”的古旧字形;2.动情品读《镜泊湖奇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3.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试卷、书籍。
学生:语文课本、笔、纸。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动画、图片、词语引入主题,让学生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状态。
通过“湖”的二字启发想象,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发探索的欲望。
同时,通过解释“泊”的字形,让学生初步认识湖泊的特点。
2. 分析(10分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湖”的概念与特点,提出长江三峡、伊贺之滨、青海湖、洱海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湖泊,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湖泊的重要性和魅力。
3. 学习课文(20分钟)通过朗读、解释、分析,一步一步地呈现课文,《镜泊湖奇观》的故事情节,同时介绍词语、语句、概念。
在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和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文学作品,领略自然风光和景色。
4. 探究生活(15分钟)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优美自然的景观,启发学生表达他们对自然生物的喜爱和敬重,让孩子们认识自然的重要性并想办法为自然献上自己的力量。
5. 归纳总结(10分钟)在活动结束前,通过造句、解析、回答问题等方式,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与规律,回想教学内容,再次感受课文和自然景色中的美好。
四、课堂提问1.镜泊湖的奇迹是什么?2.通过什么击退鳗鱼?为什么?3.你认为最有关于鳗鱼的信息是什么?五、作业布置1.画一个湖泊的图片,并在图片下方简单介绍你画的湖泊的特点及故事。
2.记录“泊”字的书写规律并背诵《湖心亭看雪》。
六、教学小结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湖泊的概念和特点,并知道了自然风光的魅力所在。
在课程结束后,通过上面的作业,希望能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加深理解,提高校内和校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镜泊湖奇观
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4.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地域广阔,有有数的名胜美景,在我国西南的____(省、市、区、县)宁____(省、市、区、县)境内有一处令人向往的湖泊——镜泊湖,被誉为“北方的西湖”。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读准泊(pō)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要把这个美丽的湖泊命名为“镜泊湖”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原因。
读课文时要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读书的姿势。
3.围绕问题,组织课堂交流。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说法:
(1)传说镜泊湖是宝镜从天上掉下来变成的。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指导读准“消灾弭(mǐ)祸(huò)”“天庭
(tíng)”;理解词语“消灾弭祸”。
(2)镜泊湖湖面水平如镜。
——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读准字音“倒(dào)”理解词语“耸峙”。
●三、再读课文,聚焦形象
1.导语:“镜泊湖”一个名字就那样神奇,镜泊湖的景色就更加神奇美妙了,课文上说镜泊湖的景色是——奇观。
齐读:奇观。
理解“奇观”的意思。
2.镜泊湖奇观到底奇在何处呢?让我们再来认真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在课文中做好标记。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标记。
4.组织课堂交流,一般学生会有这样几种观点:
(1)奇在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
(2)奇在吊水楼瀑布。
(3)奇在地下森林。
四、精读课文,想象品味
1.分组研读,合作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自愿组织学习小组,研究镜泊湖景色的神奇之处。
要求学生找到有关的句子,读读想想从什么地方可以发现神奇,为什么?教师巡回指导,随机参与学生的讨论。
2.课堂交流,汇报成果。
学生按小组汇报研读讨论成果,教师随机进行提高性指导,发挥主导作用。
估量学生的汇报会这样进行:
(1)认为“奇在镜泊湖边和湖中的峰峦”的学生会认为峰峦绮丽多变,“峰峦叠
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幻”很神奇。
同时会选择朗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峰峦叠起”“石岛耸峙”“倒影奇幻”的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奇观,画一画镜泊湖的风光图,同时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认为“奇在吊水楼瀑布”的学生会认为吊水楼瀑布“溅起千朵银花”“势如千军万马”很神奇。
同时会选择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的第四句话:“本来清澈的湖水……形成鲜明的对照。
”
——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万斛”的意思;播放瀑布的响声,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瀑布的样子和睦势;配上瀑布录像,音画合成,指导感情朗读。
(3)认为“奇在地下森林”的学生会认为“火山口似乎要吞没一切”和“林木却欣欣向荣”很神奇。
同时会选择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朗读。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深约100米”想象火山口的“黝黑”,想象林木的欣欣向荣;指导感情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