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障碍性疾病 PPT
合集下载
发作性运动障碍PPT课件

?
遗传特点
离子通道病 原发性PKD以家族性病例为主,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多伴有婴儿惊厥、偏头痛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目前共发现3个与PKD有关的致病基因或位点:PRRT2、 SCN8A、EKD3。
2011年PRRT2基因被首次证实为家族性PKD的致病基因, 基因定位于16p11.2。PRRT2基因编码富含脯氨酸跨膜蛋 白-2,其表达于神经元突触,并通过与突触结合蛋白相 互作用参与Ca2+的快速识别机制,从而介导神经递质的 同步释放。
PNKD临床诊断标准
(1)婴儿或幼儿期发病; (2)神经系统检查正常,且排除其他继发性因素; (3)饮用咖啡、酒精等可诱发; (4)不自主肌张力障碍表现,包括肌张力异常、舞蹈
症或混合型发作; (5)发作持续时问:10 min~1 h,不超过4 h; (6)家族性PNKD:有家族史者符合上述1~5条标准。
遗传特点
发病率极低。 临床以散发性病例为主,仅约10%患者存在家族史。
家族性PED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无遗传 早现,相关致病基因包括:SLC2A1(1p34.2)、PRRT2、 PNKD(MR-1)、GCHl(14q22.2)和ECHSl(10q26.3)等。
PED患者中存在SLC2A1基因突变者不超过20%,故 除了进行SLC2A1基因筛查外,还应进行其他相关致 病基因筛查。
PxDs分类
Bhatia根据诱因等临床特点,分为4类:
(1)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dyskinesia,PKD):由突然运动诱发;
(2)发作性非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NKD):由摄入 茶、咖啡、酒精等非运动因素诱发;
(3)过度运动源性运动障碍(PED):由长时间运动诱 发;
遗传特点
离子通道病 原发性PKD以家族性病例为主,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多伴有婴儿惊厥、偏头痛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目前共发现3个与PKD有关的致病基因或位点:PRRT2、 SCN8A、EKD3。
2011年PRRT2基因被首次证实为家族性PKD的致病基因, 基因定位于16p11.2。PRRT2基因编码富含脯氨酸跨膜蛋 白-2,其表达于神经元突触,并通过与突触结合蛋白相 互作用参与Ca2+的快速识别机制,从而介导神经递质的 同步释放。
PNKD临床诊断标准
(1)婴儿或幼儿期发病; (2)神经系统检查正常,且排除其他继发性因素; (3)饮用咖啡、酒精等可诱发; (4)不自主肌张力障碍表现,包括肌张力异常、舞蹈
症或混合型发作; (5)发作持续时问:10 min~1 h,不超过4 h; (6)家族性PNKD:有家族史者符合上述1~5条标准。
遗传特点
发病率极低。 临床以散发性病例为主,仅约10%患者存在家族史。
家族性PED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无遗传 早现,相关致病基因包括:SLC2A1(1p34.2)、PRRT2、 PNKD(MR-1)、GCHl(14q22.2)和ECHSl(10q26.3)等。
PED患者中存在SLC2A1基因突变者不超过20%,故 除了进行SLC2A1基因筛查外,还应进行其他相关致 病基因筛查。
PxDs分类
Bhatia根据诱因等临床特点,分为4类:
(1)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dyskinesia,PKD):由突然运动诱发;
(2)发作性非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NKD):由摄入 茶、咖啡、酒精等非运动因素诱发;
(3)过度运动源性运动障碍(PED):由长时间运动诱 发;
迟发性运动障碍讲课PPT课件

社会影响:研究迟发性运动障碍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影响,提高社会对疾病的认识和关 注
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诊断准确性:通过研究, 可以更准确地诊断迟发性运 动障碍
提高治疗效果:通过研究, 可以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并发症:通过研究,可 以预测和预防迟发性运动障
YOUR LOGO
迟发性运动障碍讲课PPT课件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目录
01.
02.
迟发性运动 障碍概述
03.
迟发性运动 障碍的治疗 方法
04.
迟发性运动 障碍的预防 与康复
05.
迟发性运动 障碍的案例 分享
06.
展望与未来 研究方向
单击汇报人员:XX医院-XX内容
01
迟发性运动障碍概述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预防与康复
04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规律作 息、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等
避免过度劳累和 压力过大,保持 心情愉快
定期进行身体检 查,如抗 精神病药、抗抑 郁药等
康复训练
康复方法:物理治疗、言语 治疗、职业治疗等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案例分享
05
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一:患者 A,男性,50 岁,因长期服 用抗精神病药 物导致迟发性
运动障碍
案例二:患者B, 女性,45岁, 因长期服用抗 抑郁药物导致 迟发性运动障
碍
案例三:患者 C,男性,35 岁,因长期服 用抗癫痫药物 导致迟发性运
动障碍
案例四:患者 D,女性,25 岁,因长期服 用抗焦虑药物 导致迟发性运
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诊断准确性:通过研究, 可以更准确地诊断迟发性运 动障碍
提高治疗效果:通过研究, 可以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并发症:通过研究,可 以预测和预防迟发性运动障
YOUR LOGO
迟发性运动障碍讲课PPT课件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目录
01.
02.
迟发性运动 障碍概述
03.
迟发性运动 障碍的治疗 方法
04.
迟发性运动 障碍的预防 与康复
05.
迟发性运动 障碍的案例 分享
06.
展望与未来 研究方向
单击汇报人员:XX医院-XX内容
01
迟发性运动障碍概述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预防与康复
04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规律作 息、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等
避免过度劳累和 压力过大,保持 心情愉快
定期进行身体检 查,如抗 精神病药、抗抑 郁药等
康复训练
康复方法:物理治疗、言语 治疗、职业治疗等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案例分享
05
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一:患者 A,男性,50 岁,因长期服 用抗精神病药 物导致迟发性
运动障碍
案例二:患者B, 女性,45岁, 因长期服用抗 抑郁药物导致 迟发性运动障
碍
案例三:患者 C,男性,35 岁,因长期服 用抗癫痫药物 导致迟发性运
动障碍
案例四:患者 D,女性,25 岁,因长期服 用抗焦虑药物 导致迟发性运
运动障碍ppt课件

–嗅觉的检测(运动症状前期) –植物神经症状:便秘等 –焦虑-抑郁状态(运动症状前期) –睡眠障碍:白天过度睡眠(EDS)、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BD)
31
运动症状前期的PD患者的诊断
• 生物学标志
–影像学特征
• 中脑黑质部超声检查 • 脑功能显像
–基因检测:α-synuclein基因、parkin基因 –蛋白质等指标的检测:脑脊液中α-syn寡
28
帕金森病的分型
• 少动-强直为主型
–震颤轻,甚至终身不出现震颤 –进展较快,药物剂量增加较快 –常伴有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
29
帕金森病的UK脑库临床诊断标准
UK Parkinson’s Disease Society Brain Bank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 副作用:
– 胃肠道反应、体位性低血压、口干、便 秘或腹泻、幻觉
40
帕金森病
B-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 特点:
– 单用或与多巴制剂合用可减少PD症状 – 可减轻多巴制剂引起的轻度症状波动 – 可能有神经保护作用
• 药物:
– 司来吉兰(咪哆吡、金思平), 5mg, b. i. d
• 副用:
– 恶心,轻度心律失常,多梦、 幻觉,有精神病 的PD患者禁用,骨骼肌不适,轻度肝功能异常
早期即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受累
早期即有严重的痴呆,伴记忆力、语言和行为障 碍
锥体束征阳性(Babinski征 + )
CT扫描可见颅内肿瘤或阻塞性脑积水
用大剂量左旋多巴治疗无效(除外吸收障碍)
接触过MPTP
步骤III
(至少有3项)
单侧起病 静止性震颤 逐渐进展 发病后多为持续性的不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BD)
31
运动症状前期的PD患者的诊断
• 生物学标志
–影像学特征
• 中脑黑质部超声检查 • 脑功能显像
–基因检测:α-synuclein基因、parkin基因 –蛋白质等指标的检测:脑脊液中α-syn寡
28
帕金森病的分型
• 少动-强直为主型
–震颤轻,甚至终身不出现震颤 –进展较快,药物剂量增加较快 –常伴有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
29
帕金森病的UK脑库临床诊断标准
UK Parkinson’s Disease Society Brain Bank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 副作用:
– 胃肠道反应、体位性低血压、口干、便 秘或腹泻、幻觉
40
帕金森病
B-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 特点:
– 单用或与多巴制剂合用可减少PD症状 – 可减轻多巴制剂引起的轻度症状波动 – 可能有神经保护作用
• 药物:
– 司来吉兰(咪哆吡、金思平), 5mg, b. i. d
• 副用:
– 恶心,轻度心律失常,多梦、 幻觉,有精神病 的PD患者禁用,骨骼肌不适,轻度肝功能异常
早期即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受累
早期即有严重的痴呆,伴记忆力、语言和行为障 碍
锥体束征阳性(Babinski征 + )
CT扫描可见颅内肿瘤或阻塞性脑积水
用大剂量左旋多巴治疗无效(除外吸收障碍)
接触过MPTP
步骤III
(至少有3项)
单侧起病 静止性震颤 逐渐进展 发病后多为持续性的不
运动障碍PPT精选课件

7
运动障碍病
需要注意的方面: 10、缓解因素:
酒精可减轻ET和肌阵挛性肌张力障碍;跑和倒退走可 减轻肌张力障碍步态
11、分散注意力和不持续性:提示非器质性可能
,但是需要与上述第10点一致。
8
运动障碍病
病史:
起病的方式、病程、伴随症状、功能残疾、生活质量 的影响
过去病史、包括感染(如风湿热)和中毒 服药物史-现在,既往和娱乐性毒品 酒精的反应性 家族史 神经心理特征 自主神经症状 睡眠障碍
14
运动障碍病
辅助检查:
血液: 脑脊液 遗传 电生理 影像学 活检(皮肤、肠道、骨髓):偶尔
15
运动障碍病
辅助检查:
常规的血液学检查:肝、肾、甲状腺功能对震颤和阵 挛有重要意义;
铜蓝蛋白:年轻人和中年人:WD PD有时要注意和SCA和青少年起病的HD鉴别 影像学:意义有限,对于不能分类的PD随访可能有一
用可能会在药物已经停用后也持续存在 许多运动障碍病基本通过临床确诊,辅助检查所起的
作用很少 神经精神症状和认知障碍在运动障碍病很常见,在决
定病人的生活质量方面很重要。
20
21
肌张力障碍
神经功能紊乱
锥体外系病
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 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
肌张力障碍 可累及躯体的 任何部位
以异常运动和 姿势异常为特征
运动障碍病的诊治规范
1
运动障碍病的分类
运动增多的运动障碍病(hyperkinetic disorder) 运动减少的运动障碍病(hypokinetic or
akinetic-rigid disorder)
2பைடு நூலகம்
运动障碍病
需要注意的方面: 10、缓解因素:
酒精可减轻ET和肌阵挛性肌张力障碍;跑和倒退走可 减轻肌张力障碍步态
11、分散注意力和不持续性:提示非器质性可能
,但是需要与上述第10点一致。
8
运动障碍病
病史:
起病的方式、病程、伴随症状、功能残疾、生活质量 的影响
过去病史、包括感染(如风湿热)和中毒 服药物史-现在,既往和娱乐性毒品 酒精的反应性 家族史 神经心理特征 自主神经症状 睡眠障碍
14
运动障碍病
辅助检查:
血液: 脑脊液 遗传 电生理 影像学 活检(皮肤、肠道、骨髓):偶尔
15
运动障碍病
辅助检查:
常规的血液学检查:肝、肾、甲状腺功能对震颤和阵 挛有重要意义;
铜蓝蛋白:年轻人和中年人:WD PD有时要注意和SCA和青少年起病的HD鉴别 影像学:意义有限,对于不能分类的PD随访可能有一
用可能会在药物已经停用后也持续存在 许多运动障碍病基本通过临床确诊,辅助检查所起的
作用很少 神经精神症状和认知障碍在运动障碍病很常见,在决
定病人的生活质量方面很重要。
20
21
肌张力障碍
神经功能紊乱
锥体外系病
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 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
肌张力障碍 可累及躯体的 任何部位
以异常运动和 姿势异常为特征
运动障碍病的诊治规范
1
运动障碍病的分类
运动增多的运动障碍病(hyperkinetic disorder) 运动减少的运动障碍病(hypokinetic or
akinetic-rigid disorder)
2பைடு நூலகம்
不宁腿综合征-PPT课件

期性肢动(periodic limb movement in sleep , PLMS) 常见,至少出现于80%的RLS患者。PLMS是 RLS最重要的不自主运动,表现睡眠中不停地翻身和移 动下肢,一侧或两侧下肢周期性反复刻板的不自主运动 ,典型呈大趾节律性背伸与踝部背屈,类似Babinski征 。82%~100%的RLS患者多导睡眠图(PSG)睡眠周期性 肢动指数(PLMSI)>5次(指整个睡眠中每小时的肢动次 数),成人觉醒时周期性肢动(PLMW )>15次/小时,对 RLS具有高度鉴别作用。
诊断及鉴别诊断
• 1.诊断 RLS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症状诊断,鉴别困 难时试验性治疗可能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1)国际RLS研究组修订的RLS诊断标准: • 1)四项基本诊断标准:①被迫活动下肢,通常伴下肢难以 形容的感觉异常与不适(有时被迫活动不伴感觉不适, 有时除下肢以外上肢或身体其他部分也受牵累),或者 站起因不适感。②休息或不活动(例如躺或坐)时被迫活 动或出现感觉异常或加重。③通过活动(如走动或拉伸) 能部分或完全减轻被迫活动或感觉异常,且此缓解作用 至少能持续到活动结束。④被泊活动或感觉异常在傍晚 或夜间重于白天,或仅发生在傍晚或夜间(症状十分严 重时,夜间加重可能不明显,但先前曾有夜间加重的表 现)。
不宁腿综合征
•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也称为不 安腿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腿部的常见的感觉运动障碍 性疾病。患者在夜间睡眠或安静时出现双小腿难以名状的 不适感,迫使捶打、活动双腿或下床走动才能缓解症状。
• 本病最早由英国的解剖学家和著名医师Thomas Wills描述 ,于1960年正式命名为不宁腿综合征。临床上可分为特发 性与症状性两类,继发性病例通常发病较晚。 • 流行病学显示,人群中RLS的患病率为1. 2%一5 % , 可发 生于任何年龄,以中年人多见,老年人患病率更高。尿毒 症和缺铁性贫血患者的RLS患病率高达10%以上。
诊断及鉴别诊断
• 1.诊断 RLS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症状诊断,鉴别困 难时试验性治疗可能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1)国际RLS研究组修订的RLS诊断标准: • 1)四项基本诊断标准:①被迫活动下肢,通常伴下肢难以 形容的感觉异常与不适(有时被迫活动不伴感觉不适, 有时除下肢以外上肢或身体其他部分也受牵累),或者 站起因不适感。②休息或不活动(例如躺或坐)时被迫活 动或出现感觉异常或加重。③通过活动(如走动或拉伸) 能部分或完全减轻被迫活动或感觉异常,且此缓解作用 至少能持续到活动结束。④被泊活动或感觉异常在傍晚 或夜间重于白天,或仅发生在傍晚或夜间(症状十分严 重时,夜间加重可能不明显,但先前曾有夜间加重的表 现)。
不宁腿综合征
•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也称为不 安腿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腿部的常见的感觉运动障碍 性疾病。患者在夜间睡眠或安静时出现双小腿难以名状的 不适感,迫使捶打、活动双腿或下床走动才能缓解症状。
• 本病最早由英国的解剖学家和著名医师Thomas Wills描述 ,于1960年正式命名为不宁腿综合征。临床上可分为特发 性与症状性两类,继发性病例通常发病较晚。 • 流行病学显示,人群中RLS的患病率为1. 2%一5 % , 可发 生于任何年龄,以中年人多见,老年人患病率更高。尿毒 症和缺铁性贫血患者的RLS患病率高达10%以上。
运动障碍疾病护理查房PPT

04
患者评估与护理措施
患者评估内容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用 药情况等
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运 动功能、感觉功能、认知功能等
实验室检查: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 血液检查、神经传导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 MRI等,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心理评估: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 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情况
运动障碍疾病护理查房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03 05 07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护理查房目的与流程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06
总结与建议
运动障碍疾病概述 患者评估与护理措施 康复训练与心理支持
01
护理人员:XX医院-XX科室-XX
02
运动障碍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运动障碍疾病定义: 一组主要累及运动系 统的慢性疾病,表现 为运动功能异常、运 动协调障碍或丧失
监测与调整:对患者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效果,及时调整护理计 划和措施。
护理措施实施与效果评价
护理措施:根据 患者、康复 训练等方面
实施过程:详细 记录护理措施的 执行情况,包括 执行时间、执行 人、执行效果等
效果评价:对患 者进行定期评估, 了解护理措施的 效果,及时调整 护理计划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定期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的迹象。
饮食调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避免因饮食不当 引起的并发症。
运动康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运动康复计划,提高患者的 身体免疫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药物控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药物控制方案,有效控制病 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运动障碍疾病PPT课件

5.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 制剂:恩他卡朋(减少外周DA代谢、 增加进脑量),无中枢活性,单独应用 无效。
2019/11/19Biblioteka .15合 征
外侧核
-
丘脑底核
致密带 + 苍白球内侧核
/黑质网状带
-
新纹状体GABA能神经元病变
大脑皮层运动功能区
+
纹状体
运动前区
舞
-
苍白球
D2 D1
-+
黑质
+
丘脑 (VA-VL)
蹈 症
外侧核
-
丘脑底核
致密带 + 苍白球内侧核
/黑质网状带
-
新纹状体-黑质环路
新纹状体
DA
GABA
黑质致密部
中间神经元
黑质网状部
基底神经节起连结部位的作用。其中新纹 状体作为传入部,苍白球作为传出部。
传递路径通过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实现。
直接通路: 新纹状体——内侧苍白球/黑质网状部 间接通路: 新纹状体——外侧苍白球——丘脑底核
——内侧苍白球/黑质网状部
基底节的联系
接受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传入:谷氨酸( GLU)
+
-+
DA DA
黑质
致密带 +GLU 苍白球内侧核
/黑质网状带
丘脑 (VA-VL)
-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投射纤维通过直接、间接通路对大脑皮 层产生的效应是相同的,均易化大脑皮层活动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通路病变
大脑皮层运动功能区
+
帕
纹状体
运动前区
金 森 综
-
苍白球
D2 D1
2019/11/19Biblioteka .15合 征
外侧核
-
丘脑底核
致密带 + 苍白球内侧核
/黑质网状带
-
新纹状体GABA能神经元病变
大脑皮层运动功能区
+
纹状体
运动前区
舞
-
苍白球
D2 D1
-+
黑质
+
丘脑 (VA-VL)
蹈 症
外侧核
-
丘脑底核
致密带 + 苍白球内侧核
/黑质网状带
-
新纹状体-黑质环路
新纹状体
DA
GABA
黑质致密部
中间神经元
黑质网状部
基底神经节起连结部位的作用。其中新纹 状体作为传入部,苍白球作为传出部。
传递路径通过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实现。
直接通路: 新纹状体——内侧苍白球/黑质网状部 间接通路: 新纹状体——外侧苍白球——丘脑底核
——内侧苍白球/黑质网状部
基底节的联系
接受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传入:谷氨酸( GLU)
+
-+
DA DA
黑质
致密带 +GLU 苍白球内侧核
/黑质网状带
丘脑 (VA-VL)
-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投射纤维通过直接、间接通路对大脑皮 层产生的效应是相同的,均易化大脑皮层活动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通路病变
大脑皮层运动功能区
+
帕
纹状体
运动前区
金 森 综
-
苍白球
D2 D1
运动障碍性疾病 ppt课件

增加复方左旋多巴每次用药剂量及服药次数 加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PPT课件
41
第一节 帕金森病
治 疗
③肌张力障碍
清晨服药之前足或小腿痛性肌痉挛,可在睡前 服用复方左旋多巴控释剂或长效多巴胺受体激动 剂,或在起床前服用弥散型多巴丝肼或标准片 发生于剂末或剂峰的肌张力障碍可对复方左旋 多巴用量作相应的增减
PPT课件 45
位置性 低血压
第一节 帕金森病
治 疗 精神障碍的治疗 首先考虑依次逐减或停用:抗胆碱能药、金刚 烷胺、丙炔苯丙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仍有症状,将复方左旋多巴逐步减量 对经药物调整无效的严重精神症、意识模糊可 加用抗精神病药 对于认知障碍和痴呆,可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
PPT课件
PPT课件
37
第一节 帕金森病
治 疗 症状波动治疗:
①疗效减退或剂末恶化:可增加每日服药次数或 增加每次服药剂量,或改用缓释剂,也可加用其 他辅助药物
②“开-关”现象:处理困难,可试用多巴胺受 体激动剂
PPT课件
38
第一节 帕金森病
治 疗 异动症的治疗
异动症:不自主的舞蹈样、肌张力障碍样动作, 可累及头面部、四肢、躯干
PPT课件
7
概述
基底节常见病变
黑质-纹状体 多巴胺能通 路病变 肌强直 少动 帕金森 综合征
纹状体、丘 脑底核病变
肌张力 低下 多动
舞蹈症 投掷症
PPT课件
8
第一节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PPT课件
9
第一节 帕金森病
概 述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又 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变 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 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为主要特征 我国65岁人群患病率为1000/10万,随年龄增 加而升高,男性稍高于女性
PPT课件
41
第一节 帕金森病
治 疗
③肌张力障碍
清晨服药之前足或小腿痛性肌痉挛,可在睡前 服用复方左旋多巴控释剂或长效多巴胺受体激动 剂,或在起床前服用弥散型多巴丝肼或标准片 发生于剂末或剂峰的肌张力障碍可对复方左旋 多巴用量作相应的增减
PPT课件 45
位置性 低血压
第一节 帕金森病
治 疗 精神障碍的治疗 首先考虑依次逐减或停用:抗胆碱能药、金刚 烷胺、丙炔苯丙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仍有症状,将复方左旋多巴逐步减量 对经药物调整无效的严重精神症、意识模糊可 加用抗精神病药 对于认知障碍和痴呆,可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
PPT课件
PPT课件
37
第一节 帕金森病
治 疗 症状波动治疗:
①疗效减退或剂末恶化:可增加每日服药次数或 增加每次服药剂量,或改用缓释剂,也可加用其 他辅助药物
②“开-关”现象:处理困难,可试用多巴胺受 体激动剂
PPT课件
38
第一节 帕金森病
治 疗 异动症的治疗
异动症:不自主的舞蹈样、肌张力障碍样动作, 可累及头面部、四肢、躯干
PPT课件
7
概述
基底节常见病变
黑质-纹状体 多巴胺能通 路病变 肌强直 少动 帕金森 综合征
纹状体、丘 脑底核病变
肌张力 低下 多动
舞蹈症 投掷症
PPT课件
8
第一节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PPT课件
9
第一节 帕金森病
概 述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又 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变 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 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为主要特征 我国65岁人群患病率为1000/10万,随年龄增 加而升高,男性稍高于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肌强直
铅管样强直
• 屈肌与伸机肌张力同时增高
• 特殊姿势—屈曲体态
齿轮样强直(合 并震颤)
静止性震颤
动作性震颤
(4)运动迟缓 • 精细动作困难—写字过小症、扣钮穿鞋困难等 • 面运动减少、凝视、瞬眼少—面具脸 • 小步前冲、追逐重心—慌张步态 • 起步困难、不易起立—粘住脚 • 口、舌、咽肌肉运动障碍—讲话缓慢、流涎、
• 其它递质:5-羟色胺(5-HT)和组胺等。
临床表现
肌张力变化:增高、减低或游走性增
主要表现
高和减低
不自主运动:震颤、舞蹈样运动、手
足徐动、扭转痉挛、投
掷动作和抽动等。
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综合征:旧纹状
病状群
体系统病变,如PD。
肌张力降低—运动增多综合征:新纹状
体病变,如舞蹈病、手足
徐动症、扭转痉挛等。
COMT
二羟苯乙酸 3-O-甲基多巴
注:TH—酪氨酸氢化酶 MAO-B—B型单胺氧化酶 DDC—多巴胺脱羧酶 COMT—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
(2)PD病人TH和DDC DA生成
(3)DA(抑制性) 纹状体两种递质系统,互
Ach(兴奋性) 相拮抗,保持平衡。
PD
DA神经元丢失 DA通路变性
DA系统功能
舌咽困难
(5)植物神经症状:皮脂溢出、多汗、怕热、 便秘、排尿不畅等
(6)精神症状:失眠、情绪不稳、抑郁、智力 衰退、痴呆等。
面具脸
碎步、转身慢、启步困难
患肢联合动作↓,下肢拖步 / 剂末现像
辅助检查
• 生化检测 HPLC 脑脊液及尿中HVA含量
• 基因检测 分子生物学方法 基因突变
• 功能显像检测 PET或SPECT 脑内DAT功能显著 DAD2R疾病早期超敏上调、后期下调
• 蓝斑、迷走神经脊核、丘脑下部也可见类似 改变。
基底节组成 壳核 尾核
苍白球 丘脑底核
黑质
基底节组成 壳核 尾核
苍白球 丘脑底核
黑质
基底节组成 壳核 尾核
苍白球 丘脑底核
黑质
生化病理
• 黑质DA神经
作用—新纹状体突触后神经元
元自血涉入 DA
左旋酪氨酸
TH
L—Dopa
DDC B6
MAO-B
降解
运动障碍性疾病 (锥体外系统疾病)
定义:指由于随意运动的调节受损,而肌力、 感觉或小脑功能并无障碍的一类疾病。
基底核:尾状核、豆状核(苍白球、
解剖结构
壳核)等
脑脚核:红核、黑质、丘脑底核等
脑干网状结构、大脑皮质4、6体
相同发生学上较新
旧纹状体:苍白球—发生学上较老(早)
DA显著下降 Ach系统功能
肌张力增高 动作减少
(4)治疗途径
• 用L-Dopa
• 用DA激动剂 增强DA递质的传递。
• 抗胆碱药—阻断Ach
临床表现
(1)起病隐袭,缓慢进展
(2)震颤
• 搓丸样动作,静止时出现、运动时减轻、睡 眠时消失、激动时加重。
• 多从一侧上肢开始,逐渐波及同侧上下肢, 可累及下颌、唇、舌及头部。
正常人脑DAT SPECT显像:双侧对称浓集
帕 金 森 病 患 者 (单 侧)
帕 金 森 病 患 者 (双侧)
诊断 发病年龄:中老年人发病 临床表现:震颤、强直、运动迟缓 病程:缓慢进行
确诊靠死后尸解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1.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 (1)有明确病因 • 中毒:如CO、锰中毒等 • 药物过量:如利血平、胃复安、抗精神病药等 • 脑炎后遗症 • 外伤 • 脑血管病 (2)原发脑损害的临床表现和影像证据 2.特发性震颤:多在早年起病、姿势性震颤,无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病因及发病机制
• 遗传:阳性家族史占10%—15%,多呈常染色 体显性遗传。
a—触发核蛋白(a-synuclein),
为PARK1基因突变; Parkin,为PARK2基因突变; • 基因突变 泛素蛋白C末端羟化酶—L1,为
PARK5基因突变; 不断有新的基因突变被发现
常伴有:情感障碍、各种精神症状、
伴随症状
痴呆。
少数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汗腺
分泌异常、大小便困难、直
立性低血压等。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
定义:又称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 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变性 疾病。
发病率:20/10万/年,>65岁患病率为1000/10 万,随年龄增高。
• 统计显示 50-60岁发病率占40% >60岁发病率占30% 80-89岁发病率<10%
说明年龄老化只是PD发病的触发因素,绝非PD 发生的唯一原因。
其他因素
氧自由基(O—) 致脂质过氧化 羟自由基(OH—)
兴奋性氨基酸、细胞内钙超载
黑质、纹状 体中DA神经 元变性死亡
病理
色素脱失 DA神经元大量丧失>50% • 主要是黑质致密部 DA减少>80% 路易小体(LB) 苍白体(PB)
• 遗传的易感性:可能与黑质中线粒体复合物 基因缺陷有关。
环境因素
• 可能的危险因素:长期接触杀虫剂、除草剂、 某些化学品等;
• 食用坚果者发病数增多,吸烟者发病率降低; • 海洛因的副产品MPTP易致帕金森样症状成功
建立了PD的动物模型。
年龄老化
• 正常人每20年约13%黑质DA能神经元死亡, 80%的神经元死亡就可能发生PD。 <40岁发病率占10% 40-50岁发病率占20%
DA脱羧酶 B6
脱羧
DA
作用于新级状体的突触后DA受体,为抑制性。
• 乙酰胆碱(Ach):Ach
乙酰胆碱酯酶 突触间隙
降解
对新纹状体的作用与DA相反,Ach为兴奋性,
两者保持功能平衡。
帕金森氏病由于DA 、Ach作用功能相对 所致。
• R氨基丁酸(GABA):具有抑制效应
旧纹状体中GABA 运动 ,如舞蹈动作。
肌张力增高和运动减少,心得安有效。
3.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弥散性路易体病 肝豆状核变性 亨廷顿(Huntington)舞蹈病 多系统萎缩:纹状体黑质变性(SND) Shy-Drager综合征(SDS) 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
基底节组成 壳核 尾核
苍白球 丘脑底核
黑质
新纹状体:壳核和尾核 旧纹状体:苍白球
皮质联系环路
• 皮质—皮质环路 大脑皮质 尾状核、壳核
• 苍白球
丘脑
—丘脑 苍白球
级状体环路
苍白球
丘脑
• 苍白球底丘脑环路 • 级状体黑质环路
—级状体— 苍白球 底丘脑核 级状体 黑质
神经递质
•
多巴胺(DA):L—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