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品》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绝品》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绝品》教学设计

《绝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学习人物性格分析的方法。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3、从多个角度把握“绝品”的含义,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4、感悟人物重信义、守诺言的高尚人品和令人仰止的职业理想与操守。

教学重点:1、把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2、品味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学会分析人物性格,培养分析能力教学难点: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体会做人的原则与职业的操守。

教学过程:1、作者简介:谈歌,原名谭同占,河北顺平人。

主要作品有《绝唱》《绝怪》《绝地》《绝意》《绝剑》《绝方》等“绝”字小说系列。

现任河北作家协会副主席。

2、知识点拨:1.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通过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是小说的骨架,它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是人物活动的依托,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字词积累装裱(biǎo )茶肆( sì)闲聊神侃( kǎn )半晌(shǎng )怔怔(zhèng )战战兢兢(jīng )战祸迭起(dié)唱—个喏(ě)3、生词无动于衷战战兢兢大喜过望价值连城二、悟读品味(一)复述小说情节。

通过默读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述小说。

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保定富户刘三爷与裱画铺的常先生相识,互相佩服。

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字画全都买下,从不斩价。

一天,常先生推荐了一幅古画,说是无价之宝,要价三千大洋,之后常先生就消失了。

后来三爷得知常先生是革命党,在京城被杀。

尽管有人怀疑此画的真赝,但是三爷始终珍藏此画,哪怕家境败落也不变卖。

最后三爷遇到画商王商人,知道了那幅古画的真正价值,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的承诺让三爷倍感欣慰,将全部收藏无偿赠送,为国宝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去处。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第11课《绝品》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第11课《绝品》教案

《绝品》教案教学内容分析:《绝品》是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处世美德”专题中的第二篇课文,既具有时代特色又贴近学生生活.这篇小说中的人物义薄云天之举令人震撼,小说作者运用富含古典韵味的语言来写小说人物的“义”和“绝”.学习该小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良品质、美好情操方面的熏陶和感染.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顺情节,解读人物;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二字的含义.2.技能目标: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仰慕并追随文中所塑造的人物,继承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民族传统和民族大义.教学重点:1.把握故事情节和解读小说人物.2.学习小说中人物忠诚于友情的品质,培养学生保护和热爱祖国艺术珍品的民族精神.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情节、分析人物语言动作.2.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教学对象:十五六岁的高一学生对小说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基本上能梳理小说的情节,理解人物的性格,对小说的情节有浓厚的阅读兴趣.由于学生学历尚浅、生活经验不足以及其知识结构的肤浅,故还需多方指导.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设计的基本理念是课程标准中在文学作品欣赏方面的要求.主要采用以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反复的阅读、讨论、提问、思考作答,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理解课文的内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如:(展示图片并讲解)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如:勤劳、善良、诚实等这些艺术品,这些传统美德传承着中华文化,闪耀着夺目的人文光芒.今天,我们走进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绝品》,一起去体会文中的这种人文光芒.二、作者介绍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三、整体感知(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归纳故事情节.2.教师点评及给出总结:(1)茶楼相识,收藏字画(2)推荐绝品,重金收藏(3)行家鉴定,绝品有“诈”(4)再见先生,竟成诀别(5)“卖画”度日,义赠绝品3.分组竞赛(1)第一组负责第一、二部分内容,第二组负责第三、四部分内容,第三组负责第五部分内容;(2)针对不同部分,提出相应的问题问其他组的同学;(3)提出有效问题该组加一分,回答问题有理有据加一分,最后最高得分获胜.4.角色扮演(1)请三位同学进行角色扮演,主要扮演部分为第三部分、第五部分,而在扮演过程中,学生分别揣摩刘三爷、常先生、马氏等人的性格特点.(2)角色扮演与该部分的讲解穿插进行.5.教师补充问题(1)第一部分:①文章第一部分说,“三爷爽快,凡是常先生推荐,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这表现了两人之间的什么情感?解答:真诚相待,坦荡相处,互相信任.②写马氏瞒着三爷,拿字画找行家鉴定有何作用?解答:衬托三爷与常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验证二人间的真诚、坦荡. (2)第二部分:①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古画“看不出名堂”,为什么还重金买下?解答:因为三爷信赖常先生,断定此画为唐代珍品,价值连城.②写常先生店铺被炒,有什么作用?解答:暗示常先生身份不凡,为下文他因参加革命党而被杀害作铺垫. (3)第四部分:①好不容易再见到常先生,三爷为什么不提揭品之事并问个究竟呢?解答:三爷始终信赖常先生,认定常先生坦荡爽直,充分显示了二人君子之交的感人之处.②第四部分突出了常先生的什么性格?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解答:他不拘小节、豪迈.作为革命党人,他义无返顾.(如:他半夜敲三爷家的门;对于马氏的讥笑,只是大笑;大杯痛饮;大步出门,并不回头;临刑前哈哈大笑,面色如常.)(4)第五部分:①三爷为什么会把包括绝品在内的字画无偿赠予王商人收藏?解答:因为王商人的一句“这些字画大多是国宝,还望您悉心收好才是”的叮嘱,表现了他对国宝发自肺腑的牵挂,而非贪婪;王商人识破绝品倒装置,有一双火眼金睛;王商人一句“祖上有训,饿死不卖收藏”,说明他是一条血性汉子.这些打动了三爷,并且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于是毅然把国宝送给王商人.②当你从王商人的口中得知绝品“倒装置”的秘密后,有何感想?常先生为何不将真相告诉三爷呢?解答:因为常先生明白,三爷与自己相遇相知,互相信赖,三爷一定理解自己,用不着多说.如果挑明真相,有可能泄露秘密,给三爷一家和国宝带来危险,故而隐瞒真相,这恰恰表明常先生用心良苦,深谋远虑.③请大家阅读文章最后四行,品味环境描写的表达作用,这样结尾有何好处?解答:内容上雪洁白晶莹,四野旷远,衬托三爷高洁宽广的情怀.四野无声,表达对三爷等人的无限敬意和深深感动之情,此时无声胜有声.结构上,结尾干净利落,戛然而止,发人深思,余味无穷.四、品读领悟提问:课文的标题“绝品”有什么含义?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学生作答(预测):那幅画,装裱技术高超.还有人的品质也很可贵.教师总结:此处的“绝”,可以理解为独一无二,没人能赶得上.一指绝品之画,画本为唐代珍品,但常先生担心此画被人夺走,于是将其揭为三层,后倒装置,造成揭品假象,技为绝技,画为绝品;二指三位绝品之人,三爷、常先生、王商人因信赖、真诚、道义而共同演绎了一个传承国宝的动人传奇,他们是绝品男儿.板书画人唐代珍品——无价之宝常先生——舍生取义、视死如归装裱技艺——天下一流刘三爷——重情重义、一诺千金王商人——舍利取义、不忘祖训五、文本扩展回过头来再看“绝品”二字,既是独一无二,又是永不断绝.因为在王商人的身后还有我们,乃至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在传承着宝中之宝,在沿袭着民族精神,这正所谓“绝品不绝”!教师举例:(展示图片)梅兰芳先生的例子: 京剧是我们的国之瑰宝,而京剧大师梅兰芳更是京剧艺术界的一朵奇葩,其表演生动真实,形神俱美,得到了世人的一致赞叹.但是更让我们为之倾倒的是其高尚的人格,梅兰芳在抗战期间,断然蓄须明志,不为民族敌人演出,表现了一代艺豪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梅兰芳先生可谓我们民族的绝品.但是在我们的身边,同样有这样一些默默无闻、普普通通的人,他们虽然称不上是“杰出人士”,事迹也算不上是“丰功伟绩”,但他们高尚、诚信的品质却感动了中国,撼动了心灵.他们,是一面面道德的旗帜,带动和影响着中国的形象.她是江西省德兴市李宅乡宗儒村的一名普通村妇.2007年4月9日,陈美丽的丈夫扑救山火意外身亡,丈夫永远地离开了她,留给她一个残破的家,一个64岁的老母亲,一个从小就因患脑膜炎智力严重受损生活无法自理的弟弟,一个7岁的大女儿,一个只有10个月大嗷嗷待哺的小女儿,还有近10年来家里欠下的所有债务.这些债究竟有多少,陈美丽并不清楚.但“欠账还钱,天经地义”这一信念,使她毅然作出用死亡赔偿金来偿还债务的决定.在这个崇尚诚信的时代里,一位只读过小学的村妇,教给文明社会诚信可以如此朴素——她就是被网友称为当下“中国最诚实守信的村妇”的陈美丽.其朴实、诚信的品质同样堪称绝品.当然无论在我们的历史中还是现在社会中,这样的绝品人物不胜枚举,他们只是其中的一些代表.在今天,同学们更要学习刘三爷、陈美丽那种真实诚信的品质,做一个说到做到的“人”.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领略了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重点分析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并真正的读懂了“绝品”的内涵.最后让我们用一句对联来结束今天的故事:(全班齐读)一幅古画亦真亦假成就天下绝品,三位男儿重情重义书写人间传奇八、作业:1.在文中找出一下生字词,查出拼音,并于作业本中抄写三遍装裱外埠绸缎神侃讥笑呷一口酒眼拙半晌无动于衷怔怔地战战兢兢流淌衣襟迭起军阀土匪唱喏2.完成《同步练习》3.寻人启事:寻找历史上和我们身边的绝品人物,并以百字进行推崇.。

《绝品》公开课课件

《绝品》公开课课件

情节梳理与人物形象分析
情节梳理
小说《绝品》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主人公在面 对困境时所做出的选择和坚持。情节紧凑、引人入胜,使读 者对故事发展充满期待。
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立体,各具特色。主人公坚韧不拔、 智慧过人,其他角色也各具性格,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 趣。
语言特色及艺术手法探讨
03
知识拓展与延伸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及比较
《檀香刑》
莫言的一部代表作品,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 清朝末年的酷刑事件,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和历史的残酷性。与《绝品》相比,两者都 关注人性的揭示和历史的反思,但《檀香刑 》更注重对酷刑文化的探讨和批判。
《白鹿原》
陈忠实的代表作之一,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 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 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情仇,表现了从清朝 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 的历史变化。与《绝品》相比,两者都展现 了历史变迁对人物命运的影响,但《白鹿原
文化背景。
当代文化现象观察与思考
网络文学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文学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网络文学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和传播方式, 吸引了大量读者和作者参与其中。然而,网络文学也面临着质量参差不齐、版权保护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 理和规范。
影视改编的热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成为文化市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影视改编不仅丰富了观众的 文化生活,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影视改编也面临着忠实于原著、创新表达等挑战,需要 不断提高改编水平和质量。
绝品的了解。
多角度学习
鼓励学员从艺术、历史、文化等 多角度审视绝品,提升综合素养
和鉴赏能力。

第5课《绝品》说课稿

第5课《绝品》说课稿

第5课《绝品》说课稿一、说教材《绝品》是人教社基础模块上册中第二单元“处世美德”专题中的第二篇课文,具有时代特色贴近学生生活。

《绝品》是谈歌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的人物以薄云天之义让人震撼,谈歌则以古典韵味的语言写“义”塑“绝”。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内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优良品德、美好情操方面的熏陶和感染。

因此讲好这课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加深情感体验,提升欣赏感悟能力。

二、说学情本文的学习对象是职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小说有一定的感知、欣赏能力, 能够自主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小说所塑造的人物性格,对运用动作、神情、对话表演小说的情节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并能依据文本评议小说中的人物。

但鉴于其生活经验的不足和知识结构的肤浅,尚需多方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计语文课程是中职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承担着打好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及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语文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功能;同时,语文课程又是学生培养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具体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顺情节,解读人物;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的含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仰慕并追随文中所塑造的人物,继承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民族大义。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我把本文的重难点确定为:1.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和解读小说人物。

2.教学难点: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形成对文章的纵深理解。

根据本文篇幅长,容量大的特点,确定适当运用多媒体等手段辅助课堂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约2分钟)举荐班级中书法最好的学生上台板书“绝品”二字,让学生理解此“绝”的含义:独一无二,没人能赶得上。

由此引出内容《绝品》。

[设计意图]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绝品》读书笔记(优秀5篇)

《绝品》读书笔记(优秀5篇)

《绝品》读书笔记(优秀5篇)《绝品》读书笔记篇1《绝品》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和温暖。

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刘二的男子,他是一个普通的木匠,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玉佩,这块玉佩让他一夜之间成为了富翁。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变得贪婪和虚荣,相反,他始终保持着低调和谦虚,他甚至放弃了自己的木匠职业,用自己的财富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故事中最感人的情节是刘二和他的朋友张三之间的友情。

张三是一个穷困潦倒的流浪汉,但是他的品行却非常高尚,他始终保持着诚实和善良,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做过一件坏事。

刘二用自己的财富来帮助张三,让他过上了好的生活,而张三也一直感激着刘二的恩情,始终保持着对刘二的尊重和信任。

在故事中,还有一些其他的角色,比如刘二的妻子、女儿等,他们的性格和行为都非常鲜明,他们的存在也让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但是,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刘二和张三之间的友情,这种友情是真正的友谊,它超越了金钱和地位的限制,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人性之美。

在故事中,作者通过刘二和张三之间的友情,表达了对人性的信任和赞美。

作者认为,人性是美好的,我们应该珍惜和发扬这种美好。

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和谐。

总之,《绝品》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它通过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表达了对人性的信任和赞美。

我相信,读完这部作品后,读者会对人性之美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绝品》读书笔记篇2《绝品》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它由著名作家叶兆言创作。

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史,以及主人公如何在逆境中坚守信仰和道德的故事。

在阅读这部小说之前,我对中国近代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我期待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物命运的波折。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丰富的细节和生动的情节,展现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社会环境。

故事背景设置在20世纪初的上海,这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舞台。

《绝品》教案及反思-图文

《绝品》教案及反思-图文

《绝品》教案及反思-图文“提升学习力构建高效课堂”教案课时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仰慕并追随文中所塑造的人物,继承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民族大义。

3.体会文中人物对祖国艺术品的保护与热爱,培养学生的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情操。

课时重点难点:解读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2、自读课文,字词注音、释义。

3、针对小说要素结合文本设计问题或者提出疑问。

--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整理二、回顾旧知,提问导入1、这几天的语文课堂上,我们一直在哪一种文学体裁中潜心修炼?从七上到七下,我们学习了几篇小说?想必大家对小说这种文体以及如何学习小说应该有一定的认识和收获了吧?大家各抒己见,老师期待你们的学习成果展示。

A小说的基本常识,B分析小说的常见方法2、这节课我们就学以致用,用刚才大家总结的学习小说的方法自主学习七下的最后一篇中国当代小说《绝品》三、出示目标1、明确《绝品》小说要素2、重点解读人物形象3、理解小说主题四、构建目标1、五分钟的时间默读,再次熟悉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小说的人物、环境描写。

用批注的方式简单梳理情节。

2、大屏幕展示常先生:荐画刘三爷:买画(鉴画卖画)赎画送画王商人:买画退画得画3、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

而人物性格的展示,又离不开故事情节,因为只有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这篇小说的学习目标之一就是解读人物形象,所以还是让我们走进情节从情节的发展中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课前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文本设计的问题或者提出的疑难,我们一同合作,解决问题完成学习目标。

4、大屏幕展示1)常先生为什么不将字画送给刘三爷而是高价卖给他呢?2)常先生冬天突然回到保定城,夜半敲门,天明就告辞,这期间,对马氏的讥笑,常先生先是“一愣,旋即大笑起来”,对马氏的不理解,他解释了吗?为什么3)常先生离开的时候“重重的看了三爷一眼,拱拱手,大步出门去了,并不回头。

《绝品》人物形象分析

《绝品》人物形象分析

常先生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引发故事冲突
01
常先生的出现,引发了刘三爷和其他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使故事更加复杂和曲折。
推动情节转折
02
常先生的行动和决策,促使故事情节发生转折,使故事更加有
起伏和高潮。
塑造人物形象
03
常先生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与其他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进一步突出了刘三爷和其他人物的形象特点。
心理特点
内心强大
面对挫折和困难,刘三爷能够保持镇定和坚强, 不轻易动摇。
富有同情心
他对弱者和受苦的人充满同情,愿意伸出援手。
追求完美
刘三爷对自己和周围的事物都有很高的要求,追求尽善尽美。
02 重要配角常先生的性格特 点分析
忠诚老实
忠诚于国家
常先生虽然身处乱世,但始终坚 守对国家的忠诚,为国家的利益 而奋斗。
通过对人物的行为细节进行描写,表现 出其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例如,王商 人对于金钱的斤斤计较,表现出他对金 钱的看重和贪婪;而刘三爷对于友情的 执着,表现出他的忠诚和义气。
VS
行为对比描写
通过对不同人物的行为进行对比,突出表 现其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念。例如,王商人 和刘三爷在面对金钱和友情的选择时,他 们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他们 各自的价值观念和性格特点。
勇敢果断
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刘 三爷能够迅速做出决策, 并勇敢地付诸行动。
独立自主
他不依附于权贵,有自己 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行为特点
1 2
行事果断
刘三爷在处理事务时,总是雷厉风行,不拖泥带 水。
善于谋略
他能够运用智慧和计谋,化解危机,取得胜利。
3
重情重义

《绝品》课件

《绝品》课件

课文的标题“绝品”有什么含义?结合课文内容说 说你的看法。
答:一指绝品之画,画本为唐代珍品。二指常先生担心 此画被人夺走,于是将其揭为三层,后倒装置,造成揭品 假象,可谓技艺中的绝品,三指,刘三爷、常先生的为人, 称得上是人中的绝品,两人间的友情也是友情中的绝品。
理解“绝品”的含义
绝品
绝品之画 绝品之技 绝品之人 (重点) 绝品之情 (重点)
既然是为了保护这些国宝:为什么常先生不把这些 画送给刘三爷而是卖给他呢 ?
因为常先生考虑到自己的特殊身份,总有一天会被人 知道。那个时候他送给刘三爷的这些画很可能就成了送给 刘三爷的罪名。他是替朋友考虑才这样做的。同时,他把 这些画卖给刘三爷,既保护了国宝,又为革命筹集了经费, 可以说一举两得。
刘三爷和常先生虽身份、处境各不相同,但他们都 共同地表现出对祖国艺术珍品的热爱,从中表现出了 他们什么样的精神 ?
社会环境:民国初年,社会黑暗,军阀混 战 土匪横行 社会环境如此,国宝保护着 实不易!
联系全文,常先生把这幅画揭为三层的目的是什么 ?
常先生是一位用装裱店主掩盖真实身份的革命党。在 国家危亡的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想拯救国家,拯救民族。 在那动荡的年代里,一些艺术珍品随时都有可能流失甚至 会被毁坏。因此他选择了刘三爷这位珍爱艺术的“儒商” 来收藏这些字画。对于那幅宝中之宝的唐代珍品,常先生 为了避免它被别人认出来巧取豪夺而把它改头换面。并且 他也相信刘三爷能够信任他,能够不负他的所托。
绝品
讲 解 人吴
筱 草
古画欣赏
装裱
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 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 即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 绢质地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 美化或保护修复。
课堂检查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与练习经批改,完成极好。 作业完成极好,书写认真,态度端正。
特别表扬: 郝艳梅,冯英姿,孙格格,刘艳杰, 赵雨泽,冯笑,李思,冯金楠,刘晨, 李国振,王永超,司东升,王泽
形容物品特别值钱,十分 珍贵。
大喜过望:
价值连城: 举止不凡: 指人的动作、姿态和风度不同寻常。
小说 三要素:
人物:
刘三爷 (保定富户) 常先生 (革命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
民国初期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社会环境 : 环境:
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品读领悟
请同学们看第五部分内容,并思考:
三爷为什么会把包括绝品在内的字画无偿赠 予王商人收藏? 答:因为王商人的一句“这些字画大多是国宝, 还望您悉心收好才是”的叮嘱,表现了他对国宝发自 肺腑的牵挂,而非贪婪;王商人识破绝品倒装置,有 一双火眼金睛;王商人一句“祖上有训,饿死不卖收 藏”,说明他是一条血性汉子。这些打动了三爷,并 且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于是毅然把国宝送 给王商人。
绝品:
极好的物品(多指艺术品) 现在也比喻某人品质优秀, 长相近乎完美。
教学目标:
1、简洁生动地概括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走近作者:
谈歌,原名谭同占,当代作家。
作品:
散文集: 《一吐为快》 长篇小说:《家园笔记》 中篇小说:《大厂》 短篇小说:《绝唱》
《绝品》
疏通生字词:
外埠 茶肆 神侃 呷
自然环境: 悲壮、肃穆的气氛(结尾)
整体感知
一、茶楼相识,收藏字画
开端
阅读课文,归纳故事情节
二、推荐绝品,重金收藏 发展 三、行家鉴定,绝品有“诈” 四、再见先生,竟成诀别 五、卖画度日,义赠绝品
结局 高潮
阅读课文,归纳故事情节
保定富户刘三爷与裱画铺的常先生相识,互相 佩服。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字画全都买下,从不斩 价。一天,常先生推荐了一幅古画,说是无价之宝, 要价三千大洋,之后常先生就消失了。 后来三爷得知常先生是革命党,在京城被杀。 尽管有人怀疑此画的真赝,但是三爷始终珍藏此画, 哪怕家境败落也不变卖。 最后三爷遇到画商王商人,知道了那幅古画的 真正价值,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的承诺让三爷 倍感欣慰,将全部收藏无偿赠送,为国宝找到了一 个合适的去处。
请大家阅读文章最后四行,品味环境描写 的表达作用,这样结尾有何好处?
答:雪洁白晶莹,四野旷远,衬托三爷高洁宽广 的情怀。四野无声,表达对三爷等人的无限敬意和 深深感动之情。
结尾干净利落,戛然而止,发人深思,余味无穷。
品读领悟
课文的标题“绝品”有什么含义?结合课 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一指绝品之画,画本为唐代珍品,但 常先生担心此画被人夺走,于是将其揭 为三层,后倒装置,造成揭品假象,技 为绝技,画为绝品; 二指三位绝品之人,三爷、常先生、 王商人因信赖、真诚、道义而共同演绎 了一个传承国宝的动人传奇,他们是绝 品男儿。
品读领悟
当你从王商人的口中得知绝品“倒装置”的秘密 后,有何感想?常先生为何不将真相告诉三爷呢? 答:因为常先生明白,三爷与自己相遇相知, 互相信赖,三爷一定理解自己,用不着多说。如 果挑明真相,有可能泄露秘密,给三爷一家和国 宝带来危险,故而隐瞒真相,这恰恰表明常先生 用心良苦,深谋远虑。
品读领悟
整体感知
人物
人物性格分析
性格
相关 段落
技能非凡 超人智慧 信赖朋友 常先生 面对死亡大义凛然、毫无畏惧
仁义守信 重视友情 儒雅又豪气 刘三爷
识大体 明是非 有骨气,热 王商人 爱民族文化 马氏
反衬作用。 衬托三爷与常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
拓展延伸 德育渗透
说说现实中有哪 些堪称“绝品”类 的人或事物?
品读领悟
第二课时
1、文章第一部分说,“三爷爽快,凡是常先 生推荐,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这表现了两 人之间的什么情感? 答:真诚相待,坦荡相处,互相信任。
2、写马氏瞒着三爷,拿字画找行家鉴定有何 作用? 答:衬托三爷与常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验 证二人间的真诚、坦荡。
品读领悟
3、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古画“看不出名堂”, 为什么还重金买下? 答:因为三爷信赖常先生,断定此画为唐 代珍品,价值连城。 4、写常先生店铺被抄,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暗示常先生身份不凡,为下文他因参 加革命党而被杀害作铺垫。
品读领悟
课文的标题“绝品”有什么含义?结合课 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本文以“绝品”为题,意在凸现 人与人关系的“绝品”,并通 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宣 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布置作业
1、生字词写在作业本上 2、完成指导与练习 3、完成课后练习题
作业批改情况
1、生字词写在作业本上 2、完成指导与练习 3、完成课后练习题 作业完成情况:
zhuō zhè ng zhà n biǎo bù sì kǎn xiā bǐng
屏去

xiè
眼拙 怔怔 客栈 不屑 唱喏
pò chóuduàn shǎng
装裱 落魄 绸缎
Jiàn dié Yōng
半晌

鉴定 忙不迭 雇 佣 模 样
无动于衷: 战战兢兢:
一点也不动心。
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 的样子,或形容小心谨 慎的样子。 结果比原来希望的更好, 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品读领悟
5、好不容易再见到常先生,三爷为什么不提揭 品之事并问个究竟呢?
答:三爷始终信赖常先生,认定常先生坦荡 爽直,充分显示了二人君子之交的感人之处。
品读领悟
第四部分突出了常先生的什么性格?哪些 地方可以看出?
答:他不拘小节、豪迈。作为革命党人,他义无返顾。 如:他半夜敲三爷家的门;对于马氏的讥笑, 只是大笑;大杯痛饮;大步出门,并不回头;临刑 前哈哈大笑,面色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