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参考书目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先秦部分(一)古籍类:《诗经》、《尚书》、《周易》、《左传》、《国语》、《礼记》、《周礼》、《仪礼》、《史记》、《战国策》(二)今人著作:1、《中国通史》第二卷《远古时代》,白寿彝总主编,苏秉琦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文化人类学》,童恩正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

4、《新中国考古五十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

5、《中国大陆上的远古居民》,贾兰坡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6、《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著,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7、《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徐旭生著,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8、《原始思维》,列维·布留尔著,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9、《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张之恒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0、《中国新石器时代论集》,安志敏著,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

11、《仰韶文化研究》,严文明著,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12、《原始社会史》,林耀华著,中华书局1984年版。

13、《半坡氏族公社——考古资料反映的我国母系氏族社会制度》,石兴邦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4、《夏商史稿》,孙淼著,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15、《商周考古》,北大历史系编,文物出版社1979年版。

16、《商周家族形态研究》,朱凤瀚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17、《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著,三联出版社1983年版。

18、《西周史》,许倬云著,三联书店1994年版。

19、《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0、《西周史》,杨宽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1、《走出疑古时代》,李学勤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2、《两周土地制度新论》,袁林著,东北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23、《春秋史》,顾德融、朱顺龙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有关中国古代史经典书籍推荐

有关中国古代史经典书籍推荐

有关中国古代史经典书籍推荐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聪明才智,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同期世界历史上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下面本人为大家推荐一些中国古代史书籍,希望大家认真阅读!中国古代史书籍1、朝代史(1)史前①《中国原始社会史略》(张维罴)兰州大学出版社②《原始社会史》(林耀华)中华书局③《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吕振羽)河北教育出版社④《中国新石器研究》(佟柱臣)巴蜀书社⑤《新石器时代》(尹达)三联书店⑥《中国原始社会史》(宋兆麟)文物出版社⑦《炎黄氏族文化考》(王献唐)齐鲁书社⑧《中华远古史》(王玉哲)上海人民出版社⑨《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⑩《仰韶文化研究》(严文明)文物出版社(2)先秦史A、文明起源①《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要览》(社科院考古所)文物出版社②《中国文明的起源》(夏鼐)文物出版社③《走出疑古时代》(李学勤)辽宁大学出版社④《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⑤《中国国家起源》(高光晶)河南大学出版社⑥《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大学出版社⑦《中华文明起源和民族问题的论辩》(王东平)百花洲文艺出版社⑧《黄河文明的曙光》(许顺湛)河南大学出版社⑨《中国文明起源研究》(朱乃诚)福建人民出版社⑩《古史辨》(顾颉刚)上海古籍出版社B、夏商①《殷代社会史料征存》(陈邦怀)天津人民出版社②《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③《夏源流史》(何光岳)江西教育出版社④《商史探微》(彭邦炯)重庆人民出版社⑤《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吕振羽)三联书店⑥《奴隶制时代》(郭沫若)人民出版社⑦《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⑧《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三联书店⑨《中国青铜器时代》(郭宝钧)三联书店⑩《夏商史探索》(李民)河南人民出版社C、西周①《西周与东周》(李亚农)上海人民出版社②《周代城邦》(杜正胜)台北经联出版公司③《周代国家形态研究》(赵伯雄)湖南教育出版社④《西周史》(许倬云)台北经联出版公司⑤《西周文史论丛》(岑仲勉)商务印书馆⑥《西周史略》(日.白川静)三秦出版社⑦《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⑧《周原文化与西周文明》(尹盛平)江苏教育出版社⑨《西周史与西周文明》(张广志)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⑩《商周史料考证》(丁山)中华书局D、春秋①《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②《春秋史》(顾德融、朱顺龙)上海人民出版社③《春秋时代的士族》(孙曜)中华书局④《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⑤《春秋左传研究》(童书业)上海人民出版社⑥《世系社会及其解体—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何怀宏)三联书店⑦《晋国史纲要》(李孟存)山西人民出版社⑧《霸权迭兴—春秋霸主论》(晁福林)三联书店⑨《鲁国史》(郭克煜)人民出版社⑩《郑国史话》(杨福平、杜维夏)中州古籍出版社E、战国①《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②《十批判书》(郭沫若)科学出版社③《赵国史稿》(沈长云)中华书局④《东周与秦代文明》(李学勤)文物出版社⑤《先秦士人与社会》(刘泽华)天津人民出版社⑥《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⑦《先秦诸子系年》(钱穆)商务印书馆(3)秦汉史A、秦①《秦史稿》(林剑鸣)上海人民出版社——《秦汉史》②《秦集史》(马非百)中华书局③《秦汉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④《秦汉史》(翦伯赞)北京大学出版社⑤《秦史》(王蘧常)上海古籍出版社⑥《秦帝国史》(王云度、张文立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⑦《秦始皇帝评传》(张文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⑧《秦始皇传》(张分田)人民出版社⑨《秦始皇帝传》(马非百)上海古籍出版社⑩《秦汉问题研究》(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B、西汉①《秦汉史》(钱穆)台北三民书局②《秦汉的方士与儒生》(顾颉刚)上海人民出版社③《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④《秦汉史论集》(高敏)中州书画社⑤《汉代对匈奴的防御战争》(纪庸)上海新知识出版社⑥《司马迁评传》(肖黎)吉林文史出版社⑦《两汉经济史料论丛》(陈直)陕西人民出版社⑧《秦汉官制史稿》(安作璋、熊铁基)齐鲁书社⑨《秦汉农民战争史》(漆侠)三联书店⑩《论汉武帝》(张维华)上海人民出版社C、东汉(含新)①《秦汉史》(劳干)台北中华文史出版事业委员会②《新莽全史》(沈展如)台北正中书局③《王莽传》(孟祥才)天津人民出版社④《从崩溃到中兴两汉的历史转折》(刘修明)上海古籍出版社⑤《王莽变法》(任强)上海人民出版社⑥《汉魏制度丛考》(杨鸿年)武汉大学出版社⑦《汉匈战争三百年》(宋超)华夏出版社⑧《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中华书局⑨《汉代婚丧礼俗考》(杨树达)商务印书馆⑩《秦汉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朱绍侯)中州古籍出版社(4)魏晋南北朝史A、三国①《三国史》(马植杰)人民出版社②《三国人物散论》(方诗铭)上海古籍出版社③《三国史》(何兹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④《三国史研究》(张大可)华文出版社⑤《三国史话》(吕思勉)天津人民出版社⑥《魏武帝曹操传》(柳春藩)吉林人民出版社⑦《三国经济史》(余鹏飞)河南大学出版社⑧《三国军事史》(余大吉)军事科学出版社⑨《诸葛亮》(马植杰)上海人民出版社⑩《孙吴文化》(王永平)南京出版社B、西晋①《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②《两晋南北朝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③《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④《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⑤《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北京大学出版社⑥《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中华书局⑦《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及续编(唐长孺)三联书店⑧《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中华书局⑨《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长孺)武汉大学出版社⑩《读史集》(何兹全)上海人民出版社C、东晋①《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北京大学出版社②《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③《中国中古政治史论》(毛汉光)上海书店出版社④《读史存稿》(缪钺)三联书店⑤《国史探微》(杨联升)辽宁教育出版社⑥《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罗宗强)天津教育出版社⑦《六朝疆域与六朝政区》(胡阿祥)南京大学出版社⑧《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日.谷川道雄)中华书局⑨《隋唐帝国形成史论》(日.谷川道雄)上海古籍出版社⑩《汉唐间的封建土地国有制与均田制》(贺昌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D、北朝十六国①《拓跋史探》(田余庆)三联书店②《从平城到洛阳—拓跋魏文化转变的历程》(逯耀东)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③《北魏政治与制度论稿》(张金龙)甘肃教育出版社④《府兵制度研究》(岑仲勉)上海人民出版社⑤《北魏平城时代》(李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⑥《北朝胡姓考》(姚薇元)科学出版社⑦《世家大族与北朝政治》(陈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⑧《北周史稿》(雷依群)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⑨《鲜卑史研究》(米文平)中州古籍出版社⑩《五凉史探》(赵向群)甘肃人民出版社?《氐与羌》(马长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E、南朝①《六朝史论》(朱大渭)中华书局②《五朝门第》(王伊同)中华书局③《六朝士族探析》(刘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④《汉魏六朝文学与宗教》(葛晓音)上海古籍出版社⑤《南北朝经济史略》(韩国磐)厦门大学出版社⑥《六朝史》(张承宗)江苏古籍出版社⑦《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胡阿祥)学苑出版社(5)隋唐五代史A、隋代①《隋唐五代史》(吕思勉)中华书局②《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③《隋唐史》(岑仲勉)中华书局④《隋唐五代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⑤《隋唐五代史论集》(韩国磐)三联书店⑥《隋唐史论稿》(汪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⑦《隋唐五代史》(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⑧《隋文帝传》(韩昇)人民出版社⑨《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黄永年)上海书店⑩《隋末农民起义》(漆侠)华东人民出版社B、唐代①《隋唐政治史论集》(胡如雷)河北教育出版社②《隋唐五代史纲要》(杨志玖)上海人民出版社③《李世民传》(胡如雷)中华书局④《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⑤《唐代藩镇研究》(张国刚)湖南教育出版社⑥《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向达)三联书店⑦《山居存稿》(唐长孺)中华书局⑧《隋唐五代经济社会史论稿》(胡如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⑨《唐代历史地理研究》(史念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⑩《府兵制度研究》(谷霁光)上海人民出版社C、五代十国①《五代十国史研究》(郑学檬)上海人民出版社②《五代史略》(陶懋炳)人民出版社③《南唐史》(任爽)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④《南唐史略》(杜文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⑤《南唐国史》(邹劲风)南京大学出版社⑥《北汉简史》(李裕民)三晋出版社⑦《五代十国制度研究》(杜文玉)人民出版社⑧《前蜀后蜀史》(杨伟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⑨《钱氏吴越国史论稿》(何勇强)浙江大学出版社⑩《马楚史研究》(罗庆康)湖南人民出版社(6)宋辽夏金A、北宋①《宋史丛考》(聂崇岐)中华书局②《宋代经济史》(漆侠)上海人民出版社③《宋朝兵制初探》(王曾瑜)中华书局④《求实集》(漆侠)天津人民出版社⑤《知困集》(漆侠)河北教育出版社⑥《求是集》(陈乐素)广东人民出版社⑦《邓广铭学术论著自选集》(邓广铭)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⑧《王安石变法》(漆侠)上海人民出版社⑨《司马光新传》(程应镠)上海人民出版社⑩《王安史变法研究史》(李华瑞)人民出版社B、南宋①《南宋史稿》(何忠礼、徐吉军)杭州大学出版社②《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张家驹)湖北人民出版社③《两宋历史文化概论》(张其凡)广东人民出版社④《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日.斯波义信)江苏人民出版社⑤《荒淫无道宋高宗》(王曾瑜)河北人民⑥《朱熹的历史世界》(余英时)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⑦《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郑学檬)岳麓书社⑧《宋代海外贸易》(黄纯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⑨《中国转向內在——两宋之际的政治內向》(刘子健)江苏人民出版社⑩《蒙古定蜀史稿》(陈世松)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C、辽①《契丹国志》(叶隆礼)上海古籍出版社②《辽史丛考》(傅乐焕)中华书局③《契丹政治史稿》(陈述)人民出版社④《契丹史略》(张正明)中华书局⑤《冯家升论著辑粹》(冯家升)中华书局⑥《契丹社会经济史稿》(陈述)三联书店⑦《辽史简编》(杨树森)辽宁人民出版社⑧《辽史稿》(舒焚)湖北人民出版社⑨《契丹王朝政治军事制度研究》(杨若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⑩《辽金简史》(李桂芝)福建人民出版社D、金①《金朝史》(何俊哲、张达昌、於国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②《金代经济史略》(张博泉)辽宁人民出版社③《金朝军制》(王曾瑜)河北大学出版社④《宋金战争史略》(沈起炜)湖北人民出版社⑤《女真史论》(陶晋生)台湾食货出版社⑥《女真史》(孙进己、张璇如等)吉林文史出版社⑦《大金国史话》(黄斌、刘厚生)吉林人民出版社⑧《女真源流史》(何光岳)江西教育出版社⑨《金宋关系史》(赵永春)人民出版社⑩《金代政治制度研究》(程妮娜)吉林大学出版社#p#分页标题#e# E、西夏①《西夏史稿》(吴天墀)四川人民出版社②《党项史研究》(白滨)吉林教育出版社③《西夏史研究》(李蔚)宁夏人民出版社④《西夏文化》(史金波)吉林教育出版社⑤《西夏经济史》(杜建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⑥《宋夏关系史》(李华瑞)河北人民出版社⑦《西夏通史》(李范文)人民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⑧《元昊传》(白滨)吉林教育出版社(7)蒙元①《元朝史》(韩儒林)人民出版社②《元代史》(周良宵、顾菊英)上海人民出版社③《元朝简史》(邱树森)福建人民出版社④《成吉思汗》(韩儒林)江苏人民出版社⑤《元代分封制度研究》(李治安)天津古籍出版社⑥《穹庐集》(韩儒林)上海人民出版社⑦《元史三论》(杨志玖)人民出版社⑧《元史研究论稿》(陈高华)中华书局⑨《蒙元史新探》(萧启庆)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⑩《元代社会阶级制度》(蒙思明)中华书局(8)明清A、明代①《明清史讲义》(孟森)中华书局②《明朝史略》(李光璧)湖北人民出版社③《明清史》(李洵)人民出版社④《明清史论著集刊》(孟森)中华书局⑤《明清史论丛》(李光璧)湖北人民出版社⑥《明史》(汤纲、南炳文)上海人民出版社⑦《朱元璋传》(吴晗)三联书店⑧《读史札记》(吴晗)三联书店⑨《明朝对瓦剌的战争》(赖家度、李光璧)上海人民出版社⑩《明清农村社会经济》(傅衣凌)三联书店B、南明①《南明史略》(谢国桢)上海人民出版社②《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谢国桢)商务印书馆③《南明史》(顾诚)中国青年出版社④《南明史》(钱海岳)中华书局⑤《明末农民战争史》(顾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⑥《南明史》(南炳文)南开大学出版社⑦《南明史纲、史料》(柳亚子)上海人民出版社⑧《明末农民战争史略》(洪焕椿)江苏人民出版社⑨《柳如是别传》(陈寅恪)三联书店C、清代①《清史探微》(郑天挺)北京大学出版社②《清史杂考》、新考、续考(王钟翰)中华书局③《明清史论著合集》(商鸿逵)北京大学出版社④《清朝开国史研究》(周远廉)辽宁人民出版社⑤《简明清史》(戴逸)人民出版社⑥《清朝简史》(杜家骥)福建人民出版社⑦《明末清初的学风》(谢国桢)人民出版社⑧《清入关前国家法律制度史》(张晋藩、郭成康)辽宁人民出版社⑨《明清史新析》(韦庆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⑩《大分流》(美.彭慕兰)江苏人民出版社2、专门史(1)历史地理①《长水集》及续编(谭其骧)人民出版社②《历史地理学四论》(侯仁之)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③《河山集》(史念海)三联书店、人民出版社④《中国历史地理纲要》(史念海)山西人民出版社⑤《中国历史地理概述》(邹逸麟)福建人民出版社⑥《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周振鹤)商务印书馆⑦《唐代交通图考》(严耕望)上海古籍出版社⑧《水经注研究》(陈桥驿)天津古籍出版社⑨《中国移民史》(葛剑雄、吴松弟、曹树基)福建人民出版社⑩《中国长城建制沿革考》(张维华)中华书局(2)民族史①《中国民族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②《中国民族史》(王钟翰)武汉大学出版社③《中国民族史》(林惠祥)商务印书馆④《中国民族史》(王桐龄)吉林出版集团⑤《突厥史》(林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⑥《东胡史》(林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⑦《匈奴史稿》(?陈序经)天津古籍出版社⑧《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新论》(林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⑨《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史》(杨建新)宁夏人民出版社⑩《回纥史》(杨圣敏)吉林教育出版社(21)《吐蕃史》(安庄民)宁夏人民出版社(3)制度史①《中国制度史》(吕思勉)②《秦汉仕进制度》(黄留珠)西北大学出版社③《汉唐外交制度史》(黎虎)兰州大学出版社④《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中华书局⑤《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⑥《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辽宁大学出版社⑦《九朝律考》(程树德)中华书局⑧《唐代官制》(张国刚)三秦出版社⑨《唐代科举制度研究》(吴宗国)辽宁大学出版社⑩《唐律初探》(杨廷福)天津人民出版社(4)社会史①《中国社会史》(法.谢和耐)江苏人民出版社②《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杨向奎)人民出版社③《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孙作云)中华书局④《汉晋家族研究》(阎爱民)上海人民出版社⑤《中国方术考》(李零)东方出版社⑥《中国华北饮食文化的变迁》(王利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⑦《唐宋女性与社会》(邓小南)北京大学出版⑧《皇权与绅权》(吴晗、费孝通)天津人民出版社⑨《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法.谢和耐)江苏人民出版社⑩《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和民间社会》(赵世瑜)三联书店(5)宗教史①《中国佛教史》(任继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②《中国佛教史》(蒋维乔)岳麓书社③《理学?佛学?玄学》(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④《郭象与魏晋玄学》(汤一介)北京大学出版社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中华书局⑥《魏晋神仙道教》(胡孚琛)人民出版社⑦《魏晋玄学史》(余敦康)北京大学出版社⑧《中国道教史》(任继愈)上海人民出版社⑨《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荣新江)北京大学出版社⑩《道教史》(许地山)(6)经济史①《中国古代经济史稿》(李剑农)三联书店②《中国经济史研究》(全汉升)中华书局③《论两汉土地占有形态的发展》(贺昌群)上海人民出版社④《汉代农业:中国农业经济的起源及特性》(许倬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⑤《魏晋南北朝经济史》(高敏)上海人民出版社⑥《唐五代赋役史稿》(张泽咸)中华书局⑦《两宋财政史》(汪圣铎)中华书局⑧《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包伟民)上海古籍出版社⑨《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陈高华、吴泰)天津人民出版社(7)思想史①《中国思想史》(侯外庐)人民出版社②《中国思想史》(张岂之)西北大学出版社③《中国的王权主义》(刘泽华)上海人民出版社④《汉代思想史》(徐复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⑤《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葛兆光)三联书店⑥《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葛兆光)复旦大学出版社⑦《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刘泽华、葛荃)南开大学出版社⑧《中国思想史论》(李泽厚)安徽文艺出版社⑨《宋明理学史》(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人民出版社⑩《中华文化史》(冯天瑜)上海人民出版社(8)科技史①《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李约瑟)科学出版社②《中国隋唐五代科技史》(张奎元)人民出版社③《中国科学技术史》(杜石然)科学出版社④《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⑤《中国天文学史》(陈遵妫)上海人民出版社⑥《中国畜牧史资料》(王毓瑚)科学出版社⑦《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梁家勉)农业出版社⑧《中国数学史》(钱宝琮)科学出版社⑨《中国建筑史》(梁思成)三联书店⑩《中国印刷史》(张秀民)上海人民出版社(9)中西交流与边疆史①《中西交通史》(向达)中华书局②《中西交通史》(方豪)岳麓书社③《中国南洋交通史》(冯承钧)商务印书馆④《中国边疆通史丛书》(马大正)中州古籍出版社⑤《中西文化交流史》(沈福伟)上海人民出版社⑥《东西交流史论稿》(黄时鉴)上海古籍出版社⑦《中印文化关系史研究》(季羡林)三联书店⑧《中国古代海疆史纲》(安京)黑龙江教育出版社⑨《中国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沿革史》(赵云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⑩《古代西北屯田开发史》(赵俪生)甘肃文化出版社3、史学理论(1)通论①《中国历史通论》(王家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②《史学概论》(吴泽)安徽教育出版社③《中国史学通论》(瞿林东)武汉出版社④《史学引论》(王学典)北京大学⑤《史学概论》(庞卓恒)高等教育出版社⑥《历史学概论》(赵吉惠)三秦出版社⑦《历史学与历史理论》(何兆武)商务印书馆⑧《史学导论》(姜义华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⑨《史学要论》(李守常)商务印书馆⑩《历史哲学引论》(张耕华)复旦大学出版社(2)史学方法①《中国历史研究法》及补编(梁启超)商务印书馆②《中国历史研究法》(钱穆)三联书店③《史学方法》(王尔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④《历史学家的技艺》(法.布洛赫)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⑤《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李剑鸣)三联书店⑥《治史三书》(严耕望)上海人民出版社⑦《历史研究法》(何炳松)岳麓书社⑧《历史学的视野—当代史学方法概述》(孟庆顺、彭卫)陜西人民出版社⑨《历史学方法论》(赵吉惠)四川人民出版社⑩《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李振宏、刘克辉)河南大学出版社(3)史学史①《荀悦与中古儒学》(陈启云)辽宁大学出版社②《中国史学史纲要》(王树民)中华书局③《汉唐间史学的发展》(胡宝国)商务印书馆④《中国史学史》(杜维运)商务印书馆⑤《中国史学史纲》(瞿林东)北京出版社⑥《中国史学史》(金毓黻)河北教育出版社⑦《中国史学史研究述要》(乔治忠)天津教育出版社⑧《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杨翼骧)南开大学出版社⑨《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吴怀祺)黄山书社⑩《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仓修良)浙江人民出版(4)史籍解题①《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高振铎)黑龙江人民出版社②《史籍举要》(柴德赓)北京出版社③《史部要籍解题》(王树民)中华书局④《中国史学名著题解》(张舜徽)中国青年出版社⑤《中国古代史籍举要》(张舜徽)湖北人民出版社⑥《中国佛教史籍概论》(陈垣)中国书店⑦《中国史籍概论》(张志哲)江苏古籍出版社⑧《中国历史文献简明教程》(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5)史料学①《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何忠礼)上海古籍出版社②《史料与史学》(翦伯赞)北京出版社③《史料和历史科学》(荣孟源)人民出版社④《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安作璋)福建人民出版社⑤《中国古代史史料学》(陈高华、陈智超)北京出版社⑥《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胡厚宣)云南人民出版社⑦《先秦秦汉史史料学》(王晖、贾俊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⑧《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述略》(穆克宏)中华书局⑨《唐史史料学》(黄永年、贾宪保)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⑩《清史史料学》(冯尔康)沈阳出版社4、辅助用书(1)地图①《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中国地图出版社②《中国地图史纲》(王庸)三联出版社③《中国史稿地图集》(郭沫若)中国地图出版社④《北京历史地图集》(侯仁之)北京出版社⑤《中国战争史地图集》星球出版社⑥《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中国地图出版社⑦《中国古代地图集》(郑锡煌、黄胜璋等)文物出版社⑧《上海历史地图集》(周振鹤)上海人民出版社(2)目录文献①《古典目录学浅说》(来新夏)中华书局2②《文献学概述》(杜泽逊)中华书局③《中国历史书籍目录学》(陈秉才、王锦贵)书目文献出版社④《中国目录学史论丛》(王重民)中华书局⑤《中国目录学史》(姚名达)上海古籍出版社⑥《目录学发微》(余嘉锡)中华书局⑦《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中华书局⑧《增订晚明史籍考》(谢国祯)上海人民出版社⑨《中华书局百年1912-XX总书目》中华书局⑩《清人文集别录》(张舜徽)中华书局(3)职官①《历代职官沿革史》(陈茂同)华东师范大学②《西周金文官制研究》(张亚初、刘雨)中华书局③《中国历代选官制度》(孔令纪)齐鲁书社④《中国古代帝国的形成与结构——二十等爵制研究》(日.西嶋定生)中华书局⑤《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研究》(张金龙)中华书局⑥《汉唐职官制度研究》(陈仲安、王素)中华书局⑦《宋代官制词典》(龚延明)中华书局⑧《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邓小南)河北教育出版社⑨《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⑩《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表释》(臧云浦、朱崇业等)江苏古籍出版社(4)年表①《中国历史纪年表》(万国鼎)中华书局②《中国历史纪年表》(方诗铭)上海人民出版社③《中外历史年表》(翦伯赞)中华书局④《中国历代战争年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⑤《中国财政金融年表》(吴兆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⑥《中国历代帝王世系年表》(杜建明)齐鲁书社。

有关中国文化的书

有关中国文化的书

有关中国文化的书【正文】中国文化是一种博大精深、千年传承的文化体系,拥有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

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下面,将介绍几本有关中国文化的书籍,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中华文化大典》这本书是中国文化的宝库,全面系统地概述了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

其中包括了历史、哲学、文学、艺术、传统习俗等内容。

以其深入浅出的写作风格和详实的资料,使读者可以很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框架和精髓。

同时,书中还附有大量的插图和图片,更加直观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中国古代文化学史》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演变。

作者通过系统的研究和整理,深入剖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渊源、特点和影响。

其中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学、哲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内容,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全面的中国古代文化图景。

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卓越成就以及其对世界文化的重要影响。

三、《中国传统文化》这本书通过多个案例和文化故事,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

它主要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礼仪习俗、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举例,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此外,书中还附有了一些经典的诗词和文章,使读者能够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美和独特。

四、《中国文化史》这本书以历史的视角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演变和发展。

通过对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文化特点和重要事件的描述,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文化的沿革和变迁。

同时,书中还阐述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影响,以及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五、《中国的传统节日》这本书以中国传统节日为切入点,介绍了中国文化的节日习俗、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其中包括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还有与之相关的民间故事和歌曲。

中国传统文化参考书目

中国传统文化参考书目

中国传统文化参考书目1、刘守华主编《文化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11月2、张立文《传统学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1月3、庞朴《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8月4、朱谦之《文化哲学》,商务印书馆1990年5、田广林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6、商聚德等主编《中国传统文化导论》,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7、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89年8、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9、任继愈《中国哲学史》,人民出版社1979年10、杨宪邦主编《中国哲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11、卿希泰、唐大潮《道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12、郭朋《中国佛教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13、黄心川等《世界三大宗教》,三联书店出版社1979年8月14、施宣圆等主编《中国文化辞典》,上海科学出版社1987年11月15、阴法鲁、许树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16、马敏主编《中国文化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17、张君励《明日之中国文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18、张海鹏、臧宏主编《中国传统文化伦纲》,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19、谭家健《中国文化史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20、秦永洲《中国社会风俗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21、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11月22、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史》,陕西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23、王学泰《华夏饮食文化》,中华书局1993年8月24、王利华《中国烹饪史略》,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2月25、王玉哲《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5月26、刘蕙孙《中国文化史述》,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12月27、杜石然等《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科学出版社1982年8月28、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5月29、毛锐礼《中国古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30、朱汉民《中国的书院》,商务印书馆1981年31、门岿主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汇典》(上、下),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32、丁守和主编《中华文化辞典》,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33、《智者的谋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34、《谋转乾坤:影响历史进程的25位谋略家》,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35、《鬼谷子》,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36、《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37、《中国金融通史》,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38、龙文懋、崔永东《传统文化的沉思》,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参考书目

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参考书目

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一、介绍一下中国文化西来说,并谈谈你的看法。

1.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2.张光直:《论“中国文明的起源”》,《考古学专题六讲》,北京:三联书店,2010年。

3.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

补充参考书目:1.李济:《中国早期文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2.张光直、徐苹芳等著:《中国文明的形成》,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

3.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

4.陈星灿:《20世纪中国考古学史研究论丛》,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

5.王明柯:《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6.陈星灿:《文明诸因素的起源与文明时代》,《考古》,1987年第5期。

7.陈星灿:《从一元到多元: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心路历程》,《中原文物》,2002年第2期。

二、疑古学派是怎么回事情,谈谈你对疑古学派的理解。

1.顾颉刚:《古史辨自序》,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2.吴少珉、赵金昭主编《二十世纪疑古思潮》,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年。

3.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补充参考书目:1.顾颉刚等:《古史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2.田旭东:《﹤古史辨﹥及疑古学派之我见》,《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3.文史哲编辑部:《“疑古”与“走出疑古”》,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

4.廖明春:《钱穆与疑古学派》,《原道》第5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

5.王学典:《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6.桑兵:《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尤其是第一章:近代中国的新史学及其流变),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三、如何理解夏商周文明的关系?1.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北京:三联书店,1983年。

学习中国历史的重要参考书目

学习中国历史的重要参考书目

学习中国历史的重要参考书目1.《中国通史》范文澜主编、蔡美彪续编,人民出版社1994出版。

该书是在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的基础上修订、扩充而成的。

1940年,范文澜在延安担任马列学院历史研究所主任时开始撰写《中国通史简编》。

1941至1942年,该书上册(上古到五代)、中册(宋辽至清中叶)先后出版。

这是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地叙述中国通史的著作。

新中国成立后,范文澜集中主要精力对该书进行增订重写,将旧本上册修订扩充为三编四册,共约110万字,比旧本扩大了4倍。

至1965年,前四册陆续出版。

这部著作凝聚着范文澜二十多年的心血,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

该书前四册出版后,范文澜曾计划再做进一步的修订。

不幸,1969年因病逝世。

为了完成范文澜未竟之业,由近代史研究员蔡美彪主持与所内外有关学者专家合作,开始编著第五册(隋唐)至第十册这后六册,从1978年开始出版,连同范文澜所著前四册,一起定名《中国通史》。

至1991年,十卷本的《通史》全部完成,于1994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全部出齐.2.《中国通史》(12卷)白寿彝任总主编,从1989年至1999年陆续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1400余万字,聘请了一大批国内学有成就的专家学者历时十年完成,被誉为本世纪《中国通史》的压轴之作。

成为建国五十年来部头最大、水平最高的一部通史著述,该书在历史理论和编撰方法方面也多有创获。

第一卷为导论,白寿彝先生主编,并亲自撰写了第一章: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

第二卷:远古时代,苏秉琦主编;第三卷:上古时代(上、下)徐喜辰、斯维至、杨昭主编;第四卷:中古时代·秦汉时期(上、下),白寿彝、高敏、安作璋、廖德清、施丁主编;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下),何兹全、黎虎主编;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上、下),史念海、陈光崇主编;第七卷:中古时期·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上、下),陈振主编;第八卷:中古时期·元时期(上、下),陈得芝主编;第九卷:中古时期·明时期(上、下),王毓铨主编;第九卷:中古时期·清时期(上、下),周远廉、孙文良主编;第十一卷:近代前编(1840-1919)(上、下),龚书铎主编;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主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目
以下是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目推荐:
1.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道德经》:道家经典之一,是老子的著作,阐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规范。

3. 《周易》: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关于占卜和哲学的著作。

4. 《诗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305 篇诗歌,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5. 《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

6. 《资治通鉴》: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

7. 《红楼梦》: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爱情故事和封建社会的家族生活。

8. 《三国演义》: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和人物。

9. 《水浒传》: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描写了宋朝末年108 位好汉的故事。

10. 《孙子兵法》:中国古代军事学的经典之作,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之一。

以上只是部分推荐,还有很多其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目,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

中国传统文化参考书目

中国传统文化参考书目

中国传统文化参考书目中国传统文化书目1,刘守华的文化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11月2日,的《传统研究概论》,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1月3日,的《民族与文化的时代》,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8月4日,朱的《文化哲学》,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5,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6月11日尚犹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版,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9月版,任的《中国哲学史》,人民出版社1979年10年版,杨贤邦的《中国哲学史》,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11月版,清熙泰、唐1994年,《中国佛教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13日,黄新传等《世界三大宗教》,三联书店1979年8月14日,史轩渊等主编《中国文化大词典》,上海科学出版社1987年11月15日,殷法儒、徐叔安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16日,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17日,的《中国文化的明天》,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18,张海鹏,臧红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纲要》,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9月19日,,谭家建的《中国文化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4月21日,,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11月22日,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2月25日;王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5月26日;刘《的中国文化史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12月27日;杜、等《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科学出版社,1982年8月28日;程著《中国文化纲要》,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5月1年年29日,毛瑞丽著《中国古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3月30日,朱著《中国书院》,商务印书馆1981年31年版,以及毛主编的《中国优秀传统文集》(上、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一、介绍一下中国文化西来说,并谈谈你的看法。

1.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2.张光直:《论“中国文明的起源”》,《考古学专题六讲》,北京:三联书店,2010年。

3.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

补充参考书目:1.李济:《中国早期文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2.张光直、徐苹芳等著:《中国文明的形成》,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

3.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

4.陈星灿:《20世纪中国考古学史研究论丛》,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

5.王明柯:《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6.陈星灿:《文明诸因素的起源与文明时代》,《考古》,1987年第5期。

7.陈星灿:《从一元到多元: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心路历程》,《中原文物》,2002年第2期。

二、疑古学派是怎么回事情,谈谈你对疑古学派的理解。

1.顾颉刚:《古史辨自序》,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2.吴少珉、赵金昭主编《二十世纪疑古思潮》,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年。

3.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补充参考书目:1.顾颉刚等:《古史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2.田旭东:《﹤古史辨﹥及疑古学派之我见》,《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3.文史哲编辑部:《“疑古”与“走出疑古”》,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

4.廖明春:《钱穆与疑古学派》,《原道》第5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

5.王学典:《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6.桑兵:《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尤其是第一章:近代中国的新史学及其流变),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三、如何理解夏商周文明的关系?1.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北京:三联书店,1983年。

2.《史记﹒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59年。

3.傅斯年:《夷夏东西说》,《傅斯年讲史学》,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

4.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补充参考书目:蒙文通:《古史甄微》,成都:巴蜀书社,1999年。

(未找到电子书)四、阅读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有关周人族源与吴泰伯的章节,谈谈作者提出的新观点,以及你的看法。

1.王明柯:《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2.《史记﹒周本纪》《史记﹒吴太伯世家》,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59年。

3.安德生著、吴叡人译:《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补充参考书目:1.王明柯:《游牧者的抉择》,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王明柯:《羌在汉藏之间》,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3.王明柯:《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五、如何理解“封建”及“封建社会”?1.冯天瑜:《“封建”考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

2.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编:《“封建”名实问题讨论文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3.柳宗元:《封建论》,《柳宗元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补充参考书目:1.马端临:《封建考》,《文献通考》,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2.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年。

3.瞿同祖:《中国封建社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4.【法】马克﹒布洛赫著、张绪山等译:《封建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5.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编:《“封建”名实问题讨论文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六、谈谈伍子胥故事的演变。

1.《史记》,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59年。

2.张觉校注:《吴越春秋校注》,长沙:岳麓书社,2006年。

3.项楚:《伍子胥变文》,载《敦煌变文选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4.李寿卿:《说鱄诸伍员吹箫》,《元人杂剧全集》,上海:上海杂志公司,1935年。

补充参考书目:1.单芳:《﹤伍子胥变文﹥与﹤伍员吹箫﹥杂剧比较》,《敦煌研究》,2008年第5期。

2.黄亚平:《伍子胥故事的演变——史传系统与敦煌变文为代表的民间系统的对比》,《敦煌研究》,2003年第2期。

3.姚海英:《论伍子胥故事的现代演变》,《语文学刊》,2005年第11期。

4.高云萍:《伍子胥故事的历史演变》,《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5.高云萍:《伍子胥故事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七、你最喜欢哪个赵氏孤儿的文本(故事)?1.《史记﹒赵世家》,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59年。

2.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顾学颉选注:《元人杂剧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

3.伏尔泰:《中国孤儿》4.陈凯歌指导电影《赵氏孤儿》,2010年。

补充参考书目:1.《左传》(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2.刘向撰;向宗鲁校证:《说苑校正》,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3.刘向编著,石光瑛校释,陈新整理:《新序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4.可参考范希衡著:《﹤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5.李志远著:《伏尔泰与﹤中国孤儿﹥》,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0年。

6.金海曙:《赵氏孤儿》,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

7.姚尧:《赵氏孤儿》,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

8.还有京剧、潮剧、秦腔、豫剧、越剧版本可供参考八、谈谈士人在战国前后的演变,以及你对士人阶层的看法。

1.刘泽华:士人与社会(先秦卷). 刘泽华:《战国时期的士》,《历史研究》1987年第4期)2.于迎春:《秦汉士史》,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

3.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4.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补充参考书目:1.吴晗、费孝通等:《皇权与绅权》,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

2.顾颉刚:《秦汉方士与儒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3.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4.陈明:《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士族:特殊形态的知识分子研究》,北京:学林出版社,1997年。

九、谈谈战争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演变的关系。

1.杜正胜:《编户齐民:传统政治社会结构之形式》,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

2.许田波:《战争与国家形成: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年。

3.赵鼎新:《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

补充参考书目:1.童书业著,童教英校订:《春秋史》,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2.顾德融,朱顺龙著:《春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3.李学勤主编:《春秋史与春秋文明》,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年。

4.李学勤主编:《战国史与战国文明》,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年。

5.徐中舒:《先秦史十讲》,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十、比较周秦兴起的异同,谈谈你对“先进”“落后”这对概念的看法。

1.《史记﹒周本纪、秦本纪、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59年。

2.许倬云:《西周史》(增补本),北京:三联书店, 2001年。

3.林剑鸣:《秦国发展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1年。

4.郑良树著:《商鞅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补充参考书目:1.李学勤主编:《西周史与西周文明》,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年。

2.李峰著,吴敏娜等译:《西周的政体》,北京:三联书店,2010年。

3.晁福林著:《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4.杨宽:《西周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5.王蘧常撰:《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6.蒋禮鸿撰:《商君书锥指》,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7.顾颉刚著:《秦始皇传》,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10年。

十一、阅读《史记·刺客列传》,谈谈你对刺客的看法。

1.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2.戈春源:《刺客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3.汪涌豪:《中国游侠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补充参考书目:1.汪涌豪,陈广宏:《侠的人格与世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2.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3.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增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十二、请比较一下荐举制与科举制的利弊优劣。

1.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

2.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年。

3.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

4.钱穆:《国史大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补充参考书目:1.刘海峰等著:《中国考试发展史》,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吴铮强:《科举理学化:均田制崩溃以来的君民整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

3.赵子富:《明代学校与科举制度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

4.王德昭:《清代科举制度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5.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十三、为什么皇帝的辅政机构一直在演变,皇帝需要宰相吗?1.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2.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3.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补充参考书目:1.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2.周良霄:《皇帝与皇权》(增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3.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

4.祝总斌:《试论我国封建君主专制权力发展的总趋势——附论古代的人治与法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

5.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4年。

十四、你觉得当代的中国需要复兴儒家文化吗?1.胡适等:《大师说儒》,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