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参考书目
跨文化交际参考书目及电影

大家好:
短学期即将结束,请大家假期尽量阅读下面所列的书籍,观看相关的影片(网上都可找到)。
祝大家暑期愉快!李洪琴
“跨文化交际”课程参考书目及相关影视:
1.、英美概况(中英文皆可,出版社、作者不限)
2、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朱永涛等主编、上、下册)
3、<<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 容闳
4、《吾国与吾民》林语堂
电影:
1.“刮痧”
2.“阿甘正传”“FORREST GUMP”
3.“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
4. 《第22条军规》(Catch-22)
5.《大话王》“Liar Liar”
6.《新娘不是我》My Best Friend’s Wedding
7. 《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
8.《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
9.《弱点》The blind Side
10. 《面纱》The Painted Veil。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参考书目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参考书目1.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2.陈文伯《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3.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4.段连城《美国人与中国人》新世界出版社1993年版5.范琪,李绍先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6.胡逢祥《社会变革与文化传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7.胡文仲《跨越文化的屏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8.季羡林、张光璘《东西文化议论集》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9.贾英健《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0.江畅、戴茂堂《西方价值观念与当代中国》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11.李东洋编写《饮食文化》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12.林继富编著《西藏节日文化》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3.刘曙光《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4.程光泉《全球化与价值冲突》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5.李晓东《全球化与文化整合》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6.高晨阳《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17.夏锡华,张冬贵《英语国家文化小知识100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8.许锡挥,李萍主编《粤港澳文化关系》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9.吴同瑞主编《中华文化讲座丛书第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0.尹靖《中华文化大观》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21.郑立信,顾嘉祖《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22.邹广文《人类文化的流变与整合》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23.(英)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冯建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4.(美)马尔库塞《现代文明与人的困境》李小兵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文章目录1.宋莉跨文化语言教学中禁忌话题的对比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082.王晓兰英语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今日中学生2006/Z13.马海燕品牌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014.罗宏景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浅谈云梦学刊2006/025.王隽东西方文化差异浅谈云梦学刊2006/026.张向葵男女两性在文化震荡、心理健康及其关系中的差异比较心理科学2006/02 7.董琇礼貌——中西文化差异的表征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8.赵春娥从日常用语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9.陆林森文化差异中外商务活动中的碰撞国际市场2006/0310.郭骅中英称谓语的差异及其文化背景大众科技2006/0511.付雪蓉论中英政治文化之差异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12.赵湘国际商务中的文化差异中外企业文化2006/0213.卢晓明中英文化差异及其影响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14.高霄跨文化交际中委婉语对比研究教学与管理2006/0615.段淑萍中英婚俗文化及差异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116.陈枫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企业心理契约建设商业时代2006/0417.刘东方浅析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差异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18.王春媚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与广告理解商业经济2006/0219.何苗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学习甘肃农业2006/0320.徐世伟中日经济合作中企业文化差异引发的管理冲突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 2006/0121.曹湘萍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汉英翻译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0522.李岩汉英习语翻译中的文化意蕴对比分析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0123.钱福东漫谈中西的文化对比及由此引起的语言差异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05 24.张宗久英汉数字文化习俗差异的对比分析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6/0125.邵军航英汉方位隐喻中态度的跨文化对比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06。
增强中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外语学习书籍推荐

增强中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外语学习书籍推荐外语学习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能力,还可以增强中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现如今全球化的社会中,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技能。
为了帮助中学生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并开拓他们的国际视野,推荐以下几本外语学习书籍。
1.《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本书是一本较为专业的跨文化交际学习教材,在深入探讨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帮助中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理论。
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技巧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跨文化交流中的挑战。
2.《英语国家文化导读》这本书主要介绍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习俗和价值观等,帮助中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并且在与外国人交流时更加得心应手。
3.《留学生文化适应手册》这是一本面向留学生的文化适应指南,但其中的许多内容也适用于中学生跨文化交流。
本书介绍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礼仪规范以及如何适应和融入新的文化环境。
通过学习这本书,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准备自己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
4.《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实践》这本书主要包括实用的交际技巧和策略,帮助中学生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更加自信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书中还提供了各种情境下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除了推荐这些外语学习书籍,还有一些其他的途径可以帮助中学生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
比如,参加语言交流活动、结交外国朋友、观看外语电影和纪录片等。
这些活动都有助于中学生接触和了解不同文化,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总之,中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不仅应该注重语法和词汇的学习,还需要关注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
通过阅读相关的外语学习书籍,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跨文化交流中的挑战,提高自己的外语能力和国际视野。
以上推荐的书籍可以作为中学生外语学习的参考,希望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有所帮助。
研究生跨文化交际方向参考书目

研究生跨文化交际方向参考书目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5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10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9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1 5.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3 6.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3 7.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1 8.Davis.«中西文化之鉴:跨文化交际教程»(Doing Culture),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19.顾曰国.«跨文化交际»(附MP3光盘1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0910.Samovar、陈治安.«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0811. 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612.胡超.«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语言文化类)»,外研社2006.0613. William J. Starosta.«跨文化交际学基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0714.许力生、吴丽萍.«教师手册新编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跨文化交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115.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2009.1216. Scollon、贾玉新.«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法»,外研社,2000.01rry A.Samovae .«跨文化交际读本»(第10版),上海外语教育,2007.0118.马丁(Judith N.Martin)、中山(Thomas K.Nakayama).«社会、历史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第4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1019.William B.Gudykun. «跨文化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上海外教社2007.08 20.樊葳葳.«跨文化交际视听说»(附MP3光盘1张),大学英语选修课/学科课程系列教材项目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321.樊葳葳,陈俊森,钟华.«外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第2版),华中科技大学,2008.0522.刘凤霞.«跨文化交际教程»(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0323. 哈蒂姆.«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对比篇章语言学»,上海外教社,2001.0124.许力生.«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上海外教社,2009.0725.许力生.«跨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0526.张爱琳.«跨文化交际»,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0427.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研究(第1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628.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原创版)»29. 王催春、朱冬碧、吕政.«跨文化交际»,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0830.威廉、金洋咏.«与陌生人交际-跨文化交流方法(第4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0731.林大津、谢朝群.«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与实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0132. 陈俊森、樊葳葳、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0233.多德.«跨文化交际动力(第5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034.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0235.(美)萨莫瓦尔(Samovar,L.),(美)波特(Porter,R.)著.«跨文化交流(第5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071. Larry A. Samovar, Richard E. Porter Lisa A. Stefan. Communication BetweenCultures. Brooks/Cole/Thomson Learning Asia ,2000.82. Samovor L A, Porter R E.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Reader. Belmont, CA: Wadsworth.19913.The Silent Language. Hall ET. New York: Doubleday. 19664. Hu Wengzhong.Aspect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n Research Press, 1999.15. Gudykunst W, Kim Y Y. 2nd ed. Communicating with Strangers: An Approach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92.6. Hatim, basi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ext Linguistic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7. Beamer, Linda, Iris Varne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Global Workplace. Beijing: Q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38. Stewart, Edward C, Bennett Milton J.American Culture Patterns: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Beijing: Intercultural Press. 19859. Francis L K hsu. Americans and Chinese: Passage to Difference.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198110. Brislin, Richard W, et al. Intercultural Interaction: A Practical Guide. Sage Publications. 1986。
跨文化交际阅读参考书目

跨文化交际课程阅读参考书目1.跨文化交流Larry A. Samovar & Richard E. Porter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跨文化交际学贾玉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3 文化与交际胡文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4. 跨文化交际导论宋莉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5. 全球环境中的跨文化沟通Linda Beamer & Iris Varner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6. 跨文化英语教程许力生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7.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Contexts.Judith N.Martin & Thomas K.Nakayama.McGraw-Hill Publishing House1997.8. American Cultural Patterns. Edward C. Stewart & Milton J.Ben nett IntercultrualPress.Inc.跨文化交际课程影视作品推荐1.Legally Blonde 《律政俏佳人》2.Serendipity 《缘分天注定》3.The Guasha Treatment 《刮痧》4.Moby Dick 《白鲸记》5.Anna and the King 《安娜与国王》6.My Fair Lady 《窈窕淑女》7.Notting Hill 《诺丁山》8.Mulan 《花木兰》9.Outsourced 《外包服务》10.Pushing Hands 《推手》11.Crash 《撞车》12.The Terminal 《幸福终点站》13.My Big Fat Greek Wedding 《我盛大的希腊婚礼》14.Mona Lisa Smile 《蒙娜丽莎的微笑》15.How to Make a Cake?《教你怎样做蛋糕》 Program :Outlook English Magazine 《希望英语-杂志》。
跨文化交际阅读书目

Book Lis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for Graduates1.《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___跨文化交流文集》麻争旗主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2. Selected Reading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胡文仲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3.《理解跨文化交流》陈楠、龚光明译名《跨文化传通》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19884.《外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陈俊森、樊葳葳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5.《跨文化交流学》关世杰,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6.《文化与交际》胡文仲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7.《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8.《跨文化交际学》贾玉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9.《跨文化交际研究》林大津,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10.《跨文化传播》刘双、于文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11.《跨文化传通》王宏印,北京语言学苑出版社,199612.《跨文化交际》张爱琳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13.《跨文化交际》杜瑞清等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14.《无声的语言》爱德华.霍尔著,何道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5. 《中国民族性(一)》、《中国民族性(二)》、《中国民族性(三)》沙莲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990,201216.《另一半中国史》高洪雷,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17.《一本书看懂中国人》史密斯,新世界出版社,200918.《中国文化新视域》杨庆球,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19.《英语全球化与本土化视野中的中国英语》李少华,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China English in Perspective of Glob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20.《世界英语概论》颜治强,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21.《中国英语》金惠康,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3.《中国英语变体中的语言和文化认同》潘章仙,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4. Oatey, Helen (英) 与英美人交往的习俗与语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25. 耿二岭,体态语概说,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26.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译文出版社,198827.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研社,198928. 陈建民,语言文化社会新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29. 布罗斯纳安(美),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北京语言学苑出版社,199130. 顾亦瑾、吴国华,语言与文化:俄语语言国情学概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31. 路英浩,开放前沿的文化震荡,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32. 庄恩平,走出误区:中美交际文化差异实例分析,世界图书出版社,199333. 郑立信、顾嘉祖,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34. 裘克安,英语与英国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35.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外研社,199436 .刘重德,英汉语比较研究,湖南科技出版社,199437. 戴昭铭,建设中国文化语言学,北方论丛,199438. 邵敬敏,文化语言学中国潮,语文,199539. 乔健、潘乃谷,中国人的观念与行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40. 曲彦斌,中国民俗语言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41. 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42. Bolton, Kingsley. Chinese Englishes: A Sociolinguistic Hist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43. Adamson, Bob. China’s English: A History of English in Chinese Education. Hong Kong: Hong Kong UP, 200444. J. T. Wood, Communication Mosaics: A New Introduction to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 Belmont, CA: Wadsworth, 199845. J. T. Wood, Gendered Lives: Communication, Gender, and Culture, Belmont, CA: Wadsworth, 199446. S. Shimanoff, Communication Rules: Theory and Research, Beverly Hills, CA: Sage, 198047. A. G. Smith, ed., C 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Readings in the Codes of Human Interaction,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66 48. L. A. Samovar & R. E. Port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49. L. A. Samovar & R. E. Porter, Understanding 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50. Stella Ting-Toomey, Communicating Across Cultures, 1998-1251. David Nunan & Julie Choi, Language and Culture: Reflective Narratives andthe Emergence of Identity, 2010-0452. Robert T. Moran & Neil Remington Abramson. Managing CulturalDifferences, 2014-0253. Larissa A Grunig&Linda Childers Hon, Women in PublicRelations: How Gender Influences Practice, 2004-0954. Lustig & Koester: I 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55. Moran, P. R. 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56. Agar, M. H. Lanugage Shock57. Borisoff, D. & L. Merrill. Gender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58. Toffler, A. Future Shock59. Hall, E. T. The Hidden Dimension 150元,平装60. Cluckhohn, C. Mirror for Man。
跨文化交际参考文献

跨文化交际参考文献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交流和互动。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交流不同文化的观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以下是一些关于跨文化交际的参考文献,这些文献可以提供有关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框架、实践经验和案例研究:1. Hall, Edward T. (1959). The Silent Language. Anchor Books.《沉默的语言》是爱德华·霍尔(Edward T. Hall)创作的一部经典著作,介绍了不同文化之间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如姿势、眼神、接触等。
2. Hofstede, Geert (1980). Culture's Consequences: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Values. Sage Publications.吉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的《文化的后果》是一部经典著作,提出了文化维度理论,解释了不同文化在权力距离、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等方面的差异。
3. Bennett, Milton J. (1993). Towards Ethnorelativism: A Developmental Model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In R.M. Paige (Ed.), Education for the Intercultural Experience (pp. 21-71). Intercultural Press.本尼特·米尔顿·贝内特(Milton J. Bennett)提出了跨文化敏感度的发展模型,该模型描述了个体从文化固守到文化相对主义的发展过程,有助于理解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4. Gudykunst, William B. (2005). Bridging Differences: Effective Intergroup Communication. Sage Publications.威廉·古迪昆斯特(William B. Gudykunst)的《架起差异:有效的跨团体交际》探讨了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并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技巧来改善和增进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书目

参考书目1、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年版2、陈文伯《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2 年版3、程光泉《全球化与价值冲突》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4、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005年版5、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年版6、段连城《美国人与中国人》新世界出版社 1993 年版7、范琪 , 李绍先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1 年版8、胡逢祥《社会变革与文化传统》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9、胡文仲《跨越文化的屏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年版10、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年版1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1999年版12、顾嘉祖《语言与文化》第二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13、高晨阳《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14、季羡林、张光璘《东西文化议论集》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7 年版15、贾英健《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16、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17、江畅、戴茂堂《西方价值观念与当代中国》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18、李东洋编写《饮食文化》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2 年版19、李梵的《汉字的故事》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1年版20、李晓东《全球化与文化整合》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21、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与英美人交往指南》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8年版22、林继富编著《西藏节日文化》西藏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23、刘曙光《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24、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6年版25、启良《西方文化概论》花城出版社 2000年版26、秦秀白《英语简史》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年版27、夏锡华,张冬贵《英语国家文化小知识100例》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28、许锡挥 , 李萍主编《粤港澳文化关系》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29、许光华《中国文化概要》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2年版30、吴同瑞主编《中华文化讲座丛书第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31、叶胜年Western Culture: An Introduction(英文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32、尹靖《中华文化大观》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2 年版33、赵杰《东方文化与东亚民族》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34、张爱琳《跨文化交际》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35、张传彪《诗笔·译笔·钝笔——英汉语翻译与比较纵谈》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 年版36、张传彪《汉·英误译经典例析1000》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年版37、张传彪《译海掏沙录——汉英互译经典“陷阱”》科学出版社 2010年版38、张传彪《“道”与“逻各斯”的对话――英汉翻译与中西文化散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拟2010年出版39、邹广文《人类文化的流变与整合》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40、郑立信,顾嘉祖《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3 年版41、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42、Larry A.Samovar & Richard E.Port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199543、Linell Davis Doing Culture –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Action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课程重要参考论文及著作目录著作类1.布罗斯纳安:《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毕继万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年。
2.陈原:《社会语言学:关于若干理论问题的初步探索》,商务印刷馆,1984年。
3.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
4.法斯特:《体态与交际》(孟小平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年。
5.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1985年。
6.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7.高晨阳:《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年。
8.高慎盈:《体语之谜》,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
9.耿二岭:《体态语概说》,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年。
10.龚鹏程:《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1.顾建光:《文化与行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12.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13.胡超:《跨文化交际:E时代的范式与能力构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1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
15.胡文仲:《跨越文化的屏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
16.胡曙中:《英汉修辞比较研究》,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3年。
17.季羡林、张光璘:《东西文化议论集》,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7年。
18.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
19.居延安:《信息、沟通、传播》,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20.李天民:《现代国际礼仪知识》,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
2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1987年。
22.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
23.刘丹霞:《跨文化交际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4.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年。
25.马兰德罗、巴克:《非语言交流》(孟小平等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年。
26.沙莲香:《中国民族性(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27.裘克安:《英语与英国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28.申小龙:《文化语言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
29.宋莉:《跨文化交际导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
30.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
31.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
32.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三联书店,1997年。
33.魏光奇:《天人交际:中西文化观念比较》,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34.伍铁平:《语言与思维关系新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
35.伍谦光:《语义学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
36.夏锡华,张冬贵:《英语国家文化小知识100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
37.萧芳芳:《洋相》,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3年。
38.熊征宇:《体态语和礼仪》,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39.许力生:《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
40.姚亚平:《文化的撞击——语言交往》,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
41.易中天:《闲话中国人》,华龄出版社,1996年。
42.郁龙余:《中西文化异同论》,三联书店,1992年。
43.张爱琳:《跨文化交际》,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年。
44.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45.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46.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47.祖父江孝男:《简明文化人类学》(季红真译),作家出版社,1989年。
48.Hall,E.(1976) Beyond Culture.Anchor Books.49.Prosser,M.(1978) The Cultural Dialogue: An Introduction to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oughton Mifflin.50.Guo-Ming Chen, William J.Starosta.(2007) Founation of 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1.Willianms,R.(1983) Keywords: 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Fontana Press.论文类1.毕继万:《“礼貌”的文化特性研究》,《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1期。
2.毕继万、张德鑫:《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语言文字应用》1994年第2期。
3.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3期。
4.陈光磊:《关于对外汉语课中的文化教学问题》,《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第1期。
5.程棠:《关于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2期。
6.程晓莉:《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思考》,《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7.高一虹:《“文化定型”与“跨文化交际悖论》,《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2期。
8.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域”与“超越”》,《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10期。
9.顾江禾:《东西方文化对比小议》,《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2001年第22卷第4期。
10.郭金鼓:《语言能力相差悬殊的双方实现交际的可能性》,《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1期。
11.何道宽:《介绍一门新兴学科——跨文化的交际》,《外国语文教学》,1983年第2期。
12.何道宽:《比较文化之我见》,《读书》1983年第8期。
13.胡文仲:《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4期。
14.胡文仲:《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1期。
1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外语研究》1994年第1期。
16.胡超:《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报告》,《中国外语》2005年第3期。
17.胡超:《“天人合一”观与跨文化交际》,《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第12期。
18.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4期。
19.华厚坤:《试论跨文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年第6期。
20.黄次栋:《语用学与语用错误》,《外国语》1984年第1期。
21.贾玉新:《美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外语学刊》1992年第3期。
22.贾玉新、宋莉:《开设<跨文化交际学>课程的调查报告》,《外语界》1993年第期。
23.李红:《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6期。
24.乐黛云:《文化相对主义与“和而不同”原则》,《中国比较文学》1996年第1期。
25.林大津:《跨文化交际学与外语教学》,《福建外语》1992年第1-2期。
26.林大津:《国外英汉对比修辞研究及其启示》,《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3期。
27.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处理文化因素的原则和做法》,《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1期。
28.卢微一:《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阐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29.吕必松:《关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问题的思考》,《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2期。
30.孟子敏:《文化依附与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2期。
31.戚雨村:《语言﹒文化﹒对比》,《外语研究》1992年第2期。
32.邱文生:《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及色彩上的差异》,《外语学刊》1994年第4期。
33.沈家贤:《试论中西文化差异与对外汉语教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34.盛炎:《跨文件交际中的语体学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2期。
35.束定芳、王虹:《言语交际中的扬升抑降与礼貌原则》,《外国语》1992年第3期。
36.王健勤:《跨文化研究的新维度——学习者的中介文化行为系统》,《世界汉语就教学》1995年第3期。
37.王振亚:《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外语教学》,《外语界》1993年第1期。
38.王宗炎:《自我认识与跨文化交际》,《外国语》1993年第1期。
39.王宗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国外语言学》1994年第4期。
40.许果、梅林:《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8卷第6期。
41.吴国华:《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干扰问题》,《外语学刊》1990年第3期。
42.吴锋针:《中西习俗文化“冲突”》,《绥化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
43.张占一:《试议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3期。
44.张占一:《如何理解和解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第4期。
45.张占一:《交际文化琐谈》,《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4期。
46.赵贤州:《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论略》,《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1期。
47.赵贤州:《关于文化导入的再思考》,《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3期。
48.赵贤州:《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刍议》,《汉语学习》,1994年第1期。
49.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中山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
50.周健:《试论文化混融语境中的交际与汉语教学》,《汉语学习》2000年第4期。
51.周健:《论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及教师的双文化意识》,《语言与翻译》200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