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录井技术介绍

合集下载

地质录井

地质录井

钻前准备
1、收集区域和邻井资料,掌握地质设计内容,预告构造、 地层、取资料要求、地质因素有关的故障等,做到人人心中
有数。 2、钻前基本数据(补心高度、钻井罐容积、表套数据等) 的收集。 3、物质准备(设备、工具、器材、药品和记录表等)。 4、钻具管理(丈量、入井钻具结构、记录、日常管理等)
1、概念:钻头钻进单位进尺所需的纯钻进时间。小于1分钟按1分钟计算。 单位:min/m,保留整数。 连续测量、每米一点或特殊情况按需要加密。
二、碎屑岩岩心描述
由碎屑颗粒+胶结物组成的岩石。 1、定名原则:颜色+含油级别+岩性(三级定名) (1)按岩性成份含量定名 含量≥50%, 定岩石的基本名,以“××岩”表示; 25%≤含量<50%, 以“××质”表示,写在基本名称之前; 10%≤含量<25%, 以“含×× 表示,写在最前面; 含量<10%, 不参加定名,应描述; 含量均<50%, 则采用复合定名原则,即把25%≤含量<50%的成 份联合起来 定岩石的基本名称。 (2)按颗粒大小分类
6、岩心出筒及油气水观察
(1)取心钻头出转盘面立即盖住井口; (2)丈量底空(从取心钻头面到取心筒底部无岩心的空间长度); (3)用专用工具依次取出岩心,先下后上,从左到右依次放入岩心盒内。 (4)取心钻头一出井口,立即观察记录从钻头内流出来的钻井液油 气显 示情况和特征。 (5)边出筒边观察岩心表面油气外渗情况;含油岩心,擦净表面, 及时 描述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含油岩心,采用无色玻璃纸包装封蜡;其他岩 心用水清洗。 (6)含气试验。将储集岩岩心浸入清水中,观察记录岩心柱面冒气泡大 小、产状(串珠状、断续状)、声响程度、持续时间、冒气 位置个数及与缝 洞关系,有无H2S味,冒油花油膜面积等,并用红蓝铅笔圈出其部位,用 针管抽吸法或排水法收集气样。 (7)记录岩心破碎、磨损情况。

录井技术简介及应用

录井技术简介及应用

例3
N48井的气测录井图,从图中可 以看出:6#、7#层随钻C1相对百 分比在78%左右,两层合试日 产油23.0 m3为油层;12#层随钻 C1相对百分比为86.62%,试油 日产油1.04m3,水21.4m3为含油 水层;13#层随钻C1相对百分比 为92.82%,试油日产水29.9 m3 为水层。自上而下从油层向水 层过渡。
富含 油
70%95%

油浸
40%70%
较浓
油斑
5%40%
含油不饱满,不均匀或较均匀,呈条 带或斑块状分布。 肉眼只能见到含油痕迹,用有机溶剂 溶释可见棕黄、黄色,荧光照射显示 明显。 肉眼观察不到含油痕迹,荧光滴照有 显示或荧光系列对比≥7级。
多为岩石本色,灰色为主,含油部分 呈褐、灰褐、深褐色等。
储集层(储油层)分析参数: 油气总产率指数TPI=(S0+S1)/(S0+S1+S2)(判断油质)
气产率指数GPI=S0/(S0+S1+S2) 油产率指数OPI=S1/(S0+S1+S2) 原油轻重组分指数PS=S1/S2
生油层分析参数: 产烃潜量Pg=S0+S1+S2 (判断含油量多少)
有效碳Cp =0.083(S0+S1+S2) 总有机碳含量TOC= Cp +Cr Cr为残余有机碳量(单位质量岩石热解后残余有机碳的碳占岩石质量的百分数,%)。 降解潜率D= Cp /TOC×100% 氢指数HI= S2/ TOC×100% 烃指数HCI= S0+S1/ TOC×100% 氧指数OI= S3/ TOC×100%
分析2:气层特征?油层特征?
全烃曲线形态特征分析
全烃曲线形态呈“手指状”

现场地质录井技术详解

现场地质录井技术详解

一、录井全过程接井位坐标—井位初、复测—设计—队伍、设备、材料及资料准备—设计交底、录井条件检查—各项录井—完井讨论—完井作业—完井资料整理上交、验收评级——打印装订归档。

1.接井位坐标:发坐标单位有:采油厂、地院等2.井位初复测:测量队完成井位复测应在开钻前完成,甲方规定:未招标或未安排的井不得进行井位踏勘和初测。

3.设计:(1)编制过程:接通知单—收集邻井资料—设计—送审—打印装订—发放。

(2)设计内容:探井:①基本数据②区域地质简介③设计依据及钻探目的④设计地层剖面及预计油气水层位置⑤地层孔隙压力预测和钻井液性能使用要求⑥取资料要求⑦选送样品要求⑧井身质量要求、中途测试要求⑨技术说明及要求⑩附图及附表(井位构造图、过井剖面图、地震图、剖面柱状图、压力预测图、样品分析项目要求)开发井:①基础数据表②钻井目的及设计依据③设计分层及邻井分层数据④邻井资料⑤对钻井液使用原则要求⑥取资料要求⑦固井水泥返高要求⑧对工程提示及要求⑨附图及附表4、上井准备:(1)队伍:综合录井队一般6—7人,地质队3人(2)设备:探井依甲方要求上仪器(3)材料物资:砂样盒、样品袋、标签、分析药品及报表等(4)资料:邻井录井图、测井图、区块有关地质资料5、设计交底(地质交底):二开前或录井前完成(1)开发井:由小队负责(2)滚动井和探井:甲方组织、录井人员参加(3)录井人员交底内容:①本井设计基础数据、区块及邻井地质资料②录井任务要求③工程提示④录井条件要求(4)录井条件检查:在录井前及录井过程中完成,开发井由大队负责,生产管理中心抽查;滚动井和探井由“中心”或甲方人员组织检查。

录井条件检查内容:录井队队伍人员数量和素质,录井设备安装调试,材料准备,洗样用水,捞样环境,供电条件和文件资料准备情况等。

6.录井内容有:(1)钻时录井(2)岩屑录井(3)荧光录井(4)气测录井及综合录井(含色谱、工程参数及全脱样采集)(5)岩心录井(钻井取心、井壁取心)(6)钻井液录井(密度、粘度、失水、氯根含量)(7)地化录井及定量荧光录井(8)特殊作业资料录取(测井、中途测试、下套管、固井及试压等)7.完井讨论:时间一般由测井公司通知,甲方组织、录井测井地院人员参加。

地质录井工作主要内容

地质录井工作主要内容

地质录井工作主要内容一、概述地质录井是指在钻井过程中,通过测量井中不同深度处地层的物理性质、流体性质、电性质等数据,并记录在录井图上,以评估储层性质、判断油气运移规律、确定井段位置等工作。

地质录井工作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环节,对于优化井位、调整钻井方案、确定产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质录井工作步骤2.1 井口工作准备井口工作准备是地质录井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1.检查录井仪器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性;2.对井中的测量工具进行检查和校准;3.准备好录井液和必要的录井材料;4.确定录井的测量参数和规程。

2.2 测井数据采集测井数据采集是地质录井工作的核心环节,包括:1.测井装置的下入与固定:将测井仪器和传感器降入井中,并通过相应的固定装置固定在指定深度;2.数据的连续记录:在下入测井装置的同时,记录相应的地质参数和仪器指示的测量值;3.测井仪器的升井与保养:在完成测量后,将测井仪器和传感器缓慢升井,并进行清洗和保养;4.数据的传输和验证:将采集到的测井数据传输到录井中心,并进行数据的有效性验证。

2.3 数据处理和解释数据处理和解释是地质录井工作的关键步骤,包括:1.数据质量控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数据的清理、去噪声、校正等;2.数据分析和解释: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包括地层分析、储层评价、油气运移规律分析等;3.绘制录井图: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绘制相应的录井图,反映地层和储层的特征和分布。

2.4 录井数据应用录井数据应用是地质录井工作的最终目的,包括:1.储层评价:通过对录井数据的分析和解释,评价储层的性质和品质,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依据;2.井段划分:根据录井数据,确定油气层段的上下界限,为后续的完井和产量预测提供基础;3.优化井位:根据录井信息,优化井位选择,提高勘探成功率;4.调整钻井方案:根据录井数据,调整下一个钻井井段的钻井方案,减少安全事故和钻井风险;5.产量预测:通过录井数据,预测储层的产能,为后续的开发决策和调整提供依据。

钻井中地质录井的方法

钻井中地质录井的方法

钻井中地质录井的方法
钻井中收集地下地质资料的过程叫钻井地质录井工作。

钻井地质录井方法主要有:钻进录井、岩屑录井、岩芯录井、荧光录井和气测录井。

1、钻时录井:通过计时器把实钻一个规定单位进尺的时间反映并记录下来的过程。

一般用“分每米”(min/m)表示。

2、岩屑录井:地下岩石被钻头破碎后,随循环的钻井液带到地面的岩石碎块叫岩屑。

按照一定的取样间距和迟到时间,将岩屑连续收集起来,进行观察、分析,并综合运用各种录井资料进行岩屑归位,以恢复地下原始剖面的过程,就是岩屑录井。

3、岩芯录井:在石油钻井过程中,为了更清楚、更直观地反映地下岩层的特征,利用取芯工具,将井下一定深度地层的岩石以柱状形式取上来,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而取得各项资料的过程叫岩芯录井。

4、荧光录井:石油中的油质、沥青质等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能发出一种特殊光亮,这就是荧光。

根据荧光显示的亮度及颜色的差别,测定出石油的含量和组成成分,对油气层进行定性和定量解释,这就是荧光录井。

5、气测录井:在钻井过程中用气测仪通过直接判断油气层的过程叫气测录井。

气测录井除直接判断油气层外,还可预告井喷。

气测值突然增高,就说明钻井液中气侵严重。

钻井液密度下降,井内液柱压力小于地层压力时,就有可能发生井喷。

地质录井工艺及工序控制

地质录井工艺及工序控制

06
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
集成化、智能化发展方向
集成化技术
通过集成多种录井技术和设备,形成高效、便捷的地质录井系统, 提高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的准确性和效率。
智能化技术
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地质录井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远程控制技术
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地质录井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方便管理 和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操作流程不规范
现场操作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操作 流程和标准,导致操作不规范、 效率低下。
设备管理不严格
设备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如设备 保养不及时、设备使用记录不完 善等,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和使用 寿命。
安全意识不强
现场操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存 在安全隐患和风险,需要加强安 全培训和管理。
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方向探讨
加强行业交流和合作,提升整体水平
行业交流平台
技术标准规范
制定统一的地质录井技术标准规范,提高行业的技 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
建立地质录井行业的交流平台,促进不同企 业和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行业 的发展。
人才培养和引进
加强地质录井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 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为行业的 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非金属矿产录井
在非金属矿产勘探中,地质录井可以帮助识别矿层或矿体 的岩性、厚度、品位等特征,为矿产资源的评价和开发提 供依据。
地热资源录井
在地热资源勘探中,地质录井主要用于了解热储层的岩性 、厚度、温度、渗透性等特征,为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提供基础资料。
05
地质录井工艺存在问题及挑战
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瓶颈

地质录井技术介绍

地质录井技术介绍

地质录井技术介绍关键信息项:1、地质录井技术的定义与分类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地质录井技术的应用领域领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质录井技术的工作流程流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质录井技术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采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地质录井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局限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地质录井技术的发展趋势趋势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趋势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趋势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地质录井技术的定义地质录井技术是在地质勘探和钻井过程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获取、记录和分析地质信息的一系列技术手段。

它旨在为地质研究、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准确、详细的地下地质资料。

111 地质录井技术的分类地质录井技术主要包括岩屑录井、岩心录井、气测录井、钻井液录井、荧光录井等多种类型。

112 岩屑录井通过对钻井过程中返出井口的岩屑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以了解地层的岩性、矿物组成、沉积特征等地质信息。

113 岩心录井对钻井取出的岩心进行详细的观察、测量、描述和分析,获取地层的地质结构、孔隙度、渗透率等重要参数。

地质录井方法与技术

地质录井方法与技术

地质录井方法与技术
地质录井方法与技术是地球科学中用于研究地下地质结构和岩石性质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常见的地质录井方法与技术:
1. 电测录井:通过测量地下岩层的电阻率和自然电位来获取岩石性质和地层结构信息。

常用仪器包括浅层电测井仪、深层电测井仪和自动测井仪。

2. 自然伽马辐射测量:利用济因伽马辐射计等仪器测量地下岩石的自然伽马辐射强度,以判断不同岩石类型和地层的存在。

3. 孔隙度测量:通过利用电测井仪等仪器测量孔隙度和孔隙水饱和度的变化,可以获取岩石孔隙结构的信息。

4. 渗流性测量:使用渗透率仪等仪器,测量地下岩层的渗透性,以判断岩层的渗流性。

5. 岩性鉴定:通过记录岩石的物理性质,如密度、声波速度、磁导率等,结合经验曲线和地质知识,对不同岩性进行鉴定。

6. 反射测井:利用地震波在地下的反射和折射特性,测量地下岩石的声波速度,以获得地下地层的结构和岩性信息。

7. 岩心分析:对地质钻探中获取的岩心样品进行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岩石组分、孔隙特征等方面的分析和测试,来研究岩石的性质和组成。

以上方法与技术常常结合使用,通过解释记录到的地质数据,可以对地下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况
目前气测解释图版共有8种,常用的主要有皮克斯勒、双对数、气体评价法、 轻烃比率、正规化、三角形 6种。
皮克斯勒
双对数
气体评价法
轻烃比率
正规化
三角形
概况
地化图版
概况
近年主探区录井气测解释图版适应性现状
探区 腹部
区块 层位
滴西
C、J、 K
皮克斯勒 √
双对数 √
气测解释图版符合情况 轻烃比率 三角形 气体评价法
出入口密度 出入口温度 出入口电导
出口排量 池体积
大钩位置 大钩悬重 转盘扭矩 转盘转速 立管压力 泵冲速 套管压力
热解分析 QFT OFA
荧光光谱 热解气相色谱
罐顶气
派生参数
井深、钻压、钻时、ECD、dc指数、Sigma指数、地层压力、地层破裂压力 入口排量、钻头压降、钻头水马力、CH、WH、BH、双对数等
含油性、储油物性、岩-电关系等资料。
⑶ 开发阶段的检查井则根据取心目的而定。如注水开发井,为了查明注水效果,
常在水淹区布置取心。 ⑷ 特殊目的取心井,根据具体情况具体确定。如:
▲ 为了解断层情况,取心井应穿过断层; ▲ 为了解决地层岩性、地层时代 临时决定取心等。
录井技术介绍
一、常规地质录井技术
2、取心资料收集和岩心整理
▲ 录井间距:每米记录一次 ▲ 目的层:0.5~0.25米一次 ▲ 取芯井段:0.25米一次
钻时/min 0 5 10 15 20 25 30
1500 1520 1540 1560 1580
换钻头
1600
井深 (m)
钻时曲线
录井技术介绍
一、常规地质录井技术
1、影响钻时的因素—5个方面
钻时录井
⑴ 岩性--软硬、孔缝发育程度。松软地层较硬地层钻时低
录井技术介绍
一、常规地质录井技术
岩心录井
1、取心井段的确定
取心成本高、钻速慢、技术复杂,勘探开发过程中不可能布置很多取心井。在确 定取心井段时应遵循以下4条原则:
⑴ 新探区第一批井,应适当安排取心,以便了解新区的地层、构造及生储油条件。 ⑵ 勘探阶段取心应注意点面结合(少数井或分段取芯),以获得全区地层、构造、
录井技术介绍
一、常规地质录井技术 二、综合录井技术 三、地化录井技术 四、定量荧光录井技术 五、核磁共振录井技术
录井技术介绍
一、常规地质录井技术





钻岩岩钻荧
时心屑井光
录录录液录
井井井性井

录井技术介绍
一、常规地质录井技术
钻时录井
钻时--每钻进单位厚度岩层所需要的时 间,单位min/m。
×
×
×
正规化 √
车排子
C


×
×
×
西北缘 红山嘴 C、T
×
×
×
×
×
乌35井
P



J

×



×
北三台
T
×

×
×
×
×
准东
P


×
×

×Leabharlann 彩南J√√
×

×
×
霍玛吐 E、K


×
×
×
×
南缘
试32层 符合
9
9
4
4
5
4
随着地质目标的日益复杂,在很多区块基于数学关系建立的图版个别已不适 用,尤其是南缘的解释分辨率还不到30%。
概况
解释与评价技术
气测:
1.气测绝对异常值、组份 2.气测曲线异常形态 3.气测解释图版(皮克斯勒、双对数、三角形、轻烃比值法)
地化:
常规 地质:
1.热解、QFT、三维荧光含油气参数 2.地化谱图形态 3.热解气相色谱峰值、峰型、基线形态 4、核磁、P-K参数值 5、图版
1.岩性、孔缝洞。。。。。 2. 含油级别 3.钻井液参数
▲ 对于非碎屑岩地层,利用钻时曲线 可以判断缝洞发育井段--钻时突然加快, 钻具放空等。
★ 注意:同一岩类,随埋深和胶结程度等不同,反映在钻时曲线上也各不相同。
录井技术介绍
一、常规地质录井技术
岩心录井
岩心--在钻井过程中用取心工具取出的井下岩石。 是最直观、最可靠的第一性地质资料。
● 通过岩心分析,可以获取如下资料或信息: ★★ ▲ 古生物特征; ▲ 确定地层时代; ▲ 进行地层对比; ▲ 研究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四性关系研究; ▲ 掌握生油层特征及其地化指标; ▲ 观察岩心的岩性、沉积构造,恢复沉积环境; ▲ 了解构造和断裂情况,如地层倾角、地层接触关系、断层位置▲ 检查开发效果, 了解开发过程中所必须的资料数据。
钻时录井
② 在无电测资料或尚未电测的井段,根据钻时曲线, 结合录井剖面,可以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
录井技术介绍
一、常规地质录井技术
★ 应用钻时曲线可定性判断岩性,解释地层剖面。
钻时录井
其他条件不变时,钻时的变化可反映岩性的差别:
▲ 疏松含油砂岩钻时最快 ▲ 普通砂岩较快 ▲ 泥岩、灰岩较慢 ▲ 玄武岩、花岗岩最慢
⑵ 钻头类型与新旧程度— 刮刀钻头;牙轮钻头;PDC钻头
⑶ 钻井措施与方式— 钻压大、转速快时,钻时低; 涡轮钻较旋转钻钻时低
⑷ 钻井液性能与排量-低粘度、低密度、排量大时钻进快,钻时低。
⑸ 人为因素的影响--司钻的操作技术与熟练程度等等。
录井技术介绍
一、常规地质录井技术
2、钻时曲线的应用
① 应用钻时曲线可定性判断岩性,解释地层剖面。

部分综合录井 部分地化录井
数据传输适时化 资料记录数字化 地化录井成熟深化 全面使用综合录井 常规地质录井精细
技 术 含

常规地质录井
常规地质录井
80年代中期
90年代中期
目前
概况
录井采集项目
录井方法
常规录井
气测录井 钻井液录井 工程录井
地化录井
测量参数
钻时 岩屑 岩心 荧光 钻井液性能
总烃 组份 H2S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引入, 促进了录井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已发展为集地质、气测、 地化、钻井工程为一体的综合录井技术,基本上实现了油 气钻探过程中信息采集、处理、综合解释及信息传输全部 自动化,对油气钻探过程全面监控。
概况
录井技术发展趋势
由单一向综合发展;
由人工向数字发展;

由定性向定量发展;
地质录井技术介绍
2020年8月31日


●概况 ●录井技术介绍 ●资料应用问题讨论
2020年8月31日
概况
录井是油气勘探、开发系统工程中最基本的技术, 直接获取油气钻探过程中的第一性资料,是发现,评价油 气藏和科学优化钻井的重要手段。
录井作为一项专门技术,已有60多年的历史。原始 录井方法主要依靠采集、描述岩屑、确定地层岩心和层位、 监测岩屑和钻井液中油气显示来判断油气层。
⑴ 取心资料收集 ⑵ 丈量“顶空、底空” ⑶ 岩心出筒 ⑷ 岩心丈量 ⑸ 计算岩心收获率 ⑹ 岩心编号
岩心录井
录井技术介绍
一、常规地质录井技术
2、取心资料收集和岩心整理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