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简介

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简介
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简介

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简介

---- 董氏奇穴再传入室弟子左常波

《董氏針灸正經奇穴學》簡稱《董氏奇穴》

2001年台灣正式列入數位典藏(國家級)科技計劃

2004年中國衛生部列入學術發展研究計劃項目

引言

孔子云:禮失求諸野。

我們必須正視這樣一個事實:兩千年的歲月蒼桑,傳統針灸有許多精華的東西湮沒佚散了,但是在民間,中國針灸之真傳命脈卻延綿不絕,一脈相承,生生不息。

月印萬川,風流千古。面對董氏先祖的大智慧,我的心靈一次次被強烈震撼……

曆史淵源

董氏奇穴,乃董門祖傳數十代之針灸絕學,曆來口授心傳,不著文字,不傳外姓,其獨門之祕穴心法,對外隱而不發,祕而不宣,幾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祕術"之稱。

董公景昌先生(1916-1975),祖籍山東省平度縣。其父董森公,身懷絕技,以針術名噪鄉里。董公幼承庭訓,紹衍祖學,18歲即獨立行醫,曾懸壺青島數載,懷救世之心,挾濟人之術,未幾,醫名鵲起。1949年,董公舉家遷往台灣,1953年,蟄居台北。數十年來,董公臨診40萬人次,活人無算。其醫術日見精進,造詣更為深厚。董門獨派針灸絕學,在其手中運用如神,功至臻境。1971年,董公以奇穴針灸治愈高棉總統龍諾之半身不遂,其針術之神奇震撼台灣朝野,時人盛譽其為"當代針聖"。為弘揚董門絕學,董公摒棄門戶之見,打破先祖不傳外姓之常規,開門授徒,一時虔誠求師者日眾,可謂桃李滿天下,董公擇其德才俱佳者七十又三人,收為入門弟子,悉心傳授。1972年,從師學藝者某公(某大學教授),盜用董氏奇穴之部分,出版《江湖奇穴祕集》,董公深惡而痛絕之。為免眾人受愚,以正視聽,遂取其祖學之精華,於1973年輯成《董氏針灸正經奇穴學》在台灣出版。至此,董氏祖傳數十代之絕學祕技流傳於世。董公厥功偉矣!

董公入門弟子七十三人,得其衣缽者乃嫡傳弟子楊維杰先生。楊氏祖籍山東省高密縣,家學淵源,自幼學習醫葯、傷科、針灸,后師從董公潛心研究董氏獨門奇穴針法。因楊父與董公素有世交,且楊氏天資聰穎,用功精專,為人厚道,

深得董公期許,遂將家傳絕學傾囊相授。楊氏克紹箕裘,盡得其傳。28歲即出版第一部由張大千先生親筆題名的著作:《針灸經緯》,以后陸續推出《針灸經穴學》、《針灸五輸穴應用》,尤可稱道者,楊著《董氏奇穴針灸學》,乃董公原著之后第一部深入闡釋董氏奇穴針灸心法的巨著,暢銷台灣、日本、韓國、東南亞及美國等地區國家,引起轟動。

楊氏臨證數十載,潛心於董門絕學的研究之中,苦心孤詣,兀兀窮年,將董氏奇穴針灸發揚光大,形成蔚為大觀之董楊大成針灸體系。公元1997歲末,常波從青島千里迢迢慕名前往台灣,拜謁董氏嫡傳弟子、美國針灸學會學術組長、台灣中醫針灸泰斗--楊維杰先生為師,學習董氏奇穴針灸心法。承蒙恩師不棄,拜在楊師門下,並登堂入室,成為董氏奇穴大陸再傳入室弟子。徜徉董楊大成針灸之殿堂,神游心印,搜奇攬勝,真可謂玄機妙趣,異彩紛呈。

學術特色

董氏先祖以其靈性智慧,妙造獨悟,創立了獨具特色的針灸體系。正如《醫貫》有雲:"夫有醫術,有醫道,術可暫行一時,道則流芳千古。"董氏奇穴非一方一法,一穴一術,乃自成體系的針灸流派,堪稱針道。其醫理學術深如淵壑,浩若瀚海。擇其要者舉述如下:

一、穴法特色

董氏奇穴號稱七百四十穴,真正公開的尚不足二百。分布在手指(一一部位)、手掌(二二部位)、前臂(三三部位)、上臂(四四部位)、足趾(五五部位)、足背(六六部位)、小腿(七七部位)、大腿(八八部位)、雙耳(九九部位)、頭面(十十部位)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個部位,脈絡清晰,有章可循。

1、骨緣分布

董氏奇穴多近骨緣分布,講究貼骨進針。如婦科、還巢、靈骨、足三重等,均貼骨緣。現代研究表明,針刺效應與骨膜傳導有關,董氏奇穴多貼骨緣分布,故療效顯著。

2、穴位組合

董氏奇穴多以組合穴應用。如胸腹及后背穴位,均以組合穴出現,多用刺血針法,取穴靈活,安全有效。他如駟馬穴、上三黃、下三皇、外三關等,均為三穴並列,跨越身體某一區段。此乃董氏奇穴一大特色,其臨床效應之快捷,非傳統經穴可比。

3、命名朴素

董氏奇穴之命名,朴素直觀,容易掌握。如正筋、正會、肩中(以部位命名);木火、水金、土昌(以五行命名);明黃、天黃、肺心(以五臟命名);婦科、眼黃、肝門(以主治命名)。

4、正經奇穴董公曆來提倡董氏奇穴乃"正經奇穴",正因為對十四經穴有深入的研究,才會獨創數百奇穴,董氏奇穴與十四經穴有很深的淵源。楊師在十四經穴方面也有極高的造詣,尤其是對五輸穴的應用發揮,更是出神入化,妙趣橫生。恩師常常告誡:"要想精於董氏奇穴,必須讀通《靈樞經》,董氏門生不可不知。"

尤值一提的是,董氏奇穴之最精華處,乃董氏七十二絕針(對某種疾病有特殊療效之穴位)、董氏三十二解針(解毒、解暈、解痛有奇效)。楊師常說:"真正悟透了董氏奇穴之精神,常用奇穴二、三十個足矣。"

二、針法特色

董氏針法別具一格,自成一家,與十四正經傳統針法迥然不同。董氏指揮針法內容有四:倒馬針法、動氣針法、牽引針法、不定穴針法。倒馬、動氣、牽引針法,其術簡單,其理深奧,看似至簡至易,實乃形神合一之上乘針法,能最大限度、最快速地激發人體內在潛能,集中定向沖擊病灶,使諸多疑難雜症、頑症痼疾奇跡般速愈。不定穴針法又體現了董氏針法的靈活性,乃董公高深絕學之一。不論病有多重,只要有病,就必有其治法。董公常雲:"病非人身素有之物,能得亦能除,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此針法講究治病無定穴,取穴無定處,注重疾病的外在感應(知象則理在其中),正所謂 "睹其應,而知五臟之害。"董公遇到疑難雜症,必凝神入定片刻,待心境澄明而迅即查明其顯示穴位下針,往往針到病除,立見奇效。

最為精妙處,乃董氏刺血針法。古法針灸,最重刺絡放血。董公秉承數十代之祖傳絕技,又廣泛涉獵各家活血化瘀之文獻,厚積薄發,獨出機杼,將董氏刺血針法運用得出神入化,時人盛譽"董氏刺血針法獨步世界專治大病"。楊師當年隨侍董公身側,盡得董氏刺血真傳,又遍訪中國刺血名醫,使刺血針法從理論到實踐有了進一步發揮。

董氏奇穴針灸有獨具特色的"絡病理論",認為"久病必瘀"、"怪病必瘀"、"重病必瘀"、"痛症必瘀"、"難病必瘀"。凡病經數次針治,未見病情改善,這時董公認為必有瘀血阻滯氣機,當在相關區域尋找瘀絡,刺絡放血,使惡血邪氣盡出,立起沉痾痼疾。

董氏刺血針法之作用:決凝開滯、滌痰祛瘀、潟熱活血、排毒利濕。楊師有雲:"祛一分瘀血,存一分生機"。

董氏刺血針法之特點:

1、刺血以遠處施針為主,甚合"潟絡遠針"之古義。

2、刺血部位遍及全身,划分許多特效刺血區,如心肺區、肝膽區、腎區等等。

3、治療範圍廣泛,特效速效,簡單安全。

三、診法特色

正確的診斷及對穴性的了解,是應用董氏奇穴的關鍵所在。董公診病,首看掌診,次看面診。董氏掌診祕訣乃董門弟子習用的獨門診法,此中真訣需經口授心傳,方可了然於胸。

董氏掌診之診斷結果(如肝虛、心弱、肺機能不夠之坐骨神經痛、腎病引起之腰痛等等),並非僅指所患何病,用於定位診斷,在更大的程度上,是一種病機辨證,按照人體肝、心、脾、肺、腎五大系統,依據掌診分區的形色異常,將其辨證結果歸類(即臟腑辨證),然后據此選穴施治,此乃最為關鍵處。如治療坐骨神經痛的特效穴有數個,若患者掌上肺區出現氣色反應,即可診為肺虛,而靈骨、大白又有肺神經通過,故針此二穴必有顯效;若掌診腎區形色反應異常,則當取中白、下白(屬腎之神經)二穴。依法取穴,療效穩定。

四、心法特色

師公所著董氏奇穴之祖本,僅僅講述了數百奇穴的分布及主治,諸多內容尚未公開。楊師根據董公所傳,結合自己多年的臨證參悟,構築了董氏奇穴完整而獨特的理論體系。本文限於篇幅,僅取其理論精華之一二,為學者由此切入,触類旁通,便可準確把握董氏心法之脈絡,誠如古雲:天地玄機,藏之葉動風搖間耳。1、全息通應

董氏奇穴針灸,屬於多層次的全息針灸學,認為整體中任何一個獨立部分,都影縮著整體的資訊。諸多特效奇穴的創立,均與此原理有關。董氏奇穴為我們展現了一幅豐富多彩、全息通應的全景圖,其最常用的九種全息對應關係,可以囊括當前出現的許多全息針灸療法,臨證應用,變化無窮。例如位於口唇邊的水金、水通二穴,正當面部全息倒像之肺及氣管所在處,其全息正像則為下焦之腎臟所在,故以"金"、"水"命名,補氣益腎作用極強,治療久病腎不納氣之哮喘尤有特效。

2、同氣相求

楊師又稱之為"體應",是董氏奇穴在治療方面最有針對性的發揮與創造。體應之要點為: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肉治肉,以脈治脈,以皮治皮。如治療各種骨刺,常用削骨針(四花副穴及其下2.5寸之倒馬針),必須貼骨扎針方有特效;又如某股骨頭坏死患者,行臵換術后,自覺大腿外側體表有異常冷感2年,局部針刺2個月未愈,因其病位在皮部,證屬血瘀,故在其同側小腿心肺區,取其皮部之瘀絡刺血,一次而愈。

3、臟腑別通

該理論《內經》未見,首見於《醫學入門》,但其源流則不甚了了。楊師發

前人所未發,認為由六經開闔樞理論推衍而來,並在肺與膀胱通、脾與小腸通、心與膽通、腎與三焦通、肝與大腸通之后,又補充了心包與胃通。臟腑別通,實乃臟腑氣化相通。此一原理在董氏奇穴中,有極其廣泛的應用。如重子、重仙在肺經上,主治膀胱經之背痛;中白、下白在三焦經上,補腎作用極佳;木穴在大腸經上,治肝火旺極具特效;火包穴在胃經上,透過胃與心包通,治心絞痛特效。

4、絡病理論

該理論源於《內經》,昌明於葉天士,董公又有更深入而精彩的發揮,其拿手絕活--刺血針法,即以絡病理論為依據。初病氣結在經,經主氣;久病血傷入絡,絡主血。任何頑症痼疾由氣滯、血瘀到痰凝、毒聚的病理過程,均以瘀血為機轉。董公以毫針通經調氣,以三棱針刺絡活血,氣通血活,何患疾之不除?可以這樣說,董氏獨門刺血針法,使一些看似復雜的疑難重症迎刃而解,渙然冰釋。

另外,董氏針灸心法中,對藏象理論、脾胃學說均有獨到的發揮,他如一經治多經、一穴多穴用、互引互治、夾穴多治等,也為董氏奇穴的臨床應用,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五、治療特色

董氏奇穴針灸取穴少,見效快,治療範圍廣,對各種痛症、面癱、鼻炎、哮喘、膽囊炎、慢性胰腺炎、結腸炎、耳鳴、耳聾、帶狀皰疹、丹毒、不孕症、婦科病等等,均有意想不到的療效。如重子穴治久年背痛立竿見影,十四經穴無出其右者;又如腎關穴治尿頻;木穴治鵝掌風;婦科穴治不孕症;駟馬穴治過敏性鼻炎及多種皮膚病;正脊穴及上三黃治各種骨刺;通關、通山、通天配合刺血針法治療病毒性心肌炎;下三皇治糖尿病;制汙穴治久年惡瘡不收口;叉三穴配足三重治暴聾;側三里、側下三里治三叉神經痛均有特效,屢驗不爽,不一而足。

運用董氏奇穴有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掌握一些特效的招式,形成一系列疑難專科病的標準化治療方案。董氏先祖為我們留下了非常豐富的卓有成效的治療經驗,必須首先掌握。第二層次,由董氏奇穴完整的實踐及理論體系切入,參透針道原理,把握一身陰陽規律,形成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的整體思維模式,這樣,才能在面對復雜的臨床問題時,游刃有余,從容不迫,找到最佳治療對策。可以說,董氏奇穴將中國傳統針灸之精粹發揮得淋漓盡致。為學者須沉潛入微,真積力久,方可慧然獨悟。

結語

回首1998年2月14日在台北市拜師宴上,恩師楊維杰先生語重心長的教誨,憶及1999年8月隨恩師去西藏義診時的徹夜長談,常波每每感念不已。

董氏奇穴,中國大陸土生土長的民間絕技,流傳海外幾近半個世紀了,董師公業已仙逝二十七周年了,恩師楊維杰先生也遠去美國。在今天,我受恩師的囑

托,面向全國公開傳授董氏奇穴針灸,是為了實現董公生前的遺願--讓董氏奇穴重回故鄉,再現光芒。常波不敏,注定以畢生精力投身於此。

附:董氏奇穴醫話散論:

董氏奇穴是一套源於民間的獨特針灸體系,具有極強的臨床實效性,其淵源與特色已在文中介紹。

我是學習傳統針灸的(所謂“學院派”),十余年的臨床經驗告訴我:不能忽視民間的東西!

跟傳統針灸相比,董氏奇穴更易入門,在某些方面收效極快,有一些特效的奇穴一學就會,但要成為此中高手,必須具備深厚的傳統中醫功底,且要醫道雙修。

董氏奇穴由中國針灸學會推荐,被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列為2004年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

有興趣的話可參閱我的恩師楊維杰先生的著作——《董氏奇穴針灸學》。

應該說,董氏奇穴與傳統針灸是一脈相承的。但它的獨具特色與臨床實效性,又帶給我們無窮無盡的遐想----中國傳統針灸的真髓是什麼?這才是董氏奇穴的真正魅力所在,而非陷於無謂的門派之爭。

董氏奇穴針灸臨證,尤重整體觀念,任何疾病的治療,均主張整體著眼,局部著手(傳統針灸亦是如此)。特別講究在治療的每一個環節下足功夫:最特效的穴位、形神兼調的針法、最佳的治療時機,以期最大限度、最快速地激發調動整體的潛能,最定向最集中地沖擊病灶,消除局部的疾患。在每一個環節上,都有切實可行的方法應對,可操作性強。

近來有業界同道在網上對董氏奇穴給予了熱誠的關注,並有一些相關的質詢,因診務繁忙,未及時回復,殊為歉意!在此對大家做一些交代。

古籍出版社曾在數年前出版過恩師的著作——《董氏奇穴針灸學》,但因校定的原因,文圖有諸多失誤。此書一版再版,每每缺貨,銷量過萬冊,但老師沒拿到分文版稅,且花去數萬元買書號,曾委托律師從美國打電話交涉過,不了了之。楊老師一直想來個全新修定版,交給人衛出版,我會敦促一下老師,以期國內針灸界盡快見到全新的《董氏奇穴針灸學》,答謝大家的厚愛!另外,我本人正在積極籌划出版《董氏奇穴針灸精粹》一書,將老師口授心傳的精華內容條分縷析,全面推出。我會以老師傳授的心法為基礎,結合在國內講學的綱要,對董氏奇穴進行全新的梳理和詮釋。其中會包括一些從未見諸文字的內容,如董氏三十六絕針,董門祕傳掌診真訣,董氏九大特效刺血區等等。

我在對董氏奇穴全身心地實踐及推廣過程中,有一些小小的欣慰,越來越多

的業界同仁對董氏奇穴關注並受益,但想起恩師楊維杰先生的囑托,以及國內外千余名學員的期望,心中惴惴不安!

董氏奇穴與傳統針灸一脈相承,二者在臨床中可互相參證,然董氏奇穴又有其獨特之處,“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師公和恩師有兩句話對我的人生影響至深,送給大家以共勉——

董公景昌先生雲:病非人身素有之物,能得亦能除,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

楊師維杰先生曰:只有一流的人品,才能成就一流的學問。

常波送給大家一句話——董氏奇穴,永遠相信奇跡!

關於"木穴"的應用經驗介紹出來,以供您參考----

【木穴】

部位:在掌面食指之內側。計有兩穴點。

解剖:正中神經、指掌側固有神經、肝神經。

主治:肝火旺、脾氣躁。

取穴:當掌面食指之內側,距中央線二分之直線上,上穴距第二節橫紋三分三,下穴距第二節橫紋六分六,共二穴。

手術:針深二分至三分。

發揮:

●本穴位對於眼睛發干、眼易流淚、手汗、感冒、手皮發硬等皆有療效。

●本穴治療手掌皺裂,手皮膚病尤具特效。以此治愈數十例富貴手,平均三至四次即愈。

●本穴治療鼻涕多,不論清涕濃涕皆有效,尤其感冒流涕可止於頃刻。

●本穴治手皮膚病及手掌皺裂,以患側為主。治其它各病以對側為主。

●本穴對外感風邪所致之皮膚瘙痒亦有著效。

●本穴具有清利頭目,開竅疏肝的作用,位在食指上,亦系透過“肝與大腸通”(臟腑別通實乃氣化相通,與開合樞原理有關)之關係治療多種疾病。其治鼻病,一系經絡作用,一則與疏肝亦有關。

●本穴與膽穴相配(均左右單取)治療更年期婦女煩躁、易怒效佳。

●曾治一沙姓男孩,11歲,患者雙手掌干燥,皺裂五年,每年春秋季節加重,手掌皺裂,出水,瘙痒,經用木穴(雙)治療4次,配合尺澤穴刺血治療一次,手掌皮膚光潔如新,隨訪一年未發。

又:治療多種慢性皮膚病(尤其是手上的皮膚病)特效配方----

主穴:木穴配制汙穴(左右交替取用)隔日一次.

配合刺血(根據皮膚病所在區域,循經刺瘀絡出血).久病必瘀,治風先治血,血去風自滅.此之謂也.

還可在距皮損區1.5寸處,循經在皮下刺一到數針,針尖指向皮損區,針法與腕踝針相仿,無脹痛感.病在皮刺至皮,此乃董氏奇穴同氣相求原理.

此法見效快,遠效佳.

【制汙穴】

部位:在大指背第一節中央線上。

解剖:橈神經淺支。

主治:久年惡瘡、惡瘤開刀后刀口流水不止,不結口。

取穴:當大指背第一節中央線上。

手術:以三棱針刺出黑血當時見效。

發揮:

●本穴治療一切瘡瘍、刀傷、燙傷或手術后傷口潰瘍出水,久不收口,僅以患側制汙穴點刺二次即見痊愈。

●制汙穴顧名思義可制血中之汙毒,可用治脈管炎、痤瘡。

●有這麼一個病曆是我親眼所見,北京中醫葯大學研究生處吳老師之女,14歲,左足內踝前創口兩年不愈,紅腫出水,經用多種抗生素及外用葯物治療無效。從台灣來北京攻讀博士學位的邱雅昌師兄,經用制汙穴點刺放血三次(每五天一次),痊愈,吳老師每每提起均嘖嘖稱奇。

身體各處皮膚潰瘍不收口,治療方向有三:1、調肺氣(肺主皮毛,制汙穴在肺經)2、調血(制汙穴既調肺又制血中之汙毒,配合刺血)3、調脾胃(培土生金)

所以,此病例后期可針刺通腎、通胃、通背三穴,補脾肺之氣。

董氏奇穴不刻意追求復雜的補潟手法,而是以其特定的針法(如動氣、倒馬、牽引、疏通、歸宗、奇絡等針法)於無形之中完成了補潟的過程。前賢有雲:“神存心手之際”,誠哉斯言。竊以為:針法實施的過程,乃醫者以針為媒介,以神會神,與患者的潛在之神(元神)溝通對話的過程,一應一答,瞬間完成,只可以意消息之。君以為然否?

很多人不注意針刺入皮部的針感,董氏奇穴針法特別講究針刺的層次(楊師所雲“體應”或“同氣相求”,此之謂也),故對針刺入各層次的針感和手感,發現了一些奇妙的現象,總結了一些有趣的規律。君體會到針刺時用緩慢進針法在刺皮的一瞬間有強烈的酸麻感效果特好,其實此法對痛症、痒麻症及神經精神類

的疾患尤佳。另外,尚可根據針刺破皮一瞬間有無“破空感”,來判斷患者正氣的虛實狀況,更可進一步判斷預后如何。正所謂:“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此針法幽微奧妙處,須臨證久久,體悟久久,方可一日貫通,古人雲:“思之思之,鬼神通之”。

董氏奇穴“小節穴”治療踝關節扭傷疼痛最有特效,屢用屢驗,極少失手。體表位臵:在手掌大魚際赤白肉際線上,第一掌指關節結合處那個點即是。

針刺方法:取健側穴。用1寸半——2寸32#毫針,從該穴進針,針尖朝向腕橫紋中點,進針約1寸——1寸半,得氣為度。行針得氣的同時,令患者活動踝關節,施動氣針法,收效出針或留針半小時。

曾治澳門林醫師之子,16歲,右踝關節扭傷3個月,疼痛,活動不利,右踝關節呈明顯硬性腫大,口服、外洗中葯及理療,未見顯效,依上法施針,第3天即見右踝關節硬性腫大消失大半,疼痛明顯減輕,繼針3次而愈。見者稱奇。

在清华同方上查到和董氏相关的综述性文章三篇,左老师的那篇就不拿出来献丑了,这两篇给广大同仁共勉。

从“董氏奇穴”的应用谈腧穴的定位、定病与定性

董氏奇穴是董景昌先生创立的独特针灸方法中所应用的穴位,其定位大多与十四正经腧穴不同,虽有部分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在同一位置,但命名与主治功用却不相同。我们临床习用董氏奇穴,效果颇佳。细细揣摩,其对腧穴主治功用的把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定位(穴位针对特定的解剖部位起治疗作用),二是定病(穴位针对具体病证起治疗作用),三是定性(穴位针对疾病的某一证型起治疗作用)。现结合临床应用说明如下。

1定位

所谓定位,即董氏奇穴中的某穴与某特定解剖部位相对应,取用该穴,对治疗相应部位的疾病或对缓解该部位的不适症状有明显作用。例1李某,男,18岁,战士。2000-10-20初诊。左膝关节疼痛1个月。患者于1个月前,做双杠训练落地时未能站稳,捩伤膝部,局部肿痛,行走困难。X线片检查未见异常,遂在驻地休养,内服止痛药物,外用红花油搽抹。1个月后,症状仍未见明显好转,遂来我处就诊。检查:左膝关节内侧肿胀明显,副韧带压痛,关节屈伸活动时疼痛加重。初步诊断:左膝内

侧副韧带损伤。治疗:取董氏奇穴金斗、金吉、金陵(相当于膀胱经的魄户、膏肓、神堂)3穴,点刺放血。治疗1次,肿痛大为减轻,治疗5次痊愈。按:魄户、膏肓、神堂,作为经穴,临床常用于治疗临近脏腑和组织的疾病(从腧穴的命名就能看出),或治肺,或治心,或治局部肌肉疼痛,而其作为董氏奇穴的金斗、金吉、金陵三穴则在治疗膝关节疼痛方面有独特功效,说明此三穴与膝关节这一部位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经外奇穴,是对正经穴位的主治功用更独特的阐释。

2定病

所谓定病,即董氏奇穴中的某穴针对某一特定的疾病有显著疗效,即专病专穴。例2王某,男,19岁,战士。2003-03-11初诊。双手皮肤皲裂、疼痛2个月余。患者于2个多月前,不明原因出现双手掌侧及背侧,尤其是在指关节附近,多处皮肤皲裂、疼痛,手不能用力抓握物品。夜间疼痛加重,严重影响睡眠。外用药物无效,只好用胶布粘贴,且症状有加重的趋势,遂来我处就诊,即取董氏奇穴试治。取穴:木穴(木穴取法:将示指掌侧沿纵向用3条纵线划分为四等份,将示指掌侧第一节横向用2条横线划分为三等份,近桡侧的1条纵线与2条横线的2个交点即为该穴)。针刺治疗1次后,夜间疼痛大为减轻,已能安睡,治疗4次后痊愈。按:在针灸临床上,针对某些病症有特殊疗效的穴位多见于奇穴,如百劳穴治瘰疬,四缝穴治疗小儿疳积。从这方面讲,董氏奇穴无疑是对经外奇穴内容的极大丰富。

3定性

所谓定性,即董氏奇穴中的某穴针对同一证型的不同疾病均具有显著的疗效,即凡属此证型,无论何种疾病均可取用该穴。例3李某,女,36岁。2001-06-12初诊。述阴道内有气体排出2年余,同时伴有小腹发凉,小便次数多。舌质略淡,脉沉细。诊断:阴吹。取董氏奇穴肾关穴(阴陵泉直下1.5寸),艾条温和灸。明确穴位后,嘱其在家中自行灸治。灸治8日后,阴吹症状消失,15日后小腹发凉、小便次数多等症状明显改善,遂停止治疗。随访6个月,阴吹之证未再复发。按:作为董氏奇穴,肾关穴还可用于治疗肩周炎(定位)、夜间多尿(定病),同时又治肾虚所引起的各种病症(定性)。此患者阴吹之症,伴小腹发凉、小便次数多,应为肾气不足所致。所以取肾关穴为其试治,幸而痊愈。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腧穴的主治功用概括为针对某种证型的作用(定性)是不容置疑的。体会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对董氏奇穴的学习与临床实践,认为其腧穴的主治功用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定位、定病和定性,三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不仅董氏奇穴的主治功用可以这样概括,所有腧穴的主治功用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概括。对于传统腧穴,我们重视用“定性”概括腧穴的主治功用,而忽视了“定位”和“定病”,而董氏奇穴在“定位”和“定病”方面更有独到之处。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一点,对于我们开阔思路,进一步扩大十

四经穴的使用范围,丰富特定穴理论,简化针灸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董氏奇穴”的特点和理论基础

董氏奇穴及针刺方法是盛行于台湾和海外的一种特殊的针刺疗法,该奇穴的分布及应用,既源于传统的经络系统和针灸方法,又有所创新而独具特色,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众多针灸新法中的一个新的体系,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发展前途。现对其分布特点、针刺法及其理论基础作一简介。

1董氏奇穴穴位分布特点

1995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杨维杰著《董氏奇穴针灸学》)。其分布特点如下。

1.1骨缘分布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故进针时均紧贴骨缘。如“一一部位”及“二二部位”的穴位均贴骨,或进针抵骨。“三三部位”的心门穴、肝门穴、肠门穴,“五五部位”的海豹穴、木妇穴,“六六部位”的火主穴、门金穴,“七七部位”的四花上穴、足三重穴等,均贴骨缘。灵骨穴也是紧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等等。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故其治疗效应显著。

1.2穴位组合董氏奇穴组合穴位较多,即多个穴位为一组,多穴一名,针刺效应相同。如腑巢穴即包括23穴;后背的五岭穴包括大椎骨下连续10节10个穴位、旁开3寸连续8个穴位、再旁开3寸连续7个穴位,总共44个穴位;“七七部位”的下三皇穴包括天皇、地皇和人皇;“八八部位”的上三黄穴包括其黄、明黄和天黄等穴;其他如足三重穴、指三重穴、指肾穴、五虎穴、外三关、四马穴等,均为组合穴位。董氏奇穴的穴位组合特点与其刺法之“倒马针法”常两针、三针并刺有关。

1.3背部七线董氏奇穴有相当数量的穴位集中在背部,且位于7条垂直的直线上。这7条直线是:中线与督脉重叠,左右各旁开1 5寸、3寸、6寸各有一条线。中线上有21穴;1 5寸线上有9穴,左右共18穴;3寸线上有15穴,左右共30穴;6寸线上有7穴,左右共14穴。此7条线上总共有83穴。

1.4与正经穴位同穴异名董氏奇穴有不少穴位与正经是重叠或极为接近的,可以认为属于同穴异名现象。如背部穴位与督脉穴位和膀胱经穴位;“六六部位”的水曲穴即地五会,水相穴即太溪;“四四部位”的人宗穴即手五里等。此外,也有部分穴位邻近正经穴位,如门金穴即陷谷穴后五分紧贴两趾骨间,火主穴即太冲穴向后五分,灵骨穴即合谷穴后1寸,紧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等。需要说明的是,董氏奇穴与正经穴位重叠的某些穴位,其功效主治却与一般著作中所论正经穴位不尽相同。

2董氏奇穴刺法特点

2.1刺法简便董氏奇穴针刺方法简便易行,较多地采用“正刺”、“斜刺”、“皮下刺”等刺法。“正刺”为垂直进针,进针后深刺之,或浅刺之。“斜刺”为针体与皮肤表面呈60°或45°的角度进针。“皮下刺”即沿皮进针。上述刺法于进针后要留针,亦可不留针,留针时间一般为30~45min。董氏奇穴不甚强调补泻刺法。同一穴位,如果采用不同的针刺方向和不同的进针深度,其治疗的病证也不同。如同一“肾关穴”(阴陵泉下1 5寸),正刺可补脾,而如果向后方向刺入,则可补肾。

2.2动气针法这是董氏奇穴的特殊针法,于进针得气后,在捻针的同时,令患者活动患处,然后根据治疗效果决定出针和留针。如果病程短,治疗效果较好,则出针;如果病程较长,则宜留针,并可于留针期间一面捻针,一面令患者继续不停地活动患处。如果病在胸腹部,或在脏腑,或属于气郁病变,或属于神志病变,则可配合使用按摩,亦可令患者作深呼吸,或用意念引导之,使针刺与患处之气相引。所谓动气针法,即动而得气之义。

2.3倒马针法倒马针法也是董氏奇穴的特殊针法,其针刺方法为:于一个部位同时取一组穴位刺之,一般情况下同时取2~3穴,如此刺之可加强疗效。在正经穴位的针刺中亦可仿用此倒马针法,如同时刺内关与间使。

2.4刺络法董氏奇穴善于用三棱针刺络放血,多年大病、久病难治之病,往往通过刺络放血,豁然而愈。剧烈疼痛亦可于刺络放血之后立即止痛。在董氏奇穴临床应用上,全身上下,无处不可放血,董氏奇穴刺络法的最大特点是远离患处放血,效果甚好,此与常的阿是穴刺络放血方法相比,则是更进了一步。2 5刺病象法所谓“病象”,即身体内部病变在体表的异常态或颜色反应,如瘀斑、斑块样色素沉着等。刺病法即于体表异常颜色、异常感觉或异常形态处进针刺络法有时也于病象外下针。

3董氏奇穴的理论基础

3.1奇正相通董氏称其奇穴为“正经奇穴”,其原著亦称《董氏正经奇穴学》。其用意即蕴含虽为奇穴,实与正经相通之义。以董氏奇穴最常用穴“灵骨穴”与“大白穴”而言,灵骨穴在合谷后1寸,大白穴与三间相符。其功效则在传统功效基础上又有发挥。又如“木斗穴”与“木留穴”治肝脾肿大,其穴位在足背三四趾间,表面上与十四经之穴位无关,事实上足阳明胃经有一分支从膝下三寸处分出,向下进入足中趾外侧趾缝,正与木斗穴与木留穴所在之处相吻合。其它董氏奇穴很多亦均有与上述例子相类似之规律,因而称“奇正相通”,故其疗效机理与十四经穴亦相通。3.2骨膜刺激如上所述,董氏奇穴的穴位多沿骨缘分布,进针时亦紧贴骨缘,并且达到骨膜。骨膜神经末梢分布较为丰富,刺之可以得到较强的针感,由此引起显著的神经反射及相应的机体反应,因而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3.3同气相求董氏奇穴有以骨治骨、以肉治肉、以筋治筋、以脉治脉的方法。如“肩中穴”位于臂上肌

肉最丰隆处,故刺之可治小儿麻痹症之肌肉萎缩;“正筋穴”和“正宗穴”位于脚后跟之大筋上,故治疗颈项筋痛,项背强急。列缺透太渊治疗血管性头痛可以识为以脉治脉,因为太渊是脉之大会。

3.4活血化瘀董氏奇穴中很多穴位均可采用刺络放血。此与“宛陈则除之”的活血化瘀疗法一致,有其突出的效应 3.5穴位合乎全息律全息律理论,目前尚未被完全证实,但全息律的出现则深化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董氏奇穴的穴位分布与全息亦有极其相似之处。举“水金穴”与“水通穴”来说,此两穴在所在及所刺之处。正当全息倒象之气管及肺所在之外,其全息顺象则为下焦肾脏所在。故本穴补气益肾作用极强,治疗咳嗽、气喘等皆有特效。3.6脏腑别通董氏奇穴由于有“奇正相通”之特色,故一般临床治疗组穴机理,如表里经取穴,董氏奇穴针刺疗法均常应用。其特殊之处在于穴位所在及其所主治病证之间,蕴含有脏腑别通之机理。“脏腑别通”之理论源于明代李梃之《医学入门??脏腑相通篇》:“心与胆相通;肝与大肠相通;脾与小肠相通;肺与膀胱相通;肾与三焦相通;肾与命门相通。”此脏腑别通之机理为传统十四经未曾或极少运用者,例如董氏奇穴之“中白穴”位于三焦经上(奇正相通),但透过“肾与三焦相通”之机理联系,用治肾虚腰痛效果显著。由此可见,董氏奇穴针刺取效之机理,乃与脏腑别通密切相关。

在清华同方上查到和董氏相关的综述性文章三篇,左老师的那篇就不拿出来献丑了,这两篇给广大同仁共勉。

董氏奇穴特效针灸速成班讲义[最新版)--左常波

1997.12.9 师公董景昌先生 左常波与恩师杨维杰博士摄于台北市 ●董公云:“病非人身素有之物,能得亦能除,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杨师曰:“只有一流的人品,才能成就一流的学问。” ●常波语:“董氏奇穴,永远相信奇迹。”

目录 1.绪论: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 (3) 2.董氏奇穴特效核心奇穴 (9) 3.董氏奇穴特种针法 (23) 4.董氏奇穴针道原理 (26) 5.董氏奇穴特效刺血术 (33) 6.董氏奇穴临床应用 (35) 董氏奇穴疏导促通法治疗痛症 (35) 董氏奇穴特效美容针拨术 (36) 董氏奇穴治疗妇科病 (36) 董氏奇穴治疗疑难病 (36) 7.附录:董氏奇穴系列培训班 (44) 8. 后记 (45) 一、绪论: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

引言 孔子云: 礼失求诸野。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 两千年的岁月沧桑, 传统针灸有许多精华的东西湮没佚散了, 但是在民间, 中国针灸之真传命脉却延绵不絶, 一脉相承, 生生不息。 月印万川,风流千古。面对董氏先祖的大智慧, 我的心灵一次次被强烈震撼…… 1、历史渊源 董氏奇穴,乃董门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历来口授心传,不著文字,不传外姓,其独门之秘穴心法,对外隐而不发,秘而不宣,几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术”之称。 董公景昌先生,祖籍山东省平度县。其父董森公,身怀绝技,以针术名噪乡里。董公幼承庭训,绍衍祖学,18岁即独立行医,曾在青岛悬壶数载,一时名声鹊起。1949年,董公举家迁往台湾。数十年来,董公临诊40万人次,活人无数。其医术日见精湛,造诣更为深厚。董门独派针灸绝学,在其手中运用如神,功至臻境。197l年,董公以奇穴针灸治愈高棉总统龙诺之半身不遂,其针术之神奇震撼台湾,时人盛誉其为“当代针圣”。为弘扬董门绝学,董公摒弃门户之见,打破先祖不传外姓之陈规,开门授徒,并取其祖学之精华,于1973年辑成《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在台湾出版。至此,董氏祖传数十代之绝学秘技流传于世。 董公嫡传入室弟子杨维杰先生,祖籍山东省高密县,家学渊源,自幼学习医药、伤科、针灸,后师从董公潜心研究董氏独门奇穴针法。因杨氏天资聪颖,用功精专,为人厚道,深得董公期许,遂将家传绝学倾囊相授。杨氏克绍箕裘,尽得真传,28岁即出版第一部由张大千先生亲笔题名的著作《针灸经纬》,以后陆续推出《针灸经穴学》、《针灸五输穴发挥》。尤可称道者,杨著《董氏奇穴针灸学》,乃董公原著之后第一部深入阐释董氏奇穴针灸心法的巨著,在台湾、日本、韩国、东南亚、欧洲及美国针灸界产生极大影响。 杨氏临证数十载,潜心于董门绝学的研究之中,苦心孤诣,兀兀穷年,将董氏奇穴针灸发扬光大,形成蔚为大观之董杨大成针灸体系。1997岁末,笔者从青岛千里迢迢慕名前往台湾,拜谒董氏嫡传弟子、美国针灸学会学术组长、台湾中医针灸界泰斗----杨维杰先生为师,学习董氏奇穴针灸心法。承蒙恩师不

董氏奇穴特效配穴

董氏奇穴特效配穴(作者:董景昌胡文智)2009-02-16 20:45董氏奇穴特效配穴作者:董景昌胡文智 1 正会穴治流鼻血尤具(卓效)。流鼻血 2 州圆、州崙、州昆等三穴配合正会、前会、后会等穴为治疗中风,半身不遂之(特效穴)。半身不遂 3 上瘤穴治疗脑瘤(特效)脑瘤 4 上瘤穴治疗脑癌(奇效)脑癌 5 灵骨穴治疗肺癌、肺气肿、肺积水时配大白穴(奇效)。肺癌、肺气肿、肺 积水 6 灵骨穴治疗半身不遂时配大白穴、上三黄穴、通肾穴、通关穴、通背穴、通山穴、通天穴、正会穴(奇效)。半身不遂 7 耳圆穴治疗解酒醉(特效)解酒醉 8 灵骨穴治疗经痛配门金穴、四花上穴特效。经痛 9 通关、通山、通天、通心、通灵五穴配通肾、通胃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久年胃病有(奇效)。胃、十二指肠溃疡、久年胃病 10 正筋、正宗、正士三穴同时取用为治疗坐骨神经痛、骨刺之(特效穴)。坐骨神经痛、骨刺 11 通关、通山、通天、通心、通灵五穴配地宗穴治心律不整(神效)。心律不整 12 通关、通山、通天、通心、通灵五穴配心灵一穴二穴治狭心症(特效)。狭心症 13分金穴治疗过敏性鼻炎、鼻蓄震症、感冒、喉炎、咳嗽之(特效穴)咳嗽 14 正筋穴、正宗穴为治嵴椎痛、耳鸣之(速效)。嵴椎痛、耳鸣 15 正会、前会、后会、镇静四穴为治疗神经衰弱、失眠之(特效穴)。也是治 疗四肢颤抖(舞蹈症)之(特效穴)。神经衰弱、失眠、四肢颤抖(舞蹈症) 17 大白治急性肺炎(特效)急性肺炎 18 大白穴以三稜针治小儿气喘、发高烧、肺炎(特效)。小儿气喘、发高烧、肺炎90 19 侧间穴(肠炎特效)肠炎 23 合金穴治疗过敏性鼻炎、鼻蓄震症、感冒、喉炎、咳嗽之(特效穴)咳嗽 24 三圣穴治疗高血压(特效)、低血压过高症(特效)高血压、低血压过高症26侧间穴以三稜针扎出血(有特效)治气喘、支气管炎、小儿肺炎 28 大白穴配灵骨穴治疗范围甚广,凡属气滞血淤之症均有(奇效)。气滞血淤之症 31 治疗梅毒、淋病时需配分技上、下穴(奇效)。梅毒、淋病 33 重子穴治小儿疾患以三稜针刺出血(特效)。小儿疾患 35 治疗妇女百病,本穴配妇科穴(奇效)。妇女百病 36 小閒穴治疗肠炎(特效)疝气(特效)肠炎、疝气 38 其门穴,其角穴、正三穴为治疗痔疮、下腹部发炎症之(特效穴)。疗痔疮、下腹部发炎症 39 心脏麻痺(特效)、眩晕(特效)、胸闷(特效)心脏麻痺、眩晕、胸闷 43小閒穴以三稜针扎出血(有特效)治气喘、支气管炎、小儿肺炎 50心灵穴为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对治疗心脏疾病疗效神速。配地宗穴为治疗心脏病之(特效穴)心脏病

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董氏奇穴)

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董氏奇穴) 2016年4月22日—4月27日(22日全天报到)广州2016年4月09日—4月14日(09日全天报到)北京一、课题介绍“董氏奇穴针灸疗法”传承于台湾、盛行于海外,近年来风行于世界。“董氏奇穴”是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嫡传弟子杨维杰先生将“董氏奇穴”发扬光大,在海外针灸界影响深远,业界盛誉“董氏奇穴独步世界专治大病”。近几年“董氏奇穴针灸疗法”盛传于大陆,它以穴法、针法、诊法、心法、疗法为独门之功,其疗效迅速、易懂、易学,对治疗重症、急症、痛症有极佳效果,引起了针灸界的广泛重视,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和新技术推广项目。“董氏奇穴针灸疗法”与普通针灸不同之处在于:1、临床效果惊人,取穴灵活机动,虽有定穴并无定点,常就病变反应取穴。2、用针精要,一穴多病,临床从不超过六针,然每针之所至,立起沉疴,令人叹服。3、诊疗操作手法、思路、治疗模式清晰,不受时间及条件限制。4、经济、安全,见效快,学习掌握董氏奇穴疗法增强了医生诊疗水平和经济效益。为此中国针灸推拿协会及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在全国范围举办“董氏奇穴特色疗法临床应用研修班”,以满足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学习要求。二、董氏奇穴“五特”概要(一)穴法特色:董氏奇穴分布在手指、手掌、前臂、上

臂、足趾、足背、小腿、大腿、双耳、头面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二)针法特色:董氏针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与十四正经传统针法迥然不同。董氏针法内容有:倒马针法、动气针法、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倒马、动气、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又体现了董氏针法的灵活性,乃董公高深绝学之一,此针法讲究治病无定穴,取穴无定处,注重疾病的外在感应,正所谓“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最为精妙处,乃董氏刺血针法,其特点:1、刺血以远处施针为主,甚合'泻络远针'之古义。2、刺血部位遍及全身,划分许多特效刺血区,如心肺区、肝胆区、肾区等等。3、治疗范围广泛,特效速效,简单安全。(三)诊法特色:正确的诊断及对穴性的了解,是应用董氏奇穴的关键所在。董公诊病,首看掌诊,次看面诊。董氏掌诊秘诀乃董门弟子习用的独门诊法,此中真诀需经口授心传,方可了然于胸。董氏掌诊之诊断结果是一种病机辨证,按照人体肝、心、脾、肺、肾五大系统,依据掌诊分区的形色异常,将其辨证结果归类,然后据此选穴施治,此乃最为关键处。如患者掌上肺区出现气色反应,即可诊为肺虚,而灵骨、大白又有肺神经通过,故针此二穴必有显著效果。依法取穴,疗效奇特。(四)心法特色:1、全息通应:董氏奇穴针灸,属于多层次的全息针灸学,认为整体中任何一个独立部分,都影缩着整体的信息。诸多特效奇穴的创立,均与此原理有关。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2)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 目录 (根据《董氏奇穴针灸学》一书和视频资料整理) 一、头部疾病 (一)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配肾关,留针45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书) 2、针灵骨,立可缓和头痛。 3、太阳两穴配灵骨立止(太阳两穴分别在小指掌面第一、二节正中,灵骨穴在 拇指与食指的掌骨间)[巳经验证] (二)偏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甚佳。 2、针中九里(风市)、效果亦佳。 3、点刺三重、四花立可止痛。 4、太阳部位疼痛针金门效果甚佳。 5、指三重(手背,无名指第二节外侧四分法取穴三穴) 6侧三里(足三里后1寸)、侧下三里(侧三里2寸) (三)前头痛: 1、针火菊立止头痛。(己验证) 2、眉棱骨痛:针火菊立效。(己验证) 3、点刺四花中效果亦佳。 (四)后头痛: 1、冲霄放血立止头痛。 2、针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五)头痛、头胀、久年头痛: 脚背六溪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解溪穴下1寸为上溪穴,其下1寸为下溪穴,上下溪左右旁开各1寸分别为内溪、外溪、前溪、水溪穴,共6穴) (六)眉棱骨痛: 火连(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2寸处)火菊(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3 寸处)(视频) (七)感冒头痛: 1、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取穴) 2、二角明(手背,中指第一节中央线上三分法取两穴、向下斜刺) 3、头晕:感冒头痛: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进针) 配灵骨大白 1、高血压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点刺放血,再针火硬可立降血压,并止眩晕。(书) 2、脑贫血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 (八)正脑三穴:主治:脑鸣、脑神经痛,咳嗽不止(立即见效) 取穴:(77-1 )足后跟筋正中央,正脑一穴距足后跟4.5寸,也就是距正筋穴上1寸,正脑二穴、三穴相距各2寸。 二、眼部疾病

董氏奇穴针灸

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简介 ---- 董氏奇穴再传入室弟子左常波 引言 孔子云:礼失求诸野。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两千年的岁月苍桑,传统针灸有许多精华的东西湮没佚散了,但是在民间,中国针灸之真传命脉却延绵不绝,一脉相承,生生不息。 月印万川,风流千古。面对董氏先祖的大智慧,我的心灵一次次被强烈震撼…… 历史渊源 董氏奇穴,乃董门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历来口授心传,不著文字,不传外姓,其独门之秘穴心法,对外隐而不发,秘而不宣,几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术"之称。 董公景昌先生(1916-1975),祖籍山东省平度县。其父董森公,身怀绝技,以针术名噪乡里。董公幼承庭训,绍衍祖学,18岁即独立行医,曾悬壶青岛数载,怀救世之心,挟济人之术,未几,医名鹊起。1949年,董公举家迁往台湾,1953年,蛰居台北。数十年来,董公临诊40万人次,活人无算。其医术日见精进,造诣更为深厚。董门独派针灸绝学,在其手中运用如神,功至臻境。1971年,董公以奇穴针灸治愈高棉总统龙诺之半身不遂,其针术之神奇震撼台湾朝野,时人盛誉其为"当代针圣"。为弘扬董门绝学,董公摒弃门户之见,打破先祖不传外姓之常规,开门授徒,一时虔诚求师者日众,可谓桃李满天下,董公择其德才俱佳者七十又三人,收为入门弟子,悉心传授。1972年,从师学艺者某公(某大学教授),盗用董氏奇穴之部分,出版《江湖奇穴秘集》,董公深恶而痛绝之。为免众人受愚,以正视听,遂取其祖学之精华,于1973年辑成《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在台湾出版。至此,董氏祖传数十代之绝学秘技流传于世。董公厥功伟矣! 董公入门弟子七十三人,得其衣钵者乃嫡传弟子杨维杰先生。杨氏祖籍山东省高密县,家学渊源,自幼学习医药、伤科、针灸,后师从董公潜心研究董氏独门奇穴针法。因杨父与董公素有世交,且杨氏天资聪颖,用功精专,为人厚道,深得董公期许,遂将家传绝学倾囊相授。杨氏克绍箕裘,尽得其传。28岁即出版第一部由张大千先生亲笔题名的著作:《针灸经纬》,以后陆续推出《针灸经穴学》、《针灸五输穴应用》,尤可称道者,杨著《董氏奇穴针灸学》,乃董公原著之后第一部深入阐释董氏奇穴针灸心法的巨著,畅销台湾、日本、韩国、东南亚及美国等地区国家,引起轰动。 杨氏临证数十载,潜心于董门绝学的研究之中,苦心孤诣,兀兀穷年,将董氏奇穴针灸发扬光大,形成蔚为大观之董杨大成针灸体系。公元1997岁末,常波从青岛千里迢迢慕名前往台湾,拜谒董氏嫡传弟子、美国针灸学会学术组长、台湾中医针灸泰斗--杨维杰先生为师,学习董氏奇穴针灸心法。承蒙恩师不弃,拜在杨师门下,并登堂入室,成为董氏奇穴大陆再传入室弟子。徜徉董杨大成针灸之殿堂,神游心印,搜奇揽胜,真可谓玄机妙趣,异彩纷呈。 学术特色 董氏先祖以其灵性智慧,妙造独悟,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正如《医贯》有云:"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董氏奇穴非一方一法,一穴一术,乃自成体系的针灸流派,堪称针道。其医理学术深如渊壑,浩若瀚海。择其要者举述如下: 一、穴法特色 董氏奇穴号称七百四十穴,真正公开的尚不足二百。分布在手指(一一部位)、手掌(二二部位)、前臂(三三部位)、上臂(四四部位)、足趾(五五部位)、足背(六六部位)、小腿(七七部位)、大腿(八八部位)、双耳(九九部位)、头面(十十部位)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1、骨缘分布 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讲究贴骨进针。如妇科、还巢、灵骨、足三重等,均贴骨缘。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董氏奇穴多贴骨缘分布,故疗效显著。 2、穴位组合 董氏奇穴多以组合穴应用。如胸腹及后背穴位,均以组合穴出现,多用刺血针法,取穴灵活,安全有效。他如驷马穴、上三黄、下三皇、外三关等,均为三穴并列,跨越身体某一区段。此乃董氏奇穴一大

最新胡光董氏奇穴与谐针法穴位最全整理版

综合组穴 一、李旸四针(有称鲍四针或杨四针) 人中穴、后溪穴、束骨穴、复溜穴扎10分钟,做主穴25分钟 治验应用: 1、通督脉:治疗腰痛如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腰突压迫神经髂前上棘疼,特别是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柱炎,如果杨四针效果差就加上:小节、腕顺1、2(先针,令其动),小节+腕顺1,2可治各种腰、腿痛,尤其是腰椎间盘脱出、突出、膨出,坐骨神经痛。针:健侧,10分左右,令其动。 2、止痛要穴:a、三叉神经痛;b、舌咽神经痛;c、腰痛加五虎擒羊;d、尿闭、尿失禁、遗尿、夜尿多、尿床:秩边+杨四针泌尿系统(肾关三阴交秩边重子、重仙、小大浮外) 3、膝关节炎:杨四针+膝关节周围;如有积液:取穴远一点,不要在膝盖周围渣,可取穴:梁丘、内外膝眼、阳陵泉膝关节疼痛不要脱离杨四针 4、治疗全身冷水过敏 注:原因扩大其治疗范围故仍从其原穴名,现因教学授课改称为“李旸四针”。 二、怪三针 正会穴、次白穴、鼻翼穴 临床应用: 治疗尿床、抽动秽语综合症、多动症、神经不集中、口吃、癔病、考前综合症、小儿脑瘫、痴呆、脑发育不良、癫痫、狂躁、怪病。 治验应用: 1、胃痛、小儿疳积:正会、次白(向指侧倾斜45—60°) 2、运动异常病:正会、次白、小节 3、面肌痉挛(眼跳):正会、鼻翼、眼黄 1.顽固性癫痫脑瘫(涉及到运动功能障碍就用小节) 2.多动症 3.抽动秽语综合征(怪三针) 厌食症(脾胃功能——斜次白——厌食) 4.尿床 a. 正会(百会)次白鼻翼 b.杨四针(附睾炎精索炎) c.重子、重仙、小大浮外间(哮喘) d、秩边透水道快速针刺1分钟+杨四针(前列腺炎尿闭、尿失禁) 5.眼黄(小指中节中点处)——斜眼 三、灵、大穴、三重穴 灵骨穴、大白穴为补阳要穴,三重穴可活血化瘀。 治验应用: 这组穴的作用于补阳还五汤疗效相似,用于一切偏瘫。 1.中风后遗症用健侧的灵骨、大白,下三重; 2.如伴吞咽困难:失音+上瘤(脚掌涌泉穴下3——5寸,根据患者的尺寸) 3.可治脑瘤、一切肿瘤,语言障碍、嘶哑、息肉, 4. +三重:甲状腺肿大、甲亢、甲低,留针25分钟 5.脑瘫:木火、灵骨、大白、三重(健侧) 6.三重+ 膻中:治乳腺增生 7.肝硬化:重子重仙+外三关

董氏奇穴针灸学

董氏奇穴针灸学 (根据《董氏奇穴针灸学》一书和视频资料整理)一、头部疾病(一)头痛: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配肾关,留针45 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书)2 、针灵骨,立可缓和头痛。3 、太阳两穴配灵骨立止(太阳两穴分别在小指掌面第一、二节正中,灵骨穴在拇指与食指的掌骨间)[巳经验证](二)偏头痛:1 、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甚佳。2 、针中九里(风市)、效果亦佳。3、点刺三重、四花立可止痛。4 、太阳部位疼痛针金门效果甚佳。5 、指三重(手背,无名指第二节外侧四分法取穴三穴) 6 、侧 三里(足三里后1 寸)、侧下三里(侧三里2 寸)(三)前头痛:1、针火菊立止头痛。(己验证)2、眉棱骨痛:针火菊立效。(己验证)3、点刺四花中效果亦佳。(四)后头痛:1、冲霄放血立止头痛。2、针正筋、正宗效果亦佳。(五)头痛、头胀、久年头痛:脚背六溪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解溪穴下1 寸为上溪穴,其下1 寸为下溪穴,上下溪左右旁开各1寸分别为内溪、外溪、前溪、水溪穴,共6穴)(六)眉棱骨痛:火连(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2 寸处)火菊(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3 寸处)(视频)(七)感冒头痛:1 、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取穴)2、二角明(手背,中指第一节中央线上三分法 取两穴、向下斜刺)3 、头晕:感冒头痛: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

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进针)配灵骨大白1 、高血压头晕, 先在背部五岭点刺放血,再针火硬可立降血压,并止眩晕。(书)2、脑贫血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八)正脑三穴:主治:脑鸣、脑神经痛,咳嗽不止(立即见效)取穴:(77-1 )足后跟筋正中央,正脑一穴距足后跟 4.5 寸,也就是距正筋穴上1 寸,正脑二穴、三穴相距各2 寸。二、眼部疾病(一)视力模糊:1 、高血压引起的眼花,先点刺五岭,再针下三皇。2 、针明黄,留针,捻转即愈。配复溜效更佳。(二)麦粒肿:1、针灵骨,左右交刺一次即愈。2 、脾俞、胃俞点刺出血亦佳。(三)目赤:1、耳尖放血,效果甚佳。2 、背后肝俞点刺出血少许效果亦佳。加针上白,效果更佳。(四)目干涩:针明黄有效。配复溜效更佳。(五)两眼睁不开:1、针叉三、火菊即可睁开。2 、针光明、人皇。(六)沙眼:1、睑骨皮上的红点用针点刺出血效果很好。(七)白内障:1 、针下三皇,长期治疗有效。2、针肾关、光明。(八)迎风流泪:1、针木穴特效。2 、针下三皇效果亦佳。 3、久年老病可点刺三重穴。 4、花骨一穴之四穴(足底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之间叉口下每隔5 分一穴) 5、眼发干、流泪:木穴(食指掌侧第一节D 线,四分法取三穴)(九)角膜炎,眼痛、眉棱骨酸痛:三叉一穴(十)偷针眼:灵骨(交刺)(十一)眼跳:1 、针侧三里、侧下三里、肾关。 2、针风市、复溜。(十二)青光眼:针下三皇、光明有卓效。(十三)眼睛诸疾:分白、上白(食指、中指掌骨间上5 分、1寸5分

最新懂氏奇穴总结

最新懂氏奇穴总结 目录 1.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简介 2.董氏刺血针法之特点 3. 特色诊法 4.治疗特色 5.精华董氏奇穴特效配穴 6.董氏72绝针 7.董氏奇穴临床应用歌诀 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简介 概念 董氏奇穴,乃董门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历来口授心传,不着文字,不传外姓,其独门之秘穴心法,对外隐而不发,秘而不宣,几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术”之称。 董氏先祖以其灵性智慧,妙造独悟,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正如《医贯》有云:“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董氏奇穴非一方一法,一穴一术,乃自成体系的针灸流派,堪称针道。其医理学术深如渊壑,浩若瀚海。择其要者举述如下: 一、穴法特色 概括 董氏奇穴号称七百四十穴,真正公开的尚不足二百。分布在手指(一一部位)、手掌(二二部位)、前臂(三三部位)、上臂(四四部位)、足趾(五五部位)、足背(六六部位)、小腿(七七部位)、大腿(八八部位)、双耳(九九部位)、头面(十十部位)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1、骨缘分布 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讲究贴骨进针。如妇科、还巢、灵骨、足三重等,均贴骨缘。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董氏奇穴多贴骨缘分布,故疗效显着。

2、穴位组合 董氏奇穴多以组合穴应用。如胸腹及后背穴位,均以组合穴出现,多用刺血针法,取穴灵活,安全有效。如驷马穴、上三黄、下三皇、外三关等,均为三穴并列,跨越身体某一区段。此乃董氏奇穴一大特色,其临床效应之快捷,非传统经穴可比。 3、命名朴素 董氏奇穴之命名,朴素直观,容易掌握。如正筋、正会、肩中(以部位命名);木火、水金、土昌(以五行命名);明黄、天黄、肺心(以五脏命名);妇科、眼黄、肝门(以主治命名)。 4、正经奇穴 董公历来提倡董氏奇穴乃“正经奇穴”,正因为对十四经穴有深入的研究,才会独创数百奇穴,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有很深的渊源。杨师在十四经穴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尤其是对五输穴的应用发挥,更是出神入化,妙趣横生。恩师常常告诫:“要想精于董氏奇穴,必须读通《灵枢经》,董氏门生不可不知。” 尤值一提的是,董氏奇穴之最精华处,乃董氏七十二绝针(对某种疾病有特殊疗效之穴位)、董氏三十二解针(解毒、解晕、解痛有奇效)。杨师常说:“真正悟透了董氏奇穴之精神,常用奇穴二、三十个足矣。” 二、针法特色 董氏针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与十四正经传统针法迥然不同。董氏指挥针法内容有四:倒马针法、动气针法、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倒马、动气、牵引针法,其术简单,其理深奥,看似至简至易,实乃形神合一之上乘针法,能最大限度、最快速地激发人体内在潜能,集中定向冲击病灶,使诸多疑难杂症、顽症痼疾奇迹般速愈。不定穴针法又体现了董氏针法的灵活性,乃董公高深绝学之一。不论病有多重,只要有病,就必有其治法。董公常云:“病非人身素有之物,能得亦能除,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此针法讲究治病无定穴,取穴无定处,注重疾病的外在感应(知象则理在其中),正所谓“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董公遇到疑难杂症,必凝神入定片刻,待心境澄明而迅即查明其显示穴位下针,往往针到病除,立见奇效。 最为精妙处,乃董氏刺血针法。古法针灸,最重刺络放血。董公秉承数十代之祖传绝技,又广泛涉猎各家活血化瘀之文献,厚积薄发,独出机杼,将董氏刺血针法运用得出神入化,时人盛誉“董氏刺血针法独步世界专治大病”。杨师当年随侍董公身侧,尽得董氏刺血真传,又遍访中国刺血名医,使刺血针法从理论到实践有了进一步发挥。 董氏奇穴针灸有独具特色的“络病理论“,认为“久病必瘀”、“怪病必瘀”、“重病必瘀”、“痛症必瘀”、“难病必瘀”。凡病经数次针治,未见病情改善,这时董公认为必有瘀血阻滞气机,当在相关区域寻找瘀络,刺络放血,使恶血邪气尽出,立起沉疴痼疾。 董氏刺血针法之作用:决凝开滞、涤痰祛瘀、泻热活血、排毒利湿。杨师有云:“祛一分瘀血,存一分生机”。

董氏奇穴及单穴治疗学-董氏针灸培训门户

董氏奇穴及單穴治療學 頭痛:木火加肺心穴; 婦科; 富頂; 後枝; 火主(心臟病引起); 天皇; 火散; 針靈骨立可緩解; 五嶺點刺眉稜骨痛:二角明; 花骨一; 腎關; 公孫; 崑崙 前額痛:二角明加中白; 火菊加火連; 水相加中白; 五虎四; 公孫、內庭、陷谷 後頭痛:指三重; 火菊加火連; 水相加正筋、正宗; 束骨; 沖宵點刺 偏頭痛:指三重; 婦科; 六完; 三重(特效); 四花外點刺; 側三里加側下三里加腎關4至5次即愈; 九里; 三泉; 次白加木斗; 足解穴加耳背點刺 頭頂痛:火主; 門金; 沖宵點刺 鼻骨痛:二角明; 花骨一 太陽穴痛:門金 頭痛在耳上及耳後:足臨泣 顱內痛:束骨、湧泉 全頭痛:列缺透太淵; 腎關; 側三里、側下三里 頭上怕風:靈骨、大白

頭暈眼花:中間; 指四馬; 火腑海穴; 四花上; 三通(針對腦貧血) 頭暈腦脹:靈骨; 富頂; 後枝; 支通; 落通; 火菊; 火散 頭暈耳鳴因心經引起者:前谷、後谿 腦神經不清:正會、鎮靜、三重點刺 失眠:指針按壓雙風池穴; 大陵透外關(100%有效); 百勞(大椎上二寸旁開一寸) 目眩頭疼:灸腦空 血壓高;富頂; 後枝; 上曲; 下曲; 支通; 落通; 五嶺點刺加火硬 血壓高引起之頭暈眼昏、心跳、心衰:火連 血壓高肝陽亢進、中風後神志不清:火連 血管硬化:後枝; 肩中; 地宗; 支通; 落通; 火菊; 四花中副 瞼面神經麻痹:指三重; 靈骨; 富頂加後枝; 四花外點刺; 側三里、側下三里再加風市然後三重點刺; 四馬(面部神經緊張); 上中下三泉; 地機、漏谷、三陰交

面癢:迎香 風水頭面腫:水溝 下頷痛、口不能張:合谷、解谿; 火硬 顴骨痛:三重(點刺); 側下三里 唇痛、白口症:上下唇 頸骨正中央脹痛:沖宵點刺 頸部胸索乳突肌痛:心門 頸脖痛:肺心穴; 上白; 富頂加後枝; 火菊; 三皇; 四肢穴; 九里 脖子硬:中七里; 天皇(斜方肌頸項強) 脖子不能左右:後谿 脖子不能前後:束骨 脖子扭轉不靈:火菊; 正筋、正宗; 重子、重仙; 內關; 絕骨 脖子扭傷:液門深針 發音無力:背面穴 喉嚨生瘡、喉炎、扁桃腺炎:足千金、足五金; 外三關咽喉炎:曲陵點刺; 分金加鎮金

董氏奇穴针灸学总论(杨维杰)

董氏奇穴针灸学 杨维杰著 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简介 董氏奇穴,乃董门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历来口授心传,不著文字,不传外姓,其独门之秘穴心法,对外隐而不发,秘而不宣,几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术”之称。 董氏先祖以其灵性智慧,妙造独悟,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正如《医贯》有云:“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董氏奇穴非一方一法,一穴一术,乃自成体系的针灸流派,堪称针道。其医理学术深如渊壑,浩若瀚海。择其要者举述如下:一、穴法特色 董氏奇穴号称七百四十穴,真正公开的尚不足二百。分布在手指(一一部位)、手掌(二二部位)、前臂(三三部位)、上臂(四四部位)、足趾(五五部位)、足背(六六部位)、小腿(七七部位)、大腿(八八部位)、双耳(九九部位)、头面(十十部位)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1、骨缘分布 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讲究贴骨进针。如妇科、还巢、灵骨、足三重等,均贴骨缘。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董氏奇穴多贴骨缘分布,故疗效显著。 2、穴位组合 董氏奇穴多以组合穴应用。如胸腹及后背穴位,均以组合穴出现,多用刺血针法,取穴灵活,安全有效。他如驷马穴、上三黄、下三皇、外三关等,均为三穴并列,跨越身体某一区段。此乃董氏奇穴一大特色,其临床效应之快捷,非传统经穴可比。 3、命名朴素

董氏奇穴之命名,朴素直观,容易掌握。如正筋、正会、肩中(以部位命名);木火、水金、土昌(以五行命名);明黄、天黄、肺心(以五脏命名);妇科、眼黄、肝门(以主治命名)。 4、正经奇穴 董公历来提倡董氏奇穴乃“正经奇穴”,正因为对十四经穴有深入的研究,才会独创数百奇穴,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有很深的渊源。杨师在十四经穴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尤其是对五输穴的应用发挥,更是出神入化,妙趣横生。恩师常常告诫:“要想精于董氏奇穴,必须读通《灵枢经》,董氏门生不可不知。” 尤值一提的是,董氏奇穴之最精华处,乃董氏七十二绝针(对某种疾病有特殊疗效之穴位)、董氏三十二解针(解毒、解晕、解痛有奇效)。杨师常说:“真正悟透了董氏奇穴之精神,常用奇穴二、三十个足矣。” 二、针法特色 董氏针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与十四正经传统针法迥然不同。董氏指挥针法内容有四:倒马针法、动气针法、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倒马、动气、牵引针法,其术简单,其理深奥,看似至简至易,实乃形神合一之上乘针法,能最大限度、最快速地激发人体内在潜能,集中定向冲击病灶,使诸多疑难杂症、顽症痼疾奇迹般速愈。不定穴针法又体现了董氏针法的灵活性,乃董公高深绝学之一。不论病有多重,只要有病,就必有其治法。董公常云:“病非人身素有之物,能得亦能除,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此针法讲究治病无定穴,取穴无定处,注重疾病的外在感应(知象则理在其中),正所谓“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董公遇到疑难杂症,必凝神入定片刻,待心境澄明而迅即查明其显示穴位下针,往往针到病除,立见奇效。

董氏奇穴常用穴位的霸道而显奇效

霸道而显奇效的董氏奇穴常用穴位 料来源:董景昌先生著《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 一、手指部 1.还巢穴 部位:在无名指中节外侧(靠近小指之侧)正中央。 解剖:肝副神经、肾副神经。 主治:子宫痛、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输卵管不通、子宫不正、小便过多、阴门发肿、安胎、通鼻气。 取穴:当无名指外侧正中央点是穴。 手术:五分针,针深一至三分。 注意: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2.心膝穴 部位:在中指背第二节中央两侧。 解剖:正中神经,心脏分支神经。 主治:膝盖痛、肩胛痛。 取穴:当中指背第二节两侧之中央点共二穴。 手术:针深半分。 3.木火穴 部位:在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 解剖:正中神经、心脏及肝分支神经。 主治:半身不遂(此穴曾用于治疗高棉国总统龙诺元帅之半身不遂,奇效。) 取穴:当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点是穴。 手术:横针皮下半分。 注意:第一次限用五分钟,五日后限用三分钟,又五日后限用一分钟。时间及次数均不可多用。 4.胆穴 部位:在中指第一节两侧中点。 解剖:桡尺神经皮下枝,胆神经。 主治:心惊、小儿夜哭。 取穴:当中指第一节两侧之中点,共二穴。 手术:以三棱针扎出血。 5.木穴 部位:在掌面食指之内侧。 解剖: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肝神经。 主治:肝火旺、脾气躁、鹅掌风。 取穴:当掌面食指之内侧,距中央线二分之直线上,上穴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下穴距第二节横纹六分六,共二穴。 手术:针深半分。 6.眼黄穴 部位:在掌面小指第二节之中央点。 解剖:尺神经、胆神经。 主治:眼发黄、黄疸病。 取穴:当掌面小指第二节之中央点是穴。 手术:针深半分。 7.妇科穴 部位:在大指第一节之外侧。

董氏奇穴—真人配穴不看后悔

董氏奇穴—真人配穴不看后悔!! 希望能帮到进来走走的董针爱好者们。同时不会针的人,可以针对自己的症状以手指代针按压,也会有一定的效果的。木留穴脾胃不和调节剂在第三跖骨与第四跖骨连接部之直前陷中,跖骨与趾骨关节一寸五分。解剖:肝神经,脾神经。主治:白血球症、脾肿大、消化不良、肝病、疲劳、胆病、小儿麻痹。中指无名指痛(即伸屈不灵)。取穴:当第三跖骨与第四跖骨连接部之直前陷中,距木斗穴后一寸处是穴。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消化不良、肝病、 针深五分(具有特效) 疼痛2、深刺至涌泉,能治头顶痛3 配内廷倒马(中指痛屈伸不便用木留穴,木斗穴)5、痛经第一针,经行腿痛发作第一针立止水曲穴又名马灵穴。四肢浮肿、全身骨痛的特效穴部位:在六完穴后一寸处。解剖:肺之分枝神经,肾之枝神经主治:腰痛、四肢浮肿、腹胀、颈项神经痛、全身骨痛,神经疼,手骨疼,肌肉痿缩,麻木。取穴:当第四跖骨与第五跖骨之间,距六完穴一寸处是穴。手术:五分至一寸。延伸阅读1.浮肿:四花下穴配腑肠穴2.四肢浮肿:地皇穴配通肾,通胃3.脚上小腿处按之凹陷者可消:通肾,通胃4.下肢浮肿,

全身浮肿:下三皇配通肾,通胃穴5.通肾,通胃,通背三穴利水补肾,治全身、四肢浮肿,脚背红肿6.四肢浮肿:人宗穴7.肾脏炎,四肢浮肿:水相穴,水仙穴8.四肢浮肿,腹胀:水曲穴扩展应用1、减肥2、眼肿胀痛3、肾水上泛的耳鸣者4、少阳胆经区域坐骨神经痛5、肩痛不能上举者,水曲穴配足千金6、中风后遗症的腕关节7、配中九里对癌性疼痛有效。学董氏奇穴笔记;61、水清穴穴位:水明穴直上一寸。水明穴在水枝穴(内踝尖向後横开二寸,直上六寸。)直上一寸。解剖位置:内侧腓腹皮神经、 、项紧痛、背痛。胸痛。 状有绝对的治疗效果。62 肾脏炎、膀胱炎、尿道炎、月经不调、经痛、子宫炎、卵巢炎、头痛、偏头痛(特效)、项紧痛、背痛。胸痛。腹膜炎。心闷。痔疮。(奇效)。三棱针点刺黑血立即见效。治疗方法:放血法。或刺针法,直刺五分至一寸。特效主治:痔疮特效配穴:水珍穴治疗痔疮(奇效)。针感:酸胀感。63、水阴穴穴位:在水珍穴直上一寸。距内踝後水平点一寸。解剖位置:内侧腓腹皮神经、肾之神经、六俯神经。主治:慢性肾脏炎、膀胱炎、尿道炎、月经不调、经痛、子宫炎、卵巢炎、头痛、偏头痛(特效)、项紧痛、背

董氏奇穴特效针灸速成班讲义[最新版)

1997.12.9 师公董景昌先生常波与恩师杨维杰博士摄于台北市 ●董公云:“病非人身素有之物,能得亦能除,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杨师曰:“只有一流的人品,才能成就一流的学问。” ●常波语:“董氏奇穴,永远相信奇迹。” 目录 1.绪论: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 (3)

2.董氏奇穴特效核心奇穴 (9) 3.董氏奇穴特种针法 (23) 4.董氏奇穴针道原理 (26) 5.董氏奇穴特效刺血术 (33) 6.董氏奇穴临床应用 (35) 董氏奇穴疏导促通法治疗痛症 (35) 董氏奇穴特效美容针拨术 (36) 董氏奇穴治疗妇科病 (36) 董氏奇穴治疗疑难病 (36) 7.附录:董氏奇穴系列培训班 (44) 8. 后记 (45) 一、绪论: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

引言 孔子云: 礼失求诸野。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 两千年的岁月沧桑, 传统针灸有许多精华的东西湮没佚散了, 但是在民间, 中国针灸之真传命脉却延绵不絶, 一脉相承, 生生不息。 月印万川,风流千古。面对董氏先祖的大智慧, 我的心灵一次次被强烈震撼…… 1、历史渊源 董氏奇穴,乃董门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历来口授心传,不著文字,不传外姓,其独门之秘穴心法,对外隐而不发,秘而不宣,几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术”之称。 董公景昌先生,祖籍山东省平度县。其父董森公,身怀绝技,以针术名噪乡里。董公幼承庭训,绍衍祖学,18岁即独立行医,曾在青岛悬壶数载,一时名声鹊起。1949年,董公举家迁往台湾。数十年来,董公临诊40万人次,活人无数。其医术日见精湛,造诣更为深厚。董门独派针灸绝学,在其手中运用

-董氏针灸常见处方表

病症处方手术 头痛针灵骨,立可缓和头痛 太阳两穴配灵骨立止太阳两穴分别在小指掌面第一、 二节正中,灵骨穴在拇指与食指 的掌骨间 偏头痛 点刺三重、四花立可止痛 前头痛 针火菊立止头痛公孙 高血压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点刺放血,再针火硬可立降血压,并止眩晕 目干涩 针明黄有效。配复溜效更佳两眼睁不开 针叉三、火菊即可睁开 眼跳针侧三里、侧下三里、肾关针风市、复溜 鼻出血 针肩中立止 耳鸣泻驷马补肾关即可停止泻曲陵补明黄,亦可停止 牙痛灵骨(左病针右,右痛针左,下 针立止,大白若痛不止加心灵一 穴 灵骨(在拇指与食指的掌骨间) 心灵一穴,(前臂腕横纹上1.5 寸 鱼骨刺喉 针足千金有特效 喉痛1、耳后青筋放血。 2、三重放血。 3、足千金放血。 项强(颈痛) 针正筋、正宗立效

肩颈痛 针肾关上、髀关。 落枕 1、针重子、重仙。 2、针正筋、正宗。 3、针重子、承浆。 4、针后溪、束骨。 失枕穴掌面小指第二节中央偏内侧二 分上二分处{尺侧} 重子穴配承浆穴落枕时颈 项强硬涌左右转动者取后溪,不 能前后俯仰则取束骨,或刺正 筋、正宗亦有殊效。 手掌面,重子与合谷相对,重仙 与灵骨相对 手酸 针侧三里、侧下三里。 腕关节痛, 手腕扭伤 侧三里侧下三里 肩关节扭伤1、针肾关特效。(对侧) 2、针四花中亦特效(同侧)。 3、针足千金、足五金。 手抽筋火串穴配火陵,火山火串穴:前臂掌侧腕横纹上3寸 火陵:火串上2寸 火山:火串上4寸 针对侧火山 肘关节痛1、灵骨特效。 2、针四花中亦特效。 手脚扭伤外陵,内陵外陵:承山外侧1.5寸 内陵:承山内侧1.5寸 脚抽筋 针正筋、次白 足跟痛1、委中青筋点刺特效。 2、针五虎五。 足踝扭伤1、委中点刺出血特效。 2、针五虎四。 小腿酸胀痛1、针次白特效。 2、针肩中亦佳。 3、精枝放血尤佳。

左常波老师总结-董氏奇穴核心特效穴

左常波老师总结-董氏奇穴核心特效穴 董氏奇穴特效核心奇穴本篇精选董师公及杨 老师最常用特效奇穴三十余个,条分缕析,深入阐释。这是董氏奇穴最精华最核心的部分。杨老师曾云:“真正悟透了董氏奇穴之精神,常用奇穴二、三十个足矣。”讲义中提到的奇穴均按董公原文,以“部位”、“解剖”、“主治”、“取穴”、“手术”来论述,文字有欠精确处,以讲课内容为准,特别提出:此处之“解剖”,非现代医学意义上的解剖,与董门秘传掌诊真诀有关,讲课中会略有提及,点到即止。临床发挥部分,乃本篇精彩内容,请做好笔记。【木穴】部位:在掌面食指之内侧。计有两穴点。解剖: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肝神经。主治:肝火旺、脾气躁。取穴:当掌面食指之内侧,距中央线二分之直线上,上穴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下穴距第二节横纹六分六,共二穴。手术:针深二分至三分。【还巢穴】部位:在无名指中节外侧(靠近小指之侧)正中央。解剖:肝副神经、肾副神经。主治:子宫痛、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输卵管不通、子宫不正、小便过多、阴门发肿、安胎。取穴:当无名指外侧正中央点是穴。手术:五分针,针二至三分。【木火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部位:在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解剖:正中

神经、心脏及肝分支神经。主治:半身不遂(此穴曾用于治疗高棉国总统朗诺元帅半身不遂,奇效。)取穴:当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点是穴。手术:皮下针向小指方向横刺。注意:第一次限用5分钟,5日后限用3分钟,又5日后限用1分钟。时间及次数均不可多用。【妇科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部位:在大指第一节之外侧。解剖:桡神经、正中神经、子宫神经。主治:子宫炎、子宫痛(急、慢性均可)、子宫肌瘤、小腹胀、妇人久年不孕、月经不调、痛经、月经过多或过少。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之中央线外开三分,距前横纹三分之一处一穴,距该横纹三分之二处一穴,共二穴。手术:贴于骨旁下针,针深二分至三分,一次两针齐下,谓之倒马针。【制污穴】部位:在大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解剖:桡神经浅支。主治:久年恶疮、恶瘤开刀后刀口流水不止,不结口。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手术:以三棱针刺出黑血当时见效。【重子穴】部位:虎口下约一寸,即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解剖:有桡骨神经之分布与桡骨动脉,肺分支神经。主治:背痛、肺炎(有特效)、感冒、咳嗽、气喘(小孩最有效)。取穴:手心向上,在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虎口下约一寸处是穴位。【重仙穴】部位:在大指骨与食指骨夹缝间,离虎口两寸、与手背灵骨穴正对相通。解剖:有

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董氏奇穴

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 技董氏奇穴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董氏奇穴)2016年4月22日—4月27日(22日全天报到)广州2016年4月09日—4月14日(09日全天报到)北京一、课题介绍“董氏奇穴针灸疗法”传承于台湾、盛行于海外,近年来风行于世界。“董氏奇穴”是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嫡传弟子杨维杰先生将“董氏奇穴”发扬光大,在海外针灸界影响深远,业界盛誉“董氏奇穴独步世界专治大病”。近几年“董氏奇穴针灸疗法”盛传于大陆,它以穴法、针法、诊法、心法、疗法为独门之功,其疗效迅速、易懂、易学,对治疗重症、急症、痛症有极佳效果,引起了针灸界的广泛重视,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和新技术推广项目。“董氏奇穴针灸疗法”与普通针灸不同之处在于:1、临床效果惊人,取穴灵活机动,虽有定穴并无定点,常就病变反应取穴。2、用针精要,一穴多病,临床从不超过六针,然每针之所至,立起沉疴,令人叹服。3、诊疗操作手法、思路、治疗模式清晰,不受时间及条件限制。4、经济、安全,见效快,学习掌握董氏奇穴疗法增强了医生诊疗水平和经济效益。为此中国针灸推拿协会及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在全国范围举办“董氏奇穴特色疗法临床应用研修班”,以满足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学习要求。二、董氏奇穴“五特”概要(一)穴法特色:董

氏奇穴分布在手指、手掌、前臂、上臂、足趾、足背、小腿、大腿、双耳、头面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二)针法特色:董氏针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与十四正经传统针法迥然不同。董氏针法内容有:倒马针法、动气针法、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倒马、动气、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又体现了董氏针法的灵活性,乃董公高深绝学之一,此针法讲究治病无定穴,取穴无定处,注重疾病的外在感应,正所谓“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最为精妙处,乃董氏刺血针法,其特点:1、刺血以远处施针为主,甚合'泻络远针'之古义。2、刺血部位遍及全身,划分许多特效刺血区,如心肺区、肝胆区、肾区等等。3、治疗范围广泛,特效速效,简单安全。(三)诊法特色:正确的诊断及对穴性的了解,是应用董氏奇穴的关键所在。董公诊病,首看掌诊,次看面诊。董氏掌诊秘诀乃董门弟子习用的独门诊法,此中真诀需经口授心传,方可了然于胸。董氏掌诊之诊断结果是一种病机辨证,按照人体肝、心、脾、肺、肾五大系统,依据掌诊分区的形色异常,将其辨证结果归类,然后据此选穴施治,此乃最为关键处。如患者掌上肺区出现气色反应,即可诊为肺虚,而灵骨、大白又有肺神经通过,故针此二穴必有显着效果。依法取穴,疗效奇特。(四)心法特色:1、全息通应:董氏奇穴针灸,属于多层次的全息针灸学,

董氏奇穴针灸特效配穴(下一)

董氏奇穴针灸特效配穴(下一)

董氏奇穴针灸特效配穴(下一) 2017-02-03 12:23阅读:247 二十七)肩背痛 1、针重子穴、重仙穴,特效。 2、针通肾穴、通胃穴、通背穴,特效。 (二十八)肩臂痛 1、双河穴点刺放血 2、四花外穴点刺放血 (二十九)四肢骨肿 1、腕顺一穴、腕顺二穴、复原穴。 2、挫伤引起的剧痛、痛入骨髓:患处对侧的五虎穴 (三十)全身骨肿 1、五虎穴、灵骨穴、大白穴、土水穴。 2、患处对侧的五虎穴 (三十一)骨节酸痛 1、金营上穴、金营下穴,配灵骨穴、复原穴、骨关穴、木关穴。 2、挫伤引起的剧痛、痛入骨髓:患处对侧的五虎穴 (三十二)网球肘、肱外上髁炎 1、二间穴、三间穴、手三里穴,特效 (三十三)腕隧道症候群、腕管综合症 1、针阳陵泉穴、足三里穴、董氏上肢穴、四肢穴、肾关穴,

5、耳针,由臀穴扎向坐骨神经穴 6、八关三穴、八关四穴 7、上曲穴、下曲穴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文、肩中穴 8、正筋穴、正宗穴、正士穴 9、掌诊坐骨神经区域 10、臂诊坐骨神经区域、腰椎区域 11、针玉火穴、中白穴,配合腕顺穴 12、三河穴 13、木魁穴、木科穴 14、掌三针 15、骨关穴、木关穴 16、人士穴 (四)治疗脚踝常用穴道 1、云白穴、李白穴 2、五虎穴 3、土水五穴(小节穴)(土水五穴有外踝点、足背点、内踝点之分) 4、背部五岭穴点刺放血 5、背部五金穴点刺放血 6、手腕尺骨突

7、董氏对应针法,取对侧手腕对应点 (五)治疗小腿常用穴道 1、手解穴(治疗抽筋立解) 2、八关三穴、八关四穴 3、木华穴、胆穴 4、三叉三穴、中白穴 5、手指中指背部区域(木华穴、胆穴、八关三穴、八关四穴) 6、水沟穴(治疗抽筋立解) 7、董氏对应针法,取对侧下臂对应点 8、三灵一穴、三灵二穴、三灵三穴、腰灵穴、火圣穴 9、阳陵泉穴、承山穴、委中穴、条口穴透承山穴 (六)治疗大腿常用穴道 1、天宗穴、地宗穴、人宗穴 2、对侧上九里穴、中九里穴、下九里穴 (七)膝盖痛 1、针肩中穴,配通关穴,特效。 2、在背上五金穴点刺出血,奇效。 3、针中间穴、下间穴,有效。 4、针心膝穴,配膝灵穴,效果卓著。 5、针神肩穴,配建中穴,效果神速。 6、针两犊鼻穴,配肩中穴,特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