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诊断标准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二O一0年四月目录鼠疫(WS279-2008) (4)霍乱(WS289-2008) (5)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WS286-2008) (6)脊髓灰质炎(WS294-2008) (9)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WS284-2008) (10)甲型H1N1流感(2009年第三版) (12)炭疽(WS283-2008) (12)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WS293-2008) (14)甲型病毒性肝炎(WS298-2008) (19)乙型病毒性肝炎(WS299-2008) (20)丙型病毒性肝炎(WS213-2008) (22)丁型病毒性肝炎(WS300-2008) (24)戊型病毒性肝炎(WS301-2008) (25)麻疹(WS296-2008) (26)流行性出血热(WS278-2008) (27)狂犬病(WS281-2008) (28)流行性乙型脑炎(WS214-2008) (29)登革热(WS216-2008) (30)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WS287-2008) (31)肺结核(WS288-2008) (33)伤寒和副伤寒(WS280-2008) (3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WS295-2008) (37)百日咳(WS274-2008) (39)白喉(WS275-2008) (39)新生儿破伤风(WS272-2008) (40)猩红热(WS282-2008) (41)布鲁氏菌病(WS269-2007) (42)淋病(WS268-2007) (43)梅毒(WS273-2007) (45)钩端螺旋体病(WS290-2008) (47)血吸虫病(WS261-2006) (48)疟疾(WS259-2006) (49)流行性感冒 (WS285-2008) (50)流行性腮腺炎 (WS270-2007) (51)风疹 (WS297-2008) (52)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WS217-2008) (53)麻风病 (WS291-2008) (54)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WS215-2008) (56)黑热病 (WS258-2006) (58)包虫病(WS257-2006) (58)丝虫病(WS260-2006) (59)感染性腹泻(WS271-2007) (60)手足口病(2009版) (61)鼠疫(WS 279-2008)1 诊断依据1.1 临床表现1.1.1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或仅使用青霉素族抗菌药物情况下,病情迅速恶化,在48h内进入休克或更严重状态。
鼠疫疑似病例诊断标准

鼠疫疑似病例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患者出现突发高热、淋巴结肿胀、出血倾向等症状,怀疑为鼠疫感染。
二、流行病学史
1.患者发病前与患有鼠疫的病人有过接触或在疫情区域生活或旅行过。
三、实验室检查
1.患者的病原体检测结果呈阳性,如鼠疫菌培养、基因检测等。
2.患者血清中抗鼠疫抗体呈阳性,但需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交叉反应。
四、诊断标准
1.疑似病例:符合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但实验室检查未确诊。
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中任何一项阳性
结果。
3.确诊病例:符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中至少两项阳性结果。
五、注意事项
1.对于疑似病例,应采取隔离措施,并进行严格的医学观察。
2.对于确诊病例,应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对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并对可能
污染的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3.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排除其他发热性疾病,如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
流行性出血热等。
4.在实验室检查中,应采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方法,如PCR技术、免疫
荧光等方法。
同时,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防止交叉感染。
鼠疫问诊十条内容

鼠疫问诊十条内容1. 鼠疫的病因和传播途径鼠疫是由鼠疫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被感染鼠类的跳蚤传播给人类。
通过了解鼠疫的病因和传播途径,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
2. 早期症状及发展过程鼠疫的早期症状类似于感冒,包括发热、头痛、乏力等。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和化脓,以及出血症状等。
了解病情的发展过程可以帮助及早发现和诊断鼠疫。
3. 诊断方法及标准鼠疫的诊断主要依靠病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包括病原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检测方法。
了解诊断方法和标准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速度。
4. 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鼠疫的治疗主要是抗生素治疗,一旦被诊断出患有鼠疫,应立即进行治疗。
同时,患者需要休息、保持营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等。
了解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可以提高疗效和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5. 疫情监测和报告鼠疫是一种法定传染病,任何疑似病例都应及时报告,并进行疫情监测。
及时准确地进行疫情监测和报告可以帮助有效控制鼠疫的传播和蔓延。
6. 预防措施及个人防护鼠疫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饲养环境卫生、控制鼠类、个人防护等。
了解预防措施及个人防护方法可以帮助降低感染的风险。
7. 如何应对疫情爆发一旦鼠疫爆发,应当迅速采取措施进行疫情应对,包括病例的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的观察和管理、疫情的监测与报告等。
了解如何应对疫情爆发可以更好地应对和控制鼠疫的蔓延。
8. 鼠疫疫苗的研发进展目前,鼠疫疫苗的研发仍在进行中,了解鼠疫疫苗的研发进展可以了解最新的预防措施和防护手段。
9. 全球范围内的鼠疫情况不同地区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鼠疫情况,了解全球范围内的鼠疫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这种疾病。
10. 鼠疫相关知识科普通过广泛传播鼠疫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鼠疫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可以促进疫情的预防和控制。
以上是关于鼠疫问诊十条内容的详细介绍,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提高对鼠疫的认知和理解,进而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的传播。
鼠疫的预防和控制

2021/10/10
11
3、呼吸道侵入:肺鼠疫的咳痰中含有大量鼠疫菌,当 咳痰形成飞沫时, 就有造成空气传播由呼吸道侵入的危
险。鼠疫菌侵入呼吸道大都侵犯支气管或肺泡,也有的可 能停留于扁桃体上形成慢性带菌。另外,飞沫也可能落入 眼结膜内,引起眼鼠疫。
4、胃肠道侵入:吃下未经煮熟的带有鼠疫菌的野生动 物肉, 而引起肠鼠疫的也屡见不鲜。在我国西北地区因
”无症状鼠疫“或称隐性感染者
2021/10/10
18
最常见的是腺鼠疫,其次是肺鼠疫,
这两型鼠疫最有实际意义
2021/10/10
19
旱獭鼠疫疫源地病型(青海1953-1962年)
肺型鼠疫 腺型鼠疫 败血型鼠疫
2021/10/10
20
旱獭鼠疫疫源地病型(青海1953-1962年)
肺型鼠疫 腺型鼠疫 败血型鼠疫
2021/10/10
40
(9)轻型鼠疫
轻型鼠疫一般包括治愈的无典型鼠疫病程经 过的病例及能走动的腺鼠疫,又称逍遥型鼠 疫。这类病人在流行过程中往往不易被发现, 有时流行过后从其血清中查出鼠疫抗体,但 无既往鼠疫菌苗接种史。有类似感冒等不适 症状,未经治疗而自愈。
2021/10/10
41
四 鼠疫的诊断
2021/10/10
24
腋下淋巴结 2021/10/10
25
2021/10/10
26
2021/10/10
27
(2)肺鼠疫
肺鼠疫有继发性肺鼠疫和原发性肺鼠疫。 继发性肺鼠疫是由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经 血行播散而引起的。原发性肺鼠疫是直接 吸入含鼠疫菌的空气飞沫被感染的。
主要表现为呼吸首感染的特有症状。咳 嗽、胸痛、呼吸困难、咳稀薄泡沫样血痰。 由于呼吸困难,缺氧,导致口唇、颜面及 四肢皮肤发绀,甚至全身发绀,故有“黑 死病”之称。
传染病诊断标准1

皮肤型鼠疫
脑膜炎型鼠 疫
甲型病毒性肝炎(WS 298-2008)
发热、乏力和纳差、恶心、 呕吐或者腹胀、便秘等消 化道症状。肝脏肿大,伴 有触痛或叩痛。有巩膜、 皮肤黄染并排除其他疾病 所致黄疸者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 酶(ALT)明显升高
临床诊断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血清学检测:抗-HAVIgM 阳性或抗-HAVIgG双份血 清呈4 倍升高
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 综合征 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 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 底坚硬。水泡破溃后创面也呈灰黑色 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 动、脑压高、脑脊液浑浊 任何一项 急热待查
患者发病前10d内 到过动物鼠疫流 行区
鼠疫(WS 279-2008)
麻疹(WS 296-2008)
麻疹疑似病例采集了合格血标本,经合格实验室检测麻疹 IgM 阴性,并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无流行病学联系 排除病例 经实验室检测证实为其他疾病(如风疹等)
能明确找出是有其他原因引起发热出疹的病例(如药物性过 敏性皮疹等)
出血热(WS 278-2008)
发病前2个月内 有疫区旅居史 或 发病前2个月与 鼠类或其排泄物 (粪、尿)、分 泌物等有直接或 间接接触史或 可疑接触史 发热,可伴有乏力、 恶心、呕吐、腹痛及 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或 疑似病例 充血、渗出和出血等 毛细血管损害表现: 入面潮红、颈潮红、 和胸部潮红(三红), 酒醉貌,头痛、腰痛 和眼眶痛(三痛), 球结膜充血、水肿、 皮肤出血点,重者可 有腔道出血 不支持其他发热 性疾病诊断时
或
患者的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使用酶联免疫 吸附试验或被动血凝试验检测,针对鼠疫 F1抗原的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GB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GB 16883—1997前言鼠疫系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一定的地理和生态环境内形成自然疫源地(简称疫源地)。
至1995年底,已判定在我国17省(区)234个县(市、旗)境内存在鼠疫疫源地。
由于人直接接触感染鼠疫的动物或受染疫蚤类叮咬而感染鼠疫。
在一定条件下,可酿成人间鼠疫的流行,危害严重。
我国将其列为甲类传染病管理。
因此及时准确地确定鼠疫自然疫源地和动物鼠疫流行状况,为正确合理地制定预防和防疫措施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研制过程中,力求充分利用我国在鼠疫疫源地调查及鼠疫动物病研究的现场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并使之在有关章节中得到表达。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与甘肃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参加起草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流行病防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锦沁、汪闻绍、张鸿猷、黄坚华、刘纪有、王丽、李志仑。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科学院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各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的地理学、动物学、病原学和血清学等各项指标。
鼠疫疫源地判定标准适用于有动物鼠疫,通过病原学检验获得阳性结果的以县(市、旗)为单位的地区。
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适用于我国下述十个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范围内的通过病原学、血清学检验获得阳性结果的以县(市、旗)为单位的地区。
1)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2)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3)帕米尔高原长尾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4)天山山地灰旱獭、长尾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5)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6)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7)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8)锡林郭勒高原布氏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9)滇西北山地大绒鼠、齐氏姬鼠鼠疫自然疫源地;10)云南、东南沿海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鼠疫防控指南与防控措施

鼠疫防控指南与防控措施一、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腺鼠疫:潜伏期2-8天,病人应隔离至症状痊愈后一月;腺鼠疫、皮肤鼠疫、败血症型鼠疫痊愈后经菌检3次(每次间隔3天)阴性后解除隔离。
肺鼠疫:潜伏期1-3天,病人隔离至症状痊愈后并经痰检菌6次(每次间隔3天)阴性后解除隔离。
(1)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或仅使用青霉素族抗菌药物情况下,病情迅速恶化,在4Sh 内进入休克或更严重的状态。
(2)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3)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综合征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4)咳嗽、胸痛、咳痰带血或咯血。
(5)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6)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综合征。
(7)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
水泡破溃后创面也呈灰黑色。
(8)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瞻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浑浊。
2、接触史(1)患者发病前10天内到过动物鼠疫流行区。
(2)在10天内接触过来自鼠疫疫区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进人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3)患者发病前10天内接触过具有临床表现(1)及(4)特征的患者并发生具有类似表现的疾病。
3、实验室检验结果(1)患者的淋巴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或眼分泌物,或尸体脏器、管状骨髓端骨髓标本中分离到鼠疫菌。
(2)上述标本中针对鼠疫菌caf1及pla基因的PCR扩增阳性,同时各项对照成立。
(3)上述标本中使用胶体金抗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反相血凝试验中任何一种方法,检出鼠疫菌F1抗原。
(4)患者的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被动|血凝试验检测,针对鼠疫F1抗原的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
二、诊断原则1、具有临床表现(1),或具有接触史(1),同时出现临床表现(2)至(8)中任何一项者为急热待查.2、发现急热待查患者具有接触史(2)或(3)项,或实验室检查结果(3)项,应作出疑似鼠疫诊断。
目前使用的鼠疫诊断标准

目前使用的鼠疫诊断标准目前使用的鼠疫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项:1. 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鼠疫的临床表现可分为鼠疫疫鼠型和鼠疫肺型。
鼠疫疫鼠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等,一般伴有肺炎和淋巴结肿大。
鼠疫肺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可有咳血和呕血。
在流行病学特征上,患者可能与鼠类接触过或生活在有鼠疫流行的地区。
2.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鼠疫通常采用下述几种方法。
首先是采集患者的生物样本,包括血液、病灶分泌物等。
然后通过鼠疫杆菌培养和鉴定来确认病原体的存在,这可以通过将样本接种到含有血琼脂平板上,然后观察是否产生平板上的典型鼠疫杆菌的菌落来实现。
此外,PCR方法也可以用来检测鼠疫病原体DNA的存在,该方法对于早期诊断和病原体鉴定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3.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诊断鼠疫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清抗体水平,可以确定是否已经感染了鼠疫病原体。
鼠疫血清学检测常用的方法包括鼠疫杆菌血凝抑制试验(F1-CF反应)和免疫荧光抗体法(IFA)。
这些方法可以检测特异性抗体,但在早期感染阶段可能不够敏感。
因此,常常需要对怀疑患者进行多次血清标本的采集和检测。
4. 分子学检测: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分子学检测方法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对于鼠疫的分子学检测,常用的方法包括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这些方法可以直接检测鼠疫病原体的DNA/RNA,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用来快速诊断鼠疫感染。
综上所述,目前使用的鼠疫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测、血清学检测和分子学检测。
通过对患者的症状、生物样本、血清抗体和病原体核酸的检测,可以确诊鼠疫感染,并指导后续的治疗和防控措施的制定。
及早诊断和治疗鼠疫对于控制疫情的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鼠疫诊断标准
鼠疫诊断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鼠疫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鼠疫的诊断、报告。
2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鼠疫患者人类受到鼠疫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称为人类鼠疫;发生人类鼠疫的个体,称为鼠疫患者。
鼠疫患者可在鼠疫疫源地内由宿主或媒介感染;或与其他有传染性的鼠疫患者接触感染;或接触染疫动物、动物制品、鼠疫实验室及其实验用品感染。
2.2急热(急性热病)待查急性发热的患者,包括需要将鼠疫作为诊断考虑之一的患者。
对这种类型的患者,应当按照本标准采取适当的标本,进行针对鼠疫的各种检验。
2.3疑似鼠疫怀疑为鼠疫的患者。
对疑似鼠疫的患者应予以隔离治疗,并开始对其接触者进行调查。
2.4确诊鼠疫确定为鼠疫的患者。
患者确诊为鼠疫时,应当按照鼠疫控制应急预案,采取鼠疫控制措施。
3诊断依据
3.1临床表现3.1.1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或仅使用青霉素族抗菌药物情况下,病情迅速恶化,在48h内进入休克或更严重的状态。
3.1.2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3.1.3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综合征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3.1.4咳嗽、胸痛、咳痰带血或
咯血。
3.1.5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3.1.6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综合征。
3.1.7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
水泡破溃后创面也呈灰黑色。
3.1.8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浑浊。
3.2接触史3.2.1患者发病前l0d内到过动物鼠疫流行区。
3.2.2在10d内接触过来自鼠疫疫区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3.2.3患者发病前10d内接触过具有3.1.1及3.1.4特征的患者并发生具有类似表现的疾病。
3.3实验室检验结果3.3.1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或眼分泌物,或尸体脏器、管状骨骺端骨髓标本中分离到鼠疫菌。
检验材料的采取及分离步骤见附录A和附录B。
3.3.2上述标本中针对鼠疫菌caf1及pla基因的PCR扩增阳性,同时各项对照成立。
操作步骤见附录C。
3.3.3上述标本中使用胶体金抗原检测(操作步骤见附录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操作步骤见附录D)或反相血凝试验(操作步骤见附录E)中任何一种方法,检出鼠疫菌F1抗原。
3.3.4患者的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被动血凝试验检测,针对鼠疫F1抗原的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
4诊断原则4.1具有3.1.1项临床表现;或具有3.2.1项接触史,同时出现3.1.2至3.1.8中任何一项临床表现者为急热待查。
4.2发现急热待查患者
具有3.2.2或3.2.3项接触史,或获得3.3.3项实验室检验,应作出疑似鼠疫诊断。
4.3急热待查或疑似鼠疫患者,获得3.3.1项、或3.3.2+3.3.3项、或者3.3.4项检验结果,应作出确诊鼠疫诊断。
5诊断分型5.1按临床表现3.1.2诊断的鼠疫病例,为腺型鼠疫。
5.2按临床表现3.1.3诊断的鼠疫病例,为败血型鼠疫。
5.3按临床表现3.1.4诊断的鼠疫病例,为肺型鼠疫。
5.4按临床表现3.1.5诊断的鼠疫病例,为眼型鼠疫。
5.5按临床表现3.1.6诊断的鼠疫病例,为肠型鼠疫。
5.6按临床表现3.1.7诊断的鼠疫病例,为皮肤型鼠疫。
5.7按临床表现3.1.8诊断的鼠疫病例,为脑膜炎型鼠疫。
6排除鼠疫诊断6.1在疾病过程中,确诊为其他疾病,可以解释所有的临床表现,且针对鼠疫进行的所有实验室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6.2在疾病过程中未确诊鼠疫,发病30天后,针对鼠疫F1抗原的抗体检验结果仍为阴性,或达不到滴度升高4倍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