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的传染流行病学

合集下载

鼠疫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鼠疫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媒介生物监测
对可能传播鼠疫的媒介生物(如跳蚤)进行监测 ,了解其种类、密度、季节消长等情况。
3
环境因素调查
收集与鼠疫传播相关的环境因素信息,如气候、 地形、植被等,以评估其对鼠疫传播的影响。
数据整理、分析与解释
数据清洗与整理
统计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除重复、错 误或不完整的信息,使数据具备一致性和 可比性。
鼠疫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调查设计与实施 • 数据收集与处理 • 调查结果呈现与评估 • 鼠疫防控策略建议 • 附录与参考文献
01
引言
鼠疫概述
鼠疫定义
鼠疫是一种由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通过啮齿动物和它 们的寄生昆虫(如跳蚤)传播给人类。
历史背景
鼠疫有多次大流行历史,其中黑死病是最为著名的一次,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严 重影响。
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性
控制疫情
流行病学调查是鼠疫防控的重要手段,能够迅速发现疫情,追踪感染来源,为采 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保护公众健康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及时了解疫情传播情况,评估风险,制定并调整防控策 略,以保护公众免受鼠疫威胁。
调查目标和期望结果
调查目标:确定疫情来源、传播途径、影响范围以及高危人群,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 据。
• 通制定防控措施提 供依据。
调查过程中使用的表格、图表等附录
流程图1:鼠疫流行病学调查流 程图
• 此流程图详细描绘了鼠疫流行 病学调查的各个环节,包括病 例报告、现场调查、样本采集 、实验室检测等。
• 通过流程图,调查人员可以清 晰了解调查步骤和流程,确保 调查的规范性和系统性。

鼠疫的症状及流行病学研究

鼠疫的症状及流行病学研究

谢谢大家
研究方法
观察法 描述性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疾病和健康状况在时间、空间和人群间的分布情况,为研究 和控制疾病提供线索,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参考。 分析性研究 通过观察和询问,对可能的疾病相关因素进行检验。分析性研究主要包括病 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和世代研究(cohort study)(也叫定群研 究或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一组患某病的人(病例),再选取另一组没有患某病的另 一组人(对照),收集两个组人中某一或某几个因素存在的情况,再以统计 学方法来确定某一因素是否和该疾病有关及其关联的程度如何。 世代研究则是选取一组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人和另一组不暴露于该因素的人, 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以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人患某病的情况(如肺癌),以确 定某因素是否和某病有关。 一般来说,世代研究比病例-对照研究的结论较可靠,但世代研究耗时很长 (如研究吸烟和肺癌的关系要数十年的时间),需要更多的资源。
发病原因
1.鼠蚤叮咬 经鼠蚤传播,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啮齿动物→蚤
→人的传播是腺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2.呼吸道感染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通过呼吸、谈话、咳嗽等,借飞沫形 成“人→人”的方式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 3.皮肤感染 经皮肤传播,剥食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触患者 的脓血或痰,经皮肤伤口而感染。 4.消化道感染 人吃了未彻底煮熟的染菌肉而感染。
研究方法
“研究”的方法包括监测、观察、假设检验、分析研
究以及实验等。“分布”涉及被研究人群的时间、地 区、不同人群的分析。“决定因素”指影响健康的所 有物理、生物、社会、文化以及行为因素。“健康状 况”包括疾病、死因、行为如吸烟、对于预防措施的 反应以及健康服务的提供和使用情况。“特定人群” 指的是那些有某些特征的人群,即研究所关注的人群。 “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指明了流行病学的研究目 的——促进、保护、恢复健康。流行病学曾经有过许 多定义。过去50年中,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从早期 仅研究传染病扩展到研究与人群健有关的所有现象。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为观察法和实验法两大类:

鼠疫的流行病学及防治

鼠疫的流行病学及防治

鼠疫的防治——疫点消毒
鼠疫的防治——投放预防药
鼠疫的防治——鼠疫尸体焚烧处理
直接接触者:是指在无有效防护状态下与疑似、确诊病例或
相关病例尸体近距离接触且有可能感染鼠疫的人。应对直接接 触者单独隔离状态下进行医学观察。
鼠疫的防治——个人保护
凡接触鼠疫或疑似鼠疫患者的人员,应采取加强防护。 医护人员进入病房应着全套个人防护装备,主要包括防护
眼镜、防护服、N95口罩、手套、鞋套等。
斧形盖蚤、 谢氏山蚤
谢氏山蚤
谢氏山蚤、 方形黄鼠蚤七河亚种
蒙、冀、宁、陕 青、甘、藏、疆、川
疆 疆
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
宁、甘
原双蚤田野亚种 光亮额蚤指名亚种

谢氏山蚤

特新蚤指名亚种

印鼠客蚤
细钩黄鼠蚤、 直缘双蚤指名亚种 臀突客蚤、簇鬃客蚤
滇、闽、粤、桂、黔、赣、 浙
川、青

鼠疫人间流行病学——传染源
1994年印度苏拉特爆发鼠疫,官方统计两周之内 就诊患者多达4780人,30万人逃疫。
2017年,马达加斯加爆发鼠疫疫情,累计报告病 人1297例,其中肺鼠疫846例,死亡102例。
鼠疫人间流行病学——中国鼠疫流行动态
中国鼠疫可谓历史悠久。据伍连德考证,公元前 5世纪至3世纪,即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鼠疫的流行。
我国鼠疫有确切记载的最早年代是1644年,山西 省潞安(长治)曾有鼠疫发生。
1644~1949年,在全国20个省区,549个县,流 行鼠疫179年次,共发生鼠疫病例2598794人,死 亡2399400人;
鼠疫人间流行病学——中国鼠疫流行动态
2018年全国动物鼠疫疫情地区分布
鼠疫人间流行病学——自然疫源地分布图

鼠疫流行病学与防治.

鼠疫流行病学与防治.
80年代鼠疫病例数102例; 90年代鼠疫病例数371 例;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 3.6倍) 。 进入21世纪疫情形势依然严峻,2000年云南、广 西、贵州、西藏、甘肃5省(区)13个县(市)报 告人间鼠疫254例,死亡3例。其中云南报告122例, 广西42例,贵州88例(死亡1人),西藏、甘肃各1 例均死亡。值得注意的是广西时隔53年重又发生鼠 疫,贵州历史上无鼠疫流行记载。
在黄鼠和家鼠鼠疫疫源地内,鼠疫病例男、女几乎各占 50%,其原因为室内或居住区内蚤叮咬所致。
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途径:
(1)动物→跳蚤→人,蚤叮咬,经血液传播,多 为腺鼠疫。称为动物型传播。
(2)人→空气飞沫→人, 传播肺鼠疫,称为人 型传播。进入创口而 感染,接触传播,或吸入带菌皮毛中的 尘埃感染。
鼠疫流行特点
• 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全国疫源县已从1995年的225个增加到2006年的 291个。疫源地面积从2003年的115万平方公里扩大到2006年的140 余万平方公里。
• 间隔多年再度暴发。印度1963年以后无病例报告,28年后于1994年 暴发肺鼠疫流行 。我国云南、广西间隔多年重新暴发,四川、贵州 首次发生人间鼠疫报告。河北康保长爪沙鼠疫源地,间隔22年于 1994年重又暴发流行。
99.5 2003
115 2005
140 2006
疫源县(个) 疫源地面积(万平方公里)
1990~2006年全国动物鼠疫流行县
80
70
动 60
物 50
疫 情
40
县 30
数 20
10
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鼠疫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鼠疫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研究目的和意义
开展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对于了解疫情的传播途径、制定防 控策略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调查,可以评估疫情的危害程度、传播风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包括疫情报告、病例定义、病例搜索、疫情分布特 征和影响因素分析等。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等,可以分 析疫情传播的各个环节和影响因素,评估防控措施的效果。
社区调查与样本采集
开展社区调查
了解当地人口分布、流动人口、卫生习惯、动物和环境等情况,以便评估疫 情传播风险和制定防控措施。
样本采集和检测
采集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的生物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有助 于了解疫情的病原和传播情况。
数据整理与分析
数据整理
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各种数据,包括病例 数量、分布、病情轻重、治疗情况等,以 便更好地了解疫情现状和发展趋势。
02
鼠疫流行病学概述
鼠疫的病原学
鼠疫病原体
鼠疫病原体是鼠疫菌,属于耶尔森氏鼠疫杆菌属,主要存在 于啮齿动物和跳蚤中。
鼠疫菌的分类
鼠疫菌分为不同类型,包括腺型鼠疫、肺型鼠疫、败血症型 鼠疫等。
鼠疫的流行病学特征
传播途径
鼠疫主要通过带菌的鼠类、蚤 类、野生动物等传播,也可通
过空气飞沫传播。
季节性
鼠疫多发于春夏季节,与鼠类活 动和跳蚤繁殖有关。
样本采集
采集病例的相关样本,如血液、痰液、呕吐物等,进行实验室检 测和分析。
监测和观察
对相关人群进行监测和观察,及时发现新的病例和疑似病例,追 踪密切接触者,防止疫情扩散。
调查总结阶段
数据整理和分析
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 析,评估疫情的严重程度、流行 趋势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措 施提供依据。

鼠疫的流行病学及防治

鼠疫的流行病学及防治
传染期:鼠疫患者在出现症状后,传染性最强。传染期通常持续到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或死亡 后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患者通过飞沫、接触等方式传播病原体。
以上是关于鼠疫流行病学特征的详细描述。了解这些特征对于有效防治鼠疫、减少其传播和 危害至关重要。在继续探讨鼠疫的防治策略时,我们应充分考虑这些流行病学特点,以制定 更全面、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鼠疫的历史背景
鼠疫在历史上被称为“黑死病”,在中世纪欧洲曾导致数百 万人死亡。
自19世纪末以来,鼠疫的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一 些地区仍时有发生。
鼠疫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
病原体:鼠疫耶尔森菌,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多种抗 生素敏感。
传播途径
动物源性传播:人类通过接触感染鼠疫的啮齿类动物(如 鼠、兔等)或其排泄物而感染。
如基因测序、遥感监测等,以实现更快速、准确的疫情预警和应对。
02
多元化防治策略
未来防治工作将更加注重多元化策略,包括生态、生物、医学等多种方
法的综合运用,从源头上遏制鼠疫的传播。
03
强化公众教育与意识提升
提高公众对鼠疫的认知和自我防护能力,形成全民参与的防治格局。
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疫情监测与预警
跳蚤叮咬传播:跳蚤叮咬感染鼠疫后,再次叮咬人类时, 可将病原体传入人体。这是鼠疫在人际间传播的主要途径 。
人际传播:在防控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鼠疫可通过飞沫 传播、接触传播等方式在人际间传播。
请注意,这里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在面对鼠疫等疫情时 ,务必遵循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和指导。
02
鼠疫的流行病学特征
症状治疗
针对鼠疫患者的症状,如高热、疼痛等,采取相应的对症 治疗措施,如解热镇痛药、止痛药等,以缓解患者的痛苦 。

鼠疫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鼠疫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2、根据调查报告使用对 象和撰写目的的不同, 调查报告可以分为:
行政报告 业务总结 医学论文 新闻通稿 简报(通报)等。
(二)调查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现场调查报告对时效性、实用性的要求 较高,特别对于发生报告和进程报告的撰 写,必须做到迅速、及时,并有较强的针 对性,只有这样,才能为有关当局和领导 做出正确决策,为该起事件的深入研究和 及时、有效的反应提供重要依据。
9、根据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作出初步判 断:在不能排除鼠疫的情况下,首先确定为疑 似鼠疫。
10.疫情一旦确定,应立即采取初步隔 离措施,同时上报县、市(区)政府卫生行政 部门和上级业务机构,由当地政府迅速组织疫 情处理。
11.对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跟踪调查,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集中或分散留验观察,外出 者立即通知当地政府就地隔离留验。
用、采样与实验室检测结果) • 防制措施与效果评价 • 建议 • 小结 • 报告单位和报告日期
医学论文类调查报告提纲
题名 作者及单位 摘要 关键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4.认真填写《鼠疫病人个案调查表》和 《鼠疫病人密切接触者调查表》,并向卫生行 政部门、业务部门报告、备案。
15.根据疫情调查进展,随时作出订正报 告。
16.写出全面调查报告。
现场调查报告的撰写
(一)现场调查报告类型
1、根据调查工作进 展的不同阶段所撰写 的调查报告可以分为:
发生报告 进程报告 阶段报告 结案报告
鼠疫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鼠疫流行病学调查是鼠疫预防控制的 关键措施。为了迅速扑灭疫情,防止扩大蔓 延,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各级医 疗卫生人员必须十分重视和熟悉鼠疫流行病 学调查方法和程序,并随时作好应对紧急鼠 疫疫情的各项准备,一旦有鼠疫疫情发生, 能够迅速赶赴现场,对疫情做出准确的调查 和判断,为及时控制疫情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1、人类鼠疫流行病学

1、人类鼠疫流行病学
人类鼠疫流行病学
鼠疫是人类最早认识的传染病之一,其病原菌 目前仍然存在于世界各地的许多自然疫源地,这些 疫源地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许多 国家。鼠疫菌( Yersinia pestis )是引起鼠疫的 病原体,它长期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内的啮齿动物宿 主种群中循环繁衍。 鼠疫是一种野生和∕或家栖啮齿类动物的疾病, 主要通过染疫跳蚤的叮咬、互相咬食或可能污染的 土壤在啮齿类动物中传播,也可通过染疫跳蚤叮咬 或处理(剥皮、切肉等)染疫动物传染给人。野鼠 鼠疫可不依赖于人类及其活动而在其自然疫源地中 独立存在,而家鼠鼠疫由于与人的密切关系,在动 物鼠疫流行时往往发生人间鼠疫流行。
0
1981-2003年世界鼠疫流行动态
世界各洲鼠疫流行趋势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81 84 87 90 93 96 99 2
非 洲 美 洲 亚 洲
世界各洲鼠疫流行比例图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81 83 85 87 89 91 93 95 97 99 1 3
美国鼠疫疫源地—中西部17个州
欧洲:欧洲仅俄罗斯存在鼠疫疫源地,分 布于里海低地和高加索东麓,欧亚交接区域的 伏尔加河、顿河和乌拉尔河之间地区。欧洲东 部的疫源地主要分布在草原地区,并且由草原 延续至森林草原区。这些疫源地分布在俄罗斯 等国家,有里海西北部疫源地、伏尔加河和乌 拉尔河之间的山地疫源地、乌拉尔河左岸疫源 地和外高加索高山疫源地。
1906
1126
1055
2956 2242
1901 1911 1921 1931 1941 1951 1961 1971 1981 1991 2001
1000
2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的预防和控制
严格控制传染 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者
1.严格控制传染源
• (1)管理患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应立 即按紧急电话和网络报告疫情,城市不得 超过2小时,农村不得超过6小时。同时将 患者严密隔离,禁止探视及患者互相往来。 患者排泄物应彻底消毒,患者死亡应火葬 或深埋。对于肺鼠疫患者要进行严格的隔 离以防空气传播。各型鼠疫患者应分别隔 离,肺鼠疫患者应单独一室。不能与其他 鼠疫患者同住一室。腺鼠疫隔离至淋巴结 肿完全消散后再观察7天,肺鼠疫要隔离至 痰培养6次阴性。鼠疫接触者应检疫9天, 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2天。
中国鼠疫疫情
1955~1989
35年间全国累计病人 699例,年均发病20例
1990~2002
13年间发生病人 786例,死亡60例 ,年均发病61例
分布
内蒙古、河北、 陕西、西藏、青 海、甘肃、新疆 、云南、广西、 贵州、辽宁、宁 夏、四川13省( 区)41个个县( 市、旗)。
特点
疫源地范围不断 扩大;染疫动物 种类增加;远距 离传播;间隔多 年突发和向城市 、人口稠密区逼 近。
野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齿类
主要有喜独居、有冬眠习性的旱狱、黄鼠等,它 们在鼠疫的延续流行,构成自然疫源地疾患和造 成家、野鼠之间的交叉感染等方面都起着较为重 要作用。它即是鼠疫疫源地的保菌者,又是传播 媒介的宿主。
传染源
• (2)鼠疫病人。鼠疫病人为重要 的传染源,特别是肺型鼠疫病人, 大量咳血,通过飞沫传播;败血 型、腺型及其他鼠疫病人,当其 形成菌血症时,可以通过蚤吸血 造成流行。
社会因素
• 包括人类的一切的活动,如生产和生活条 件、卫生习惯、卫生条件、医疗卫生状况、 居住环境、人口流动、风俗习惯、宗教信 仰等。
• 如清末的大流行就是因为对旱獭的大量捕 杀。
清政府的应对措施
• 1 . 组建各级防疫组织。从中央到地方组建各种防疫组 织,是清政府应对鼠疫灾难的重要措施之一。
• 2 . 颁布各种防疫法规。此次鼠疫发生后,清政府及各 地方当局对制定各种规范防疫行为的规则异常重视。此 外,各地方当局还分别通过媒体公布防疫规则。
1910年10月25日,满洲里首发鼠疫, 11月8日即传至北满中心哈尔滨。 之后蔓延开来,不仅横扫东北平原, 而且波及河北、山东。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传播环节
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
影响因素
传染源
(1)啃齿动物为鼠疫的储存宿主,是人类感染鼠疫的主 要传染源。
家栖啃齿类
主要为褐家鼠、黄胸鼠、黑家鼠。由于此种 鼠类的家栖性和人类接触的密切关系,通过 鼠的寄生蚤,造成对人类的感染。
• (2)消灭动物传染源对自然疫源地鼠间鼠 疫进行疫情监测,控制鼠间鼠疫,广泛开 展灭鼠爱国卫生运动。
2.切断传播途径
• 1)消灭跳蚤患者的身上及衣物都要喷撒安全 有效的杀虫剂杀灭跳蚤,灭蚤必须彻底,对猫、 狗,家畜等也要喷药。
• (2)加强交通及国镜检疫对来自疫源地的外 国船只、车辆、飞机等均应进行严格的国境卫 生检疫,实施灭鼠、灭蚤消毒,对乘客进行隔 离留检。
---《近代史研究》
传播途径
经皮肤传播
经消化道传播
经呼吸道传播
因接触患者含菌 的痰、脓或动物 的皮、血、肉及 疫蚤粪便,通过 破损皮肤教膜受 到感染。
食入受染动物 ,经消化道感
染。
含菌的痰、飞沫 或尘埃通过呼吸 道飞沫传播,并 引起人间的大流 行。
传播途径
经鼠蚤传播,即鼠→蚤→人的传 播方式。人鼠疫流行前常有鼠间 鼠疫流行,一般先由野鼠传家鼠。 寄生鼠体的疫蚤叮咬人吸血时, 因其胃内被菌栓堵塞,血液反流, 病菌随之进入人体造成感染,含 菌的蚤类亦可随搔抓进入皮内。 最近研究发现,本病有由蝉类传 播的可能性。蚤粪中的病菌偶也 可被擦入创口而使人受染,当人 将蚤打扁压碎时,蚤体内病菌也 可经创口进入人体。
鼠疫的传染流行病学
• 鼠疫(plague)——是由鼠疫杆菌借 鼠蚤传播为主的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属我国法定甲类传染病之一。临床上 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 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
背景
• 20 世纪初年旱獭的毛皮在世界市场上十分 热销。由于人们发明了一种工艺,只要对旱 獭的皮毛进行适当加工,其成色堪与貂皮媲 美,一时成为世界皮革市场的宠儿,市场需 求激增,旱獭皮的价值猛涨,“1910年,每张 早獭皮的售价比1907年猛涨了6倍多,仅从 满洲里一地出口的旱獭皮就由1907年的70 万张增加到250万张”。
• 3 . 采取具体的防疫措施。清政府及各地方当局为应对 此次鼠疫而采取的具体防疫措施主要有 : 隔断交通、 对病人及疑似病人实施隔离、焚化尸体、对疫区严格消 毒,等等。
• 4 . 加强与世界各国的防疫合作。清政府积极加强与世 界各国的防疫合作,其中,与日本、俄国建立防疫合作关 系,聘请外国医生直接参与防疫工作, 召开“万国鼠疫 研究会”等,都是与各国合作的重要体现,这也是以往防 疫工作所没有的。
• 从北部中国各地鼠疫流行的时间上看,呈现出明显 的由北向南的传播态势。流行方向和路线大多是 沿着铁路交通线呈爆发状流行。从满洲里而哈尔 滨而长春而吉林省城吉林。“凡延近铁路区城, 逐渐波及”。双城知府报告说“距车站铁轨近, 疫盛时疫毙最多”。鼠疫沿铁路沿线迅速向内地 蔓延, 一时“疫气蔓延,人心危惧”,有如江河决 堤, 不可遏止。“死尸所在枕藉, 形状尤极惨 然” 。
易感人群:
•1.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 无性别年龄差别。牧民、 农民、工人(养路工、司 机)等多见。 •2.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3.预防接种可获一定免 疫力,可降低易感性。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
动植物
地理 土壤
自然 因素
光照
鼠疫流行季节与鼠类活动(黄鼠与旱獭 能带菌冬眠)和鼠蚤繁殖有关,南方多 始于春而终于夏,北方则多起于夏秋而 延及冬季。肺鼠疫以冬季为多。且冬季 寒冷,人们多在室内活动,增加了飞沫 传播传染病发生的机会。
3.保护易感者
•(1)保护接触者在流行时应避免接触蚤,腺鼠疫患者的接触者应用适 当的杀虫剂进行灭蚤,所有的接触者是否需要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服药 都要进行评估,与疑似或确诊的肺鼠疫患者的接触者后要用四环素或 氯霉素,分4次服用,从最后接触的时间起连服一周。也可口服磺胺嘧 啶;另外,环丙沙星对鼠疫杆菌也是敏感的。 •(2)预防接种自鼠间开始流行时,对疫区及其周围的居民、进入疫区 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预防接种。常用为EV无毒株干燥活菌苗,皮肤 划痕法接种,即2滴菌液,相距3~4cm。2周后可获免疫。目前的疫苗 仍不能对腺鼠疫和肺鼠疫产生长久的免疫保护,因此,一般每年接种 一次,必要时6个月后再接种一次。我国新研制的06173菌苗免疫动物 后产生F1抗体较EV株效果高1倍。 •(3)医务人员保护个人防护进入疫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接种菌苗,两 周后方能进入疫区。工作时必须着防护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眼 镜、穿胶鞋及隔离衣。
• 于是,中俄商人及部分官员受经济利益驱使,私自招募华 工疯狂捕杀旱獭。由此大量劳工北上闯关东,很多人在毫 无狩猎经验的情况下便匆匆加入到了猎獭队伍中。旱獭 一旦染上鼠疫就会失明、失声、行动迟缓,并被健康的同 类逐出巢穴。有经验的猎人都能分辨出染病的旱獭,绝不 会轻易将这样的猎物捕获带回。但是在高额利润的刺激 下,某些猎人连染病的旱獭也不放过,这样必然会感染鼠 疫。
世界鼠疫疫情
• 1. 20世纪中叶 • 2.80年代以来,鼠疫
(50-70年代):
逐渐活跃:1980-
人间鼠疫急剧下降。
1999,发病35136人, 死亡2899人,其中
1990-1999年发病
26491人,为20年间
的3/4 ."苏拉特风暴":
1994年印度鼠疫爆发,
发病876人,死亡56
人。
Thank Yo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