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的症状及流行病学研究
鼠疫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对可能传播鼠疫的媒介生物(如跳蚤)进行监测 ,了解其种类、密度、季节消长等情况。
3
环境因素调查
收集与鼠疫传播相关的环境因素信息,如气候、 地形、植被等,以评估其对鼠疫传播的影响。
数据整理、分析与解释
数据清洗与整理
统计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除重复、错 误或不完整的信息,使数据具备一致性和 可比性。
鼠疫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调查设计与实施 • 数据收集与处理 • 调查结果呈现与评估 • 鼠疫防控策略建议 • 附录与参考文献
01
引言
鼠疫概述
鼠疫定义
鼠疫是一种由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通过啮齿动物和它 们的寄生昆虫(如跳蚤)传播给人类。
历史背景
鼠疫有多次大流行历史,其中黑死病是最为著名的一次,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严 重影响。
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性
控制疫情
流行病学调查是鼠疫防控的重要手段,能够迅速发现疫情,追踪感染来源,为采 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保护公众健康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及时了解疫情传播情况,评估风险,制定并调整防控策 略,以保护公众免受鼠疫威胁。
调查目标和期望结果
调查目标:确定疫情来源、传播途径、影响范围以及高危人群,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 据。
• 通制定防控措施提 供依据。
调查过程中使用的表格、图表等附录
流程图1:鼠疫流行病学调查流 程图
• 此流程图详细描绘了鼠疫流行 病学调查的各个环节,包括病 例报告、现场调查、样本采集 、实验室检测等。
• 通过流程图,调查人员可以清 晰了解调查步骤和流程,确保 调查的规范性和系统性。
。
鼠疫流行病学与防治.

在黄鼠和家鼠鼠疫疫源地内,鼠疫病例男、女几乎各占 50%,其原因为室内或居住区内蚤叮咬所致。
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途径:
(1)动物→跳蚤→人,蚤叮咬,经血液传播,多 为腺鼠疫。称为动物型传播。
(2)人→空气飞沫→人, 传播肺鼠疫,称为人 型传播。进入创口而 感染,接触传播,或吸入带菌皮毛中的 尘埃感染。
鼠疫流行特点
• 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全国疫源县已从1995年的225个增加到2006年的 291个。疫源地面积从2003年的115万平方公里扩大到2006年的140 余万平方公里。
• 间隔多年再度暴发。印度1963年以后无病例报告,28年后于1994年 暴发肺鼠疫流行 。我国云南、广西间隔多年重新暴发,四川、贵州 首次发生人间鼠疫报告。河北康保长爪沙鼠疫源地,间隔22年于 1994年重又暴发流行。
99.5 2003
115 2005
140 2006
疫源县(个) 疫源地面积(万平方公里)
1990~2006年全国动物鼠疫流行县
80
70
动 60
物 50
疫 情
40
县 30
数 20
10
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鼠疫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研究目的和意义
开展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对于了解疫情的传播途径、制定防 控策略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调查,可以评估疫情的危害程度、传播风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包括疫情报告、病例定义、病例搜索、疫情分布特 征和影响因素分析等。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等,可以分 析疫情传播的各个环节和影响因素,评估防控措施的效果。
社区调查与样本采集
开展社区调查
了解当地人口分布、流动人口、卫生习惯、动物和环境等情况,以便评估疫 情传播风险和制定防控措施。
样本采集和检测
采集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的生物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有助 于了解疫情的病原和传播情况。
数据整理与分析
数据整理
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各种数据,包括病例 数量、分布、病情轻重、治疗情况等,以 便更好地了解疫情现状和发展趋势。
02
鼠疫流行病学概述
鼠疫的病原学
鼠疫病原体
鼠疫病原体是鼠疫菌,属于耶尔森氏鼠疫杆菌属,主要存在 于啮齿动物和跳蚤中。
鼠疫菌的分类
鼠疫菌分为不同类型,包括腺型鼠疫、肺型鼠疫、败血症型 鼠疫等。
鼠疫的流行病学特征
传播途径
鼠疫主要通过带菌的鼠类、蚤 类、野生动物等传播,也可通
过空气飞沫传播。
季节性
鼠疫多发于春夏季节,与鼠类活 动和跳蚤繁殖有关。
样本采集
采集病例的相关样本,如血液、痰液、呕吐物等,进行实验室检 测和分析。
监测和观察
对相关人群进行监测和观察,及时发现新的病例和疑似病例,追 踪密切接触者,防止疫情扩散。
调查总结阶段
数据整理和分析
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 析,评估疫情的严重程度、流行 趋势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措 施提供依据。
鼠疫的流行病学及防治

以上是关于鼠疫流行病学特征的详细描述。了解这些特征对于有效防治鼠疫、减少其传播和 危害至关重要。在继续探讨鼠疫的防治策略时,我们应充分考虑这些流行病学特点,以制定 更全面、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鼠疫的历史背景
鼠疫在历史上被称为“黑死病”,在中世纪欧洲曾导致数百 万人死亡。
自19世纪末以来,鼠疫的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一 些地区仍时有发生。
鼠疫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
病原体:鼠疫耶尔森菌,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多种抗 生素敏感。
传播途径
动物源性传播:人类通过接触感染鼠疫的啮齿类动物(如 鼠、兔等)或其排泄物而感染。
如基因测序、遥感监测等,以实现更快速、准确的疫情预警和应对。
02
多元化防治策略
未来防治工作将更加注重多元化策略,包括生态、生物、医学等多种方
法的综合运用,从源头上遏制鼠疫的传播。
03
强化公众教育与意识提升
提高公众对鼠疫的认知和自我防护能力,形成全民参与的防治格局。
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疫情监测与预警
跳蚤叮咬传播:跳蚤叮咬感染鼠疫后,再次叮咬人类时, 可将病原体传入人体。这是鼠疫在人际间传播的主要途径 。
人际传播:在防控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鼠疫可通过飞沫 传播、接触传播等方式在人际间传播。
请注意,这里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在面对鼠疫等疫情时 ,务必遵循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和指导。
02
鼠疫的流行病学特征
症状治疗
针对鼠疫患者的症状,如高热、疼痛等,采取相应的对症 治疗措施,如解热镇痛药、止痛药等,以缓解患者的痛苦 。
鼠疫疑似病例诊断标准

鼠疫疑似病例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患者出现突发高热、淋巴结肿胀、出血倾向等症状,怀疑为鼠疫感染。
二、流行病学史
1.患者发病前与患有鼠疫的病人有过接触或在疫情区域生活或旅行过。
三、实验室检查
1.患者的病原体检测结果呈阳性,如鼠疫菌培养、基因检测等。
2.患者血清中抗鼠疫抗体呈阳性,但需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交叉反应。
四、诊断标准
1.疑似病例:符合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但实验室检查未确诊。
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中任何一项阳性
结果。
3.确诊病例:符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中至少两项阳性结果。
五、注意事项
1.对于疑似病例,应采取隔离措施,并进行严格的医学观察。
2.对于确诊病例,应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对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并对可能
污染的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3.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排除其他发热性疾病,如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
流行性出血热等。
4.在实验室检查中,应采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方法,如PCR技术、免疫
荧光等方法。
同时,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防止交叉感染。
鼠疫病例的临床分析

鼠疫病例的临床分析1. 引言鼠疫是一种由Yersinia pestis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病,可以影响人类和许多动物。
它曾导致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之一,包括14世纪的黑死病。
本文档旨在对鼠疫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的特征和诊断方法。
2. 病原学2.1 病原体鼠疫的病原体是Yersinia pestis,属于肠杆菌科。
这种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可以在多种宿主中生存和繁殖。
2.2 传播途径Y. pestis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接触感染:与感染动物(如老鼠、跳蚤等)接触,可能导致细菌进入人体。
- 呼吸道传播:通过吸入含有Y. pestis的气溶胶,可能导致肺部感染。
- 消化道传播:通过食用被感染动物或其产品,可能导致肠道感染。
3. 临床表现鼠疫的临床表现因感染部位不同而异,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3.1 腺鼠疫腺鼠疫是最常见的鼠疫类型,主要表现为局部淋巴结炎。
受影响的淋巴结会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随后可能出现坏死和化脓。
病情严重时,感染可能扩散到全身,导致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3.2 肺鼠疫肺鼠疫表现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高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
患者可能出现咳痰、咳血,甚至休克。
肺鼠疫的病死率较高。
3.3 肠道鼠疫肠道鼠疫主要表现为剧烈腹泻、呕吐、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血便、里急后重等现象。
肠道鼠疫也可能导致败血症和全身感染。
4. 诊断鼠疫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史进行综合判断。
4.1 临床表现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初步判断是否为鼠疫。
4.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细菌培养:从患者样本中分离出Y. pestis细菌,可确诊鼠疫。
- 血清学检测:检测患者血清中针对Y. pestis的抗体,有助于诊断。
- 分子生物学检测:通过PCR等方法检测患者样本中的Y. pestis DNA,可确诊鼠疫。
4.3 流行病学史了解患者是否接触过感染动物、生活在鼠疫疫区等信息,有助于诊断。
鼠疫流行病学及防治

病例分析(2)
• 细菌学检验结果:第1次咽拭子和痰中检出 鼠疫杆菌。第6、12日痰检鼠疫杆菌阴性。 每次均有采血查鼠疫杆菌阴性。
• 最后诊断:原发性肺鼠疫。
三、临床表现
• 其他类型鼠疫 • (1)皮肤鼠疫 出现疼痛性红斑点,数小时
后发展成水疱、脓疱,表面有黑色痂皮, 基底为坚硬溃疡,周围有暗红色浸润,颇 似皮肤炭疽。 • (2)脑膜脑炎型 多继发于腺型或其他型鼠 疫。出现脑膜脑炎症状时,脑脊液为脓性 ,涂片或培养可检出鼠疫耶尔森菌。
抗原结构及毒力因子
(4)内毒素 主要成分脂多糖,耐热,较其 他G-内毒素毒性强,能引起发热、DIC和中毒 性休克。 (5)鼠疫菌素(pesticin I,杀菌素) 单聚体 蛋白质,体外可水解各种细菌的胞壁脂蛋白, 杀死其他菌,有助于细菌侵袭扩散。
鼠疫耶尔森菌毒力有关抗原的编码基因
抗原结构及毒力因子
三、临床表现
(3)肠炎型 除全身中毒症状外,有腹泻及 黏液血样便或有呕吐、腹痛、里急后重等 ,粪便可检出病菌。 (4)轻型 又称小鼠疫,有低热,患者局部 淋巴结可肿大,轻度压痛。血培养有时阳 性。多见于流行初、末期。
三、临床表现
败血型鼠疫 • 原发者病情险恶,突然高热或体温不升,
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无淋巴结肿大。 皮肤黏膜出血、呕血、鼻衄、便血或血尿 ;极易发生DIC和心力衰竭,多在发病后24 h内死亡。病死率几乎高达100%。 • 继发性败血型鼠疫可继发于肺鼠疫或腺鼠 疫,症状轻重不一。
三、临床表现
肺鼠疫
性渗出及散在细菌栓塞引起的坏死性结节。
三、临床表现
• 潜伏期数小时至一周。曾预防接种者可延 至12天。
• 除其他型外,各型初期的全身中毒症状大 致相似,表现为寒战、高热伴头痛、头晕 及消化道症状,50%以上的腺型、败血型 鼠疫患者有呕吐、腹泻,重者很快陷入极 度虚弱状态,早期出现意识不清、烦躁不 安、谵语及步态蹒跚。
鼠疫流行病学

35
(2)报告内容
①鼠疫病人及疑似鼠疫病人报告内容
➢ 疫情登记与责任报告人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 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的要求填 写报告卡。
➢ 县(区)级鼠疫防治机构对辖区内上报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负责及时组织对人间鼠疫进 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填报《人间鼠疫流行病学调查 表》。
➢ 县(区)级鼠疫防治机构对人间鼠疫病例的发现,隔 离、诊断、治疗,转归,疫区处理等情况及时进行网 络直报,并最终写出完整报告进行网络直报。
精选可编辑ppt
36
②动物鼠疫疫情报告内容
➢ 各县(区)级鼠疫防治机构负责填写并上报《鼠疫细菌 学检验报告卡》及《鼠疫血清学检验报告卡》。
➢ 各县(区)级鼠疫防治机构负责组织对动物鼠疫及时进 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区处理。并将流行病调查结果、疫 区处理等情况及时进行网络直报,最终写出完整报告进 行网络直报。
2动物间鼠疫疫情动物间鼠疫疫情1980198020002000年我国在青海西藏新年我国在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内蒙古云南宁夏河北吉疆甘肃内蒙古云南宁夏河北吉林陕西四川等陕西四川等1111省区的省区的620620个县旗市发生了动物鼠疫流行平均每年旗市发生了动物鼠疫流行平均每年有有295295个县次发生动物鼠疫个县次发生动物鼠疫171996199620002000年全国发生动物鼠疫流行的年全国发生动物鼠疫流行的旗县区旗县区505863534610203040506070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旗县区18近5年全国新增鼠疫疫源县63个2000年全国有11个省区46个县发生动物鼠疫疫点310个分离鼠疫菌588株
30000
28253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大家
研究方法
观察法 描述性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疾病和健康状况在时间、空间和人群间的分布情况,为研究 和控制疾病提供线索,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参考。 分析性研究 通过观察和询问,对可能的疾病相关因素进行检验。分析性研究主要包括病 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和世代研究(cohort study)(也叫定群研 究或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一组患某病的人(病例),再选取另一组没有患某病的另 一组人(对照),收集两个组人中某一或某几个因素存在的情况,再以统计 学方法来确定某一因素是否和该疾病有关及其关联的程度如何。 世代研究则是选取一组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人和另一组不暴露于该因素的人, 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以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人患某病的情况(如肺癌),以确 定某因素是否和某病有关。 一般来说,世代研究比病例-对照研究的结论较可靠,但世代研究耗时很长 (如研究吸烟和肺癌的关系要数十年的时间),需要更多的资源。
发病原因
1.鼠蚤叮咬 经鼠蚤传播,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啮齿动物→蚤
→人的传播是腺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2.呼吸道感染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通过呼吸、谈话、咳嗽等,借飞沫形 成“人→人”的方式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 3.皮肤感染 经皮肤传播,剥食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触患者 的脓血或痰,经皮肤伤口而感染。 4.消化道感染 人吃了未彻底煮熟的染菌肉而感染。
研究方法
“研究”的方法包括监测、观察、假设检验、分析研
究以及实验等。“分布”涉及被研究人群的时间、地 区、不同人群的分析。“决定因素”指影响健康的所 有物理、生物、社会、文化以及行为因素。“健康状 况”包括疾病、死因、行为如吸烟、对于预防措施的 反应以及健康服务的提供和使用情况。“特定人群” 指的是那些有某些特征的人群,即研究所关注的人群。 “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指明了流行病学的研究目 的——促进、保护、恢复健康。流行病学曾经有过许 多定义。过去50年中,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从早期 仅研究传染病扩展到研究与人群健有关的所有现象。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为观察法和实验法两大类:
主要用途
流行病学的主要用途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病因学研究 二、疾病预防与控制 流行病学监测:对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职业病、公害病、食源性疾病、老年人常见病、精神疾病、伤害、中 毒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并提 出预防控制对策。 应急事件处理:在参处理重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遵循流行 病学原则,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快速准确的溯源病因,并进行控 制,将危害减小到最低。 疫苗研究:严格对疫苗进行临床四期试验,遵循流行病学原则对疫苗 进行效果评价,并对免疫策略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与评价。 流行病学调查:对疾病预防控制及相关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和预测预 报,为疾病预防控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组织实施全国性重大疾病和 公共卫生专题流行病学调查,为国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公共卫 生战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
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 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 预防医学的基础。
流行病学是人们在不断地同危害人类健康严重的疾病作斗
争中发展起来的。早年,传染病在人群中广泛流行,曾给 人类带来极大的灾难,人们针对传染病进行深入的流行病 学调查研究,采取防制措施。随着主要传染病逐渐得到控 制,流行病学又应用于研究非传染病特别是慢性病,如心、 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及伤、残;此外,流行病 学还应用于促进人群的健康状态的研究。
主要任务
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不仅是研究防制疾病的具体措施,更
应研究防制疾病的对策,以达到有效地控制或预防疾病、 伤害、促进和保障人类健康。研究对象是人群,包括各型 病人和健康人;主要研究方法是到人群中进行调查研究; 其任务是探索病因,阐明分布规律,制定防制对策,并考 核其效果,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目的;同时, 流行病学的任务还有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在研究人群中 疾病及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还要预防疾病在 人群中发生,促进人们的健康,使人类延年益寿。
研究方法
实验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后,在实验组实施干
预措施,在对照组中不采取措施或者应用安慰剂,通 过一段时间的随访后,观察各组实验结果的差异,以 此评估该干预措施的效果。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该 方法分为临床实验(clinical trial)和社区实验 (community trial)两种。
研究范围
一、疾病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原因 研究某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患病率或
死亡率等。由于在不同的时间、地区、人群发生某种疾病的数量差异, 提示发病因素的分布不同,进一步寻找影响分布的原因。 二、研究疾病的流行因素和病因 有许多种疾病的病因或流行因素至今尚不明,流行病学应探讨促成发 病的因素及流行因素。 三、疾病的自然史(natural history) 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症状出现前阶段、临 床症状和体征出现阶段及疾病结局(如治愈、好转、恶化、死亡等等) 这几个阶段。不同的疾病其疾病的自然史是不同的,有的疾病自然史 较短,如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一般进展较快,若不给予积极有效的 治疗,则往往造成不良后果,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而某些 疾病的自然史则较长,如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冠心病。研究疾病的自然 史对研究与评价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临床表现
(4)败血症可原发或继发。原发者发展极速,全身毒血症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出血现象严重。迅速进入神志不清、谵妄 或昏迷、抢救不及时常于24小时至3天内死亡。 (5)其他少见类型①皮肤型疫蚤叮咬处出现疼痛性红斑,迅速 形成疱疹和脓疱可混有血液,可形成疖、痈。其表面被有黑色 痂皮,周围暗红,底部为坚硬的溃疡,颇似皮肤炭疽。偶见全 身性疱疹,类似天花或水痘。②眼型病菌侵入眼部,引起结膜 充血、肿痛甚至形成化脓性结膜炎。③咽喉型病菌由口腔侵入, 引起急性咽炎及扁桃体炎,可伴有颈淋巴结肿大,可为无症状 的隐性感染,但咽部分泌物培养可分离出鼠疫杆菌,多为曾接 受预防接种者。④肠炎型除全身症状外,有呕吐、腹痛、腹泻、 里急后重及黏液便、粪便中可检出病菌。⑤脑膜炎型可为原发 或继发,有明显的脑膜刺激症状,脑脊液为脓性,涂片及培养 可检出鼠疫杆菌。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腺型2~8天;肺型数小时至2~3天;曾经预防接种者可延至9~12天。 2.症状体征 (1)轻型有不规则低热,全身症状轻微,局部淋巴结肿痛,偶可化脓,无出 血现象,多见于流行初、末期或预防接种者。 (2)腺型最多见,常发生于流行初期。急起寒战、高热、头痛、乏力、全身 酸痛偶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皮肤淤斑、出血。发病时即可见蚤叮咬处 引流区淋巴结肿痛,发展迅速,第2~4天达高峰。腹股沟淋巴结最常受累, 其次为腋下、颈部及颌下。由于淋巴结及周围组织炎症剧烈,使呈强迫体位。 如不及时治疗,肿大的淋巴结迅速化脓、破溃、于3~5天内因严重毒血症、继 发肺炎或败血症死亡。治疗及时或病情轻缓者腺肿逐渐消散或伤口愈合而康 复。 (3)肺型可原发或继发于腺型,多见于流行高峰。肺鼠疫发展迅猛,急起高 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发病数小时后出现胸痛、咳嗽、咳痰,痰由少量迅 速转为大量鲜红色血痰。呼吸困难与发绀迅速加重。肺部可以闻及湿性啰音, 呼吸音减低,体征与症状常不相称。未经及时抢救者多于2~3天内死于心力衰 竭、休克。临终前高度发绀,皮肤常呈黑紫色,故有黑死病之称。
概述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借以探讨病因,
阐明流行规律,制订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对策和措施 的科学。它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学科。现在已不清楚首 先使用epidemiology一词,epidemiologia一词出现于1802 年Madrid西班牙疾病流行史一书中。Epidemic一词的出现 则更早,希波克拉底用过该词。其研究方法不仅适用于疾 病的研究,而且适用于预防医学中环境卫生、劳动卫生、 食品卫生等各种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同时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床工作和药效评价方面也常采用流行病学的分析方法, 探讨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因此,流行病学又称方法学,是 广大基层卫生人员和乡村医生从事防治工作时必备的预防 医学知识。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在初级卫生保健中有 许多问题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北医三院延庆医院 神经内科 何** 2017.6
概述
鼠疫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
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 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 炎、出血倾向等。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 死者以千万计,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发生多次流行,病 死率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