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饲料配方中设定氨基酸和能量的新做法
猪饲料预混料配方

猪饲料预混料配方1.主要原料:(1)玉米:提供能量,作为饲料的主要能源;(2)大豆粕:提供蛋白质,补充猪体所需的氨基酸,促进生长;(3)小麦:提供能量和部分蛋白质;(4)麸皮:提供纤维素,促进消化。
2.辅助原料:(1)陆藕:提供纤维素,增强消化功能;(2)水稻曲:提供能量,改善饲料的口感;(3)红薯:提供能量和蛋白质;(4)鱼粉:提供优质蛋白质和脂肪酸。
3.营养添加剂:(1)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促进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2)矿物质:包括钙、磷、镁等,维持骨骼和身体功能的正常发育;(3)氨基酸:包括赖氨酸、蛋氨酸等,促进生长和蛋白质合成。
以上是一种比较通用的猪饲料预混料配方,下面给出配方的详细内容:1.主要原料配比:-玉米:60%-大豆粕:25%-小麦:8%-麸皮:5%总计:98%2.辅助原料配比:-陆藕:1%-水稻曲:0.5%-红薯:0.5%-鱼粉:0.5%总计:2.5%3.营养添加剂:-维生素:0.2%-矿物质:0.2%-氨基酸:0.3%总计:0.7%配方中的各项原料和添加剂比例可以根据具体的养殖要求和猪的年龄、体重等因素进行调整。
同时,还需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资源供给进行配方的合理调整。
这种配方能够满足猪的主要营养需求,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促进生长发育。
营养添加剂的添加能够进一步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保证猪体的健康和免疫功能。
当然,由于养殖条件和需求的不同,饲料配方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制定猪饲料配方时,应根据养殖类型、猪的生长阶段和健康状态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配方设计,确保饲料的营养均衡和科学合理,以达到最佳的养殖效益。
新型饲用氨基酸与猪低蛋白质饲料创制技术

主要完成人:谯仕彦(中国农业大学)王德辉(长春大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岳隆耀(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曾祥芳(中国农业大学)王春平[亚太兴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马 曦(中国农业大学)提名单位: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谯仕彦主持完成的“新型饲用氨基酸与猪低蛋白质饲料创制技术”项目获得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该项目独创赖氨酸硫酸盐低成本生产工艺;国际首创苏氨酸、色氨酸无离子交换的结晶提取新技术;发明了精氨酸内源合成激活剂NCG 生产新工艺;创建了猪不同生理阶段低蛋白质饲料技术体系。
项目研制的产品出口到35个国家和地区,创建的低蛋白质饲料体系累计节约大豆1200万吨。
项目成果有效缓解了我国对大豆为主的蛋白质饲料的进口依存度,显著减少了养猪业氮排放,降低了饲料配方成本,促进了我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了我国氨基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一、项目简介我国养猪产业规模世界第一,但长期存在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以大豆为主的饲用蛋白质大量依赖进口;高蛋白质饲料配制及利用技术落后,造成氮排放过多污染严重等问题。
但国内外低蛋白质饲料配制技术又存在种猪繁殖性能低、育肥猪胴体品质下降的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项目历经16年,在新型饲用氨基酸创制、内源氨基酸合成与氮高效利用、新型低蛋白质饲料制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发明。
1.发明了赖氨酸硫酸盐制备工艺和苏氨酸与色氨酸直接结晶新技术,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扭转了我国饲用新型饲用氨基酸与猪低蛋白质饲料创制技术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特别关注Topic25☆2020年第4期氨基酸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为新型低蛋白质饲料的创制奠定了基础。
独创雾化造粒、成型选别和流化包衣制备赖氨酸硫酸盐工艺,创制出赖氨酸硫酸盐系列新产品,较传统赖氨酸盐酸盐生产污水排放减少90%,成本降低45%;产品占全球赖氨酸市场份额近40%,年出口量超过100万吨。
猪饲料配方设计的实训报告

一、引言饲料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猪饲料配方设计对于提高猪的生长性能、降低养殖成本、保障猪肉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训报告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学习猪饲料配方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猪饲料配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二、实训目的1. 掌握猪饲料配方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了解猪的营养需求及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3. 学会运用饲料配方设计软件进行配方设计;4. 提高猪饲料配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三、实训内容1. 猪的营养需求猪的营养需求主要包括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猪的营养需求表,掌握了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2. 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是猪饲料配方设计的基础。
实训中,我们学习了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表,了解了饲料原料的蛋白质、能量、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含量。
3. 饲料配方设计软件的使用实训中,我们学习了饲料配方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通过软件进行猪饲料配方设计,验证了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4. 猪饲料配方设计根据猪的营养需求、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和饲料配方设计软件,我们设计了以下猪饲料配方:(1)生长猪饲料配方原料:玉米、豆粕、麦麸、鱼粉、石粉、食盐、维生素预混料、微量元素预混料、氨基酸添加剂等。
配方:玉米 50%,豆粕 25%,麦麸 15%,鱼粉 5%,石粉 3%,食盐 1%,维生素预混料 0.5%,微量元素预混料 0.3%,氨基酸添加剂 0.2%。
(2)育肥猪饲料配方原料:玉米、豆粕、麦麸、鱼粉、石粉、食盐、维生素预混料、微量元素预混料、氨基酸添加剂等。
配方:玉米 55%,豆粕 20%,麦麸 15%,鱼粉 5%,石粉 3%,食盐 1%,维生素预混料 0.5%,微量元素预混料 0.3%,氨基酸添加剂 0.2%。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生长猪饲料配方经过计算,该配方中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均达到生长猪的营养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该配方有利于提高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
饲料添加剂的配方与制作

饲料添加剂的配方与制作复合氨基酸饲料添加剂本复合氨基酸饲料添加剂与日粮相搭配后,可以减少日粮中蛋白质的添加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此外,与现有的氨基酸饲料添加剂相比,本品能够更有效的促进动物的生长。
本复合氨基酸饲料添加剂适用于各生长阶段的猪,包括乳猪(体重50~20kg)、生长猪(体重20~50kg)、肥育猪(体重50~110kg)等。
试用方法为:将本品与猪的日粮(例如玉米—豆粕型)按照(0.1~0.5):(88.5~99.5)(优选为0.5:99.5)的质量配比比例混合,再按照通常的饲料方法给猪进食。
●配方(质量份)●制作方法1、按以下质量份称取各组分:赖氨酸53~67份、蛋氨酸17~19份、苏氨酸10~18份、色氨酸0.7~2.7份载体0~11份;2、将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粉碎成粒度为40~60目标的颗粒将其混合均匀,得混合物;3、将所得到的混合物与载体混合均匀后再按照现有饲料制剂技术制成所需要的剂型(例如,可以是粉剂,颗粒剂等)高效能饲料复合添加剂1、本添加剂强化了饲料中的有效成分的吸收,其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丰富、配比恰当;使用方便,与普通饲料混合使用,用量小,作用显著。
2、本品用后可使猪镇静、喜睡、毛发光亮、增重效果显著,缩短了饲养周期。
适用于喂养生猪。
3、加强了免疫系统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治家畜疾病。
4、补充和平衡饲料中各种成分,提高了饲料利用率达15%左右,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配方(质量份)1、将海泡石粘土粉碎,过80目筛;2、将微量元素烘干粉碎过筛,并按配方比例配料;3、将多种维生素、土霉素碱、氯化胆碱按比例混合后,粉碎过80目筛;4、将上述配好的微量元素(2)和维生素混合物(3)进行混合,在进入粉碎机中粉碎过筛;5、将海泡石粘土(载体)与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混合物(4)进行混拌均匀,再加人抗氧剂、香粉和防霉剂等,混拌均匀,包装即为成品。
抗仔猪断奶应激的饲料添加剂本饲料添加剂可预防和治疗仔猪在断奶和运输过程中腹泻、食欲减退等应激症,促进仔猪生长发育良好。
能量饲料的加工调制

能量饲料的加工调制能量饲料的营养价值和消化率一般都比较高,但由于子实类饲料的种皮、硬壳及内部淀粉粒的结构均影响着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所以,这类饲料在饲喂前必须经过加工调制,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
1.粉碎。
这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加工方法。
经粉碎后的子实便于家兔咀嚼,增加了饲料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使消化作用进行得比较完全,从而提高了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
2.浸泡。
将饲料置于池中或缸中,按1∶1~1∶1.5的比例加入水进行浸泡。
谷类、豆类、油饼类的饲料经过浸泡后变得膨胀柔软,便于家兔消化。
某些饲料经过浸泡可以减轻一些毒性和异味,从而提高了适口性。
但是,浸泡的时间应掌握好,浸泡时间过长,会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适口性也随之降低,有的能量饲料甚至还会因为浸泡过久而变质。
3.蒸煮。
马铃薯、豆类等能量饲料不能生喂,必须经过蒸煮。
同时,蒸煮还可以提高其适口性和消化率,但蒸煮时间一般不能超过20分钟。
4.发芽。
谷物子粒发芽后,可使一部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同时,糖分、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的含量也大大增加。
此法主要是在缺乏青绿饲料的冬春季节使用。
5.制粒。
家兔具有啃咬坚硬食物的嗜好,这种嗜好可以刺激家兔消化道消化液的分泌,促进家兔消化道的蠕动,从而提高家兔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
将配合饲料制成颗粒,可以使淀粉熟化;可以使大豆(4771,-108.00,-2.21%)、豆饼及谷物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发生变化,减少其对家兔的危害;可以保持饲料的均质性。
因此,制粒可显著提高配合饲料的适口性和消化率。
猪必需氨基酸

猪必需氨基酸猪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畜牧动物之一,被广泛饲养以供人们食用肉类。
而猪的营养需求也是决定其生长和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猪的饲养过程中,氨基酸是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之一。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
对于猪来说,必需氨基酸是它们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无法通过自身合成而必须从饲料中摄入。
猪必需氨基酸主要包括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脯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等。
赖氨酸是猪必需氨基酸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它对猪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赖氨酸的主要功能是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组织修复,促进猪的生长和肌肉发育。
缺乏赖氨酸会导致猪生长缓慢,肌肉发育不良,影响猪的经济效益。
因此,在猪的饲养中,需要通过合理的饲料配方来保证赖氨酸的摄入。
色氨酸是一种人体无法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同样也是猪必需氨基酸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色氨酸在猪体内主要用于合成血清素,血清素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对猪的神经系统和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缺乏色氨酸会导致猪出现厌食、生长缓慢、行为异常等问题。
因此,在猪的饲养中,需要合理配置饲料,保证色氨酸的摄入,以维持猪的正常生长和健康。
苏氨酸是猪必需氨基酸中的一种,它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成分之一。
在猪体内,苏氨酸主要用于合成胱氨酸,胱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能够保护猪的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此外,苏氨酸还可以促进猪的生长和肌肉发育,缺乏苏氨酸会导致猪生长缓慢、肌肉发育不良。
因此,在猪的饲养中,需要合理配置饲料,保证苏氨酸的摄入,以维持猪的正常生长和健康。
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在猪的生长和发育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组织修复,促进猪的生长和肌肉发育。
在猪的饲养中,需要合理配置饲料,保证这些必需氨基酸的摄入,以维持猪的正常生长和健康。
猪必需氨基酸是猪饲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对猪的生长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题目: 猪饲料配方中氨基酸和能量设定的新动态

题目:测定家禽代谢能的意义和进展
时间和地点:2003年11月17日上午10:30-11:10,梅花厅
主讲人:蒋志荣博士
单位:味之素(泰国)有限公司
摘要
代谢能是家禽饲料中最重要及最昂贵的营养成分。
原料的代谢能值变异很大。
为了帮助亚洲的饲料生产厂家能准确地分析原料的代谢能,味之素(泰国)有限公司建立了家禽代谢能生物测定实验室。
本次讲座阐述为什么应该关注原料的代谢能值,介绍味之素(泰国)公司的代谢能生物测定实验室的测定方法,并讨论到目前为止所得到的原料代谢能的测定结果。
题目:猪饲料配方中设定氨基酸和能量水平的新做法
时间和地点:2003年11月17日上午11:20-12:00,梅花厅
主讲人:乔岩瑞博士
单位:味之素(中国)有限公司
摘要:
猪对饲料粗蛋白水平的要求实质上是对氨基酸的要求。
选用更多种类的晶体氨基酸可以更容易地达到饲料氨基酸的平衡,使饲料的粗蛋白水平和成本得到进一步降低。
基于常规饲料原料做猪饲料配方,只要应用理想蛋白比例,取消对粗蛋白水平的最低限制不影响猪的生长。
在能量方面,净能体系是目前最精确描述能量代谢的体系,也是猪饲料配方的最新实践之一。
使用净能体系可以进一步增加谷物饲料原料在饲料中的用量,减少蛋白原料的用量,因此进一步降低饲料成本。
采用净能体系而不是消化能或者代谢能,是避免胴体变肥的有效手段。
猪饲料的配比原则

猪饲料的配比原则简介猪饲料的配比是指根据猪的需求和各种饲料的营养成分比例,合理安排饲料的配比方案,以达到合理的营养需求,提高生产效益,保证猪的健康生长。
猪的饲料配比需要根据猪的品种、年龄、体重、生长阶段等因素进行调整,并结合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在猪饲养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配饲,以保证猪的健康生长,是每个养殖户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
猪饲料配比的原则按照猪的生长需要进行调整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对营养的需求量是不一样的。
例如,母猪怀孕后需要更多的能量和蛋白质,而生长期的猪需要更多的蛋白质和氨基酸。
因此,在配饲时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猪进行合理的猪饲料配比。
根据猪的品种进行调整不同品种的猪对营养成分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如长白猪对粗纤维的需求量较高,而杜洛克猪对脂肪的利用能力更强。
因此,在调配饲料时应根据不同品种的猪进行合理的猪饲料配比。
根据饲养密度进行调整饲养密度和猪的需求量也有一定的关系。
当饲养密度增大时,猪的需求量会增加。
例如,密度较大的猪需要较高的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因此在饲料配比时需要考虑到饲养密度的影响。
营养物质平衡原则营养物质的平衡是猪饲料配比的关键。
在进行猪饲料配比时,需要考虑猪对能量、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需求,并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品种进行合理的猪饲料配比。
饲料成本控制在进行猪饲料配比时,还要考虑到饲料成本的控制。
应尽可能使用一些常见的饲料,减少一些特殊的辅料,以保证饲料成本的控制。
猪饲料配比的前提条件猪饲料原料猪饲料原料是猪饲料制作的基础,丰富的猪饲料原料可以合理且科学的配置猪饲料。
常见的猪饲料原料包括谷类、豆类、饼类、鱼粉、骨粉、血粉、菜籽粕等。
猪饲料营养分析、检测和评价在研发新型猪饲料配方时,需要对饲料成分的营养元素含量、营养价值、饲料口感、饲养期间对猪的生长效果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评价。
建议在实际饲养过程中,定期对猪进行营养检测和评价,以及对猪饲料配方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低蛋白日粮
饲料配方时
– 根据理想蛋白平衡设定必需氨基酸
需要使用可消化氨基酸
– 去除最低粗蛋白水料配方软件确定
为什么考虑用低蛋白日粮 卫生 环境 经济 低蛋白日粮的技术可行性 低蛋白日粮的生产性能和高蛋白日粮一样 动物利用游离氨基酸的效率等同与利用蛋白中的氨基酸的 效率 低蛋白日粮不导致胴体变肥 目前欧洲使用低蛋白日粮的情况 欧洲日粮的蛋白水平 欧洲的氨基酸添加情况
400
300 法国豆粕
美元或殴元/吨
200
美国豆粕
法国小麦 100 美国玉米
0
一月 一月 一月 一月 一月 一月 一月 一月 一月 一月 一月 一月 一月 一月 一月 一月 一月 一月 一月 一
85 86 87 88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02 0
粗蛋白水平能降低多少?
最新猪氨基酸营养表明,对于生长猪和种 猪饲料,粗蛋白水平可以不用最低限制 一般而言,在考虑氨基酸平衡的基础上, 猪饲料的粗蛋白水平可以降低3-5%百分点
为什么考虑用低蛋白日粮 卫生 环境 经济 低蛋白日粮的技术可行性 低蛋白日粮的生产性能和高蛋白日粮一样 动物利用游离氨基酸的效率等同与利用蛋白中的氨基酸的 效率 低蛋白日粮不导致胴体变肥 目前欧洲使用低蛋白日粮的情况 欧洲日粮的蛋白水平 欧洲的氨基酸添加情况
450 11 13 15 17 19 21
Oldenburg, 1996 (50-110kg) Jin, 1998 (14-27kg) Bolduan, 1993 (9-23kg)
粗蛋白%
蛋白水平对生长育肥猪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饲料转化率
3.5 3.2 2.9 2.6 2.3 2.0 1.7 1.4 11 13 15 17 19 21 23
差价(元/吨) 118 50 6 174
RSM L-LysHCl L-Thr 差价(元/吨 + + + 175 + + + 18 + + + 7 累计 200
结论 1
低蛋白日粮:
可优化饲料成本 减少环境污染 减少仔猪下痢
为什么考虑用低蛋白日粮 卫生 环境 经济 低蛋白日粮的技术可行性 低蛋白日粮的生产性能和高蛋白日粮一样 动物利用游离氨基酸的效率等同与利用蛋白中的氨基酸的 效率 低蛋白日粮不导致胴体变肥 目前欧洲使用低蛋白日粮的情况 欧洲日粮的蛋白水平 欧洲的氨基酸添加情况
添加游离氨基酸不影响猪的生产性能
L-Lys HCl 游离氨基酸 增重 添加总量 g/d或 g 公斤/吨 0 15 6 0.5 0.8 13 8 1 642 663 613 568 1098 1057 一日两餐 一日七餐 14 4.3 1.6 1.1 0.5 0.4 0.9 9 一日两餐 一日七餐 DL-Met L-Thr L-Trp L-Val L-Ile
低蛋白日粮的技术可行性原则
色氨酸 蛋氨酸 苏氨酸
低蛋白日粮应该 :
-满足动物的赖氨酸需要 -满足动物的能量需要
=> 没有过剩能量 -保持主要必需氨基酸的平衡
赖氨酸
从此开始: 对降低饲料粗蛋白含量同时保持主要必需氨 基酸平衡(同对照组)的文献进行综述
蛋白水平对生长育肥猪增重的影响
增重,克/日
950
70%
Heger et al., 1997 (51kg) Dourmad-FR, 1993 (45kg) Gatel-FR, 1992 (57kg)
60%
Kay-UK, 1998 (33-50kg) Valaja-FI, 1993 (25-105kg) Latimier-FR, 1993 (30-100, multiphase) Dourmad-FR, 1993 (LW fem. 30-100kg)
蛋白水平对仔猪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仔猪
饲料转化率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粗蛋白%
Cinq-mars et al. 1988 (5-15 kg) Hansen et al. 1993 (5-20 kg) Gatel and Fekete 1989 (10-25 kg) Bolduan et al. 1993 (9-23 kg) Le Bellego and Noblet 2002 (12-27 kg) Jansman et al. 2000a (10-26 kg) Jansman et al. 2000b (10-26 kg) Jansman et al. 2000c (10-26 kg) Kerr et al. 1995 (8-21 kg) Spiekers et al. 1991a (12-27 kg) Spiekers et al. 1991a (12-27 kg) Jin et al. 1998 (14-28 kg) Eggum et al. 1985 (9-12 kg)
低蛋白日粮的卫生考虑
脱脂奶粉 鱼粉
低蛋白日粮 = 高酸化
豆粕 酵母 玉米 大麦 小麦 0 20 40 60 80
每100克原料达到pH 4所需要的mmol HCl
低 pH
蛋白消化提高
Bolduan (1988)
减少病菌细菌增殖
后肠道残留营养素减少
低蛋白日粮对卫生的好处
Eggum et al., 1985 粗蛋白, % 下痢率, % Eggum et al., 1987 低蛋白, % 下痢率, %
1
20.4 18.0
18.4 4.6
16.9 11.0
1
18.1
下软粪或稀粪的天数的百分比
使下痢发生率降低
低蛋白日粮对环境的好处
Gatel-FR, 1992 (85kg)
100%
Kerr-US, 1995 (22 kg) Cahn-NL, 1998 (55-106kg) Gatel-FR, 1992 (44kg) Jin-KO, 1998 (14-27)
90%
Oldenburg-GE, 1996 (50-110kg) Valaja-FI, 1998 (33-82kg)
氮排放量, 以对照组为100%
Heger-CZ, 1997 (83kg)
80%
Kay-UK, 1998 (65-85kg) Kay-UK, 1996 (65-90kg) Kay-UK, 1996 (35-55kg) Valaja-FI, 1998 (33-82kg)
生长育肥猪
Pedersen, 1997 (32-99kg) Valaja, 1993 (25-105kg) Tuitoek, 1997 (20-55-100kg)
850
Dourmad, 1993 (30-100kg) Bourdon, 1997 (25-100kg) Latimier, 1993 (wbl. 60-102kg)
猪饲料配方中设定 氨基酸和能量标准的新做法
乔岩瑞 博士 味之素(中国)有限公司
氨基酸和能量
氨基酸
– 氨基酸是体蛋白质沉积的构建原料,是长肉的基 础
配方中考虑必需氨基酸之间的平衡 去处最低粗蛋白水平的限制—低蛋白日粮
能量
– 能量是生命机器运转的油料,是蛋白质沉积这个 耗能过程必需的燃料
净能体系比消化能/代谢能体系更逼近猪的生长/生产 需要—净能日粮
1 1
25.4 17.0
22.5 16.0
19.2 11.0
15.8 7.0
26.6 14.0
23.1 3.0
19.5 4.0
Bolduan et al., 1993 粗蛋白, % 下痢率, %
1
20.2 3.2
18.4 2.4
16.3 0.8
Le Bellego and Noblet, 2002 粗蛋白, % 22.4 下痢率, %
粗蛋白, %
蛋白水平 : - 1 % => N 排放 : -10%
低蛋白日粮对环境的好处
减少1%粗蛋白的作用 总N排放 粪便中氨的含量 释放空气的氨气 饮水量 粪便体积 -10% - 11% - 13% - 3% - 5%
最大效果 - 50% - 50% - 60% - 28% - 30%
低蛋白日粮对经济效益的好处
中猪料:玉米-豆粕-菜子粕日粮
中猪饲料成本比较
玉米-豆粕日粮
DLM + 累计 L-Thr L-LysHCl 成本(元/吨) + 1448 + 1330 + + 1280 + + 1274
玉米-豆粕-菜子粕日粮
CP (%) 成本(元/吨) 18.0 1448 17.0 1273 16.0 1255 15.0/15.4 1248
Latimier & Dourmad-FR, 1993 (castr. 60-102k
粗蛋白%
蛋白水平对仔猪增重的影响
仔猪
增重,克/天 750 650 550 450 350 250 150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粗蛋白%
Cinq-mars et al. 1988 (5-15 kg) Hansen et al. 1993 (5-20 kg) Gatel and Fekete 1989 (10-25 kg) Bolduan et al. 1993 (9-23 kg) Le Bellego and Noblet 2002 (12-27 kg) Jansman et al. 2000a (10-26 kg) Jansman et al. 2000b (10-26 kg) Jansman et al. 2000c (10-26 kg) Kerr et al. 1995 (8-21 kg) Spiekers et al. 1991a (12-27 kg) Spiekers et al. 1991a (12-27 kg) Jin et al. 1998 (14-28 kg) Eggum et al. 1985 (9-12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