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中专-单片机原理电子教案2资料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子教案课件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子教案课件第一章:单片机概述1.1 单片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单片机的特点和应用领域1.3 单片机的分类和主要性能指标1.4 单片机的发展趋势和前景第二章: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原理2.1 单片机的硬件组成2.2 单片机的软件组成2.3 单片机的工作原理2.4 单片机的时序和工作状态第三章:单片机的指令系统3.1 单片机的指令格式和分类3.2 单片机的寻址方式3.3 单片机的常用指令及其功能3.4 单片机的特殊指令及其功能第四章:单片机的编程技术和应用4.1 单片机的编程语言和工具4.2 单片机的编程步骤和技巧4.3 单片机的程序调试和优化4.4 单片机的应用领域及实例第五章:单片机的接口技术和扩展应用5.1 单片机接口技术的基本概念5.2 单片机的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5.3 单片机的外设接口及驱动电路5.4 单片机的扩展应用及实例第六章:单片机的中断系统6.1 中断系统的概念和分类6.2 单片机中断系统的工作原理6.3 单片机中断系统的编程和应用6.4 外部中断源的识别和应用实例第七章:单片机的定时器和计数器7.1 定时器和计数器的基本概念7.2 单片机定时器和计数器的工作原理7.3 单片机定时器和计数器的编程和应用7.4 定时器和计数器应用实例第八章:单片机的串行通信接口8.1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和标准8.2 单片机串行通信接口的工作原理8.3 单片机串行通信的编程和应用8.4 串行通信接口应用实例第九章:单片机的人机交互接口9.1 人机交互接口的基本概念9.2 单片机与显示器接口的编程和应用9.3 单片机与键盘接口的编程和应用9.4 单片机与鼠标和触摸屏接口的编程和应用第十章:单片机的开发工具和环境10.1 单片机开发工具的分类和功能10.2 单片机编程软件的使用和操作10.3 单片机仿真器和调试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10.4 单片机开发环境和项目的创建与管理第十一章:单片机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11.1 工业控制中的单片机概述11.2 单片机在工业现场的作用与地位11.3 工业控制中单片机的典型应用案例11.4 工业控制中单片机的选型与设计要点第十二章:单片机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12.1 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12.2 单片机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12.3 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步骤12.4 嵌入式系统应用实例分析第十三章:单片机在物联网中的应用13.1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与发展趋势13.2 单片机在物联网中的作用与地位13.3 物联网中单片机的应用案例分析13.4 物联网中单片机的选型与设计要点第十四章:单片机在消费电子中的应用14.1 消费电子中的单片机概述14.2 单片机在常见消费电子产品中的应用14.3 消费电子中单片机的选型与设计要点14.4 消费电子中单片机的最新发展趋势第十五章:单片机实验与实践15.1 单片机实验的重要性与目的15.2 单片机实验设备与材料15.3 单片机实验项目与步骤15.4 单片机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主要介绍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内容涵盖了单片机的基本概念、硬件组成、指令系统、编程技术、接口技术、中断系统、定时器和计数器、串行通信接口、人机交互接口、开发工具和环境、工业控制应用、嵌入式系统应用、物联网应用、消费电子应用以及实验与实践等方面。
中职中专-单片机原理电子教案2资料

第2章MCS-51系列单片机的系统结构2.1内部结构与引脚功能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对实际芯片的观察,由教师讲解所选实物的控制过程的实现, 从而导入到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过程。
、89S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89S51芯片的内部结构框图如图 2. 1所示。
T1图2.189S51芯片内部结构框图•CPU 是整个单片机的核心,主要功能是完成指令的运行控制、 8位数据运算和位处理等。
• 4 KB 片内程序存储器主要用于存放程序、常数和表格。
• 128 B 数据存储器RAM ,主要用于存放可随机读写的数据。
2学时授课类型新授课 授课班级 14工业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 •知识目标掌握89S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
2 •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教师的具体讲解,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专业入门知识的生动形象的教学, 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
1. 89S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2. 89S51芯片引脚功能。
采用“媒体演示一一分析概括一一巩固提高”的教学模式培养激发教学过程 过程设计创设情景程序存储器4KB ROM数据存储器256B RWSFR2个苗位定时器/计数器结合89S51 芯片内部结 构框图介绍 各组成部分 的功能PSEJI YALE y可编程全双 3行口中央 处理器 CPU 时钟 电路中断某统RsrPl P2 P3•4个8位并行I/O 口 PO 、P1、P2和P3主要用于完成数据的并行输入和输出 •两个16位的定时器/计数器,主要功能是用于定时或计数。
•一个可编程全双工串行口,用于实现单片机与其他设备之间的串行数据传递。
•具有5个中断源、两个优先级的中断系统。
•片内带有时钟振荡器,89S51振荡频率范围为0~33MHz 。
• 89S51还拥有看门狗电路(用于防止程序进入无序或是非法状态)和内部 FLASHROM 编程逻辑电路。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子教案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子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节课将介绍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主要包括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单片机的编程和调试方法、以及单片机的应用领域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巧。
二、教学目标1.了解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单片机的编程和调试方法。
3.熟悉单片机的应用领域和相关技术。
三、教学内容1.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1.1单片机的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I/O)等。
1.2单片机的工作原理:时钟信号、指令执行、存储器访问等。
2.单片机的编程和调试方法2.1编程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C、C++)等。
2.2编程开发环境:编译器、集成开发环境等。
2.3调试工具:仿真器、调试器等。
3.单片机的应用领域和相关技术3.1嵌入式系统:定义、特点、应用领域等。
3.2单片机在工业控制、通信、家电等领域的应用。
3.3单片机的相关技术:串口通信、并行通信、中断技术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PPT和示意图,介绍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实例演示:通过实际案例,演示单片机的编程和调试方法。
3.实验操作:设计一系列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单片机进行编程和调试。
五、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布置一些课后习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编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3.课程作业:布置一些小项目,要求学生利用单片机完成一定的任务。
六、教学资源1.教材:《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2.PPT和示意图:包括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案例。
3.实验装置:提供一套单片机实验装置,供学生进行编程和调试实验。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介绍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二课时:讲解单片机的编程和调试方法。
第三课时:介绍单片机的应用领域和相关技术。
第四课时:进行实验操作和评估。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的理解。
最新单片机授课教案 中职

单片机授课教案中职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研室(组):电气自动化编号01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研室(组):电气自动化编号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研室(组):电气自动化编号:03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研室(组):电气自动化编号:04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研室(组):电气自动化编号:05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研室(组):电气自动化编号:06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研室(组):电气自动化编号:07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研室(组):电气自动化编号:08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研室(组):电气自动化编号:09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研室(组):电气自动化编号:10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研室(组):电气自动化编号: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研室(组):电气自动化编号:12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研室(组):电气自动化编号:13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研室(组):电气自动化编号:14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研室(组):电气自动化编号:15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研室(组):电气自动化编号:16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研室(组):电气自动化编号:17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研室(组):电气自动化编号:18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研室(组):电气自动化编号:19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研室(组):电气自动化编号:20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研室(组):电气自动化编号:21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研室(组):电气自动化编号:22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研室(组):电气自动化编号:23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研室(组):电气自动化编号:24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研室(组):电气自动化编号:25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研室(组):电气自动化编号:26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研室(组):电气自动化编号:27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教研室(组):电气自动化编号:28。
单片机教案(中职打印)

单片机教案(中职打印)第一章:单片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单片机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
2. 掌握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和应用领域。
3. 熟悉单片机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
教学内容:1. 单片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单片机的分类和特点。
3. 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原理。
4. 单片机的应用领域。
5. 单片机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单片机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单片机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教学资源:1. PPT课件:介绍单片机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和特点。
2. 案例素材:提供单片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单片机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和特点的理解。
第二章:单片机的基本组成教学目标:1. 掌握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元件及其作用。
2. 了解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和外部接口。
3. 熟悉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和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元件。
2. 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3. 单片机的外部接口。
4. 单片机的指令系统。
5. 单片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元件、内部结构和外部接口。
2. 实验演示法:展示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和工作原理。
教学资源:1. PPT课件:介绍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元件、内部结构和外部接口。
2. 实验器材:单片机实验板和编程器。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元件、内部结构和外部接口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单片机指令系统和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单片机编程基础教学目标:1. 掌握单片机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 熟悉单片机编程语言和语法规则。
3. 学会使用编程器进行单片机程序的和调试。
教学内容:1. 单片机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 单片机编程语言:C语言和汇编语言。
3. 单片机编程语法规则。
4. 编程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5. 单片机程序的和调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单片机编程的基本概念、步骤和语法规则。
高职 单片机教案

高职单片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单片机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分类。
2. 掌握单片机的硬件组成、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3. 能够运用单片机进行简单的实际项目设计与应用。
二、教学内容1. 单片机概述1.1 单片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单片机的特点和应用领域2. 单片机的结构与组成2.1 中央处理器(CPU)2.2 存储器2.3 输入/输出接口(I/O)2.4 时钟电路和电源电路3. 单片机的工作原理3.1 指令系统3.2 程序执行过程3.3 寄存器组4. 单片机编程基础4.1 汇编语言编程4.2 C语言编程4.3 编程注意事项5. 单片机实验与实践5.1 实验设备与工具5.2 实验步骤与要求5.3 实践项目案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单片机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编程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验设备和实物展示单片机的实际应用。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项目案例,让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应用技巧。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实验和项目设计,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高职单片机教程2. 实验设备:单片机开发板、编程器、仿真器等3. 辅助材料:课件、教学视频、实例代码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2. 考试成绩:理论知识考试、实践操作考试3. 综合评价: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六、教学安排1. 课时:48课时(理论课32课时,实验课16课时)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3. 教学进程:第1-8课时:单片机概述、结构与组成第9-16课时:单片机工作原理、编程基础第17-24课时:单片机实验与实践第25-32课时:案例分析与项目设计七、实验与实践1. 实验一:认识单片机开发环境1.1 熟悉编程器、仿真器等实验设备1.2 学习汇编语言和C语言编程基础2. 实验二:点亮LED灯2.1 学习寄存器操作2.2 编写程序实现LED灯的闪烁3. 实验三: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3.1 学习模拟量输入与数字量输出3.2 编写程序实现温度传感器的数据读取和显示4. 实验四:无线通信4.1 学习无线通信模块的使用4.2 编写程序实现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传输5. 实践项目: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5.1 团队协作,完成系统需求分析5.2 设计电路图,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模块5.3 编写程序,实现家居设备的智能控制八、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子教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子教案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内部集成了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等功能,具有高度集成、功能强大、体积小、功耗低等特点。
它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和控制系统中,可以用来实现各种电子产品的控制、通信和数据处理等功能。
一、单片机的原理1.单片机的组成单片机内部包含CPU、RAM、ROM、输入输出口和时钟等基本模块。
其中,CPU负责指令的执行和数据的处理,RAM用于存储临时数据,ROM用于存储程序代码,输入输出口则可以连接外部设备和传感器。
2.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单片机的工作原理是根据程序控制,通过读取存储在ROM中的指令,然后执行相应的操作。
它可以根据外部输入信号产生响应的输出信号,实现控制和通信功能。
其工作流程为:初始化单片机系统→读取指令→执行指令→循环执行。
3.单片机的编程语言单片机的编程语言有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两种。
汇编语言是由机器指令组成,编写过程比较复杂,但执行效率高。
而高级语言则更加简单易学,如C语言和基于C语言的一些单片机编程语言,如Keil、IAR等。
二、单片机的应用1.控制系统单片机可以用来构建各种控制系统,如温湿度控制系统、照明控制系统、电机控制系统等。
它能够通过读取传感器的数据,并根据预设的规则进行判断和响应,从而实现对设备的控制和自动化操作。
2.电子产品单片机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家用电器、数码产品、通信设备等。
它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如定时、计数、存储等,使得电子产品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
3.测量仪器单片机可以用于构建各种测量仪器,如温度计、电压表、频率计等。
通过读取传感器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显示,可以实现各种测量功能,并且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4.通信系统单片机可以用于构建各种通信设备,如手机、无线对讲机等。
它可以进行数据处理和信号处理,并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实现信息的传输和交换。
总之,单片机作为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高度集成、功能强大、体积小、功耗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和控制系统中。
电子教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

电子教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单片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
2. 掌握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3. 熟悉单片机在实际应用中的典型实例。
4. 能够运用单片机原理和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单片机概述1.1 单片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单片机的分类和特点2. 单片机的基本结构2.1 中央处理器(CPU)2.2 存储器2.2.1 程序存储器2.2.2 数据存储器2.3 输入/输出接口(I/O)2.4 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3. 单片机的工作原理3.1 指令系统3.2 程序执行过程3.3 单片机的工作周期4. 单片机编程方法4.1 编程语言4.2 编程步骤和注意事项4.3 常用编程软件介绍5. 单片机在实际应用中的典型实例5.1 温度控制器5.2 智能家居系统5.3 无线通信模块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单片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编程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单片机在实际应用中的典型实例。
3.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单片机原理和应用技术的理解。
四、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实验环境:配备单片机开发板、编程软件和实验器材。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考试成绩:考察学生对单片机原理和应用技术的掌握程度。
3. 实践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实验器材:单片机开发板、编程软件、仿真器、实验套件等。
4. 在线资源:提供国内外优秀的学习资源,如学术论文、教程、论坛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章节一:单片机概述(2课时)2. 章节二:单片机的基本结构(3课时)3. 章节三:单片机的工作原理(2课时)4. 章节四:单片机编程方法(4课时)5. 章节五:单片机在实际应用中的典型实例(3课时)6. 章节六:教学资源介绍(1课时)7. 章节七:实验操作演示(2课时)8. 章节八:课程总结与展望(1课时)八、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2章MCS-51系列单片机的系统结构2.1内部结构与引脚功能学时2学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班级14工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89S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教师的具体讲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专业入门知识的生动形象的教学,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1.89S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2.89S51芯片引脚功能。
教法采用“媒体演示——分析概括——巩固提高”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过程设计创设情景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对实际芯片的观察,由教师讲解所选实物的控制过程的实现,从而导入到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过程。
结合89S51芯片内部结构框图介绍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一、89S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89S51芯片的内部结构框图如图2. 1 所示。
图2.1 89S51芯片内部结构框图·CPU是整个单片机的核心,主要功能是完成指令的运行控制、8 位数据运算和位处理等。
·4 KB片内程序存储器主要用于存放程序、常数和表格。
·128 B数据存储器RAM,主要用于存放可随机读写的数据。
对照实物认识芯片各引脚名称并熟记各引脚功能·4 个8位并行I/ O口P0、P1、P2和P3主要用于完成数据的并行输入和输出。
·两个16位的定时器/ 计数器,主要功能是用于定时或计数。
·一个可编程全双工串行口,用于实现单片机与其他设备之间的串行数据传递。
·具有5个中断源、两个优先级的中断系统。
·片内带有时钟振荡器, 89S51振荡频率范围为0~33MHz。
·89S51还拥有看门狗电路(用于防止程序进入无序或是非法状态)和内部FLASH ROM编程逻辑电路。
二、芯片引脚功能89S51的DIP(双列直插)封装芯片共有40个引脚,采用引脚复用技术。
引脚排列如图2.2所示。
图2.2 89S51芯片引脚图·MCS-51采用引脚复用技术。
·各引脚名称和功能工作电源引脚:VCC:电源端。
GND:接地端。
工作电压范围:4.0~5.5V。
晶振引脚:XTAL1:芯片内部振荡电路输入端。
XTAL2:芯片内部振荡电路输出端。
当外接晶振时,XTAL1和XTAL2各接晶振的一端。
I/O引脚:P0.0~P0.7:P0口8位双向口线。
第一功能为基本输入/输出,第二功能是为扩展系统分时提供数据总线和低8位地址总线。
课题第2章MCS-51系列单片机的系统结构2.2并行I/O口学时2学时授课类型理论讲授授课班级14工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MCS-51单片机并行I/O的功能和使用方法2.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教师的具体讲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专业入门知识的生动形象的教学,使学生对本课程的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1.I/O口P0、P1、P2、P3的工作过程。
教法采用“媒体演示——分析概括——巩固提高”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过程设计创设情景导入:89S51芯片的I/O口P0、P1、P2、P3主要用于完成数据的并行输入和输出,那么它们是怎么工作的呢?根据结构图讲解各组成部分一、P0口1.P0口的一位结构P0 口的一位结构图如图2.3所示。
图2.3 P0口的一位结构2.工作过程P0口有两种方式:通用I/O口、地址/数据总线。
·通用I/O口的工作过程P0输出数据时:写信号加在锁存器的时钟端CL上,内部总线上的数据通过P1口、P2口、P3口工作过程的相似与不同;注意P3口的第二功能锁存器,再经过V2管,输出在引脚上。
此时为漏极开路输出,因此外接负载时要接提升电阻,否则不能正常工作。
P0输入数据时:分为读引脚和读锁存器两种工作方式,分别用到两个输入缓冲器。
读引脚操作:即为单片机执行端口输入指令(如MOV A,P0)时的操作。
这时由“读引脚”信号将三态缓冲器2打开,引脚上的数据经三态缓冲器2输入内部总线。
读锁存器操作:即为单片机执行“读-修改-写”类指令(如ANL P0,A)时的操作。
在执行这类指令时,由“读锁存器”信号使三态缓冲器1打开,读入P0口在锁存器中的数据,然后进行相关逻辑运算,再把结果写回到P0口。
·地址/数据总线的工作过程当系统片外扩展时,控制信号使多路转换开关MUX接通A端,P0口就可以作为地址/数据总线。
二、P1口P1口的一位结构图如图2. 4所示。
图2.4 P1口的一位结构P1口作为通用I/O口输入和输出数据的工作过程与P0口相似。
P1口与P0口的区别是读锁存器操作时不需要向锁存器写1;输出数据时,由于位结构中含有上拉电阻,不需外接上拉电阻。
三、P2口P2口既可作为通用I/ O口使用,又可作为系统扩展时的高8位地址使用。
其一位结构图如图2. 5所示。
图2.5 P2口的一位结构·P2口作通用I/O,其输入和输出的工作过程与P0口相似。
·P2口作高8位地址线:多路开关接通A端,地址信号经非门、场效应管V,由引脚输出。
四、P3口P3 口可作为通用I/ O口使用,同时P3口又是一个双功能口,其一位结构图如图2. 6所示。
图2.6 P3口的一位结构课题第2章MCS-51系列单片机的系统结构2.3存储器的组织结构学时2学时授课类型理论讲授授课班级14工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MCS-51单片机存储器空间分布及特点;掌握五种常用的特殊功能寄存器。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教师的具体讲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专业入门知识的生动形象的教学,使学生对本课程的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1.片内数据存储器的寻址地址。
2.五种常用的特殊功能寄存器的作用。
教法采用“媒体演示——分析概括——巩固提高”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过程设计创设情景导入:在下面的三节中,着重介绍单片机的存储器。
在MCS - 51单片机中,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是分开的,他们有各自的寻址系统、控制信号和功能。
本节详细介绍片内数据存储器。
理解MCS - 51系列单片机的存储器配置MCS - 51系列单片机系统中有五种存储器,它们分别是片内RAM、片外RAM、片内ROM、片外ROM和片内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将这5种存储器编排在3个地址空间,即程序存储器空间、片内数据存储器空间、片外数据存储器空间。
存储器空间分配情况如图2. 7所示。
图2.7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内部存储器配置一、程序存储器空间各存储器的地址范围和位寻址程序存储器可寻址的地址空间为64K字节,它包括片内ROM和片外ROM。
MCS-51系列单片机中,有的芯片有片内程序存储器(如89S51),有的芯片内没有程序存储器(如8031)。
下面以89S51为例讲述地址空间的分配。
89S51片内有4 KB ROM,片外还可以扩展64 KB ROM。
片内4 KB ROM和片外低4 KB ROM地址重复,分配的地址空间为0000H~0FFFH。
由EA引脚输入的信号决定是使用片内ROM还是片外ROM。
二、片内数据存储器空间1.内部RAM89S51芯片内部含有128B的RAM,其地址为00H~7FH。
按用途可分为三个部分:工作寄存器区、位寻址区和一般RAM区。
如图2.9所示。
图2.9 内部RAM结构·工作寄存器区共含有32个单元(00H~1FH),平均分成四组,每一组含有8个单元,记作R0~R7。
其作用是用于存放操作数以及指令执行的中间结果。
·位寻址区共有16个单元(20H~2FH)。
这16个单元中的每一个位都有一个位地址,它们的位地址范围是00H~7FH。
·一般RAM区共有80个单元(30H~7FH)。
一般把堆栈设置在此区域中。
课题第2章MCS-51系列单片机的系统结构2.4 MCS-51时钟电路与复位电路学时2学时授课类型理论讲授授课班级14工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MCS-51单片机典型时钟电路;掌握典型复位电路及复位对单片机各部件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教师的具体讲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专业入门知识的生动形象的教学,使学生对本课程的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1.典型复位电路及复位对单片机各部件的影响。
教法采用“媒体演示——分析概括——巩固提高”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过程设计创设情景导入:单片机要保证同步的工作方式必须在统一的时钟信号控制下严格的按照时序进行工作。
而时序则由振荡器和时钟电路产生。
本节将着重研究MCS-51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
理解单片机的内部和外部时钟信号,熟记它们的接法一、时钟电路1.振荡器与时钟电路单片机的内部时钟信号是由振荡器产生的振荡脉冲二分频得到的。
振荡器如下图所示。
其中C1和C2起频率微调作用,外接石英晶体时选30PF左右,外接陶瓷谐振器时选40PF左右。
晶体的振荡频率决定时钟电路的振荡频率,其频率范围一般在0~33MHZ之间。
单片机还可以采用外部时钟信号方式,如图所示。
理解时序单位关系这种方式主要用于解决多单片机系统中的同步问题。
2.时序的基本概念时序是指各种信号的时间序列,它表明了指令执行中各种信号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了保证同步工作方式的实现,全部电路应在统一的时钟信号控制下严格地按时序进行工作。
MCS-51时序的基本定时单位共有四个(从小到大),参考图2.12。
·时钟振荡周期:由振荡电路产生的振荡脉冲的周期,又称为拍节。
·S状态周期:是时钟震荡周期的二倍宽。
·机器周期:是执行指令的单位周期。
·指令周期: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
图2.12 时序单位关系图二、单片机系统的复位复位是单片机进入工作状态的初始化操作。
另外,当程序运行错误或由错误操作而使单片机进入死锁状态时,也可通过复位进行重新启动。
1.复位电路MCS -51单片机的复位方式有上电自动复位和按键手动复位两种。
按键手动复位又分为按键电平复位和按键脉冲复位两种。
复位电路如图2.13所示。
理解单片机典型时序的执行理解各复位电路的实现及操作过程(a) 上电自动复位(b) 按键电平复位(c) 按键脉冲复位图2.13 复为电路它们是如何实现的?分析各工作过程?2.复位状态·单片机复位操作的主要作用是使PC值为0000H,这样单片机将从0000H单元开始执行程序。
·复位操作还会影响其他某些专用寄存器,它们的状态见表2. 7所示。
表2.7 专用寄存器复位状态专用寄存器复位状态专用寄存器复位状态ACC 00H TCON 00HB 00H TH0 00HPSW 00H TL0 00HSP 07H TH1 00HDPTR 0000H TL1 00HP0~P3 FFH SCON 00HIP ×××00000B SBUF 不定IE 0××00000B PCON 0×××0000BTMOD 00H·复位操作还会把ALE和PSEN变为无效状态,即ALE = 0,PSEN=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