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知识归纳-人教版[整理]
关于育种的科技知识点总结

关于育种的科技知识点总结一、育种概述育种是指人工选择优良品种并通过有选择地交配和后代选择来改良农作物和动物的遗传特性的过程。
它是农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农作物和动物的产量、品质、抗病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育种的目标育种的目标是培育出具有良好经济性状、较高适应性和抗性的新品种。
种植者追求的经济性状主要包括高产、优质、抗病虫害和适应性等。
育种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遗传改良,提高农作物和动物的适应性、产量和抗性。
三、育种的方法1. 选择育种方法:选择育种方法是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变异现象,选择具有优秀性状的个体进行杂交,通过后代选择和亲本选择达到改良目标。
2. 杂交育种方法:杂交育种方法是利用两个不同亲本之间的杂交优势,将不同品种、种属甚至种族之间的优良性状进行组合,获得更强大的优势。
3. 间接选择育种方法:间接选择育种方法是通过对某一特定形态或生理指标的间接选择,以选择出具有某些抗性或适应性特征的材料。
4. 基因工程育种方法:基因工程育种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在特定环境下进行基因转移,以增加农作物和动物的抗逆性、抗病虫害性和产量等。
四、常见的育种技术1. 精细选择:通过连续多代的选择,逐步改良某一特定性状。
2. 遗传变异:通过诱变剂或基因编辑技术等手段,引发生物体的遗传变异,以创设新的遗传资源。
3. 杂交:利用两个不同的亲本进行杂交,组合优良的性状,通过优胜劣汰的选择,培育出高产、抗病虫害的新品种。
4. 基因编辑:利用CRISPR等基因编辑技术,精确地编辑目标基因,实现对遗传性状的改良,如增强抗逆性、抗病性等。
五、育种的应用领域1. 农作物育种:通过改良农作物的产量、品质、抗病抗逆性等性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禽畜育种:通过改良禽畜的生长速度、肉质、毛色等性状,提高禽畜养殖的效益。
3. 果树育种:通过改良果树的产量、口感、外观等性状,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
4. 蔬菜育种:通过改良蔬菜的病虫害抗性、耐旱性、抗逆性等性状,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作物育种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作物育种学基本知识点总结一、植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1. 植物育种学的定义植物育种学是研究植物遗传育种,利用遗传的原理和方法,对植物进行改良和培育的学科。
2. 植物育种的目的植物育种的目的是培育出对环境适应性强、生长迅速、产量高、品质优良、抗病虫害和逆境条件适应性强的新品种,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
3. 植物育种的基本原则(1)选择原则:选择适合育种对象的种质资源,选择优良的亲本材料。
(2)遗传变异原则:利用植物自然的遗传变异和人工的诱变来创造新的优良品种。
(3)杂交原则:利用不同基因型的亲本进行人工杂交,产生优良的后代。
(4)连续选择原则:利用连续选择和交配提高品种的产量和品质。
二、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知识1. 植物的遗传基础植物的遗传基础是染色体和基因,染色体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决定着植物的性状。
植物的遗传方式有自交和杂交两种,自交容易固定性状,而杂交能够产生优良的后代。
2. 植物的遗传变异植物的遗传变异是植物育种的基础,它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或人工干预下,植物个体之间产生的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的来源有自然变异、诱变、转基因等途径,这些变异为育种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变异材料。
3. 植物的种质资源植物的种质资源是植物育种的基础,它是植物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资源,包括有性系和无性系的种质资源。
有性系种质资源主要是指植物的自然种质和育种材料,无性系种质资源主要是指植物的无性系繁殖材料和细胞工程材料。
三、植物育种方法1. 选种植物育种的基础是选种,它是根据植物基因型和表型的性状,选择优良的亲本材料。
选种的目的是遴选出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的种质资源,作为育种的亲本材料。
2. 人工杂交人工杂交是植物育种的重要方法,它是利用不同基因型的植物进行人工交配,产生优良的杂交后代。
通过人工杂交,可以使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相互补充,获得优秀的后代。
3. 同源杂交同源杂交是利用相同基因型的植物进行人工杂交,目的是提高表现型的稳定性和遗传纯度,促进优良种质资源的利用。
育种知识点总结

育种知识点总结一、育种的基本概念1.1 育种的定义育种是指通过人为干预,利用优良的遗传资源进行自然或人工选择,培育出符合特定需求的新品种的过程。
育种的目的是通过改良种质,提高作物和动物的产量、抗逆性和品质,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
1.2 育种的原理育种的基本原理是遗传变异和遗传选择。
通过变异的产生,选择出有益的遗传特性,逐步改良种质。
遗传变异是育种成功的前提,而遗传选择是引导变异朝着有益的方向变化,实现育种目标的关键。
1.3 育种的目标育种的目标是培育出具有高产、高效、高抗、高品质等性状的新品种,满足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
具体目标根据不同作物和动物的需求而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目标是提高经济性状,适应环境变化,增强抗逆性等。
1.4 育种的分类根据育种对象的不同,育种可以分为植物育种和动物育种。
植物育种主要包括谷物、豆类、油料、蔬菜、果树、经济作物等;动物育种则包括家畜、家禽、水产等。
另外,根据育种目标的不同,育种可分为经济作物育种、抗逆作物育种、优良品质育种等。
1.5 育种的原料育种原料是指进行育种工作所需要的遗传资源和相关信息。
植物育种的原料主要包括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信息、分子标记信息等;动物育种的原料包括家畜、家禽、水产资源等。
二、育种的方法2.1 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通过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对材料进行挑选和配制,培育出具有所需性状的新品种。
人工选择是指根据特定的需求,通过观察、选配和杂交等方式进行选择;自然选择则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选择,培育适应环境的品种。
2.2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通过杂交不同亲本,结合双亲的优良性状,培育出杂种或杂种后代,实现种质的改良。
杂交育种包括单交法、复交法、自交系育种等。
2.3 突变育种突变育种是利用辐射或化学诱变等手段,诱发植物的遗传变异,通过选择或杂交等方式,培育具有有益性状的新品种。
突变育种包括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两种方式。
2.4 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是指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植物或动物进行基因编辑、转导等操作,实现目标性状的改良。
育种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育种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一、遗传变异1. 遗传变异的概念和类型遗传变异是指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着遗传性状的不同,主要包括遗传变异的概念、形态性状遗传变异、生理性状遗传变异和生态性状遗传变异等。
2. 遗传变异的成因遗传变异的成因主要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和基因型环境互作等。
3. 遗传变异的检测方法遗传变异的检测方法包括表型观察法、遗传学分析法、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等。
二、遗传育种原理1.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自然选择是指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生存选择过程,而人工选择是由人类根据需求,对有用性状进行有计划的选择。
2. 群体遗传学基本原理群体遗传学原理主要包括哈代平衡定律、硬型和软型一级亲缘关系、硬型和软型二级亲缘关系、扩散均衡等。
3. 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包括遗传变异和选择、遗传育种的遗传效应、选择强度和选择差异、育种方法和原则等。
三、育种方法1. 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指根据种植者的需要,从种质资源中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用来作为亲本进行育种。
2.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通过组合杂交群体的不同优秀特征基因,以获取杂种优势,达到育种目的。
3. 杂交优势利用杂交优势利用是指利用杂种的杂种优势,改良植物和动物的生产性状,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4. 同源选择育种同源选择育种是指通过选材、组合、评价、培育等繁育技术手段,改良植物和动物的生产性状和适应性。
五、分子标记辅助育种1.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原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利用分子标记对育种个体进行筛选、选择和配组,以加快育种进程。
2. 分子标记的类型和应用分子标记的类型包括DNA标记、蛋白质标记和RNA标记等,应用主要包括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品种鉴定等。
3.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包括分子标记种质资源评价、分子标记亲缘关系分析、分子标记选择育种和分子标记种质资源创新等。
六、生物技术育种1. 转基因育种转基因育种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或动物基因组中,从而改良其性状和性能。
育种方面知识点总结

育种方面知识点总结一、遗传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显性和隐性性状的遗传规律。
根据他的实验结果,提出了孟德尔遗传规律,即隐性性状在杂合子中不显现,但在后代中可能重新表达出来。
2. 隐性和显性隐性和显性是遗传学中的重要概念。
隐性性状在杂合子中不显现,只有在纯合子中才会表现出来;显性性状在杂合子和纯合子中都会表现出来。
因此,杂交可以将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进行分离再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后代。
3. 遗传连锁遗传连锁是指两个或多个基因由于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而在遗传上形成某种特殊的组合。
在育种时,了解基因的连锁关系可以帮助选配优质品种,减少不利基因的组合。
4. 遗传图谱遗传图谱是用于描述基因相互作用和位点分布的图表,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以及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通过遗传图谱,可以更好地进行基因定位和选择配偶。
二、育种方法1. 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植物或动物,作为后代的亲本,以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
选择育种依靠亲本的遗传变异和选择,可以逐步聚集有利基因,剔除不利基因。
2.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将两个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进行杂交,产生具有更优秀性状的后代。
在育种时,可以利用杂交育种来改良植物和动物的性状,提高产量和抗逆性。
3. 同源育种同源育种是指通过自交或近交获取同源系的新品系,以改善杂种优势。
同源育种有助于固定有利性状,降低变异程度,增强抗逆力和适应性。
4. 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指在杂交后代中,出现比亲本更优秀的性状表现。
杂种优势可以通过杂交育种来利用,提高产量和经济作物的适应能力。
5. 群体育种群体育种是通过构建群体遗传结构,利用群体间和群体内的遗传变异来进行选基和选育。
群体育种有助于充分利用遗传多样性,提高种质资源利用率。
6. 组合育种组合育种是指通过选择适应环境的优良亲本,并对其进行人工配制,以产生具有高产、高抗性的新品种。
育种方式知识点总结

育种方式知识点总结一、传统育种方式1.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在自然环境下,通过物种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物的形态和生理特性发生变异,并适应环境,从而得到进化。
人类在进行育种时,可以利用这种自然选择的原理,通过选择适应环境的优良品种,来进行繁殖。
2. 人工选择人工选择是指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植物或动物进行有意识的选择,以获取更加优良的品种。
在人工选择中,可以根据性状、耐性、产量等指标进行选择,以改良品种。
3.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通过不同品种之间的杂交,将两个品种的优良性状进行组合,获得优势互补的后代。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植物或动物的遗传多样性,加速品种改良的速度。
4. 选育选育是指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并进行繁殖,以获得更加优良的品种。
在选育过程中,可以利用重组、反复选育等方法,加速优异品种的形成。
二、现代育种方式1. 分子标记育种分子标记育种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植物或动物进行基因分析,识别出对特定性状有影响的基因,以便进行精准育种。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选择育种的效率,减少对于环境的依赖。
2. 基因编辑育种基因编辑育种是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对植物或动物的基因进行修改,以实现对特定性状的调控。
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对性状的精准调控,大大加快了育种的速度。
3. 细胞培养育种细胞培养育种是利用植物或动物的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并通过诱导多能干细胞或体细胞再生的方式,进行育种。
这种方式可以克服自然界交配的限制,对于育种的速度和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4. 生物工程育种生物工程育种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构建具有特定性状的植物或动物基因组,以创造全新的优良品种。
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对性状的全新设计,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优良的品种。
以上是育种方式的知识点总结。
育种方式的选择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不同育种方式的组合和运用可以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大的效益。
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育种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将会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生物育种技术知识点总结

生物育种技术知识点总结一、概述生物育种是利用生物学原理和育种方法改良植物和动物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通过人工选择、杂交配制、基因工程等手段,以达到改善植物和动物的生长性状、抗逆性、品质和产量的目的。
二、生物育种的种类1. 传统育种:包括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传统育种方法,主要借助于自然界中自身遗传变异和杂交变异产生的新种质。
2. 分子育种:是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选择和改良植物和动物遗传的目标性状。
3. 细胞工程育种:采用细胞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直接调整生物体细胞和基因的组合。
三、生物育种技术知识点1.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将两个不同亲本的组合相结合,从而利用它们的互补优势和杂种优势,以改良植物和动物的遗传性状。
杂交育种主要包括选择亲本、配制杂交组合、杂交和选择后代等步骤。
杂交育种有利于提高生物的抗逆性、生长速度、产量和品质等性状。
例如,将两个高产的水稻品种杂交可能产生杂种优势,使产量比亲本高出30%以上。
2.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指通过创造和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来改良植物和动物的特性。
基因工程主要包括了基因克隆、基因转移和转基因等技术。
基因工程可以使植物和动物具有抗病、耐旱、耐盐、抗虫能力等特性。
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插入一定的基因到植物体内,可使植物对特定害虫具有抗性,能够减少农业投入和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
3. 组织培养组织培养是指利用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在含有适当营养盐的培养基上生长和分化的过程。
组织培养主要包括了植物愈伤组织培养、芽切培养和离体受精等技术。
组织培养可用于植物的无性繁殖、解决生物体某些特殊性状的难以遗传和纯合分离、缩短育种周期和提高育种效率等方面。
例如,将优良植株的组织培养成愈伤组织,并进行诱导增殖和再生,可以快速繁殖大批量无病害的优良植株。
克隆育种是指利用植物和动物体细胞的无性繁殖性质,直接产生与母本完全一样的后代。
主要包括植物的愈伤组织培养、组织培养再生和移植、动物的体细胞核移植等技术。
8育种学资料整理

8育种学一、名词解释(6X3’=18’)1.嵌合体:组织发生层的细胞中含有不同的遗传物质,由此发育形成不同遗传背景的植物组织或器官2.驯化引种:如果引入地自然条件与原产地差异较大,或引入植物本身的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改变(或扩大)植物的遗传性才能适应新环境的引种方式3.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
4.自交不亲和性:指在两性花植物中,雌雄配子都有正常的授粉受精能力,在不同基因性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子,但花期自交不能结子或结子率极低的特性。
5.特殊配合力:是指某特定杂交组合的某性状实测值与根据双亲一般配合力算得的理论值的离差。
6.多倍体育种:利用各种园艺植物染色体倍性特点,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各种园艺植物表现优良的倍性群体。
7.杂种优势:两个不同基因型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其植株性状的表现比双亲优越的现象。
8.诱变育种:是指人为地采用各种物理的或化学的手段,诱发有机体产生遗传物质的变异,经过选择和鉴定,培育和创造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9.自交系:指从某品种的一个单株连续自交多代,结合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遗传性相对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10.自交不亲和系:通过连续多代的自交选择,选育出自交不亲和性能稳定遗传、同一株系内株间授粉不亲和的自交系。
11.有性杂交育种:又称组合育种,是根据品种选育目标选择选配亲本,通过人工杂交,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之中,对其后代进行培育选择,比较鉴定,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的定型新品种的一条育种途径。
12.园艺植物育种学:研究园艺植物现有品种的改良以及培育优良新品种的原理、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13.品种:是经人类选育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要求的、遗传上相对稳定的栽培植物群体。
14.种质:是指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
15.良种繁育:是一门研究保持品种种性和优质种子生产技术的科学。
16.繁殖系数:指种子繁殖的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诱变育种
原理: 基因突变
物理方法(高真空、紫外线、α 射线、微重力等)或化学 方法: 方法(秋水仙素、硫酸二乙酯等)处理植株,再选择符合 要求的变异类型
优点: 产生新基因和新的性状,能提高变异的频率,后代变
异性状能较快稳定,加速育种进程。能大幅度改良某 些性状。 缺点: 有利个体不多,须大量处理供试材料 ,工作量大 。
生物变异与生物育种 原理: 遗传的变异的类型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细胞的全能性) 生物育种是利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现代 生物工程技术等方法原理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生物育种的技术和方法目前有:杂交育种、诱变 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育种和 细胞工程育种等。生物育种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 品质的主要途径,随着生物科学研究的进展,育 种的方法发展迅速,效果也越来越好。
(2)用60Co 辐射谷氨酸棒状杆菌,选育出合成谷氨酸的新菌种,所用方法是 诱变育种 。
(3)用小麦和黑麦培育八倍体黑小麦的方法是 多倍体育种。 (4)将青椒的种子搭载人造卫星,在太空中飞行数周后返回地面,获得了果大、肉厚和 维生素含量高的青椒新品种,这种育种原理本质上属于 诱变育种 。 (5)用抗倒伏、不抗锈病和不抗倒伏、抗锈病的两个小麦品种,培育出抗倒伏、抗锈病 的品种,所用方法是 杂交育种 。 (6)用秋水仙素或硫酸二乙酯处理蕃茄、水稻种子,获得成熟期早、蛋白质含量高的品 系,这种方法是 多倍体育种 。 (7)将白菜与甘蓝的体细胞用酶处理,再用聚乙二醇使其融合,通过组织培养获得新的 植物品种。这种方法是 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 。 基因工程 (8)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受精卵中,培育出抗虫棉的方法是 。 育种 (9)生产“人工种子”采用的方法是 植物组织培养 。
高杆抗病 DdTt
DT
DT
Dt
dT
dt
第 3 6 年
↓
× ddTT
↑ 需要的矮抗品种
秋水仙素→
↓
↓
Dt
↓
↓
dT
↓
第 2 年
↓
dt
~
纯合体 DDTT DDtt ddTT ddtt
↑ 需要的矮抗品种
4.多倍体育种
原理: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地增加)
方法: 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
应用: 太空辣椒的培育
3.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地减少) 原理: 方法: 常用方法为花药离体培养: (1)先将花药离体培 养,培养出单倍体植株;(2)将单倍体幼苗经一定 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体。 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原有性状,因而不能按人类意愿 缺点: 定向改变作物的的遗传特性 。 应用: 用纯种高秆抗病小麦与矮秆不抗病小麦杂交得F1, 用F1的花药离体培育纯种矮秆抗病小麦
优点: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一般为两年),加速育种进程。
㈠ 杂交育种 P 高杆抗病×矮杆感病
DDTT
↓
ddtt
第 1 年 第 2 年
㈡单倍体育种 P 高杆抗病 × 矮杆感病
DDTT
↓ ↓ ↓
பைடு நூலகம்
ddtt
第 1 年
高杆抗病 F1 DdTt ↓× F2 D_T_ D_tt ddT_ ddtt
矮抗
F1
配子
花药离体培养→
缺点: 技术复杂,操作要求精细,难度大。
应用: 抗虫棉、转基因“向日葵豆”“转基因超级绵羊”“转基因
超级鲤鱼” 等。
6.细胞工程育种
一、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
理论基础: 细胞的全能性
方 优 缺 应 “去壁”“诱融”“组培”。即:去细胞壁,诱导细 法: 胞融合,进行组织培养获得杂种植株。
克服不同种生物间的生殖隔离和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点: 可按人类意愿定向改变生物性状,培育作物新品种。 点: 技术复杂,操作要求精细,难度大。 用:“白菜--甘蓝”“番茄—马铃薯”的培育 。
二、动物细胞克隆育种
理论基础: 细胞的全能性 方 优 缺 法: 核移植和胚胎移植 点: 培育繁殖优良生物品种,用于保存频危物种,有选 择地繁殖某性别动物 点: 技术复杂,操作要求精细,难度大。
应
用: 鲤鲫移核鱼、克隆羊——“多莉”的培育
例题1:请写出下面各项培育方法:
(1)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加倍得到烟草新品种的方法是 单倍体育种 。
1.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基因的三大遗传基本定律) 原理:
方法: (1)通过杂交使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
(2)连续自交选择 优点:使位于不同个体上的多个优良性状集中于一个个 体上,即“集优”,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缺点:育种所需时间较长(自交选择需五--六代,甚至十几代)。
应用: 用纯种高秆抗病小麦与纯种矮秆不抗病小麦培育 矮秆抗病小麦
例题3 假设水稻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高杆 (T)对矮杆(t)为显性。现有纯合的抗病高杆水稻 和感病矮杆水稻。为了在较短的年限内培育出稳定遗 传的抗病矮杆水稻,可采取以下步骤:
⑴ 将纯合的抗病高杆水稻和感病矮杆水稻杂交,得到杂交 种子。播种这些种子,长出的植株可产生基因型为___ RT, Rt, rT, r t ___________________ 的花粉。 花药离体培养 的方法得到单倍体幼苗。 ⑵ 采用_______________ 秋水仙素 ⑶ 用______________ 处理单倍体幼苗,使染色体加倍。 病原体感染 的方法,鉴定出其中的抗病植株。 ⑷ 采用_____________ RRtt 。 ⑸ 从中选择表现抗病的矮杆植株,其基因型应是______
原理:有丝分裂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发育 多倍体植株
优点: 育种周期短,能改良原有性状,提高产量(茎杆粗壮 叶片、果实和种子较大,营养物质含量较多。) 缺点:一般只适合于植物,发育延迟,结实率低 。
同源多倍体育种(偶数染色体组数)。如:四倍体水稻的培育 应用:
异源多倍体育种。如:可育性的“萝卜—甘蓝”和“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 含奇数染色体组数的多倍体的培育。如: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
花药离体培养 由④培育成 ⑵ 用③培育出④的常用方法Ⅲ是_____________, 秋水仙素 处理④的幼苗,方法Ⅲ和Ⅴ合 ⑤的过程中用化学药剂_________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称为单倍体 _______育种.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用秋水仙素处理 形成的⑥ ⑶ 由③培育出⑥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多倍体 染色体变异 。 叫____________ 。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5. 基因工程育种
原理: 异源DNA(基因)重组 [基因工程] 方法: “提”“装”“导”“检”“选”。即:目的基因的提取,
装入运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筛 选出符合要求的新品种。 优点: 不受生物亲缘关系的限制,可按人的意愿改造生物,目的性 强,科技含量高,可以培育出高产、优质或具有特殊用途的 动植物品种
例题2 下列表示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种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 种品种,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④ Ab ① AABB Ⅴ Ⅲ Ⅰ ③ AaBb Ⅱ ⑤ AAbb ② aabb Ⅳ ⑥ AAaaBBbb 杂交 方法Ⅱ称为 ⑴ 用①和②培育⑤所采用的方法Ⅰ称为_______, 自交 _________, 由Ⅰ和 Ⅱ培育⑤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