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自动窗帘的设计
简易窗帘自动开闭电路课程设计

课题设计作业—简易窗帘自动开闭电路系别: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班级:电信10-01班姓名:徐帅帅学号: 540901030237指导老师:耿鑫日期:2008年06月20日第一章设计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电路组成与工作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自动控制窗帘组成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电路主要组成部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工作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元器件选择与元器件清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电路工作原理图如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元器件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电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二极管 (9)四、晶体管 (10)六、自动开关.......................................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电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元器件清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总结与展望 . (15)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1、简易自动窗帘开闭电路原理图: (16)附录2、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程设计--自动窗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微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设计题目自动窗控制系统设计专业班级自动化******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起止时间************************电气与信息学院微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微机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加以综合运用,进行微机控制系统设计的初等训练,掌握运用微机控制技术的原理、设计内容和设计步骤,为从事相关的毕业设计或今后的工作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包括技术指标)设计并制作一个窗帘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各种条件手动或自动控制窗帘的开度。
1.系统包括上位机组态界面,窗开闭机构和窗帘开闭机构。
上位机组态界面由控制按钮和状态显示(显示窗和窗帘状态以及其它必要的信息)组成。
窗和窗帘开闭分别用电机驱动,窗帘开闭机构示意图如下图。
自动窗可以实现“全关、任意开度及全开”三种开度。
自动窗的开闭由电机控制帘布和窗完成。
在窗及窗帘的开闭极限位置用微动开关作为保护装置。
2.可以使用直流电机、异步电机或步进电机,定位传感器自选。
三、课程设计原则1.尽可能地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2.在满足控制的前提下,力求使控制系统简单、经济;3.保证控制系统安全可靠;四、课程设计步骤1.对控制系统任务和要求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明确控制任务;2.对多个可行方案进行比较,选出最佳方案3.进行详细的设计与论证4.给出理论分析与计算,5.给出系统总体框图、6.给出核心电路原理图、7.给出主要流程图、8.给出程序清单及有关设计文件9.撰写设计说明书五、时间安排六、基本要求1. 基本要求(1)利用上位机组态遥控实现窗及窗帘开度的控制和实时开度显示;(2)利用光敏器件,根据不同的环境照度实现窗及窗帘的开关。
2.发挥部分(1)示教复现功能:按照基本要求第(1)项的遥控控制方式,顺序实现窗帘的“全关—位置1—位置2—全开—位置2—位置1—全关”,每两种开度操作之间间隔一定时间,存储这个过程,然后可复现这一过程;(2)增加温度、风力、雨水传感器,自动实现窗的开关。
光控自动窗帘课程设计

光控自动窗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光控自动窗帘的基本原理,掌握光敏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和电路连接方法。
2. 学生能描述自动窗帘系统的组成,了解其在我国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
3. 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光的传播、反射和吸收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光控自动窗帘系统。
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环保意识,关注智能家居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优势。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尊重他人、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物理学科实践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特点:初中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动手能力强,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但实践经验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实践中达成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相关内容,组织以下教学大纲:1. 理论知识:- 光的传播、反射和吸收原理;- 光敏传感器的原理和特性;-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智能家居系统的简介。
2. 实践操作:- 光控自动窗帘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电路连接与调试;- 系统测试与优化。
3.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课时:导入课程,介绍光控自动窗帘的基本原理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第二课时:学习光的传播、反射和吸收原理,了解光敏传感器的工作方式。
- 第三课时:学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分析光控自动窗帘的组成。
- 第四课时:实践操作,分组设计与制作光控自动窗帘系统。
- 第五课时:进行电路连接与调试,测试并优化系统。
4. 教材章节:-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四章《光现象》;- 教材中关于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的相关内容。
光控自动窗帘课程设计

光控自动窗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控自动窗帘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物理知识,如光的传播、反射和吸收。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光敏电阻的特性和应用,以及其在光控窗帘中的作用。
3. 帮助学生了解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学会分析并绘制光控自动窗帘的电路图。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制作光控自动窗帘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问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倾听、沟通、协作。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智能家居在节能环保方面的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科学实践课程,结合物理、电子技术等多学科知识,注重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培养。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初中生设计,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但对光控技术和电路设计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光的基本知识:光的传播、反射和吸收原理,光的强度对光敏电阻的影响。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光现象”第3节“光的传播与反射”。
2. 光敏电阻的特性与应用:介绍光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光控自动窗帘中的作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电阻器”第2节“特殊电阻器及其应用”。
3. 电路设计基础:认识基本的电路元件,学习电路图的绘制与分析,掌握光控自动窗帘电路的设计方法。
相关教材章节:第六章“电路分析”第1节“电路元件及其符号”。
4. 光控自动窗帘的制作:结合所学知识,动手制作光控自动窗帘,并进行调试与优化。
相关教材章节:第八章“实践与创新”第2节“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
5. 创新设计与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对光控自动窗帘进行改进和创新设计,提高其实用性和智能化程度。
zigbee智能窗帘课程设计

zigbee智能窗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2. 学生掌握智能窗帘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3. 学生了解智能窗帘的安装与调试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ZigBee技术设计简单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2. 学生具备分析并解决智能窗帘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的能力;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智能窗帘的安装与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智能家居技术的兴趣,提高科技创新意识;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增强动手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自信心;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结合理论知识,强调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
学生特点:八年级学生对智能家居有一定了解,具备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科技创新感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原理及其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智能窗帘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功能特点;- 智能窗帘安装与调试的基本方法。
参考教材章节:第五章《智能家居系统》中的第3节《ZigBee技术与应用》和第4节《智能窗帘的设计与实现》。
2. 实践操作:- ZigBee模块的配置与调试;- 智能窗帘控制电路的设计与搭建;- 智能窗帘的安装、调试与故障排查。
实践教学大纲:-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了解ZigBee技术原理及智能窗帘的基本知识;- 第二阶段:实践操作,分组进行ZigBee模块配置、智能窗帘控制电路设计及搭建;- 第三阶段:安装调试,各组进行智能窗帘的安装、调试及故障排查。
3. 教学进度安排:- 理论知识:2课时;- 实践操作:4课时,分为3个阶段进行。
arm课程设计自动控制窗帘

arm课程设计自动控制窗帘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窗帘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自动控制窗帘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2)掌握arm课程中与自动控制窗帘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3)了解自动控制窗帘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前景。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arm课程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自动控制窗帘系统;(2)能够对自动控制窗帘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提高系统性能;(3)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arm课程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敢于挑战自我,勇于尝试新事物;(3)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自动控制窗帘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设计方法和实现步骤。
具体内容如下:1.自动控制窗帘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2.arm课程中与自动控制窗帘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3.自动控制窗帘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步骤;4.自动控制窗帘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前景。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自动控制窗帘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和基本理论知识;2.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自动控制窗帘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步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自动控制窗帘案例,帮助学生了解自动控制窗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前景;4.实验法:让学生动手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自动控制窗帘系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自动控制窗帘相关章节;2.参考书:arm课程相关教材和资料;3.多媒体资料:自动控制窗帘的原理图、系统图和实际应用图片;4.实验设备:自动控制窗帘实验套件、编程软件等。
智能窗帘机器人课程设计

智能窗帘机器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智能窗帘机器人的基本原理,掌握其设计理念与功能实现。
2. 学生能掌握智能窗帘机器人的电路连接和控制程序编写,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 学生了解智能家居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智能窗帘机器人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智能窗帘机器人的组装和调试。
2. 学生能通过编程实现对智能窗帘机器人的控制,培养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运用团队协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并解决在制作智能窗帘机器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智能科技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改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互相尊重、沟通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本课程针对中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知识,注重实践性与创新性。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智能科技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智能窗帘机器人的基本原理与设计理念:介绍智能窗帘机器人的工作原理、设计思路和功能特点,涉及教材中有关传感器、电机驱动和控制系统等章节内容。
2. 电路连接与传感器应用:讲解智能窗帘机器人电路的连接方法,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选用,对应教材中电路设计、传感器原理等章节。
3. 编程控制与调试:教授智能窗帘机器人的编程方法,使学生掌握控制程序编写,学会调试和优化程序,涵盖教材中编程基础、调试技巧等内容。
4. 智能家居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智能家居的发展趋势,以及智能窗帘机器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关联教材中智能家居、物联网等章节。
5. 动手实践与团队协作:安排学生进行智能窗帘机器人的组装、调试和优化,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设计--自动窗帘的设计

简易窗帘自动闭合电路摘要窗帘自动开闭电路的设计包括信号获取及转换为电信号,利用电信号实现控制,以及各种控制状态的自动转换。
通过张光敏电阻转换为电信号,继而利用555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根据不同情况输出高低电平,利用高低电平控制三极管的导通与否实现继电器开关的开断,在限位开关的控制下实现电机的正反转和停转。
关键词:光敏电阻 555触发器继电器电机目录第一章简易自动窗帘的功能要求第二章自动开闭窗帘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第一节系统组成框图第二节主要单元电路设计1、光强检测电路和光强信号处理电路2、电动机的控制电路3、电机开关电路4、电源电路第三节电路原理图第三章原器件清单第四章设计体会第五章主要参考资料第一章简易自动开闭窗帘的功能要求功能:设计一个简易窗帘自动开闭电路,使之可以检测到光线的强弱,同时根据光线的强弱,自动将窗帘打开和关闭。
要求:1 要求电路能够通过感应装置,检测到光线的强弱。
2 要求电路根据光线的强弱,自动将窗帘打开和关闭。
3 要求电路能够在床帘接触到边沿时,自动切断电源。
第二章自动开闭窗帘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第一节系统组成框图简易窗帘自动闭合电路的总体框图如下,由光强检测电路,光强信号处理电路,电动机的控制电路,电源电路四部分组成。
电阻减小,入射光若是电阻增大,光敏电阻阻值的大小同时影响与其并联之路的电压,进而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光信号处理电路的功能是将光强检测电路的信号通过555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得到一个电平信号,为控制电路做准备。
电动机的控制电路接受到上个电路的信号,控制三极管的导通与否,有三极管的导通与否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当电动机驱动的窗帘到达窗户的边缘时,通过接触开关的闭合与断开实现电动机的运动与停止。
电源电路是为上述所有电路提供直流电源。
第二节主要单元电路设计(1)光强检测电路和光强信号处理电路如图所示,光强监测电路实际上就是一个光敏电阻,当光敏电阻接受到强光时,电阻减小,接收到弱光时电阻增大,在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化的同时影响与其并联之路的电压,进而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易窗帘自动闭合电路
摘要
窗帘自动开闭电路的设计包括信号获取及转换为电信号,利用电信号实现控制,以及各种控制状态的自动转换。
通过张光敏电阻转换为电信号,继而利用555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根据不同情况输出高低电平,利用高低电平控制三极管的导通与否实现继电器开关的开断,在限位开关的控制下实现电机的正反转和停转。
关键词:光敏电阻555触发器继电器电机
目录
第一章简易自动窗帘的功能要求
第二章自动开闭窗帘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第一节系统组成框图
第二节主要单元电路设计
1、光强检测电路和光强信号处理电路
2、电动机的控制电路
3、电机开关电路
4、电源电路
第三节电路原理图
第三章原器件清单
第四章设计体会
第五章主要参考资料
第一章简易自动开闭窗帘的功能要求
功能:设计一个简易窗帘自动开闭电路,使之可以检测到光线的强弱,同时根据光线的强弱,自动将窗帘打开和关闭。
要求:
1 要求电路能够通过感应装置,检测到光线的强弱。
2 要求电路根据光线的强弱,自动将窗帘打开和关闭。
3 要求电路能够在床帘接触到边沿时,自动切断电源。
第二章自动开闭窗帘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第一节系统组成框图
简易窗帘自动闭合电路的总体框图如下,由光强检测电路,光强信号处理电路,电动机的控制电路,电源电路四部分组成。
电阻减小,入射光若是电阻增大,光敏电阻阻值的大小同时影响与其并联之路的电压,进而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光信号处理电路的功能是将光强检测电路的信号通过555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得到一个电平信号,为控制电路做准备。
电动机的控制电路接受到上个电路的信号,控制三极管的导通与否,有三极管的导通与否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当电动机驱动的窗帘到达窗户的边缘时,通过接触开关的闭合与断开实现电动机的运动与停止。
电源电路是为上述所有电路提供直流电源。
第二节主要单元电路设计
(1)光强检测电路和光强信号处理电路
如图所示,光强监测电路实际上就是一个光敏电阻,当光敏电阻接受到强光时,电阻减小,接收到弱光时电阻增大,在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化的同时影响与其并联之路的电压,进而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图中所示光强处理电路主要是由555定时器及分压电阻和电容组成的,光敏电阻阻值的改变影响到所串联的两个电阻的电压,可使输入555的信号发生变化,555此时在此组成的是单稳态触发器,现将单稳态触发器的工作原理作如下解释:
设输入信号vi为一列脉冲串,第一个负脉冲触发2端后,输出vo变为高电平,电容C开始充电,如果,由于vC未达到2VCC/3,vo将一直保持为高电平,T截止。
这段时间内,输入负脉冲不起作用。
当vC达到2VCC/3时,输出vo
很快变为低电平,下一个负脉冲来到,输出又上跳为高电平,电容C又开始充电,如此周而复始。
输出脉冲的延迟时间为:
输出脉冲的周期为
分频系数N主要由延迟时间tp决定,由于RC时间常数可以取得很大,故可获得很大的分频系数
(2)电动机的控制电路
如图所示,本电路主要由一个pnp管,两个npn管,二极管,电阻与继电器构成。
Vi是555定时器的输出端,vcc是电
源电路,提供大约6.8v。
下面解释其工作原理:
此电路实现的主要功能是通过vi电平的不同对于三个三极管状态的影响,继而使得继电器的线圈得电或者失电继而影响开关的闭合和断开。
白天时,vi是低电平,约为0v则BG1的B1为0v。
约为6v,经继电器线圈接地约为0v,则处于截止状态,此时的约为6v,呈现饱和状态,在此情况下将处于放大状态,即发射结正偏集电极反偏,由此的将被钳制在0.7v,此时截止,导通,继电器1失电继电器2得电,D1在此作用是保证的可靠截止。
当晚上时vi为高电平,因为555的特性,vi约为6v。
因BG1的B1经二极管恒压降后约为5.3v。
这时BG1发射结正偏集
电极反偏,BG1导通。
BG2的B2约为6v,E2约为6v,此时BG2处于截止状态,由此BG3也处于截止状态。
此时BG1导通,BG2和BG3截止,继电器1得电,继电器2失电。
继电器线圈在通电时储存能量,当继电器突然断电时,线圈两端会产生一个很大的电压,若是没有二极管组成的回路,线圈会有烧坏的可能,当加上一个二极管实现全组成一个回路,使线圈实现放电。
通常称这样的二极管为续流二极管由此,控制电路可以实现天亮时接通继电器二断开继电器一,天黑时接通继电器一断开继电器二。
为继电器的开关电路控制电机做准备。
(3)电机开关电路
此电路利用限位开关和继电器开关的开段来完成电机的正反转。
限位开关又叫行程开关可以安装在静止的物体上或是运动的物体上。
当有物体靠近时,开关的连轴驱动开关节点引起节点的闭合与断开。
开关的状态改变着电机的正反转。
当白天时,继电器1不工作继电器2工作,这样J2-1,J2-2吸合J1-1J1-2断开,电机两端电压处于正方向,电机开始正传,此时限位开关bc处于闭合状态当窗帘到达边沿时,bc断开电源被切断,则电机停转。
夜晚时,继电器1工作继电器2不工作,这样J1-1J1-2吸合J2-1,J2-2断开,电机两端电压处于反方向,电机开始反传,此时限位开关ab处于闭合状态当窗帘到达边沿时,a b断开电源被切断,则电机停转。
(4)电源电路
第三节电路原理图
简易窗帘自动开闭电路的总电路如图。
该电路由光强检测电路,光强信号处理电路,电由光强检测电路,光强信号处理电路,电动机的控制电路,电源电路四部分组成。
动机的控制电路,电源电路四部分组成。
第三章元器件清单
简易窗帘自动开闭电路中所使用的电子器件如下表
BG1,BG2(3DG12)的主要参数为
PCM=700mW, ICM=300mA,VCE(sat)≤0.6V,hfe≥30,fT≥150MHz,放大器功率增益AP≥6dB。
BG4(3DG12B)
,采用通用型(Uni)封装方式。
生产厂家:中国大陆半导体企业
制作材料:Si-NPN
性质:通用型(Uni)
封装形式:通用型(Uni)
极限工作电压:45V
最大电流允许值:0.3A
最大工作频率:200MHZ
引脚数:4
可代换的型号:
最大耗散功率:0.7W
PNP型硅平面高频小功率三极管3CG14
外
B
第四章设计体会
这是我首次的课程设计,刚听说要做东西时我是茫然的。
不知道怎样入手,但听了老师的引导,有了大致的思路,而后着手做课程设计时更是郁闷,但当东西弄出来时,觉得很有成就感,设计与搜索过程的焦急与不快都觉得值得。
这次课程设计我的氛围四个模块,针对每个模块我都有搜集几种不同的方案。
通过比较我可以看到不同的知识可以实现到同样的功能。
由此体现了设计的灵活性,知识运用的成熟度决定了你设计的多样性。
在比较的过程中,我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度,看到课本上的散乱的知识点是怎样集合到一块来为生活服务的。
同时在搜索的过程,提高了我信息的检索能力,网上的东西很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是困难的,在此过程中我这个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再者,这次课程设计为我们提供了一次练兵机会,学过的软件,没学过的都在这次设计中出来了,平时的积累在此时就体现出来了,在相互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下面介绍下我在此次设计中的思路,首先是电源电路,模电课本上有很多种方案,单相桥整流电路,倍压整流电路以及资料上其他的整流电路,最后我选择了一个最常用的电路,稳定性好价格适中。
信号的采集是采用分压法,也是最适合的
方尺。
而后采用555构成了单稳态触发器,产生不同的信号用以控制后面继电器的工作状态,控制电机正反转,我遇到了问题,有一种方案很好,就是有个缺陷,我采用一个二极管限流后效果仍是不理想。
最终我听从了老师的建议,换另外一种控制方尺,最终我选择了继电器这个器件,这种控制方尺没有其他几个同学的控制方法好,但我喜欢自己这种方法,因为我学会了如何运用了继电器。
电机的停止我最初的想法是用定时器,但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如果时间允许,我会设计出来的,但是这样代价高,因为用一个接触开关就行了简短而实惠。
这就是我在本次课程设计的思路和遇到的困难,最终我把一个完整的方案做成时还是收获匪浅。
参考文献
1 何小艇,电子系统设计,浙江大学出版社。
2、姚福安,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10月。
3、王澄非,电路与数字逻辑设计实践,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
4、李银华,电子线路设计指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5、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高教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