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合集下载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赤 道
23.5º S
66.5º S
南 回 归 线
南 极 圈
重要纬线的位置
重要纬线的位置
南北半球的划分
划分界线: ——赤道 0º ——90º N 北半球的范围: 0º ——90º S 南半球的范围:
判断哪个半球? 中心点?外围线?
北极点
南极点
赤 北半球
道 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N

北回归线
北极圈
º

学习目标
• 1.通过观察地球仪,学会归纳经 线的特点; • 2.常用的重要经线:本初子午线 180度经线、东西半球分界线; • 3.明确东西半球划分的界线;
1.什么是经线?
2.经线是什么形状?
3.经线指示什么方向? 4.经线长度? 5.经线有多少条?
经线(子午线)
北极
1.经线的形状 半圆形 2.经线是否等长 等长
729亿
最大周长 4万千米 约相当于多少个400米跑道 的总长? 10万
地球表面积约相当于多少个中国的 约53倍 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地球的最大周长约相当于多少个中国的陆 约2.2倍 地海岸线长(约18000千米)?
为什么“欲穷千里目”要“更上一层 楼”? A、因为地球是球体
B、站的高,前面遮挡的东西少 C、要看的风景在上层楼 D、高处视野好
上一半,下一半,
中间有线看不见, 两头寒,中间热, 一天一夜转一圈。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 小(记住三个基本数据).
2.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 造(一轴两点
远古人类一:大家好!我生活在很久 以前的远古时代.那里生存环境恶劣, 豺狼虎豹当道 ,我们远足能力有限, 活动范围狭小,常凭自己的直觉认识 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认 为整个大地都是平的,并且把天空看 作是一口倒扣的大锅,因此有“天圆 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种类
根据用途和制作材料的不同,地球仪可分为教学用地球仪、装饰用地球仪、礼品 用地球仪等。
如何使用地球仪
01
02
03
04
确定地理位置
通过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 可以确定任意地点的地理位置 。
了解地理现象
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海洋、陆 地、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现 象,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 环境和地貌特征。
01
02
03
04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 石部分,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 石部分,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 石部分,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 石部分,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极昼极夜
在地球两极地区,由于地球公转 导致极昼和极夜现象交替出现。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变化,昼夜长短也会发生变化,如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 冬至日则相反。
太阳高度角变化
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随着季节的变化,太阳高度角也会发生 变化,如在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而在冬季则较小。这种变化会影响地表获得太阳辐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 和地球仪

CONTENCT

• 地球概述 • 地球仪简介 • 经纬网与地理坐标 • 地球的运动与产生的现象 • 地球的圈层结构
01
地球概述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 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 亿平方千米。
射能的多少,从而影响气温的高低。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共41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共41张PPT)

B
60°30° 0° 30° 60° 90° 120° 150° 60° 40° 20° A ( 40°N, 60°W ) (0°, 120°E) B ( 20°S, 0 °)

20° 40° ° 60
C
15 °
25°
160°
180°
160° 140°
D (25°S, 180°)
35°
(40°S,170°E)
W W
W
E E E E
E W W W W
E
20°W 和 160°E 的经线圈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东半球
西半球
东半球
20°W 160°E
北极
北极
160°E
西半球
20°W
20°W
东半球
160°E
南极
南极
四、利用经纬网定位
450 A: (300N,150W) B: (150S,300E)
450
300 150 A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直觉 天圆地方
推测 地球也是个球体
最科学的证据 地球卫星照片
证实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延续了几千年!
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地球是球形的呢?
月偏食
帆船进港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的大小
事实上,地球是一个赤道 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 球体。 平均半径:6371千米 最大周长: 约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 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 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 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 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 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共43张PPT)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共43张PPT)

0°经线 以东是东 经,以西 是西经
180°经 线以东 是西经 ,以西 是东经
经度变化规律
西经(W)
东经(E)
向西度数 增大
0° 向东度数 增大
本初子午线
3、东西半球的划分
分界线: • 20°W与160°E组成经线圈
东半球: •20°W-0°-160°E 西半球: •20°W-180°-160°E
赤道 是最大纬线圈。
读地球的数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大约长__2_1____千米,由此可知,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___球___体.
(2)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所描述地 点最吻合的是( B ) A.(40°N,120°E) B.(0°,120°E) C.(90°N,0°) D.(40°N,0°)
经线和纬线
概念
形状
长度 指示 方向
经线 在地球仪上,连接 南北两极并同纬线
垂直相交的线 半圆,两条相对应 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长度相等
南北方向,相交于 南北极点
纬线 在地球仪上,所有与
赤道平行的圆圈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往 两极逐渐缩短成为一点
东西方向,各纬线相互平行
经度和纬度
范围
分布 表示 方法
经度 0°-- 180 °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 逐渐增大至180°
纬度 0°-- 90 ° 赤道0°、南北极90 °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 逐渐增大至90°
东经(E)、西经(W) 南纬(S)、北纬(N)
半球 西经20°W、东经160°E的经 划分 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把地球分为 南、北两个半球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提供现象2-----月偏食
月食时从月亮上看到地球影子的 一部分是圆弧形的。
现象3---站得高,看得远等等
地球有多大?
极半径 6357km
赤道半径 6378Km 考一考 地球是一个正球体吗?
平均半径 6371km
最大周长约 40000km 地球表面积 5.1亿km2
巡坐 天地 遥日 看行 一八 千万 假如我们乘坐每小时100千河米里的
度数表示方法: 北纬用N,南纬用S 半球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0°N 40°N
20°N

90°N 练习:写出各点的纬度
100
A
00
100
B
20°S
40°S
北纬都在_北_半球90,°南S 纬都在_南_半球 向北度数变大的是北__纬,向南度数变大为 南纬
地球上的纬线
90o
66.5oN
地轴、地心和两极
纬线
形状特征: 圆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长度特点: 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 度数范围: 0°~90° 度数变化规律: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至90°
度数表示方法: 北纬用N,南纬用S 半球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0° 40°
20° 0°
90°
20° 40°
1. 和0°经线相对的是18_0_°__经线; 和20°W经线相对的是16_0_°__E__经线。
2.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
这两条线东西经相__反__,度数之和为1_8_0__°。
90°60°30° 0° 30°60°90°
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 西经200,东经1600
东经160°
火车,沿着赤道绕地球行一周,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件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件
东。
地球的自转方向与昼夜更替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 线旋转一周的运动,自转方向是
自西向东。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现象,即地球上某地正对着太阳 的一面为白昼,另一面则为黑夜。
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称为 一个太阳日。
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的关系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即随着地球自转,白昼和黑夜交替 出现。
地球的周长约为40,075公里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公里
地球的极半径约为6,357公里
地球的赤道半径与地球半径
地球的赤道半径是指地球上距 离赤道最近的一点到地心的距 离
地球半径是指地球上任意一点 到地心的距离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地球半径大 31公里左右
02 地球仪和经纬线
地球仪
地球仪的概念
在不同地区,由于地球自转的角度不同,昼夜的长度也不同,导致时差 的存在。
在极地地区,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地面几乎垂直,昼夜交替现象最为明显。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地球仪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地 球模型,用于表示地球的地理特
征、地形地貌和行政区划等。
地球仪的构造
地球仪通常由球体、支架和底座 构成,球体上标注有经纬线和各 种地理信息,支架用于支撑球体,
底座用于稳定地球仪。
地球仪的种类
地球仪有多种分类方式,如按用 途可分为教学用、展示用和装饰 用等;按材料可分为塑料、金属、 陶瓷等;按旋转方式可分为磁悬
日食和月食
当地球、月球和太阳处于同一直线时,会发生日 食或月食现象。
05 地球仪上的方向
地轴和地球仪上的方向
地球仪是模拟地球形状的仪器, 通过地球仪可以直观地了解地球

七年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七年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D.圆形
2.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棋盘似的正方体 B.倒扣的盘子 C.球体
3.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4.地球的表面积是( )

4.A.6378千米 B.6371千米 C.6357千米 D.4万千米
A.5.1亿K㎡ B.5.1亿Km C.5.1亿Km² D.5.1Km
5.关于地球仪正确的叙述是( A.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 B.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纬线圈由赤道向两极渐短 东西方向
4.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60° 40° 20° 0° 20° 40°
90°
90°
5.纬线的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 由赤道向两极增大
90°N 60°N
40°N 20°N 0°
20°S 40°S 90°S
赤道是南北半球 分界线
向北度数变大的是北 __纬, 南纬 向南度数变大的是__
C.地球仪是用颜色和符号来表示事物的 D.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 6.关于北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C.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 B.地轴北段与地球的交点 D.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经线和纬线—纬线
思考回答:
1.纬线是什么形状的? 圆
2.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纬 线? 无数条 3.不同的纬线,长度是 否相等?有何变化规律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
天圆地方
根据太阳、月亮的形 状推测地球的形状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为了证明地球是球体,麦哲伦和他的船员开始了 伟大的航行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卫星照片
海边看船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
巡坐
天地
遥日
看行
一八
千 河
万 里
地球 绕太阳转 (dìqiú)
太阳系属于银河系
第六页,共十银三页。河系以外还有河外星系
地球很大! 小小辩论会 地球很小!
光、电的速度(sùdù)每秒
30万千米,1秒钟可绕地

球7圈半
你 麦哲伦坐船环球航 参 行,用了3年时间 与
从中国(zhōnɡ ɡuó)打个电 话到美国,(从理论上 讲)不要1秒
(qiútǐ)
有哪些证据证 在地球上看到
明 地球是 (zhèngmíng)
的:月食时地
个球体?
球的影子是
圆的.
在太空中拍到的:地
球的照片是圆的
第四页,共十三页。
形到宇
状的航
:
是员
球 体
地 球 的
亲 眼 看
二. 地球 的大小 (dìqiú)
千米 平均 半径6371 (píngjūn)
读一读
周长约4万千米 背一背
第十一页,共十三页。
总结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nèiróng)及教学目标
1.地球的形状。要求能用事例说明地球是球 体。 2.地球的大小。要求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 周长、表面积等方面的数值。 3.能在地球仪上指出北极、南极、地轴、 赤道,并理解南、北两极的方向。
第十二页,共十三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意大利的马可·波罗 骑马从罗马到中国 ,用了三年半 (zhōnɡ ɡuó) 时间
第七页,共十三页。
想一想: 如果一种导弹能从一个地方打到地 球上的任何(rènhé)地方,那么这种导弹
至少要能够打多远? 2万千米
第八页,共十三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0°

1、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哪两条经线?
20º W和160º E
2、为什么这样划分?
160E 20W
180°

重要的经线 东西半球分界线:20º W和160º E经线圈
180º 90º W 0º 90º E 180º
东半球 西半球
20º W
160E
东西半球的判定问题:
解释:东西半球的划分 在判定东西半球时,先看经度的度数, 如果小于2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东 半球上;如果大于16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 经,都在西半球上;不在这一范围的,东经 的就在东半球,西经的就在西半球。
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球体→不规则的有球体。
(1) 麦哲伦 葡萄牙航海家
(2)路线: 西班牙 太平洋 望角 大西洋 南美洲麦哲伦海峡 非洲好
菲律宾群岛 印度洋 大西洋 西班牙
(3)方向: 自东向西 (4)结论:证实了地球 是一个球体
[活动]
问:地球是球体,可以用哪些地理现象来证明呢? 1、“海边看船”。 2、看教材图1.4的月食照片,观察影子的形状。
8.在A点(0°、0°)正西方向的是( D ) A.0°、30°E B.90°S、30°E C.10°N、0° D. 0°、40°W
C 9、“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是指:( A 北极点 B 南极点 C 赤道任上一点 D 地球上任一点
10、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B A 回归线 B 赤道 C 极圈 )
° °0° ° ° 120 150 30 60 90 60 30 60° °° ° 40 ° 20° 3 0° 20° 40° 60°
2
1 4
写出图中A、B两点的经纬度。 A: 、 B: 、________
;
写出图中A、B、C、D两点的经纬度。 A: 、 ; B: C: 、 ; D:
、___ _ 、____
5.本初子午线是( B) A、地球仪上的任意一条经线 B、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C.是地球仪上的任何一条纬线 D、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6.下列地点中,属于西半球、南半球(D) A.19°W、10°S B.5°W、40°S C、160°W、30°N D.140°W、35°S 7.赤道是( A ) A.纬度最低,是最大的纬线圈 B.东西半球和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C.东经和西经分界线是180°经线 D.45°纬线的长度是0°纬线的一半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学习目标]: 1.学习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掌握经纬线的特点及应用,记住半球 的划分。 3.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读图1.1,了解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过程 :
30º
•A
• C • B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40º 50º
练习
•A
•B
20º 0º
•C
20º
写出下列各点的经度
A:
B:
C:
写出下列各点的经度
•A • C
• B
120º 150º 180º 150º 120º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3、麦哲伦的环球旅行
4、
5、登高望远
讨论:从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 你领悟到什么?
总结: 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 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生命。
1、地球的形状是: 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 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经线
半圆
相等
指示南北方向
纬 线 圆圈
不等,赤道最长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以北叫北纬,
代号“N”
北纬度数越往北越大。 赤道以南叫南纬,
代号“S”
南纬度数越往南越大。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有极昼极 夜现象
北寒带
北极圈
北温带
四季 分明
北回归线
太阳 直射
热 带 南温带
南寒带
南回归线
有极昼极 夜现象
南极圈
四季 分明
提问: 观察地球仪,请同学们想象一下: (1)地球仪和真实地球的原貌有什么差别?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如 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 度; 3.地球仪是有地轴的,而现实中并没有地轴。
提问:
2、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理解,用自己的 语言试着给地球仪下个定义。
14.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 A.哥伦布到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行
15.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 A.太阳东升西落 B.站得高,看得远 C.水往低处流D.日全食 16.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 A.6375千米 B.6371千米 C.6378千米 D.6336千米
4.关于经纬线变化规律的说法正确的( C )
A.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 东、向西愈来愈大 B.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 南愈来愈小,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为0°
(1)写出图中A、B、C三点的经纬度A. B .C. 。 (2)从东西半球看:B 半球;C
; 半球。
二、地球仪
看地球仪,说说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
[提问] 1、 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 2、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 3、地球仪如何转动的?南北极点 是如何确定的?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轴组成 的;地球仪上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 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 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 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附 近,是一个假想的轴,与球面的交点为北 极点和南极点
写出图中A、B、C、D两点的经纬度。
A: C:
、 、
B: D:
、____ 、____
22 ° 23° 24 ° 25
125 130° 135° ° D
C A
B
写出图中A、B、C、D两点的经纬度。 A: 45°N 、 半球(东西) 120°E ; 位于 东 位于 北温带 温度带,位于 中纬度 纬度范围。 B: 0° 、___ 135°E _;位于 东 半球(东西) 位于 热带 温度带, 位于 低纬度 纬度范围。 C: 30°N 、 ; 180° 位于 西 半球(东西) 位于 北温带 温度带, 低中纬度分界 位于 纬度范围。 D: 75°N 、__ __ 150°W 位于 西 半球(东西) 位于 北寒带 温度带, 位于 高纬度 纬度范围。
30 60 90 60° °0° ° ° 120 150 30 60° °° ° 40 ° 20° 0° 20° 40° 60°
有一艘轮船在东经60°南纬40°的海域航行遇难, 人们快速去营救,遇难的地点在哪里呢?
练习
• A
20º

B • C

20º
写出下列各点的纬度 A: B: C:
写出下列各点的纬度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东经度都在东半球 B.180度经线既不在东半球,也不在西半球 C.东经170度在西经170度以东 D.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位于东半球 12.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经线 B.赤道是地球仪上的0°经线 C.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D.赤道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13.从赤道上某一点,向北走100千米,再向东、 向南、向西依次走100千米,此时该人位于( )。 A.原出发点 B.原出发点正北 C.原出发点正东 D.原出发点正西
4、经纬网
(1)了解什么是经纬网。
(2)经纬网的作用。 (3)利用经纬网写出某些地点的位置。
(4)知道地理位置把它标注在经纬网上。
经 纬 网 的 用 途
(1)确定点的位置(经纬度) (2)确定点与点间的方向 温度带及有关现象 纬度范围(低、 (3)判定点所在的 中、高) 南北半球
(4)判定点所在的东西半球
1、经度是如 何划分?
2、本初子午 线是如何规 定的?
0度经线以西称 西经, 西经越往西度数 越来越大。 0度经线以东称 东经, 东经度数越往东 度数越来越大。
小结归纳:
1、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2、两条相对经线度数特点。
N
经线圈:东经度数+西经度数=180°
C:__________
1.关于图中甲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B.无极昼极夜现象,一年四季分明 C. 属于热带、低纬度 D.有太阳直射现象,一年能被太阳直射一次
2.有一位建筑师,想要建造一座房子,房子四面 的窗户都对着北方,应当说的房子是可能的,你 认为应该建在( B ) A.北极点上 B.南极点上 C.赤道和0°经线的交叉点上 D.赤道和180°经线的交叉点上 3.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B ) A.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
3、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 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经线和纬线
观察地球仪,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什么是纬线?经线?什么形状? 2、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经线在形状、指示方向、 长度的分布三个方面与纬线有什么不 同?
1
N
2
性质比较 形状 长度 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