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自考《心理学》模拟练习:心理的实质

2017年自考《心理学》模拟练习:心理的实质
2017年自考《心理学》模拟练习:心理的实质

2017年自考《心理学》模拟练习: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实质

(一)填空

1.心理学是研究___及其___的一门科学。

(心理现象、规律)

2.心理现象也叫___,它包括___和___。

(活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___,是人脑对客观现实 的反映过程,它包括___、___、___。

(动态过程、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德国心理学家___在___年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冯特、1879年)

5.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___、___两个方面。

(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

6.人的心理的实质是_________。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7.必须具备___和___才能产生人的心理。

(人脑、客观现实)

8.人的神经系统是由___和___组成的。其中周围神经系统由___、___、___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脊神经、内脏神经)

9.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叫___,它由___和___组成。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的部分叫___。

(神经元、细胞体、突起)(突触)

10.大脑皮层分为四个叶,额叶是___中枢;颞叶是___中枢;枕叶是___中枢;顶叶是___中枢。

(语言运动智慧、听觉、视觉、躯体感觉)

11.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___。反射是指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___产生的规律性的

___。

(反射、内外刺激、反应)

12.实现反射的神经结构叫___,它由___、___、___、___、___五部分组成。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13.第___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人所特有的是___的活动。(一、第二信号系统)

14.反映是物质间___,彼此留下痕迹的过程。植物和单细胞出现了___反映形式;多细胞和环节动物有了___;脊椎动物出现了------------反映形式;高级哺乳动物出现了---------;人的心理的最高形式是产生了___。人的心理反映具有___性和___性。

(相互作用、感应性、感受性、知觉、具体思维、意识、主观性、能动性)

(二)问答

1. 为什么说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2. 什么叫反映,它是怎样演化的?

3.人的意识有哪些特征?

4. 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才能产生人的心理?

5. 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自学考试普通心理学串讲资料

自学考试普通心理学串讲资料 第2章工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填空 1.科学研究就是在搜集材料、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这一过程最终目的就是寻找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进而对事物的发展加以预测与控制。 搜集材料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搜集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搜集?向什么人搜集? 2.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 工程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主要涉及行为变量,这种变量有两个主要的维度:定量维度和定性维度。在工程心理学的研究中,我们往往需要先对一些行为变量定性,然后在定性的基础上做定量的比较。 在工程心理学的研究中,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有时候还会遇到控制变量。 3.工程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求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相关关系是指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一种系统的依赖性,但这种关系只能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有依赖,而不能提供原因与结果的解释。相关分三种: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 在心理学研究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的程度经常是用相关系数来衡量的。 4.信度是指研究中所使用的工具的可靠性,即它是否可以稳定地反映某种心理特征的能力。 信度有三种: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分半信度(用某个测验对被试加以施测,把测验分成对等的两部分,求这两部分得分的相关)。 5.效度指测验或研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也就是测量或研究达到目的的程度。 效度有三种: ⑴内容效度:测验所涵盖的内容能在多大程度上测量到所要测定的心理特征,涵盖的范围越广,内容效度越高。 ⑵预测效度:用测验的结果去预测被试今后实际绩效的程度,预测效度越高,这种预测就越准确。 ⑶构想效度:测验结果与某种理论构思或概念相符合的程度。 6.观察是指通过感官或借助仪器感知客观对象的过程,通过观察获得感性材料是心理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自考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复习

自考普通心理学 题型:一、单选1’X10=10’;二、多选2’X5=10’;三、填空1’X5=10’; 四、名词解释4’X5=20’;五、简答题6’X5=30’;六、论述题10’X2=20’; 第二部分章节串讲 第一章、心理学得研究对象、性质与方法 普通心理学得理论框架与概念体系基本上由心理活动得基本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构成。 第1节:心理学研究得对象 1、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得科学。 心理现象:既包括有意识得自觉得反应形式,又包括无意识得自发得反映形式。可以分为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就是心理活动得基本形式,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种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得过程。 1、、认知过程: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得现象、特性、意义及本质得反映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与言语等 心理活动。 记忆:当人把感知到得经验储存在头脑中,又能对它产生再认与回忆。 2、、情感过程:就是指情绪与情感活动而言,情绪与情感就是人类最有特色得心理现象,就是客观事物就是否符合或满足人得需要 而产生得主观体验,实质就是人对客观事物得态度得一种带有独特色彩得反映。 3、、意志过程:人在变革现实得活动中,自觉地提出目标,支配自己得行为,克服困难与挫折,坚持实现自己得目标得心理现象。 3、个性:一个人属于她自己得完整得精神面貌。它就是个体在社会化中所形成得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得总与。 个性倾向性:又称个性得动力性,它就是推动个性发展得原因,决定着一个人得态度得选择性与积极性得表现。包括一个人得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与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性得表征,包括人得能力、气质与性格。 4、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就是密切联系得。心理过程就是个性形成得条件与表现,而个性一旦形成又会制约、影响心理过程得进行。 5、心理状态:就是人得心理活动在某一段时间内呈现得相对稳定得精神状态。 6、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与个性心理三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1、、心理过程体现心理活动得动态性,心理状态体现心理活动得稳定性; 2、、而个性心理则突出了心理特征得恒定性、持久性; 3、、心理状态就是联结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得中间环节与链锁,如果某种心理状态经常发生并持续时间较长,就会在个体身上巩固下来 逐渐转化为人得行为方式与性格特征。 第2节:心理得实质 7、心理得实质: 1、、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1、、、心理产生得自然历程。地球得形成、生命得出现与人类得诞生标志着物质世界发展得三个水平。 2…动物心理得发展历程。 3、、、人类个体发展史证明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4、、、心理就是同脑密切联系着得。 感应性:就是一切生命体以一定得变化来回答外界得影响,就是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保持平衡、保存自身以利发展得一种基本得生活机能; 2、、脑就是心理活动得器官,心理就是脑得机能;这就是由于大脑有着任何器官无可比拟得优势: 1…大脑有150亿个细胞,每个细胞有成千上万个细胞同它发生突触联系,形成了一个巨大得神经网络系统。 2、、、大脑得各个部位在机能上有不同得分工,形成许多重要得中枢。 3…人有特别发达得额叶,占大脑得1/5,它控制人得高级心理活动与智慧,影响人得复杂行为与个性。这一优势保证了人得心理活动得正常进行,使人得心理可充分展现出活力与创造力。 个性心理发展瑞士心理学家皮阿杰得研究: 0~2岁感觉运用阶段; 2~7岁前运算阶段; 7~11岁具体运算阶段; 12~15岁形式运算阶段。 3、、心理就是客观现实得反映; 1、、、客观现实就是心理得源泉: 1…、人类生存得自然环境及人类所创造得自然; 2…、人类生活得社会环境。社会现实与实践就是产生人得心理得决定性得因素;人得心理就其实质而言就是对客观现

心理学题目练习

心理学作业练习 一、选择 1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 c ) A 、来比锡大学的创立 B 、韦伯定律的发现 C 、冯特创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D 、冯特创建心理学 2 、注意的集中性表现在( d ) A 、选择对象的能力 B 、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 C 、对对象的关注方式 D 、注意力的集中程度 3 、在简单任务下 , 注意的广度是 ( c ) 个单位 . A 、 7 — 10 B 、 5 — 7 C 、 5 — 9 D 、 7 — 12 4 、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听讲的情况,这属于( d ) A 、注意的分散 B 、分心 C 、注意的转移 D 、注意的分配 5 、“ 早晨的太阳比中午的太阳大” ,这是( c ) A 、感觉 B 、知觉 C 、错觉 D 、幻觉 6 、在几何图形中,人们的知觉能把辅助线(虚线)当成是一条直线来对待,这说明人的知觉有( b )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恒常性 D 、理解性 7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的基本过程是( b ) A 、感觉—知觉—表象 B 、编码—存储—提取

C 、存储—编码—提取 D 、感觉—加工—思维 8 、遗忘曲线表明,人类的遗忘规律是( b ) A 、先慢后快 B 、先快后慢 C 、先后都快 D 、没有变化 9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感觉器官的事物( b )属性的反映。 A 、整体 B 、个别 C 、综合 D 、本质 10 、动机的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是( c )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倒 U 型关系 D 、互不相关 11 、某年龄组的智力测验平均分数是 80 分,团体标准差为 10 分,小李的分数是 90 分,他的智商是( c ) A 、 105 B 、 110 C 、 115 D 、 120 12 、兴趣属于( d ) A 、社会性动机 B 、习惯动机 C 、有意识的动机 D 、内在动机 13 、“ 活泼、好动、乐观、灵活,缺乏毅力,稳定性差” 。其气质类型是( b )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抑郁质 D 、粘液质 14 、一个人不自愿地按照大多数人的要求去做某件事的行为叫( a ) A 、从众 B 、听从 C 、服从 D 、屈服 15 、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 b )。 A 、记忆 B 、想象 C 、注意 D 、思维

心理学自考名词解释必考内容

心理学自考历年真题概念 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明确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言语沟通是指人们运用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交流,传递思想、情感、观念和态度,达到沟通目的的过程。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流体智力是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 社会性发展主要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适合于自己生活的社会情境的人格,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感觉记忆中经过进过编码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时间短、容量有限。 推理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性规律,或从一般原理推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 日节律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也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 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 程。 认知发展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发展,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等的发展。 心理健康(广义)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指人的心理内容完整,协调统一,即人的知情意行完整统一满足社会的需要。 道德感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做出评价时锁产生的情感体验。 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聚合思维是指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关键期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以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 最容易形成,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这个关键的“好时机”就是“关键年龄”或“关键期” 。

历年心理学试题及其答案内容(1)

历年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A、集中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集中性 C、集中性和紧张性 D、选择性和稳定性 2、具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A、小脑 B、大脑 C、丘脑 D、网状结构 3、新生儿生下来遇冷就会哭是。 A、经典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操作性条件反射 4、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绝对感受性 5、读了《西游记》后,在头脑中出现孙悟空形象,这种想象是( )。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科学幻想 6、()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尝梅止渴” B、“望梅止渴” C、“谈虎色变” D、“谈梅生津” 7、一位小学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能独立的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其意志的什么品质? A、果断性 B、自觉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9、既想涉足爱情,又怕因恋爱影响学习,是()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0、坚定沉着、稳重忍耐,但反应缓慢呆板是()的特点。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是______。 2、______和______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二种基本过程。 3、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包括______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反射弧由、、、和五部分构成。 、有明确的目的,但又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 三、判断正误(正确在题后括弧内打“?”,错误打“×”。每 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成熟水平是与其年龄完全成正比的。 ()

心理学练习题

认识过程 单项选择题 1. 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A. 注意 B.知觉 C.想象 D.观察 2. “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这主要是由于刺激物具有() A. 强度的特点 B.新异性的特点 C.变化的特点 D.对比的特点 3.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 A. 注意的指向性 B.注意的集中性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性 4. 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更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是() A.随意后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无意注意 5. 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不稳定 D.注意的分配 6. 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是()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不稳定 D.注意的分散 7. 有了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后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无意注意 8. 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特性。 A. 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9. 在中小学的注意发展中,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占主导地位。 A.随意后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无意注意 10. 当个体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心理 学称之为()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起伏 C.注意的稳定 D.注意的转移 11. 喧嚣的闹市中,大声地叫卖未必能引起人的注意,但在安静的阅览室中小声交谈就可能引起人的注意,这是因为() A. 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对注意产生的影响 B. 刺激物的新颖性对注意产生的影响 C. 人的感觉阈限在不同环境中是不同的 D. 注意具有集中性的结果 12. 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 A.阈限 B.绝对阈限 C.差别阈限 D.相对阈限 13. 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14. 视觉适应表现为感受性() A. 提高 B.降低 C.有时提高有时降低 D.既不提高也不降低 15. 人从明处突然进入暗处,人的感觉阈限( A.缓慢下降 B.急速下降 C.缓慢上升 D.急速上升 16.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味觉刺激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感觉适应 17. 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变化的现象是( A.联觉 B.幻觉 C.感觉对比 D.感觉适应 18. “月明星稀”是感觉的()现象。

自考《普通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

自考《普通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介绍心理学的由来及发展,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历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和方法。本章重点如下:(一)基本概念:感应性P8、心理、心理状态P5、认知过程P2、情感过程P3、意志过程P4、个性P4 (二)思考题: 1、心理产生的标志是什么?怎样证明? 答:动物对生物学刺激做出反应,说明心理现象产生。蚯蚓试验证明。 2、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有何本质区别? 答:语言的出现,产生了思维,对事物本质做出反应。 3、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如何证明?P7 答: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脑的发展导致心理的发展。(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如狼孩等);(3)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能动的反应。 4、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有何根据?P15-16 5、简述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意义?P18(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试验室)

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一)基本概念:神经元P27、突触P29、本能、反射P49、反射弧P49、反馈P49、兴奋过程P47、抑制过程P47、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P50、第一信号系统P53、第二信号系统P53 (二)思考题: 1、简述突触的结构和功能。P29-30 答:突触的结构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突触的机能主要是使神经元之间发生联系,进行通讯联络,使神经冲动有效地在神经系统内传导。 2、为什么说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有何根据?P30 3、简述脑干网状结构及下丘脑的功能。P33 4、简述动力定型的形成过程。P48(考过) 5、哪些事实证明大脑两半球的机能是非对称的?P44 6、R.W.斯佩里对裂脑人的实验研究说明了什么?有何意义?P46 7、第二信号系统对人的心理活动有何重要作用? 答:第二信号系统是人们获得间接知识和经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 8、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有何区别?P52 9、简述言语机能联合区的功能。P42-43

【自考真题】2018年10月自考《心理学》试题

2018年10月自考《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3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管理的职能中,对组织的实际工作与运行活动状态偏离预订计划与目标时的监督、纠正与调整称为 A.控制 B.计划 C.协调 D.组织 2、团队行为管理的核心课题是 A.团队配合 B.人际关系 C.组织结构 D.管理理论 3、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从而研究其心理活动发展变化整个过程的一般规律的研究方法,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A.观察法 B.个案研究法 C.调查研究法 D.实验法 4、韩非在《八经》篇提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这句话说明了管理理论的哲学甚础是 A.管理问题 B.生产问题 C.人性问题 D.人事问题 5、霍桑实验的第四阶段是 A.工作物理环境实验 B.职工福利措施实验 C.态度和意见调查 D.团体行为的观察研究 6、在两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过程中,经济人假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 A.泰勒 B.梅奥 C.马斯洛 D.洛斯奇 7、有一种最简羊的心理现象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但它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这种心理现象称为 A.知觉 B.感觉 C.印象 D.归因 8、社会知觉的核心成分是 A.—般知觉 B. 自我知觉 C.角色知觉 D.人际知觉 9、归因理论最早的提出者是 A.凯利 B.海徳 C.武徳沃斯 D.威廉.詹姆斯 10、智力属于 A.一般能力 B.特殊能力 C.液态能力 D.晶态能力 11、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与影响,典型地表现在人们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倾向性等动力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心理学中所指的 A.气质 B.感觉 C.情绪 D.能力 12、对于性格特征粗暴急躁的胆汁质气质类型的人,思想教育与管理方法应该是 A.经常鼓励,多教方法 B.严格要求,谨慎表扬 C.表扬为主,防微杜渐 D.肯定成绩,避开锋芒 13、能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和内部动力的是 A.行为 B.动机 C.需要 D.激励 1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开创者是 A.马斯洛 B.法约尔 C.德鲁克 D.詹姆斯 15、着重对行为目标的选择进行研究的激励理论是

《消费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

《消费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 1.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和首要的心理功能是() A情感 B.认识 C.意志D.情绪 2.通过口头信息传递途径了解消费心理的办法是() A观察法 B.交流法C.问卷法D.访谈法 3.在市场上影响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是() A营销活动B促销手段C消费心理D货币收入 4.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出现的心理学分支有(多选)() A青年心理学B儿童心理学C消费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 5.人类消费行为的复杂性是基于() A需要的复杂多样性 B动机的复杂多样性 C消费品的复杂多样性 D生存环境的复杂多样性 6.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指 A.感觉 B.知觉 C.错觉 D.直觉 7.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的记忆效果的因素是 A.目的性 B.理解性 C.活动性 D.系列位置 8.指既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保持注意 D.加强注意 9.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 A.感觉 B.思维 C.记忆 D.知觉 10.两种事物在性质、大小及外观等方面存在相反的特点所表达的联想形式 A.类似联想 B.因果联想 C.色彩联想 D.对比联想 11.下列哪一类属于粘液质() A、兴奋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制型 12.下列哪一个不是性格的特征() A、态度 B、情绪 C、意志 D、活泼 13.哪一个能力的强弱会影响消费者对消费刺激变化的反应程度() A、分析评价能力 B、感知能力 C、记忆力和想象力 D、选择决策能力 14.消费者需要的基本特征() A、发展性 B、弹性 C、不可诱导性 D、不可变性 15.消费者具体的购买动机()(多选) A、生理性购买动机 B、求美心理动机 C、心理性购买动机 D、从众心理动机 16.商标设计的心理策略不包括() A区别其他商标 B考虑风俗习惯C远离名牌产品 D易识易读易记 17.品牌命名的原则不正确的是() A易读易记原则 B与标志分离原则 C暗示产品属性原则 D受法律保护原则18.商品包装设计的心理策略不包括() A按照消费习惯设计商品包装 B按照消费水平设计商品包装 C按照消费者性别年龄设计商品包装 D按照纯粹按照消费者喜好设计产品包装 19.(多选)商标的心理功能() A识别的功能 B保护功能 C提示和强化功能 D暗示功能 20.(多选)影响新产品购买行为的心理因素包括()

心理学基础试题(选择练习题)

2. 下面关于感觉阈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感觉能力 B.跟感受性成正比 3. 窥一斑而见全豹,这说明知觉具有()。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4. 放在水中的筷 子,看起来是弯的,但是我们仍然把它知觉为直的这属于知觉的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5. 感知觉是()。 A.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 B.是特殊的认识过程 C.是心理活动的基础 D.不属于认识过程 第四章记忆 1 .C 2 . C 3 .B 4 .A 5.C 6 .A 7.B &A 9.D 10.A 11.B 12. B 13.C 1 .人们对丁香花形状、色彩、气味等的记忆属于 ()。 A.情绪记忆 B.语词逻辑记忆 C.形象记忆 D.运动记忆 2 .考试中的判断题,选择题属于( )o A.识记 B.保持 C.再认D.回忆 3 .想起某次历险活动,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往往历历在目, 这一记忆是( )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语义记忆 4 .学生学习生字时,首先要反复读写,这是记忆过程的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一、 单选 1. D 2. B 1?产生心理的器官是();A.心脏B.血液 C.肝脏 2?心理产生的源泉是();A.感觉器官 B.客观现实 二、 多选 1. BCD 2. BCE D.脑 C.主观经验 D.神经系统 1.心理过程包括三个即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又相互渗透的过程,它们是 A.注意过程 B.认识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 E.自我调控过程 2.个性心理包括三个子系统,即() A.情绪情感 B.个性倾向性 C.个性心理特征 D.需要与动机 E.自我调控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一、单选 1.B 2.C 3.C 4.D 5.C 1.学生看图片时,教师宜轻声讲解而不宜大声讲解这符合什么规律 ()。 A.感觉对比 B.感觉相互作用 C.知觉的整体性 D.知觉的理解性 )o C.因刺激物的性质和机体的状况而不同 D.一生不变的 D.情绪记忆 ()o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5. 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多次重复即转入()。 A.感知形象记忆 B.瞬时记忆 C.长时记忆 6. 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过程规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均衡发展 D.回忆 D.情绪记忆 D.没有规律 7. 短时记忆的数量是()。 A. 5 ±2个组块 B. 7 ±2个组块 C. 9 ±2 个组块 D.7+2 8. 视觉后像是一种()记忆 A.瞬时 B.短时 C.长时 D.运动 、单项选择题

福建自考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思考题

福建自考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思考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2.如何正确理解人的心理现象? 3.心理学是怎样研究心理现象的? 4.当代心理学有哪些重要的研究取向? 5.试说明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 6.大脑皮层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7.什么是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一侧化? 8.简要说明鲁利亚三个机能系统理论的特点及意义。 9.试分析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相互关系。 10.试比较几种心理物理学定律的同异。 11.试说明暗适应与明适应的特点及机制。 12.什么叫现代对立过程理论,它和传统的色觉理论有什么关系? 13.简单评述听觉的行波理论。 14.试说明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关系。 15.什么叫知觉的整体性、理解性与恒常性? 16.图形组织的原则有哪些? 17.什么叫双眼视差?怎样解释它在深度知觉中的作用? 18.人的听觉定向有哪些规律和特点? 19.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20.什么叫似动?它是在哪些情况下发生的? 21.研究错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22.联系你个人的生活经验,谈谈你对意识概念的理解。 23.在学过本章后,你对睡眠与梦有哪些新认识? 24.催眠现象该怎样理解? 25.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注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26.试说明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的特点和关系。

27.简单评述注意的几种重要认知理论。 28.什么是记忆?记忆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意义? 29.记忆有哪些种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0.简述记忆的生物学基础。 31.什么叫遗忘?为什么会产生遗忘? 32.怎样通过复习提高记忆效果? 33.什么是内隐记忆?研究内隐记忆有什么重要意义? 34.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有什么区别? 35.简述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 36.为什么说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 37.什么是表象?它在思维中有什么作用? 38.简述想象的含义及其功能。 39.为什么人们在推理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推理错误? 40.问题解决过程中可采用哪些策略? 41.试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心理因素影响着问题的解决? 42.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它包括哪些心理成分? 43.语言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4.什么是大脑皮层的语言区?损伤这些区域将引起哪些形式的失语症? 45.影响语言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46.什么叫语言理解?影响语言理解的因素有哪些? 47.什么是动机?动机的功能有哪些? 48.试评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49.试分析动机归因理论和成就目标理论的特点。 50.什么叫成就动机?它在个体发展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51.意志活动中的冲突有几种?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52.什么叫挫折和挫折反映?影响挫折的因素有哪些? 53.怎样理解人的情绪和情感?情绪、情感的功能如何?

自考心理学第二章节练习1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现代心理学认为它是人类所独有,是一种高级心理过程。指的是(D) A.注意 B.认知 C.想象 D.意识 2.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发现,在正常条件下,人的意识本身具有不同的状态。人类意识的第一状态是指(A)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睡眠状态 3.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发现,在正常条件下,人的意识本身具有不同的状态。人类意识的第二状态是指(B)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睡眠状态 4.上课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脑子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可能还想着昨天晚上看的一部影片,或者想着一会儿放学回家妈妈要做什么好吃的。这种想入非非的意识状态是指(C)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睡眠状态

5.人类意识的第四状态就是指(D)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睡眠状态 6.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是(A) A.注意 B.认知 C.想象 D.意识 7.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一种(B)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8.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指的是(A)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9.有一种注意,事先是有目的的,但是在进行时又不需要意志努力。它既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的努力。这是指(C) A.随意注意

《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心理学》备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小题)。 1.心理学把感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称为:()A.认知过程B.能力C.情感过程D.心理特征 2.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为:()A.投射B.反射C.映射D.折射 3.从众与服从相比:()A.二者都是自愿的B.二者都不是自愿 C.从众更出于自愿D.服从更出于自愿 4.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在:()A.1859年B.1869年C.1879年D.1889年 5.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从而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这一时期被称为:()A.关键期B. 危机期C. 好动期D.危险期 6.看到水稻长得不错,断定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这属于:()A.感知觉B.记忆C.想象D.思维 7.下列不属于心理学派别的是:()A.机能主义B. 联想主义C. 行为主义D.人本主义 8.当地震、火灾发生时,人会做出适应性的生理心理改变,这种情绪状态称为:()A.心境B.激情C.应激D.挫折 9.以语词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 A. 经典条件反射 B. 操作条件反射 C. 第一信号系统 D. 第二信号系统 10.人在知觉过程中,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这反映了知觉的什么特性?() A. 理解性 B. 选择性 C.整体性 D. 恒常性 11.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是:()A.习得B.延迟C.分化D.消退 12.成语“望梅止渴”描述的是何种条件反射:()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观察学习D.认知学习 13.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量工具的编制者是:()A.卡特尔B.比奈C.推孟D.韦克斯勒 14.“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这种冲突情境属于:()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双重趋避冲突 15.足球比赛时,若己方的球队失利,有时球迷们一哄而上作出扔东西、闹事等不理智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A.去个性化现象B.群体极化效应C.社会促进作用D.模仿作用 16.心理学中的“视觉悬崖”实验说明婴儿具有:()A.方位知觉B.深度知觉C.时间知觉D.爬行知觉 17.具有反应快、有开拓精神,好冲动等特征的人属于:()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18.某10岁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2岁,其比率智商(IQ)为:()A.125 B.120 C.110 D.100 19.下列何种事例不属于学习现象:()A.入乡随俗B.熟能生巧C.察言观色D.喜极而泣 20.差别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是个常数,这个定律叫:() A. 费希纳定律 B. 韦伯定律 C. 格拉斯曼定律 D. 韦伯-费希纳定律 21.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好的问题对被试进行面对面的提问,随时记录被试的回答和反应,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测验法 C. 实验法 D.访谈法 22.林黛玉式的“见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绪状态属于:()A.心境B.激情C.应激D.挫折 23.影响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血型B.体型C.体液D.社会生活条件 24.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A.功能固着B.迁移C.强化D.模仿 25.用猫打开迷箱的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 B. 桑代克 C.斯金纳 D. 班杜拉 26.学习汉语拼音后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这属于学习中的什么现象?()

心理学基础试题(选择练习题)

选择练习题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选. . .产生心理的器官是( );.心脏.血液.肝脏. 脑 .心理产生的源泉是( );. 感觉器官.客观现实.主观经验.神经系统 二、多选. . .心理过程包括三个即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又相互渗透的过程,它们是( ) .注意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自我调控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三个子系统,即( ) .情绪情感.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需要与动机.自我调控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一、单选 .学生看图片时,教师宜轻声讲解而不宜大声讲解这符合什么规律( )。 .感觉对比.感觉相互作用.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 .下面关于感觉阈限的说法正确的是( )。 .是一种感觉能力.跟感受性成正比.因刺激物的性质和机体的状况而不同.一生不变的.窥一斑而见全豹,这说明知觉具有( )。 .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 恒常性 .放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是弯的,但是我们仍然把它知觉为直的这属于知觉的( )。 . 选择性.理解性. 整体性. 恒常性 .感知觉是( )。 .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是特殊的认识过程. 是心理活动的基础.不属于认识过程 第四章记忆 一、单项选择题12. 346 1.人们对丁香花形状、色彩、气味等的记忆属于( )。 .情绪记忆.语词逻辑记忆.形象记忆 .运动记忆 2.考试中的判断题,选择题属于()。 .识记.保持.再认.回忆 3.想起某次历险活动,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往往历历在目,这一记忆是()。 .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 4.学生学习生字时,首先要反复读写,这是记忆过程的( )。 .识记.保持.再认.回忆 .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多次重复即转入( )。 .感知形象记忆.瞬时记忆.长时记忆.情绪记忆 .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过程规律是( )。 .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均衡发展.没有规律 .短时记忆的数量是( )。 .5±2个组块.7±2个组块.9±2个组块 .视觉后像是一种( )记忆。 .瞬时.短时.长时.运动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是( )记忆 .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 .所谓“潜移默化”是通过()。 .无意识记而接受的.有意识记而接受的.无意回忆而接受的.有意回忆而接受的 .“触景生情”是()。 .有意回忆.无意回忆.间接回忆.机械回忆 .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以多少为益?( ) .

2016年自考普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2016月10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普通心理学02106 一、单项选择题: 1、记忆是( A )。 A、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B、对客观事物直接的反映 C、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反映 2、对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叫( C )。 A、语言记忆 B、意义记忆 C、语义记忆 D、内隐记忆 3、按照是否意识到,可以把记忆分为( B )。 A、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B、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C、情绪记忆和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和语音记忆 4、记忆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C ) A、识记、保持、遗忘 B、再认、回忆、遗忘 C、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 D、保持、记忆、遗忘 5、考试回答选择题时,所进行的记忆活动叫( D ) A、识记 B、回忆 C、保持 D、再认 6、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叫( B ) A、无意识 B、遗忘 C、幻想 D、幻觉 7、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 B ) A、冯特 B、艾宾浩斯 C、韦伯 D、费希纳 8、遗忘的进程是( B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倒U型曲线 D、U型曲线 9、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 A ) A、表象 B、想象 C、再造想象 D、再认 10、瞬时记忆保存的时间一般是在( A )秒钟以内。 A、1秒 B、5秒 C、10秒 D、15秒 11、瞬时记忆多以( A )进行编码 A、鲜明的形象 B、听觉 C、语义 D、语音 12、瞬时记忆比短时记忆的容量( C )。 A、小一点 B、大一点 C、大很多 D、小很多 13、记忆广度是( C )。

00031自考心理学复习资料

A)A.冯特 1.3.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这事件发生在(B)B.1879年 1.4.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一些基本元素后,再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持有这种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D)D.构造主义 1.5.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意识是连续性的像水流一样,提出“意识流”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A)A.机能主义 1.6.1890年发表了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书中详细地阐述了有关意识流的思想,在心理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学者是(A) A.詹姆斯 1.7.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B)B.华生1.8.通过对狗等动物的训练研究提出条件反射学说的著名学者是(D)D巴甫洛夫 1.9.宣称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提出S-R理论的心理学家是(B)B.华生1.10.主张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著名论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知觉大于感觉的总和”的心理学流派是(A) A.格式塔心理学 1.11.精神分析学派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其创始人是(C)C.弗洛伊德 1.12.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流派是(C)C.精神分析心理学 1.13.构造主义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被试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B)B.实验法 1.14.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因此他的心理学被称为(D)D.行为主义心理学 1.15.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主要是受到哪种因素影响而形成(C)C.后天环境 1.16.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从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持这种观点的是(B)B.人本主义心理学 1.17.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然后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A)A.观察法 1.18.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C)C.自然实验法 1.19.在实验条件的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是(D)实验室实验法 11.39.那些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比如言语理解。常识等,这种智力非但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反而会增高。这指 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1.2.实验心理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分支,它借助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科学心理学发展初期的那些传统核心课题。如感觉、知觉、学习、动机和情绪等 1.3.认知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如记忆、推理、信息加工、语言、问题解决、决策和创造性活动,用科学的方法探讨内部心理活动的规律。 1.4.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和个体行为的稳定性特征,同时也探讨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对人格特征进行测量、评估和培养。 1.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际间的行为和社会力量对行为的控制和影响。 1.6.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一般以人的整个生活历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不同心理特点,但广义地讲,它也包括动物心理学。 11.10.性别社会化:是指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有关于男性和女性的行为准则,这就是性别模式。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还必须习得性别模式,进行性别社会化。 11.第二性征:是性发育的外在表现,也是青少年时期的个体身体外形变化的重要标志。第二性征包括生理变化、声音的变化、皮肤的变化, 答: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按学科的性质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心理学研究的理论领域,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探讨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另一类为心理学研究的应用领域,探讨如何使心理学在生活实践的不同领域发挥作用。心理学研究的理论领域主要包括:实验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等;心理学研究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教育。乙理学和学校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和消费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等。 2简述心理学中观察法的主要特点。答: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所谓自然情景指的是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正在受到观察。观察法一般适用于下面的条件:对所研究的对象出于多种原因而无法进行控制的情况,以及研究对象在控制条件下会发生质的改变,或由于道德伦理等因素不应该对之进行控制的那些行为。观察法的优点是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因为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正受到观察,其行为和心理活动很少受到干扰,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观察法的不足是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消极地等待预期的行为出现,观察的结果难于重复。此外,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还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7.成年初期在心理发展L有哪些主要的特点?答:个体从18、19岁到45岁左右通常称为成年初期。(1)求职与升学。这时候他们开始面临求职和升学问题。选择什么样的专业、职业成了这时候的个体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个体未来的生活道路。(2)婚恋与生育。成年初期的另外一个重要生活任务就是发展亲密的人际关系,寻找生活的伴侣,建立家庭,养育子女。当个体有了比较稳定的职业以后,当个体的身体发育达到成熟以后,他们就会产生组建家庭和亲密关系的需要,婚恋关系就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建立家庭以后,年轻的夫妻所面临的任务当然是生育子女。这时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生活的转折,充满了困难和压力,使他们从单身生活转变为家庭生活,开始学着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社会的变迁和多种价值的冲突也给年轻人的社会方式带来了影响。

2016年心理学题库与参考答案

第1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认知心理学以1967年【】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为诞生标志。 A.奈塞尔 B.冯特 C.斯金纳 D.弗洛伊德 2.一个令人高兴的信息,会导致人们手舞足蹈。这是【】 A.兴奋的扩散 B.兴奋的集中 C.抑制的扩散 D.抑制的集中 3.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创建于【】 A.1888年 B.1879年 C.1878年 D.1877年 4.心理学通常把个性心理特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力,二是气质,三是【】 A.性格 B.动机 C.兴趣 D.意志 5.听觉中枢位于【】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6.由于晚上学习到很晚,第二天无精打采。这属于【】 A.相继正诱导 B.同时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负诱导 7.格式塔学派是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之一,其中“格式塔”的含义是【】(2012年烟台市市直) A.行为 B.精神 C.整体

8.张明打了通宵的游戏,以致于第二天上课时无精打采。这属于【】 A.同时性负诱导 B.相继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性正诱导 9.神经元具有【】的功能。 A.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B.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发动反应 C.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发动反应 D.接受刺激、转换能量和传递信息 10.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2013年滨州阳信)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的反射 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11.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弗洛伊德 C.罗杰斯 D.奈塞尔 12.我们在做数学题时用的是____,听音乐时用的是____。【】 A.左脑右脑 B.右脑左脑 C.左脑左脑 D.右脑右脑 13.构造主义主张研究【】 A.认知 B.意识 C.行为 D.无意识 14.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心理的器官。 A.神经系统 B.大脑皮层 C.神经元 D.脑 15.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亚里士多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