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秦腔的创新
秦腔的审美情趣鲜明主题突出赏析

秦腔是我国戏曲的重要品种之一,它起源于陕西省的关中平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秦腔以其独特的声腔、美妙的音乐、精湛的表演技艺而闻名于世,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本文将就秦腔的审美情趣、主题突出和赏析进行探讨。
一、秦腔的审美情趣1.声腔婉转动人秦腔的声腔是其独特之处,秦腔演员以其婉转动人的嗓音演绎角色的情感,能够深深触动观众的心灵。
声腔的婉转动人,令人仿佛置身于戏剧的世界之中,感受角色的喜怒哀乐,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2.音乐优美动听秦腔的音乐也是其审美情趣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老的乐曲传承了悠久的历史,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丰富的情感。
音乐优美动听,能够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让人陶醉其中。
3.表演技艺精湛秦腔的表演技艺在我国戏曲中也是数一数二的,演员们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精湛的表演技艺。
他们能够通过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来传递角色的情感,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剧情和角色的内心世界。
二、秦腔的主题突出1.历史故事的传承秦腔的剧目多以历史故事为素材,传承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这些剧目中所蕴含的忠孝、仁爱、忍让等传统美德,能够影响观众的价值观念,为社会传播正能量。
2.人性与道德的思考秦腔剧目中还融入了丰富的人性与道德的思考,通过角色的行为和言语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道德选择。
这些思考能够引导观众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使人得到心灵上的满足。
3.传统文化的传播秦腔作为我国戏曲的重要形式,传承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包括语言、音乐、戏剧、服饰等方面。
通过秦腔的演出,能够使观众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三、秦腔的赏析1.观赏秦腔的艺术享受观赏秦腔不仅能够感受其独特的声腔和音乐,还能够欣赏表演技艺的精湛,让人在艺术上得到愉悦和享受。
2.体验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秦腔作为我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在其剧目中融入了丰富的我国传统文化元素,观赏秦腔能够使人深切体验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秦腔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秦腔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秦腔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一支,起源于陕西省的秦腔地区。
几百年来,秦腔文化在传承中保持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不断进行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秦腔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分析其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
一. 传统文化的传承秦腔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代表之一,深受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喜爱。
在传承中,秦腔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演员们通过独特的音调、唱腔和表演技巧,展现了秦腔特有的柔美与悲壮。
秦腔的剧本大多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如《西华山》、《马丹阳》等,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元素。
秦腔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艺术家的努力与承担。
他们在传统剧本与表演形式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创新,使秦腔的表演更受现代观众的喜爱。
同时,许多传统秦腔艺术家积极培养年轻一代的继承者,传授他们秦腔的技巧和情感表达。
这种承传方式使得秦腔艺术传统得以延续,并在新的时代中绽放出新的光彩。
二. 创新与发展秦腔传承的同时也进行了许多创新与发展,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保持吸引力。
一方面,艺术家们不断尝试对秦腔的音乐、表演形式进行创新和改进。
他们结合现代音乐、舞蹈元素,使秦腔的表演更具时代感和观赏性。
例如,一些秦腔演员在表演中加入了现代舞蹈的动作和元素,使秦腔艺术更富有活力和创新。
另一方面,秦腔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文化产品的开发上也得以体现。
许多秦腔演员和团队将秦腔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演出作品,如秦腔舞剧、影视剧等。
这些作品在秦腔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创作,既保留了秦腔的独特风格,又给予了观众新的审美体验。
三. 秦腔文化对当代社会的意义秦腔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秦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传承与发展有助于增强国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秦腔所传递的价值观和思想,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智慧和情感表达方式,对于培养社会公民的道德观念和审美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其次,秦腔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为当代社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艺术享受。
浅谈戏曲秦腔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毕业论文浅谈戏曲秦腔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院:专业:年级:姓名:指导教师:职称:(年月)摘要秦腔艺术是陕西甘肃等地区重要的文化传统,它的历史非常悠久,是我国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在当今西方音乐入侵的时代,传统的秦腔文化艺术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比如如何让秦腔艺术文化与我国现代社会相接轨,如何让民族艺术文化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本篇文章笔者通过检索相关的参考文献资料以及深入调查研究了戏曲秦腔艺术文化的传承,着重研究戏曲秦腔艺术文化的传承现状,对专家学者的学术性论文与期刊的归纳总结,并通过实地考察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探寻了秦腔艺术文化传承的现状及所遇到的困境,总结并提出传承民族文化的可行性措施与建议,以期提出了较好地传承民族文化的措施建议,进一步保障秦腔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秦腔,艺术文化,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AbstractQin opera art is an important cultural tradition in Shanxi, Gansu and other regions. I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s one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of Chinese opera. In today's era of western music invasion, the traditional Qin opera culture and art are facing great pressure in the process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such as how to make Qin opera art and culture in line with our modern society, how to make national art and culture loved by young people.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studies the inheritance of Qin opera art and culture by searching relevant references and in-depth investigation, focusing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inheritance of Qin opera art and culture, summarizing the academic papers and journals of experts and scholars, and exploring the status quo and difficulties of Qin opera art and culture inheritance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puts forward the feasibl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inheriting the national culture, in order to put forward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better inheriting the national culture, and further guarante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Qin opera art and culture.Key Words: Qin Opera, Art and Culture, Nat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目录前言 (1)(一)研究的背景 (1)(二)相关文献综述 (1)(三)研究意义 (2)1、理论意义 (2)2、实践意义 (2)一、秦腔概述 (3)(一)秦腔艺术简介 (3)(二)秦腔艺术传统文化的起源 (3)(三)秦腔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二、研究现状调查 (4)(一)研究问题 (4)(二)研究对象 (4)(三)研究过程的方法及过程 (5)三、研究的发展态势 (6)(一)秦腔的发展环境恶劣 (7)(二)秦腔文化与现阶段艺术氛围的矛盾 (7)(三)秦腔文化的重视度不高,传承困难重重 (8)四、传承与发展新思路 (9)(一)增加秦腔的文艺演出 (9)(二)秦腔艺术进课堂 (9)(三)多媒体网络推广宣传 (10)结语 (11)参考文献 (12)附录 (13)谢辞 (15)前言(一)研究的背景秦腔又称为“梆子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戏剧表演方式,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海外华侨们寄托乡愁的娓娓乡音。
秦腔戏曲艺术与现代观众的探究

秦腔戏曲艺术与现代观众的探究秦腔是中国戏曲的一种,起源于陕西省西安市。
秦腔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剧目而闻名于世。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秦腔戏曲艺术面临着现代观众越来越少的困境。
本文将探讨秦腔戏曲艺术与现代观众的关系,以及如何重新吸引现代观众的注意力。
秦腔戏曲艺术与现代观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消费习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传统的秦腔戏曲虽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但在现代社会中已经逐渐失去了吸引力。
观众更倾向于追求新颖、时尚、高品质的文化娱乐产品,而秦腔戏曲艺术在这些方面显得略显落后。
如何让秦腔戏曲艺术与现代观众建立联系,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要重新吸引现代观众,秦腔戏曲艺术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传统的戏曲表演形式和剧目内容难以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因此需要对秦腔戏曲进行现代化的改造。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剧目内容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内心体验。
演出形式也需要现代化,可以加入一些现代舞美、灯光和音响技术,使演出更为震撼。
也可以通过创新营销手段,如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推广,开展线上线下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参与。
需要加强对秦腔戏曲的传承和教育工作。
秦腔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精髓需要得到更多年轻人的认可和传承。
可以通过学校、社区等场所开设秦腔戏曲的培训班,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了解和学习秦腔戏曲。
可以通过在电视、电影等新媒体上制作和推广秦腔戏曲的宣传片和纪录片,增加观众的认知度和了解度。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在根本上增加对秦腔戏曲的认知度,培养更多的观众群体。
政府和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大对秦腔戏曲艺术的扶持和保护力度。
可以通过增加艺术基金投入、设立专项奖励和补贴政策,鼓励秦腔戏曲艺术家进行创作和演出。
也可以建立专门的秦腔戏曲艺术中心、剧院等文化场所,提供更多的演出机会和表演平台。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为秦腔戏曲艺术家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保障其艺术创作和表演的权益。
秦腔戏曲艺术与现代观众的探究

秦腔戏曲艺术与现代观众的探究
秦腔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分支之一,流传于陕西省一带,其历史可追溯至明代。
秦腔以独特的唱腔、表演方式和剧目内容而闻名,被誉为中国戏曲的“国粹”。
在现代社会,秦腔面临着观众群体的减少以及年轻人对其兴趣的逐渐降低的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秦腔的表演形式与年轻人的审美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秦腔注重唱腔的表演,对于年轻观众来说,他们更加喜欢多媒体和视觉效果强烈的表演形式。
秦腔的剧目内容多数是传统的历史故事,这对于现代观众来说可能显得过于陈旧和无法与之产生共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秦腔表演团体开始创新秦腔的表演方式。
他们尝试结合现代舞台技术,使用灯光、音响和视频等元素,增强剧目的视觉冲击力。
他们也将现代故事元素融入剧目中,使之与现代观众产生关联。
通过这些探索和创新,秦腔艺术得以与现代观众产生共鸣,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喜爱。
一些秦腔表演团体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通过在学校、社区等场合进行演出和宣传,培养观众对秦腔的兴趣。
他们还与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和戏剧等进行交流和合作,创造出更多新颖的艺术形式。
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秦腔艺术的发展,也使秦腔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对于现代观众来说,秦腔艺术的创新和改革是重要的。
通过加入现代元素,使秦腔更具现代感和观赏性,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
秦腔的艺术特点和内涵也需要得到保留和传承,以保持其独特性和历史传统。
只有在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下,秦腔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展和繁荣。
秦腔的艺术特点是什么【谈秦腔艺术的个性美】

《秦腔的艺术特点是什么【谈秦腔艺术的个性美】》摘要:秦腔是中国戏曲梆子体系的鼻祖,各个梆子戏曲除了声腔、音乐、语言的区别,其艺术个性与特色基本相同,其本质都是“写意性,虚拟性,程式性,”都是“以歌舞演故事”,芭蕾讲“立脚尖”、“阿拉佩斯”、“弹跳旋转”、“托举”,程式是戏曲艺术的独特个性,所以我们戏曲的表演不可忽视与谈化,张庚说:“没有程式,就没有戏曲,程式是人物创造的起点,又是人物的归宿”秦腔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据说:孕育于周,生发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元,盛行于明,广传于清,升华于民,繁荣于今。
剧目丰富,形式多样,流派纷呈,名伶辈出。
秦腔是中国戏曲梆子体系的鼻祖,各个梆子戏曲除了声腔、音乐、语言的区别,其艺术个性与特色基本相同,其本质都是“写意性,虚拟性,程式性,”都是“以歌舞演故事”。
是将诗、歌、乐、舞、和灯、服、道、效、化、美等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它和其他艺术个性特点的区别是质的不同,所以,把握戏曲导表演的个性特点十分重要。
秦腔艺术在传达故事,表现人物时都是遵循其艺术本质而呈现的,它是意象,不求真象,它是以虚代实,大虚小实。
什么是戏,黄佐临先生说:“虚戈为戏,真假为宜,太真不是艺,太假不成戏,悟得情与理,是戏又是艺”,以鞭代马,以桨显水,以杯似酒,三五步走遍天下,四五人百万雄师等,不就是虚中见实、实中有虚的意象吗?书法讲写黑当白,气脉相通;绘画讲无画则有画,画中之白,则画中之画;戏曲讲写素夸张,以实代虚,虚中见实似与不似为奇,像与不像为美,齐白石说:“不似则欺世,太似则媚俗。
”所以“有是无中生,无是生中有,以象外之象,求象下之意”。
大写意,小写实是戏曲也是秦腔艺术的美学特征。
唱念做打是戏曲人物表现个性的要素和手段。
它和影视话剧写实性截然不同。
唱念做打都有很高的、独特的技艺性,所谓以歌舞演故事。
那么什么是歌、又何为舞,这就是唱念为歌,做打为舞,根据剧中人物、情节、矛盾、冲突的不同和需要或歌或舞来表现,比如人物在极其复杂的心里情感冲突中,往往以唱念为主(歌)的技艺手段向观众表达。
弘扬非遗文化,传承秦腔艺术

弘扬非遗文化,传承秦腔艺术1. 引言1.1 秦腔文化的价值意义秦腔文化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秦腔自唐宋时期起便得以传承发展,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成为了中国传统戏曲中不可或缺的一支。
秦腔的音乐朴实悠扬,舞蹈优美动人,表演手法独特精湛,无论是音乐性、舞蹈性还是艺术性都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秦腔文化不仅仅是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和承载。
秦腔所表达的忠孝、义气、仁爱等传统美德,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民的心底,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通过弘扬和传承秦腔文化,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激发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同时也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秦腔文化的价值意义不仅体现在其艺术表现形式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其对于维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上。
弘扬秦腔文化,就是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焕发新的生机,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与传承作出自己的贡献。
1.2 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非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民族的传统智慧和价值观念。
通过传承非遗文化,可以让后人了解和珍惜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传统。
非遗文化的传承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交流互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非遗文化传承还可以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骄傲感,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通过积极弘扬和传承非遗文化,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传承文化传统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在于承载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人类文明的重要价值。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2. 正文2.1 秦腔艺术的历史渊源秦腔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一支重要流派,起源于陕西省,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浅谈秦腔艺术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

浅谈秦腔艺术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摘要】秦腔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形式。
随着民族声乐的发展,秦腔艺术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秦腔艺术在民族声乐中的历史渊源、影响、表现形式以及创新进行探讨。
秦腔艺术的独特音韵和表演特色对民族声乐产生了深远影响,丰富了声乐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秦腔艺术在民族声乐中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独唱、合唱、器乐等形式,展现了不同层面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秦腔艺术也在民族声乐中不断进行创新,为声乐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
探讨秦腔艺术对民族声乐的重要性,展望其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力和可能性,有助于推动民族声乐艺术的繁荣与传承。
【关键词】秦腔艺术、民族声乐、历史渊源、影响、表现形式、创新、重要性、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介绍秦腔艺术秦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陕西省的西安市,在明清时期开始兴盛。
秦腔以西安方言演唱,以唱腔朴实、平稳、舒缓而著称,其表演形式多以独唱、对唱和合唱为主,音乐节奏较为悠扬。
秦腔的表演形式多为古老传统的戏曲表演方式,包括唱念做打,辅以精彩的舞蹈和动作,生动地展现了西安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情感体验。
随着时代的变迁,秦腔逐渐融入了现代元素,使得其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秦腔艺术在民族声乐中的应用,不仅为民族声乐注入了独特的魅力和韵味,同时也开拓了声乐的创新方向。
秦腔的独特音乐特色和表演风格,为民族声乐带来了新的灵感和启示,丰富了声乐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秦腔艺术与民族声乐的完美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使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魔力。
1.2 介绍民族声乐民族声乐是中国民族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传统的珍贵遗产。
它通过歌唱形式传达着民族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念,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神。
民族声乐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音乐风格,有着丰富的旋律和情感表达方式,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民族声乐的形式多样,包括山歌、戏曲、民歌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秦腔的创新
历史悠久的秦腔要不要现代化,这是个不言自明的问题。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任何传统艺术都不能固步自封,
抱残守缺,秦腔也不例外。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秦腔
的发展创新已经箭在弦上,势在必行。
那么,如何进行秦腔的
改革创新呢?
一、面向观众,面向市场
继承并不是要把传统的东西原封不动地拿过来,创新也
不是没有任何继承地另搞一套。
秦腔创新要在继承传统艺术本质特色的基础上,根据新时期观众新的审美需求进行必要
的改革和新的创造。
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说,保护、继承秦腔传统的原汁原味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这项工作的
价值不可否认,但另一方面,秦腔活在当下,应当面对现在的观众,尊重现在的观众,得到市场的认可。
对于秦腔艺术和秦腔
艺人而言,生存是第一位的,按照传统的表演方式原汁原味地
演老一套,可能没人买票。
其实,现在全国大多数戏曲院团都
面临着生存问题,能够保持原汁原味的演出并获得更多观众
认可的寥寥可数,那些老腔老调老面孔的传统形式只能适应
老年观众的胃口,而无法满足中青年观众的审美需要。
如果再不走创新之路,戏曲的前途将岌岌可危。
笔者从事秦腔艺术工作20多年来,考察到一些省级秦腔院团在剧本唱腔、音乐舞美、灯光布景等设计方面都进行了大的创新。
比如《迟开的玫瑰》、青春版《杨门女将》、《五女拜寿》、《大树西迁》等
剧目,立意深刻、形式新颖,深受广大观众的称赞和好评。
然而,大部分县级秦腔剧团就做不到这些,因资金缺乏,工资低廉,人员流失,即就是演出,也老是“三三二”(即:《三娘教子》、《三对面》、《二进宫》),导致观众大量流失,院团濒临倒闭。
因此,在文化体制改革深化的今天,创新是秦腔的生命,不创新就没
有活路。
二、用现代形式征服观众
在秦腔文本创作上,要提倡剧作者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观众的前提下,努力追求作品的新、美、深,勇攀艺术高峰,创作出文化含量较高,适合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好作品。
有了好的内容外,秦腔在形式上也要有所创新,以适应广大观
众的审美变化。
可以在表演方式、演唱技巧、服装道具、灯光布景等综合效果上有所追求,丰富舞台表现力。
比如新编秦腔历史剧《千古一帝》、《杜甫》等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舞蹈艺术和其他艺术元素进行了创新,从而受到了广大观
众的喜爱。
大型古典神话戏《断桥》、《西湖遗恨》分别利用了电视荧屏和现代技术手段丰富了秦腔艺术的表现力和感
染力。
这样做行不行?笔者以为关键要看是不是保持了传统表演艺术的基本特色,如果是那就可以尝试。
比如《拾黄金》中的幽默表演和说学逗唱,以及《背媳妇》中的旦、丑配合及唱念做打等表演手段不丢失,那么其他的辅助手段是可以根
据需要而大胆吸收借鉴的。
前提是,创新必须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待。
那种为了坚守所谓的传统特色而拒绝现代化的选择,无疑是因噎废食,不改不行。
三、敢于打破界限,融汇各种戏剧形式,为我所用
在保留秦腔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是为了增强秦腔的活力、魅力和实力。
但是,试图通过创新把秦腔所有的传统样式都保留下来只是人们的良好愿望。
有些传统剧目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靠抢救是救不活的。
可是,那些即将自然消亡的剧目还有另一种再生方式,就是它的基因会
在另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中继续存活,而且会以杂交优势显
现出新的生命力。
比如老腔剧其实就是老腔与喜剧的杂交品种,音乐剧就是戏剧与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结合。
梅花奖得主李小锋的唱腔设计有很多是传统秦腔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
的杂交品种,深受中青年观众的热捧。
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不
断深化的今天,秦腔的创作和演出既要重视社会效益也要重视经济效益。
尤其是县级秦腔团体和艺人都应该尽快明确方向,努力进取,力争创新。
笔者认为,秦腔目前正处于历史发展机遇期,原因有这么几点:1.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使秦腔拥有极大的潜在市场;2.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环境给秦腔艺术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3.众多的秦腔名家活跃在三秦城乡舞台上;4.各级党委和
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给秦腔提供了繁荣发展的保证和动力。
因此,广大秦腔艺术工作者应乘势而上,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改革创新的思维,艰苦奋斗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开展工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快设立秦腔生态学和秦腔表演美学的
研究课题,打攻坚战,拿出精品,拿出成果,促进新时期秦腔又
好又快地繁荣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