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度写范文歌剧《张骞》的艺术特点模板

合集下载

歌剧中人物唱腔的情感表达

歌剧中人物唱腔的情感表达

歌剧中人物唱腔的情感表达作者:胡晓阳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年第04期摘要:歌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门类,歌剧中人物的唱腔不同于一般的抒情歌曲的演唱,它是戏剧情境中有性格,有形象,有浓郁戏剧色彩的演唱。

所以,要想真正把握歌剧中人物的唱腔,就应先从其内容的情感内涵入手,结合歌剧《张骞》中阏云的唱段《铺平大道通长安》,对其所处的戏剧发展阶段的人物内心和其所要表达的意义等进行研究。

以达到完成作品的目的。

关键词:歌剧;情感表达;音乐形象;联想与想象中图分类号:J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7-0025-02我国清代音乐家徐大椿在《乐府传声》的乐情篇中对此作了深刻地阐述:“……唱者不得其情,则邪正不分,悲喜无情,即声音绝妙,而与词曲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

”所以,想要真正唱好一段歌剧咏叹调,应先从整体音乐结构中的人物唱腔所凝聚的情感内涵人手,对其表达的意义、思想感情等进行探索,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结合对唱腔的情感表现的理解再加上自己掌握的演唱技巧来完成作品。

这里,我结合民族歌剧《张骞》中阏云公主的咏叹调《铺平大道通长安》来谈谈自己的一点演唱体会。

一、人物唱腔中情感的获得歌剧要表达的基本情感,首先是由剧本决定的。

作曲家根据剧本谱出与剧本情感表现相应且比剧本情感更生动、更深刻、更细腻的曲调。

因此,在二度创作中,就对演唱者的情感表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了解歌剧创作的意义和目的是唱好作品的首要前提,而要搞清楚它们,就要去了解该歌剧的创作背景,弄清词曲作家的创作目的和创作意图。

歌剧《张骞》的创作背景是:西汉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巩固西北边陲不受匈奴的侵犯和骚扰,破格启用郎官张骞出使西域,广交友好,从而奏响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乐章。

张骞不负圣命,十三年间两次出使西域,足迹遥及西域三十六国,十三年中他历尽坎坷,九死一生。

他曾身陷匈奴囹圄,经历了妻离子亡的种种悲欢离合,但终身矢志不渝,终于开拓了欧亚陆上彩虹——“丝绸之路”,成为“凿空西城第一人”而名垂青史。

话剧《张謇》在京上演,取得圆满成功

话剧《张謇》在京上演,取得圆满成功

2018.7上MO T H E R L A N D话剧《张謇》在京上演,取得圆满成功记者/程四化杨晨6月15日晚,北京中国国家话剧院,上千人的剧场内坐满了观众,一场再现百余年前中国早期现代化先驱张謇实业救国情怀和丰功伟绩的话剧,正在这里倾情上演。

一个个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浓郁的人文图景,向首都观众展现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一名意气书生为实现救亡图存理想而付出的艰辛探索。

话剧《张謇》此次是作为江苏省唯一一部入选剧目,晋京参加第四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的。

据悉,本届邀请展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优秀剧目,最终有28部作品入选。

南通市入选的这部话剧是该市“十三五”期间重点打造的艺术精品,由南通市艺术剧院、港闸区委宣传部联合出品。

已先后演出50场,观众已达5万人。

此次晋京,于6月15日至17日在国家话剧院大剧场连演三场。

南通先贤张謇是清末状元,也是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他一生把各种角色及其资源融为一体,把一些传统思想运用于自己的各项建设事业之中,在家乡南通兴实业、办教育,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毛泽东曾说“没有张謇,中国的纺织工业不会这样快……”“中国的张謇等人于经济建设是有贡献的。

”话剧《张謇》聚焦这名意气书生波澜壮阔的后半生,彰显了一名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话剧剧情从1922年5月张謇70大寿时惊闻自己创办的实业陆续陷入困境展开,垦牧亏损、棉纱滞销、借贷无门、国外虎视眈眈……在强烈的戏剧冲突中艺术再现张謇的一生。

这部话剧语言诗化,巧用戏曲创作的手段,具有鲜明的诗性和民族性,散发着浓郁的二十世纪初的风情和气度,恰到好处地描绘出当时南通的民俗画卷和作为“近代第一城”的壮丽图景。

话剧高超的艺术水准和主人公张謇强烈的家国担当,深深感染了首都观众。

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的部分学生和家长观看演出,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这场话剧真实再现了张謇的伟大梦想和抱负,让人深受感动,“百年前张謇先生的实业救国的理想,在今天仍然有着现实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像张謇这样的实业家努力奋斗。

浅论《张骞出使》二度创作

浅论《张骞出使》二度创作

3.音 乐形 象。声 乐 作 品 中 诗 歌成 为音 乐创 作 的 组 成 部
反复 朗读 ,会很 好 地提 升对歌 词深 入 解读 的感受 。 因 为韵 律 分 ,使 音乐 形 象变 得更 加鲜 明 、准确 。凶 此声 乐作 品的 艺术
是歌 唱 的基础 ,是 演唱 中诸 多因 素必 不可 少的部 分 ,除 了气 形 象必 须 以歌 词 内容 为 基础 ,以规 范声 音 为 表 现形 式 ,借
折 不 挠 、赤胆 忠 心 的爱 国情 怀 ;为汉 代 的经济 文 化发 展 打开 展现 张骞 的音 乐形 象 。2B的演 唱相 比 1B部 分要 明 朗一些 ,
了与世 界 沟通 的大 门 ,数十 载 的风雨 ,卧 薪尝 胆 ,开创 了举 南叙 事转 为歌 颂 ,声音 和情绪 要有 张 力和 激情 ,以赞 颂 张骞
现伟 大复 兴 “中国梦 ”的信 心和 勇气 。
高音 点运 用 ,突 出表现 了张骞 m使 西域 的 历史 背景 。通过 恢
2016年 南我 组 织 专 家设 计创 作 了这 首原 创 作 品 。荣 获 弘 的音乐 ,旋 律激 昂流 畅 ,演奏 与合 唱形 成 了鲜明 对 比 ,既
国 家专项 艺 术基金 资助 项 目。它 以大 气恢 宏 、低沉 高亢 、委 有历 史厚 重感 又有 时代 强烈 感 ,具 有震 撼 力。 为了更 好地 渲 婉抒 情 为特点 ,以多段 体结 构 为框架 ,在 歌词 结构 、音 乐旋 染气 氛 ,此 曲运用 r引 子和 前奏 的双料 铺 垫 ,使 得音 乐更 加
环 节 ,是 演唱 者对声 音技 巧 、情感 表 达 、音 乐形 象 、音乐 语 者的表 现程 度是 和 观众反 应程 度息 息相 关 的。所 以赏 读歌 词

歌剧《张骞》中的人物性格与音乐形象

歌剧《张骞》中的人物性格与音乐形象

歌剧《张骞》中的人物性格与音乐形象作者:杨金花来源:《大观》2020年第10期摘要:歌剧《张骞》通过对张骞、阏云两个主要人物进行聚焦式的形象塑造、性格刻画,由小见大表现出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中遇到的艰苦磨难与爱恨情仇,反映了宏大的民族家国情怀,尤其是通过对二人唱段的分析,揭示出这部歌剧中情感叙事与宏大的历史内涵,从而将家国情怀与个人心理、情感生活等巧妙结合起来。

关键词:歌剧;《张骞》;人物性格;音乐形象一、歌剧《张骞》的诞生背景与题材歌剧《张骞》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正值民族歌剧的创作、演出陷入低谷的时期。

在当时经济改革与社会开放的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歌剧的创作一度停滞不前。

原创歌剧《张骞》,无论从主题思想,还是艺术品质上讲,在中国歌剧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这部作品的出现不仅引发了当时中国歌剧乐坛的震动,还启迪了其后的民族歌剧探索。

在二十年后,这部歌剧经过部分调整后,再次被搬到了演出舞台上。

歌剧《张骞》中表现的主要人物是历史上先后两次被汉武帝派往西域拓展外交空间、了解周边地理人文、开辟丝绸之路的张骞及其在滞留匈奴时结为夫妻的爱人阏云。

张骞不仅在汉代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还对于后来的周边形势与国家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影响深远的丝绸之路也是在其早期开辟的路线基础上繁荣起来的。

但是剧中却设计了通过表现张骞的个人情感、爱情故事来表达历史内涵的叙事方式。

这种通过个人故事展现出宏大历史事件的方式,不仅可以让观众在歌剧的剧情发展中深刻感受到张骞面对逼诱持节不屈时的心理活动特点,还可以诱发观众的移情——观众能够借助于这种穿越历史时空的表达方式实现与现代情感的共鸣,从而感受历史人物的情感,体会深层文化背景下深刻的情感内涵。

歌剧《张骞》的总导演是陈坪,编剧是陈宜,歌剧中的音乐都由作曲家张玉龙创作完成。

在这部歌剧作品中,创作者除了较为注重对音乐、剧情的表现外,还格外关注人物形象与内心情感的表达。

浅析歌剧《张骞》中阏云公主的音乐形象塑造

浅析歌剧《张骞》中阏云公主的音乐形象塑造

浅析歌剧《张骞》中阏云公主的音乐形象塑造作者:罗晨娟来源:《艺术科技》2019年第07期摘要:歌剧是以歌曲为台词的主要形式来构建的舞台剧,这种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一直在艺术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

歌剧最初是在西方国家流行起来的,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被引入我国。

现阶段,我国已经有了许多原创的舞台歌剧,并且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

比如,歌剧《张骞》就是我国原创歌剧的代表作品。

歌剧表演是由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组成的,每一个上场人物都对整部剧目的情节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张骞》中阏云公主的角色就让人印象深刻,因此,本文就主要对歌剧《张骞》中阏云公主的音乐形象塑造进行讨论。

关键词:歌剧;《张骞》;阏云公主;音乐;形象塑造歌剧《张骞》是中国歌剧的一个里程碑,我国在近年来举办了多次歌剧《张骞》的公演,而演员在表演时要想能够将历史人物活灵活现地表演出来,就必须对其所塑造的音乐形象进行揣摩。

1 分析歌剧《张骞》中阏云公主的人物特点1.1 公主身份阏云曾是高高在上的公主,具有匈奴人骄傲、野蛮、自由不羁的性格,她在第一次出场时唱道:“我是阏云公主,谁人不知晓,单于金冠上的一颗珍宝……人称草原上的百灵鸟。

”由此可以看出,阏云公主从小到大都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被父亲如若珍宝一般地疼爱,这使得她自身有着一股傲气,同时,草原的生活又使得她并不娇生惯养,身上还带有一些英气。

表演者在音乐剧中所要塑造的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女性魅力和光环的公主形象。

1.2 人生经历从音乐剧中节选的这段阏云公主的经历可以看出,其对张骞一见钟情,但却夹在丈夫和父亲中间需要做出取舍,这就使得该歌剧来到了高潮部分。

她明白父亲是一方君主,做事时需要考虑整个草原人民的生存问题。

因此,她被迫穿上嫁衣与大月氏国联姻,但她内着汉家女的衣裳出嫁,誓做汉家魂,当父亲要杀死张骞时,她选择代替张骞喝下毒酒,放张骞平安离开。

也正是她这个举动,才使得我国人民在张骞的带领下顺利走完丝绸之路,从此开始贸易往来,打开国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进步。

中国歌剧的史诗情结

中国歌剧的史诗情结

中国歌剧的史诗情结作者:田亚茹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09期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歌剧创作中很多是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展开的,这些作品以体现和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着眼点,大胆改编,勇于创新。

本文通过对几部经典歌剧的梳理和分析,从中总结了一些规律,对历史剧的创作和探讨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国歌剧;历史;民族精神20世纪90年代至今,歌剧艺术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在歌剧表现的内容上,既不是历史故事的再现,也不是现实生活的直观,而是艺术家们力求以新的观点,从新的角度审视历史、观察现实,给人们深刻的感受。

近年来,我国的歌剧创作大多属于历史剧的范畴。

例如,1993年由陕西省歌舞剧院创演的大型五幕歌剧《张骞》,以两千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为大背景,进行了大胆的艺术想象和创造,在达到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创新统一的前提下,再现了张骞这一人物的丰满形象,并且在作品中成功塑造了张骞的匈奴妻子阙云这一人物形象,使得剧情更加生动饱满,情节有缓有急错落有致,生动地烘托和彰显了张骞这一人物的光辉形象。

正如演出前言所述“翻检正史、野史、传记、传奇,只有张与其匈奴妻子,儿之简事,如获至宝,并以此为主要情节,情感之载体,借人间离合之常情,写张骞凿空西域之伟绩,树张骞精神之风范,抒丝路集东西文明与一身,托起汉唐盛世,飞架欧亚大陆桥之豪情”。

他们并不拘泥于正史的简略记载,而是沿着张骞西行足迹,吸取了各种相关资料,根据典型化的需要,进行了大胆的构想和创作,这部歌剧无论从剧本到音乐都是很有代表性的。

它所弘扬的张骞精神是勇士的探索和开拓精神,是披荆斩棘开拓进取的大无畏精神。

1997年由辽宁歌剧院推出的《苍原》,至今仍是许多专家赞不绝口的力作,这部歌剧以土尔扈特人万里东归的故事为蓝本,构置了一个大的矛盾冲突背景——即“民族存亡”,围绕这个中心点,展开和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性格,意在揭示面对民族存亡的攸关时刻,舍个人生死而成就民族大义的豪情壮志。

浅析歌剧《张骞》中阏云公主的音乐形象塑造

浅析歌剧《张骞》中阏云公主的音乐形象塑造

浅析歌剧《张骞》中阏云公主的音乐形象塑造【摘要】歌剧《张骞》中的阏云公主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她在整个剧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角色设定、音乐形象塑造、以及情感表现等方面的分析,阏云公主的音乐形象得以成功塑造。

在配乐和唱腔的选择上,与阏云公主的气质相符,体现了她的个性特点和情感。

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也为阏云公主呈现了独特的气质和特点。

通过音乐的呼应,观众对阏云公主的角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音乐成功增强了观众的审美享受和对角色的情感共鸣。

音乐在歌剧《张骞》中的运用表现出对阏云公主的细致刻画,成功塑造了其独特的音乐形象,为整个剧情增光添彩。

【关键词】歌剧《张骞》,阏云公主,音乐形象塑造,角色设定,旋律,节奏,个性特点,情感,配乐,唱腔,气质,成功塑造,角色特点,理解。

1. 引言1.1 介绍歌剧《张骞》歌剧《张骞》是一部以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为题材的歌剧作品,通过歌剧的形式展现了张骞带领的使者团队在艰难的西域探险中所经历的种种艰辛和困难,以及他们在与西域各国人民交流中所展现的勇气和智慧。

这部歌剧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外交流的勇气和智慧,同时也反映了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在整部歌剧中,阏云公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她是西域一个贵族国家的公主,与张骞有着一段缠绵不清的爱情故事,她的角色为整部歌剧增添了浓厚的戏剧色彩,同时也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阏云公主这一角色的音乐形象,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西域公主的性格特点和情感世界,为整个故事情节增添了层次和魅力。

1.2 阏云公主在歌剧中的重要性阏云公主是歌剧《张骞》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她的形象塑造直接关系到整部剧的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

作为张骞的妻子,阏云公主不仅是一位具有历史背景的真实人物,更是一个富有内涵和情感的人物形象。

她的存在不仅承载着家庭的责任和情感纠葛,同时也具有着政治和外交方面的重要性。

阏云公主在歌剧中的形象被赋予了多重的意义,她既是家庭的依靠,也是政治联姻的象征,同时还是一个有着独特情感和性格魅力的人物。

浅析歌剧《张骞》中阏云公主的音乐形象塑造

浅析歌剧《张骞》中阏云公主的音乐形象塑造

浅析歌剧《张骞》中阏云公主的音乐形象塑造
其次,在节奏上,阏云公主的音乐形象是充满节奏感的。

在剧中,阏云公主常常随着音乐扭动身姿,呈现出西域民族特有的舞蹈风情。

以第一幕中,阏云公主与张骞的初次相遇为例,此时配乐中的打击乐和手鼓为主打想素,交织出鲜明的西域风情,为阏云公主的形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在整个剧中,阏云公主的音乐节奏富有张力,通过丰富的旋律变化和节奏衔接,更好地展现了阏云公主睿智睿智、善良活泼的性格。

最后,在音色上,阏云公主的音乐形象塑造是以特色乐器为代表的。

整个剧中,特色味道独特的乐器不断涌现,其中像锣、木鱼、古筝等乐器专为阏云公主而设,这些乐器恰当地表现出她的独特风格和气质。

例如,在第一幕中,阏云公主弹奏的古筝,恰如其分地贴切展现了她阔达自由、深情厚爱的性格特点。

同时,乐曲中不论是弦乐器还是管乐器,都可以明显感受到这股元气。

整个乐队紧密地配合、和谐无缝地融入阏云公主的音乐气息之中,形成浓郁的多元文化氛围。

总之,阏云公主的音乐塑造简述如上,除了以上三个方面外,还有丰富的声部细节、修饰音以及合唱的应用,都让她在音乐剧中呈现出一个深具个性魅力、富有异域妩媚和柔情的女子形象,为整个音乐剧注入了新鲜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剧《张骞》的艺术特点
歌剧《张骞》作为西部歌剧的典型代表作,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西部歌剧”是一种在风格形式上独树一帜的歌剧,它将中国西北地区的民歌、长安古乐、陕西地方戏曲融为一体,其音乐洋溢着浓郁的西部气息,而艺术风格上则保留了西部地区传统文化形式中感人至深的那种铿锵、悲壮、苍凉和凝重。

歌剧《张骞》吸收了中国西部众多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采用了陕西民歌的音调与草原牧歌形式的音乐相结合的形式,浓厚的秦川风格散发着诱人的西北风,一贯到底从未间断的音乐高亢激昂、大气恢弘,成功地塑造了张骞这一个性鲜明的歌剧舞台形象。

一、音乐创作特征在歌剧中,音乐的魅力是巨大的,其地位不容忽视。

音乐给歌剧中的人物以生命,为歌剧故事创造环境。

音乐在歌剧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戏剧的本性和音乐的本性所决定的。

音乐因素对戏剧因素而言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音乐作为歌剧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部歌剧是否成功的决定因素。

《张骞》的音乐从“歌剧是歌唱的戏剧”这一主旨出发,很好地把握了音乐的抒情性与戏剧性相统一的原则,充分调动音乐的多种手段和形式,以人物性格的发展为戏剧的内核,以强烈、丰富的情感冲突、升华为动力,以典型的情节和事件多层面的展现为线索,以史诗般的崇高美和悲剧美为基调,成功地表现了主人公张骞及阏云的真挚爱情和舍生取义的光辉动人形象,再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于奋取的精神。

二、对中国戏曲的借鉴歌剧《张骞》在音乐唱腔创作上的戏曲化,是根据中国传统的审美定势和欣赏习惯而采取的创作原则和手法。

歌剧对戏曲音乐最重要的吸收是对唱腔音乐的吸收。

中国戏曲的唱腔可以为歌剧提供丰富的音乐素材。

中国戏曲剧种繁多,民族特点鲜明。

任何一个剧种的音乐都是在世代相
传的民间音乐基础上,合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于一体,在演出实践中,经过无数人的集体创作和加工而逐渐形成的。

因此,它凝聚着世代人民的集体智慧,体现着群众的审美情趣,受到广大群众的倾心与热爱。

经过数千年沉淀下来的各个剧种的曲调丰富多彩,风格独特,是中国歌剧音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不同的戏曲剧种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如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和昆曲曲牌。

秦腔在曲调上有“欢音”和“苦音”之分,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的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的情感,唱腔音乐丰富多彩、优美动人。

眼神是戏曲演员表现角色内心复杂情感的重要艺术手段,举凡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等各种复杂情绪都要靠眼神表达出来,作为一个演员,如果不善于运用眼神,必然表情呆板,很难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歌剧《张骞》中,表演上借鉴戏曲最多的是眼神的使用。

如阏云公主被逼改嫁月氏,而当张骞回来时,阏云看他的眼神是既恨又哀、恨多于哀。

当然,歌剧中这些表演是对戏曲表演艺术的借鉴,是根据剧情的安排和人物的性格来表演,而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上去的。

三、对中国戏曲音乐表现手法的吸收《张骞》中运用了以歌唱来叙述事件发生时的情景,如阏云与张骞的唱段:《好大的力气》,用歌唱介绍剧情,张骞、阏云公主,匈奴单于出场时的唱段都采用了相同的手法。

再如《张骞》中《驼铃悠悠》的唱段,吸收了秦腔中哭腔的手法,将拖腔归入“安”韵,一句听下来饱满酣畅,极富表现力,把张骞迷茫的心情推向高潮。

歌剧《张骞》在音乐唱腔上借鉴了戏曲音乐的特点。

如唱段《铺平大道通长安》是女主人公阏云公主的一大段咏叹调式的唱腔。

在音乐的创作上吸取了戏曲板腔体的结构和展开手法,随人物的感情需要,多次运用节奏上的对比和变化,把主人公大段的宣叙、咏叹、控诉的复杂感情融于一个唱段中,充分展现了主人公阏云公主坚
贞不渝的内心世界,把人物极其复杂的思想感情细致深刻地表达出来,使人听后为之动情。

戏曲音乐在运用音乐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还有许多独特的表现方法。

如许多歌剧就采用了戏曲中特有的拖腔手法。

戏曲拖腔手法运用在歌剧中,使剧中人物情绪得到延续,可以增强歌剧中的演唱效果,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尤其是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往往从拖腔中感悟出人物的心境和情感。

例如歌剧《张骞》中第四幕第二场的唱段《铺平大道通长安》在结尾处,阏云在“啊”的拖腔中悠然远去,给观众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四、对西洋歌剧的借鉴从创作手法看,歌剧《张骞》的作曲张玉龙借鉴了西洋正歌剧的创作手法,采用咏叹调和宣叙调来塑造剧中人物形象,充分发挥这一创作手法抒情性和心理刻画功能的优势,加强了对剧中人物的心理描写。

它的整体结构保持了欧洲歌剧的框架,全剧在交响化音乐的统领中展开,通过宣叙调取代对白,使旋律充满整个时空。

张玉龙在创作《张骞》的音乐时,结构基本以西方的“二段式”、“三段式”为主,但句式上又与中国传统音乐结构联系较紧密。

这种中西结合的创作方式使得歌剧音乐呈现出比较清新的风格。

总之,歌剧《张骞》通过巧妙地借鉴中国戏曲以及国外歌剧的各种艺术手法,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创作手法,造就了撼人心扉的艺术魅力,营造了深沉、凝重的悲怆氛围,融入了浑厚、恢弘的舞台时空,从而寻觅到音乐史诗般的艺术魂魄。

它以戏剧性与音乐性同步,情节性与抒情性交织,演唱与人物塑造相结合等艺术手段,重塑了人物抒情的音乐载体,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系陕西艺术职业学院教师)参考文献:①居其宏:《歌剧美学论纲》。

②蒋青:《中国戏曲音乐》。

③沈达人:《戏曲的美学品格》。

④安琪:《欧式歌剧中国化的成功探索》。

⑤刘随社:《浅谈秦腔声腔的韵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