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学习者汉语塞擦音的知觉同化与区分_梅丽
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辅音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第 二 组 ( 音 ) … 、 p 、 d 、 t、 g “ ”; 塞 : b “ ” “ ” … ’“ ”、k 第 三组( 擦音 ) 。 ” … 、 s “h 、 r 、 h ; : f 、X’“ ”、s ” … ’ “ ”
第 四组( 塞擦音 ) “ I … 、 Z 、 C 、 z” “ h 。 :j 、 q’… … “h 、 c ” , 第 一组的鼻音 和边音 , 是泰 国学生 学习中 比较容 易的一组音。鼻音 从 发音部位 和方法 上来看 , 身就不太 困难 , 本 而且鼻音“ ” “ g 、 n 、 n ” m” 和边音 “” l在泰语 中都有音值相 同的辅音 , 学生发音较准 , 容易记住。 因此把 这 也
静 警
泰 国 学 生 学 习 汉 语 的 辅 音 偏 误 分 析 及 教 学 策 略
◆张 凡
( 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
【 要】对 于泰 国 学生 而言 , 语 的语 音知 识 和 发 音 经验 总是 干扰 着 学 生 对 汉 语 语 音 特 征 的接 收 和 听 辨 , 偏 误 主 要 分 布 在 两种 语 言 发 摘 泰 其 音 特 征 比较 接 近 的 音 素 上 。本 文 对 比 分析 泰 、 两种 语 言 的 辅 音 系统 , 讨 针 对泰 国 学 生 的 汉语 辅 音 教 学 中最 有 效 的教 学 顺序 和教 学 方 汉 探 法 。 求避 免 和 纠正 学 习 者的 语 音 偏 误 。 以
一
种是 按 照 发 音 方 法 . 汉 语 的 辅 音 分 为 四 组 , 四 次 进 行 教 学 。 分 组 将 分
让对外汉语教师困惑不 已。本 文通过 对比分 析 中泰辅音 系统 的相似 和不 如 下 : 同之 处 . 索 科 学 的 教 学 顺 序 和 有 效 的 教 学 方 法 。 探 第一组( 鼻音 和边音 ) “ ” “ 、n ” “” : n 、 m” “ g 、 l。
【百度精品】泰国汉语学习者汉语语音习得偏误分析

泰国汉语学习者汉语语音习得偏误分析摘要汉语语音习得偏误是泰国汉语学习者汉语习得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而他们的汉语语音习得偏误则集中表现在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
文章运用了问卷调查法和文献阅读法等研究方法,对泰国乌隆府100名汉语学习者汉语语音习得偏误进行研究,得出了泰国汉语学习者在语音习得方面存在的偏误,同时分析了语音习得偏误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对以后做进一步的泰国汉语学习者语音习得方面的偏误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泰国汉语学习者,语音习得,偏误分析AbstractThe deviation of Chinese phonetic learning is a more prominent problem in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in Thai Chinese learners, while the deviation of Chinese phonetic learning is concentrated in three aspects:sound, rhyme and tone.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literature reading to study the errors of Chinese speech acquisition in 100Chinese learners in Wulong, Thailand and obtains the errors of Thai Chinese learners in speech acquisi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analyzes the reason of the deviation of speech acquisition,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to solve this problem,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learners' speech acquisition.Keywords:Thai Chinese learners, speech acquisition, error analysis目录TOC \o "1—3" \h \z \u 一、绪论1(一)选题原因及意义1(二)研究过程及方法1(三)创新之处1二、泰国汉语学习者语音习得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1(一)对比分析2(二)偏误分析2三、泰国汉语学习者语音习得的偏误2(一)声母方面31、zh[tʂ]、ch[tʂʻ]、sh[ʂ]与z[ts]、c[tsʻ]、s[s] 32、j[tɕ]、q[tɕʻ]、x[ɕ]与จอื[ci:]、ฃอื[c’ i:]、ชอื[s i:] 33、r[ʐ]与ร[r] 34、k[kʻ]与h[x] 35、b[p]与p[pʻ],ch[tʂ]与sh[ʂʻ] 3(二)韵母方面41、单元音韵母42、复元音韵母43、鼻音韵母44、声母与韵母拼合4(三)声调方面51、阴平52、去声5四、汉语和泰语语音系统的对比5(一)汉泰元音系统比较5(二)汉泰辅音系统比较61、泰语辅音62、汉语辅音63、中泰声调对比7五、泰国汉语学习者语音习得偏误产生的原因9(一)文化因素负迁移9(二)教师自身:四个月的教学实践10(三)学习者的个体因素10(四)外部因素:学习环境的影响11六、解决泰国汉语学习者语音偏误的策略11(一)提高对外汉语教师或对外汉语志愿者的自身素质11(二)教师自身:教学时,注重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结合11(三)学习者自身:严格要求自己. 11七、结语12参考文献13谢辞14一、绪论(一)选题原因及意义近几年来,随着中泰两国经济的发展,两国之间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汉语学习越来越成为泰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课题研究论文:汉语学习初级阶段泰国学生声母发音偏误分析

158885 国学论文汉语学习初级阶段泰国学生声母发音偏误分析泰语和汉语同属汉藏语系,是有声调的语言。
泰语有五个声调,中平、低平、降调、高平和升调。
声母由42个中、高、低辅音构成,拼音时,有不同的声调规则。
韵母由37个元音构成,相同元音有长短音之分,能区分词的意义。
泰语和汉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有许多相同(似)点,也有许多相异点。
这些构成了很强的负迁移因素干扰着学生的学习。
本文试图探讨泰国学生在汉语普通话声母学习上的偏误规律,并结合汉泰语言对比分析,揭示泰国学生汉语声母习得的难度,为对泰汉语语音教学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
一、普通话声母主要偏误形式经过分析,将我所任教梦畔中学的学生普通话声母发音偏误归纳为下表: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初级阶段,泰国学生的汉语声母发音偏误分布广,情况复杂。
在普通话的21个辅音声母当中,有15个声母存在偏误,超过70%的声母的发音都存在偏误。
从偏误的形式看,有些声母的偏误形式很多,如k、h、j、q、x、zh、ch、sh、r、z、c等声母的偏误形式都在两种或其以上。
可见初级阶段的泰国学生对汉语声母发音认识模糊。
二、声母偏误的成因1、将b[p] 发成[b]; d[t] 发成[d]这两组发音偏误在于将汉语拼音中的清音b[p]、d[t]读成了浊音[b]、[d]。
汉语普通话中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而除了sh[ù]、r[ù]外没有清浊的对立。
而泰语不同,它除了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外,还有清浊的对立。
如泰语用拉丁字母p、t表示清音[p]、[t],用b、d 表示浊音[b]、[d]。
2、将p[p[ù]]发成[p];t[t[ù]]发成[t]; k [ù]发成[k]这三组发音偏误是将送气音发成不送气音。
其实,汉、泰语的辅音都存在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
导致该类偏误的原因是两种语言在用拉丁字母表示送气与否时采用了不同的方式。
泰语在用拉丁字母注音时使用了h来表示送气,如ph、th、kh 分别读作p[ù]、t[ù]、k[ù],而p、t、k则表示不送气音[p]、[t]、[k]。
《2024年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范文

《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篇一一、引言在泰国,随着汉语教学的日益普及和深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的重要性不断增强。
其中,语音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口语表达和理解能力。
本文旨在分析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过程中常见的偏误,并探讨其成因和解决方法。
二、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类型1. 声母偏误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声母时,常常出现混淆或发音不准确的情况。
例如,容易将“b”和“p”,“d”和“t”等发音相似的声母混淆。
此外,对于一些带有特殊发音部位的声母,如“z”,“c”,“s”等,由于发音方法与泰语不同,学生往往难以掌握。
2. 韵母偏误韵母的发音偏误也是泰国学生常见的语音问题。
例如,在发复韵母时,如“ai”,“ei”,“ao”等,学生往往无法正确把握音节的结构和发音技巧。
此外,对于带有特殊音素的韵母,如后鼻音“ang”,“eng”等,由于发音方法和舌位与泰语差异较大,也容易导致偏误。
3. 声调偏误汉语的声调系统与泰语不同,这是导致泰国学生发音偏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学生往往难以掌握汉语的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容易出现声调混淆或升降调不准确的情况。
三、偏误成因分析1. 母语迁移影响由于泰语和汉语的语音系统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导致发音偏误。
例如,泰语的辅音音系和元音音系相对独立,而汉语的音节结构则较为复杂,这给泰国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难度。
2. 教学方法不当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针对泰国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掌握汉语语音的发音技巧和要点。
此外,部分教师可能存在口音问题或教学不严谨的情况,也会对学生的发音产生不良影响。
四、解决方法1. 加强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基础训练针对泰国学生的发音偏误,应加强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和技巧。
同时,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和反复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区分易混淆的音素和音节。
泰国学习者汉语韵母习得偏误及教学对策探究

泰国学习者汉语韵母习得偏误及教学对策探究
泰国学习者学习汉语韵母时常出现一些偏误,这些偏误主要体现在发音、音变、音韵规律等方面。
本文将探究泰国学习者学习汉语韵母的常见偏误,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泰国学习者在发音方面常常出现偏误。
他们通常会用泰语的音素去代替汉语的韵母音素。
他们会将汉语的/i/音发成泰语的/ɯ/音,将汉语的/u/音发成泰语的/ɤ/音。
这种偏误主要是由于泰语与汉语韵母音系的差异导致的。
针对这一偏误,教师可以通过对比讲解泰语和汉语的韵母音异同,引导学生正确发音。
泰国学习者在音变方面也容易出现偏误。
他们经常忽略汉语韵母的音变规律,导致发音不准确。
他们常常不会根据后续的声母来选择正确的韵母。
在一些汉语词中,韵母由
/i/音变为/ɹ/,由/ɹ/音变为/u/,但是泰国学习者往往只会使用/i/音或者/u/音,不会根据合理的音变规律进行发音。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演示音变规律,引导学生注意韵母的音变。
泰国学习者还会忽视汉语韵母的音韵规律,造成错误的发音。
他们会将在不同音节中的同一个韵母发音不同。
例如汉语的韵母/i/在不同音节中发音可以是[i]、[ɚ]或[ɹ],但是泰国学习者常常会将其发音为泰语中的/i/音。
为了纠正这种偏误,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提供大量的例句进行训练,让学生能够习得正确的发音。
泰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韵母时常常出现偏误。
对于这些偏误,教师可以通过对比、演示和练习等教学策略来纠正。
通过系统的训练,学生可以逐渐习得准确的汉语韵母发音,提高汉语口语水平。
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及教学技巧

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及教学技巧作者:李谷雨来源:《东方教育》2016年第19期摘要:通过泰国教学经历可以发现,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的语音偏误较为严重,针对此种现象,我通过查阅资料和自己的实践整理出了教学技巧。
本文从声母,韵母,声调的偏误分析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几个方面来论述了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及教学技巧。
关键词:泰国;语音;偏误;教学技巧一、泰国学生语音偏误分析泰语和汉语同属汉藏语系,是有声调的语言。
语言中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是音节,每一个音节又都是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组成。
泰语有五个声调,42个辅音字母,37个元音字母。
而汉语有四个声调,21个声母、6个单韵母和18个复韵母。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学生的语音偏误。
(一)声母偏误1.卷舌音偏误泰国学生在声母发音上的偏误主要是发不好卷舌音“zh、ch、sh、r”,泰语没有卷舌音,学生常用舌面音[c]、[c’]和舌端音[s]来代替,结果lǎoshī(老师)说成了laosī,chīfàn(吃饭)说成了qīfàn,zhīdào(知道)说成了jīdào或zīdào等。
在纯语音课堂上,学生读“z/c/s”的音发出来的都是“c”。
一个高一的女生已经学习汉语三年,但是在辅导她的演讲比赛时发现,她发“c/s”的时候依然很吃力,需要通过大量的重复训练才能纠正,但依然很容易犯错。
2.鼻音的负迁移在声母学习方面,最值得注意的是泰语鼻音的干扰。
比如,在说“你好”、“老师好”、“你身体好吗?时,“好”的发音总带有明显的浓重的鼻音,加之韵母发音的偏误(将ao[au]发成[a:u],音长加长),整个读音就象捏着鼻子、压着嗓子发出的。
除了“好”是这样发音以外,学生在念“华、号、或、欢、很、海”等字词时也都带有明显的鼻音。
也因此在教授成年男性读汉语时,常常觉得他们的发音太娇柔而笑场,此种偏误很难进行纠正,学生总在不自觉的时候就带着鼻音说话。
泰国学习者汉语韵母习得偏误及教学对策探究

泰国学习者汉语韵母习得偏误及教学对策探究
泰国学习者是汉语外语学习的主要群体之一,韵母是语音学中最基本的元音。
然而,由于汉语韵母和泰语韵母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泰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韵母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偏误。
本文将根据泰国学习者汉语韵母的习得偏误,探讨相应的教学对策。
1. 没有分清前后鼻音
泰语中没有分前后鼻音的区别,因此泰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会把前后鼻音发成同一个音。
例如,“明天”容易发成“ming-nen”,“铁路”容易发成“tie-lu”。
解决方法:在教学中要引导学习者分清前后鼻音的区别,可以采取分类讲解的方式,让学习者通过对比前后鼻音的发音来理解。
2. 前后元音区别发音不清
3. u和ü的区别和发音不清
解决方法:在教学中要重点讲解u和ü的区别和发音,可以采用口形动作演示和口型模仿,让学习者通过反复练习来准确把握u和ü的区别和发音。
总之,泰国学习者汉语韵母习得偏误与泰语韵母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中要重点关注泰国学习者的语音特点,引导学习者分清汉语和泰语韵母的不同之处,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加强学习者的语音习得。
泰国初级汉语学习者声母发音偏误采样与分析

泰国初级汉语学习者声母发音偏误采样与分析作者:马越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09期摘要:汉语与泰语同属于汉藏语系,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的优势,特别有些汉语的发音是泰语中已有的发音,但是对于一些泰语中完全没有的发音和泰语与汉语发音近似的音,泰国学生很难发出且偏误较大。
我通过对初级水平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声母的情况进行采样和整理,简要分析了产生偏误的原因,结合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实践过的有效方法,总结出几点有效的纠音方式。
关键词:汉语拼音声母;泰国学生;偏误分析;纠音方式随着汉语推广事业的不断发展,全球汉语学习呈现着不断升温的趋势,在泰国尤其如此,我幸运地成为了一位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
到任后主要教授职业高中零基础学生学习汉语,在声母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发音问题很难纠正,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采样与分析整理,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纠音方式。
一、采样本次研究选取了泰国黎逸工业教育学院高一酒店管理专业的 20 个学生进行采样,学生学习汉语都为零基础,平均年龄在 17 岁。
在已经教授了所有声母且教授时间在 3 课时的情况下带读,学生的声母发音仍有很多问题,具体情况如下:对于 b p m f d t n l g k h 全班同学基本都可以在纠音后正确发音/p//pʰ/ /m/ /f/ /t/ /tʰ/ /n/ /l/ /k/ /kʰ/ /x/,有细微差别但不影响意思的表达,作为第二语言来说,可以容忍这种细微差别。
所以对于泰国学生来说这几个音基本没有偏误,只需学生记忆读音即可。
j q x 对泰国学生来说较难发出,在 20 位同学中有 11 位可以正确区分 j/tɕ/ q/tɕʰ/ x/ɕ/的发音,发音大致准确;有 5 位同学基本把 j q x 发成了/ɕ/ /ɕ/ /ɕ/;还有 4 位同学把 j q x 发成了/tɕ/ /ɕ/ /ɕ/。
z c s 和 zh ch sh 对泰国学生来说难度是最大的,在 20 位同学中仅有 5 位可以正确发出;有 3 位同学把 z c s 发成了/tsei/ /tsʰei/ /sei/,这种较小的发音误差较难纠正,他们把声母后自动加了个尾音/ei/;有 12 位同学吧 z c s 都读成了/s/ /s/ /s/,把 zh ch sh 都发成/ʂʰ/ /ʂʰ/ /ʂ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 /g / 异 。 Mackay et al . ( 2001 ) 考 察 了 意 大 利 语 — 英 语 双 语 者 英 语 / b / 的 发 音 、 英语 /b /、 的知觉, 结果表明二语塞音即使在没有建立范畴的情况下仍表现出知觉上的进步 。 根据现有理论模型可以预测, 泰国学习者学 习 汉 语 时 可 能 会 把 三 对 塞 擦 音 知 觉 同 化 到 汉语三对塞擦 音 与 泰 语 塞 擦 音 的 知 觉 语 音 非 相 似 度 是 否 泰语塞擦音范畴 。 需要探究的是, 存在差异;塞擦音所处元音环境对跨语言辅音 知 觉 同 化 、 知 觉 语 音 非 相 似 度 是 否 存 在 影 响; 学习者对汉语塞擦音对立的区分水平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由跨语言知觉同化结果来预测 和解释 。 本研究将采用汉泰辅音知觉同化 、 汉语 辅 音 对 立 知 觉 区 分 两 个 实 验 对 上 述 问 题 进 行考察 。 一 1. 1 方法 1. 1. 1 被试 泰国留学生 54 人, 女 27 人, 男 27 人 。 测 试 期 间 留 学 生 均 在 广 州 暨 南 大 学 华 文 学 院 学 习汉语, 学习时间 3 ~ 27 个月 。 其中华 裔 32 人, 非 华 裔 22 人 。 华 裔 中 有 10 人 不 清 楚 自 己 的汉语方言, 有 13 人的汉语方言为潮汕话, 另外还有客家话 、 粤语等 。 实验对华裔被试的汉 语方言水平进行了控制, 华裔留学生均完全不会汉语方言或者方言水平比较低, 仅有 3 名华 1 裔能说汉语方言日常用语 。 另外, 实验也将被试年龄控制在 18 ~ 24 岁之间( 有 2 人 25 岁, 人 27 岁) 。 被试听力正常, 实验后付给少量报酬 。 1. 1. 2 实验材料 zh / ch 、 j / q 的 CV 结构单音节共 24 个 。 实验对辅音所在音节的声调 声母为普通话 z / c 、 进行了匹配 ① , 每个音节分 别 配 阴 平 、 阳 平 ( 或 上 声 ) 两 种 声 调, 阳平 /上声的选择由普通话 声、 韵、 调配合规律决定, 阳平作为第一选择, 没有阳平的选上声 ② 。 实验也匹配了辅音 后 接 、 [i ] ;另 一 类 是 元音, 选择了两类单元音:一类是泰 国 学 习 者 熟 悉 、 汉 泰 语 中 都 有 的, 如[a] 知觉同化实验
世界汉语教学 第 25 卷 2011 年第 2 期
泰国学习者汉语塞擦音的知觉同化与区分
梅 丽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提要
本文考察了泰国学习者汉语塞擦音的知觉同化和范畴区分, 研究表明:学习者将发音部位存在
பைடு நூலகம்
差异的汉语三对塞擦音知觉同化为发音方法相同 的 泰 语 塞 擦 音 , 对汉语塞擦音发音部位具有一定分 认为汉语舌面硬腭塞擦音 最 像 泰 语 塞 擦 音, 汉语舌尖硬腭比舌尖齿龈塞擦音更像泰语塞擦 化能力, 音 。 辅音所处元音环境影响了汉泰塞擦音知觉关系, 学习者认为处在熟悉元音环境下的汉语塞擦音 舌尖元音环境导致学习者识别送气 塞 擦 音 与 擦 音 的 发 音 方 法 出 现 混 淆 。 泰 国 学 习 者 所 更像泰语音,
世界汉语教学 第 25 卷 2011 年第 2 期
“口音 ” , 觉表征可能还是无法区分, 反而在两者之间产生调和, 造成二语音段发音始终存在 甚至造成第一语言音段的语音实现( phonetic realization ) 发生变化 。 那些一开始在知觉上被 认为明显不同于第一语言范畴的二语音段不 会 被 同 化 。 随 着 二 语 经 验 增 加, 这些音段被学 知觉和发 音 正 确 性 相 对 较 高 。 虽 然 言 语 学 习 模 型 假 设 习者表征为不同于第一语言的范畴, “等同归类 ” 妨碍了第 二 语 言 语 音 范 畴 形 成, 但同时也提出这并没有阻断第二语言语音学 ( phonetic learn二语音段即使没有建立自 己 的 范 畴 也 存 在 语 音 学 习 。 所 谓“语 音 学 习 ” 习, ing ) 是指二语音段在习得过程 中 表 现 出 知 觉 与 产 出 上 的 进 步, 朝 着 母 语 者 水 平 接 近。 有 关 语音 学 习 的 假 设 得 到 一 些 证 明 。 Whalen et al . ( 1997 ) 发 现 成 年 英 语 母 语 者 难 以 区 分 英 语
h 学习者对 /? / - /? /对立区 感知到的汉泰辅音关系显著地影响了他们对汉语辅音范畴的知觉区分, h 区分 / ts / - / ? / 对立有一定敏感度, 区分 / ts / - / s / 对立受到元音环境影响 。 分得最好,
关键词
泰国学习者
汉语
塞擦音
同化
区分
〇
引言
1995 ; 蔡 整 莹 、 泰国学习者汉 语 语 音 习 得 中, 塞 擦 音 是 比 较 大 的 困 难 ( 李 红 印, 曹 文, 2002 ) 。 从汉泰语音对比来看, 泰语只有一对舌面硬腭 清 塞 擦 音, 以 是 否 送 气 相 区 别。其 发 音时舌尖轻抵下齿背, 舌面隆起贴住硬腭形成 阻 碍, 然 后 气 流 冲 破 阻 碍, 并在舌面和硬腭间 2004 :6 ) 。 关于泰语塞擦音的音值, / h / 学界有多种意见:一是 / / 、 稍成摩擦形成( 潘德鼎, ( 国际语音学会, 2008 :212 ) ;二 是 / c / 、 / c‘/ ( 傅 增 有, 1996 :3 - 4 ) ;三 是 / ts / 、 / ts‘/ ( 吉 娜 、 简 2004 ) ;四 是 / ? / 、 / ?‘/ ( 陈 晨, 2008 ) ; 五 是 / / 、 / ‘/ ( 孙 汉 萍, 1995 ) 。 另 外 从 元 音 环 启贤, /i /、 / u / 相 拼, 境来看, 泰语塞擦音可与舌 面 单 元 音 / a / 、 泰语元音没有 /y /和舌尖元音( 伍文 1999 ;邬桂明, 2000 ;魏清, 2005 ;何 漓, 2007 ;房 英 、 2010 ) 。 而 汉 语 三 对 塞 擦 音 与 义, 杨 万 洁, 舌面单元音的组合呈互补分布, 舌尖塞擦音还可与舌尖元音组合 。 泰语只有一组塞擦音, 发 音时接触点前后的稍许移动不造成意义上的对立, 因此泰国人学习汉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塞擦音在发音部位上的分化 。 需要深入探讨的 是, 泰国学习者如何在知觉上加工汉语塞擦 音。 有关辅音的跨语言言语知觉研究由来已久, 其中受到普遍关注的是日本学习者习得英 1981 ) 。 日 语 没 有 语 / l / 和 / r / 。 日 本 成 年 人 区 分 美 式 英 语 / l / 和 / r / 很 困 难 ( Mochizuki ,
*
本研究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 金 ( 10JYB2078 ) 和 广 东 高 校 优 秀 青 年 创 新 人 才 培 育 项
目( WYM10082 ) 资助 。
276
梅
丽: 泰国学习者汉语塞擦音的知觉同化与区分
/ l / - / r / 对立, 、 [ ] 音系 中 只 有 一 个 /r /, 日 语[ ] 与 美 式 英 语[l] 在 语 音 上 有 一 定 差 异。 Takagi ( 1993 ) 发现处在音节起始位置的英语[l ] 和[ ] 都 被 日 本 成 人 识 别 为 日 语 / r / 。 Guion et al . ( 2000 ) 的实验也表明, l ] 英语[ 和[ ] 被识别为日语 / ra / 或 / ura / 。 知觉结果说明, 日 语和英语的这三个辅音之间存在着一对二的 跨 语 言 匹 配 模 式 。 在 此 基 础 上, 研究者继续对 [] 、 [l] 、 [ ] 的知觉语音相似性进行了深入 考 察 。 Takagi ( 1993 ) 请 日 本 人 用 八 度 制 等 级 量 l] 、 [ 表评定英语[ ] 与日语[ ] 的相适度 ( goodness of fit ) 。 在单独处于音节开头 、 音节起始 。 Flege 元音 之 间 三 种 位 置 情 况 下, 日 本 人 都 觉 得 英 语[l ] 比[ ] 更 像 日 语[ ] 处辅音丛 、 ( 1995 ) 假设, 第二语言音段和与其相似的第一语言音段之间的知觉语音非相似度 ( perceived phonetic dissimilarity ) 越大, 学习者就越可能辨明两者差异, 从而在知觉和发音上都表现出可 与一语音段的知觉语音非相似度大的二 测量到的进步 。 与一语音段相似的两个二语音 段, 由于日本人认为英语[ ] 和日语[ ] 的知觉语 语音段的可学性更强 。 根据该假设可以预测, 音非相似度大于英语[l ] 与日语[ ] 的, 所以日本人学习英语[ ] 会比[l ] 更成功 。 该预测已 ( Sheldon & Strange , 1982 ; Flege 得到 实 验 证 实, 日 本 成 人 辨 认 英 语[ ] 的 正 确 率 高 于[l ] et al . , 1996 ) 。 Bradlow et al. ( 1997 ) 的一项训练研究发现, 日本成人不仅辨认英语 / r / 更正 确, 他们的英语 / r / 发音也能更准确地被听辨出来 。 该研究还指出, 英语 / r / 的发音本身并 不 因为英语母语习得研究表明儿童先习得 / l / 后习得 / r / 。 Aoyama et al . ( 2004 ) 以 比 / l / 容易, /r /、 / w / 的知觉和发音, 一年为间隔两次测试了居住在美国的日本儿童和成人对英语 / l / 、 结 /r / - /w /的成绩在一年内 果表明日本儿童 / r / 发 音 在 一 年 内 的 进 步 大 于 / l / , 区分 /l / - /r /、 Mochizuki ( 1981 ) 从 语 音 环 境 的 角 度 考 察 了 日 本 人 对 自 然 言 语 中 / r / 有显著进步 。 另 外, 和 / l / 的识别, 当 / r / 和 / l / 出现在起始辅音丛 、 词尾辅音丛等不同位置时, 辨认正确率随位置 而变化 。 Hardison ( 1999 ) 总 结 指 出 影 响 日 本 人 英 语 / r / 和 / l / 知 觉 的 因 素 很 多, 第二语言经 验、 音系环境 、 词的位置 、 刺激的性质( 自然或合成) 都会起作用 。 也有一些跨语言辅音知觉研究 发 现, 成 人 区 分 非 母 语 辅 音 对 立 不 是 都 有 困 难 。 Best et al . ( 1988 ) 调查了母语为美式英语的成人和婴儿对祖鲁语 ( Zulu ) 吸气音的区分 。 虽然英语 6 ~ 8 个月 但 成 人 可 以 很 好 地 区 分 这 些 辅 音 对 立, 中没有与这类辅音发音方法相似 的 辅 音, 直至 12 ~ 14 个月的婴儿对这类辅音对立也能较好区分 。 Best ( 1995 ) 在其研究基础上提出 了知觉同化模 型 ( Perceptual Assimilation Model ) 。 该 模 型 指 出, 母 语 音 系 等 同 归 类 ( equivalence classification ) 知识强烈地影响了听者的非母语 言 语 知 觉, 听者在任何情况下都可能将 非母语音子知觉同化到其母语音上, 同化的基础是 听 者 觉 察 到 非 母 语 音 子 与 母 语 音 位 在 发 音器官 、 阻塞位置 、 阻塞程度上的共同性 。 而外语语音和与其最接近的第一语言语音之间的 知觉距离, 是造成非母语语音对立的区分难度 存 在 差 异 的 原 因 。 成 人 对 非 母 语 语 音 对 立 的 区分水平, 可以根据非母语语音被母语音位同 化 的 方 式 来 进 行 预 测 。 该 模 型 广 泛 应 用 于 第 适宜解释学习者在二语学习开始 之 前 或 刚 开 始 时 对 二 语 语 音 对 立 的 知 觉 二语言习得领域, 区分行为 。 1995 ) 也提出了与知觉同化模型相 言语学习模型( Speech Learning Model ) ( Flege ,1987 、 似的观点, 认为第一语言与第 二 语 言 语 音 范 畴 之 间 的 知 觉 关 系 非 常 重 要 。 二 语 者 通 过“等 同归类 ” 将与第一语言相似 、 实际并非完全一致的二语音段知觉同化为第 一 语 言 范 畴, 并且 “等同归类 ” 即使在使用了多年二语后这种 仍然存在, 对第二语言与第一语言相似音段的知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