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一)

合集下载

第一节 文字学研究的对象

第一节 文字学研究的对象

第一节文字学研究的对象
一、文字学研究的对象和本书的性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文字学是研究文字的起源、发展、演变、形体、结构、性质、形音义关系、正字法、文字的整理和信息处理等问题的科学
一般的学科,都可以大致分为材料、理论、学科史三个部分。

就汉字研究来说,对甲骨文、金文、小篆、简帛文字、隶书、楷书等的研究,大致属于材料;对汉文字研究历史的研究,属于学科史;而汉字通论性质的著作,研究汉字的一般情况和发展规律,则属于汉字理论部分。

二、文字学名实的历史演变
在汉代的时候,被称为小学,实际上是指文字;
在唐代到清代,也称为小学,但实际上包括文字、音韵、训诂;
在清末的时候被称为语言文字之学,实际上包括文字、音韵、训诂;
20世纪20年代,被称为文字学,实际上包括文字、音韵、训诂;
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文字学,实际上是指文字。

三、文字学的内部分支
从研究的文字种类多少来看:
普通文字学:研究多种文字发展规律;
比较文字学:研究两种或几种文字异同;
专语文字学:研究一种文字。

从研究的文字方面来看:
文字学通论:综合研究一种文字各个方面;
结构学:专门研究文字的构造,在汉字就是传统的六书学。

形体学:专门研究文字的形体,主要研究文字的外部形态,书法学界较多,文字学界关注较少;字源学:研究单个文字演变历史。

从时代划分:
古文字学:殷商、西周、春秋战国、秦;
今文字学:汉及以后;
现代文字学
从文字的载体资料划分:
甲骨文字学、金文文字学、简帛文字学、石刻文字学、玺印文字学等;
从字体划分:
甲骨文字学、金文文字学、篆书文字学、隶书文字学、楷书文字学、草书文字学等。

刍议文字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运用(一)

刍议文字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运用(一)

刍议文字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运用(一)摘要]汉字中蕴藏了丰富的文化代写论文信息,如历史、神话、传说等,因此在小学的识字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文字学的知识,必将使我们的识字教学充满人文含量,并能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思想品质教育,文中从两个方面对其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文字学小学识字教学教学运用汉字作为一种表意的古老文字,可谓中国汉民族一个伟大创造,同时也为中华五千年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

古往今来,汉字教育就是我国文化教育的起点,诚如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所言,“《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注重汉字的教学一直是我国的优良传统。

而如今识字教学更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

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的要求,小学生必须学会大约2500个的常用汉字,其中低年级要会认1800个字,会写1000个字。

相比较其他语种的学习而言,这样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最常用的教学法一般为字形分析法,即“独体字分析其笔画,合体字分析其结构”。

尽管此种教学法使得师生双方都会感到任务重中、效率低,但无疑却是最主要的教学手段。

笔者认为,既然无法回避这种教学模式,我们就有必要在教学法本身多动心思。

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不妨多适当地运用一些文字学的知识进行教学,以增加识字课程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含量,如此一来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自然可以得到保证,且与《课标》中实现小学语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要求是一致的。

文字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但并不是说它不适用于小学阶段的识字课教学,事实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均已自觉或是不自觉地运用了文字学的知识。

作为语言学的一支,文字学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研究文字的起源、发展、性质、体系,以及文字的音、形、义的关系,还有正字法和个别文字演变的情况,而文字学知识则有助于改进和改革我们的识字课教学。

之所以选择文字学作为小学识字教学的辅助手段,缘于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之一,它作为世界上仅存的表意文字,其中的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最新文字学试题(1)

最新文字学试题(1)

一,文字学术语解释1小学2.小篆 3 大篆4.古文5合文6 以形会意宇7.借形变体字8合音宇9.异体宇10古今字l 小学:专门研究汉语汉字的学科,民国以前称为“小学”。

隋唐以后,“小学”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成了传统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三门学科的总名。

清代末年章太炎认为‘小学”之名不确切,建议把它改为“语言文字之学”。

其后,人们逐渐用‘汉语文字学”或“文字学”来代替“小学”,专称研究汉语汉字的学科。

近人多改称之为“汉字学”。

2 小篆: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通用的泰国文字,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

小篆的面貌,现还可以从一些秦代的刻石、有铭文的金属器物,以及《说文解宇》和三体石经上看到。

3 大篆:广义的大篆指所有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和其他古文字。

狭义的大篆则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文字,是与小篆相对而言的。

大篆通过《说文解字》和春秋时的金石器物流传至今,《说文解宇》中籀文、石鼓文、诅楚文和秦公钟、氢公鎢、秦公簋上金文是其典型代表。

4 古文:六国古文,又称东方六国文字,简称古文,是战国时代东方齐、楚、燕、韩、赵、魏等国文字的合称。

5 合文;或称合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刻或合写在一起,在行款上只占一个字的位置,形式上象一个字而实际上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语素。

例如:甲骨文中“祖乙”写作、“祖丁”写作、“四祖丁”写作。

6以形会意宇一种会意字,即通过偏旁的形象意义来会意的会意宇。

例如:“ ifc休,”和“制(杲)”字。

7 借体变体宇;指改造变易现存字的形体结构而形成的与原字不是异体字关系的新字。

它是通过改变笔画形态、增减笔画、倒书或反书字形、移换偏旁的位置等方式来形成的与原字读音、意义有不同的字。

例如:“甩”、“乒”、“丛”、“幻”和“忡”等。

8 合音宇:是一种由两个作表音构件的宇组合而成的合体宇,其读音由用作构件的两个字反切而成,即取一字的声母取一字的韵母和声调拼合而成。

例如:‘‘ ”(名夜反)和“秽(禾岁反)。

第一章文字学绪论doc

第一章文字学绪论doc
2020/12/26
3.传统文字学的主要内容
(1)汉字的起源问题
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汉字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是由谁 创造的?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2)汉字的造字方法
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创造汉字的方法主要有哪些?汉 字有哪些结构方式?汉字是怎样表音表意的?
(3)汉字的形体演变
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历史上汉字的形体是怎样演变过 来的?演变的原因有哪些?演变的规律是怎样的?
2020/12/26
4.探求获取古代各种信息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从古至今没有出现大的断层, 字形本身携带了众多古代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社会方面的, 也有自然方面的。对研究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等,有特殊 的意义。
自然信息例



社会信息例


2020/12/26
五、怎样学习文字学
学习文字学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分析与研究汉 字的能力,讲授与利用汉字的能力,以及应用汉字及其理 论解决文字学本身与相关学术问题的能力。 掌握概念与理论
唐 兰《中国文字学》
王凤阳《汉字学》
詹鄞鑫《汉字说略》
宋均芬《汉语文字学》
张玉金 夏中华《汉字学概论》 张其昀《汉字学基础》
李万福《汉文字学新论》
潘玢洁《汉字通论》
唐 兰《古文字学导论》 姜亮夫《古文字学》
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 康 殷《古文字学新论》
陈炜湛 唐钰明《古文字学纲要》
朱顺龙 何立民《中国古文字学基础》
2020/12/26
历史汉字学是文字学的基础与核心。没有历史汉字学的 知识与理论,就无法进行另外两种文字学的研究工作。
现 代
历史汉字学
外 族
汉 字
古文字学

文字学试题1

文字学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文字的字符中,拼音文字使用了()符号。

[A] 意符[B] 音符[C] 形符[D] 记号2.“花”这个词属于()。

[A] 语言的符号[B] 文字的符号[C] 拼音的符号[D] 字母的符号3.()发现于商代后期王都的遗址——殷墟。

[A] 甲骨文[B] 金文[C] 大篆[D] 小篆4.汉字自上而下、自右而左的排列方式,沿用了(),一直到解放后的五十年代中期,才基本上为自左而右、自上而下的横行排列法所取代。

[A] 一千年[B] 两千年[C] 三千年[D] 四千年5.()代以后小篆成为主要用来刻印章、铭金石的古字体。

[A] 春秋[B] 战国[C]秦[D] 汉6.()是隶书形成的时期。

[A] 春秋早期[B] 春秋晚期[C] 战国早期[D] 战国晚期7.()时代可以看作隶书由不成熟发展到成熟的时期。

[A] 秦代[B] 西汉早期[C] 西汉武帝时代[D] 东汉8.()的形成,使汉字所使用的“随体诘诎”需要描画的字符,变成由一些平直的笔画组成的比较简单的字符,大大提高了书写的速度。

[A] 甲骨文[B] 金文[C]隶书[D] 草书9.()朝代以后“楷书”就成为我们所说的楷书的专称了。

[A] 东晋[B] 南北朝[C]宋[D]唐10.《说文•叙》说“上”“下”在造字法上是()[A] 象形[B]形声[C] 会意[D] 指事11.()从外形上看很像象物字,二者不同之处在于象物字所代表的词是“物”的名称,这类字所代表的词则是“事”的名称。

[A] 抽象字[B] 象物字[C] 指示字[D] 象物字式的象事字12.有不少形声字的形旁,既可以用甲字充当,也可以用乙字充当,或者先用甲字,后来改用乙字,我们称这种现象为()。

[A] 形旁的替换[B] 形旁的变迁[C] 形旁的更替[D] 形旁的代换13.下列哪个汉字属于同形字中在结构或形体上是同为表意字类型的?()[A] 椅[B] 体[C] 夯[D] 槕14.由于另一个词的意义跟它相同或相近而借用这个词的文字,是()。

文字学模拟一卷试题及答案

文字学模拟一卷试题及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文字学》模拟试卷一试题卷注意: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要克服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困难,只有一条出路( B )。

[A] 采用表形的方法[B] 采用表音的方法[C] 采用表形兼表音的方法[D] 采用表音兼表形的方法2、先秦称铜为金,所以后人把古代铜器上的文字叫作( B )。

[A] 甲骨文[B] 金文[C] 大篆[D] 小篆3、( A )即占卜用的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A] 甲骨文[B] 金文[C] 大篆[D] 小篆4、( D )代以后小篆成为主要用来刻印章、铭金石的古字体。

[A] 春秋[B] 战国[C] 秦[D] 汉5、( C )的形成,使汉字所使用的“随体诘诎”需要描画的字符,变成由一些平直的笔画组成的比较简单的字符,大大提高了书写的速度。

[A] 甲骨文[B] 金文[C] 隶书[D] 草书6、( C )朝代以后“楷书”就成为我们所说的楷书的专称了。

[A] 东晋[B] 南北朝[C] 宋[D] 唐7、《说文·叙》说“上”“下”是( D )。

[A] 象形[B] 形声[C] 会意[D] 指事8、由于另一个词的意义跟它相同或相近而借用这个词的文字,是( C )。

[A] 形借[B] 假借[C] 同义换读[D] 同形字9、( A )是隶书改造篆文的最重要的方法。

[A] 解散篆体,改曲为直[B] 省并、省略[C] 偏旁变形[D] 偏旁混同10、( C )不但批判了六书说,而且还提出了关于汉字构造的新理论——三书说。

语言学概论文字1

语言学概论文字1

第六章文字学【学习提示】本章介绍了文字学的主要内容。

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有:第一节:文字和字符的特征、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文字的各种类型和分类的标准。

第二节:文字的起源、文字体系的演变、文字改革的类型、文字规范的内容。

本章主要要求熟记一些重要概念和分类,弄清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正确的评价。

第一节文字和文字学一、文字的性质(一)文字和字符文字(character, writing)是记录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

文字是以字符(graphic sign, graph)为元素构成的符号系统。

文字的基本书写单位是字符,拼音文字的字符一般叫字母(letter),一个字母是一个字符,如英语的字母、日语的假名,汉语的字符一般叫字(character),一个汉字也是一个字符。

文字是语言的符号。

字符的主要特征是能代表某种具体的语言单位,包括音素(音位)、音节、语素、词等。

不代表语言单位的符号不是字符。

常见的示意性符号,如交通标志、商品包装上表示防潮、易碎、有毒等意思的图形标记都只代表某种意义,而不代表具体的语言单位,不与词语的声音发生固定联系。

这种图形具有超语言的性质,人们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或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种图形的意思,因此不能将它们看作字符。

字符除了包括字母和字以外,还包括一些特殊符号,如阿拉伯数字、科学符号、标音符号(如国际音标、汉语拼音、注音字母等)、标点符号等。

这些特殊字符都与语言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与字母和字又有明显的区别。

广义的文字包括这些特殊符号,狭义的文字不包括这些特殊符号,只包括字母和字。

一般所说的文字,是指狭义的文字。

(二)文字和语言文字和语言是两种现象,它们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字符作为文字系统的符号,跟其他符号一样,也有能指和所指两个要素。

字符的能指就是字形,字符的所指就是各种语言单位。

字符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也是人为约定的。

用什么字符或字符与字符怎样组合表示什么语言单位,是人为约定的。

古文字学课件一

古文字学课件一

二、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 化
从形体上看,汉字主要经历了由繁到简 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字体和字形两 个方面。
汉字字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大阶 段,即古文字阶段(商代-秦代)和隶、 楷阶段(汉代-现在)。
线条化和笔画化
线条化:在整个古文字阶段里,汉字的 象形程度在不断降低。古文字所使用的 字符,本来大都很像图形。古人为了书 写的方便,把它们逐渐变成用比较平直 的线条构成的、象形程度较低的符号。 这可称为“线条化”
加注义符
翼-翌 它-蛇 莫-暮
加注音符
风 鸡 裘
一字分化:பைடு நூலகம்
在古汉字里,为了区别一形多用的表意 字形的不同用法,往往采用字形分化的 办法。
大-大、夫 月-夕、月 示-示、主
形声字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文字表达语言的明 确性,是文字体系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 要的步骤。
在形声字出现之后,原始文字大概还需要经 过多方面的改进,才能发展称为能够完整地 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估计在不断增加新字 的同时,至少还需要进行这样一些改进:逐 渐摒弃文字画式表意手法,简化字形并使之 趋于比较固定,使文字的排列逐渐变得与语 序完全一致。
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
跟图画有明确界线的表意字和假借字的 出现,是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
典型象形字与岩画艺术
形声字:
为了克服假借所引起的字义混淆现象, 人们把有些表意字或表意符号用作指示 字义的符号,加注在假借字上。
这种由表音的符号和指示字义的符号一 起组成的字在我国传统文字学上称为形 声字,表音部分称为声旁,表意部分称 为形旁。形旁在普通文字学上称为定符 或类符。
与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
几何形符号,见于仰韶、马家窑、龙山和良 渚等原始文化的陶器上,偶尔也见于骨器和 石器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字学
参考书目 《中国文字学》,唐兰,开明书店,1949 《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高明,文物出版社,1987 《古文字学初阶》,李学勤,中华书局,2006 《古文字学导论》,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古文字学》,姜亮夫,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 《汉字学》,王凤阳,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 《汉字学》,蒋善国,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文字学概要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 文字学概要 《汉字汉语基础》,王宁,科学出版社,1996 《汉字构形学讲座 汉字构形学讲座》,王宁,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汉字构形学讲座 《汉语文字学史》,黄德宽,陈秉新,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6 《现代汉字学纲要》,苏培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现代汉字学》,高家莺、费锦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
3、语素文字说 赵元任在《语言问题》里根据文字所标的语言单位 的尺寸不同,提出汉字是词素文字,也即语素文字。 根据这个标准,也有人认为汉字是表词文字。 吕叔湘也认为汉字是语素文字的唯一代表,是形、 音、义三结合。朱德熙、苏培成、李荣等都是上述 观点的持有者。 不同时期的汉字记录的语言单位并不相同,原始汉 字是语段文字,古汉字是表词文字,现代汉字则是 语素文字。因此以记录的语言单位为标准则不能概 括整个汉字体系的性质。
2、形音文字说 、 刘又辛在《文字训话论集》一书中的《论汉字 的性质》部分里说:“一切成熟的文字,其共 同特点是可以用以记录语言。文字记录语言的 手段只有三种。一是标形法,二是标音法,三 是形音结合的复合法……无论是标音文字还是 标形文字,如果它不能表意,那就不能叫文 字。……所以,表意文字说是不能成立的。” 刘先生认为汉字是形音文字。唐兰在《中国文 字学》中也认为称汉字为形音文字比较好。" 这种说法违背了文字与语言之间的真正关系 (详在后)
汉字的性质 1、象形文字说 象形文字说来源于外国人,国外传教士认为 汉字和埃及的象形文字相近,因此称汉字为 象形文字。国内外有不少人支持这一观点。 1940年吴玉章在其撰著的《新文字与新文 化运动》中认为:“中国的汉字注重形体, 表示一个物件的词,就是这个物件的图 形……每一件事情也按照事情的意义表示出 来……这种就叫做象形文字的系统。” 但是汉字的象形性只反映原始部分汉字和字 符的特点,因而汉字象形文字说不全面。
2.记录的语言单位不同。 英文的单字记录的是英语的单词,字与词 完全对应,学字可以与学语言同步进行,显 得比较容易。汉字记录的是汉语的语素或音 节,字跟词不是完全对应的。现代汉语如此, 古代汉语也有字词不对应的地方,例如“不 律谓之笔”,“不律”一就是用两个字记录 一个词;“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也是 用两个字记录一个词。正因为字与词不对应, 所以汉语里编了字典还要编词典。
结构方面的属性, 汉字的基础构形单位是构件。汉字构件的功能可以归纳为 三种,即表意、示音和区别(通常称为记号),其中表意 性构件包括象形表意、象征表意、义符表意、词语表意、 标志表意等细类,示音构件有时也兼表意。这三种功能的 构件,就来源而言,是先有表意构件,后有示音构件的, 示音构件都由同音的表意字充当的,都是借音符;就构字 能力而言,表意构件既可以与示音构件组合成字又能自相 组合构字,而示音构件一般只能与表意构件组合成字而不 能自相组合构字;至于区别性记号构件属于理性规定的其 实很少,大都可以认为是表意或示音构件讹变失去原有功 能所造成的。 这三种功能在汉字结构中的地位是不平衡的,大致说来, 表意是汉字构形的主体。
i
对汉字性质新的认识
汉字有字形、字构、字用(记录职能)三 个不同侧面,因此,我们也从三个方面去 考察汉字的性质。
外形方面的属性 汉字的外形属性表现为二维平面方块型。不管是 象形意味较浓的早期汉字,还是隶变揩化后的后 期汉字,都是平面型而非线型的。书写形式上,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虽然一些字的写法还 没有十分规范,但就每个字的外部形态或轮廓来 说,已经显示出了呈方块型的特点:为了使每个 字大体上能容纳在一个方格里,组成合体字的构 件往往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如左右相合、上下 相合、内外相合等等。隶书、楷书的字型呈现为 十分整齐的方块型,有些构件在不同的位置常常 写成不同的形体,如 “心”“手”“水”“火”“衣”“示”等字作 构件时,位置不同写法就不同,目的就是使整个 字能够容纳在一个方格里。总之,汉字外部形态 以拼合成字后能写在一个方格里为原则,所以人 们常用“方块字“来概括汉字的外形属性。
综上所述,汉字性质的看法可以概括为: 汉字是以表意构件为主加上示音及纯区别 性代号构件综合构成的记录汉语语素或音 节的两维平面型方块符号系统。
汉字的特点(与英文比较): 1.构件的功能作用及其组合模式不同。 英文构件都能标记音素,因而具有统一的构形 模式,即音素拼合式。构件兼义的情况也大都是 加合式,而且往往被拼音现象所掩盖,所以人们 只注意英文构件的拼音功能而把英文称为拼音文 字。汉字的构件功能则是多种共存而以表意为主 的,构件的组合模式也要复杂得多,传统“六书” 中已经提到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构形方式, 其实从古今汉字的总体来看还远不止这些。构形 复杂有时会不利于书写,但对记录语言和阅读理 解来说未必不是好事,起码在区分同音词和超时 空方面具有优越性,而且文化内表现在 三个方面: 1、当意义发生变化或符形笔势化以后,改 造自己的符形和对字义的解释,以创造形义 统一的新局面。Ep:砲---炮 2、汉字中的假借字向形声字的转化,同样 体现了汉字“义化”的特点。Ep:舍—捨 介---界 3、历史上,汉字在简化的时候,总会以对 汉字表意特性的保留作为其简化程度的下限。 Ep:雪——
针对裘的分法,王宁提出“讨论文字的性质 要看这种文字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也就是要 看这种文字在发展过程中性质是否发生了改 变”。在王宁看来,汉字一直都顽强地坚持 了自己的表意特点。 王宁先生说:“汉字是表意文字,早期的汉 字是因义而构形的,也就是说,汉字依据它 所记录的汉语语素的意义来构形,所以词义 和据词而造的字形在汉字里是统一的。这一 点,在小篆以前的古文字阶段表现得更为直 接、明显。”
汉字起源于原始图画,早期是以表意字为主的,主要是象 形、指事、会意,形声的出现较晚一些,但它的出现不是 表示汉字的向表音化发展。形声字产生的主要途径是通过 加注声符或意符(主要是意符),或者改换偏旁而形成的。 绝大多数的形声字是在已有的文字上加注意符构成的。大 体上它们可以分成三类: 1、为明确借意而加意符,如:“师”被借为“狮子”的 “狮”、然——燃 2、为明确引申义而加意符,如:取—娶 3、为明确本义而加意符,如:它---蛇 止---趾 莫---暮 益----溢 可见,形声字非但不是汉字表音性的产物,反而是汉字顽 强坚持表意性的结果。 因此,我们认为:表意文字应是汉字的性质。
文字的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 文字学定义:文字学是语言学分支之一,以 文字为研究对象,研究文字的性质、体系、 起源、发展、形体与音义的关系、正字法、 文字的创制与改革、个别文字的演变等。 文字学的课程性质:《文字学》是汉语言文 学本科专业和专科专业的必修课,是汉语言 文字学的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 学生学习汉字的起源、性质、职能、特点、 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等方面的知识,提 高学生的汉字应用能力,掌握汉字教学与研 究的方法。
3.外形特征不同。 英文的字母和构件都呈线型排列,容易写, 但占用空间大,费纸,信息分散,区别度小, 不容易辨认。汉字的笔画和构件摆布在两维 平面的方块内,每个字的空间相同,整齐, 省纸,信息集中,区别度大,容易辨认,还 便于匠心布局和变异书写,从而具有艺术审 美价值。
汉字的这些特点显然是由汉字的性质所决定 的。至于说汉字数量多、笔画多、形体繁, 因而难读、难认、难写、难记,还不利于信 息处理,等等,实际上是建立在拿汉字的字 符跟英文的字母进行比较的基础之上的,字 符(记录语言的单位)跟字母(书写字符的 单位)不处在同一级别,缺乏可比性,因而 由此得出的种种结论都是不科学的。
职能方面的属性 原始汉语的语素或词项都是单音节的,与之 相适应,汉字也是单音节的,一个单音节的 汉字正好可以用来记录一个单音节的音义结 合体——语素。后来由于音节的衍分和音译 外来语,汉语出现了多音节语素,而汉字仍 然是单音节的,要完整地记录一个多音节语 词,就得同时用多个汉字,这时的每个汉字 所记录的仅仅是一个音节而不是语素。因此, 从总体来看,个体汉字的记录功能主要是单 音节语素,有时也用来记录某个无意义的音 节。
5、意音文字说 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一书中强调,区分不同性质 文字的根据是字符特点而不是文字本身。根据构成汉字的 字符特点,裘先生对汉字性质作出以下定论:“汉字在象 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大体上可以说是西周以前),基 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严格说应该称为借音符)的一种 文字体系;后来随着字形和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逐 渐演变成为使用意符(主要是义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 文字体系(隶书的形成可以看作这种演变完成的标志)。 如果一定要为这两个阶段的汉字安上名称的话,前者似乎 可以称为意符音符文字,或者象有些文字学者那样把它简 称为意音文字;后者似乎可以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考 虑到后一个阶段的汉字里的记号几乎都由意符和音符变来, 以及大部分字仍然由意符、音符构成等情况,也可以称这 个阶段的汉字为后期意符音符文字或后期意音文字。”
4、表音文字说 1979年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的专家在其集体合 著的《古文字研究工作的现状及展望》里,对古 代汉字是象形文字的提法表明了反对意见。他们 认为:“古代汉字,就其文字符号的来源说,也 就是从其构形原则来说,它是从象形符号发展而 来的,但是,从它的发展阶段来说,它已经脱离 了表意文字阶段,而进入表音文字的阶段。也就 是说,这种文字,并不是通过它的符号形体本身 来表达概念,而是通过这些文字所代表的语音来 表达概念。绝大多数古文字,其形体本身与所要 表达的概念之间,并无任何直接的关系。”所以 古文字“从它所处的发展阶段来说,只能是表音 文字,而不是什么表意文字(或象形文字)”。后来, 该研究室的姚孝遂又撰写了《古汉字的形体结构 及其发展阶段》,再次阐述了上面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