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变电站综自设备管理

合集下载

变电站设备管理制度(5篇)

变电站设备管理制度(5篇)

变电站设备管理制度1、目的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章程,对日常的使用中的及备用中的设备进行规范,是确保电气设备安全正常运行,防范各种事故发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障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

2、管理职责2.1对电气设备的管理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因此要加强对设备的日常工作管理,使工作人员保持高度负责的工作状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2由于电气设备的管理专业性很强,专工在专业技能上加强对工作的指导,特别是对关键重要设备的操作和检修,更要经常深入到现场进行工作督导,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3、内容与要求3.1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管理3.2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校验运行中出现误动或越级跳闸时,值班人员应立即向主管领导汇报,主管领导____人员到现场检查整定值及保护装置,必要时重新调整,先做传动试验,找不出原因再做继电器的解体检查直至解决问题。

3.3电气设施的防雷保护防雷保护设施应做到先进合理,参数配合恰当,动作灵敏可靠。

3.4绝缘油的管理3.5主要电气设备检修3.6两票制度管理3.7关于避免触电事故同时,验电和接地均需使用合格工具。

4、检查与考核4.1制度负责人。

有本公司生产部负责人担任,负责提出本制度的修订意见和建议,并保证制度的有效性。

4.2制度执行人。

由公司生产运行人员担任,负责本制度的执行,收集本制度的反馈意见,并定期提出修改意见。

____公司生产负责人____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每年进行一次检查和评价,对检查和评价结果进行审批,检查和评价记录应妥善保管,保存期为三年。

5、附则5.1本制度由公司生产部负责解释。

5.2本制度试行一年,通过实践不断修改、完善。

5.3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变电站设备管理制度(2)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变电站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该制度包括以下要点:1. 设备登记和归档:对变电站的设备进行统一登记和归档,包括设备的基本信息、技术参数、运行记录等。

变电站综自设备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变电站综自设备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变电站综自设备改造工程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工业生产的增长,电力需求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

为了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和可靠性,我公司决定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进行改造升级。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变电站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优化设备运行效率。

2. 提升设备的可靠性和故障诊断能力,降低运行风险。

3. 实现远程监控和远程操作,提高运维效率。

三、施工方案3.1 设备更新在变电站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智能化升级,包括主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的更换或更新。

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设备,提高供电可靠性。

3.2 软件系统更新变电站的软件系统,包括监控系统、故障诊断系统和远程操作系统,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监控和远程操控。

确保设备运行状态清晰可见,并能及时响应问题。

3.3 安全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安全规范进行操作,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同时,设备更新完成后需进行严格的测试和检查,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减少运行风险。

3.4 竣工验收完成设备更新后,进行竣工验收。

做好相关记录和资料整理,并对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和运行稳定性检查,确保设备符合设计要求。

四、施工流程1. 确定施工方案和计划。

2. 准备施工所需材料和设备。

3. 进行设备更换和更新。

4. 调试和测试设备。

5. 完成竣工验收和提交相关报告。

五、预期效果1. 提高变电站的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

2. 提高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减少人为操作失误。

3. 减少设备故障发生频率,提高运行效率。

4. 降低设备运行和维护成本。

六、总结本文介绍了变电站综自设备改造工程施工方案,从项目背景、目标、施工方案、施工流程、预期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通过本次改造工程,将为变电站的运行和管理带来明显的提升,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运行风险,满足城市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

110 kV变电站整体设备改造及维护措施

110 kV变电站整体设备改造及维护措施

110 kV变电站整体设备改造及维护措施摘要:在整个电网的安全中,变电站能否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

当前,我国的很多变电站设备呈现较严重的老化和损坏现象,威胁到整个电网系统的可靠运行。

因此,对变电站设备进行改造和维护迫在眉睫。

文章以110 kV变电设备为研究对象,对其当前的设备现状进行分析,重点浅析了在实际工作中的改造和维护。

关键词:110 kV变电站;设备;改造在整个电网的安全中,变电站能否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

因此,做好对变电站设备的相关维护和改造是保证变电站设备作用有效发挥的基础。

当前,变电站的发展逐渐走向智能化、网络化。

为了推动变电站的稳快发展,我们要结合变电站的特点,从管理制度的优化、先进微机和通信技术的引进、电网的改造等多方面来着手工作。

本文以110 kV的变电设备为研究对象,对其当前的设备现状进行分析,重点浅析了在实际工作中的改造和维护。

1 110 kV变电站设备的现状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很多的常规变电站都是采用电磁式继电器进行作业,这种技术模式在我国很多的小型变电站中也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该类继电器能够熟练应用。

同时,也发现电磁式继电器具有灵敏度低、维护耗资大的缺点,若经过大功耗、长时间的使用,容易出现节点,对机械的可动部分容易造成磨损,同时也容易在震动情况下出现异常。

电磁式继电器所存在的这些缺点使得110 kV变电站的可靠性在日常运行中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尤其是对于一些处于恶劣环境区的变电站,经常会出现很多问题,造成断电事故频繁发生,对当地区域人们的日常供电、工业用电等造成严重影响。

伴随当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变电站的综合运用使得变电站的改造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在我国的变电站二次设备中,已经将更多的高新技术融入其中,将人们的选择空间变大,使用最多的是小型化且自动化的二次变电设备。

110kV变电站综自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10kV变电站综自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死机 ,则无法及 时发现 ,且后 台监控 也无告警信号 ,这将 严重影 响事故的进一步处理 。
2 . 2 增 强抗 干 扰措 施 变电站部分电缆仍是铝芯的,需对全站控制 电发 送 问题
后台监控系统能将远动信息发送 至调度 主站 ,若监控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2 一 l l
1 1 0 k V 变 电 站 综 自 系 统 存 在 的 问题 及 改 进 措 施
何 滔 ,涂祖 蕾
6 5 5 0 0 1 ) ( 云 南能源职 业技 术 学院 ,云 南 曲靖
[ 摘要] 介 绍综 自系统在 某 1 l 0 k V 变电站的应 用情 况,分析应 用 中存在 的后 台监控 系统界 面问题 、预 告音响和事故信 号问题 、远 动信 息发送 问题 等 ,并提 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
后台监控系统控制着保护监控系统的预告音响和事故
场总线与保护管理机进行通信 ,节约控制 电缆 。
( 2 ) 集 中组屏 。电压 无功综合控 制装 置、备用 电源 自 投控制装置 、高压线路保护 、变压器等集 中组 屏 ,并 通过 现场总线与保护管理机通信 ,保护屏置 于控制 室内 ,让重 要保护装置处于较好 的工作环境 ,提高装置可靠性 。
1 . 5 电量 处 理 问题 原后台监 控 系统 的电量 采集 器只 能采集 一种 类 型表 值 ,一期改进后采集表的类型增多 ,但 因后台监控系统不
能解 开 采 集器 传 来 的 不 同类 型 表 计 ,使 得 电 量 的 处 理 变 得 不完善 。
站 ,存在设备型号杂、生产厂家多、运行时 间长 ,保护装 置硬件陈 旧、维护工作量大 、故障率 高、设备部分配件 已 不再生产等 问题 ,导 致安全 可靠 运行 、无 人值 守难 以实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概述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概述
• 从专用设备到标准的软件硬件平台; • 从集中控制向综合智能控制发展; • 从室内型向户外型演变; • 从单纯的屏幕数据监视到多媒体监视; • 设计将实现纵向和横向的综合。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典型硬件结构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典型硬件结构说明1
• 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CPU是指挥中枢,计算机 程序的运行依赖于CPU来实现;
• ②电气型防误系统:是建立在二次操作回路上的 防误功能,一般通过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辅助触 点连锁来实现,主要包括电气回路闭锁、电磁回 路闭锁、电气报警和高压带电显示装置等。
• ③微机五防:采用计算机技术,用于高压开关设 备防止电气误操作的装置,由主机、电脑钥匙、 编码锁具等功能元件组成。主要用于断路器、隔 离开关、接地刀闸、遮拦网门等。
特点: ①工作稳定,线性好,电路简单; ②抗干扰能力强,不受脉冲和随机高频噪音干扰; ③与CPU接口简单,工作不需要CPU控制; ④可以方便地实现多CPU共享一套VFC变换。
模拟量输出电路的组成
• 作用是把微机系统输出的数字量转换成模 拟量输出,核心元件是模/数转换器,锁存 器是用来保持数字量的稳定的。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典型硬件结构说明2
• 定时器/计数器有两个用途一是用来触发采样信号, 引起中断采样;二是在V/F变换式A/D中,定时器/ 计数器是把频率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关键部件。
• Watchdog主要作用是当自动化装置受到干扰导致 微机系统运行程序出轨、程序无法正常运行时,能 自动复位微机系统,使微机系统重新开始执行程序, 进行入正常运行轨道。
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基本要求
• 实时 • 可靠 • 可维护 • 信息处理和输出技术先进 • 人机交流方便 • 通信可靠 • 信息处理和控制算法先进

探讨变电站综自设备安装及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变电站综自设备安装及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变 电站 综 合 自动 化 系 统 的 抗 干 扰 措 施 是 保 证 综 合 自动 化 系 统 可 靠 和 稳 定 运 行 的基 础 ,通 过 光 电转 换 进 行抗 干 扰 作 用 , 在 选 择 时 应 注 意 合 格 的 自动 化 产 品 , 除满 足 一 般 检 验 项 H外 , 主要还应通过高低温试验 、 耐湿 热 试 验 、 电冲 击 电压 试 验 、 雷 动 模试 验,而且还要重点通过 四项 电磁兼容试验 ,分别是:MH 1 z 脉 冲 干 扰 试 验 、 电放 电干 扰 试 验 、 射 电磁 场 干 扰 试 验 、 速 静 辐 快 瞬变 干 扰 试 验 , 确接 地 与 屏 蔽 。另 外 , 考 虑 到 防止 干 扰 的外 正 要 界因素, 将干扰源控制在进入保护系统前。如 : () 1 在变压器 高压侧加装 避雷器 , 免线路 雷击进入低 压 避 侧, 起到高压 级防护 的作用 , 一般设计都会考虑这个问题 。
引 言
自2 0世纪 9 0年代 以来, 随着国 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 统的 传 变 电站 已经远远 不能满足现代 电力系统 管理模式 的需求 。因 此,将变 电站 由常规站 改造 为综 自站 已渐渐成 为一种趋 势, 变 电站 综 合 自动 化 系 统 一 直 是 我 国 电力 行 业 中 的热 点之 一 , 由于
理 的正确性和 可靠性将得 到提 高 , 实现信 息远传 , 达到无 人值 班和少人值班 的优势。由于这些特 点以及 电力建设的需要和市 场 的 需要 , 国每 年 变 电站 的数 量 以 3 5 的速 度 增 长 , 均每 我 % 平 年有上百座新建变 电站投入运 行; 时根据 电网的要求 , 年 同 每 又有 不少变 电站进行技术 改造 , 以提高 自动化水平 。近几年来 我国 变 电 站 综 合 自动 化 技 术 , 白改造 后 的变 电 站 , 运 行 情 综 其 况越来越依赖于 自动化装置 的实用性及成熟性 , 无论从 国外 引 进 的 , 是 国 内 自行 开 发 研 制 的 系 统 , 技 术 和 数 量 上 都 有 显 还 在

35KV变电站综自改造施工方案

35KV变电站综自改造施工方案

35KV变电站综自改造施工方案一、前期准备工作1.1变电站现场勘查:对现有的35KV变电站进行全面勘查,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包括设备老化、过载能力不足、维修保养不及时等。

1.2技术评估和方案设计:根据现场勘查结果,进行技术评估,确定改造的目标和方向。

设计改造方案,包括设备更新、扩容、优化配置等。

1.3资金和材料准备:根据方案设计,确定所需的资金和材料,并进行采购准备工作。

二、设备更新2.1进线柜更新:根据现有的负荷情况和将来的负荷增长预测,对进线柜进行更新。

选择新型的进线柜,具有更高的负荷容量和更好的抗干扰能力。

2.2变压器更新:根据负荷情况和变压器的老化程度,对变压器进行更新。

选择新型的变压器,具有较高的能效和较低的损耗。

2.3开关设备更新:对现有的开关设备进行更新,选择新型的开关设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4控制系统更新:更新控制系统,提高监控和调节能力,实现对变电站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

三、扩容改造3.1设备扩容:根据负荷情况的变化,对35KV变电站进行扩容改造。

根据方案设计,增加变压器、开关设备等,提高变电站的供电能力。

3.2配电系统改造:对变电站的配电系统进行改造,优化分区和配电方式,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灵活性。

3.3针对不足进行增容:根据现有设备的不足,对不满足需求的设备进行更新或增加,如增加备用变压器、开关设备等。

四、施工过程管理4.1施工计划制定:根据改造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工序安排、材料采购等。

4.2施工组织形式:确定施工组织形式,如自建施工队、外部承包等,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4.3施工现场管理:在施工现场设置专门的施工指挥部,负责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包括工序安排、材料调配、质量控制等。

4.4安全管理: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设置安全警示标志,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4.5质量管理:根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和检测,确保施工质量的合格。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第一章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第一章

第一章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概论第一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概念及特点第二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内容、主要功能第三节变电站综自系统的结构形式和配置第五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第一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概念及特点⏹一、常规变电站状况⏹电力系统的环节:发、输、配、用⏹变电站的基本作用:变换电压等级、汇集电流、分配电流、控制电能流向、调整电压⏹常规变电站的二次系统构成:⏹继电保护————保护屏⏹就地监控————控制屏⏹远动装置————中央信号屏⏹录波装置————录波屏⏹常规变电站的二次系统的缺点:⏹(1)安全性、可靠性不能满足现代电力系统高可靠性的要求。

⏹(2)二次系统的硬件设备类别杂,彼此相关性小,设备之间互不兼容。

⏹(3)设备使用大量电线电缆,安装调试工作量大。

⏹(4)维护工作量大,设备可靠性差,不利于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和自动化水平。

⏹⏹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等)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即利用多台微型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自动化系统,代替常规的测量和监视仪表,代替常规控制屏、中央信号系统和远动屏,用微机保护代替常规的继电保护屏,改变常规的继电保护装置不能与外界通信的缺陷。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综合”二字含义:⏹两方面——横向综合和纵向综合。

⏹横向综合——指利用计算机将不同厂家的设备连在一起,替代或升级老设备的功能。

⏹纵向综合——通过通信等新功能,增强变电站内部、各控制中心之间的协调能力。

如: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在控制中心就可以实现对整个变电站的控制和保护系统进行在线诊断和事件分析。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与一般自动化最大区别:自动化系统能否作为一个整体执行保护、检测和控制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变电站综自设备管理
1 引言电网的发展对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实现,使自动化系统成为集电网测量、控制、保护、经济运行、指标考核等多方面的综合管理系统。

另一方面,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网调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进而影响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做好综自设备管理工作,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优质、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

2 综自设备管理的薄弱环节近年来,国家电网坚定不移地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加强基础管理,狠抓现场管控,检修现场安全措施管理方面主要有工作票制度、运行人员操作票制度和现场作业危险点分析预控卡以及继保人员使用的二次工作安全措施票,把安全意识、制度约束、作业行为落实到现场安全管理全过程,使设备常规监督、状态检修、跟踪预控等各项措施实现无缝渗透,电网的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均得到了较好的提高,变电站综自设备管理和专业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但仍然存在以下薄弱环节需要解决。

2.1备品备件不足,部分硬件老化变电站综自设备运行时间过
长,设备老化严重,故障率逐年增加,由于部分厂家早期产品停产,加之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很快,部分备品备件缺乏,影响到故障的处理。

(如东方电子DF3210 管理机、后台机,四方
公司CSM100B 300B等)。

2.2技术标准设计不统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没有统一标准,包括技术标准、自动化系统模式、管理标准等问题,各厂家的设备之间接口困难,甚至不能连接,从而造成各厂家各自为政,重复开发,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

2.3系统选型不全面
部分综自站监控系统采用小厂设备,产品质量不过关,系统性能指标达不到要求,设备运行率低,故障率高。

2.4产品的数据接口未统一接口是综合自动化系统中非常重要而
又长期以来未得到妥
善解决的问题之一,包括RTU保护、小电流接地装置、故障录波、无功装置等与通讯管理机、与主站通讯远动机、与模拟盘等设备之间的通信。

这些不同厂家的产品要在数据接口方面沟通,需花费调试人员很大精力去协调数据格式、通信规约等问题,给调试和今后的维护带来很大的麻烦。

2.4 变电站综自改造现场安全措施未直观化、图示化
工作票、预控卡和危险点分析、计划检修任务及二次安全注意事项等现场管控项目分散,虽对检修现场所必须的安全措施做出了要求,但未能做到直观化、图示化、系统化来展示检修现场安全措施的实际布置位置,不利于检修人员全面掌握检修现场安全措施的布置,不利于运行人员正确齐全、完备的布置符合现场要求的安全措施,并且会发生漏装、拆安全措施的漏洞,又不便安全监督人员监督
现场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实施。

3 解决方案
为解决以上问题,厂家的综自设备应遵循统一的、开放的数据接口标准,用户可以根据各种产品的特点进行选择,以满足自身的使用要求,同时要求使用者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

3.1 要求系统具有开放性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能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的互操作性(互换性);包容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新的发展要求;还必须考虑和支持变电站运行功能的要求。

3.2选择统一的传输规约和传输网络
目前使用标准尚不统一,许多生产厂家各自为政,造成不同厂家设备通信连接的困难和以后维护的隐患。

,系统互联和互操作性差,因此,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和设备选型上应考虑传输规约问题,即在变电站和控制中心之间应使用101 规约,在变电站内部应使用103 规约,电能量计量计费系统应使用102 规约。

新的国际标准IEC 61850 颁布之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从过程层到控制中心将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

IECTC57即将制定无缝远动通信体系结构,具有应用开放和网络开放统一的传输协议IEC 61850 ,该协议将是变电站(RTU 或者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到控制中心的唯一通信协议,也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甚至控制中心的唯一的通信协议。

3.3选择恰当组织模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的方案随着变电站的规模、复杂性、变电站在电力系统的重要地位、所要求的可
靠性以及变电层和过程层总线的数据流率的不同而变化。

如果一个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模式选择合适的话,不仅可以节省投资、节约材料,而且由于系统功能全、质量高、其可靠性高、可信度大,更便于运行操作。

因此,把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选择关,意义十分重大,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形式主要有集中式、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和全分散式三种类型。

3.4加强和完善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全过程生产技术管理随着电网不断发展,输变配电设备的增多,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生产技术管理成为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管理中任务最繁重的部分。

每年各种新建、改造项目繁多,因而需重点把好设备的选择、技术评价、设计审查、安装调试、工厂及现场验收试验、更新改造这几道关,才能保证变电站综自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3.5理顺管理体制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关系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使得继电保护、远动、计量、变电运行等各专业相互渗透,传统的技术分工、专业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变电站远动与保护专业虽然有明确的专业设备划分,但其内部联系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一旦有设备缺陷均需要两个专业同时到达现场检查分析,有时会发生推诿责任的情况,造成极大的人力资源浪费,而且两专业衔接部分的许多缺陷问题成为“两不管地带”,不利于开展工作。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专业的划分应明确,杜绝“谁都管但谁都不管”的现象。

3.6规范监控基础数据信息对电网变电站上传信息进行规范和分
类。

将信号进行分类,分类后相关信息查找更为方便,快捷。

原则上,变电站原始信号完整上传,在此基础上,对信号进行合并,分层展示,人机监控第一层只显示合并后产生的虚拟信号,合并后信号量估计是原始信号的20-30 %。

在监控人员需要深入了解时,再进入下一层菜单查看系统中保留的原始详细信息。

这种方式可以解决信号精简与快速了解具体信号的两难矛盾。

3.7加强自动化人员自我知识、技术更新及培训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力的推动了微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微机自动化技术的调度自动化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因此需要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加强学习、
交流需加强人员培训,以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成立一只专业化的队伍,培养出一批能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加宽相关专业之间的了解和学习。

3.8提高变电运行人员水平
近年来,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注入了新的活力,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正在朝着网络化、综合智能化、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

同时也向变电站的运行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常规的有人值班变电站到屏幕的微机化、保护的职能化及整个综自系统的网络化发展,应提升变电运行人员了解和掌握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功能、结构和特点,加强对设备性能的掌握和了解,运行人员对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掌握程度,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主要因素。

4 结束语
电力企业变电站综自设备涵盖了继电保护装置、安全自动装置、计量自动化装置、测控装置、监控装置、远动装置及站内信息传输网络等。

变电站自动化设备与一次输变配电设备的关系紧密,是构成型如金字塔的整个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底部基础,是电网运行数据的采集设备,也是调度操作命令的执行机构。

这就需要与之相关的各岗位的工作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找到其规律性,不能因循守旧,而应根据具体情况,遵循科学、严谨的工作原则,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以保证电网安全、经济、优质地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