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初三总复习资料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九年级上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1.一、认识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如何理解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中华文明?

1.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是中华民族探索和创造的最生动的记录。

2.

在古代,曾经长期是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 3.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

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4.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2.面对辉煌的中华古代文明,你有什么感受?

1.为祖国曾经创造的伟大的文明而骄傲,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

2.二、百年沧桑(1840~1949)近代中国有强变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原因:①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②国家的落后。③外国侵略者的侵略。

2、后果:①中国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帝国主义列强对近代中国的侵略造成了哪些危害?

②帝国主义列强掠夺我国财富,破坏我国文化,侵占我国神圣领土,践踏我国主权与民族尊严,使我们的祖国和人民饱受耻辱和苦难。

三、百年抗争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为了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争取富国民强,中华儿女藐视强敌,甘赴国难,浴血奋斗,宁死不屈,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为什么要树立忧患意识?

(1)当国家兴旺发达时,忧患意识可以促使人们保持警惕,居安思危。

(2)当国家发展处于低潮时,忧患意识会使人们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迎头赶上。

(3)历史的兴衰反复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贪图安逸,而是要时刻警醒,发愤图强。

2.我国发展面临怎样的现状?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社会等领域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3)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然而,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3.面对我国发展现状,我们应该如何做?

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认清现实,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为使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斗。

4.当代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5.青少年为什么要立志振兴中华?

(1)现在,我们国家还不够发达,人民生活还不富裕,中国要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要走很长的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与考验。

(2)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我们的成长依托于国家的稳定,我们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兴衰。

6.青少年应怎样肩负起我们的历史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挑战,我们应该勇敢地肩负起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胸怀理想,脚踏实地,练就本领,自觉报效祖国,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单元行动的指南

(2)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1)在政治上,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等一系列政治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2)在工业领域,工业体系的逐步建立,使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

(3)在农业上,粮食连年增产,人民的温饱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4)在科技、教育方面,多项重大科技成就震惊世界,教育体系逐步建立,教育条件逐步改善,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5)在外交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重新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的伟大胜利证明了什么?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重要性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承载着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

(2)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维系着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意义?

(1)“富强、民主、文明、核心”,是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景,是我们国家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对于凝聚人心,汇集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推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描述,是全社会的价值取向,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它是全社会崇尚的道德风尚,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精神力量。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对其有深刻的认识,树立崇高的精神追求,使其更好地指导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6.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在于实践,在于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2)我们应当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积小德成大德,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7.为什么要树立忧患意识?

(1)当国家兴旺发达时,忧患意识可以促使人们保持警惕,居安思危。

(2)当国家发展处于低潮时,忧患意识会使人们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迎头赶上。

(3)历史的兴衰反复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贪图安逸,而是要时刻警醒,发愤图强。

8.我国发展面临怎样的现状?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社会等领域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3)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然而,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9.面对我国发展现状,我们应该如何做?

我们要树立忧患意识,认清现实,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为使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斗。

10.当代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11.青少年为什么要立志振兴中华?

(1)现在,我们国家还不够发达,人民生活还不富裕,中国要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要走很长的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与考验。

(2)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我们的成长依托于国家的稳定,我们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兴衰。

12.青少年应怎样肩负起我们的历史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挑战,我们应该勇敢地肩负起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胸怀理想,脚踏实地,练就本领,自觉报效祖国,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单元行动的指南

第四课邓小平理论

1.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等于同等富裕、同时富裕、同步富裕)

2.我国现在处在什么发展阶段?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制定各种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3.为什么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我国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2)虽然我国在杂交水稻、航天航空等领域的科技水平较高,但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总体还不够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不足,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总之,改革开放后,虽然我国社会生产力总体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我们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与认识。

5.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我国之所以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归根到底在于我们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从而使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6.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7.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维系着社会的稳定,支撑着共和国的大厦,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8.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9.为什么要坚持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10.如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大量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

(2)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第五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的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1)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在哪里?

(1)重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2)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不断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4.什么是先进文化?

先进文化是健康、科学、向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

5.为什么要发展先进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是从我国文化大国迈向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是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选择,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

6.怎样发展先进文化?

(1)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中华传统美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提高思想境界。

(2)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

(3)既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又要有效地抵制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落后文化,消除腐蚀人民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大力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的主阵地。

7.为什么说党和政府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个政党、政权兴衰存亡的关键。(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政府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败的最高标准。

8.中国共产党应如何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要落实在党和国家制定与实施的各项方针正常中,要体现在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的行动中。

第六课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为什么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

(1)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

(2)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就是要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3)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又好又快地发展。又好又快,要求在经济发展中把质量和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在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求得发展的速度。

2.科学发展观为什么提出以人为本是核心?

(1)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人们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张。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有助于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也有助于纠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

3.坚持以人为本,对党提出了哪些要求?

坚持以人文本,要求党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的内涵是什么?

(1)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要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2)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

(3)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续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5.如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1)必须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

(2)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们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6.什么是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我们党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重要历史经验。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

7.为什么要坚持统筹兼顾?

只有牢牢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不断增强统筹兼顾的意识和本领,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全局,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第七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任务是什么?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总任务,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3.什么是中国梦?如何理解中国梦?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

4.如何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来说,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使之成为我们的信念和行动。

5.我们要坚持什么样的“四个自信”?

(1)道路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经过历史和人民选择的发展之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2)理论自信,就是坚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制度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4)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信心。我们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6.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四个自信”?

坚持“四个自信”,我们就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站稳脚跟,就能自觉地、牢牢地抓住历史交到我们手中的接力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接续奋斗。

7.什么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整体。

8.“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是什么?

(1)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21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9.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0.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2.为什么要全面从严治党?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13.全面从严治党要树立哪“四个意识”?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14.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新常态。

15.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我们党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指明了今后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

16.为什么要观测落实新发展理念?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新路径。

(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

(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实现国富民强,才能建成美丽中国,才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树立开放发展理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才能进一步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5)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就是要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单元同在阳光下

第八课不一样的境遇

1.我国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境遇?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同时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个人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人在生存和发展方面还面临着较大的困难。2.什么是弱势群体?

是指依靠自身力量无法维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机遇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3.在我国,弱势群体包括哪些人群?

主要包括农村贫困人口、进城务工人员、城市下岗失业和低收入人员、病人和残疾人、缺乏照顾的老人以及遭遇灾难的人群等。

4.如何理解“人人平等”?

(1)人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在种族、民族、性别、职业、家庭出生、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等方面虽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是每个人的生命都同样宝贵、同样重要,每个人的人格尊严都应得到同样的尊重。

(2)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都平等地拥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

5.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平等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但平等总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平等的现象。我国仍是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也会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存在。在发展进程中,足部提高弱势群体和困难人群的生活水平,从根本生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实现更高水平的平等,任重而道远。

6.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平等做出了哪些努力?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了新中国,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政治保证。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通过政治制度、法律等手段维护公民的各项权利,使人人平等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体现。

(3)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在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这位每个公民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创造了日益公平、工作的社会环境。

第九课日月无私照

1.党和政府关注弱势群体和困难人群、改善民生有什么重要意义?

(1)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2)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4)有利于调动全体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近年来,党和政府关注弱势群体和困难人群、改善民生,出台了哪些重大举措?

(1)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织密扎牢托底的民生“保障网”,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2)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3)促进教育公平。(4)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5)帮助残疾人康复、入学和就业。(6)对特殊疾病患者实施救治和关怀政策。

3.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4.为什么说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是全社会的责任?

(1)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和困难人群既是政府和社会的职责,也是全体社会成员的责任。只有大家一起来关心弱势群体,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平与正义。

(2)扶弱济困、乐善好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或困难处境的人名,特别需要大家的关心、帮助与尊重。

(4)保障弱势群体和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5.我们青少年应如何以实际行动关心、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人群?

(1)尊重弱势群体的人格尊严。(2)积极参加帮助弱势群体的志愿者活动。(3)在生活上帮助残疾同学,为贫困学生捐款。

6.我们关心、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人群的回报是什么?

帮助弱势群体,我们也收获了内心的安宁与快乐,在关爱他人的同时,我们也赢得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第四单元财富论坛

第十课走向小康

1.到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以1980年为基点,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翻,解决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界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末,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3.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什么样的小康?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4.谈谈你对全面小康的认识。

(1)全面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还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小康。

(2)全面小康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第十一课财富之源

1.创造财富的源泉有哪些?

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财富源自智慧与开拓;科技创造财富;资本、管理等因素也可以创造财富。

2.智慧如何创造财富?

(1)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2)商业模式的创新

3.科学技术有什么作用?

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增加财富的决定性因素,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

4.如何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1)就国家而言:首先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即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根本保证)。其次,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2)就个人而言:要勤俭节约;要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要有聪明的智慧和才能;要有开头创新和锐意进取的精神;还要有善于管理资本的本领。

第十二课财富中的法与德

1.财富的获得与支配,需要在法律天平上检验,用道德标准去衡量。

2.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1)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2)国以税为本。(3)依法纳税,人人有责(4)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3.为什么要富而思源?

(1)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人依靠良好的社会环境,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贡献社会,表现出“富而思源”的高尚境界。

(2)富而思源,先富起来的人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不仅体现了个人品质,而且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

4.富而思进有什么重要性?

(1)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2)只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向前迈进,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才能勇立潮头,走出更宽更广的道路。

5.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是什么?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附,逐步走向共同富裕,这是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

6.为什么要勤俭节约?

(1)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3)勤俭节约是做人的美德。

(4)我国面临资源短缺等问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我们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

7.我们中学生要懂得财富来之不易,牢记奢侈浪费的危害,并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恪守合理消费的原则,

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第五单元走进民法

第十三课认识民法

1.什么是民法?

民法就是专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生关系的法律。

2.什么叫民事主体?

在民事活动中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主体就是民事主体。

3.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1)从事民事活动必须遵守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

(2)遵守法律、尊重公序良俗也是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3)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成为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制度保障。

4.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有什么关系?

(1)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2)在一般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既是权利主体,也是义务主体。

(3)民事主体可以选择行使权力或放弃权利,但民事义务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履行义务。

第十四课民事权利与民事责任

1.民事权利主要包括哪些权利?

(1)人身权利: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

(2)财产权利:物权、债权、继承权和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等。

2.什么是物权?

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3.什么是债权?它包括哪些?

(1)含义: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特定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范围:它包括合理之债和法定之债,合理之债主要有合同、遗嘱等,法定之债包括不当得利、侵权行为、无因管理等。

4.取得财产权利的方式有哪些?

取得财产权利有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等多种方式。继受取得包括买卖、继承、接受赠与等。

5.我们享有知识产权,也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6.什么是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有哪些类型?

(1)民事责任是一种民事救济手段,目的是使受害者的权益得以恢复。

(2)民事责任包括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等类型,其中侵权责任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民事责任种类。

7.什么是民事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有哪几类?

(1)民事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而侵害了他人的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并使他人遭受损失,因而需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2)侵权行为可以分为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

8.侵权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五课培养契约精神

1.什么是合同?

(1)合同是一种典型的民事法律行为,又称契约,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设立、变更、中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主要内容是规定各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

2.订立合同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1)当事人主体资格要合法。

(2)贯彻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

(3)必须遵守法律法规。

3.订立合同主要采取哪些方式?

主要采取要约、承诺方式。

4.什么是违约?违约责任的承担责任有哪些?

(1)所谓违约,就是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

(2)违约要承担责任。违约责任的承担方要继续履约、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致富违约金、适用定金罚款。

5.什么是契约精神?

(1)契约精神是一种自由、平等、守信的法治精神。

(2)契约精神是一种道德精神。应该将合同守诺言。

6.我们中学生应该树立契约精神,做到言不信行必果,切实履行自己的承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