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翻译家极其译作
近现代中国翻译名家

近现代中国翻译名家通过介绍20世纪中国最具代表性的12位翻译家(英汉翻译家6位;俄汉、日汉和法汉翻译家各2位,按生年排序),熟悉在中国近现代翻译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研究其译学思想和主要成就,了解近现代中国翻译的发展概况,学习前辈著名译家的敬业精神和翻译经验,为丰富理论知识和提高翻译水平打下基础,拓展视野。
1严复(1854—1921),著名学者、杰出翻译家、启蒙思想家;福建福州人,毕生致力于传播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成为五四运动的动因之一。
1877年由清政府派遣赴英国学习海军,潜心研读西方资产阶级经典著作;回国后在福州船政学堂和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任教习和总办;曾任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校长及译书局总办等;1895年,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后,迅速衰落贫穷。
严复深受震撼,大力推广西学,宣传维新思想。
自1895年起的20年间,共翻译了11部西方经典名著,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严译名著丛刊”8种,即《天演论》(《进化论与论理学》)、《原富》(《国富论》)、《群己权界论》(《论自由》)、《群学肄言》(《社会学原理》)和《穆勒名学》(《逻辑体系》)等;这些西方学术名著涵盖了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其译作率先把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系统地引进到中国,对当时和“五四”时期中国社会的变革起到极其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
在翻译理论方面,他在中国翻译史上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系统标准(1898),影响深远,一个多世纪以来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作为中国“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胡适语),其翻译实践和理论在中国文化史和翻译史上竖起一座丰碑。
2曹靖华(1897—1987),俄苏文学翻译家、散文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河南卢氏人,青年时代投身于五四运动;曾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1年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学习;1927年再赴苏联,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和列宁格勒东方语言学院任教。
回国后从事俄苏文学翻译,并在大学任教;主编《苏联文学丛书》。
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传奇故事

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传奇故事许渊冲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汉语到英语的翻译家之一。
他出生于1921年,曾在中国参加过抗日战争,1947年考入斯坦福大学,主修哲学。
在那里,他结识了未来的妻子鲁思(Ruth)并开始了他的翻译生涯。
许渊冲的翻译水平很高,在1950年代,他已经成为了国家外文局的高级翻译。
在那里,他翻译了许多重要的政治文件和文学作品,包括苏联宪法和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
他的翻译被认为非常准确和优美,赢得了许多人的赞誉。
1960年代初,许渊冲因反对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而被捕。
他被关在北京的监狱里,遭受了苦难的生活。
但是,在那段时间里,他仍然保持了翻译的活动。
他翻译了一些外国诗歌,并将它们传递给狱中的狱友。
他还教授英语和文学课程,帮助他的同囚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之后,许渊冲被释放了,并承担了一些政府调查员的工作。
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许渊冲的翻译生涯重新开始。
他的翻译作品包括电影和文学作品,如卡夫卡的小说和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等。
他的翻译一直被认为是中英两种语言之间的最佳桥梁之一。
许渊冲还是翻译学科的教育者和学者,在中国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创建了翻译系,并为翻译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他在翻译学术上的贡献,许渊冲还关注社会和文化问题。
他的文化态度是包容和开放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相称。
他长期在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许渊冲用他的翻译技能打破了国际壁垒,并在跨越中西方文化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
他仍然是许多中国翻译家和翻译爱好者的榜样,他的贡献将激励下一代翻译家们从许多方面,包括学术和社会方面,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英汉互译国内著名翻译家

主要作品:
梁启超一生译介的西方书籍,有西方资产阶级学说,马 克思主义著作和文学作品(主要是政治小说)。他流亡 日本后,对传播欧美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学术流 派等特别感兴趣,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抉破罗网,造 出新思想。” 梁启超是提倡翻译西洋文学的第一人。对于政治小说, 1898年,梁启超发表《译印政治小说序》,首先大力提 倡翻译西洋政治小说,提高翻译小说的社会作用和地位。 这篇文章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呼唤我国 文学翻译高潮到来的先声。
主要作品:
十大著名林译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
《黑奴吁天录》、《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吟边燕语》、《拊掌录》、《迦茵小传》、 《离恨天》、《现身说法》、《块肉余生述》、 《不如归》。 林纾被称为“译界之王”、“译才并世数严 林”,不懂外文,由别人在旁边口译,他边听 边以古文写作;30多人协助他口译,译出包括 英、美、法等十多国家的作品近200部。
夫如是则一书到手经营反复确知其意旨之所在而又摹写其神情仿佛其语气然后心悟神解振笔而书过程这提出了译文应与原文形似意似神似的理论问题译成之文适如其所译而止而曾无毫发出入于其间实质这实质上又提出了译文应与原文所谓等值的翻译理论无毫发出入应该是译者的最高追求夫而后能使阅者所得之益与观原文无异要求提出了译文应与原文达到所谓等效翻译的效果
主要作品:
主要著作有《适可斋记言记行》、有
《文通》(通称《马氏文通》)十卷, 以拉丁文法研究汉文经籍的语言结构规 律,为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语法著作。
翻译思想:
一、将翻译事业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 马建忠谙熟西方社会政治思想,科学与文化。甲午战争 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他认为要使中国富强,必须 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提倡变法自强。欲知己知彼就必须全力发展翻译事业。。他 认为:第一,“翻译书院之设专以造就译才为主”,马氏所 说的造就“精通洋语洋文,兼善华文,而造其堂奥”的译才, 绝非一般外交外贸等洋务“通事”“舍人”之才,而是造就 担当翻译西学书籍,传播西方社会政治思想文化,肩负改造 社会重任的“国家栋梁之才”。 第二,译书乃“知己知彼” 之举,马建忠将应译之事拟分为三类:一是各国的时政,二 是居官者考订之书,三是外洋学馆应读之书。马建忠,其译 书主张有明确的政治目的,他 要“知己知彼”,把西学的 “精髓”译介到中国来,维新自强,启迪民智,共赴救亡图 存大业。
中国当代著名翻译家及其观点-文档资料

重新阐释了他对翻译中“直译”与“意译”关系这一古老命题的理解 茅盾的直译很独特,不同于单纯强调语言形式等忠于原作的传统“直 译”,茅盾将直译解释为再现原作的风格,这是 一种对原作更深层次 的忠实。
例1:We great you, great king,Morus! 我皇万岁,伟大的摩罗斯皇帝
例2:It was winter-time; the air was cold, the wind was sharp, but within the colsed doors it was warm and comfortable ,and within the colsed door lay the flower; it lay in ;the bulb under the snowcovered earth. ?
王佐良 (1916-2019)(诗译)
代表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翻译思想的主流。 译作:《彭斯诗选》、《英国诗文选译集》、《苏格兰诗选》等 (一)关于“忠实”。译文应忠实于原作的“灵魂”,“风貌和精 神”,是“整个概念”,“整片情感”,“整个作品的意境、气氛 和效果”,“通篇的神似”,“全局在胸”, 最终的目的“应使整个译文在总体效果上与原文一致”。 (二)翻译也是一种创作活动。但译者的创造性不同于作者的创造 性。这种“创造” 思想应该是受原作制约的再创造。
Translation
中国当代翻译家及其理论
邓苡希、陆玲玲、齐鹏飞 2019年10月8日
当代翻译(新中国成立以后)
• 新中国成立初期:环境特殊、“一边倒” 苏联著作 • “文革”时期:翻译、出版领域, 基本上成 为一片荒漠 • 改革开放以来:翻译 出版事业蓬勃发展,形 成中国翻译史上又一次(第四次)翻译高 潮。
(完整版)中国翻译史及重要翻译家

中国翻译史及重要翻译家08英本1 杨慧颖 NO.35中国翻译史上有许多为人们所熟知的大家,现就其翻译观点和主要作品做一简介: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
严复吸收了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
“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雅”(elegance)可解为译文有文才,文字典雅。
这条[1]著名的“三字经”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很大,20世纪的中国译者几乎没有不受这三个字影响的。
主要翻译作品:《救亡决论》,《直报》,1895年《天演论》,赫胥黎,1896年~1898年《原富》(即《国富论》),亚当·斯密,1901年《群学肄言》,斯宾塞,1903年《群己权界论》,约翰·穆勒,1903年《穆勒名学》,约翰·穆勒,1903年《社会通诠》,甄克斯,1903年《法意》(即《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1904年~1909年《名学浅说》,耶方斯,1909年鲁迅鲁迅翻译观的变化,从早期跟随晚清风尚以意译为主,到后期追求直译、反对归化。
鲁迅的翻译思想主要是围绕"信"和"顺"问题展开的。
他"宁信而不顺"的硬译观在我国文坛上曾经引发过极大的争议。
鲁迅先生说过: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则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是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从实质上来讲,就是要使原文的内容、风格、笔锋、韵味在译文中得以再现。
翻译涉及原语(source language)与译语(target language) 两种语言及其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的知识,有时非常复杂。
所以,译者要想收到理想的翻译效果,常常需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仅仅懂得一些基本技巧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广泛涉猎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必须在两种语言上下工夫,乃至独具匠心。
著名翻译家臧仲伦翻译生涯简介共17页

1978年3月初致信巴金,就译文中欠妥的地方提出言辞 恳切的意见,巴金回信表示重译时一定参考臧仲伦的意 见,并请求臧仲伦为他校订《往事与深思》的新译文。
巴金亲自开启了臧仲伦翻译事业的大门,从此,在
1957年,他研究生毕业,留校任助教,经历惨淡。直到 1970年代末,名义上还只是“资料员”,结婚时单位介绍信 写的是“教辅人员”。 摘帽时,臧仲伦自称已“心如死灰, 只想做个享有公民权的普通人,娶妻生子,了此余生”。
译事多艰
1977年末,社会环境渐次回暖的季节。臧仲伦也跃跃 欲试,想做点事情,但作为“有历史问题”的摘帽右派,能 干什么和怎么干,又不得其门而入。
北大筒子楼一间十四平方米的陋室里,他挑灯夜读, 开始了兢兢业业、夜以继日的工作。30年来,臧仲伦 不仅成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翻译专家,还翻译了普希 金、果戈理、赫尔岑、列夫・托尔斯泰、亚・奥斯特 洛夫斯基、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很多经典作家。经由 他翻译出版的俄罗斯经典包括《驿站长》、《钦差大 臣》、《往事与随想》(合译)、《罪与罚》、《白 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被侮辱与 被损害的人》、《死屋手记》、《双重人格・地下室 手记》、《伊万・伊里奇之死》、《舞会之后》、 《暴风雪》、《自家人好算账》、《大雷雨》、等, 近一千多万字。
•
臧先生的文学翻译实绩在
俄国文学翻译界、乃至外国文
学翻译界均赢得了普遍的认同
பைடு நூலகம்
和赞誉。同时他的翻译成就也
为从事俄国文学翻译、乃至从
事外国文学翻译的后辈译者树
立了难以企及的标尺。2019年,
臧先生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
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家介绍

3. “此无故不翻”
目的语文化中没有的词语不用 意译,而应采用音译。
例如,“阎浮树”又名“胜金 树”,只产于印度等地,中国 没有这种树,所以采用音译。 同样,“槟榔”是印尼语的音 译,“葡萄”是大宛语的音译, “西瓜”是女真语的音译, “茉莉”和“昙花”是梵语音 译,等等。
这种彼有我无或彼无我有的文 化局限词,即只存在于一种文 化当中,而另一种文化中没有 的事物或概念,一般都采用音 译的方式,保持原文化的形态 和精神。
有些词语用音译能令人生尊重 之念,否则容易等闲视之,所 以对这类词语不用意译,而应 采用音译。
例如,“般若”跟汉语里的 “智慧”意思差不多,但有着 轻重之分。
“所谓般若不是普通的智慧, 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 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这个智 慧。 这不是普通的聪明,这是 属于道体上根本的智慧。这不 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两 方面整个投入求证到的智慧。”
2)定公译之例
一是音译要统一,外文以英语为 准,中文以京语(即国语或官语) 为准,而制一中西对照表,以 为参照。
二是对译之名,虽间有声读之误, 而依约定俗成之例,仍可沿用。
在近代译学理论史上,直译意译一 直是翻译理论界争论的焦点,涉及 这个问题论旨如此全面的,当推梁 启超。
梁启超在《翻译文学与佛典》、 《佛典之翻译》中,首次总结了古 代佛经翻译各个阶段的特点以及直 译和意译的交替。
清末民初翻译家(林纾、严复、梁启超、马 建忠、周氏兄弟、王国维、苏曼殊、周桂笙等)
民国时期翻译家(鲁迅、林语堂、茅盾、瞿 秋白、郭沫若、朱光潜、胡适、郑振铎、董 秋斯、梁实秋、朱生豪等)
新中国成立后翻译家(傅雷、钱钟书、季羡 林、杨宪益、叶君健等)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中国主要翻译家及其作品

中国翻译史及重要翻译家中国翻译史上有许多为人们所熟知的大家,现就其翻译观点和主要作品做一简介: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
严复吸收了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
“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雅”(elegance)可解为译文有文才,文字典雅。
这条[1]著名的“三字经”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很大,20世纪的中国译者几乎没有不受这三个字影响的。
主要翻译作品:《救亡决论》,《直报》,1895年《天演论》,赫胥黎,1896年~1898年《原富》(即《国富论》),亚当·斯密,1901年《群学肄言》,斯宾塞,1903年《群己权界论》,约翰·穆勒,1903年《穆勒名学》,约翰·穆勒,1903年《社会通诠》,甄克斯,1903年《法意》(即《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1904年~1909年《名学浅说》,耶方斯,1909年鲁迅鲁迅翻译观的变化,从早期跟随晚清风尚以意译为主,到后期追求直译、反对归化。
鲁迅的翻译思想主要是围绕"信"和"顺"问题展开的。
他"宁信而不顺"的硬译观在我国文坛上曾经引发过极大的争议。
鲁迅先生说过: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则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是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从实质上来讲,就是要使原文的内容、风格、笔锋、韵味在译文中得以再现。
翻译涉及原语(source language)与译语(target language)两种语言及其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的知识,有时非常复杂。
所以,译者要想收到理想的翻译效果,常常需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仅仅懂得一些基本技巧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广泛涉猎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必须在两种语言上下工夫,乃至独具匠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著名翻译家极其译作(转载)
(2008-03-18 14:45:21)
转载▼
标签:
杂谈
注:这篇文章也是我转载的,之前未做说明,贪污了对原作者的谢意,我在此向原作者及读者表示道歉。
翻译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种,百余年来,一直向前发展,名家名译辈出。
但近几年来,大家可见,文学翻译因为种种原因,似有泛滥之象。
一些译者越来越糊弄读者,而读者也越来越不相信译者,买翻译之书,变得越来越困难。
而这种情况,使得我们越来越怀念翻译前辈,以及他们翻译的书。
我们应该庆幸,前辈们已经将大部分世界名作译出,可供我辈分享。
基于对经典译作的崇敬,也为了与大家交流翻译作品阅读的体验,本人整理了一份《翻译家及作品不完全名单》(见下)。
既然是不完全,也就是说,此名单还可以继续补充,完善,希望好之者多多参与。
著名翻译家及其作品不完全名单:
英语
林纾《巴黎茶花女遗事》《鲁宾孙漂流记》《伊索寓言》等
严复《天演论》
周瘦娟等《福尔摩斯探案全集》1916年
郭沫若《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战争与和平》,《雪莱诗选》,马克思著作若干。
张谷若哈代《德伯家的苔丝》,《还乡》,《无名的裘德》,哈代翻译专家
朱生豪莎士比亚作品
张友松马克吐温翻译专家,比如《竞选州长》
查良铮俄国普希金作品,英国浪漫派诗歌:《济慈诗选》《拜伦抒情诗选》《雪莱抒情诗选》《唐璜》等
赵萝蕤(女)《草叶集》,艾略特《荒原》
朱维之主要翻译弥尔顿。
弥尔顿《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萧乾《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夫妻合译《尤利西斯》(译文版),辛克莱《屠宰场》(合译),《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合译),《光荣与梦想》,《麦克米伦回忆录》,《拿破仑传》,《战争风云》(皆为合译)易卜生《培尔金特》
金堤《尤利西斯》(人民文学版1994)
《尤利西斯》译者还有:李虹,李进,纪江红,章影光,刘象愚等
李文俊福克纳《喧哗与骚动》(首译),卡夫卡《审判及其它小说》,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
王佐良《英国诗文选译集》,《彭斯诗选》,《苏格兰诗选》。
主编《英国文学名篇选注》等
袁可嘉《英国宪章派诗选》,《叶芝抒情诗精选》,《布莱克诗选》。
主编《外国现代派作品选》
汤永宽卡夫卡《城堡》,泰戈尔《游思集》,《采果集》,海明威《永别了武器》
杨德豫《朗费罗诗选》,《柯尔律治代表作三首》,《湖畔诗魂——华兹华斯诗选》,《拜伦抒情诗七十首》
江枫《雪莱诗选》
冯亦代《美国短篇小说集》(合译),斯坦贝克《人鼠之间》,
黄雨时狄更斯《奥列弗退斯特》,康拉德《黑暗深处》,乔伊斯《青年艺术家画像》等陈良廷《乱世佳人》,《教父》,刘易斯《纳尼亚》系列,《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选》,劳伦斯《儿子与情人》等
卞之琳《西窗集》,《英国诗选》,《莎士比亚悲剧四种》,《莎士比亚抒情诗选》
方平《莎士比亚喜剧五种》,莎士比亚悲剧多种,《呼啸山庄》,主编《新莎士比亚全集》屠岸《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济慈诗选》
目前中国《莎士比亚全集》有朱生豪,梁实秋,方平三种。
林疑今《永别了武器》
杨必《名利场》
法语
苏曼殊雨果《惨世界》即《悲惨世界》
赵少侯莫里哀《悭吝人》《伪君子》等,莫泊桑主要名篇,都德《最后一课》《柏林之围》,《法朗士短篇小说集》
许渊冲《包法利夫人》,《红与黑》,《埃及艳后》,《追忆似水年华》第三部等
罗新璋《红与黑》等
《红与黑》共有20多个译本
罗玉君(女),黎烈文,郭宏安,许渊冲,罗新璋,郝运(据信80s末最好译本),闻家驷等
傅雷巴尔扎克作品《葛朗台》《高老头》等,《约翰克里斯托弗》,《贝多芬传》等
方重乔叟翻译大家
萧三《国际歌》
李建吾戏剧翻译莫里哀作品为主,《包法利夫人》
王道乾杜拉斯作品《情人》《琴声如诉》《广场》《物质生活》《杜拉斯访谈录》《洛瓦斯泰因的迷狂》,普鲁斯特《驳圣伯夫》司汤达《拉辛与莎士比亚》等
罗大冈罗曼罗兰《母与子》,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
鲍文慰拉伯雷《巨人传》
李青崖首个白话翻译莫泊桑作品,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大仲马《三个火枪手》
《三个火枪手》译者还有周克希(译名作《三剑客》),伍光建(译名作《侠隐记》)等莫泊桑《俊友》译者有:李青崖,何敬(译名作《漂亮的朋友》),王振孙(译名作《漂亮朋友》)
德语
张威廉德国文学翻译名家,包括小说,童话,文论,诗歌等
钱春绮德国诗歌翻译名家,包括歌德诗歌,席勒诗歌,尼采诗歌,《尼伯龙根指环》,《恶之花》,黑塞诗歌等,《浮士德》流传最广
杨武能《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格林童话全集》,托马斯曼《魔山》,《里克尔抒情诗》
绿原《浮士德》,《里尔克诗选》,米沃什《拆散的笔记簿》等
《浮士德》的翻译者有:郭沫若,周学普,顾寿昌,梁宗岱,绿原,杨武能,董问樵,钱春绮等,十余个译本
傅唯慈托马斯曼《布登波洛克一家》,毛姆《月亮和六便士》,《1984,动物庄园》,《基督最后的诱惑》(合译),卢森堡《狱中书简》
高中甫《莱辛寓言》,《茨威格小说选》,《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冯至海涅作品《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里尔克作品
德语翻译家还有:叶廷芳,张玉书,韩世钟等
俄语
瞿秋白高尔基《海燕》,其它俄国作家作品
冯春十卷本《普希金文集》,屠格涅夫《猎人笔记》,99年获得俄国政府普希金奖章。
草婴列夫托尔斯泰全部小说,包括《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出版有《托尔斯泰小说全集》(上海文艺),肖洛霍夫全集等
顾蕴璞《叶赛宁诗选》等
陆蠡《罗亭》
飞白俄国诗歌翻译,包括《马雅可夫斯基诗选》等
徐磊然法捷耶夫《毁灭》,普希金《上尉的女儿》,屠格涅夫《父与子》《罗亭》,《贵族之家》,多为人民文学出版
力冈《安娜卡列尼娜》,《复活》,《静静的顿河》
梅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行漫记》(后来有董乐山)
巴金赫尔岑《往事与随想》,屠格涅夫《父与子》《木木》
汝龙建国后契诃夫作品主要翻译者。
其他包括《复活》《罪与罚》等
满涛果戈理《果戈理小说戏剧选》、别林斯基作品主要译者,契诃夫《樱桃园》
韦从芜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部作品(但多从英文直译)
余振普希金、莱蒙托夫、马雅可夫斯基作品
焦菊隐契诃夫戏剧作品多种
戈宝权普希金、马雅可夫斯基诗歌,是普希金诗歌翻译的集大成者
孙用普希金《上尉的女儿》
黄裳《猎人笔记》
朱雯《苦难的历程》
金人《静静的顿河》
意大利西班牙希腊语等
但丁《神曲》翻译者:钱稻孙(片段),王维克(第一部完整汉译),朱维基(英文转译),田德望(最全面)等
吕同六:邓南遮:现当代意大利文学的主要翻译者
王央乐:西班牙语翻译家,主要有《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聂鲁达《诗歌总集》
赵德明《百年孤独》,《马尔克斯中短篇小说选》等拉美西班牙作品
李俍民乔万尼奥尼《斯巴达克斯》
陈中梅埃斯库罗斯悲剧,荷马史诗
罗念生古希腊戏剧多部,亚里士多德《诗学》,《荷马史诗》,《伊索寓言》等
荷马史诗的译者包括:杨宪益,罗念生和王焕生,陈中梅,傅东华等
叶君健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童话译者:叶君健,林桦
杨绛:《堂吉诃德》(直译)
杨译之前,《堂》皆为英法转译,杨后,《堂吉诃德》1990s出现更多译本,其中董燕生,孙家孟等为佳
杨周翰贺拉斯《诗艺》
杨宪益《奥德修纪》,维吉尔《牧歌》
日语
周作人《伊索寓言》,《枕草子》,《平家物语》,《希腊神话故事》等
丰子恺《源氏物语》
叶渭渠:小林多喜二主要作品,川端康成《雪国》等主要作品,日本文学在中国主要推介者
唐月梅:川端《古都》,三岛由纪夫《春雪》等主要作品,
林少华村上春树作品
林林日本俳句翻译
娄适夷芥川龙之介小说,最早翻译井上靖小说
申非继周作人后翻译《日本狂言选》,与周合作《平家物语》等印度文学
季羡林金克木
其它
纳训《一千零一夜》
其它译本还有:李唯中,王瑞琴,葛铁鹰、周烈等
韩少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