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毛概第六章知识 点总结

合集下载

毛概 第六章第二节

毛概 第六章第二节

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 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 文明”一起写入基本路线。 表明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 ,我们党对奋斗目标的认识 逐渐深化,实现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奋 斗目标的有机统一。
第六章 第二节
一 二 三
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路线 基本途径
领导力量 依靠力量
根本 立足点
课本第147页——148页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中,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 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 的矛盾。但它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相比具有不同的性质 和情况。它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产生的矛盾, 一般地并不表现为对抗的性质,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 本身的自我调节和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这与党的八大 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是基本一致的。
第六章 第二节
一 二 三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它回答了社会主义 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首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不发 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进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 社会生产的落后状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 要; 最后,是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只有 搞好经济建设,才能逐步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才 能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第六章 第二节
一 二 三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87年十三大 ) : 其内容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毛概第六章内容总结及心得体会

毛概第六章内容总结及心得体会

毛概第六章内容总结及心得体会第一篇:毛概第六章内容总结及心得体会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提出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总结建国以来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作出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准确把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3、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4、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表明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的一次飞跃。

6、十五大,进一步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标志着我们对这个理论的认识走向了成熟。

7、十六大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明显的过程性特征,是我国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长达百年的社会发展阶段。

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党的十三大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3、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①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论断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可以防止和克服发生“左”的或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发生③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毛概课本各章节总结

毛概课本各章节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就全党来讲,则是在延安整风以后。

毛泽东思想的三个基本方面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2004年又写进了宪法;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5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总之,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概括的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毛概第六章第一节【精选】

毛概第六章第一节【精选】

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 义已经进入但尚未完成的思想。
1957年
1958年,搞 “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 认为共产主义在 我国的实现“已 经不是什么遥远 将来的事情了”。
1959年底,毛 泽东在读苏联《政 治经济学教科书》 时提出:社会主义 又可以分为两个阶 段,第一阶段是不 发达社会主义,第 二阶段是比较发达 的社会主义,并认 为后一阶段可能比 前一阶段需要更长 的时间。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时限);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强调,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我国现在处于 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对这一阶段的 特征和历史进程做了全面的展开和说明,第一次系 统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图例演示 斯大林理解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 发达的社会主义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的历代领导人 都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正处在向共产主义过 渡的时代。
1961年,赫鲁晓夫宣布 苏联将用20年的时间基本建 成共产主义社会。
提出了“土豆烧牛肉” 的共产主义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搞 了所谓的新思维,而且提 出了一个所谓人道的民主 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完 全放弃了社会主义。
戈尔巴乔夫
(二)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
1.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党对基本国 情认识的曲折探索
1956年,毛泽 东明确指出:“我 国社会主义还刚刚 建立,还没有完全 建成,还不完全巩 固。”

毛概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毛概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形成
——“三步走”步骤的正式提出
邓小平1987年4月,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第一次 明确使用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这 样的提法,全面地阐述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 化”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 走”的发展战略构想正式确定了下来。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六大深刻分析了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 和新任务,提出了大体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一
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
目标,并围绕实现这个目标制定了推进各方面工 作的方针政策。
(3)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 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我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 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 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 的矛盾。”
需 要
物质、精神
生 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我国发展战略目标的演化
1964年12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作 《政府工作报告》,宣告“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 国的国民经济,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 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 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2)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对长期性的认识)
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对我国社 会发展阶段作出了严重错误的估计,产生了“共产主义在 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和“跑步 进入共产主义”的幼稚想法。 1962年1月,毛泽东总结了“大跃进”的教训,《在 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要赶上和超过世 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100年的时间我看是不 行的”。

章章有法:毛概第六章复习要点及真题要解(3)

章章有法:毛概第六章复习要点及真题要解(3)

章章有法:毛概第六章复习要点及真题要解(3)知识盘点第三节社会主义国防建设和对外关系一、建设现代化的强大国防。

(一)1949年9月,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

(二)毛泽东在提出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的同时,还提出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问题,他在1956年4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8年又指出:"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以后还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等等。

这些指示,为我国现代化的国防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三)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专门论述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毛泽东指出:一方面,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建设;另一方面,为了加强国防,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加强经济建设是加强国防建设的基础。

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毛泽东时代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主要是指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具体政策。

(一)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中国的台湾省,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与中央政府对对峙,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的结果,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二)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武力解放,同时不排除和平解放(和平统一)的努力。

毛概考试重点整理(6-12章)绝对详细 你懂的

毛概考试重点整理(6-12章)绝对详细 你懂的

第六章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3.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民族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知道,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四:三步走战略的内容。

1.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2.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3.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五:三步走战略的特点。

1.坚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2.把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坚持了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

3.明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毛概6~15章考试总结

毛概6~15章考试总结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含义: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

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3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发展战略:①三步走战略:1981到1990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1991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七改革开放1改革开放背景、性质、理论依据:背景:国内,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

政治局面处于混论状态;经济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崩溃边缘。

国际,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拉大,面临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