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非常好的教案

人口增长非常好的教案
人口增长非常好的教案

1.1人口增长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通过比较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特征,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及其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和思考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难点: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及用具案例探究法、图表分析法。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提问)今年是第22个世界人口日,有谁知道世界人口日是哪一天吗?为什么要设立世界人口日(7月11日,联合国当时设立世界人口日主要是为了唤起全民对人口问题及其发展的高度重视)?世界人口日的设立,说明人口问题已经和资源、环境、发展问题一样成为人类社会当今面临的重大问题。这就是今天开始要学习的内容——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新课讲授】

(讲解)(大屏幕展示) 1999年10月12日,第60亿位居民在波黑诞生,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充满担忧。联合国将地球村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世界人口达到60 亿标志着世界人口在40年内翻了一番。2008年6月世界人口已经达到66.18亿,2008年2月16日中国人口已达13.22亿,目前全世界每年净增人口7 700万,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80亿。世界人口增长走过怎样的历程?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将会怎样演变?请同学们看图1—1,了解世界人口的历史增长

(板书)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历程

(活动探究一)(大屏幕展示)“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课本P2图1-1)。

(师)请大家注意横轴和纵轴的含义,并对照课本相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①世界人口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呈现了什么样的增长趋势?什么时候增长最快?②历史上世界人口的增长有什么特点?

(生)①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中世纪和现代六个阶段。

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现代阶段人口增长最快。②人口增长速度不均匀,有的时期增长很慢,有的时期增长很快。

(师)思考下面二个问题:①通常用什么来衡量人口增长的快慢? ②什么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生)①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②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2.衡量指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板书)

(师)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用百分比来表示。这里的一定时期内一般指一年,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练习] 下面图形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练一练]“活动”教材P21、2、3。

(生)计算思考后回答

1.埃及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5%,日本的为0.12%。

2.埃及的人口增长速度快一些。

3.2000年,埃及自然增长的人口为118.36万,日本为15.22万,埃及自然增长的人口多一些。[过渡]读P3“活动”,思考“活动”题1、2。

(1)想一想,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2)一定区域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快慢,究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起决定性的因素又是什么? (生)(1)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①工业化程度较高,劳动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大,劳动力培训费用比较高,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大,导致出生率降低;②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程度高,对子女的依赖程度低,人们逐渐消除了“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③妇女的受教育水平高,易于接受少生、优生和优育的新观念。相反,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2)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①受到生物规律的制约;②受到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其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板书] 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归纳)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出生率下降,不是经过社会或政府有计划的干预,而是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引起一系列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导致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并最终导致生育行为变化的结果,人们越来越注重追求物质文化生活和自身发展;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商品经济还很不发达,多子多福仍是人们普遍的生育观念,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是因为,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3.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板书)

(归纳并大屏幕展示)人口增长历程记忆法——人口增长有规律,历史轨迹真显著。发展历程三阶段,划分标准是速度。古代近代和现代,人口增长愈加速。出生死亡增长率,生产发展奠基础。古代始自人类出,产业革命是结束。缓慢增长是特点,生产低下御病差。近代生产得发展,人口增长又加速。现代人口基数大,迅速发展称爆炸。

[承转]回顾人口增长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到,由于不同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看下图,总结人口增长模式

时间

(生)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为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通过对近代世界人口问题的研究,人口学家总结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

[板书]二、人口增长模式

[讨论]看P4“高-高-低”模式,结合图,总结其特点、出现的时间、影响因素、分布

[板书]1、“高-高-低”模式

(1)出现的时间

(2)特点

(3)影响因素

(4)分布

[点拨] 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前;基本特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人口增长缓慢。目前的分布仅见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区。这种人口增长模式又分为:(1)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原始社会),其基本特点:高出生、高死亡、极低的自然增长率。受自然条件的制约。(2)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其基本特点:高出生、高死亡、较低的自然增长率。与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讨论]读P4”活动”,讨论黑死病说明了什么?是什么遏制了中世纪的欧洲人口增长?

[点拨]鼠疫等传染病遏制了中世纪的欧洲人口增长。欧洲中世纪发生的黑死病,是欧洲历史上最严重的社会生态灾难。它不仅流行极为迅猛,而且破坏力非常巨大,致使欧洲人口损失惨重。欧洲人口的1/4到1/3死于1347-1353年的这场传染病。说明中世纪的欧洲社会对灾难的抵抗力很弱,这个时期被西方学者称为“中世纪最黑暗的年代”。

[过渡]看P5“活动”思考“活动题”1-4,回答

[点拨]1、唐代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是18;2、与我国当代妇女法定初婚年龄早;3、初婚年龄偏低,加速人口的增长;4、晚婚能够延长世代的间隔,会降低出生率,有效的控制人口数量。[过渡]18世纪中期欧洲爆发了工业革命,人口增长出现了新的模式,同学们看“高-低-高模式”,结合图1,思考回答:其特点、出现的时间、影响因素、分布

[板书]2、“高-低-高”模式

(1)特点(2)出现的时间(3)影响因素(4)分布

[点拨] “高-低-高”模式的特点: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其形成条件:工业化生产方式代替手工劳动、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人口死亡率下降。代表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起,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讨论]阅读教材P5《美洲粮食作物的传播与人口增长》,讨论:粮食生产和人口增长之间是什么关系?

[点拨]明清时期,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粮食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美洲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于明中叶陆续传入中国,为中国粮食问题的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降低死亡率作用巨大.

[过渡]除了粮食问题的解决之外,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死亡率的下降,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看P6“阅读”—赤脚医生的功劳,说明之。

[思考]:这种人口增长迅速,出现什么问题?

[点拨]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不能与资料、环境相适应,不能与社会、经济相协调。

[讨论]读P6“活动”资料,说明艾滋病是怎样影响非洲人口的?

[点拨]艾滋病使非洲人口的寿命减短,并最终导致非洲人口锐减。因艾滋病引起的死亡已经使人口增长率从1985年的3.3%下降到现在1%以下。

第二课时

[过渡]有关资料说明:截至2005年10月1日,日本的总人口约为1.28亿,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例最低(占人口总数的13.7%),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最高(占人口总数的20.1%),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下降,出现了新的人口增长模式,看P7“低-低-低”模式,

结合图,思考回答:其特点、出现的时间、影响因素、分布

[板书]3、“低-低-低”模式

(1)特点(2)出现的时间(3)影响因素(4)分布

[点拨]“三低”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的结果,随着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得到提升,人们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也发生较大的变化。特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很低,大致相同,趋于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趋于零甚至为负;人口总数基本稳定,有些甚至减少。主要分布国家: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中国、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等)。

[思考] 人口增长过慢,甚至出现负增长,会出现问题?

[点拨]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龄化(60岁以上人口占10%或65岁人口占7%以上)出现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重,老年人生活孤单。

[练习][课堂练习]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1)图中粗线表示人口出生率,细线表示人口死亡率,则/////部分表示。

(2)图中A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为“”。

(3)图中B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

(4)图中C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速度都,人口增长模式为“”,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型。

(5)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由于大力开展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向的转变。

(6)分析上图得出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和三基本原则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答案:(1)人口自然增长率(2)高高低原始型(3)传统型(4)很低现代型老年(5)计划生育传统现代(6)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小结: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型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过渡] 发达国家人口的增长“三低”特征明显;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保持下降的趋势,不少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者负增长,我国的人口增长是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呢?看P8“阅读”,总结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人口政策和原因

[板书] 2、我国的人口增长

1、增长模式

2、影响因素

3、问题

4、基本国策

[点拨]目前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由“高-低-高”向“三低型”的转变;促使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有三个:社会经济因素、制度因素、计划生育因素。目前我国人口方面的主要问题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压力,因此,实行计划生育应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基本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讨论思考]P9“活动”题1

[点拨] 我国历史上人口增长缓慢,建国后50年,是我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建国后我国人口增长波动幅度大;人口增长速度与世界人口增长基本相同;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由“高-低-高”向“三低型”的转变。

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为现代型是由于生产力水平高,中国的人口转型主要是由于我国执行严格的人口政策所至,这是不同的。

【思考】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归纳总结】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前者属于“三低”的现代型,后者属于“高-低-高”模式的过渡型。其实在发达国家内部也存在差异。欧洲:-0.1%;日本:0.2%;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0.4%~0.8%之间。发展中国家内部也存在差异。大洋州除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外的其它国家、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绝大多数国家属于“过渡型”。少数发展中国家属于“现代型”,如中国、新加坡、韩国、古巴和乌拉圭等。

[课堂小结]人口自然增长的模式经历了“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三个不同的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思想意识的改变而产生的,同学们要根据有关的数据,加以论证,充分认识人口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控制人口的重要性。

[课外作业]P9活动题2、3、4查找本地区历次人口普查资料(总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绘制其变化曲线,判断目前本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板书设计】

一、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历程

2、人口自然增长率

3、影响人口增长因素

二、人口增长模式

特点

1、“高-高-低”模式出现的时间

2、“高-低-高”模式影响因素

3、“低-低-低”模式分布

问题

增长模式

影响因素

三、我国的人口增长问题

基本国策

人口增长模式有三种:

人口增长模式有三种: 1 “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传统型)又可分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基本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很/较低自然增长率。 这种模式的利弊实在很难说。 分布:原始社会和现在个别国家的个别地区 2 “高低高”模式(过渡型),发生在产业革命以后。 基本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利:增加社会劳动力,增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促进城市化进程; 弊:发展到现在,弊端已经很明显了。过多的人口造成社会就业压力空前,更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紧缺,社会难以安定等一系列问题 分布:农业社会和个别国家 3 “低低低”模式(现代型),基本特点:人口出生率开始明显下降,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随着两者的差距逐渐减小,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有些国家甚至开始出现负增长或零增长。目前,主要的发达国家已进入。 利:有效缓解人口迅猛增长的趋势,使区域人口从严重的不平衡状态回复到新的基本平衡状态。 弊:随着“现代型”的发展,有的国家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这使得社会劳动力缺乏,不利于产业发展,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出现人口老龄化严重,增加社会福利负担,更不利于国家的财政建设。 分布: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 (1)发达国家已处于“现代型”。 (2)发展中国家尚处于“过渡型”。 (3)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过渡型”。

辽中南: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良好、有大量的熟练技工、市场广阔、政策支持、交通便利 措施:发展多元化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壮大科学力量、环境综合治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型国企优化改造 京津唐:市场广口、智力支持(大学众多)、政策支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措施: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合理利用资源、发展重化工业、第三产业、环境治理 长三角:市场广阔、政策支持、交通便利、劳动力素质高、工业门类齐全 措施:环境治理、清洁水源、发展第三产业 珠三角:市场广阔、毗邻港澳东南亚、政策支持、交通便利、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租地 措施:大力发展重化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自主创新、环境治理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设计)

第一节人口增长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过快的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3、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案例,是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中国人人口增长状况。 教学难点:分析三种人口增长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这是我们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通过上个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必修Ⅰ中,我们了解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必修Ⅱ,主要学习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内容有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重点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形成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人口、环境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是人口地理的重要内容。人口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我想问同学们几个问题:请问同学们的父辈有几兄妹,请问同学们自己有几兄妹?(学生答)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为什么在你父辈和在你们这一辈兄弟姐妹的人数有这么大的区别呢?这两种情况各属于什么样的人口增长模式?这就是我们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课件展示: “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图” 师1999年10月12日是世界人口60亿日,目前全世界每年净增人口7 700万,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80亿。 你认为世界人口增长有规律可循吗?能说说21世纪人口增长的趋势吗?

2.1.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难)

当前测评试卷: 高一地理周评测套题(第2周) 适用对象:高一 试题总数:20 考试时限: 20分钟 姓名: 套题难易程:难 一、 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读X 、Y 两国人口金字塔图,回答1—3题: 1.Y 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答案解析】选D 。Y 国人口金字塔图,中老年比重大,青少年比重小,应该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故选D 。 【相关知识点】2.1.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难易程度】中 2.造成X 、Y 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 .经济水平 B .教育水平 C .历史条件 D .自然条件 【答案解析】选A 。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受到社会生产力,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故选A 。 【相关知识点】2.1.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难易程度】中 3.属于Y 类型的国家有 A .尼日利亚 B .印度 C .泰国 D .日本 【答案解析】选D 。Y 类型的国家为发达国家,只有日本为发达国家,故选D 。 【相关知识点】2.1.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难易程度】难 右图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图,读图完成4—6题: 4.④国目前人口增长属于下列哪一阶段 A .原始低增长阶段 B .加速增长阶段 C .增长减缓阶段 D .低速增长阶段 【答案解析】选A 。④国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为原始低增长阶段,故选A 。 【相关知识点】2.1.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 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难易程度】难 出生率% ① ② ③ ④

人口增长模式练习题(附答案)

1、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数量 2、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往往是不同的,下列不属于其形成原因的是 A、人口数量的多少 B、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 C、社会、经济的差异 D、文化、环境的差异 3、影响死亡率变化的主要社会环境因素是 ①经济因素②政治因素③医疗卫生条件④生育政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读右图,回答4-6题: 4、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7、人口增长模式中,传统型和现代型的共同特点是( ) A、两者的出生率都高 B、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高 C、两者的死亡率都低 D、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低 ) A、① B、② C、③ D、④ 9、对该国人口增长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正确的是() A、①——现代型 B、②——传统型 C、③——原始型 D、④——过渡型 1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 A、人口的出生率比发达国家低 B、人口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低 C、人口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 D、婴儿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低 11、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以前,人口增长为“低-低-低”模式 B、农业文明时期,人口增长为“低-低-高”模式 C、产业革命时期,人口增长为“高-低-高”模式 D、后工业化时期,人口增长为“高-高-低”模式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欧洲所有国家的人口已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 B、非洲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正在向“低—低—低”模式转变 C、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 D、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低—低—低”模式 13、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 B.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 C.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 D.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七年级地理上册 4_1 人口的增长与分布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4.1人口的增长与分布 学案导学 1了解世界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趋势。 2能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密度。 先学后教 1.世界人口增长: (1)人口数量:已超过___________ (2)增长特点:18世纪以前,增长________;工业革命以后,增长速度____________,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____________。 2.增长速度: (1)表示方法: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表示; (2) 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口增长地区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个别国家出现了负增长;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3.世界人口的分布: (1)表示方法:人口疏密程度用__________________表示; (2) 计算公式:人口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口稠密区与人口稀疏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人口稠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人口稀疏。 小组合作

1.综合分析人口稠密区的地理共同点? 当堂达标 (2014.厦门)读图1,完成1~3题。1.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是() A.北美洲 B.欧洲 C.大洋洲 D.非洲 2.亚洲人口集中分布在亚洲的() A.东部和南部 B.北部和西部 C.中部和东部 D.西部和南部 3.南极洲无人定居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缺乏 B.地震灾害频繁 C.地形崎岖不平 D.气候酷寒干燥 4.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A.亚洲B.欧洲C.非洲D.美洲 (2013.潍坊)读 甲、乙两个国家 的领土面积和人口数据表,回答5、6小题。 5.关于甲、乙两个国家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分别是51.7人/千米2和229.9人/千米2 B.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是2.4%和0.01% C.甲国可能面临劳动力短缺

人口增长模式 练习题

i n t h e i r b 1、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 A 、人口出生率 B 、人口死亡率 C 、人口自然增长率 D 、人口数量2、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往往是不同的,下列不属于其形成原因的是A 、人口数量的多少 B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C 、社会、经济的差异 D 、文化、环境的差异3、影响死亡率变化的主要社会环境因素是 ①经济因素②政治因素③医疗卫生条件④生育政策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读右图,回答4-6题: 4、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①②③ D 、③②①④7、人口增长模式中,传统型和现代型的共同特点是( )A 、两者的出生率都高B 、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高C 、两者的死亡率都低D 、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低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完成8-9题 阶段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① 3.8 3.20.6② 3.5 2.4 1.1③ 2.9 1.2 1.7④ 1.3 1.00.3 8、该国人口增长具有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阶段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对该国人口增长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现代型 B 、②——传统型 C 、③——原始型 D 、④——过渡型1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 A 、人口的出生率比发达国家低 B 、人口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低 C 、人口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 D 、婴儿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低11、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工业革命以前,人口增长为“低-低-低”模式 B 、农业文明时期,人口增长为“低-低-高”模式 C 、产业革命时期,人口增长为“高-低-高”模式 D 、后工业化时期,人口增长为“高-高-低”模式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欧洲所有国家的人口已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 B 、非洲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正在向“低—低—低”模式转变 C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 D 、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低—低—低”模式13、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 B.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

2.1.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易)

当前测评试卷: 高一地理周评测套题 (第1周) 适用对象:高一 试题总数:20 考试时限: 20分钟 姓名: 套题难易程:易 一、 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读右图,回答1—3题: 1.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解析】选A 。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低死亡率、低出生 率,(均小于1%),故选A 【相关知识点】2.1.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 布 【难易程度】易 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解析】选C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出生率减去死亡率,③接近2%,最高,故选C 【相关知识点】2.1.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难易程度】易 3.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①②③ D .③②①④ 【答案解析】选B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先后出现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依据图示,故选B 。 【相关知识点】2.1.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难易程度】中 4.对目前中国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严重老龄化 B .人口多,自然增长率高 C .人口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 D .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答案解析】选D 。目前中国人口状况刚由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故选D 。 【相关知识点】2.1.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难易程度】易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们逐渐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环境的状况,人们的营养水平和保障生命的各种条件,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改善,也就是说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部是导致人口死亡率下降的原因。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但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真正实现,要通过生育率下降来完成。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5.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不同步,其根本原因是 A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 .生育观念不同 C .自然环境不同 D .营养水平不同 【答案解析】选A 。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不同步,其根本原因就是生产

地理知识点梳理-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doc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我国自建国以来到现在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4.运用图表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5.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世界人口的增长体现两个差异 (1)时间差异: 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2)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低水平,人口增长缓 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慢 很快 2.原因分析 (1)人口增长率的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温馨提示

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构成。 2.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总结不同模式中,三项指标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类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Ⅰ原始型高高低 Ⅱ传统型高低高 Ⅲ现代型低低低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①发达国家:现 代型。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③我国: 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温馨提示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除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政策影响外,与传统文化观念、宗 教信仰、婚俗等地域文化也密切相关。 三、人口的迁移

人口增长模式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典型例题] 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4.03.02.01.0 00 1.0 2.0 3.0 4.0人口死亡率(%) 人口出 生率 (%) (1)图中A 点的人口出生率为 、人口死亡率为 ;B 点的人口出生率为 、人口死亡率为 ;C 点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D 点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2)A 、B 、C 、D 表示四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下列①英国②埃及③芬兰④尼加拉瓜⑤意大利⑥瑞典六个国家中,属于A 类的是 ,属于C 类的是 ,属于D 类的是 。 (3)中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正在向A 、B 、C 、D 中的 类接近,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减缓的原因是 。 解析:第(1)小题通过读图获得A 、B 、C 、D 四点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再通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的关系即可

得到C 、D 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解第(2)小题通过各点人口增长模式的情况,结合各国的人口增长情况可得出答案。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城市已基本实现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而农村人口还处于这一转变过程中。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减慢。 答案:(1) 2.5 0.6 3 2.8 0.05 -0.3 (2)②④ ①③ ⑤⑥ (3)C 实行计划生育 2、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低——低——低”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人口 人口出生率(%) 1.0 2.03.04.0 1.0 2.0 3.0 4.0 解析:人口增长模式有“高——高——低”、“高——低——高”、 “低——低——低”等不同模式。“低——低——低”的人口增长模式是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的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目前的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此种人口

知识点测试: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知识点测试: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一、单选题 下图为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四国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丁乙丙甲D.丁丙乙甲2.近年来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国家是 A.丁国B.乙国C.丙国D.甲国 读贵、苏、川、粤四省2007年与2017年人口相关数据统计表,回答3~4题。 3.关于上述四省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省北部经济发达B.②省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C.③省全年日照时间长D.④省地势平坦开阔 4.有关①省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模式为“高—高—低”B.人口增长受经济因素影响较小 C.省内各地区城市化水平差异大D.城市化水平提高主要得益于高新技术产业读四种人口死亡率与出生率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表示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A.①B.②C.③D.④6.人口老龄化现象最为严重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读“2012年四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完成7~8题。 7.图中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的国家是 A.甲B.乙 C.丙D.丁 8.与图中丙国人口增长模式一致的有 ①埃及②日本③加拿大④肯尼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某时期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完成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B.乙国人口增长为“高—低—高”模式 C.丙国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 D.丁国人口增长为现代型 10.有关乙、丙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国城市化进程减慢 B.丙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 C.乙国劳动力不够充足 D.两国城市均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11.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如果a、b、c分别代表三个国家,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a——德国B.b——肯尼亚 C.c——印度D.b——日本 二、填空题 12.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__。 (2)图中处于人口再生产“高低高”模式阶段的主要是_____和____(填字母)。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__(发展中或发达)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3)图中人口死亡率下降最快的阶段是_________(填字母)。 (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_____________阶段(填字母),应

湘教版教学设计:人口增长模式

湘教版必修II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 湖州菱湖中学 【设计思想】 地理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程的设计,力求以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以“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主线,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教材分析】 本节有三个主题:一是人口增长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二是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三是我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及人口政策。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了解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是协调人地关系的基础。因此,本单元将“人口增长模式”作为开篇,与当前的社会现实、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能够引起大家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熟悉中国乃至世界人口的数量及分布,在此基础上,学习人口发展的规律,本节内容对于高中年龄阶段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智力发展水平来说难度较小。 本节内容系统性教强。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反思等教学环节,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运用图表分析法、材料分析、比较等方法,正确认识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2)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与地区分布。 (3)根据资料,分析我国和当地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率分布图,进一步提高读图和分析能力。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1.1人口增长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通过比较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特征,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及其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和思考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难点: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及用具案例探究法、图表分析法。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提问)今年是第22个世界人口日,有谁知道世界人口日是哪一天吗?为什么要设立世界人口日(7月11日,联合国当时设立世界人口日主要是为了唤起全民对人口问题及其发展的高度重视)?世界人口日的设立,说明人口问题已经和资源、环境、发展问题一样成为人类社会当今面临的重大问题。这就是今天开始要学习的内容——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新课讲授】 (讲解)(大屏幕展示) 1999年10月12日,第60亿位居民在波黑诞生,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充满担忧。联合国将地球村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世界人口达到60 亿标志着世界人口在40年内翻了一番。2008年6月世界人口已经达到66.18亿,2008年2月16日中国人口已达13.22亿,目前全世界每年净增人口7 700万,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80亿。世界人口增长走过怎样的历程?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将会怎样演变?请同学们看图1—1,了解世界人口的历史增长 (板书)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历程 (活动探究一)(大屏幕展示)“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课本P2图1-1)。 (师)请大家注意横轴和纵轴的含义,并对照课本相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①世界人口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呈现了什么样的增长趋势?什么时候增长最快?②历史上世界人口的增长有什么特点? (生)①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中世纪和现代六个阶段。

(完整版)人口增长模式_练习题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与地区分布检测 1、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数量 2、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往往是不同的,下列不属于其形成原因的是 A、人口数量的多少 B、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 C、社会、经济的差异 D、文化、环境的差异 3、影响死亡率变化的主要社会环境因素是 ①经济因素②政治因素③医疗卫生条件④生育政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读右图,回答4-6题: 4、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7、人口增长模式中,①和④的共同特点是( ) A、两者的出生率都高 B、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高 C、两者的死亡率都低 D、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低 阶段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① 3.8 3.2 0.6 ② 3.5 2.4 1.1 ③ 2.9 1.2 1.7 ④ 1.3 1.0 0.3 ) A、① B、② C、③ D、④ 9、对该国人口增长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正确的是() A、①“高-高-低” B、②低-低-高” C、③“低-低-低” D、④”低- 高-低” 1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 A、人口的出生率比发达国家低 B、人口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低 C、人口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 D、婴儿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低 11、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以前,人口增长为“低-低-低”模式 B、农业文明时期,人口增长为“低-低-高”模式 C、产业革命时期,人口增长为“高-低-高”模式 D、后工业化时期,人口增长为模式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欧洲所有国家的人口已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 B、非洲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正在向“低—低—低”模式转变 C、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 D、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低—低—低”模式 13、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 B.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设计复习过程

《人口增长模式》教 案设计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设计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设计人口增长模式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作者:————————————————————————————————日期:

《人口增长模式》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教材分析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形成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工业革命之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后又演变成了“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本节课的理论性较强,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对这几种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它们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地区分布。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对人口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关于人口模式的划分和总结,学生并未深入了解过。本节课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究,引导学生总结出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成因和分布地区。在此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对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进行探究和解答。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直观图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趋势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2、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掌握各个时期人口的增长模式。 3、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问题以及对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表来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的趋势、特点等。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2、使学生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人口增长和分布人教版

第四章居民和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授课:安丰初中徐玉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运用资料说出人口增长特点。 2.运用地图说出人口分布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学会利用人口统计数字,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2.通过读图讨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人口分布疏密区和稀疏区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小组讨论为主的活动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导入:从上个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数量急剧增长,以致人们惊呼“人口爆炸了”。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了解世界人口的数量、增长、分布等,是每位中学生必需的地理知识。今天我们学习《人口与人种》。 板书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讲授新课] 教师提问:你知道现在地球上有多少人吗?地球上的人口总数是怎样变化的呢? 板书一、世界人口增长 (一)世界人口增长 课堂活动1 1.让学生阅读第二段,说出世界人口总数。 2.教师说明人口数据是一个动态的数据,所以要说清楚是哪一年的。通常以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为准。如2006年,世界人口已达65亿。 板书 1.人口总数:2006年,世界人口已达65亿。

3.投影展示课本P64图 4.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 教师先给学生说明在人口增长曲线图中,曲线的倾斜程度越大,说明人口增长越快,然后引导学生分时段,边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边分析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并板书。 (1)让学生观察18世纪至19世纪30年代(130年)人口曲线的倾斜程度:比较平缓。得出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结论:比较缓慢。 (2)让学生观察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120年)人口曲线的倾斜程度:倾斜程度越来越大。得出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结论:越来越快。 (3)让学生观察20世纪50年代以后至2000年(50年)人口曲线的倾斜程度:倾斜程度更大了。得出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结论:极快。 (4)让学生观察进入21世纪人口增长的曲线(含虚线部分)的倾斜程度:较20世纪末稍缓一些。得出未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结论:将逐渐趋缓。 4.完成活动1,并提问。 (1)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的时间有何变化? (2)这种时间的变化,说明了人口增长的速度有何变化? 5.师生小结:从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口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这表明在这段时间内,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 课堂活动2 1.提问:1.为什么人口增长越来越快? 2.人口增长的快慢用什么衡量呢?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认识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人的寿命延长,婴儿死亡率降低,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为了准确表示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通常以人口自然增长率作为衡量指标。 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自然段,结合图 4.2“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示意”,讨论三者的含义及关系。 4.师生小结; 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是由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即由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增加,值越大,表示增加越多,也就是说人口增长快;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既不增长,也不减少,也就是说人口停止了增长;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减少,绝对值越大,表示减少越多,也就是人口减少快。 课堂活动3 1.组织学生完成P65活动2 2.组织学生根据计算所得的数据讨论下列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是不一样的。 (1)比较表中的四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最大的是尼日利亚,次之是巴西,第三是英国,最小的是意大利) (2)意大利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有何不同?这意味着什么?(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表明意大利的人口在减少)

1.1《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1.1《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人口增长模式》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教材分析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形成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工业革命之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后又演变成了“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本节课的理论性较强,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对这几种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它们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地区分布。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对人口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关于人口模式的划分和总结,学生并未深入了解过。本节课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究,引导学生总结出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成因和分布地区。在此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对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进行探究和解答。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直观图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趋势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2、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掌握各个时期人口的增长模式。 3、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问题以及对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表来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的趋势、特点等。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2、使学生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 1

[点拨]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 3.影响因素 [自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 [点拨]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可分为两大类: ①自然因素:生物学规律、自然环境、自然灾害 ②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人口政策等。 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为生产力发展引起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二、人口增长模式 [合作探究]请同学按照事先划分好的小组,合作探究人类历史发展时期中产生的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分析其形成的时期、分布地、特点和成因。讨论时间约为3分钟,之后小组代表进行成果展示。 [点拨] 1、“高-高-低”模式 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前,分布在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基本特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人口增长缓慢。 原因:该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以采集、狩猎和手工劳动为主,抵御疾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差,以及粮食的缺乏和战争的影响。 2、“高-低-高”模式 出现在工业文明时期,分布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基本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迅速。 原因:产业革命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于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增,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 3、“低-低-低”模式 出现在新技术革命时期,分布在大多数发达国家或地区。 基本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缓慢,不少国家 和地区出现了零增长和负增长。 原因:随着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得到提升,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2 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讲义)

1. 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2. 通过比较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特征||。 3. 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及其成因||。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 1. 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 2. 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3. 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 能够结合某区域的人口统计数据||,正确判断其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并学会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差异||。 一、人口增长模式

①从特征上区分: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不同||,前者描述为“极低”||,后者描述为“较低”||。 ②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曲线特征上区分:前者人口数量变化大||,出生率和死亡率波动大;后者人口数量呈缓慢增长趋势||,死亡率开始下降||。如下图所示||,A表示原始人口增长模式||,B表示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③从所处历史时期区分:前者只存在于原始社会||,后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二、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及今后人口变化趋势||,对比分析如下表所示: 1. 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计划生育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控制人口增长||。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度的下降||,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整体看来||,我国城市人口已基本实现向“三低”模式的转变||,而农村人口还处于这一转变过程之中||。 2. 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原因 ①社会经济因素:生活富裕有利于减少生育; ②制度因素:国家的人口制度、社会主义教育促进了出生率的下降; ③计划生育因素:少生、优生、优育政策逐渐深入人心||。 3. 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1)主要人口问题 ①人口基数大、增长快;②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素质低;③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④人口老龄化;⑤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2)人口政策 ①要严格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设计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设计 1.1人口增长模式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