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盈连接的设计计算书

过盈连接的设计计算书
过盈连接的设计计算书

提高扩展内容

第15章连接设计

1. 过盈连接的设计计算

教材节简单介绍过盈连接的原理、特点及应用。鉴于此连接在机械工程中广泛应用,特作如下扩展,供读者参考。

1.1过盈连接的特点及应用

过盈连接是利用连接零件间的过盈配合来实现连接的。这种连接也叫干涉配合

..

....连接

或紧配合

..。

...连接

过盈连接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对中性好、承载能力大、在冲击载荷下能可靠地工作、对轴削弱少。其主要缺点为配合面的尺寸精度高、装拆困难。过盈连接主要用于轴与毂的连接、轮圈与轮芯的连接以及滚动轴承与轴或座孔的连接等。本节仅介绍圆柱面的过盈连接。

圆柱面过盈连接的设计计算

(1)过盈连接的工作原理及装配方法

1)过盈连接的工作原理

过盈连接是将外径为

d的被包容件压入内径为A d的包容件中(图)。由于配合直径

B

间有B

?的过盈量,在装配后的配合面上,便产生了一定的径向压力。当连接承受A?

+

轴向力F(图)或转矩T(图)时,配合面上便产生摩擦阻力或摩擦阻力矩以抵抗和传递外载荷。

a) 圆柱面过盈连接b) 受轴向力的过盈连接

c) 受转矩的过盈连接

图圆柱面过盈连接的工作原理

2)过盈连接的装配方法

过盈连接的装配方法有压入法

...。

...和温差法

压入法是利用压力机将被包容件直接压入包容件中。由于过盈量的存在,在压入过程中,配合表面微观不平度的峰尖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擦伤或压平,因而降低了连接的紧固性。在被包容件和包容件上分别制出如图所示的导锥,并对配合表面适当加润滑剂,可以减轻上述擦伤。

温差法是加热包容件或(和)冷却被包容件,使之既便于装配,又可减少或避免损伤配合表面,而在常温下即达到牢固的连接。加热是利用电加热,冷却采用液态空气(沸点为-副1940C)或固态二氧化碳(又名干冰,沸点为-790C)。

温差法可以得到较大的固持力,常用于配合直径较大的连接;冷却法则常用于配合直径较小时。

过盈连接的应用实例见图及。

由于过盈连接拆装会使配合面受到严重损伤,当装配过盈量很大时,装好后再拆开就更加困难。因此,为了保证多次装拆后的配合仍能具有良好的紧固性,可采用液压拆卸,即在配合面间注入高压油,以涨大包容件的内径,缩小被包容件的外径,从而使连接便于拆开,并减小配合面的擦伤。但采用这种方法时,需在包容件和(或)被包容件上制出油孔和油沟,如图所示。

图过盈装配的导向结构图曲轴过盈连接组装件

(2) 过盈连接的设计计算

过盈连接计算的假设条件是:连接零件中的应力处于平面应力状态(即轴向应力

0=z σ)

,应变均在弹性范围内;材料的弹性模量为常量;连接部分为两个等长的厚壁筒,配合面上的压力为均匀分布。

过盈连接主要用以承受轴向力或传递转矩,或者同时兼有以上两种作用(个别情况也用以承受弯矩)。由前述工作原理可知,为了保证过盈连接的工作能力,强度计算须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已知载荷的条件下,计算配合面间所需产生的压力和产生这个压力所需的最小过盈量;另一方面是在选定的标准过盈配合下,校核连接的诸零件(如轮圈与轮芯、轮毂与轴等)在最大过盈量时的强度。如采用胀缩法装配时,还应算出加热及冷却的温度。此外,须算出装拆时所需的压入力及压出力。必要时还应算出包容件外径的胀大量及被包容件内径的缩小量。现分述于后。

1) 配合面间所需的径向应力p

过盈连接的配合面间应具有的径向应力是随着所传递的载荷类型不同而异的。

A. 传递轴向力F 当连接传递轴向力F 时(图),应保证连接在此载荷作用下,不产生轴向滑动。亦即当径向力为p 时,在外载荷F 的作用下,配合面上所能产生的轴向摩擦阻力f F ,应大于或等于外载荷F 。

设配合的公称直径为d ,配合面间的摩擦系数为f ,配合长度为l ,则

dlpf F f π=

因需保证F F f ≥,故

dlf

F p π≥ B. 传递转矩T 当连接传递转矩T 时(图),则应保证在此转矩作用下不产生周向滑移。亦即当径向压力为p 时,在转矩T 的作用下,配合面间所能产生的摩擦阻力矩f

M 应大于或等于转矩T 。

图 轴与轴承、齿轮的过盈连接

及拆开时用的注油螺口管道

设配合面上的摩擦系数为f ,配合尺寸同前,则

2

d dlpf M f π= 因需保证T M f ≥,故得

lf d T

p 22π≥

配合面间摩擦系数的大小与配合面的状态、材料及润滑情况等因素有关,应由实验测定。表给出了几种情况下摩擦系数值,以供计算时参考。

C. 承受轴向力F 和转矩T 的联合作用 此时所需的径向压力为

dlf d T F p π222??? ??+≥

2) 过盈连接的最小有效过盈量min δ

根据材料力学有关厚壁圆筒的计算理论,在径向压力为p 时的过盈量为

3221110)//(?+=?E C E C pd

则由式()~()可知,过盈连接传递载荷所需的最小过盈量为

3221

1min 10????? ??+=?E C E C pd

两式中:?、min ?——分别为过盈连接的过盈量和最小过盈量,单位为m μ;

p ——配合面间的径向压力,由式()~()计算,单位为MPa ;

d ——配合的公称直径,单位为mm ;

1E 、2E ——分别为被包容件与包容件材料的弹性模量,单位为

MPa ; 1C ——被包容件的刚性系数,12122

121μ--+=d d d d C ;

2C ——包容件的刚性系数,22222

221μ+-+=d d d d C ;

1d 、2d ——分别为被包容件的内径和包容件的外径,单位为mm ;

1μ、2μ——分别为被包容件与包容件材料的泊松比。对于钢,3.0=μ;对于铸

铁,25.0=μ。

由式()~()可见,当传递的载荷一定时,配合长度l 越短,所需的径向压力p 就越大。再由式(7-11)可见,当p 增大时,所需的过盈量也随之增大。因此,为了避免在载荷一定时需用较大的过盈量而增加装配时的困难,配合长度不宜过短,一般推荐采用d l 9.0≈。但应注意,由于配合面上的应力分布不均匀,当d l 8.0>时,即应考虑两端应力集中的影响,并从结构上采用降低应力集中的措施,参看图。

显然,上面求出的min ?只有在采用胀缩法装配不致擦去或压平配合表面微观不平度的峰尖时才有效的。所以采用胀缩法装配时,最小有效过盈量min min ?=δ。但当采用压入法装配时,配合表面的微观峰尖将被擦去或压平一部分(图),此时按式()求出的min ?即为理论值,应再增加被擦去部分2u ,故计算公式为

???

+=+?=21min min (8.022z z R R u u δ ()

图 压入法装配时配合表面擦去部分示意图 式中:u ——装配时图所示两配合表面上微观峰尖被擦去部分的高度之和,取其为)(4.021z z R R +,单位为m μ;

1z R 、2z R ——分别为被包容件及包容件配合表面上微观不平度的十点高度,

单位为m μ,其值随表面粗糙度而异,见表。

表 加工方法、表面粗糙度及表面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z R 加工方法 精车或精镗,中等磨光,刮(每平方厘米内有~3个点)

铰,精磨,刮(每平方厘米内有3~5个点) 钻石刀头镗,镗磨 研磨,抛光,超精加工等 表面

粗糙度代

m R z μ/ 10

设计过盈连接时,如用压入法装配,应根据()求得的最小有效过盈量min δ,从国家标准中选出一个标准过盈配合,这个标准过盈配合的最小过盈量应略大于或等于min δ。若使用胀缩法装配时,由于配合表面微观峰尖被擦伤或压平的很少,可以略去不计,亦即可按式()求出min min δ=?后直接选定标准过盈配合。

还应指出的是:实践证明,不平度较小的两表面相配合时贴合的情况较好,从而可提高连接的紧固性。

3) 过盈连接的强度计算

前已指出,过盈连接的强度包括两个方面,即连接的强度及连接零件本身的强度。由于按照上述方法选出的标准过盈配合已能产生所需的径向压力,即已能保证连接的强度,所以下面只讨论连接零件本身的强度问题。

过盈连接零件本身的强度,可按材料力学中阐明的厚壁圆筒强度计算方法进行校核。当压力p 一定时,连接零件中的应力大小及分布情况见图。首先按所选的标准过盈配合种类查算出最大过盈量max δ(采用压入法装配时应减掉被擦去的部分2u ),再按式()求出最大径向压力max p ,即

32211max

max 10

????? ??+=E C E C d p δ ()

水轮机的选型计算

一、水轮机选型计算的依据及其基本要求.....................................................................1 1 水轮机选型时需由水电勘测设计院提供下列原始数据.................................1 2 水轮机选型计算应满足下述基本要求......................................................1 二、反击式水轮机基本参数的选择计算..................................................................1 1 根据最大水头及水头变化范围初步选定水轮机的型号.................................1 2 按已选定的水轮机型号的主要综合特性曲线来计算转轮参数.................................1 3 效率修正..........................................................................................4 4 检查所选水轮机工作范围的合理性.........................................................4 5 飞逸转速计算....................................................................................5 6 轴向推力计算....................................................................................5 三、水斗式水轮机基本参数的选择计算......................................................10 1 水轮机流量.......................................................................................10 2 射流直径d 0.......................................................................................10 3 确定D1/d 0.......................................................................................10 4 水轮机转速n ....................................................................................10 5 功率与效率................................................................................................11 6 飞逸转速..........................................................................................12 7 水轮机的水平中心线至尾水位距离A ......................................................12 8 喷嘴数Z 0的确定....................................................................................12 9 水斗数目Z1的确定.................................................................................12 10 水斗和喷嘴的尺寸与射流直径的关系...................................................13 11 引水管、导水肘管及其曲率半径.........................................................13 12 转轮室的尺寸..............................................................................14 A 水机流量..........................................................................................17 B 射流直径.............................................................................................17 C 水斗宽度的选择..........................................................................................17 D D/B 的选择.............................................................................................17 E 水轮机转速的选择.......................................................................................17 F 单位流量的计算..........................................................................................17 G 水轮机效率................................................................................................18 H 飞逸转速................................................................................................18 I 转轮重量的计算..........................................................................................18 四、调速器的选择.............................................................................................20 1 反击式水轮机的调速功计算公式.....................................................................20 2 冲击式水轮机的调速功计算公式.....................................................................20 五、阀门型号、大小的选择.................................................................................21 1 球阀的选择................................................................................................21 2 蝴蝶阀的选择 (22) 目 录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名称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设计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 学生姓名李宇康 学号124100161 系、专业城市建设系土木工程 指导教师周卫 2015年5 月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1、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的特征和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四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勘查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水位深为2.0m,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 建筑安全等级为2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 V=1765, M=169KN·m,H = 50kN; 柱的截面尺寸为:800×600mm; 承台底面埋深:D = 2.0m。 2、根据地质资料,以黄土粉质粘土为桩尖持力层,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为300×300,桩长为10.0m 3、桩身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c =15MPa,弯曲强度设计值为 f m =16.5MPa,主筋采用:4Φ16,强度设计值:f y =310MPa 4、承台设计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 c =15MPa,弯曲抗压强度设 计值为f m =1.5MPa。 、附:1):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2):桩静载荷试验曲线。 附表一: 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表1-1 土 层代号名称 厚 度 m 含水 量w (%) 天然 重度 (kN/m3 ) 孔 隙 比 e 侧模 阻力 桩端 阻力液性 指数 I L 直剪试验 (直快) 压缩 模量 E s (MPa) 承载力 特征值 f k(kPa) q sk kPa q pk kPa 内摩 擦角 ?? 粘聚 力c (kPa) 1 杂填土 2.0 20 18.8 2 2 6.0 90 2 淤泥质土9 38.2 18.9 1.02 22 1.0 21 12 4.8 80 3 灰黄色粉 质粘土 5 26.7 19. 6 0.75 60 2000 0.60 20 16 7.0 220 4 粉砂夹粉 质粘土 >10 21.6 20.1 0.54 70 2200 0.4 25 15 8.2 260 附表二:

UASB的设计计算

UASB 的设计计算 6.1 UASB 反应器的有效容积(包括沉淀区和反应区) 设计容积负荷为)//(0.53d m kgCOD N v = 进出水COD 浓度)/(112000L mg C = ,)/(1680L mg C e =(去除率85%) V= 3028560 .585 .02.111500m N E QC v =??= 式中Q —设计处理流量d m /3 C 0—进出水CO D 浓度kgCOD/3 m E —去除率 N V —容积负荷,)//(0.53d m kgCOD N v = 6.2 UASB 反应器的形状和尺寸 工程设计反应器3座,横截面积为矩形。 (1) 反应器有效高为m h 0.6=则 横截面积:)(4760 .62856 2m h V S =有效= = 单池面积:)(7.1583 4762m n S S i === (2) 单池从布氺均匀性和经济性考虑,矩形长宽比在2:1以下较合适。 设池长m l 16=,则宽m l S b i 9.916 7 .158=== ,设计中取m b 10= 单池截面积:)(16010162'm lb S i =?== (3) 设计反应器总高m H 5.7=,其中超高0.5m 单池总容积:)(1120)5.05.7(160'3 ' m H S V i i =-?=?= 单池有效反应容积:)(96061603 'm h S V i i =?=?=有效 单个反应器实际尺寸:m m m H b l 5.71016??=?? 反应器总池面积:)(48031602 ' m n S S i =?=?= 反应器总容积:)(336031120'3 m n V V i =?=?=

水电站厂房参数设计计算书

水电站厂房 第一节几种水头的计算(1) H max=Z蓄—Z单机满出力时下游水位 H r= Z蓄—Z全机满出力时下游水位 H min=Z底—Z全机满出力时下游水位 一、H max的计算。 1 假设H max=84m 由公式Nr=K Q H 公式中 Nr为单机出力50000KW K 为出力系数8.5 H 为净水头=H0—ΔH=0.97H0 (ΔH=0.03H0) Q 为该出力下的流量。 故解出Q=70.028m3/s 查下游流量高程表得下游水位为198.8m 上游水位为284m ΔH=0.03 (284—198.8)=2.6m 又因为284—84—2.6= 197.4 2 重新假设Hmax=83m 由公式Nr=K Q H 解出Q=70.87m3/s 查下游流量高程表得下游水位为199.3m 上游水位为284m ΔH=0.03 (284—199.3)=2.5m

又因为284—83—2.5=198.5 故H max=83m 二、H min的计算。 1 假设H min=60m 由公式Nr=K Q H 公式中 Nr为全机出力200000KW K 为出力系数8.5 H 为净水头=H0—ΔH=0.97H0 (ΔH=0.03Ho) Q 为该出力下的流量。 故解出Q=392.16m3/s 查下游流量高程表得下游水位为203.50m 上游水位为264m ΔH=0.03 (264—203.50)=1.80m 又因为264—60—1.80=202.20< 203.50 2 重新假设Hmin=59m 由公式Nr=K Q H 解出Q=398.80m3/s 查下游流量高程表得下游水位为203.58m 上游水位为264m ΔH=0.03 (264—203.58)=1.77m 又因为264—59—1.77=203.23 = 203.58 故H min=59m 三、H r的计算。

桩基础设计实例计算书说课材料

桩基础设计实例 某城市中心区旧城改造工程中,拟建一幢18层框剪结构住宅楼。场地地层稳定,典型地质剖面图及桩基计算指标见表8-5。柱的矩形截面边长为400mm ×500mm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柱底的荷载为:5840=k F kN ,180=xk M kN ·m , 550=yk M kN ·m ,120=xk H kN 。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取C30,配置HRB400级钢筋, 试设计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 表8-5 地质剖面与桩基计算指标 解:(1)桩型的选择与桩长的确定 人工挖孔桩:卵石以上无合适的持力层。以卵石为持力层时,开挖深度达26m 以上,当地缺少施工经验,且地下水丰富,故不予采用。 沉管灌注桩:卵石层埋深超过26m ,现有施工机械难以沉管。以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单桩承载力仅240~340 kN ,对16层建筑物而言,必然布桩密度过大,无法采用。 对钻(冲)孔灌注桩,按当地经验,单位承载力的造价必然很高,且质量控制困难,场地污染严重,故不予采用。 经论证,决定采用PHC400-95-A (直径400mm 、壁厚95mm 、A 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十字型桩尖。由于该工程位于城市中心区,故采用静力法压桩。 初选承台埋深d =2m 。桩顶嵌入承台0.05m ,桩底进入卵石层≥1.0m ,则总桩长

L=0.05+1.0+10.4+3.5+9.3+1.0≈25.3m 。 (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 ①按地质报告参数预估 ∑+=i sia P p pa a L q u A q R ()4596910.1803.9105.3304.1061254.044.055002+=?+?+?+?+???+??? ? ????=ππ =1150kN ②按当地相同条件静载试验成果 u Q 的范围值为2600 ~3000kN 之间,则 1500~13002/==u a Q R kN , 经分析比较,确定采用13502/==u a Q R kN 。 (2)估算桩数与平面布桩 ①初选桩的根数 3.41350 5840==a k R F n > 根,暂取5根。 ②初选承台尺寸 桩距2.14.00.30.3=?==d s m ,并考虑到xk yk >M M ,故布桩如图8-29所示: (a) 平面 (b) 立面 图8-29 承台尺寸及荷载图

t高密度澄清池设计计算书环境平台

中间总集水槽宽度:B=0.9(1.5Q )0.4 =0.9×(1.5×0.463) =0.78m 40000t/d 高密度澄清池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水量 Q=40000t/d=1666.7t/h=0.463m 3/s 二、构筑物设计 水的有效水深:本项目的有效水深按 6.8 米设计。 1、絮凝池:停留时间 6~10min ,取 8 min 。 则有效容积:V=1666.7×8/60=222.3 m 3 平面有效面积:A=222.3/6.8=32.7m 2。 取絮凝池为正方形,则计算并取整后。絮凝池的有效容积: 5.7m×5.7m× 6.8m(设计水深)=221m 3。 原水在絮凝池中的停留时间为 7.96min 2、澄清区 斜管上升流速:12~25m/h ,取 22.5 m/h 。——斜管面积 A 1=74.08m 2。 沉淀段入口流速取 60 m/h 。——沉淀入口段面积 A 2=27.78m 2。 0.4 取 B=0.9m 。 从已知条件中可以列出方程: X·X1=27.78——① (X-1.3)·(X-X1-0.25-0.5)=74.08——② 可以推出:A=X 3-2.05X 2-100.885X+36.114=0 当 X=11 时A=9.33>0 当 X=10.9 时A=-12.064<0 所以取 X=11。即澄清池的尺寸:11m×11m×6.8m=822.8m 3原水在澄清池中的停留时间:t=822.8/0.463=1777.1s=29.6min 。 斜管区面积:9.7m×7.7m=74.69m 2 水在斜管区的上升流速:0.463/74.69=0.0062m/s=6.2mm/s=22.32m/h 1

厌氧塔试水方案

厌氧塔试水方案 厌氧塔在施工结束后要进行充水检验是否有渗漏点及基础沉降观测,以保证投入运行时能够达到设计施工标准。厌氧系统设备按照下列标准执行,工艺和材料符合下列标准和规定的最新版本的要求: 1)《苏州科特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企业标准》SP-037 2)《钢制焊接常压容器》JB4735-97 1、前期准备 1.1塔体制作安装完毕,塔体焊接的所有构件及附件应全部完工, 达到验收标准。塔内废铁、焊条以及废物清理干净,封门前请甲方、监理验收,形成验收文件。 1.2试水应有各个工种配合,具体要求铆焊、管道、电气、机装人 员协调处理。 2、试水步骤 2.1试水前测量塔体垂直度(取4监测点)及圆度(取4监测点) 并通过业主确认记录监测数据。 2.2 先向塔体内充水到1/4水位处,观察24小时后塔体垂直度及圆 度,无异常变化后充水到1/2处,同样观察。24小时,无异常变化后充水到3/4处,再观察24小时,无异常变化后将塔体充满水,再观察24小时。 2.3 充水过程中观察塔体是否存在渗漏、异常变形现象,如有异常 现象出现,应立即停止注水,检查并排除异常现象后恢复试水工

作。 3、基础沉降观测 在筒体下部取4个观测点,塔体充水到1/2高度时,进行一次观测,并与充水前的数据进行比对,计算出实际的不均匀沉降量,当未超过允许的不均匀沉降量时,在充水至3/4高度时,进行一次测量,若仍未超过允许的不均匀沉降量时,可继续充水至最高液位,48小时后,进行观测,当沉降无明显变化时,即为合格。当沉降有明显变化时,则保持最高液位,每天观测,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4、技术要求 4.1 塔注水到最高液位并保持24小时后渗漏、无异常变形为合格。 4.2 如有渗漏时应将塔内水放至适当高度,将渗漏处返修补焊,再 重新进行盛水试验,直到不渗漏为止。 4.3 如在充水过程中发现基础发生不允许的沉降,应停止充水,待 处理后方可继续进行试验。 4.4 充水时应有人在现场值班,发异常情况应停止充水,并报告技 术负责人。 5、安全保证措施 5.1 充水时的操作人员在高空进行开阀门时,应系好安全带、防滑 保证措施。

桩基础工程计算实例详解

桩基础工程 1.某工程用打桩机,打如图4-1所示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共50根,求其工程量,确定定额项目。 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 【解】工程量=0.5×0.5×(24+0.6)×50=307.50m3 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套2-6 定额基价=114.59元/m3 2.打桩机打孔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长14m,钢管外径0.5m,桩根数为50根,求现场灌注桩工程量,确定定额项目。 【解】工程量=3.14÷4×0.52×(14+0.5)×50=142.28m3 打孔钢筋混凝土灌注桩(15m以内)套2-41 定额基价=508.3元/m3 3.如图所示,已知共有20根预制桩,二级土质。求用打桩机打桩工程量。 【解】工程量=0.45×0.45×(15+0.8)×20m3=63.99m3 4.如图所示,求履带式柴油打桩机打桩工程量。已知土质为二级土,混凝土预制桩28根。 【解】工程量=[×(0.32-0.22)×21.2+×0.32×O.8]×28m3=99.57m3 5.如图所示,求送桩工程量,并求综合基价。 【解】工程量=0.4×0.4×(0.8+0.5)×4=0.832m3 查定额,套(2-5)子目, 综合基价=0.832×(96.18+21×0.63×0.25+1033.82×0.060×0.25)=115.625元

6.打预制钢筋混凝土离心管桩,桩全长为12.50m,外径30cm,其截面面积如图所示, 求单桩体积。 【解】离心管桩V1=×3.1416×12m3 =0.0125×3.1416×12m3 =0.471m3 预制桩尖V2=0.32××3.1416×0.5m3=0.0255×3.1416×0.5m3=0.035m3 总体积∑V=(0.471+0.035)m3=0.506m3 7.求图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打桩工程量,共有120根桩。 【解】V=[(L一h)×(A×B)+×(A×B)×h]×n =[(7-0.23)×(0.25×0.25)+ ×(0.25×0.25×0.23)]×120m3=51.35m3 8.图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现浇承台基础示意图,计算桩基的制作、运输、打桩、打送桩以及承台的工程量。(30个) 【解】(1)预制桩图示工程量: V图=(8.0+0.3)×0.3×0.3m3×4根×30个=89.64m3 (2)制桩工程量:V制= V图×1.02=89.64m3×1.02=91.43m3 (3)运输工程量:V运= V图×1.019=89.64m3×1.019=91.34m3 (4)打桩工程量:V打= V图=89.64m3 (5)送桩工程量:V送=(1.8-0.3-0.15+0.5)×0.3×0.3×4×30m3=19.98m3

空气采样探测器设计方案

空气采样探测器设计方案 极早期主动式空气采样感烟探测系统技术方案 一、项目概述 本项目为暗室工程新建项目~单层高度20米以上~考虑到防火要求~因空间高~不宜采用普通点型火灾探测设备~为达到暗室高大空间的火灾防护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避免火灾隐患~确保整个火车站正常运营状态。我方采用了澳大利亚Vision生产的极早期主动式空气采样感烟探测系统VESDA对大楼火灾系统进行监控。利用VESDA系统先进的探测技术~卓越的探测性能对高大空间提供可靠的保障。系统主要由安装在现场的VESDA标准型探测器和设置在主站房一层消防控制室的集中监控微机组成。整个系统连接成一个网络~可以通过监控微机对全部前端探测器进行编程~监控和维护等工作。 二、方案设计依据 本方案在设计过程中依据了下列相关文件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6,92,》 , 《火灾报警器通用技术条件,GB4717,1993,》 , 《消防联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GB16806,1997》 , 《VESDA System Design Manual Version 2.2》,Vision公司 设计手册, , 《VESDA设计规范2002》,北京华脉金威公司企业标准, , 《VESDA施工及验收规范2002》,北京华脉金威公司企业标准, 三、 VESDA产品功能及介绍 3.1. 综述

VESDA——VERY EARLY SMOKE DETECTION APPARATUS~中文翻译为:极早期的烟雾探测设备~这是根据产品的功能而起的名字。而根据其原理特点~也称其为主动吸气式或采样式烟雾探测器。 澳大利亚Vision公司生产的VESDA的第一代产品早在七十年代就已研制出来了。在1983年就已开始推向全球~并被广泛采用。VESDA以其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品质享有最高声誉~成为保障高价值财产和重要设备设施安全的第一选择。 3.2. 燃烧过程的认识 火情的发展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不可见烟,阴燃,阶段、可见烟阶段、明火阶段和高温阶段。上图展示了火灾的整个演变过程。传统的火灾报警系 火灾发展趋势与VESDA探测范围示意图 统通常是在可见烟阶段才能探测到烟雾~发出警报~此时火情所造成巨大的经济和财产损失已不可避免。请注意:在此之前~不可见烟阶段给我们提供了充裕的时间~VESDA可以及早探测险情~并控制火情的发生和曼延。

厌氧塔计算手册

1. 厌氧塔的设计计算 1.1 反应器结构尺寸设计计算 (1) 反应器的有效容积 设计容积负荷为 5.0 /( 3 / ) N v kgCOD m d 进出水 COD 浓度 C 0 2000( mg / L) , E=0.70 QC 0 E 3000 20 0.70 8400m 3 3 V= 5.0 ,取为 8400 m N v 式中 Q ——设计处理流量 m 3 / d C 0——进出水 CO D 浓度 kgCOD/ 3 m E ——去除率 N V ——容积负荷 (2) 反应器的形状和尺寸。 工程设计反应器 3 座,横截面积为圆形。 1) 反应器有效高为 h 17.0m 则 横截面积: S V 有效 8400 =495(m 2 ) h 17.0 单池面积: S i S 495 165(m 2 ) n 3 2) 单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性考虑,高、直径比在 1.2 : 1 以下较合适。 设直径 D 15 m ,则高 h D*1.2 15 * 1.2m 18 ,设计中取 h 18m 单池截面积: S i ' 3.14 * ( D )2 h 3.14 7.52 176.6( m 2 ) 2 设计反应器总高 H 18m ,其中超高 1.0 m 单池总容积: V i S i ' H ' 176.6 (18.0 1.0) 3000( m 3 ) 单个反应器实际尺寸: D H φ15m 18m 反应器总池面积: S S i ' n 176.6 3 529.8(m 2 ) 反应器总容积: V V 'i n 3000 3 9000(m 3 )

水轮机选型设计计算书 原稿

第一章 水轮机的选型设计 第一节 水轮机型号选定 一.水轮机型式的选择 根据原始资料,该水电站的水头范围为18-34m , 二.比转速的选择 水轮机的设计水头为m H r 5.28= 适合此水头范围的有HL240和ZZ450/32a 三.单机容量 第二节 原型水轮机主要参数的选择 根据电站建成后,在电力系统的作用和供电方式, 初步拟定为2台,3台,4台三种方案进行比较。 首先选择HL240 n11=72r/min 一.二台 1、计算转轮直径 水轮机额定出力:kw N P G G r 67.66669 .0106.04 =?== η 上式中: G η-----发电机效率,取0.9 G N -----机组的单机容量(KW ) 由型谱可知,与出力限制线交点的单位流量为设计工况点单位流量,则Q 11r =1.155m 3 /s,对应的模型效率ηm =85.5%,暂取效率修正值 Δη=0.03,η

=0.855+0.03=0.885。模型最高效率为88.5%。 m H Q P D r r 09.2885 .05.28155.181.967 .666681.95 .15.1111=???== η 按我国规定的转轮直径系列(见《水轮机》课本),计算值处于标准值2m 和2.25m 之间,且接近2m ,暂取D 1=2m 。 2、计算原型水轮机的效率 914.02 46 .0)885.01(1)1(155 110max =--=--=D D M M ηη Δη=η max -ηM0=0.914-0.885=0.0.029 η=ηm +Δη=0.855+0.029=0.884 3、同步转速的选择 min /18.1972 95 .0/5.2872av 1110r D H n n =?== min /223.11855 .0884 .07210 M 0 T 11011r n n =-?=-=?)( )( ηηmin /223.73223.172n 1111r 11r n n m =+=?+= 4、水轮机设计单位流量Q11r 的计算 r Q 11= r r r H D η5 .12181.9P =884.05.28281.967.66665.12???=1.2633 m /s 5、飞逸转速的计算 r n = 1 11max D H n r =73.223×28.33=212.851r/min 6、计算水轮机的运行范围 最大水头、平均水头和最小水头对应的单位转速 min)/609.66223.18.332 180.19711max 1min 11r n H nD n =-?=?-= min)/(777.70223.195 .0/5.282180.19711av 111r n H nD n a =-?=?-=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基础工程桩基础设计资料 ⑴上部结构资料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十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楼板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上部结构传至柱底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荷载如下︰ 竖向力:4800 kN , 弯距:70 kN·m, 水平力:40 kN 拟采用预制桩基础,预制桩截面尺寸为 350mm * 350mm。 ⑵建筑物场地资料拟建建筑物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物场地位于非地震地区,不考虑地震影响.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 2.1 米,根据已有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没有腐蚀性。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 表1 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基础工程桩基础设计计算 1. 选择桩端持力层 、承台埋深 ⑴.选择桩型 由资料给出,拟采用预制桩基础。 还根据资料知,建筑物拟建场地位于市区内,为避免对周围产生噪声污染和扰动地层,宜采用静压法沉桩,这样不仅可以不影响周围环境,还能较好地保证桩身质量和沉桩精度。 ⑵.确定桩的长度、埋深以及承台埋深 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3层是粘土,压缩性较高,承载力中等,且比较厚,而第4层是粉土夹粉质粘土,不仅压缩性低,承载力也高,所以第4层是比较适合的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0m (>2d ),工程桩入土深度为h ,h=1.5+8.3+12+1=22.8m 。 由于第1层厚1.5m ,地下水位离地表2.1m ,为使地下水对承台没有影响,所以选择承台底进入第2层土0.3m ,即承台埋深为1.8m 。 桩基的有效桩长即为22.8-1.8=21m 。 桩截面尺寸由资料已给出,取350mm ×350mm ,预制桩在工厂制作,桩分两节,每节长11m ,(不包括桩尖长度在内),实际桩长比有效桩长长1m ,是考虑持力层可能有一定起伏及桩需要嵌入承台一定长度而留有的余地。 桩基以及土层分布示意图如图1。 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 按经验参数法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特征值公式为: uk sk pk sik i pk p Q Q Q u q l q A =+=+∑ 按照土层物理指标,查桩基规范JGJ94-2008表5.3.5-1和表5.3.5-2估算的极限桩侧,桩端阻力特征值列于下表:

厌氧塔设计计算书

1.厌氧塔的设计计算 1.1反应器结构尺寸设计计算 (1) 反应器的有效容积 设计容积负荷为)//(0.53 d m kgCOD N v = 进出水COD 浓度)/(20000L mg C = ,E=0.70 V= 3 084000 .570 .0203000m N E QC v =??= ,取为84003 m 式中Q ——设计处理流量d m /3 C 0——进出水CO D 浓度kgCOD/3 m E ——去除率 N V ——容积负荷 (2) 反应器的形状和尺寸。 工程设计反应器3座,横截面积为圆形。 1) 反应器有效高为m h 0.17=则 横截面积:)(4950 .1784002 m h V S =有效 == 单池面积:)(1653 4952 m n S S i == = 2) 单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性考虑,高、直径比在1.2:1以下较合适。 设直径m D 15=,则高182.1*152.1*===m D h ,设计中取m h 18= 单池截面积:)(6.1765 .714.3)2 ( *14.32 2 2' m h D S i =?== 设计反应器总高m H 18=,其中超高1.0m 单池总容积:)(3000)0.10.18(6.176'3 ' m H S V i i =-?=?= 单个反应器实际尺寸:m m H D 1815?=?φ 反应器总池面积:)(8.52936.1762 ' m n S S i =?=?= 反应器总容积:)(900033000'3 m n V V i =?=?=

(3) 水力停留时间(HRT )及水力负荷(r V )v N h Q V t HRT 72243000 9000=?== )]./([24.03 6.1762430002 3h m m S Q V r =??= = 根据参考文献,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9.01.02 3 h m m V r -=故符合要求。 1.7.2 三相分离器构造设计计算 (1) 沉淀区设计 根据一般设计要求,水流在沉淀室内表面负荷率)./(7.02 3 ' h m m q <沉淀室底部进水口表面负荷一般小于2.0)./(2 3 h m m 。 本工程设计中,与短边平行,沿长边每池布置8个集气罩,构成7个分离单元,则每池设置7个三项分离器。 三项分离器长度:)(16' m b l == 每个单元宽度:)(57.27 187 ' m l b == = 沉淀区的沉淀面积即为反应器的水平面积即2882m 沉淀区表面负荷率:)./(0.20.1)./(39.0288 58.1142 323h m m h m m S Q i -<== (2) 回流缝设计 设上下三角形集气罩斜面水平夹角α为55°,取m h 4.13= )(98.055 tan 4.1tan . 31m h b === α )(04.198.020.32 12m b b b =?-=-= 式中:b —单元三项分离器宽度,m ; 1b —下三角形集气罩底的宽度,m ; 2b —相邻两个下三角形集气罩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污泥回流缝之 一),m ; 3h —下三角形集气罩的垂直高度,m ;

桩基础实例设计计算书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一:建筑设计资料 1、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的特征与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四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勘查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水位深为 2、0m,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 建筑安全等级为2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 V = 3200kN, M=400kN m g,H = 50kN; 柱的截面尺寸为:400×400mm; 承台底面埋深:D =2、0m。 2、根据地质资料,以黄土粉质粘土为桩尖持力层,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为300×300,桩长为10、0m 3、桩身资料: 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c =15MPa,弯曲强度设计值为 f m =16、5MPa,主筋采用:4Φ16,强度设计值:f y =310MPa 4、承台设计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 c =15MPa,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 为f m =1、5MPa。 、附:1):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2):桩静载荷试验曲线。

桩静载荷试验曲线 二:设计要求: 1、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与设计值的计算; 2、确定桩数与桩的平面布置图; 3、群桩中基桩的受力验算 4、承台结构设计及验算; 5、桩及承台的施工图设计:包括桩的平面布置图,桩身配筋图, 承台配筋与必要的施工说明; 6、需要提交的报告:计算说明书与桩基础施工图。 三:桩基础设计 (一):必要资料准备 1、建筑物的类型机规模:住宅楼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见上页附表 3、环境及检测条件:地下水无腐蚀性,Q —S 曲线见附表 (二):外部荷载及桩型确定 1、柱传来荷载:V = 3200kN 、M = 400kN ?m 、H = 50kN 2、桩型确定:1)、由题意选桩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2)、构造尺寸:桩长L =10、0m,截面尺寸:300×300mm 3)、桩身:混凝土强度 C30、 c f =15MPa 、 m f =16、5MPa 4φ16 y f =310MPa

弱电系统计算书

建筑弱电课程设计计算书 一、消防、报警及控制系统 1、工程概况 此次设计工程为蚌埠绿地中央广场,40层建筑,首层设有健身房、校长室、学生处、教务处、办公室、更衣室、消控室等功能室。设计高度不超过6米。其消防设计采用火灾报警系统一级保护对象设计,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消防控制室内置火灾自动报警控制、消防联动控制装置、彩色图形显示装置、消防专用电话总机、火灾应急广播控制盘,负责整个建筑内的火灾报警信号、消防设备的集中监控和消防指挥。 2、探测器数目的确定 以下均选择离子感烟探测器。因为是一级保护对象,故k=0.8。 【1】健身房 (1)确定感烟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 和保护半径R 。 因保护区域面积2 10.213.1133.62S m =?=。 房间高度6h m ≤。 顶棚坡度0o θ=,即15o θ≤。 查表3-3可得,感烟探测器: 保护面积 2 60A m =; 保护半径 5.8R m =。 (2)计算所需探测器数N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因为是一级保护对象,取0.8K =。 133.62 2.780.860 S N KA ≥==? (只),取3只。 (3)确定探测器安装间距a ,b 查极限曲线D 由式22 5.811.6D R m ==?=,2 60A m =,查图3-36得极限曲线为D5。 确定a ,b 认定a=6m,对应D5查得b=9m 。 (4)由平面图按a 、b 值布置3只探测器。 (5)校核 222269 5.42222a b r m ????????=+=+= ? ? ? ????????? 即5.8m=R>r=5.4m 满足保护半径R 的要求。 【2】校长室、学生处、教务处、办公室和消控室 (1)确定感烟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 和保护半径R 。 因保护区域面积2 5.4 3.619.44S m =?=。 房间高度12h m ≤。 顶棚坡度0o θ=,即15o θ≤。 查表3-3可得,感烟探测器:

水电站课程设计计算书

水电站厂房课程设计计算书 1.蜗壳单线图的绘制 1.1 蜗壳的型式 根据给定的基本资料和设计依据,电站设计水头Hp=46.2m ,水轮机型号 :HL220-LJ-225。可知采用金属蜗壳。又Hp=46.2m>40m ,满足《水电站》(第4版)P32页对于蜗壳型式选择的要求。 1.2 蜗壳主要参数的选择 金属蜗壳的断面形状为圆形,根据《水电站》(第4版)P35页可知:为了获得良好的水力性能及考虑到其结构和加工工艺条件的限制,一般取蜗壳的包角为0345?=。 通过计算得出最大引用流量m ax Q 值,计算如下: ○ 1水轮机额定出力:15000 156250.96 f r f N N KW η= = = 式中:60000150004 f KW N KW = =,0.96f η=。 ○ 2'31max 3 3 2222115625 1.11 1.159.819.81 2.2546.20.904 r p N Q m s D H η = = =

桩基础实例设计计算书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一:建筑设计资料 1、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的特征和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四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勘查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水位深为2.0m,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 建筑安全等级为2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 V = 3200kN, M=400kN m,H = 50kN; 柱的截面尺寸为:400×400mm; 承台底面埋深:D =2.0m。 2、根据地质资料,以黄土粉质粘土为桩尖持力层,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为300×300,桩长为10.0m 3、桩身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c =15MPa,弯曲强度设计值为 f m =16.5MPa,主筋采用:4Φ16,强度设计值:f y =310MPa 4、承台设计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 c =15MPa,弯曲抗压强度 设计值为f m =1.5MPa。 、附:1):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2):桩静载荷试验曲线。 附表二:

桩静载荷试验曲线 二:设计要求: 1、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和设计值的计算; 2、确定桩数和桩的平面布置图; 3、群桩中基桩的受力验算 4、承台结构设计及验算; 5、桩及承台的施工图设计:包括桩的平面布置图,桩身配筋图, 承台配筋和必要的施工说明; 6、需要提交的报告:计算说明书和桩基础施工图。 三:桩基础设计 (一):必要资料准备 1、建筑物的类型机规模:住宅楼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见上页附表 3、环境及检测条件:地下水无腐蚀性,Q—S曲线见附表(二):外部荷载及桩型确定

1、柱传来荷载:V = 3200kN 、M = 400kN ?m 、H = 50kN 2、桩型确定:1)、由题意选桩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2)、构造尺寸:桩长L =10.0m ,截面尺寸:300×300mm 3)、桩身:混凝土强度 C30、c f =15MPa 、m f =16.5MPa 4φ16 y f =310MPa 4)、承台材料:混凝土强度C30、c f =15MPa 、m f =16.5MPa t f =1.5MPa (三):单桩承载力确定 1、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1)、根据桩身材料强度(?=1.0按0.25折减,配筋 φ16) 2 ( ) 1.0(150.25300310803.8)586.7p S c y R kN f f A A ?''=+ =???+?= 2)、根据地基基础规公式计算: 1°、桩尖土端承载力计算: 粉质粘土,L I =0.60,入土深度为12.0m 100800(800)8805 pa kPa q -=?= 2°、桩侧土摩擦力: 粉质粘土层1: 1.0L I = , 17~24sa kPa q = 取18kPa 粉质粘土层2: 0.60L I = , 24~31sa kPa q = 取28kPa 2 8800.340.3(189281)307.2p i p pa sia Ra kPa q q l A μ=+=?+???+?=∑ 3)、根据静载荷试验数据计算: 根据静载荷单桩承载力试验Q s -曲线,按明显拐点法得单桩极限承载力 550u kN Q = 单桩承载力标准值: 550 2752 2 u k kN Q R = = = 根据以上各种条件下的计算结果,取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