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催化氧化法简介

合集下载

第6讲 光催化氧化技术

第6讲 光催化氧化技术
19
光催化剂(Photocatalyst)
光催化剂 = 光 [Photo=Light] + 催化剂 [catalyst] 光催化剂是一种在光的照射下,自身不起变化,却可 以促进化学反应的物质。光催化剂是将光能转换成为 化学反应的能量,产生催化作用,使周围水分子及氧 气激发成极具氧化力的·OH及O2-。用其分解对人体和 环境有害的有机物质及部分无机物质,加速反应,不 造成资源浪费,且不形成附加污染。
25
影响TiO2光催化性能的因素
形态:颗粒状与膜状
——颗粒状的光催化剂在溶液中呈悬浮状态,在溶液中与 有机物的接触面积小,且容易发生团聚现象 ——膜状:①防止粒子的流失;②增加光催化剂整体的比 表面积;③光催化剂表面受到光照射的催化剂粒子数目增 加,提高了光的利用率;④一些载体可同光催化剂本身发 生相互作用,有利于电子-空穴对的分离;⑤利用吸附剂类 载体可增加对反应物的吸附,提高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 同时实现吸附剂类载体的再生;⑥用载体将光催化剂固定, 便于制成各种形状的光催化反应器。
28
粉体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3. 水热法
在加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的筒式高压釜中以TiCl4 、偏 钛酸或钛酸丁脂为前驱体制备。所得粉体粒度分布窄, 团聚程度低,纯度高,且制备过程污染小,成本较低。
4. 溶胶-凝胶法法 以钛醇盐或钛的无机盐为原料,经水解和缩聚得溶胶, 再进一步缩聚得凝胶,经干燥、煅烧制得。制得的粉 体纯度高,粒度细,分散好;但烧结性不好,干燥时 收缩大,易发生团聚现象。
2.7
CdS
2.4
ZnS
3.7
SrTiO3
3.4
SnO3 铁的氧化物会3发.5生阴极光腐蚀WSe3
1.2
Fe2O3

光催化氧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光催化氧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光催化氧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摘要:介绍了光催化氧化的机理,就TiO2固定化制备、改性、光催化氧化在降解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以及饮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水处理,研究进展光催化氧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水处理技术。

1972年,Fu- jishima和Honda[1]报道了在光电池中光辐射TiO2可持续发生水的氧化还原反应,标志着光催化氧化水处理时代的开始。

1976年, Carey等[2]在光催化降解水中污染物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

此后,光催化氧化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光催化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操作简便、能矿化绝大多数有机物、可减少二次污染及可以用太阳光作为反应光源等突出优点,在难降解有机物、水体微污染等处理中具有其他传统水处理工艺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是一种极具发展前途的水处理技术,对太阳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有着重大意义。

1TiO2光催化剂的特性及光催化氧化机理TiO2有锐钛矿型、金红石型和板钛矿型三种晶型。

同样条件下,锐钛矿型的催化活性较好。

在众多光催化剂中,TiO2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半导体催化剂,其特点有:化学性质稳定,能有效吸收太阳光谱中弱紫外辐射部分,氧化还原性极强,耐酸碱和光化学腐蚀,价廉无毒。

目前对光催化的机理研究尚不成熟,一般认为光催化氧化法是以N型半导体的能带理论为基础。

TiO2属于N型半导体,其能带是不连续的,在充满电子的低能价带(VB) 和空的高能导带(CB)之间存在一个禁带,带隙能为3.2 eV,光催化所需入射光最大波长为387.5 nm。

当λ≤387.5 nm 的光波辐射照射TiO2时,处于价带的电子被激发跃迁到导带,生成高活性电子(e-),同时在价带上产生相应的空穴(h+),从而形成具有高度活性的电子/空穴对,并在电场作用下分离,向粒子表面迁移,既可直接将吸附的有机物分子氧化,也可与吸附在TiO2表面的羟基或水分子反应生成氧化性很强的活性物质氢氧自由基·OH。

工艺方法——高级氧化技术

工艺方法——高级氧化技术

工艺方法——高级氧化技术工艺简介高级氧化工艺(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简称AOPS)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形成的处理有毒污染物技术,它的特点是通过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OH),该自由基具有极强的氧化性,通过自由基反应能够将有机污染物有效的分解,甚至彻底的转化为无害的无机物,如二氧化碳和水等。

1、Fenton氧化法过氧化氢与催化剂Fe2+构成的氧化技术体系称为Fenton试剂。

它是100多年前由H.J.H.Fenton发明的一种不需要高温和高压而且工艺简单的化学氧化水处理技术。

近年来研究表明,Fenton的氧化机理是由于在酸性条件下过氧化氢被催化分解所产生的反应活性很高的羟基自由基所致。

在Fe2+催化剂作用下,H2O2能产生两种活泼的氢氧自由基,从而引发和传播自由基链反应,加快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的氧化。

其一般历程为:Fenton氧化法一般在pH为2-5的条件进行,该方法优点是过氧化氢分解速度快,因而氧化速率也较高。

但此方法也存在许多问题,由于该系统Fe2+浓度大,处理后的水可能带有颜色;Fe2+与过氧化氢反应降低了过氧化氢的利用率及其pH限制,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方法的推广应用。

近年来,有人研究把紫外光(UV),氧气等引入Fenton试剂,增强了Fenton试剂的氧化能力,节约了过氧化氢的用量。

由于过氧化氢的分解机理与Fenton试剂极其相似,均产生·OH,因此将各种改进了的Fenton试剂称为类Fenton试剂。

主要有H2O2+UV系统、H2O2+UV+Fe2+系统、引入氧气的Fenton系统。

Fenton试剂及类Fenton试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单独作为一种处理方法氧化有机废水;二是与其他方法联用,如与混凝沉降法、活性炭法等联用,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Fenton法的催化剂难以分离和重复使用,反应pH低,会生成大量含铁污泥,出水中含有大量Fe2+会造成二次污染,增加了后续处理的难度和成本。

光催化氧化法简介

光催化氧化法简介

光催化氧化法简介光催化氧化法是近20年才出现的水处理技术,在足够的反应时间内通常可以将有机物完全矿化为CO2和H2O 等简单无机物,避免了二次污染,简单高效而有发展前途.所谓光催化反应,就是在光的作用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需要分子吸收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受激产生分子激发态,然后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或者变成引发热反应的中间化学产物。

光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源于光子的能量,在太阳能的利用中光电转化以及光化学转化一直是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

由于以二氧化钛粉末为催化剂的光催化氧化法存在催化剂分离回收的问题,影响了该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将催化剂固定在某些载体上以避免或更容易使其分离回收的技术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兴趣。

在我国工业废水中,印染废水因其有机物含量高、色度深、水质复杂、排放量大而成为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

印染废水中含有大量卤化物、硝基物、氨基物、苯胺、酚类及各种染料等有机物,主要来自纤维、纺织浆料和印染加工所使用的染料、化学药剂、表面活性剂和各类整理剂。

其COD浓度达数千至数万mg/L,色度也高达数千至数万倍,可生化性差,很多废水还含有高浓度无机盐:如氯化钠、硫化物等,严重污染水环境。

国内处理染料废水普遍以生物法为主,同时辅以化学法,但脱色及COD去除效果差,出水难以稳定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光催化氧化法是近年来水处理研究的热点之一,实验证明,此方法对印染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当进水COD Cr为1300 mg/L左右,色度为800倍时,经本法处理的废水,出水COD Cr达188 mg/L,色度为0~10倍,COD Cr 去除率达92%,脱色率几近100%.主要水质指标达到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染料工业的二级标准.本法可取代常规的生物法,适合中小型印染厂的废水处理。

光催化氧化法原理光降解通常是指有机物在光的作用下,逐步氧化成低分子中间产物最终生成CO2、H2O及其他的离子如NO3—、PO43—、Cl-等。

光催化水氧化羟基自由基氧化电位2.8 v

光催化水氧化羟基自由基氧化电位2.8 v

光催化水氧化羟基自由基氧化电位2.8 v摘要:一、光催化水氧化简介二、羟基自由基氧化电位介绍三、光催化水氧化在环保和能源领域的应用四、羟基自由基氧化电位在实际工程中的意义五、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光催化水氧化简介】光催化水氧化是一种环保技术,利用光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在这个过程中,光催化剂起着关键作用,其中羟基自由基(OH)是一种重要的活性氧化物种。

【二、羟基自由基氧化电位介绍】羟基自由基具有很高的氧化电位(2.8 V),这意味着它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

在光催化水氧化过程中,羟基自由基可以攻击有机污染物,使其降解为无害物质。

这种高氧化电位使得光催化水氧化技术在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具有优势。

【三、光催化水氧化在环保和能源领域的应用】光催化水氧化技术在环保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处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等。

此外,光催化水氧化还可以用于能源领域,如光催化水分解制氢,利用光催化产生的羟基自由基的高氧化电位,提高水分解的效率。

【四、羟基自由基氧化电位在实际工程中的意义】羟基自由基氧化电位在实际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作为评价光催化材料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光催化材料氧化电位越高,说明其产生羟基自由基的能力越强,光催化效果越好。

其次,了解羟基自由基氧化电位有助于优化光催化反应条件,提高光催化水氧化效果。

【五、总结与展望】光催化水氧化技术作为一种环保、高效、可持续的处理方法,已受到广泛关注。

羟基自由基氧化电位的研究为光催化水氧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未来,光催化水氧化技术将在环保和能源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高级氧化技术方法简介

高级氧化技术方法简介

高级氧化技术方法1 光催化氧化法在光辐射作用下发生的化学氧化反应可称为光催化氧化。

光化学反应需要利用各种人造光源或自然光。

催化剂是光催化反应中至关重要的物质,目前的催化剂多为半导体材料,常见光催化剂有 TiO2、ZnO、SnO2和Fe2O3等[5]。

利用光催化降解农药废水早已有相关研究,JARNUZI[6]等以悬浮态的TiO2为催化剂,利用光催化氧化法处理杀虫剂五氯苯酚(C6Cl5OH,PCP),并推导了光催化降解 PCP 的步骤。

葛飞[7]等采用TiO2膜浅池反应器对甲胺磷农药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经生化处理后甲胺磷农药废水COD的去除率达到85.64%,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而有机磷的去除率可达到100%,显示出光催化氧化反应的良好处理能力。

虽然光催化降解农药废水具有降解时间短、效率高等优点,但也存在光源利用率较低的缺点。

将光催化氧化技术与其它高级氧化技术联合使用,可以提高处理效率,强化氧化能力,近年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荆国华[8]等利用UV/Fenton 技术处理三唑磷农药废水,结果表明,Fe2+∶H2O2为1∶20时,光解效果较佳,反应速率常数在0.03min-1,COD去除率可达到90%。

彭延治[9]等利用UV/TiO2/Fenton联用光催化降解敌百虫农药废水,当敌百虫农药浓度为0.1 mmol/L,TiO2质量浓度为2g/L,Fe3+用量为0.10 mmol/L,H2O2用量为2mmol/L,光照时间为2h时,敌百虫农药有机磷的降解率为92.50%。

2 Fenton氧化法酸性环境下,Fenton试剂可产生高活性的· OH,其高达2.8V的氧化电位,可以与有机物发生亲电加成、去氢反应、取代反应和电子转移反应,从而降解有机污染物。

杨新萍[10]等采用Fenton试剂处理COD为1.29×104mg/L的有机氯农药废水, 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47.8%和84.4%。

化工废水处理-光催化氧化技术

化工废水处理-光催化氧化技术

02
太阳光:节能,但太阳能的利用率低
二、流态不同
悬浮型 固定型(非填充式和填充式) 流化床
悬浮型
悬浮型:TiO2粉末直接与废水混合 组成悬浮体系。
优点:结构简单,能充分利用催化 剂活性;
缺点:
存在固液分离问题,无法连续使用
易流失 1. 悬浮粒子阻挡光辐射深度, TiO2 =0.5mg/m3左右,反应速度 达到极限。
复合半导体催化剂。 (4)表面光敏化:光活性物质可吸收可见光,受激发将电子传递给半导体导带 (5)表面螯合及衍生化作用:含硫化合物、OH-、EDTA等螯合剂能影响半导体的能带位置,
使导带移向更负的位置。
催化剂的负载
三、多相光催化氧化——光催化剂TiO2
➢ 将TiO2负载到光滑平整的载体上形成均一连续的薄膜。 ➢ 将TiO2固定到载体上
三、多相光催化氧化——光催化剂TiO2 TiO2的改性
表面修饰:由于TiO2的吸收阈值为387nm,对太阳光的利用率低,为了提高光催化活性和 扩大激发光波长范围而进行催化剂改性。
(1)惰性金属沉积:Pt、Au、Ag、Cu (2)过渡金属掺杂:Fe3+ (3)复合半导体:用两种或以上的半导体通过浸渍、混合溶胶、均匀沉淀等方法能够制成
二、均相光催化氧化——光助Fenton
Fenton试剂发展(Fe2+/H2O2) 1894年,Fenton用于有机合成氧化苹果酸 1964年,Eisenhouser将其用于处理苯酚及烷基苯 1993年,Ruppert将紫外光照射引入Fenton处理4-CP,形成
光助Fenton技术。 其后,在处理有机废水上得到应用。
1
0 过氧化氢浓度的影响
3
0
pH值的影响——初始

光催化氧化技术进展

光催化氧化技术进展
• 早期光催化氧化法是以TiO2粉末作为催化剂,存在 催化剂易流失、难回收、费用高等缺点,使该技术 的实际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目前,TiO2的固定化成 为光催化研究的重点,学者开始研究以TiO2薄膜或 复术与膜分离技术耦合的光催化膜 反应器可有效截留悬浮态催化剂,为催化剂的分离 回收提高了新的思路.对TiO2进行过渡金属掺杂、 贵金属沉积或光敏化等改性处理可提高TiO2的光 催化活性或扩大可响应的光谱范围、提高对可见 光的吸收.
3.TiO2光催氧化基本原理
半导体光催化作用机理以能带理论为基础.TiO2光催 氧化基本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过程进行解释.
〔1〕带间跃迁:当能量大于或等于TiO2禁带宽度即 波长小于378.5nm的光照射TiO2时,其价带上的电 子受光激发跃迁到导带,称为间带跃迁.
〔2〕电子-空穴对<e--h+>的产生:被激发的电子从 价带进入导带后,在导带上产生带负电的高活性光 生电子<e->,在价带上留下带正电荷的空穴<h+>, 即生成电子-空穴对.电子和空穴在电场力和扩散 的作用下迁移到TiO2粒子表面,如果粒子表面已经 存在被吸附的有机物或无机物,则更容易发生氧化 还原反应.
• 作为新型的高级氧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法已成为环 境治理的前沿领域和研究热点,利用光催化氧化有 望实现有机物的深度矿化.现阶段实现工业化的主 要困难是催化剂的光催化效率低,氧化剂难于分离, 不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合适载体的选择以及光催化 反应器不适合工业生产等一系列问题.不过随着这 些问题的逐步解决,光催化氧化技术在水处理领域 将会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社会经济效益.
• TiO2+hv→TiO2+e-+h+
• h++e-→复合+能量<hv'<hv或热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催化氧化法简介光催化氧化法是近20年才出现的水处理技术,在足够的反应时间内通常可以将有机物完全矿化为CO2和H2O 等简单无机物,避免了二次污染,简单高效而有发展前途。

所谓光催化反应,就是在光的作用下进行的化学反应。

光化学反应需要分子吸收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受激产生分子激发态,然后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或者变成引发热反应的中间化学产物。

光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源于光子的能量,在太阳能的利用中光电转化以及光化学转化一直是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

由于以二氧化钛粉末为催化剂的光催化氧化法存在催化剂分离回收的问题,影响了该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将催化剂固定在某些载体上以避免或更容易使其分离回收的技术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兴趣。

在我国工业废水中,印染废水因其有机物含量高、色度深、水质复杂、排放量大而成为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

印染废水中含有大量卤化物、硝基物、氨基物、苯胺、酚类及各种染料等有机物,主要来自纤维、纺织浆料和印染加工所使用的染料、化学药剂、表面活性剂和各类整理剂。

其COD浓度达数千至数万mg/L,色度也高达数千至数万倍,可生化性差,很多废水还含有高浓度无机盐:如氯化钠、硫化物等,严重污染水环境。

国内处理染料废水普遍以生物法为主,同时辅以化学法,但脱色及COD去除效果差,出水难以稳定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光催化氧化法是近年来水处理研究的热点之一,实验证明,此方法对印染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当进水COD Cr为1300 mg/L左右,色度为800倍时,经本法处理的废水,出水COD Cr达188 mg/L,色度为0~10倍,COD Cr 去除率达92%,脱色率几近100%。

主要水质指标达到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染料工业的二级标准。

本法可取代常规的生物法,适合中小型印染厂的废水处理。

光催化氧化法原理光降解通常是指有机物在光的作用下,逐步氧化成低分子中间产物最终生成CO2、H2O及其他的离子如NO3-、PO43-、Cl-等。

有机物的光降解可分为直接光降解、间接光降解。

前者是指有机物分子吸收光能后进一步发生的化学反应。

后者是周围环境存在的某些物质吸收光能成激发态,再诱导一系列有机污染的反应。

间接光降解对环境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更为重要。

利用光化学反应降解污染物的途径,包括无催化剂和有催化剂参与的光化学氧化过程。

前者多采用氧和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使污染物氧化分解;后者又称光催化氧化,一般可分为均相和非均相催化两种类型。

均相光催化降解中较常见的是以Fe2+或Fe3+及H2O2为介质,通过photo-Fenton 反应产生•HO使污染物得到降解,非均相光催化降解中较常见的是在污染体系中投加一定量的光敏半导体材料,同时结合一定量的光辐射,使光敏半导体在光的照射下激发产生电子-空穴对,吸附在半导体上的溶解氧、水分子等与电子-空穴作用,产生•HO等氧化性极强的自由基,再通过与污染物之间的羟基加和、取代、电子转移等使污染物全部或接近全部矿化。

新型高效光催化氧化的原理新型高效光催化氧化的原理就是在表面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利用一定波长的紫外光波在常温常压下催化、通过一定量的曝气来氧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或直接氧化有机污染物,或将大分子有机污染物氧化成小分子有机污染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较好的去除有机污染物。

在降解COD的过程中,通过催化氧化来打断有机分子中的双键发色团,如偶氮基,硝基,硫化羟基,碳亚氨基等,达到脱色的目的,同时有效地降低BOD/COD值,使之易与生化降解。

这样,光催化氧化反应在高浓度,高毒性,高含盐量废水中充当常规物化预处理和生化处理之间的桥梁。

该技术的核心为三相催化氧化。

这三相分别是:由风机送入罐内的压缩空气曝气(气相),一定波长的紫外光波(光相),和固定在载体上的催化剂(固相),其中催化剂为我们自行研制的复合型贵金属化合物。

废水经预处理除去水中杂物后,进入催化氧化罐,水中有机污染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被氧化分解,苯环,杂环类有机物被开环,断链,大分子变成小分子,小分子再进一步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从而使废水中的COD值大幅度降低,去除率在99%以上,色泽基本褪尽,同时降低了BOD/COD的比值,祛除废水的毒性,使废水处理后达标排放。

纳米光催化氧化水处理技术进展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当物质被”粉碎”到纳米级并制成纳米材料时将具有多种物理效应,不仅其光、电、热、磁等特性发生变化,而且具有辐射、吸收、催化、杀菌、吸附等许多新特性。

在众多纳米科学技术中,纳米材料学、纳米电子学和纳米医药学是目前倍受重视的三个研究方面。

有研究者指出,纳米技术对水中粒径为200nm污染物的去除能力是其他技术不可替代的,认为纳米技术可在污染修复、低成本脱盐等领域发挥作用,直接向受污染沉积物或地下水中注入纳米铁可治理污染,其有可能替代常规的铁墙技术。

在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纳米催化材料应是n型半导体纳米材料。

而在常规催化氧化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纳米材料为催化剂的催化氧化水处理技术将具有更加独特的功效。

纳米光催化氧化水处理技术机理一般认为,光催化活性是由催化剂的吸收光能力、电荷分离和向底物转移的效率决定的。

当纳米半导体粒子受到大于禁带宽度能量的光子照射后,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而产生了电子—空穴对。

电子具有还原性,空穴具有氧化性,从而促进了有机物的合成或使有机物降解。

纳米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和催化效果各有不同,但作为光催化剂它们的催化活性与相应的体相材料相比有显著提高,其原理在于:①通过量子尺寸限域造成吸收边的蓝移;②由散射的能级和跃迁选律造成光谱吸收和发射行为结构比;③与体相材料相比,量子阱中的热载流子冷却速度下降,量子效率提高;④纳米半导体粒子所具有的量子尺寸效应使其导带和价带能级变成分立的能级,能隙变宽,导带电位变得更负,而价带电位变得更正,这意味着纳米半导体粒子获得了更强的还原及氧化能力,从而催化活性随尺寸量子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

除此以外,还在于纳米半导体粒子的粒径和吸收特性。

纳米半导体粒子的粒径通常小于空间电荷层的厚度。

在此情况下,空间电荷层的任何影响都可忽略,光生载流子可通过简单的扩散从粒子内部迁移到粒子表面而与电子供体或受体发生还原或氧化反应。

粒径越小则电子与空穴复合几率越小,电荷分离效果越好,从而导致催化活性的提高。

在光催化反应中,反应物吸附在催化剂的表面是光催化反应的一个前置步骤,催化反应的速率与该物质在催化剂上的吸附量有关。

纳米半导体粒子强的吸附效应甚至允许光生载流子优先与吸附的物质进行反应而不管溶液中其他物质的氧化还原电位顺序。

在催化反应过程中,纳米材料的表面特性和缺陷数量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纳米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还与其材料类型有关。

研究发现,禁带宽度大的金属氧化物因具有抗光腐蚀性而更具有实用价值。

CdS的禁带宽度较窄,对可见光敏感,在起催化作用的同时晶格硫以硫化物和SO32-形式进入溶液中。

ZnO比TiO2的催化活性高,但自身会发生光腐蚀。

α-Fe2O3能吸收可见光(激发波长为560nm),但是催化活性低。

与其他n型半导体纳米材料相比,TiO2具有化学稳定性好、反应活性大等特点,是一种优异的光电功能材料,并以其优越的催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污染物的降解,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用纳米TiO2作催化剂氧化水中污染物的试验是目前研究工作的热点(主要围绕不同类型污染物的降解效果这一主题,同时进行水处理体系中TiO2的存在形式、反应器类型等应用技术的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技术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纳米光催化氧化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综合现有文献资料不难发现,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法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其对水中卤代脂肪烃、染料、硝基芳烃、多环芳烃、杂环化合物、烃类、酚类、表面活性剂、农药等都能有效地进行降解。

用TiO2作光催化剂,在光照下可使60种含氯有机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CO2、H2O及其他无毒的无机物。

光催化氧化研究的对象除含小分子有机物以外,还包括大分子聚合物,如聚丙烯酰胺(PAM)。

研究结果表明,PAM的降解效率与TiO2类型、用量及PAM浓度等因素有关。

在水处理过程中,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活性随TiO2粒径减小而增高。

有研究证实,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苯酚活性的陡变发生在粒径<30 nm的范围,当晶粒尺寸从30nm减小到10nm时TiO2光催化降解苯酚的活性提高了近45%。

在光催化氧化反应体系中,由于纳米TiO2颗粒微小而极易流失,且悬浮态纳米TiO2颗粒与废水的分离过程既缓慢又昂贵,加之悬浮粒子对光线的吸收阻挡影响了光的辐射深度,因此近年来固定相纳米催化剂及其催化氧化效能的研究成为主流,进行TiO2纳米膜或负载技术的催化氧化试验也比较普遍。

在固定相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过程中,TiO2的表面形态和表面态能级结构是决定其光催化活性的重要因素。

纳米TiO2薄膜对CHCl3的光降解有很好的催化活性,且光催化分解率与TiO2薄膜的孔径和厚度有关。

对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苯酚的动力学研究表明,在直接使用高压汞灯无Pyrex玻璃滤光的条件下,TiO2光催化降解苯酚反应的速率明显提高,但有关的动力学问题尚不能用现行理论来解释。

为了便于从机理上探讨纳米催化剂的催化氧化过程,有研究者对光催化体系中羟自由基的产生过程和测定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试验条件下,水杨酸是羟自由基一个较好的探针性物质,这为探讨纳米催化剂的催化氧化机理研究提供了有效途径。

纳米光催化氧化应用技术为提高纳米光催化氧化水处理技术的效果和实用水平,研究者们正致力于纳米催化材料的改性、纳米催化剂的固定以及催化反应器的改进等研究,试图在这些应用技术环节上取得突破和创新。

纳米催化材料的改性技术纳米催化材料的氧化还原能力即光催化活性与导带电子(e-)和价带空穴(h+)的数量成正比。

在纳米催化材料(如TiO2)表面,e-和h+很容易复合,因此制备高活性纳米光催化剂的关键就是如何减小二者的复合几率。

目前采取的办法主要有贵金属沉积、过渡金属掺杂、复合半导体、表面光敏化、表面螯合及衍生作用等。

通过上述处理后,纳米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组成等特性明显改善,而且还可能产生某种新的特性,从而使催化性能得到普遍提高。

纳米催化剂的存在形式悬浮态催化剂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能充分吸收光子的能量,因此光降解效率很高,但以这种形式存在的催化剂无法连续使用,活性成分损失较大,且在水溶液中还易于凝聚,后期处理过程较繁琐,因而阻碍了该项技术的实用化。

继悬浮态存在形式之后,催化剂固定技术与载体的选择成为纳米光催化氧化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纳米催化剂被固定后,光催化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选择合适的催化剂载体和负载方式是研究的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