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诗词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许渊冲诗译赏析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许渊冲诗译赏析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许渊冲诗译赏析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王丽娜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第02期[摘要]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最高境界和标准。

本文旨在以其英译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分析研究其诗歌翻译“美”的具体表现,为翻译实践和诗歌欣赏提供参考和标准。

[关键词]许渊冲;诗译;三美论[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1)02-0153-02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1.02.074[本刊网址]http://一、许渊冲之“三美论”在中外翻译史上,翻译标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翻译家们根据自己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出了各自的翻译标准,归纳起来,这些翻译标准基本从两个方面探讨了原文和译本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译本应该在语言层面上忠实于原文,再现原文的内容和意思;另一方面,译本应该在风格上忠实于原文,再现原文的风格。

然而,由于诗歌独特的美学特征——整齐的形式、规则的韵律、丰富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以上提到的“在内容和风格上忠实于原文”的翻译标准却无法涵盖诗歌翻译,尤其不能涵盖承载了中国几千年文化传统的汉语古诗的翻译。

众所周知,英语和汉语是当今世界使用最为广泛的两种语言。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英语是语音文字,而汉语则是象形文字,它们属于不同的系统;而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又巨若鸿沟,其互译是极其困难的;但从世界文化交流的大背景来看,文化的互译有其特殊而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诗歌讲究格律,依律行韵,要平仄,求对仗,用典故,语双关,字里行间以含蓄为美,以意境为上,忌直白。

如樊志厚所言:“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

上焉者意与境深,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

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

”而现代英语诗歌则以散体行文,自由,无格律,无对仗,无平仄,语言精练,意象明确。

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使得汉语格律诗英译尤为困难。

许渊冲的诗歌翻译理论及诗歌翻译批评..

许渊冲的诗歌翻译理论及诗歌翻译批评..

• “等化”:基本上是采用直译的方法,原文为 形象、具体的语言,译文也用相同形象、具体 的语言;原文为抽象、一般性语言的,译文也 保持相同抽象、一般性的语言,包括换词、“反 译”等方法(译文和原文在形式上相反,在内 容上却倒相同),如 • “恨君不似江楼月” (《采桑子》) • 译成“我但愿你能像江上的明月”,把“恨” 说成“愿”,把“不似”说成“像”,译文和 原文在形式上相反,在内容上却倒相同。
再谈优势竞赛论
• 忠实并不等于保留原语表达方式,文学翻译更要保存 原作的艺术魅力。译者要尽可能利用最好的译语表达 方式,以便更好传达原作内容。译者要有敏锐的感觉 才能鉴赏,要有独到的表现力才能创造。独创并不是 生造新词,而是巧妙利用旧词。
• (《中国翻译》2001年第1期)
“美化之艺术 ,创优似竞赛 ”
赠别(杜牧)
• • • •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 • • • • • • • • Even the candle, feeling our sadness, Weeps, so we do, all night long. Tr. Witter Bynner, 1929 The candle has a heart, it pities our separation, For our sake it sheds tears until the sky is light. Tr. Hans Frankel, 1976 The candle grieves to see us part: It melts in tears with burnt-out heart. Tr. X. Y. Z.
• “美化”就是“创优”,“优”有高下之分,所以 创优就是竞赛,看哪种语文更能表达原作的内容。 总起来说,文学译论也可以说是“创优似竞赛”: 优是文学翻译的本体论,创是方法论,似是目的论, 竞赛是认识论,和前面提到的“美化之艺术”加起 来,一共是十个字: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

许渊冲经典英译诗词

许渊冲经典英译诗词

许渊冲经典英译诗词许渊冲先生,那可是翻译界的一颗璀璨明星啊!他英译的诗词,就像是一扇神奇的窗户,让咱们能透过它看到中华诗词在另一种语言里绽放出的绚烂光彩。

比如说他翻译的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他翻译成“Before my bed lies a pool of moonlight, I could imagine it's frost on the ground. I look up and see the bright shining moon, bowing my head I am thinking of home.” 这翻译,多妙啊!把那种在寂静夜晚思乡的情感,传递得淋漓尽致。

再看他翻译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变成了“This spring morning in bed I'm lying, not to awake till birds are crying. After one night of wind and showers, how many are the fallen flowers!” 是不是仿佛让你在英语里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诗人的淡淡忧愁?许渊冲先生的翻译,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中国诗词和世界。

他让外国人也能领略到咱们诗词的魅力,这难道不是一件超级了不起的事情吗?他对每一个词,每一个意境的把握,都精准得让人惊叹。

这不就像是一位高明的厨师,能把最普通的食材变成美味佳肴吗?他英译的诗词,是文化的交流,是心灵的对话。

让我们在不同的语言里,感受到了相同的美好和感动。

我觉得许渊冲先生的经典英译诗词,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国的诗词之美,真的太伟大啦!。

许渊冲诗经翻译赏析

许渊冲诗经翻译赏析

许渊冲诗经翻译赏析《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许渊冲诗经翻译赏析,欢迎借鉴!《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集,英译本版本众多,且各具特色。

本文将比较其中影响力较大的理雅各译本和许渊冲译本。

两位译者都是顶尖的翻译大家,但因两位译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身份、经历等都不尽相同,且由于各自不同的翻译目的,两个译本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理雅各是完整翻译《诗经》的第一人,强调忠实原文,翻译更偏向直译。

其译本通常不仅包括原诗及其翻译,还增加了详尽的解释和评注,因此译本较长。

而许渊冲的译本践行了自己提出的“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

许渊冲认为翻译最重要的是要尽可能保持原作的美,为了不损害《诗经》的简洁之美,译文没有过多的注释。

例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理译:And no one knows our sadness.At first, when we set out,The willows were fresh and green;Now, when we shall be returing,The snow will be falling in clouds.许译:When I left here,Willows shed tear.I come back now,Snow bends the bough.解析:两种译本通过不同的诗歌形式,都保留了原诗的意义。

理雅各的译本提供了大量详细注释和评论,读起来更像散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而许渊冲的译本通过运用韵律,在保留原诗美学的同时,韵脚工整,格律严格。

原诗结构一致,讲究押韵。

理雅各严格遵守原诗的句子结构和顺序,但没有押韵,读起来更像是富有乐感散文。

许渊冲中英文唐诗

许渊冲中英文唐诗

许渊冲中英文唐诗许渊冲(815年-871年),字元怀,祖籍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他是唐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抒情诗人之一。

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田园之美,同时也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他的诗作被誉为唐代诗歌的瑰宝,对后世诗人和文艺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渊冲的诗作以抒发个人感情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为主题。

他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婉转的词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山水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艺术表现形式,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例如他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通过对早晨的景色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美丽的画面: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大自然的痴迷和对人间之美的赞颂。

他以细致入微的笔触,将景色描绘得清晰可见,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想象。

同时,在他的作品中也能感受到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他通过诗词表达了他对时间的感叹和对生命的思索,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美感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

例如他的《登飞来峰》一诗,通过对登高游览的经历和对远方的向往,表达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探求和追求: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从此魂萦梦不灭。

这首诗歌具有哲理性的抒发,使人联想到许渊冲对人生的热爱和执着,进而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许渊冲的诗歌才华不仅在中文领域有所突出,他也以其深厚的英文功底而闻名。

他曾在唐代与英国发生文化交流,将中国古代诗词传入英国,开启了中英文学的对话。

他将自己的创作才华融入英文世界,并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例如他的《春池怀古》一诗,不仅巧妙地运用了英文的韵律和格律,还通过对盛开的花朵和人文古迹的描绘,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现给了英文读者:The blooming flowers paint the spring scene,Ancient relics whisper history's theme.In this tranquil pond, time takes a leap,Preserving the memories we wish to keep.许渊冲通过将中文诗词翻译成英文的形式,使得中华文化的独特之美能够被更广泛地传播和理解。

许渊冲经典诗句翻译(超级打印版)

许渊冲经典诗句翻译(超级打印版)

关雎Cooing And Wooing关关雎鸠, By riverside are cooing在河之洲. A pair of turtledoves;窈窕淑女,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君子好逑. A fair maiden he loves.参差荇菜, Water flows left and right左右流之. Of cress long here, short there;窈窕淑女, The youth yearns day and night寤寐求之. For the good maiden fair.求之不得, His yearning grows so strong,寤寐思服. He can not fall asleep,悠哉悠哉,But tosses all night long,辗转反侧. So deep in love, so deep!参差荇菜, Now gather left and right左右采之. Cress long or short and tender!窈窕淑女, O lute, play music bright琴瑟友之 .For the bride sweet and slender! 参差荇菜, Feast friends at left and right左右芼之. On cress cooked till tender!窈窕淑女, O bells and drums, delight钟鼓乐之. The bride so sweet and slender!垓下歌XIANG YU’S LAST SONG项羽XIANGYU力拔山兮气盖世,I could pull mountains down, oh! With main and might时不利兮骓不逝。

But my good fortune wanes, oh! My steed won’t fight.骓不逝兮可奈何!Whether my steed will fight, oh! I do not care. 虞兮虞兮奈若何!What can I do with you, oh! My lady fair!回乡偶书HOME-COMING贺知章He Zhi zhang少小离家老大回,Old, I return to the homeland while young,乡音无改鬓毛衰。

浅析许渊冲译李白诗词中翻译策略的运用

浅析许渊冲译李白诗词中翻译策略的运用

浅析许渊冲译李白诗词中翻译策略的运用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词深受人们喜爱。

而许渊冲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以其独特的翻译风格和翻译策略为人称道。

在许渊冲的翻译作品中,他运用了多种翻译策略来传达李白诗词的内涵和韵味。

首先,许渊冲注重翻译准确性。

他在翻译李白诗词时,力求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随意增删或改动。

他对李白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例如,在翻译《静夜思》时,许渊冲保留了原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原文的表达方式,使译文更加贴合原意。

其次,许渊冲注重翻译的语言美感。

他在翻译中注重音韵、节奏和韵律的保持,使译文具有李白诗词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例如,在翻译《将进酒》时,许渊冲运用了平仄押韵的手法,使译文中的韵律与原文相似,同时保留了原诗的豪放和激情。

此外,许渊冲注重翻译的文化转化。

他在翻译李白诗词时,尽可能地将原文中的文化元素转化为目标语言的文化符号,使译文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例如,在翻译《月下独酌》时,许渊冲将原文中的“兄弟”改为“朋友”,将原文中的“长亭”改为“咖啡馆”,使译文更贴近当代读者的生活和文化背景。

最后,许渊冲注重翻译的个人风格。

他在翻译李白诗词时,不拘泥于传统的翻译方式,而是在保留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他的译文充满了个人的情感和诗意,使译文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

总之,许渊冲在翻译李白诗词时,运用了多种翻译策略,包括准确性、语言美感、文化转化和个人风格等。

这些策略的运用使他的译文更加贴近原著,同时也更符合当代读者的需求。

他的翻译作品不仅传达了李白诗词的韵味和内涵,还展现了他独特的翻译才华和创造力。

从“三美论”探析许渊冲的经典唐诗译作

从“三美论”探析许渊冲的经典唐诗译作

其次,从形美的角度来看,许渊冲在翻译唐诗时非常注重保留原诗的形式和 结构。例如,在翻译杜甫的《登高》时,他采用了英文中的对仗形式,使得译诗 在视觉上与原诗保持了对等和对称,从而保留了原诗的视觉美感。
最后,从意美的角度来看,许渊冲在翻译唐诗时非常注重保留原诗的意象和 意境。例如,在翻译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他尽可能地保留了原诗中的意象 和意境,使得译诗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原诗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佳作,被誉为“唐诗之冠冕”。此诗以登 临黄鹤楼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出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在英译本中,许渊冲将这首诗的“意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准确传达了原 诗中的每一个意象,如“白云千载空悠悠”、“烟波江上使人愁”等。在译文中, 我们能够看到许渊冲对原诗的深入理解和对英语表达的精细打磨。他用词精准, 使得英译本在传达原诗意蕴的同时,又具有了英语诗歌的韵味。
以《登鹳雀楼》为例:
原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许渊冲译文:“The sun beyond the mountains glows; The Yellow River seawards flows. You can seldom see so far as a thousand miles; You must climb upstairs higher and higher.”
从“三美论”探析许渊冲的经典唐 诗译作
01 一、音美
03 三、意美
目录
02 二、形美 04 参考内容
许渊冲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他的翻译生涯长达六十余年,为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和提高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翻译理论 “三美论”主张从音美、形美和意美三个方面尽可能传达原诗的魅力。在本次演 示中,我们将从“三美论”的角度探讨许渊冲的经典唐诗译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