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聚氨酯胶粘剂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合集下载

2023年聚氨酯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聚氨酯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聚氨酯行业市场前景分析聚氨酯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聚氨酯行业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下面从行业现状、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分析聚氨酯行业市场前景。

一、行业现状1.产能持续扩大近年来,我国聚氨酯产能不断扩大,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聚氨酯生产和出口大国之一。

据统计,我国聚氨酯年产量约400万吨,其中涂料、胶粘剂、绝缘材料、鞋材等用途份额最大。

2.产品结构趋于完善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聚氨酯产品结构逐渐趋于完善。

除了传统应用领域外,还出现了许多新的应用领域,如绿色建筑、冷链物流、新能源汽车等。

同时,产品从环保、节能、高效、多功能等多方面得到提升,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3.技术创新不断推进我国聚氨酯行业在技术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涌现出一批创新型企业和领先技术产品。

如在智能、高效、环保、安全等方面推出新型聚氨酯材料,如高弹性聚氨酯泡沫、高弹性环保型聚氨酯弹性涂料等产品。

二、市场需求1.建筑领域需求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造更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迫在眉睫。

聚氨酯保温、隔热材料受到市场追捧,越来越多的建筑制品、建筑由此得到普及,市场需求在持续增长。

2.汽车行业需求不断扩展汽车行业对于聚氨酯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展。

聚氨酯泡沫制品在汽车座椅、悬架、颠振器、防震器等件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未来也将有更多的汽车零部件使用聚氨酯材料。

3.冷藏物流需求极大在冷藏物流领域,聚氨酯泡沫制品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聚氨酯泡沫制品在冷藏物流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行业标配。

三、未来发展趋势1.环保化、智能化发展未来,聚氨酯行业将加速推进研发工作,开发绿色环保聚氨酯产品,使其在保持原有产品性能的基础上,减少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绿色发展将成为发展重点。

同时,聚氨酯行业也将逐步实现智能化发展,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2.应用领域迅速拓展除了现有的应用领域外,聚氨酯材料未来还将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聚氨酯胶粘剂发展趋势及国内现状综述

聚氨酯胶粘剂发展趋势及国内现状综述

聚氨酯胶粘剂发展趋势及国内现状【编者按】随着近年来国内软塑包装行业的迅猛发展,业内企业对软塑包装的相关技术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本文试就胶粘剂发展趋势及国内现状作一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一、干法复合用胶粘剂的性能干法复合工艺中,胶粘剂是影响薄膜品质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包装复合薄膜用胶粘剂应具备下述性能:1、粘合性。

胶粘剂必须具有同时能粘合二种不同材料的性能。

2、柔软性。

3、耐热性。

许多食品包装在制造加工过程中要经受高温杀菌灭菌处理,这就不仅仅要求各种基材薄膜经受得起高温的考验,而且所使用的胶粘剂也要能经受得起高温的考验。

4、耐寒性。

5、抗介质性。

面对复杂的内容物成分,包装后又要经受高低温处理和长期贮存的考验,要保持包装薄膜的完美无缺,除了基材薄膜本身的优良抗介质侵蚀能力外,胶粘剂的稳定性也很重要,要能耐受各种介质的侵蚀,否则会引起复合薄膜分层剥离,失去包装作用。

6、安全卫生性。

除此之外,对胶粘剂的外观、透明性、流动性、抗寒性(不冻结性)、初粘力、施胶操作性等都有一定要求。

二、聚氨酯胶粘剂的特性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的主剂是由含许多活泼氢,例如羟基、氨基等物质组成,而固化剂则是由许多异氰酸酯的化合物组成。

当固化剂中的异氰酸酯与主剂分子中的活泼氢接触时,便会自动进行加成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酯的结构,使主剂与固化剂相互结合,分子量成倍地增加,甚至生成带支链结构的方体构像的交联产物,具有耐高低温、抗介质侵蚀、粘接力高等特点。

聚氨酯分子中含有大量极性基因,偶极矩大,对被粘材料有很大的亲和力,所以能同时对多种材料起到粘接作用。

聚氨酯胶粘剂经过充分交联固化后,具有很高的内聚力,胶膜坚韧柔软,又具有很好的耐热性和抗介质侵蚀的性能,用它制成的复合材料可用包装各种食品,如酸的、辣的、咸的、甜的、含油的食品都可使用。

正因为有这么多优异性能,聚氨酯在世界上使用的历史已有60年这久,用于食品包装的复合材料上的时间也将近50年,在欧、美、日等国已占干法复合薄膜制造用胶量的90%以上。

中国聚氨酯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一)

中国聚氨酯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一)

中国聚氨酯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一)中国聚氨酯市场发展情况分析聚氨酯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家电、航空航天、环保等领域的高分子材料。

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材料,聚氨酯具有优异的性能,应用领域也日益扩大。

本文将从产业发展、市场规模、应用领域等方面,对中国聚氨酯市场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产业发展自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聚氨酯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全世界聚氨酯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2000万吨/年以上。

其中,中国聚氨酯生产能力在全球排名靠前,并且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

市场规模随着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聚氨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国内权威机构统计,截至2019年末,中国聚氨酯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280亿元以上。

其中,硬泡、弹性体、涂料和胶粘剂是聚氨酯应用的四大板块,其中硬泡是最大的应用板块。

应用领域聚氨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建筑领域。

在建筑材料中,聚氨酯应用最为广泛,包括保温材料、板材、墙体装饰材料、屋面保温材料等。

汽车领域。

聚氨酯应用于汽车制造中,主要用于汽车座椅、内饰、防震制品等。

家电领域。

聚氨酯在家电制造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保温材料,如冰箱、保温水箱、空调等。

航空航天领域。

航空航天领域要求材料轻、强、耐腐蚀等优良特性,聚氨酯正是符合这些特性,应用于飞机结构、隔热层、降噪装置等。

环保领域。

聚氨酯可以应用于废水、废气处理、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领域,可达到良好的净化效果。

综上所述,中国聚氨酯市场正在迅速发展。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材料,聚氨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广大投资者重视。

聚氨酯胶粘剂主要应用领域现状及发展趋势

聚氨酯胶粘剂主要应用领域现状及发展趋势

聚氨酯胶粘剂主要应用领域现状及发展趋势发布时间:2021-05-14T07:07:42.434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3期作者:米南[导读] 本文介绍了聚氨酯胶的主要应用领域、水性聚氨酯的性能优势及改性途径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摘要:本文介绍了聚氨酯胶的主要应用领域、水性聚氨酯的性能优势及改性途径。

目前,对环境绿色友好已成为聚氨酯胶粘剂的发展方向,针对这一发现趋势,介绍了聚氨酯胶粘剂的几个种类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并重点分析了水性胶粘剂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关键词:聚氨酯胶粘剂;应用现状;技术开发;发展趋势;分析;一、聚氨酯胶粘剂概述1.聚氨酯胶粘剂的定义及发展聚氨酯最早是由液态的异氰酸酯和液态聚醚或二醇聚酯缩聚形成的一种聚氨基甲酸酯高分子材料,简称聚氨酯材料。

作为一种弹性体材料,其性能介于塑料和橡胶之间,具有耐油,耐磨,耐低温,耐老化等特点。

经过九十年的发展,聚氨酯材料已制成泡沫塑料、纤维、涂胶、胶粘剂和密封胶等制品,并已广泛应用于家居领域、日化领域、建筑领域、汽车领域和航空航天材料领域。

聚氨酯胶粘剂作为八大合成胶粘剂的重要品种之一,可分为多异氰酸酯和聚氨酯两大类,具有高度的活性与极性。

因此与含有活泼氢的基材,如泡沫、塑料、木材、皮革、织物、纸张、陶瓷等多孔材料,以及金属、玻璃、橡胶、塑料等表面光洁的材料都有优良的化学粘接力。

2.水性聚氨酯定义及其分类随着对环保绿色胶粘剂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大,学者们开始研究水性聚氨酯胶粘剂。

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原料种类繁多,配方和制备工艺也各有不同。

根据粒径和用途等,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可分成多种类别。

根据分散状态,粒径< 0.00 1um为透明聚氨酯水溶液;粒径在0.001至0.1 μm之间的为半透明聚氨酯分散体;粒径> 0.1um为聚脲乳液,具有白色外观。

视疏水性组的性质而定,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可分为阳离子水性聚氨酯胶粘剂(主链或侧链中存在铵离子或锆离子,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季铵盐)和阴离子水性聚氨酯粘合剂(可分为羧酸和硫酸)。

水性聚氨酯胶黏剂国内外发展情况

水性聚氨酯胶黏剂国内外发展情况

1.国外研究进展国外对聚氨酯的研究较早。

20 世纪 40 年代,德国的拜耳就建成了聚氨酯试验车间, 美国、英国于20 世纪 5 0 年代相继开始了工业化, 20 世纪 60 年代杜邦公司首次工业化生产了水性聚氨酯, 20 世纪 70年代以来德国对水性聚氨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对自乳化稳定机理及相转变过程进行了描述与解释。

20 世纪 80 年代后 , 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家开始生产和应用聚氨酯。

由于合成技术的发展和性能的不断改进, 使水性聚氨酯进入飞速发展阶段, 涉及的领域涵盖皮革、纸张、纺织、涂料、胶黏剂等。

进入 21 世纪后, 聚氨酯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特别是世界范围内日益高涨的环保要求, 更加快了水性聚氨酯工业的发展步伐。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聚氨酯产品在汽车涂料、胶黏剂等领域已接近或达到溶剂型产品水平, 原料生产实现了规模化, 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等聚氨酯基本原料的先进生产技术只掌握在少数几家跨国公司( 如BASF, Bayer, H untsman,DuPONT 等)手中,他们在世界各地建立了特大规模(10万t/a以上)的生产装置,这对中国规模较小、技术相对落后的原料企业的发展构成了一定威胁。

国外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其他胶黏剂产品 , 且品种多、产量大。

例如 : 拜耳公司U53 , U 54 等系列产品; 日本大日本油墨公司的H ydr an H W 及 AP 系列; 日本公司的聚氨酯乳液CV C36 及水性乙烯基聚氨酯胶黏剂 CU 系列等 [ 5] 。

这些胶黏剂一般都具有较好的初黏性、耐水性、耐温性。

近年来环境保护的压力迫使一些传统产品逐渐淡出市场, 而代之以水性、高固含量、粉末产品等。

水性聚氨酯胶黏剂以其独特的优异性能, 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需求量正以 16% ~ 30% 的速度增长, 是其他胶黏剂产品增长速度的 2 倍以上, 并且向着高性能、功能化和进一步扩大应用领域方向发展。

我国聚氨酯胶粘剂发展简述

我国聚氨酯胶粘剂发展简述

我国聚氨酯胶粘剂发展简述◆叶青萱(黎明化工研究院)■PU技术[摘要]简述我国聚氨酯胶粘剂发展概况。

重点介绍促进我国聚氨酯胶粘剂增长的主要因素以及发展趋势。

在胶粘剂品类方面,简述了我国鞋用聚氨酯胶粘剂、复合薄膜用聚氨酯胶粘剂、可水分散多异氰酸酯和聚氨酯密封剂的生产科研现状及其发展,明确提出无溶剂和水基型聚氨酯胶粘剂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1.概况分子主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重复单元链的聚合物统称聚氨酯(PU)。

绝大多数由多异氰酸酯与含有活泼氢原子的物质反应制得。

由于原料品类繁多,加工方法各异,性能范围宽广,PU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已成为世界六大发展合成材料之一。

PU制品之一,高性能PU胶粘剂(包括密封剂),素以其适中的价格和卓越的低温柔韧性、高断裂伸长率、高剥离强度、耐磨性以及对广泛基材的粘接适应性等著称,已成为各国工业界和消费者普遍关注的工业。

近年发展较快,全球年均增长率约为3%以上。

我国发展更快,据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不完全统计,近年我国大陆P U胶粘剂和密封剂年产量(万t)约为[1]:2003年17.6(干品6.1),2004年19(7.0),2005年21(8.0),以干品计,年均增长率为14.5%。

我国台湾地区2003年产量为4.77万t,年均增长3.14%[2]。

2.促进增长的主要因素(1)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准不断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产业现代化,迫切要求高性能、高质量制品。

(2)基本原料基地逐步建立形成[1]。

20世纪80年代我国M D I产能仅为1万t/a,到2005年已达28万t/a。

20世纪60年代我国TD I产能仅几千t/a,2005年达12万t/a。

其他异氰酸酯如H D I、I PD I、PPD I、H M D I、N D I 等均有小量供应。

聚醚多元醇(P PG)2002年产能约为61万t/a,2005年达到113.5万t/a。

其中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也有优质商品供应,甚至销往海外;并且突破了连续化工艺技术,建成万吨级连续化生产线。

2021年中国复合聚氨酯胶粘剂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2021年中国复合聚氨酯胶粘剂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2021年中国复合聚氨酯胶粘剂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2021年中国复合聚氨酯胶粘剂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聚氨酯胶粘剂主要应用领域现状、水性聚氨酯性能优点和改性途径,认为环保已成为胶粘剂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制约,提出了今后数年有望较快速度发展的胶粘剂品种。

指出未来二三年内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大量取代溶剂型胶粘剂的可能性不大,此期间仍是低含三苯溶剂的胶粘剂市场。

一、复合聚氨酯胶粘剂行业概况(1)复合聚氨酯胶粘剂行业产生背景及发展现状聚氨酯胶粘剂是一种中高档胶粘剂,具有优良的柔韧性、耐冲击性、耐化学品性、耐磨性,最重要的是它的耐低温性。

通过调节原料和配方,可以设计出适合各种材料间的粘接、各种不同用途的多类型聚氨酯胶粘剂。

近年来我国聚氨酯胶粘剂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技术研究开发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产业化速度太慢,已商品化的产品也由于规模小、设备工艺落后等原因,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针对以上情况,国内企业与研究单位应加大投入,重点发展与聚氨酯胶粘剂配套的原料助剂,尽快实现原料、助剂的国产化,降低成本。

同时还要加快设备、施工机具及包装容器的技术改造。

另外,还必须加大对适应环保、资源等政策法规要求的水性胶、热熔胶、无溶剂胶的研究开发力度。

随着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出现,人们开始研制出合成树脂胶粘剂,供各种粘接场合使用。

近年来,随着材料研制水平的迅速提高,各种适用性更强的胶粘剂接连问世,大大充实了胶粘剂市场。

图表溶剂型聚氨酯胶粘剂生产工艺流程图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资料来源:产研智库目前日本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与生产十分活跃,并与美国、西欧一起成为聚氨酯生产、出口大国。

20世纪80年代后,聚氨酯胶粘剂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一个品种繁多、应用广泛的行业。

随着复合聚氨酯胶粘剂技术的不断成熟,下游产业技术标准升级,复合聚氨酯胶粘剂逐步进入诸多新兴领域,市场容量有望进一步增加。

(2)复合聚氨酯胶粘剂行业发展趋势胶粘剂作为一个有着完整生产链的独立行业,同时又作为包装产业的一个特殊辅助产业,在整个包装产业的生产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幕后推动作用,并对包装及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以及产品的研发和更新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

2024年中国复合聚氨酯胶粘剂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2024年中国复合聚氨酯胶粘剂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中国复合聚氨酯胶粘剂行业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本文将从行业现状、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未来趋势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中国复合聚氨酯胶粘剂行业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行业竞争激烈,国内企业数量众多,市场份额分布不均。

一些大型国内胶粘剂生产企业在行业内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小型企业主要分布在区域市场。

其次,行业需求稳定增长。

复合聚氨酯胶粘剂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电子等领域,随着这些行业的发展,对胶粘剂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

再次,技术水平整体提高。

不断创新和技术进步使复合聚氨酯胶粘剂的质量和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市场需求是推动复合聚氨酯胶粘剂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建筑行业对胶粘剂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密封、防水和外墙装饰等领域。

汽车行业则用于车身组装、悬挂系统和内饰等方面。

随着这些行业的不断扩大和升级,胶粘剂的应用领域也将增加。

技术创新是复合聚氨酯胶粘剂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目前,国内企业主要依赖进口技术和设备,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然而,近年来,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加强研发力度,并在产品性能、环保性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未来,随着国内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复合聚氨酯胶粘剂行业将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未来趋势方面,中国复合聚氨酯胶粘剂行业将出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首先,环保性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消费者对绿色、无毒、低VOC的产品需求将日益增长。

企业需要加强环保意识,提高产品质量,研发更环保的复合聚氨酯胶粘剂。

其次,高性能胶粘剂将成为主流产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胶粘剂在附着力、耐高温、耐候性等方面的性能将大幅提高。

这些特点将使高性能胶粘剂在一些特殊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再次,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由于行业利润丰厚,新企业将不断涌入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价格战也可能会出现。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提高自身竞争力。

总之,中国复合聚氨酯胶粘剂行业在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未来趋势等方面都显示出了很好的发展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综述·我国聚氨酯胶粘剂的发展现状及趋势陆冬贞 孙 杰(上海新光化工厂 201811)摘 要:评述了我国聚氨酯胶粘剂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一些主要胶种如鞋用聚氨酯胶、通用型聚氨酯胶、复合膜用聚氨酯胶粘剂、单组份聚氨酯液体胶、无溶剂聚氨酯结构胶、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单组份湿固化聚氨酯密封胶、聚氨酯泡沫密封剂、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等的发展状况、市场和趋势分别作了概述。

关键词:聚氨酯;胶粘剂;密封胶;市场概况;发展趋势 聚氨酯胶粘剂(简称P U胶)以其优良的粘接性、突出的耐油、耐冲击、耐磨、耐低温等特性,使其自德国工业化60多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据报道,2004年全球胶粘剂及密封胶的消费总量约合967万t,聚氨酯胶粘剂生产量约为59万t,我国聚氨酯胶粘剂生产量约为20万t左右[1,2]。

起步较早的工业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已步入了高度发达的阶段,近年来仍保持着3%的增长率。

1 我国聚氨酯胶粘剂的发展现状我国聚氨酯胶粘剂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上海合成树脂研究所率先开发成功通用型P U101胶。

后由新光化工厂改进工艺、生产扩大化,至今已有40年。

目前我国聚氨酯胶粘剂的生产企业约有400多家,其中约有20多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地区。

据行业协会统计,我国大陆胶粘剂2004年总销售量约379万t,反应型聚氨酯胶粘剂(包括密封胶)约为20.5万t,分别比上年增加13.1%和13.9%[3]。

同期台湾地区的聚氨酯胶粘剂产量约为4.77万t,比上年增长3.14%[4]。

预计到2010年我国胶粘剂总产量将达730万t,年均增长11.5%;反应型聚氨酯胶粘剂约为40.5万t,年均增长12%[3]。

1.1 通用型聚氨酯胶粘剂通用型聚氨酯胶粘剂是我国最早合成的P U 胶,一般以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与T D I反应得到端羟基P U树脂溶于有机溶剂为主成分,以三羟甲基丙烷(有的用丙三醇)与T D I反应所得加成物的醋酸乙酯溶液为固化剂的双组分胶,至今仍然是溶液聚合法合成P U胶的最大胶种之一。

目前全国约有30多家生产单位,总产量约1.5万~1.6万t,其中上海新光、江苏金坛、浙江新东方油墨等规模较大。

通用型聚氨酯胶粘剂广泛用于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粘接,特别是电绝缘材料涤纶薄膜与多孔性材料的复合及一般包装装饰材料等的复合。

目前已开发出防冻型、耐温型、增强型、快固型及柔软型等系列产品。

1.2 鞋用聚氨酯胶粘剂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鞋出口国,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使用溶剂型P U胶,最早在大陆投资建厂生产P U鞋用胶的是我国台湾的鞋用胶生产企业,目前我国已有各类鞋用胶生产厂200多家。

其中南海南光、霸力、广东多正化工科技公司等几家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鞋用胶生产厂。

新建的广东多正化工科技公司(与新加坡合资)年产能力达10万t/a。

由南海霸力新建的珠江裕田化工制品公司设计能力也有6万t/a[5]。

此外台湾大东、南宝、中山伟民、镇江金宝等规模也较大,其中台湾大东等公司还生产水性P U鞋用胶。

目前我国P U鞋用胶年生产量约有14万~15万t,除国内使用以外,还部分出口。

由于P U胶性能优良,使用P U胶的比例逐年递增。

目前在外底胶中P U胶已占70%以上[5]。

·1·2006年第21卷4期2006.V o l.21N o.4聚氨酯工业P O L Y U R E T H A N EI N D U S T R Y国内鞋用P U胶一般以端羟基的T P U溶于有机溶剂配制成主剂,以多异氰酸酯固化剂和处理剂配套使用,主剂有以T P U粒子溶解配制的“溶解型”和以聚酯多元醇、二元醇和二异氰酸酯在少量溶剂中聚合反应后制成的“溶聚型”2类。

由于“溶聚型”比“溶解型”P U胶技术含量高,并有价格上的优势,目前某些厂的“溶聚型”P U胶的产量已占溶剂型P U胶总量的60%以上,并有由“溶聚型”取代“溶解型”P U胶的趋势。

黎明化工研究院、厦门大学、福建师大、襄樊胶粘技术研究所等科研院所采用共混改性,以P U-A C 互穿网络、添加增粘树脂、结晶成核剂,同时配合表面处理剂、采用二异氰酸酯三聚体作固化剂等多种方法提高初始强度[6]。

福建师大则采用进口固体树脂溶解再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 M A)、甲基丙烯酸丁酯(B M A)等接枝,制得初粘性、终粘性均优于原进口树脂的半互穿网络(S I N)的高性能鞋用胶[7]。

广东劳动保护科研所研制的双组分无溶剂鞋用胶,剥离强度可达45~55N/c m。

余泽玲[8]采用纳米插层聚合技术,制得纳米P U鞋用胶,对P U、P V C、E V A 等有较高的粘接强度。

粘接P U/P U革10m i n内剥离强度达到72N/2.5c m,24h后剥离强度达到132 N/2.5c m。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趋严格,欧美国家对进口鞋类的“绿色”壁垒日益显现,前几年我国一些三资鞋厂已开始使用水性P U胶。

近年来水性P U胶用量迅速增加。

目前单从我国出口到国外的四大名牌(N i k e等)所用的水性P U胶就达到2万t[5]。

水性P U胶固化速度慢,初粘性、耐热性均不及溶剂型胶。

针对上述问题,国内科研、生产单位进行了努力研发。

由山西省应用化工研究院开发、山西运城华阳工贸公司生产的水性P UW D-6210胶对鞋材具有良好的粘接性。

固体质量分数为35%~50%,粘度为350~400m P a·s,活化温度60~70℃,助溶剂<10%,剥离强度:(材料自粘)人造革为6.27N/m m,真皮为7.45N/m m,S B S为8.60 N/m m,S B R为4.87N/m m,N B R为3.57N/m m。

1.3 复合膜用聚氨酯胶粘剂我国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食品复合膜胶。

1981年上海轻工业研究所率先开发成功耐蒸煮的P U复合膜胶。

1984年此项技术在浙江临海化工三厂建成第一条生产线[9]。

目前我国生产溶剂型P U 复合膜胶的厂家已近300家[10],设备生产能力10多万t,产量约4万t,其中北京高盟化工公司、中山市康和化工公司等复合膜胶年产规模已在万吨以上。

此外,上海烈银化工有限公司、浙江新东方油墨集团有限公司等规模均有数千吨。

据报道,由北京市化工院与国望合资新建的广东国望精化公司复合膜胶产能为5000t/a。

从1987年至今,我国先后已有上海申化科技公司等十几个单位开发成功了121℃耐蒸煮型芳香族或脂肪族P U复膜胶。

其中北京高盟、上海烈银、黎明化工研究院、襄樊航天化学动力等公司还推出了耐135℃高温蒸煮P U复膜胶。

华东理工大学制成的高强度耐蒸煮P U复合膜胶,铝塑复合A L P P膜:120℃0.11M P a,蒸煮前剥离强度为22.3N/15m m,蒸煮后为21.9N/15m m[11]。

为降低V O C含量,北京高盟、江苏工学院等开发出了超高固含量(80%~85%)、低粘度的复合胶以及超低溶剂残留的镀铝复合胶等新品种。

北京市化工研究院、欧美科实业(深圳)有限公司等还开发生产了醇溶性P U复膜胶。

据报道,北京松土粘合剂厂研制的无气味、高固含量、低粘度双组分复膜胶,成本低。

适用于双轴向聚丙烯(B O P P)、聚丙烯流延膜(C P P)、尼龙膜等塑/塑复合、铝/塑复合,在煮沸下质量未受影响。

目前我国溶剂型P U复膜胶发展正走向成熟,中、低档P U复膜胶已基本能自给,且价格低廉。

除供应国内的市场外,还出口国外。

在占10%特殊P U复膜胶中,国产已占1/2以上,耐121℃以上的蒸煮复合胶,以往完全依靠进口的局面已彻底改观。

我国水性P U复膜胶的研发和应用也已取得一定的进展。

安徽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四寰合成材料所、黎明化工研究院、北京高盟等单位都有研发成果的报道。

目前国内市场上使用的水性复膜胶大多来自罗门哈斯、汉高等跨国公司。

无溶剂复膜胶环保、安全、卫生仍是食品复合包装的主要发展方向。

据报道,我国目前已引进了约50台无溶剂复合设备。

若能正常生产将需用无溶剂复膜胶4000~5000t/a。

但目前除了少数几家大企业的复合设备用得较好外,其余设备均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

主要原因是设备不配套,无溶剂P U 复膜胶加热涂布时粘度高、上胶难、计量泵易堵塞、涂布不均、复合质量差等[12]。

因此加紧开发在较低温度下可涂布的高性能无溶剂P U复合胶,同时开·2·聚氨酯工业 第21卷发无溶剂复合工艺和设备已是我国无溶剂复膜胶发展的当务之急。

1.4 单组分聚氨酯液体胶粘剂单组分P U液体胶,使用方便,很受用户欢迎。

此类胶有反应型和非反应型2类。

反应型单组分P U胶主要有湿固化型、潜固化型、封闭型以及丙烯酸酯改性的P U,用于紫外光、电子束固化等类型。

非反应型胶是热塑性的,一般用于P V C复合,纺织品、纸品涂层及对粘接要求不高的场合。

湿固化型P U胶利用端N C O与微量水分反应固化,但反应速度较慢,另有C O2放出产生气泡,影响粘接强度和最终性能。

人们用抑泡剂或潜固剂制成潜固型P U胶,在遇湿汽或水分时潜固剂先与水反应生成活性氢化合物,再与N C O基反应,可提高初粘性防止气泡,如噁唑烷及被封闭了的二元胺类等[6]。

封闭型的P U胶则是用封闭剂将预聚体的端N C O封闭起来,使用时加热使其解封闭,释放出N C O立即与组分内的活泼氢组分反应交联。

上海洛德化学公司F l o c k-l o k853橡胶植绒胶,使用时在204℃下,3m i n解封固化,就是一个代表性的产品。

我国单组分无溶剂(或少溶剂)湿固化型P U胶的生产单位较多。

最早生产的是上海制笔零件三厂(现长城精细化工公司)的717胶。

烟台华洋公司的H A-100胶,可用于P V C和人发等的粘接。

黎明化工院开发生产的含氯烃类高分子和增润剂改进的蓖麻油型单组分P U胶,初粘性好、柔软,在高湿度的环境下也具有良好的性能[13]。

江苏省化工所等单位则用单组分无溶剂胶粘接废橡胶粒制作弹性垫,并将软木屑粘接制成软木塞等。

上海新光厂的1080胶用于潮湿园木的对接,0.5h即可起吊堆放; 1021胶粘接钢试片,72h剪切强度超过7M P a,粘接硬质油性红木72h后在沸水中煮3d未见变化。

此外,长春应化所、江苏靖江粘合剂厂等单位生产的M P U发泡胶[14],又称夹心板胶、防盗门门板胶等,目前也已有几十家生产单位。

这类胶粘接时遇湿汽或水分可微发泡,同时渗入缝隙,特别适用于多孔材料与各种板材的粘接,制成复合夹心板,用于建筑、车辆、船舶等隔热、隔音、保温的场所。

湿固型单组分P U胶粘剂的发展趋势是提高贮存稳定性,加快固化速度;预聚体由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采用有机硅、环氧、丙烯酸酯等进行改性,使固化产物兼具聚氨酯和改性剂的良好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