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拥抱你的敌人_第19章 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
当众拥抱你的敌人_第112章 怒气冲冲只会伤了自己

生气其实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与其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倒不如让自己良好的美德来显示别人的缺陷。
在公众场合,人之往来,总免不了磕磕碰碰;朋友之间,免不了失约失诺;在单位里,免不了矛盾纠葛……于是,因为生气而失去冷静,竟然大打出手,既伤了人又伤了和气的事情时有发生。
更有人因为生气招惹了一场大病,中疯、瘫痪者也不乏其人。
怪不得哲人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很久以前,有一位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
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
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
妇人气得跳脚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
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
妇人终于沉默了。
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个地方来受这份罪。
”“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她:“还生气吗?”“不生气了。
”妇人说。
“为什么?”“气也没办法呀。
”“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会更加剧烈。
”高僧又离开了。
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时,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还知道值得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
”高僧道。
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师傅,什么是气?”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
妇人视之良久,顿悟。
叩谢而去。
何苦要气?气便是别人吐出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便会反胃,你不看它时,它便会消散了。
是的,冷静下来细想,生气大都为他人、他事而发,错误并不在自身。
令你生气的人已经走得老远了,你还为他生气,何必呢?令你生气的事已经过去许久了,你还为它生气,何必呢?你通过这则小故事,是否也悟出了点什么?我们许多时候,往往尽干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的傻事,而且在惩罚自己的时候,又达不到纠正别人错误的目的。
这种生气,别人感受不到不满,你也不会因此而愉快。
既然如此,何必怒气冲冲呢?与其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倒不如让自己良好的美德来显示别人的缺陷。
当众拥抱你的敌人_第113章 不能掌控他人,但可掌控自己

一个连自己都无法改变的人,怎能轻言去改变他人,又何谈改变国家与世界?成功者自有成功者的特点,就是善于改变自己,善于同不同领域、不同特点的人接触,而且很会变通。
我们周围有很多独立的个体,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无法用自己的意志去操控他人的行为。
古代帝王用自己的意志愚弄臣民尚且会遭受灭顶之灾,更何况无权无势的普通人呢?古往今来,怨天尤人者比比皆是。
对于成功的人,我们看到的只是上天的护佑,却从不关注他们身后的汗水和沧桑;失败了,就大骂老天不公,造化弄人,也不体察自己的付出和努力。
有时候会有人不乏天真地想,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取得像爱因斯坦一样的成就,获得像比尔·盖茨一样的财富,赢得像潘基文一样的地位…可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付出就不会有回报。
你相信神灵护佑,可你能够改变失败的命运吗?没有人轻轻松松的一句话就可以让自己的同伴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理想的权利,不是你的怎会由你摆布。
可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他人是客观的,我们自己是主观的,主观服从于客观似乎很合乎逻辑,至少这是为人处世的良方。
改变自己,就可以适应环境,就可以达成共识,就可以赢得支持和信任,就可以取得成功。
被美国着名作家奥格·曼狄诺称之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推销大师——原一平就是善于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的典型。
原一平,只有1.45米的矮个子,本是一家保险公司的推销员,虽然每天都在勤奋地工作,但收入仍少得可怜,为了省钱,他甚至不吃午餐、不搭电车。
最艰难的时候曾经因为拖欠房租被迫在公园的长椅上睡了两个多月。
一天,原一平来到一座寺庙,拜见住持。
寒暄之后,他便滔滔不绝地向住持介绍起投保的好处来。
住持很有耐心地听他把话讲完,然后平静地说:“听完你的介绍之后,丝毫引不起我投保的意愿。
”原一平愣住了。
住持接着又说:“人与人之间,像这样相对而坐的时候,一定要具备一种强烈吸引对方的魅力,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将来就没什么前途可言了。
当众拥抱你的敌人_第80章 不要因为痛苦而放弃你的选择

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他是踩着无数的失败和痛苦走过来的,别人看到的只是他今天的光辉和荣耀。
只有他自己知道,在他通往成功的路上,有着被荆棘扎破的斑斑血迹。
鲜花选择了娇艳,于是它的种子要穿越沉重黑暗的泥土;鸟儿选择飞翔,于是它要承受无数次练飞的摔打;蓝天选择晴朗,于是它要承受风雨雷电的洗礼。
既然你选择了目标,那么就要承受它带来的痛苦。
不要因为痛苦而放弃你的选择,你才能成功。
一天,上帝发出一个旨意:如果哪个泥人能够走过他指定的那条河,那么他就会赐予这个泥人一颗永不消逝的金子般的心。
泥人们虽然都很渴望能够得到金子般的心,然而他们都知道这样做的代价是什么,所以他们好久都没有人回答。
这时,一个小泥人站了出来:“我想要过河”。
“你是泥人,你过不了河的,孩子。
”一个很老的泥人说。
“走不到河心,你就会淹死的。
”一个上了一点年纪的泥人警告他。
“你难道就不害怕你的肉体会一点点的消逝吗?”善良的泥人大婶说。
“你会成为鱼虾的美味,连一点都不会剩下。
”同伴的声音已经发出了颤抖。
但是小泥人决定了,对他来说,这些都比不上能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更重要。
即使他知道自己将要面临的是无边的痛苦。
他来到了河边,湍急的河水在贪婪地看着他。
但他还是把自己的双脚踏入了河水,他感觉到了自己的脚在迅速地融化,正在一分一秒的离开他的身体。
“回去吧,现在还来得及,你失去的只是双脚。
”河水狞笑着。
小泥人无言,他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他沉默着继续前进。
因为他知道,要快,否则他的消逝将会一无所得。
这条河可真长啊,小泥人孤独而倔强地走着。
他抬头看了看对岸,那里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小鸟在轻盈的飞翔,处处是美景,是真正的天堂,也许天使们正在那里喝茶呢。
没有人知道还有一个小泥人在河水里艰难的跋涉,但是这能怪谁呢,上帝给了你做小泥人的机会,是你自己不甘于平稳的生活,要寻找一颗金子般的心的呀,这是你自己所选择的道路。
小泥人流泪了,却发现泪水冲掉了他的一块皮肤,他知道,这个时候哭泣只能加速他的融化,于是,他把眼泪逼回到了眼睛里,他别无选择。
当众拥抱你的敌人_第83章 迎上去,人生才能够更加美丽

失败就像一匹狼,随时虎视眈眈注视着你。
你如果没有勇气去和它搏斗,只能被它活活吞掉。
只有与之搏斗,你才有生还的希望。
某天有一年轻人问一位老登山专家:“如果我们登山时,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登山专家回答说:“你应该向山顶走。
”年轻人觉得很奇怪,不禁问道:“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会更大,它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
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爆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
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可能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
”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中都面临着这样的处境,迎面是肆虐的风雨,我们本能的选择就是要逃离,但是,逃离往往会让我们走进更大的危险之中,只有迎上去,经历风雨,我们的人生才能够更加辉煌,更加美丽。
林肯,美国历史上一位无人可及的伟大总统。
在51岁之前,他的生命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灾难。
1832年,林肯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决心成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竞选州议员。
不幸的是,他竞选失败了。
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沉重的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不堪的。
后来,林肯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
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历经磨难。
1834年,林肯决定再一次参加竞选州议员,这次他成功了。
他内心萌发了一丝希望,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了转机。
1835年,他订婚了。
但离结婚还差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
这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数月卧床不起。
1836年,他得了神经衰弱症。
1838年,林肯觉得身体状况良好,于是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可失败再次降临在他身上。
1843年,他又参加了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仍然以失败告终。
至此,他已连续遭受了七次重大的打击,无论是在事业上、感情上还是在他的政治前程上,他接连遭遇失败。
如果是一个不敢面对失败的人,一定早就放弃了。
可是,林肯的选择却是坚持下去。
当众拥抱你的敌人_第67章 选准方向才能有所成就

人的才能是不一样的,别人适合做的事,你不一定适合。
你必须选准能充分发挥你的才华,而且有光明前途的事业,你才能有所成就。
否则,可能一事无成。
人追求远大的理想是对的,有时冒点风险也是必然的。
但若是选错了目标,那最后的结局必然也是悲剧。
因此,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必须有科学的态度。
不要盲从,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事。
否则,尽管你付出了很多,最后可能仍一事无成。
一条勇敢的鱼生活在渤海口,它发誓要游到高原去实现生命的价值。
它逆流而上,顽强地拼搏,它的游泳技术很好,头脑也很机敏,它穿过了渔民们布下的一道道渔网,也逃过了大鱼吞食的嘴巴,—会儿冲过浅滩,一会儿穿过激流。
它游过了一个又—个危险地带,它过了山涧,挤过了石缝,终于游上了高原。
群鱼们为它欢呼起来。
大家都把他视为勇于拼搏奋斗的英雄。
可是,这位受人尊敬的英雄,刚想朝欢呼的同类摆摆尾巴。
却已经不行了,它被冻成了冰。
多少年过去了,它一直保持着游动的姿势,凝固在唐古拉山的冰屋中。
有人说它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行了那么远那么长那么久,它应该是—位英雄。
然而却还有人说它虽然称得上勇敢,但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方向,它没有遵从自然规律和历史的选择,历尽了艰辛,得到的只能是死亡。
成功必然需要勇敢的精神,但还要有科学的态度,时机不成熟就不要盲目地行动。
伺机而动,乘势而起,古今中外很多成功者都是如此。
否则,就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哲理故事】哲理故事:当众拥抱你的敌人_750字

【哲理故事】哲理故事:当众拥抱你的敌人_750字
很久以前,有两个年轻人,他们本来是朋友,但是因为一些误解,变成了敌人。
他们
在村子里看到对方总是避之不及,面对面时也是敌视相向,甚至会打架。
村中的人也都知
道他们两个的关系,都认为他们之间的仇恨是永无止境的。
但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些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其中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落水了,他冲着另外一个人大声呼救,那个人似乎是想帮忙,但是没有办法,他想到了其他办法,跑回村里召集人手,毫不犹豫地前来帮助落水者。
他们成功地把落水者救了出来,那
个人感激地看着他的敌人,点头致意,说了一句:“谢谢你。
”
这短短的谢谢,却像一把利剑,直接刺进了那个人的心里,他突然明白了许多事情,
明白了为什么此前的误解会让他们互相仇视、相互伤害,也明白了友情的可贵以及道歉、
原谅的重要性。
他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跑上前去,紧紧地抱住了那个救了他的人。
这是他们两个人在数月以来的第一次拥抱,他们两人眼中流泪,其他人看到了,也对他们
的争斗与友情产生了深深的感悟和思考。
这件事情让他们两个人重新回归到了友谊之中,他们重新建立了信任,不再互相避让、疏离,而是互相扶持、关心。
村中的人们也变得更加友善,他们懂得了道歉和原谅的意义,懂得了友情的可贵,更懂得了互相尊重与帮助的意义。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学会道歉和原谅,不要让误解或者争端永远的扭曲我们的
心灵,应该学会关注和爱护身边的人,认真表达感激之情,尊重对方的感受,尊重每一个
人的独特性,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爱与温暖,让世界更加美好。
当众拥抱你的敌人_第94章 不必太在意他人的看法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往往在于他们不轻易地受到与事业无关的事情的干扰,而是认真地走好人生的每一寸钢索,没有人能够让他们轻易失足。
平庸的人常常有一种幸灾乐祸的心理,因为成功者总是给他们强有力的刺激。
他们总是希望成功者能够失败,沦为和他们一样的平庸。
但是,真正的成功者洽洽都有这样的心理素质,那就是宠辱不惊,镇定、沉着。
他们的人生之所以精彩,就在于他们不轻易地受到与事业无关的事情的干扰,认真地走好人生的每一寸钢索,没有人能够让他们轻易失足。
数年前,一位举世闻名的走钢索高手,正准备面对自己人生当中一次最重要的挑战——在钢索上横渡尼亚加拉大瀑布。
这位走钢索高手,不知道能否顺利地完成这一次的表演,成天忐忑不安,情绪上烦躁异常,给自己造成极大的困扰。
经过热心朋友的建议,他找到了一位极负盛名的预言家,请预言家为他预测这一次是否得以顺利走完全程。
预言家一开口,就带来最可怕的预测。
预言家建议取消这一次的表演,他告诉走钢索高手,他命中注定将会在这一次的表演当中,从钢索上跌落,死于非命。
走钢索高手听了预言家所说的话,全身如坠冰窖。
但这次表演的通知,早已发遍全世界,已无法取消。
表演的日期终于来到,走钢索专家在众人的期待中,出现在钢索上,他手持平衡杆,一步一步地走上钢索。
预言家所说的那些话,早已随着媒体的报导传遍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人们,都在等候走钢索专家的失足跌落。
果然,在走钢索高手进行到1/3的距离时,他脚下一个不稳,从钢索上滑了下来;但只见走钢索高手很快地一个回身,双手抓住钢索,尽管平衡杆掉落在湍急的瀑布中。
但走钢索高手还是凭着他熟练的技巧,走完了全程。
群众爆出了最热烈的喝彩声,只有在一旁的预言家愁眉深锁,不知自己以后该如何去混饭吃。
“你就是命运的主人,命运握在自己手中。
”走钢索高手以他的行动,验证了这句话。
生活中有很多人,过于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说法,久而久之,按着别人的模式生活,这是多大的悲哀啊!。
当众拥抱你的敌人_第14章 转换方向,绝路变坦途

为了达到目的,有时我们应当换一个方向,否则你就只能永远在尝试与失败之间兜圈子。
暂时绕道走一走看起来与理想相背驰的路,有时却正是智慧的表现。
如果把鸽子放在房间里,将会看到怎样的情形呢?通常鸽子在房间里拼命地飞向玻璃,打算依然回到那海阔天空的地方。
它撞到玻璃上,还在上面挣扎好久,才恢复神智。
然后它在房里绕上一圈,再鼓起勇气,仍然朝玻璃飞去,当然,它还是“碰壁而回”。
其实,旁边的门是开着的,只因那边看起来没有这边亮,它就不想去试试那个门。
有时,我们很类似于困在屋子里的鸽子。
其实,为了达到目的,有时我们应当换一个方向,否则你就只能永远在尝试与失败之间兜圈子。
百折不回的精神固然可敬,但如果前面是一片陡峭的山壁,没有可以攀登的路径时,即使望得见目标,我们也只好换个方向绕道而行。
住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农夫,出巨资买下了一片农场之后突然发现,这块地既不能种水果,也不能养猪,这里能够生长的只有树和响尾蛇。
他为此而痛悔。
他日思夜想,怎样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最终他想到了一个好主意,要把这块地的价值利用起来,那些响尾蛇是关键。
他的做法令每个人都很吃惊,因为他开始做响尾蛇生意。
几年后,他的生意已经做得非常大了,每年到他农场来参观的人高达几万人次。
他从所养的响尾蛇身上取出蛇毒,运送到各大药厂去做蛇毒的血清,把响尾蛇的皮以很高的价钱卖给厂商去做鞋和皮包,把响尾蛇的肉做成蛇肉罐头进行销售。
由于他独到的眼光和天才的贡献,他所在村子现在已经改名为响尾蛇村。
这个农夫花巨资却买了一块薄地,这对他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可是他却想方设法地转换方向,寻找出路,终于获得了成功,没有被一时的不景气所困。
当你在投资一笔大生意上惨遭失败,在你欲罢不能、无力回天时,是否想到换个方向来为自己找条重返企业生机的出路呢?如果有,那么你该学学这位农夫。
为了达到目标,暂时绕道走一走看起来与理想相背驰的路,有时却正是智慧的表现。
事实上,人生旅途中是没有几条便捷的直达路径可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体谅别人,以别人的观点来看事情。
这样一来,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就会减少很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和谐与融洽。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凡是自己不愿意做、不愿忍受的事,就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因为别人和你一样,对强加给他的东西,同样是不愿做也不愿忍受的。
孔子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在邦无怨,在家亦无怨”,也就是说,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中,都不会招致怨言。
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就是要推己及人、设他人之身,处他人之地。
如果你能从别人的角度多想想,你就不难找到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因为你和别人的思想沟通了,有了彼此理解的基础。
山姆·道格拉斯太太总是喜欢花很多时间整修草地。
道格拉斯先生批评她说:“你一个星期修剪2次,但是草地看起来并不比4年前刚搬来时好看多少!”太太听后大为不快。
他每次这样说时,晚上的和睦气氛必定被破坏殆尽。
后来,他在一本书看到一句话:“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人和事!”道格拉斯先生开始明白了自己的愚蠢,他从来没想到太太修整草地的时候自有她的乐趣,以及她渴望她的劳动能得到别人赞赏的用心!
一天吃完晚饭之后,他太太说要去除草,问他可不可以陪她一起去。
他先是拒绝了,但是稍后又想了一下,改变了主意。
她显然极为高兴,两个人一同辛勤地工作了1小时。
自那以后,他常常帮助她整理草地,并且赞扬她把草地整理得很好看,把院中的泥土弄得像水泥地一样平坦。
这些有很多并不是他的由衷之言,但不可否认,他们两人以前的不快消失了。
一起劳动,还有他的赞美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乐趣与和谐。
让我们再来看一个中国古代的故事。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交界,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了西瓜。
梁亭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极好;而楚亭的亭卒懒惰,不事瓜事,瓜秧又小又弱,与梁亭瓜田的长势简直不能相比。
楚亭的人觉得没有面子,有一天乘夜无月色,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给扯断了。
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给边县的县令宋就,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扭断好了!宋就说:“这样做当然很能解气,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那么为什么再反过去扯断别人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
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
而且,你们这样做,一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
”梁亭的人听了宋就的话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
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好过一天,仔细观察后发现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浇过了,而且是梁亭的人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
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们的报告后,感到十分的
惭愧和敬佩,于是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楚王。
楚王听说这件事后,感于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给梁王,既以示自责,也用来表示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好的邻邦。
由此可见,以己度人,推己及人,这样处理问题和与人交往,就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别人和睦相处,甚至能够化敌为友。
在社会上,特别是对于初涉世事的青年来说,由于对社会的茫然,总是时时处处小心翼翼,左顾右盼地想找出参照物来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这种反应当然是正常的。
但是有时候以此为原则,反而会导致初衷与结果的南辕北辙。
因为在每个人的眼中,自己的位置是各不相同的,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提供给你。
这时,你就可以采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问一下自己:我做这件事产生的后果自己觉得如何,如果自己能够接受,那么别人也大概能够容忍;如果自己都不能容忍,那么别人肯定也不愿接受。
要想钓到鱼,就先要问问鱼想要吃什么,不想吃什么。
我们许多人都有过钓鱼的经历和经验,鱼饵很重要,但选择不是根据钓鱼者的口味爱好,而是考虑到鱼想吃什么,这样才能让鱼儿乖乖地上钩。
世间万物都是相通的。
我们在与人交往中,特别喜欢结交那些了解自己,顺着自己喜好的人。
同样,我们也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美国的欧文梅说:“一个人能从别人的观点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的心灵活动,永远也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体谅别人,以别人的观点来看事情。
这样一来,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就会减少很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和谐与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