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癣

合集下载

手足癣不能吃什么

手足癣不能吃什么

手足癣不能吃什么?
手足癣发作后皮肤干燥、瘙痒、冬季裂口,夏季糜烂出水泡。

严重时还可能引起其他真菌性疾病,如灰指甲、股癣、体癣等,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手足癣不能吃什么?
1、忌辛辣食品: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姜等)和兴奋性的饮料(如酒、浓茶)能影响交感神经的相对平衡,加速汗液的排泄,造成手足多汗。

这种潮湿的环境有利于浅表霉菌的生长繁殖,加重病情。

2、忌有辛辣刺激性发物,戒烟酒。

3、要忌食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食物: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皮肤病患者,要禁食腌制品,提倡低盐饮食,以减少激素引起水钠潴留的副作用。

4、食用菌类主要有蘑菇、香菇等,过食这类食物易致动风生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5、海腥类水产品、油煎、油炸或是辛辣类的食物较易引发体内的热性反应的食物少吃。

6、鸭肉蛋类:根据古人经验,患有脚气之人不宜吃鸭肉。

清代食医王孟英曾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多食滞气,滑肠,凡为阳虚脾弱,……痞胀脚气,皆忌之。

”根据清代食医王孟英的经验,脚气患者忌吃鸡蛋,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明确告诫:鸡蛋“多食动风阻气,……脚气皆不可食”
温馨提醒:手足癣的危害是比较大的,给患者带来很多的伤害,手足癣还是传染性的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多的不便,所以患者在患手足癣后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治疗,避免导致疾病的加重,在生活中做好预防和护理工作,做好个人卫生,对自己的生活用品要及时的进行消毒处理。

如何判断是不是得了手足癣

如何判断是不是得了手足癣

手癣主要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主要出现在拇指或食指的侧面、屈面和掌心,然后逐渐扩展。

根据皮疹形态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水疱型瘙痒显著,如发生在掌心或手指近端,易继发感染;角化过度型掌指部明显角化,常有皲裂;丘疹鳞屑型常有小水疱发生,并有环状鳞屑。

白色念珠菌引起者,指间可见浸渍糜烂。

手足癣的常见症状:
1、水疱型手足癣,对于这种病来说,其发生比较多的会发生在患者的足跖部位,可能会有瘙痒症状的发生,水疱发生的部位会比较深,有时会有大水疱的发生。

2、角化型,这种类型的特征一般性的没有水疱或者是脓疱,其皮肤可能会发生粗糙,但是没有汗,经常性的会有对称成片的发生,有时可能会有严重的发展后波及到整个的足背。

3、丘疹鳞屑型,这种症状的发生,患者可能会在增厚的基础上发生红斑和丘疹,并且有时可能会有痒感等症状的发生。

大麦博士·掌康霜
纯天然草本药膏
专为手癣,汗疱疹,鹅掌风,手蜕皮等手部皮肤问题研制
【品名】大麦博士·掌康霜
【规格】15克
【成分】苦参、当归精华、五倍子提取物、花椒提取液、木槿皮、蛇床子等。

【性状】膏状
【保质期】 2年,建议放在阴凉处。

【功效作用】清热祛湿,抑菌止痒,使用于手癣等手部皮肤问题的调理和养护。

【使用方法】洗手后,取本品适量,仔细涂抹患处,一日3-5次,见效后减少使用次数,本品由皮肤自动吸收,无需事后清洁。

【注意事项】1,外用药物,不可内服,切忌触碰眼睛口腔。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尽量不要接触洗衣粉,不要长时间泡水。

3,若有皮肤过敏现象,请立即停止使用,勿放置儿童可取得处。

皮肤病手足癣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皮肤病手足癣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皮肤病手足癣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指(趾)间及掌、跖皮肤的癣菌感染称为手癣或足癣。

手足癣是常见病、多发病,在各地皮肤科门诊病历统计中约占门诊病例的5%~20%左右。

手癣在中医属于“鹅掌风”范畴,足癣古称“臭田螺”,俗称脚湿气、香港脚等。

【病因病理】一、西医西医明确地认为手足癣是由致病性丝状真菌引起的。

致病真菌菌种,在我国和世界各地基本相同,常见的有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玫瑰色毛癣菌等,不同菌种,所致皮肤病变临床表现略有不同。

近几年也可见由白色念珠菌及其他酵母菌感染。

念珠菌常在指、趾间寄生,指、趾间浸软、糜烂,有特殊的临床表现,称为“念珠菌性趾(指)间糜烂症”,属于念珠菌病范畴。

手足癣的发病,主要是密切接触直接传染,也可由公共浴盆、拖鞋等间接感染足癣。

足癣又是手癣的重要传染源。

二、中医中医认为手癣(鹅掌风)、足癣(臭田螺)的发生是由于湿热下注或久居湿地,水湿外侵,郁于皮肤或风湿热郁久生虫。

【临床表现】手足癣临床上大体分为4型(有人分3型),各型可单独出现,亦可混合出现。

1.慢性间擦型 此型比较常见,呈慢性病程,主要发生在指(趾)间皮肤,多在4~5趾间和3~4趾间,皮损浸渍,发白,去除表皮,露出鲜红糜烂面,有臭味,剧痒。

2.角化脱屑型 皮肤角化增厚,以脱屑为主。

炎症不明显,界限清楚,冬季常有裂隙,可继发感染。

皮损主要发生在手掌,足跖及足跟部等。

3.亚急性水疱型 常为针头大小水疱,不易破裂,内容为浆液性,清亮透明,破溃干燥后留有领口状脱屑。

皮损多见于手掌面、足缘、跖部及指(趾)侧旁部位。

可继发感染。

4.急性溃疡型 皮疹多为水疱、脓疱,呈湿疹样变。

继发感染化脓或形成溃疡,易发生在趾屈侧及跖前部。

手癣和足癣相似。

手癣以前三型为多见,它不发生急性溃疡型损害。

最常见的是角化脱屑型,手癣以单侧损害为多见。

手、足癣可继发淋巴管炎、淋巴结炎、丹毒等或湿疹化。

【辅助检查】各型手足癣均可做真菌检查与培养,取材应自病变之边缘处或间擦部位。

中医如何辨证施治手足癣

中医如何辨证施治手足癣

中医如何辨证施治手足癣1. 引言手足癣,即手足癣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皮肤病。

中医认为手足癣主要由湿热困脾,湿浊内蕴,气血不畅等多种病因导致。

中医辨证施治手足癣注重从整体出发,以辨证施治为核心,药物治疗和辅助治疗相结合,以达到祛邪、扶正的目的。

2. 中医辨证中医辨证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于手足癣的辨证施治,中医主要从病因、病机、证候三个方面进行辨证。

2.1 病因手足癣的病因较多,包括体质虚弱、湿热内蕴、气血不畅等。

因此,在辨证过程中,需要了解患者的体质、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情况,细致地了解病因。

2.2 病机手足癣的病机主要包括湿热蕴结、气滞血瘀、津亏血蚀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可以确定病机的主要侧重点。

例如,湿热蕴结型手足癣患者常伴有红、肿、痛、渗等症状,而气滞血瘀型手足癣患者常伴有色素沉着、疤痕形成等症状。

2.3 证候在中医辨证施治中,需要从多个方面观察患者的证候。

手足癣的证候可以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湿证、热证、气血瘀滞证等。

不同的证候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3. 中医施治中医施治手足癣主要包括内治和外治两个方面。

内治主要是通过中药调理身体内部的病理状态,以达到祛邪、扶正的目的,而外治则是通过外用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缓解症状、清除病菌。

3.1 内治内治是中医治疗手足癣的核心。

根据病因、病机、证候的辨证,可以开具适合患者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有白鲜皮、连翘、黄柏、金银花等,可以清热解毒、燥湿利水、活血祛瘀等。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理脾胃,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2 外治外治是辅助治疗手足癣的重要措施。

外治包括外用药物、外敷疗法等。

外用药物常用的有硫磺制剂、酮康唑、复方酮康唑等,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杀灭病菌、缓解症状。

外敷疗法包括草药洗剂、煎药浸液等,可以湿敷、热敷患处,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病变部位的恢复。

4. 预防与注意事项手足癣的预防与注意事项也是中医所关注的重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与注意事项:•保持手部和脚部的干燥,避免长时间泡水。

手足癣培训演示ppt课件

手足癣培训演示ppt课件

提高公众对手足癣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社区、学校等途径加强对手足癣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让更多人了解手足 癣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从而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开展科普活动
组织医学专家、公共卫生机构等开展手足癣相关的科普活动,如健康讲座、义诊等,为公众提供咨询和帮助。通过这 些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手足癣的基本知识和防治方法。
辨证分型
根据症状表现,中医将手足癣分为湿热型、脾虚湿盛型和血虚风 燥型等证型。
中医治疗方法及优势
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手足癣主要采用中药内服和外治相结合的方法。内服中药以清热利湿、解毒杀虫为主,如黄柏、苍术、 苦参等;外治则采用中药煎汤外洗或药膏外敷,如黄连膏、青黛膏等。
优势
中医治疗手足癣注重整体调理和辨证论治,能够针对不同证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具有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等 优点。
真皮乳头水肿及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
03 手足癣的临床表 现
症状与体征
瘙痒
手足癣患者通常会出现 明显的瘙痒感,尤其是 在晚上或温暖潮湿的环
境下。
红斑
在感染部位出现红斑, 边界清晰,可逐渐扩大

水疱
红斑上可出现小水疱, 疱液清亮,破溃后形成
糜烂面。
鳞屑与角化
慢性手足癣患者可出现 皮肤增厚、粗糙、脱屑
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当锻 炼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
感染风险。
及早就医
如出现疑似手足癣症状,应及 早就医确诊并治疗,以免延误
病情。
06 手足癣的中医认 识与治疗
中医对手足癣的认识
病因
中医认为手足癣多因湿热下注或久居湿地,感染虫毒所致。

角化型手足癣怎么治疗

角化型手足癣怎么治疗

角化型手足癣怎么治疗
角化型手足癣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尤其是到了冬天的时候这个疾病更是比较严重的,大部分都是因为上年的发病,而且皮肤也是特别的干燥,有的时候还会有脱皮的情况出现,越是天冷的时候干礼的部位就会越来越厉害的,严重了也能够影响正常的生活,下面我们就详细的介绍一下角化型手足癣怎么治疗吧。

1、角化型手足癣是具有传染性的,它会波及到我们手背脚背的位置,以及是我们手掌脚掌经常出汗的多发部位,我们通常说的角化型足癣,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脚气,他一定对脚气并不陌生。

2、角化型手足癣的患者朋友们,但是可以通过中医的治疗方法来治疗我们的皮肤病,我们目前要准备这几种药材,取土槿皮、蛇床子、透骨草、徐长卿、黄芩各30克,土茯苓、苦参、枯矾各20克,将他们都加入到清水中进行煎煮,用他的药汁。

3、我们还可以通过食疗的办法来治疗角化型手足癣,这种办法既经济又是一个大补的办法,我们目前最要准备的就是,大蒜头、龟。

龟洗净切块,蒜头微捣烂,放入锅中,清炖乌龟,每天服1次。

本方对脚气病引起的肿胀有消退作用,对老年人更为
适宜。

4、还有平时要注意个人的清洁和护理,要勤洗手足,勤换袜子之类,平时洗手的时候必须要进行消毒,因为这样有利于杀死一部分的细菌,这样对病症的缓解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必须要用正规的药物进行治疗,康复后一定要注意复发,或者感染的更加严重。

以上的内容就是针对角化型手足癣怎么治疗的详细介绍,希望大家看了之后能够有一定的了解,不要再盲目的治疗角化型手足癣病了,再治疗角化型手足癣的时候也要注意平时应该避免与别人接触,这样拆不会传染给别人,而且自己也要随时保持手足的干净和清洁,最好也不要再吃有刺激的食物了。

手足癣的发病原因

手足癣的发病原因

手足癣的发病原因手足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也被称为灰指甲。

它主要影响手指和脚趾的指甲,引起指甲逐渐变厚、变色、变形以及出现疼痛和瘙痒的症状。

手足癣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详细介绍导致手足癣的几个主要因素。

1.真菌感染手足癣的发病主要是由寄生于人体表面的真菌感染引起的。

由于手足的日常活动频繁,容易积累汗水,潮湿的环境为真菌的生长提供了温床。

两种最常见的引起手足癣的真菌是白色念珠菌和维罗菌。

它们通过皮肤损伤、摩擦或者长时间处于湿润的环境下侵入人体,进而引发感染。

2.接触感染手足癣是一种非常传染性的疾病,通过接触感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当一个人与被感染的人共享公共场所、使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个人物品(如毛巾、洗脸巾)或穿着共享的鞋袜时,可以直接接触到致病的真菌。

此外,手足癣也可以通过与有感染的土壤或动物接触传播。

例如,接触某些动物(如猫、狗)可能会导致手足癣感染。

3.个人卫生不良个人卫生不良也是导致手足癣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没有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例如不定期更换干净的袜子、鞋子,不勤洗手,不保持足部干燥等,就会增加手足癣感染的风险。

此外,患有其他疾病或者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更容易感染手足癣。

因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癣的重要措施之一。

4.环境因素除了个人因素外,环境因素也会对手足癣的发病起到一定的影响。

高温高湿的环境是真菌易于生长的条件,人们在这种环境中更容易感染手足癣。

因此,夏季和潮湿地区的发病率较高。

此外,长期在潮湿、不通风的鞋子中,使手足处于潮湿环境下,也会增加感染手足癣的风险。

5.共享物品共享物品也是导致手足癣传播的一个因素。

例如,在公共场所,如游泳池、洗澡间、更衣室等,如果没有良好的清洁和消毒措施,共享的毛巾、鞋子、拖鞋等物品可能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

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军队、集体宿舍等,由于人员密集、物品共享,也容易导致手足癣的传播。

总结手足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

手足癣

手足癣

手足癣手足癣是手癣和足癣的总称。

手癣(tinea manuum)是指发生在手掌和指间的皮肤癣菌感染。

足癣(tinea pedis)是指发生于足跖部及趾间的皮肤癣菌感染。

足癣是皮肤癣菌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多见于成人,全世界流行。

在足癣发病中,缺乏皮脂腺和穿着封闭性鞋子造成的湿润环境是最重要的因素。

主要的致病菌包括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断发毛癣菌。

足癣极少引起严重的疾病或死亡,但可以作为细菌入侵的门户而引起细菌性蜂窝织炎,趾间型足癣具有最高危险性,其次甲癣,再次是足跖部足癣。

1.局部治疗:为首选,常用咪唑类药物有1%联苯苄唑、2%咪康唑、1~3%克霉唑、2%酮康唑、1%益康唑、2%舍他康唑等;丙烯胺类药物有1%萘替芬、1%特比萘芬或1%布替萘芬制剂;其他有2.5%阿莫罗芬、1%环吡酮胺、2%利拉萘酯等,根据不用临床类型选用不同剂型,每日外用1~2次,疗程为4~6周。

对于角化型手足癣可加用角质剥脱剂,如尿素、水杨酸或乳酸制剂。

2.系统治疗:对于角化型手足癣或严重趾间型足癣者、外用药物依从性差者、患者要求口服药物者,在无禁忌证情况下,可以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

伊曲康唑200mg,每日2次,疗...查看详情临床表现1.趾间型足癣:最常见的类型。

多见于手足多汗、长期穿胶鞋的人群,夏季多发或加重。

以4~5和3~4趾间最为常见,皮损表现为趾间红斑、脱屑、皲裂和浸渍,伴瘙痒。

严重时可见糜烂和溃疡。

并发症包括合并细菌感染、癣菌疹反应、丹毒、蜂窝织炎等。

2. 水疱型足癣:在足内侧水疱和大疱,与癣菌疹反应有关。

原发损害以小水疱为主,成群或散在分布,疱壁厚内容物澄清,干燥吸收后出现脱屑。

自觉瘙痒严重。

3. 角化型足癣:一侧或双侧足跖弥漫角化过度、红斑、脱屑和皲裂。

自觉症状轻微,每到冬季,易发生皲裂、出血、疼痛。

常为慢性,治疗较困难。

手癣常见于角化过度型足癣患者,多表现为非炎症性,且为单侧(两足一手综合征)。

手掌和手指有弥漫角化过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粘膜念珠菌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1育龄妇女。2粘膜红肿,白带增多 呈豆渣样,腥臭。3瘙痒或灼痛。
真菌镜检 , 1黄癣——发内菌丝及关节孢子, 2白癣——发外小孢子3黑癣——发内链状孢子4真菌培养 鉴定 菌种
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包皮过长、包茎者。 包皮内侧及龟头潮红,红色小丘疹、 脱屑或乳白色斑片。

念珠菌性肉芽肿(深在性皮肤 念珠菌病),1免疫力低下的
婴儿、儿童细胞免疫缺陷 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和免疫抑制剂者 2好发于头、面、甲沟 3丘疹,水疱、脓疱、斑块, 表面黄褐色粘着性痂
口腔念珠菌病(鹅口疮): 1新生儿、HIV感染者、晚 期癌肿患者易发生 2颊、齿、龈、上下颚出现 凝乳状假膜,不易剥离 3可伴有舌炎、黑毛舌、口 角炎或唇炎 4查见大量假菌丝及孢子
念珠菌性肉芽肿:1.免疫力低下者。2.好发于头面、甲沟。 3.丘疹、水疱、脓疱、斑块,覆厚痂,基底肉芽。 脓 癣:1炎性毛囊丘疹 炎性肿块,蜂窝状排脓小孔,脓液2.发根 松,易拔除3.淋巴结肿大、疼痛4.继发细菌感染、癣菌疹 5.愈后有瘢痕、秃发 口腔念珠菌病:1.免疫力低下者。2.好发于口腔粘膜、舌面。 4.凝乳状白色斑片(假膜),不易刮除,基底潮红糜烂。
水疱鳞屑型
角化过度型:
足跟、掌跖、足缘、 局部粗糙、干燥、 角化增厚、鳞屑, 可伴皲裂、出血
浸渍糜烂型
指趾间,尤以第3 - 4 趾 或第4-5趾间多见 皮肤浸渍发白、表皮剥 脱、糜烂、渗液,继发 细菌感染有臭味及并发 淋巴管炎、淋巴结炎、 丹毒或蜂窝织炎
念珠菌间擦疹
念珠菌性甲沟炎、甲病 甲沟红肿,触之硬,,压痛,但不化脓 甲下角质增厚,甲板混浊,甲面高低不平,称甲念珠菌病
黄癣痂、鼠臭味、毛 圆形或椭圆形 发枯黄脆 鳞屑斑,病发 灰白、有菌鞘 剧痒 发内孢子菌丝 常无 发外小孢子 亮绿色荧光
自觉症状 镜检
轻痒 发内链状孢子 无荧光
Wood检查 暗绿色荧光 预后 可留下瘢痕, 成为永久性秃发
愈后不留瘢痕, 很少留瘢痕 青春期可自愈
体 癣
体 癣
体 癣
股 癣
股 癣
体 癣致病条件: 1皮肤、粘膜屏障功能降低,菌群失调(滥用抗生 素), 内环境变化,免疫功能下降(原发、继发). 2孢子相→菌丝相,(寄居状态) (条件适宜),胞壁粘附力增强,抵 抗吞噬能力增, 产生毒素. 3内脏念珠菌病易感人群:慢性消耗性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 白血病、AIDS),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糖皮质激素、放化疗 。 累及系统:消化(最常见)、呼吸、泌尿、心、脑。 癣病因与发病机制 1. 念珠菌: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正常人的口腔、 消化道、上呼吸道、阴道。皮肤上有8种可能致病,白念珠菌最 强 2.条件致病菌:正常情况下念珠菌与人体处于共生状态 3.屏障破坏、菌群失调、内环境变化、免疫力下降即可发病 念珠菌间擦疹1间擦部位皮肤潮红,小丘疹、丘疱疹、渗出、结痂. 好发于肥胖、多汗、糖尿病患者的间擦部位,或继发于尿布皮炎 黄癣痂:1鼠臭味、硫磺色、碟形、中央有病发贯穿 2去除黄癣痂可显露潮湿、渗液、红色基底或浅溃疡 3病发失去光泽,参差不齐,松动易拔4萎缩性瘢痕,永久性秃 口腔念珠菌病(鹅口疮):1新生儿、HIV感染者、晚期癌肿患者易 发生2颊、齿、龈、上下颚出现凝乳状假膜,不易剥离 3可伴有舌炎、黑毛舌、口角炎或唇炎4查见大量假菌丝及孢子
黄 癣
瘢痕、秃发


黄癣
白癣
黑点癣
脓癣
黄癣 Tinea favosa, favus
1许兰毛癣菌 2农村:儿童及成人 Rural: Children and adults 3发内感染(关节孢子/毛干内气泡) Endothrix in T. schoneleinii (favus) with characteristic arthrospores, bubbles of air 4黄癣痂 Scutulae (distinctive mousy odor) 5永久性脱发及瘢痕Alopecia and scarring after favus infection
治疗前
治疗后
13
白癣 病例1
教材(图9-1)
14
黑点癣 病例
女,3岁,头部鳞屑斑 及断发黑点3月余 真菌镜检:(+) 培养:断发毛癣菌 诊断:黑点癣 治疗: 伊曲康唑80mg/d,70d 1%奈替芬 0.25%酮康 唑乳膏外用 qd 2%酮康唑洗剂外洗qd
治疗前
治疗后 教材(图9-2)
张瑞峰,冉玉平,代亚玲.断发毛癣菌致黑点癣及其胞 外酶活性分析.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0,43(8):546-54815 Nhomakorabea股癣
股癣
体癣
体癣
体癣
体癣
手癣(角化过度型)
足癣(浸渍糜烂型)
足癣(水疱鳞屑型)
足癣 (角化过度型)
花斑癣
花斑癣
花斑癣
念珠菌性间擦疹:1糖尿病或肥胖多汗者。 2好发于皮肤皱褶部位。 3边界清楚的糜烂、浸渍、潮红,边缘鳞 屑,外周丘疹、丘疱疹、脓疱。 4瘙痒或疼痛。
12
脓癣 病例1
男,1岁8月 发现头部红斑1天。 真菌镜检(+) 培养:须癣毛癣菌生长 诊断:脓癣 治疗: 1.伊曲康唑80mg/d,qd,40d 2.1%萘替芬~0.25%酮康 唑乳膏外用,qd 3.2%酮康唑洗剂外洗
刘艳,冉玉平,张瑞峰,等.须癣毛癣菌所致脓癣 病发的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及菌体孢外酶活性 分析:2例报告.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9,4(3):173-176.
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1育龄妇女常见 2白带多,呈豆渣样、水样脓性,有臭味 3外阴瘙痒4反复发作
男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
1包皮龟头潮红,毛玻璃 小红色丘疹、奶酪样膜 2性交传染
特比奈芬 体重 20kg以下,62.5mg/d;20~40kg,125mg/d;40kg以 上,250mg/d;顿服,连续4~6周 体 癣1初起为红色丘疹或小水疱,继之形成有鳞屑的红色斑块,再 向周围逐渐扩展成边界清楚的环形损害,边缘丘疹、丘疱疹、小 水疱,中央色素沉着,自觉瘙痒,夏秋初发或症状加重,冬季减 轻或静止.2体癣好发人群:青年男性多发2.好发部位:胸、背、

癣:儿童期发病,青春期后可自愈 .灰白色鳞屑性斑片,呈圆形 或不规则型.,距头皮 2~4mm处折断,发根部有一灰白色套状鳞屑 包绕称菌鞘.瘙痒,愈后头发可完全生长,不留瘢痕
白癣1病因: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2皮损:头皮灰白色鳞 屑斑,病发距头皮2~4mm处折断,发根菌鞘包绕。青春期后自 愈,愈后不留瘢痕。3.瘙痒。 黄癣1病因:许兰氏毛癣菌。2皮损:红色斑点、鳞屑,碟状黄癣痂, 永久性秃发、瘢痕,有鼠臭味。3自觉症状:微痒。黑点癣1病因: 紫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2皮损:鳞屑性灰白色斑片,病发出 头皮即折断(故名黑点癣),永久性瘢痕及秃发。3.自觉症状: 微痒。 水疱鳞屑型癣1.指趾间、掌心、足跖、足侧2.丘疱疹、小水疱,针 帽致粟粒大小,疱壁厚而紧张、疱液清亮、散发或密集,反复发 生,可融合成多房性大疱。数天后疱液可自行吸收,疱干涸后有 环形或领口状脱屑3.深在性水疱,瘙痒明显,干涸后出现脱屑。 4剧痒 角化过度型癣:好发于足跟及掌跖部,角质增厚,粗糙脱屑,易皲
黑 点 癣
脓 癣
脓 癣
脓 癣
黄癣 直接镜检发内型菌丝
黄癣痂镜检
白癣 直接镜检, 发外型孢子
黑点癣 直接镜检发内型孢子
黄癣
流行情况
白癣
黑点癣
散发或流行, 城乡都有 儿童及成人 斑片状鳞屑斑, 黑点状
散发或流行,农村 主要在集体 较多 单位流行 儿童及成人 多发于儿童
发病年龄 临床特点
脓癣1病因:亲动物性皮肤癣菌。2皮损:成群的圆形炎性肿块,表 面流脓,压痛,蜂窝状排脓,毛发松动易拔出,永久性瘢痕及秃 发,局部见毛囊丘疹炎。局部淋巴结肿大。3.自觉症状:疼痛。 治疗:1剪:1次/周 2月左右.2洗:硫磺香皂 1次/日 2月.3擦: 5%—10%硫磺软膏 2次/日 2月. 4、服:伊曲康唑5、消: 毛巾、 枕巾、帽子煮沸消毒. 水疱型应选择比较温和的溶液和霜剂。 浸渍糜烂型应先用溶液湿敷,待渗出不多时用粉剂,皮损干燥后用 霜剂、水剂。 角化过度型手足癣可先选用剥脱作用强的霜剂,适当配合应用软膏 或乳剂 伊曲康唑 成人200mg/d,儿童5mg/kg.d顿服,连续4~ 6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