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xx杯”机械类说课大赛课件特等奖作品:钳工车模的制作说课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全国“xx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训练》课件

全国“xx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训练》课件
L1:切入段长度(2-5mm), 一般大于2P。 L:螺纹加工有效长度。 切出段长度(1-3mm), L2 : 若有退刀槽,则为退刀槽的一半。
引出 引入
教 学 程 序
(二) 螺纹加工切削用量选择
1、主轴转速n 2、进给速度F
单头螺纹:F=P 多头螺纹:F=L
P:零件的螺距,单位mm
K:保险系数,一般取80
X
教 学 程 序

教 学 程 序
作 业
1.螺纹加工程序编制过程中容易出现哪些错误? 2.螺纹加工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提高 螺纹精度?
板 书 设 计
G92螺纹加工指令编程与操作
一、G92螺纹加工 1.指令含义: --螺纹切削循环指令 2.指令格式: G92 X(U)_Z(W)_R_F_; 注:F为螺纹导程 3.参数确定:d计=d-0.1P 二、仿真演示 1.螺纹刀对刀方法: X方向:车外圆 Z方向:点对点 2.输入程序: 在 FANUC 0I 系统中键 入程序指令 3.演示加工: 操作步骤 三、实训操作 机床准备 工件装夹 车刀安装 对刀 输入程序、校检 加工零件 零件检测
教 学 程 序
例:如图4-12所示,螺纹外径已车至Φ 29.8mm,4x2退刀槽已
加工,零件材料为45钢。用G92 指令编制螺纹表面的加工程序,
并加工出此螺纹零件。
T0303; M03 S400; GOO X31.0 Z5.0; G92 X29.1 Z-18.0 F2; X28.5; X27.9; X27.5; X27.4; X27.4 G00 X150.0 Z150.0; M30;
演示法 操作法 观察法
任 务
示范法 练习法 现场法
学法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012年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齿轮系教学设计方案

2012年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齿轮系教学设计方案
我发展的需求。 2、教学内容分析
“齿轮系”既是延伸齿轮传动的综合又是培养学生了解掌握生产实际齿轮系应 用的关键。减速器是齿轮系在实际中的重要应用,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因此, 齿轮系的相关知识是整个机械基础教学的重点之一。
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能力分析
经过前面学习齿轮传动,学生的逻辑思维初步建立,对齿轮传动有了初步的 印象,但其头脑中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很难将齿轮系与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相互联系起来。对学生来说单线计算尚易,多级传动及联系实际却难,只有培养 他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齿轮知识,联系各种机构零件等,结合实际例子应用, 多看实物应用结构、多思考想象,并辅助以教师讲解和动态演示,逐步锻炼逻辑 思维,才能不断地提高计算设计应用能力。 2. 处理措施
引导提问:
什么是齿轮系?它分为哪些类型?这
些齿轮系传动有什么样的特点?
2、教师精讲一
齿轮系——由一系列相互啮合的齿轮组
新课学习 (32 分
钟)
成的传动系统。 齿轮系的类型:
定轴齿轮系 行星齿轮系
辅助多媒体动画讲解
-6-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创新杯”教师说课比赛——教学设计方案
引导提问:
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让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回顾所学,让学生加
本课小结
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整体认
深对本节课的理解记忆,随后出示教学目
(2 分钟)
识。并对小组表现给予评
标,检验对本节课的目标内容的完成情况
价。
知识作业——我都学会了:
课下作业
1、 分析组内齿轮系模型的传动路线,并计 课后作业将课堂游戏延续
算传动比 到课下,鼓励学生创新,
的齿轮传动。为保证分组效果,组内的每个学生都有具体的分工,各司其职(“督察官” 做好监督工作,督促每位同学参与其中;“纪检委”维持好秩序,保证合作有条不紊的 进行;“物流师”把好物流关,防止物品的损坏和丢失;“教授”关注每位同学的掌握情况, 做好指导工作;“司令”负责宏观协调,让组内成员各尽其职)。

中职《车模的制作》说课PPT课件

中职《车模的制作》说课PPT课件
10 课时 1 课时
0. 5 课时
观看视频 导入任务

观看视频 导入任务

哦?钳工也能 制作车模啊!
说教学过程
1导 2析 3分 4竞 5评 6拓
0.5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10 课时 1 课时
0. 5 课时

分析任务 确定工艺
3
3 技术要求 未注公差按IT12级
1 2
5
2 1
4
4
零件名称 底盘
难点
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
说课流程
说说 说说说


教 法
教 学
教 学
材情 学过反
法程思
说教法学法
教育理论
教、学、做三合一
实施方式
以车模为载体
教法
项目教学法
学法
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说课流程
说 说 说说说


教教教 法学学
材 情 学过反
法程思
说教学过程
1导 2析 3分 4竞 5评 6拓
0.5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材料 45
数量 1
底盘的加工工艺 划线→锯料→锉削 → 钻孔→ 攻丝
说教学过程
1导 2析 3分 4竞 5评 6拓
0.5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10 课时 1 课时
0. 5 课时
细化任务 明确分工

插入图片
车身、底盘、车头的加工工艺: 划线→锯料→锉削 → 钻孔→ 攻丝
上盖、支架座的加工工艺: 划线→钻工艺孔→锯料→锉削 → 钻孔 → 攻丝
0.5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10 课时 1 课时
0. 5 课时
评价提高 奖励优秀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课件特等奖作品: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教学设计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课件特等奖作品: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教学设计

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中职“机械基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李世维老师主编的机械基础第七章第五节。

中职数控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之一是机械设备的维修。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完专业相关课程后,对变速箱的主要零件如轴、齿轮、离合器、轴承等的结构有一定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对变速箱各零部件的使用,工艺装配要求、识图机构运动,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对以后的工作能根据不同机械设备的变速箱的结构进行分析和操作,提升学生职业发展的空间。

二、学生特点授课班级基本情况:数控二年级学生,全男生班,总体偏外向、活跃,沟通交流具有自媒体时代特征,喜欢网络学习,上Q聊天讨论。

三、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 1、学会定轴轮系传动比公式2、理解定轴轮系传动比定义式②能力目标:1、提高抽象思维,增强“实物-简图”的转换能力2、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③素质目标:工作严谨、勇于表达展示、善于团队协作四、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会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②教学难点:分析轮系齿轮啮合对数及传动路径五、教学策略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薄弱,学习的自觉性不够,他们对专业实操课比较感兴趣,可是对专业理论课,特别是机械基础,由于理论性太强,大多学生的理解能力跟不上,学不了多久觉得学得困难,放弃这门课的学习苗头。

这门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好。

基于以上分析,运用以下教学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不足问题①教法:以情景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任务驱动贯穿过程教学,充分挖掘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内驱力,达到巩固理论知识、提升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②学法:通过调查研究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领悟解题的方法,从而增强信心、激发兴趣,享受学习乐趣,提高综合能力。

为了高效实施以上教法、学法,运用信息教学翻转课堂,使用Pro-E 制作视频动画、使专业课的教学生动、形象,Q群与学生0距离沟通,自选微课帮助理解、信息技术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项目研究学习当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全国“xx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优秀作品:曲面零件加工上课课件 (一)

全国“xx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优秀作品:曲面零件加工上课课件 (一)

全国“xx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优秀作品:曲面零件加工上课课件 (一)近日,由全国xx杯机械类说课大赛评选出的优秀作品曲面零件加工上课课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是一份富有深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件,旨在为机械加工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全面、系统的知识。

该课件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曲面加工基础知识、曲面加工操作流程以及曲面加工实战演练。

下面我将对这三个部分进行详细的介绍。

第一部分:曲面加工基础知识。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曲面加工的概念、曲面加工的基本要素以及曲面加工常见的工艺方法。

通过对曲面加工工艺的讲解,师生们能够了解到曲面加工的具体流程,为后续的操作打下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曲面加工操作流程。

这一部分分为五个环节,分别是铣削前的准备工作、程序编写、设备设置、工件装夹以及铣削操作。

通过图文并茂的演示,该课件让学生们了解到如何安全、规范地完成铣削操作。

同时,课件还介绍了一些应该注意的事项,比如机床的保养、刀具的选择等,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周全的指导。

第三部分:曲面加工实战演练。

这一部分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实验场景——模拟铜雕加工。

通过这个案例,让学生们亲手体验模拟铜雕加工过程,真正掌握课程中所学的知识。

在实践中学习,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总体来看,这份课件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课件中所提供的完整流程和实战演练,学生们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提高工作效率打下基础。

我相信,这份优秀的曲面零件加工上课课件将大大提升学生和职业人士的技能水平,为机械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国xx杯说课大赛机械类一等奖作品:钳工车模的制作说课课件

全国xx杯说课大赛机械类一等奖作品:钳工车模的制作说课课件

说教法、学法
教法
4 说教法、学法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
UG绘制车模
感官+激发兴趣
说教法、学法
学法
5 说教法、学法 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
师生合作
小组合作
分解和突破重、难点
说教学过程
1 观看视频 导入任务 2 分析任务 确定工艺 3 细化任务 明确分工 4 小组竞争 完成任务 5 评价提高 奖励优秀 6 拓展提高 知识升华 7 总结反思 理性归纳
0.25 课时
1 课时 0.5 课时 10 课时 1 课时 0.25 课时 1 课时
说教学过程 1
1 观看视频 导入任务 2 分析任务 确定工艺
1 说教学过程 观看视频 导入任务
3 细化任务 明确分工
4 小组竞争 完成任务 5 评价提高 奖励优秀 6 拓展提高 知识升华 7 总结反思 理性归纳
哦,钳工也可以做 车模啊!
模拟企业生产环境
教法 学法 项目教学法 合作学习法
说教法、学法
教育 理念
2 说教法、学法 教、学、做三合一
教、学、做三合一
学生——学习的主人
教师——学习的引导者
培养技能和就业从岗素质
说教法、学法
实施 方式
3 说教法、学法 模拟企业生产环境
模拟企业生产环境
学校实训与企业生产的接轨
吸收企业管理规程
项目组长(管理、监督)
6 拓展提高 知识升华
7 总结反思 理性归纳
说教学过程
1 观看视频 导入任务 2 分析任务 确定工艺 3 细化任务 明确分工 4 小组竞争 完成任务 5 评价提高 奖励优秀
小组 评价
5 说教学过程 评价提高 奖励优秀

全国“xx杯”机械类说课大赛课件特等奖作品: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课件 (一)

全国“xx杯”机械类说课大赛课件特等奖作品: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课件 (一)

全国“xx杯”机械类说课大赛课件特等奖作品: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课件 (一)
近日,“全国‘xx杯’机械类说课大赛”评选结果揭晓,其中“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课件”荣获特等奖。

本次比赛有着极高的参与度和竞争度,该课件能够荣获特等奖,说明其在技术性、教学性、实用性等方面都具备杰出品质。

下面,我们来对该课件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首先,该课件的标题清晰明了,用简练的语言准确地将所讲内容概括出来。

其次,整个课件设计合理,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首先,该课件从轮系的概念入手,向学生介绍轮系的构成和作用;其次,详细介绍了定轴轮系的构成和特点,并着重阐述了的主要传动比计算方法,同时,也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理论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除此之外,该课件还能够针对不同的主题列出多个关键点,即课件中的各个章节都能够独立存在,而不会因过多关联内容而产生混乱。

同时,该课件还设置了问题和答案部分,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

总的来看,该课件具有多方面的优点,比如结构合理、思路清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信息准确等,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逐步掌握复杂的理论和实用技术。

同时,该课件的获奖也反映出该课件本身的优秀性以及其在教学中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最后,我们应当注意到,课件的设计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同样重要的
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与验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调整和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真正发挥好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为学生取得优秀成绩提供有效保障。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攻螺纹说课课件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攻螺纹说课课件

学生能够明确加 工任务,正确运 用所学知识和技 能独立完成工件 并展示劳动成果。 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的能力。
一、说教材
二、学情分析
三、说教法 四、说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反思

说学法
我国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先生基于“多元智能人才 观”,提出: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主要具有形象思维 的特点。因此,本课我采用了:
5、换用二锥
方 法
丝锥折断原因 防止方法
1、螺纹底孔直径太小。
2、丝锥钝、材料太硬。 3、切力大或力不均衡。
1、正确计算底孔直径。
2、磨锋利丝锥或更换材料。
3、合理选用扳手,用力均匀。 4、不及时断屑和清除切屑。 4、经常反转断屑并及时清除切屑。 5、韧性大的材料攻螺纹时没有 5、选用润滑液。 加注润滑液。 6、丝锥歪斜单边受力大。 6、保持丝锥垂直于工件表面。
1.“自主学习法” 2.“动手操作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3.“展示法’ 4.“探究法”
•选出学生代表展示技能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解决加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这样,实现了“用心,用手,用脑”的结合, 达到获得知识技能的最佳境界。
一、说教材
二、学情分析
三、说教法 四、说学法
一、说教材
二、学情分析
三、说教法 四、说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反思

说教法
根据 职业教育 “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以及 “理论—— 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我采用了如下教法:
1.“演示法” 2.“项目导向”法 3.“任务驱动” 法
通过教师演示操 作方法,让学生 初步掌握攻螺纹 的技能。
让学生在完成攻螺 纹的过程中学会相 关理论知识,发展 职业能力,完成相 应的加工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广东省中职创新杯说课比赛暨钳工教案设计课题:钳工车模的制作单位: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地址:东莞市长安镇莲湖路1号邮编:523846项目2钳工基本技能操作实训——任务1-5、任务2-3、任务3-3、任务4-2、任务5-3、任务6教材: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金属加工与实训——钳工实训》授课班级:2014级模具143班,学生人数:50人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的作用:本教材体现“教、学、做”三合一的新课改教材,以任务驱动教学,实用性和趣味性较强,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及素质都很有帮助。

➢教材内容的整合:鉴于本校安排的钳工实训课时较少的实际情况,本次课将书本上《项目2 钳工基本技能操作实训》中的任务1-5、任务2-3、任务3-3、任务4-2、任务5-3、任务6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完成车模的一系列加工操作。

将车模制作作为一个项目进行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更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的巩固练习。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分析确定车模各零件的加工工艺;➢教学难点:车模各零件精度的保证;➢关键点:对零件加工工艺的理解和运用。

3.教学目标:➢技能目标:掌握钳工划线、锯削、锉削等操作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钳工孔加工设备的使用和孔加工的方法;掌握钳工螺纹加工的基本操作技能。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学习的能力。

二、说学情模具143班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一年级学生,这个班的学生有以下特点:➢入学分数较高,思维活跃,动手和领悟能力较强;➢大部分同学喜欢动手操作,但是由于在钳工实训中,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够细心,同时也缺乏耐心;➢该班同学属于模具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在第一学期实训中学到有一定的钳工基础,但是学生的基本技能还不够扎实。

三、说教法、学法1.教学理念本次课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吸收企业管理规程,模拟企业真实环境,实施分组、分层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教、学、做三合一”的职业教育理念。

2.教法: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3.学法:项目组员自主探究、项目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组间技能竞争。

四、说教学过程观看视频导入任务分析任务确定工艺细化任务明确分工小组竞争完成任务评价提高奖励优秀拓展提高知识升华总结反思理性归纳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课堂活动教学意图(一)观看视频导入任务1.通过观看车的组装视频,导入本次实训的项目任务为车模的制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车模如下:教师展示车模,激发兴趣,布置项目。

学生拆装车模,交流讨论,观察任务。

从观看车的组装,引入本次课的任务是制作车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分析任务确定工艺【讨论】项目组接到任务之后,讨论车模的制作工艺及注意事项,并对上台展示的小组给予加分奖励。

【解答】1.注意事项:❖文明生产,安全操作。

❖耐心操作,切勿急于求成。

❖相互交流和合作,以保证更好的完成任务。

2.每个零件的制作工艺:❖车身、底盘、车头的加工工艺如下:划线→锯料→锉削→钻孔→攻丝❖上盖的加工工艺如下:划线→钻工艺孔→锯料→锉削→钻孔→攻丝❖大底盘的加工工艺如下:划线→锯料→锉削→钻孔→压弯❖支架座的加工工艺如下:划线→锯料→锉削→钻孔❖在装配过程当中,需注意配合、修平安装。

教师启发讨论,总结工艺,指导教学。

项目组长组织讨论,指定成员,上台展示。

组员交流讨论,学生展示,明确工艺。

学生先参与思考和讨论各个零件的工艺,然后鼓励同学们积极展示加工工艺并奖励一定的分数。

这个过程不仅能让学生动脑思考,而且上台展示环节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细化任务明确分工<第三个同学任务>按图纸要求完成车头加工。

<第四个同学任务>按图纸要求完成车身加工。

<第五个同学任务>按图纸要求完成大底盘加工。

【填写工艺卡】每个同学接到任务之后填写工艺卡。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操作,解答疑问。

项目组长细化项目,安排任务,组织填卡。

学生讨论交流,任务分工,填写工艺。

在这个环节项目组长接到任务之后,要根据小组成员的实际操作水平,将任务分给各个成员,并填写相对应的工艺卡。

这个环节通过项目组长的协调管理,把具体的任务落实给各个小组成员,明确分工。

零件名称车头材料45数量1技术要求未注公差按IT12级1数量45材料车身零件名称技术要求未注公差按IT12级技术要求1.未注公差按IT12级2.工件材料可选0.8的镀锌板或白口铁1数量镀锌板材料大底盘零件名称(四)小组竞争完成任务【加工注意事项】:在任务加工过程中,不同的零件有相应该注意的地方,项目组长需跟进进度,确保精度。

<上盖>:在加工中应首先保证零件外形,再处理好零件内槽。

要注意的就零件中M8螺纹孔的位置精度,以保证装配时能顺利安装。

<支架座>:在加工中最应该注意倒角尺寸相对一致、均匀。

同时要检查零件底面是否平整,过孔的加工也要相对底面垂直。

<底盘>:在加工中应中点保证总厂、总宽尺寸以及零件中各孔的相对位置。

加工小平面和圆弧面时应特别细心,在保证尺寸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平、光、亮。

<车身>:在加工中要注意每个孔的相对位置。

在加工两个斜面前,要先划出该斜面两个端点的位置,然后利用钢直尺和划针把两点连接起来。

<车头>:在加工中斜面要注意排料和平面度,凹槽要注意平面度和两个面的垂直度。

由于两个螺纹孔直径小,长度长,所以攻螺纹时要用力均匀,并加润滑油,防止丝锥折断。

<大底盘>:在加工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零件的变形,所以在锉削的过程汇总在工件装夹牢固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加工。

【项目组长跟单表】:在整个加工过程当中,项目组长负责跟踪整个小组成员的加工进度和课堂的表现。

【组装】:加工完成之后,每组的同学一起修平、组装。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操作,解答疑问。

项目组长发现问题,认真操作,跟进项目。

学生小组交流,认真操作,完成任务。

在这个环节通过小组竞争的方式来完成各个小组的任务,激发学生加工操作的兴趣。

同时在整个加工过程由项目组长负责跟单,以确保高质量的完成任务。

最后学生一起组装,方便装配,也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五)评价提高奖励优秀【评价机制】:自我评价+小组评价+QC评价【自我评价】小组成员在完成项目之后总结反思操作过程。

【小组评价】小组之间按照质量考核评分表,相互测评。

【QC评价】教师和各个项目组长组成QC团队,对个人产品质量和各个小组的各项指标测评,分别填写质量考核评分表和小组评价表。

对得分最高的小组及工件质量最好的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教师组织评比,作品点评,奖励优秀。

项目组长组织评比,检测工件,接受奖励。

学生自我评价,认真听讲,接受奖励。

在评价机制中,不仅有产品质量的评价,也有学生主体、学生团队、教师对操作过程的多元评价,教学评价与企业标准评价同步,既注重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科学规律,也注重培养学生职业人的意识。

同时在评价的过程当中,设置奖励机制,调动学生操作的积极性。

(六) 拓 展 提 升 知 识 升 华【讨论】除了钳工之外,还可以用其他什么加工方法进行车模制作。

对积极回答的小组给予加分奖励。

【解答】普铣 线切割 加工中心 数铣 教师 启发讨论, 个别提问, 解答问题。

学生交流讨论, 思考领会, 回答问题。

该套车模的零件由钳工完成,设置其他加工方法的讨论,帮助学生拓展课外的专业知识。

(七) 总 结 反 思 理 性 归 纳【归纳小结】1.每个小组派同学上台小结自己小组的操作表现情况;2.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做总结 【继续探索】1.实训报告:认真填写车模制作的实训报告;2.实践安排:外出参观和学习钳工在模具厂当中具体的工作任务。

教师 引导总结, 个别提问, 布置作业。

学生 回忆反思, 回答问题, 记录作业。

让每个小组总结自己小组的表现,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五、说教学反思本次课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吸收企业管理规程,模拟企业真实环境,实施分组、分层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教、学、做三合一”的职业教育理念。

本节课通过项目教学法完成车模制作,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避免钳工实训的枯燥,同时培养项目组之间的沟通合作能力,在较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争抢加工工具的现象,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合理地分配加工工具,以避免安全隐患的出现。

板 书 设 计教学意图层次清楚,结构合理,板书设计有助于捕捉重点。

车模的制作车模图形 车模零件工艺 质量考核评分表 零件一 零件一---- ---- 个人评价表 ---- ----零件六 零件六 小组评价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