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教育研究会:黄婷

合集下载

混龄体育活动中的合作与竞争: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混龄体育活动中的合作与竞争: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混龄体育活动中的合作与竞争: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摘要:混龄活动是指3~6岁儿童在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之间开展的活动,其目的是通过混龄,在心理上和社会上促进儿童的发展。

它的最大特点是,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在活动中能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相互影响,从而使每个儿童获得全面的发展。

虽然有研究者认为混龄活动中不存在竞争,但研究发现,混龄活动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混龄体育活动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探讨了幼儿合作与竞争在混龄体育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混龄体育活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本文主要就混龄体育活动中幼儿合作与竞争表现及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进行评述。

关键词:混龄体育活动;合作与竞争;幼儿社会性发展一、竞争在混龄活动中的表现混龄活动中,竞争是混龄活动中幼儿所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是因为幼儿的年龄、性别、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在活动中往往会面临竞争。

由于不同年龄阶段幼儿之间的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体育活动中,他们常常会遇到同伴的排斥或被同伴排斥。

那么,如何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公平地参与到混龄活动中来呢?心理学家认为,混龄活动中幼儿存在两种类型的竞争:一种是积极竞争,一种是消极竞争。

积极竞争指的是在混龄体育活动中,幼儿与同伴进行的具有竞争性的游戏或者其他活动。

积极竞争能促使幼儿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研究表明,当幼儿在进行一些竞争性游戏或其他活动时,他们会表现出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较高的竞争水平。

例如,当一些年龄较小的幼儿参与到与大幼儿一起玩“跷跷板”游戏时,大幼儿常常会故意让小幼儿从自己身上掉下来,或者故意把小幼儿弄倒在地。

消极竞争是指在混龄体育活动中,由于其他年龄层次的幼儿对年龄较小、能力较弱的幼儿采取排斥或拒绝等行为,从而使他们受到排斥或遭到排斥。

而当大龄儿童主动邀请小龄儿童玩“跳马”游戏时,他们又会故意让小龄儿童从自己身上掉下来。

二、竞争对幼儿行为和发展的影响竞争是指个体为获得一定的利益或达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行动的过程,竞争包括与他人之间的竞争、与自我之间的竞争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竞争。

2012年昆一中教师教学比赛、科研论文获奖、发表情况

2012年昆一中教师教学比赛、科研论文获奖、发表情况

2012年昆一中教师教学比赛、科研论文获奖、发表情况编号学科获奖(发表)人获奖分类文章或获奖项目名称获奖(发表.出版)时间发表处或获奖等级1 语文俞明论文《勾古连今,意趣兼备—中学文言文教学方法谈》一文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活动2012.04全国一等奖(并荣获组织奖)2 语文罗怡论文《预设有心生成无形—语文高效教学探究》参加2011年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论文竞赛2011.11 省级一等奖3 语文罗怡论文《<动物游戏之谜>课堂教学实录》参加2011年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论文竞赛2011.11 省级二等奖4 语文张书益论文《高中作文有效立意探究》一文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活动2012.04 全国一等奖5 语文张书益论文《意识定向操作—对“有效阅读教学”实施策略的思考与把握》一文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活动2012.04 全国二等奖6 语文张书益杨杰文辅导文章《2012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2011. 《学生新报•高中生周刊》7 语文张书益杨杰文辅导文章《2012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形象2011.11 《学生新报•高中生周刊》8 语文田茂香论文《个性化理解与民主对话的两难化解》一文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活动2012.04 全国二等奖9 语文田茂香论文《诗心细笔绘清秋—走进故都的秋》一文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活动2012.04 全国三等奖编号学科获奖(发表)人获奖分类文章或获奖项目名称获奖(发表.出版)时间发表处或获奖等级10 语文田茂香论文《谈阅读教学对话中的尊重与引领—李镇西老师<祝福>研习》一文参加2011年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论文竞赛活动2012.04 省级二等奖11 语文田茂香论文《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内容的体系化、具体化探讨》一文参加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教育基金会组织的第九届“走进新课程”征文活动2011.11 省级一等奖12 语文田茂香论文《戳穿谎言,因为爱得深沉—感于吴非<不跪着教书>》2012.03 《昆明教育研究》2012年第3期13 语文汪越华文章《新旧之间—对语文教学方法的思考》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14 语文佴松乔文章《建构诗意的课堂—诗词情感教学探究》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15 语文王文松文章《汉字“六书”与语文学习》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16 语文杨仕云文章《新课标全国卷新题型解析及应试策略》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17 语文田茂香文章《谈阅读教学对话中的尊重与引领—李镇西老师<祝福>研习》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18 语文罗怡文章《预设有心生成无形—《苏幕遮》教学生成实录》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19 语文古少华文章《苏轼<定风波>教学探究》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20 数学孔德宏蔺书琴论文《解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六个策略》一文参加《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1—2012年度优秀作品评选2012.07 省级三等奖21 数学张宇甜论文《让高中文科学生学好数学》一文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活动2012.04 全国二等奖编号学科获奖(发表)人获奖分类文章或获奖项目名称获奖(发表.出版)时间发表处或获奖等级22 数学张宇甜论文《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一文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活动2012.04 全国三等奖23 数学张宇甜优质课评选《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课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优质课评选2012.04 全国二等奖24 数学孔德宏论文《数学实验—无盖长方体最大容积的探究》参加2011年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论文竞赛2011.11 省级一等奖25 数学杨仕华论文《高中“算法初步”教学策略探议》一文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活动2012.04 全国二等奖26 数学杨仕华论文《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整合概析》一文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活动2012.04 全国三等奖27 数学鲁开红论文《浅谈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文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活动2012.04 全国三等奖28 数学鲁开红论文《浅析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的尝试》一文参加2011年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论文竞赛2011.11 省级二等奖29 数学卢碧如论文《数学课堂中要展示学生的思维》一文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活动2012.04 全国二等奖30 数学孙思应文章《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的10个困惑》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31 数学孔德宏文章《对高中数学必修教材中两道练习题的商榷》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32 数学杨昆华文章《实施问题探究提高教学有效性》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编号学科获奖(发表)人获奖分类文章或获奖项目名称获奖(发表.出版)时间发表处或获奖等级33 数学李春宣文章《高效数学课堂的构想》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34 数学张宇甜文章《探求高中文科学生学好数学的对策》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35 数学李建民文章《浅议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探究性学习》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36 数学施荣鸣文章《谈新课标下数学复习课的实效性》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37 英语曾汉琼论文《训练毕业班英语有效思维的总结》一文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活动2012.04 全国二等奖38 英语丁洁教学竞赛昆一中2011年“高中新课程高效课堂”教学竞赛2011.12 校级二等奖39 英语柴颜真教学竞赛昆一中2011年“高中新课程高效课堂”教学竞赛2011.12 校级一等奖40 英语柴颜真论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拼音学习中负迁移现象研究及教学启示》一文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活动2012.04 全国二等奖41 英语柴颜真课件课件《A NIGHT THE DARTH DIDN′TSLEEP》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课件评选2012.04 全国三等奖42 英语孙炜论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途径》一文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活动2012.04 全国三等奖43 英语王文思综合昆明市第六届普通中学“学科带头人”2011.1244 英语王勇文章《使用英文报刊丰富高中英语课程资源的原则》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45 英语陈彦霖文章《新课标下高中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编号学科获奖(发表)人获奖分类文章或获奖项目名称获奖(发表.出版)时间发表处或获奖等级第1期46 英语孙炜文章《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途径》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47 英语朱秀云文章《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中的问题及对策》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48 物理徐转琼教案教案《力的合成》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活动2012.04 全国二等奖49 物理杨蒲英论文《初识生本教育》一文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活动2012.04 全国二等奖50 物理杨蒲英杨习志论文《远距离观看引起的“相对运动”的错觉》一文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活动2012.04 全国三等奖51 物理杨蒲英杨习志论文《巧用几何语言给高中生讲“狭义相对论”》一文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活动2012.04 全国三等奖52 物理杨蒲英纳仲明文章《也谈新课改下初、高中物理的教学衔接》2012.01《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1期53 物理杨习志杨蒲英文章《巧用几何语言给高中生讲“狭义相对论”》2012.01《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第1期54 物理杨蒲英(与人合作)论文《初识生本教育》2012.02《课程教材教学研究••课程研讨》2012•3-4期55 物理杨蒲英(与人合作)论文《新课程背景下物理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2012.03 《昆明学院学报》2012•3期56 物理杨习志文章《爱上物理,让我们一起改变世界》2012.10 《课外阅读》2012•10月号57 物理王泉文章《高考静摩擦力问题的教学反思》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编号学科获奖(发表)人获奖分类文章或获奖项目名称获奖(发表.出版)时间发表处或获奖等级第1期58 物理张晓坤文章《在实验探究中突破高中物理教学的重、难点》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59 物理胡斌(与人合作)文章《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实验教学》2012.01《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60 物理李燕文章《“全反射”教学设计方案》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61 物理马红蕾文章“电动势”教后反思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62 化学黄婷教案教案《醇和酚(第2课时)》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活动2012.04 全国三等奖63 化学黄婷教案教案《化学电源》参加2012年(暨第七届)“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教学案例类评选活动2012.04 全国二等奖64 化学黄婷(与多人合作)论文《虚拟科学实验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2011.05《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2011年第10期65 化学黄婷(与人合作)论文法拉第《蜡烛的故事》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2011.12 《化学教育》杂志2011年第12期66 化学黄婷(与人合作)论文《一个有趣的驱动性问题—蜡烛在太空中能否燃烧》2012.09 《化学教育》杂志2012年第9期67 化学黄婷(与人合作)论文《对蜡烛燃烧现象的追问与解释》2012.09 《化学教育》杂志2012年第9期编号学科获奖(发表)人获奖分类文章或获奖项目名称获奖(发表.出版)时间发表处或获奖等级68 化学周敏李蓉黄婷文章《浅谈新课程下高中化学学习方法》2012.01《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1期69 化学杨红梅文章《<化学与生活>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70 化学高云文章《如何选择与确定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71 化学阮亚飞文章《化学课中的提问技能研究》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72 化学华琛文章《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有效教学目标》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73 化学李晨文章《“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教学设计与反思》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74 化学丁跃坤文章《“金属与水反应”的教学设计与反思》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75 生物廉莹玉高考辅导灵活运用生物自由组合定律2012.03 《生活新报•教育辅导》2012年3月27日76 生物廉莹玉(与人合作)质量分析昆明市2012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学科质量分析报告2012.04《昆明教育研究•高考专号》2012年第二期(总第31期)77 生物廉莹玉高考辅导《2012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分析及2013年高考展望》2012.09 《学生新报•高中生周刊》2012年9月21日78 生物廉莹玉文章《再谈生物课的备课和课后反思》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1期编号学科获奖(发表)人获奖分类文章或获奖项目名称获奖(发表.出版)时间发表处或获奖等级79 生物廉莹玉文章《鼓励学生参与提高课堂效率》2011.8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1第40-41期合刊80 生物高升论文《细胞的分化》一文参加2011年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论文竞赛2011.11 省级一等奖81 生物高升课件评审作品《细胞的分化》参加2011年云南省优秀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审2011.12 省级三等奖82 生物何若课件课件《动物细胞工程》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课件评选2012.04 全国二等奖83 生物何若论文《运用模型提高高三生物复习的有效性》一文参加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举办的“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征文评比大赛2011.10 全国二等奖84 生物何若论文《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一文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活动2012.04 全国二等奖85 生物何若论文《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一文参加“云南省第七届(2011)教育教学论文研讨”评选活动2012.01 省级一等奖86 生物何若论文《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一文参加“《云南和谐教育论文》评优竞赛—第三届云南省教育教学优秀论文”征稿活动2011.12 省级一等奖87 生物何若论文《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探》2011.12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1第51-52期合刊88 生物何若论文《利用教材“资料分析”栏目培养学生生物学科能力》2012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89 生物何若论文《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2012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2年第1、2期(合刊)90 生物何若论文《运用模型提高高三生物复习的有效性》2012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2年第30期91 生物何若论文《班集体与后进生的转化》云南大学出版社《云南省教育教学优秀论编号学科获奖(发表)人获奖分类文章或获奖项目名称获奖(发表.出版)时间发表处或获奖等级文精选》(1)92 生物何若论文《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云南大学出版社《云南省教育教学优秀论文精选》(2)93 生物何若论文《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云南省教育教学研讨优秀论文荟萃—教育教学研究》(第3辑)94 生物杜飞教案教案《DNA分子的结构》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活动2012.04 全国二等奖95 生物杜飞论文《减数分裂(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在2011年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论文竞赛2011.11 省级二等奖96 生物黎晶晶教案教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活动2012.04 全国三等奖97 生物方贵荣论文《减数分裂(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在2011年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论文竞赛2011.11 省级一等奖98 生物方贵荣论文《减数分裂(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参加“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论坛”大赛作品评选2011.12 全国一等奖99 生物方贵荣文章《巧用“联想记忆”帮助学生学习》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100 生物茶玉和教学竞赛昆一中2011年“高中新课程高效课堂”教学竞赛2011.12 校级一等奖101 生物杜青文章《注重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能力》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102 政治尹丹论文《百年老校的学校文化建设》一文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活动2012.04 全国二等奖103 政治尹丹课件课件《民主决策》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2012.04 全国三等奖编号学科获奖(发表)人获奖分类文章或获奖项目名称获奖(发表.出版)时间发表处或获奖等级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课件评选104 政治尹丹课件课件《传统文化的继承》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课件评选2012.04 全国二等奖105 政治尹丹论文《春风化雨》一文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活动2012.04 全国三等奖106 政治尹丹教学竞赛昆一中2011年“高中新课程高效课堂”教学竞赛2011.12 校级二等奖107 政治马庆论文《新课程背景下的“四型”政治教师》一文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活动2012.04 全国二等奖108 政治马庆论文《新课程下中学哲学教学分析与思考》一文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活动2012.04 全国二等奖109 政治杨建萍论文《在细微的工作中享受成功》2012,02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第6期110 政治杨建萍文章《例析活动课在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111 政治杨建萍论文《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班主任工作的点滴体会》2012.02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2年第30期112 政治杨建萍模拟试题《2011年高考文科综合冲刺试题》(思想政治部分)2011.04 《学生新报••中学生周刊》第347期113 政治杨建萍(与人合作)质量分析《昆明市2010-2011学年高三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报告(政治)》2011.03《昆明教育研究(高考专号)》2011年第一期114 政治杨建萍论文教案《公司的经营》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活动2012.04 全国二等奖115 政治杨建萍论文《浅论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在云南省教育厅、省教育基金会组织的第九届“走进新课程”征文活动2011,11 省级二等奖116 政治杨建萍(与课题研究昆明市重点课题《昆明市高中文科综合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子课题2911.09课题进行中编号学科获奖(发表)人获奖分类文章或获奖项目名称获奖(发表.出版)时间发表处或获奖等级人合作)“政治学科”部分的研究》至今117 政治杨建萍课题研究云南省课题《昆明市高中文科综合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子课题“政治学科”部分的研究》2911.10至今课题进行中118 政治高富英文章《开展三生教育提升教育品质》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119 政治谭毅文章《新课程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策略初探》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120 政治张团仙文章《多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121 政治徐波文章《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忧患意识教育》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122 政治杨冬梅文章《对生活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123 历史张敏教学竞赛昆一中2011年“高中新课程高效课堂”教学竞赛2011.12 校级一等奖124 历史张敏论文“云南省第七届(2011)教育教学论文研讨”评选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高中历史新课改》2011.10 省级一等奖125 历史张敏教案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活动—教案《宋明理学》2012.04 全国二等奖126 历史张敏课件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活动—课件《宋明理学》2012.04 全国三等奖127 历史张敏论文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活动—论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高中历史新课改》2012.04 全国三等奖128 历史张敏论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高中历史新课改》2011.10 2011云南教育教学研讨优秀论文荟萃《教编号学科获奖(发表)人获奖分类文章或获奖项目名称获奖(发表.出版)时间发表处或获奖等级育教学研究》第二辑129 历史张敏(参与)课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记忆及分析策略的研究》(一般课题)2012.03 开题(参加其中4个子课题)130 历史张敏(参与)自选课题申请《昆明市提高高中文科综合教学质量对策研究》(一般课题)2011.09131 历史张敏主编云南省高中新课标全程备考文综系列(第一轮)《学业水平考试备考—历史》2012.04 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年再版132 历史张敏(编委)参编教辅《名师金典-2012-2013云南本版》高考总复习核心攻略—历史(学生用书)2011 云南人民出版社133 历史张敏参编教辅《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解读金卷—历史》2012 云南科技出版社134 历史张敏教学竞赛2012年昆明市高中新课程高三复习课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竞赛2012.10 市级一等奖135 历史夏耘论文《历史相关学科理论中的历史答题策略探究》一文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活动2012.04 全国二等奖136 历史夏耘论文《从记忆的过程和基本规律浅析历史知识的记忆方法》一文参加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活动2012.04 全国二等奖137 历史夏耘论文《政治经济学、哲学、和逻辑学原理中的历史选择题答题策略》一文参加《云南教育成果》系列活动—第九届云南省教育工作者优秀论文征稿活动2012.02 省级一等奖138 历史夏耘论文《历史学中的政治经济学、哲学、逻辑学基本原理》一文参加《云南教育成果》系列活动—第九届云南省教育工作者优秀论文征稿活动2012.02 省级一等奖139 历史夏耘(与人合作)模拟试题《2012年新课程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模拟试题—历史部分》2012.07光明日报社《考试—高考文科》2012年第7期140 历史夏耘(与人教学参考资新课标文综系列(第一轮)《学业水平考试备考—历史分册》2012.04 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年再版编号学科获奖(发表)人获奖分类文章或获奖项目名称获奖(发表.出版)时间发表处或获奖等级合作)料141 历史夏仁贵文章《浅谈历史教学的生动与真实》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142 历史俞雪梅文章《高效阅读“新”思考—浅论高中历史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143 历史司兵文章《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解释》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144 历史赵灿东文章《文以化人承创辉》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145 地理李俞瑾文章《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思考》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146 地理曾亦琳论文《地理新课程标准从理念到实践的初步探索》参加“云南省第七届教育教学论文研讨”评选活动2012.01 省级一等奖147 地理叶早音文章《新课程下高中地理学习策略》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148 地理缑晓婷文章《地理课堂“三重唱”模式初探》2012.01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149 信息技术季新文教案教案《文本的加密与解密—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参加“龙芯杯”2012年全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大赛(高中组)2012.06 全国三等奖150 信息技术季新文课件评审作品《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参加2011年云南省优秀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审2011.12 省级优秀奖。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摘要:近年来,教育改革蓬勃发展,游戏化教学模式近年来也被提出,这种教学模式对小学青年学生有着积极的意义。

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这种教学模式在小学日常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主要探讨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进而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小学数学;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游戏化教学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日常教学技术和功能的扩展,为师生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使用游戏化教学可以获得实践的概念,这更有利于知识的普及。

目前,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课堂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对学生的学习非常有益。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游戏化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学习。

通过这个新的教育时代,我们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教材,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相关知识和教材内容。

一、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小学的学生刚刚进入学习阶段,他们没有更好地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很难有意识地学习。

在这个阶段,大多数学生都更喜欢玩,在教学中使用游戏可以很好地符合学生的游戏天性,这样学生可以更加专注于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乐趣,从而更加积极地跟随老师。

游戏可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从而更好地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在游戏中学习可以启发学生,从而更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有利于适应社会性发展如果许多游戏要顺利完成,游戏中的队员需要有团结与合作的精神。

因此,将游戏应用于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并学会合作。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和发展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群体中更好地相处,也为学生未来的社会能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合作中,学生的想法也会不一致,甚至在游戏中也会有差异。

因此,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在游戏中处理问题和解决分歧,从而更好地学会处理冲突和情绪自控,学会为他人着想和移情,从而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更好地生存。

第二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获奖名单

第二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获奖名单

杨木先 马启群 谢业涛;洪婷婷 孙宏铸 费东华 姜冬冬 陈帮富;符义清;姚能奇 徐静 秦健陵 谢恒 范俊东 卢志程;李存如 朱文奇 杨静 柴苗 孙健 潘宝石;王园园 黄艾华 韩荣中 姚怀东 汪健 李倪娜 庆正义 应秀峰 朱秀珍;邓威 陈玉贵 赵燕 莫俊智 唐咏梅 黄璜 杨韧 吴慧慧 徐春问 张胜利 陈维道 潘明松;郭 勇
李延好 王会莲;张洋昌 俞俊鸿 姜云;史涛 梅冬生 吴雨发 张新来 梁建斌 李霞 孙有俊 江月红 周蓉 陆鸿雁 李勇;纪悦 刘义云 陈元林 廖庆丰 作者姓名 彭萍 季鸿儒 蔡正 余国飞 高永宁 刘捍东 汪杰;张丽 李万莲 江长军 朱金华;吴亚东 郑炜 江来富 wuyouju 刘志芬 王子环 张俊 余永洋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探讨自主学习的模式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 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有效提高高中美术特长生写实素描写生观察能力的尝试与实践 浅谈学校多媒体使用现状的不足 别让绚丽的课件抹灭了孩子的语文情怀 用安徽教育网台搭建校本资源库的实践探索 精制妙用课件 焕发课堂生机 “热”眼旁观多媒体 多媒体 :点燃孩子生命中的经典燧火 文学社网站的实践与思考 科学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辅助阅读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中信息技术结合与运用初探 运用多媒体做好新课导入 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低效运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的探究 因信息技术而精彩的班主任工作 巧用实物投影 构建精彩课堂 让影视作品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 论文标题 乱花渐欲迷人眼------也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教学整合初探 信息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初探 探索现代化管理模式 推进教育现代化纵深发展 运用CAI,优化小学阅读教学 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实验研究 浅谈新形势下的网络教研活动 浅谈网络平台上的虚拟课堂 交往互动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现 浅谈“语文课上的生命教育” 点燃阿拉丁神灯 教师跨上信息高速路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教师新角色 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课堂 激趣o点拨o感染 让思想在跟帖中碰撞 借助媒体资源,加深情感体验

授予硕士学位名单(全日制研究生)

授予硕士学位名单(全日制研究生)

授予硕士学位名单(全日制研究生)(2015年6月25日,共1668人)马克思主义哲学陈梦佳胡婷钱寅宋扬王鹏高杨小峰(哲学系)中国哲学张恬郑家英(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蒋军志李丰颖李广骁刘龙罗夏毛衍沁沈荣炎吴闻仪张靖杰左少华(哲学系)外国哲学蔡建杰杜卫何祺韡庞昕邱瑾谢蕙贞张薇章含舟朱毅朱渝阳(哲学系)逻辑学鲁南江田莉莉(哲学系)伦理学陈思琪贾斯日古楞孟静潘恩吴晓梅(哲学系)宗教学王芳吴佳璐赵泽朱琳琳(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程华清周书恒(哲学系)管理哲学曹宗运周悦(哲学系)世界经济SMOL YAR IRINA 黄婷李婧李飒陆芳芳陆雪倪浩任春阳宋亭亭王俊仙杨密密姚秋萍张玲张书铨张婷赵妍周珊(商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徐程瑾(地理科学学院)区域经济学方慧艳高会芳邱蓓莉王惠王馨竹王煜天魏旭红张婷麟周天捷(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NGUYEN KIEU HOA NGUYEN THI VIET PHUONG 曹敬陈阳崔特特董飞顾闻黄淇淇黄逸轩江思源刘沐婷鲁贤凤吕大飞宁瑶沈裕君宋文萍陶金杨丽萍张文丹(金融与统计学院)产业经济学巩腾顾晓芸郭艺帆黄俊晖钱丽玲陶静王明甫王萍吴晨宸杨笛韵赵冬竹周林林周睿洋(商学院)国际贸易学CHANYAPICHED PANUWAT DA VLETCHINA ANNA GUSEV A IULIIA KIM HAIIN TA NGOC BICH TRUSOV A, ELENA VU THI KIM CHI 南彬彬沈美云魏婷徐瑛许梦茜赵元硕(金融与统计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安红高雪黄孝义黄烨季玉清姜培培刘诗晨彭可颖杨西维杨雅静臧奕威张晨张昕玥张欣张征(法律系)经济法学卜平梁征潘牧西王李文魏士喆吴一非肖麒麟徐秀梅杨薇张西静(法律系)政治学理论郝媛李巧丽刘亚磊许文超袁振宇(政治学系)中外政治制度高磊孔萧王玮兴熊江晨张也(政治学系)中共党史高哲黄啸姜菲李治辉刘杰潘晨王立超张丙蒙(政治学系)国际政治马磊王琤王栋王蕾王思雅吴永梅(政治学系)国际关系LEBEDEVA POLINA NANTHASANE KEOMANIWAN 蔡一麟柴捷陈邹斌范亚晖高艳芳郭旺黄敬荣黄仲凯姜宁蒋霁望李后立李娟李沁笛刘琳刘艺敏孟舒潘勇陶璐婷陶以连王亦冰王玉翁伏虎吴翔杨骐铭杨晓娜章庆慧郑志光(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公共关系鄂友冰姜露张丹(政治学系)TRAN THI NGOC MAI 曹萌曹稔苹顾楚丹蒋梦恬李玲玲陆莹彭彩虹卿晨王嘉琦王璐王天一王玉吴晓隆杨子叶蕤张天颖章丽(社会发展学院)唐靓瑜张晓艺(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人口学陈瑛石珩歌王捷修文雨臧泽平张倩冬(社会发展学院)人类学高昱刘悦王蕾(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刘慧亓明曼苏长鸿张伊(社会发展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陈宇洁李智梁举王博慧(社会科学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董欢李斌(社会科学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郭小艳潘李军孙楠楠(社会科学部)思想政治教育董园园段博楠李晓远(社会科学部)丁野李欢欢李科李亚楠刘博源秦淑萍陶星霖田应宝王璐王莎莎文静夏玉婷张树琼周永娜(政治学系)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郭金雨李蓬勃(社会科学部)教育学原理鲍梦玲陈诚陈清清陈忠贤董琪方小娟冯朝霞高晓艺高欣欣郭慧玉郭莹贺玲黄婉莉黄英季芸李启峰梁晓鸽刘璐璐刘素玲刘晓卢辉苗壮宋萍萍唐小雨陶媛万静娴王秋华王腾腾翁聪尔熊永燕许海莹严孟帅杨慧杨杰兵印婷婷游赛红余梦迪余晓畅张苹周恋琦周琦朱玉侠(教育学部教育学系)课程与教学论戴心雨顾锦玉冉蓉张佳琦周维国朱楠(地理科学学院)陈雨敬瑞玲李红萍尹静余秀娟朱秋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白丽莎陈贝陈国明陈小红陈新幻陈鑫邓卓葛绍飞季婷婷刘登珲陆思思鹿春阳马露莫菲菲彭艳祁超曲慧敏宋一丹孙岩孙玉童璐王玲玲王梦媛王夏禹谢晨谢志瑞徐瑰瑰颜婷婷张萍张淑红张艳霞钟华周淑琪朱哲诸方淳(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系)陈燕青马卫红(历史学系)曹梦婷程亮刘佳璐王钰钦杨蕊杨宇杰赵冉冉钟廷(生命科学学院) 杜莺关钲洪淼李斯扬林佳乐倪露苹孙蒙蒙田方琳杨珊叶柯达余玚张娜张艳赵闻敏(数学系)戴柳苑刘媛刘瑗媛孙佳琪田长伟(物理学系)李佳刘莉沈苗(中国语言文学系)教育史常国玲邓东昀付惠龚文浩黄梦婉吕文斐孙雪汪海清王博涵王丹王元义余金雷袁伶娟(教育学部教育学系)比较教育学PHAM THI DUYEN 曹鑫楚明珠董雪洁洪静怡黄得昊黄艳春李谦林滟马昕王志凤张立娅张玉娴(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系)学前教育学陈柯汀陈蓉龚泉洪婕黄婉圣姜旭李红梅李佩韦林芷立莫迪乔环环田雨佳田沄锘王瑞梅王秀秀夏丝丝徐溯杨牟茜余丽丽岳梦雅赵连光周迎亚(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高等教育学崔琳琳邓姣婧孔琳刘霖娄海燕马玉龙麦曦缪文龙彭佩林饶芬沈静王丽盈王茹薛菲张玲张青赵欣宗晓蕾(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所)成人教育学樊小伟洪晨贾皎李贺泽卢俊竹吕东东任佩珠沈明霞孙晓双王明慧王绮张宇鹏赵云(教育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学范军付晓培郭月兰刘媛媛陆沛烨孙佳鹏唐敏唐正玲于伟伟章华丽赵璞(教育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学白茹范晓壮贺京李卓辰倪萍萍屠荣荣汪菲王丹丹闫寒杨丽娟杨婷婷尤丽娜袁霞张弛张苗(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系)教育技术学曹盼陈婧雅邓晓娟费丽嫚李达李如意李泽刘倩楠陆伶俐罗九同马珊珊孟会真彭中亚邱慧娴随晓筱孙静岚孙梦王华文王文娇王玉杨曙光张麒张茹张志勋赵旭朱连召庄秀凤(教育学部教育信息技术学系)教育文化与社会梁翠(教育学部教育学系)言语与听觉科学范梦嫕高栋龚娇娇郭琳琳黄桂双卢袁芳庾晓萌周晨周素萍周文苑周谢玲(教育学部言语听觉与康复科学系)基础心理学曾晓陈洁宇程建稀邓培状黄其豪李璐钱炜杰石骏王坤谢祎徐晓张如海庄舒(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安银实蔡琳蔡艳君陈通陈妍超程琛贺琴胡经纬黄翙李鸿燕李嘉莹李娜卢昕翃陆晓天谭九霄滕静王雪向英杨悦赵珂赵倩周珏(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毕文斐陈爽陈熙崔祥花戴小诗单铭明丁夏何婧俊黄璐李趁趁罗金玲吕梦思孟程戚玮孙云婷王佳玺王磊于鑫宗蕊邹斌(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蔡猛陈龙韩雅丽景元美李怀亮刘翠刘丽娟卢茜邱茜王炫锋张亿周泽鸿(体育与健康学院)运动人体科学高升梁菲穆树云史珺王燕杰许迎迎张坦周亚茹(体育与健康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BUI HAI HA 曹婷玉葛胜楠李奉娟李敬林川林娟娄鹏程罗益峰钱斌翔杨阳郁方郑紫亚(体育与健康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潘捷任秀磊王鹏詹莹莹(体育与健康学院)文艺学丁慧婷杜静怡桑晓鹏张丽苹(对外汉语学院)崔荣艳丁文俊丁志超冯源黄洁李娟毛梦娇张建斌张婷(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BUMRUNGSUKSWAD PIJAREE NIKORNSAWAT PRAPATSORN PHAN KIEU HANHRAPUEPON SUPRANEE WONGLEANG RATCHADAPUN 蔡雨玲曹毓方陈晓芸范晓彦胡项杰化玥珉李雪丰李自娟刘越马丁一马凤芹牟蕾邱佳沈晶晶唐紫昕王雪俞丹微张安娜庄驰原(对外汉语学院)曹小丽潘艳琴张虹(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字学程帅江昊刘明艳杨韵(对外汉语学院)范俊男郭秋媛何栩玫黄秋真刘倩倩夏敏张晶颖周颢朱惟书朱颖星(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典文献学KINA SHOKO LE THI MINH THUY 董明航韩续侯俊琦李晓攀李音翰刘向培苏贤肖瑶楚(古籍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曹露谷煜黄亚欣李维维(对外汉语学院)孔瑞汪亚琳王云杨芳(古籍研究所)顾一鸣张曼(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陈惠卿陈梦华陈天琦陈文静戴海燕黄小菊李搏刘骏潘梦秋王署霞伍昆夏桂芳夏靖许莉军袁靓文张佳敏赵素菡赵星晨(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邱晓燕(对外汉语学院)邓银华王晴(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TRAN THI HUE 方舒高洋黄子超黎文娟刘羽丰娄燕京马雪毛亚君冉秋景孙懿珺王雨濛吴丽佳武琳薛明扬张笛周航(中国语言文学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朱珍(对外汉语学院)蔡栅栅贺可熙金捷李佳罗雯彭一苇孙月贞汤巧巧卫香香尹茂磊(中国语言文学系)对外汉语教学胡玮夏瑛(对外汉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侯玮婷李萨茹拉卢慧珍石洋洋孙静涂德纳屠薇薇吴迪席瑶徐厉徐璐姚润余倩张鑫佳周颖朱娅春(外语学院)俄语语言文学常翔宇李安华张泽雅(外语学院)法语语言文学唐铎万佳佳许一明周杨(外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单荷君高怀冰王琪韦艳颜倢旻张雨晗张月(外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蔡飏飏冯林珠付方琴李智明汤丽丽文力玉闫伟杨一凡应璐张锦瑶朱葛军(外语学院)新闻学郭丽佳林纪新王凡赵梦然钟睿(传播学院)传播学李易安秦先普苏雯王玥肖潇原雪徐荟朱红艳祝宇桐(传播学院)沈清(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音乐学陈晓妮刘晶晶(音乐学系)美术学董渊向芸灏(美术学系)电影学许莺莺(传播学院)史学理论及史学史杨利芳(历史学系)中国近现代史倪毅钱盛华王淑会(历史学系)中国史曹东旭曾媛圆陈永谱陈云杜新庆范新尚韩书晓郝振楠胡海忠黄婷婷黄亚楠李秋彦李诗海梁春阁刘珍罗澄洋潘云綦娅慧苏钱孙长芳屠潇王华柳王丽王雅云王镇宇肖彬彬闫曦岳伟张高伟张海霞张淮(历史学系)胡岳峰李家平马楠潘晖任卫东石伟杰(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世界史陈凯迟小蒙戴燕玲韩丽贾云凤李肖刘将禹卢睿吕利珍彭永福沈骁驰宋雪王华王新秀吴小凡殷婷茹臧佳敏朱丽庄芹(历史学系)基础数学龚逸东胡言黄斌蹇兆全李秀丽李洋剑刘铭羽柳亚子王智勇吴其明吴思祺尤翰洋张培轩张松(数学系)计算数学蔡海鸾王静杨开彬(数学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陈奇(金融与统计学院)应用数学CHEGE ANASTASIA WAIRIMU EMORU MOSES WILLINGTONE INGW ALI MUTEI DAMARIS MUTHONI N`DIAYE MOUCTAR NJERU PA TRICK NJUE 曹禺郭岩岩李亚南罗洪丽王桂芳席段段闫冬雪杨柳张宝怡周元诚朱君雅(数学系)运筹学与控制论陈奇飞何佳刘新新王永强员雪莉周文骐(数学系)理论物理廖宗勐楼立洋马胜飞张立业张万航赵艳萍(物理学系)原子与分子物理张骏赵盟(物理学系)凝聚态物理勾文铀郭一欣(物理学系)光学鲍泽宇程旭慈雪婷代晓姣戴大鹏杜向丽方银飞黄煜李朝李浪李晓李雄杰刘建平刘长强陆一帆冒飞汤瑞凯滕憧仝海芳张艳平邹琴(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无线电物理冯智莹高芒韩明月李钰钱怡邵方方宋艳红田佳欣王敏王艳玲翁鹏飞肖婷谢君尧徐玮婧张竹伟郑呈斌(物理学系)材料与光电子程锐刘军营陆浙茅艳婷倪冰楠逄金鑫王春波魏莹芬赵凤阳(物理学系)无机化学程蕊蕊崔莉婷郭哨云黄梦轩李秀彩刘玉飞戚燕史王艳孙小娟杨圆圆占瑛(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分析化学陈宁宁代佩卿高帆顾震李超李美娜李盈刘凯刘燕孙倩倩汤亚泥邬铭蕾张娜张琴张杨赵凯赵娜赵莹莹(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有机化学包金龙曾琴崔海伟范文佳高卫明何梦岚赖时军李佳秦正晨石丁夫石敏石婷婷苏云清孙滨孙霞谭忱唐斌汪滢滢王灿辉宿晓张俊张丽张泽光赵玉林朱敏(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物理化学曹淑妍陈海燕陈兆祥池定惠黄仕杰李晨耕梁筱敏吕婷马晓静盛雯倩孙兴王霞王燕红吴静赵安琪赵苏青(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符艳彬郭梦方胡超群胡芳芳任晓汪珍张莎朱海岭(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自然地理学高宝金高悦郭雪宋城城王昊王瑞琦王小燕王欣武子澜席雅娟俞琳张焕焕张天琪郑鑫(地理科学学院)陈瑜丽程勋亮邵晨王飞王越谢火艳朱春娇(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人文地理学常莹莹陈俊彦方雪钦封珊高兴亮古蕾蕾顾娜娜顾西西何洁何舟黄武龙李帅廖菲钱志佳邵宁宁孙莹田杰王艺谢沄颖张斌丰张赛赵培郑婷予朱霜杰(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林瑶云孙美淑唐晓莉许爱文(地理科学学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曹琼珊曹武星陈六嘉陈志熔丁扬杜娟顾春香鞠永婧李龙瞿丽任慧君石坚睢洁汤杰汪炯骅汪志钢王珂靖王满意王敏王喜凤魏春萌熊林华徐偲闫海涛叶天羽殷兵于洪洋展洪强周翔(地理科学学院)李希之刘小喜买佳阳(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宋乐张千千(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通信工程系)气象学陈悦李炟(地理科学学院)海洋化学高小丰苏锴骏(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植物学陈璐程志全黄乐乐黄丽季必云李瑞李泽玲刘姣姣刘巧霞卢钟玲陆婧马婧孙梦王秋实王双婷杨雪尤盼盼(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高诗朦胡媛媛蒋闰兰孔玲李欢李凯李苗苗李清梅马倩石永志孙文娟谭尚健王猛猛魏超群魏建军吴东蕾吴俊琳吴旻昊吴娜杨彩婷张帆张丽花张铭清朱明(生命科学学院)生理学陈洁杨志玉袁慧周伟(生命科学学院)郭红岩苏忠斌杨小娟杨新雷赵阳(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神经生物学陈一歌勾娇娇宁婵王树根王臻璐俞彬周思岐(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陈秦董骥方健飞方璐高倩倩黄少武李明沈宁王霞王璇王瑶王颖王云锦杨天笑赵潇朱磊朱思浩(科学与技术跨学科高等研究)曹现超陈芬芬陈国良陈静程大龙程晓牧程珍珍丛晓楠段志强高文珂高晓广郭睿郭玮婷何新舟侯孝仑胡萍景甜甜孔睿佼李水平林宏宇刘宁刘雅清刘媛琪马潇彬潘盈盈乔郑磊饶明锦师凯旋史亚茹孙文社覃莉雯汤玉王欢王路凡王明嵩王彤彤魏婷婷吴思敏伍琳夏晓丽谢蔓璐邢胜杰徐亮亮闫艳杨芳杨慧娇杨洋翟万里张光旭张娇娇张现营张晓红张新艳朱蓓蓓朱萍亚邹军燕(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物理学栗庆张欢(物理学系)生物医学仇小莹(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白莹莹田晶晶(地理科学学院)姜俊彦李程刘洋洋翁骏超(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冯雪高亚敏顾孙龙沈琪琦汤婷婷许洁杨絮张姚钟青龙(生命科学学院)蔡婷曹菁车文玉陈惠娟陈艳雯范雯龚俊何永蓉何宇娟季德成江涛况胜剑赖苏雯李丹丹刘玉配马文济欧强秦丹沈雪梅史青茹寿丹艺谭渝峰王江涛王伟波王妍婷文波吴金玲夏晨诚邢九州余华光徐佩杨芳杨长泓义白璐张林怡张密赵辰莹赵生寿周剑虹周陶冶(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统计学陈昕如董玲洪淑慧胡宗良李正宾林助花刘东日毛樑苗庆娅彭迪迪施鸣骞吴慧燕张鸿泥赵俊郑飞钟金叶(金融与统计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胡妍妍金传印刘向飞饶成成徐力张召阳(物理学系)物理电子学丛维涛李金柱罗鲲商正君杨超(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包飞军曹丹艳陈升单超化琪琪姜鹏鹏金晓波刘谭谭谭英华徐朋徐雨薇严一宇杨启洲杨婷姚祺杰余磊张俊张伟玮朱李斯朱诗倩(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卞嘉骏曹肖攀钭飒飒金开涛李培权威(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通信工程系)通信与信息系统华一飞李鹤飞陆蓓莉王宝晶王哲宇王准夏俊晨闫帅岳小龙仲明(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通信工程系)信号与信息处理鲍凌波蔡政曾志杜莎何鹏(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通信工程系)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曹淼科葛徐骏李超李亨达刘磊宋美玥颜婷张家利朱丽辉(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计算机应用技术蔡丰令陈昊陈圣昌程美玲郝娟侯双双孔倩李凯李阳李依凡潘云任田田时红垒王文斌徐晓枫阳求应杨东强杨河彬杨雁峰袁浩张非凡张汉超赵昂赵江周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陈敏陈雯方方韩英付李长荣刘树春宋庭勇唐义凡王超吴璋夏冬张珺张正勇钟思志朱林(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中心)孟宇(软件学院)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高敏郭兴杰林益帆刘高伟施野陶英佳王如生王一鹤许鹏严棋(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应用化学李瑞利文鸣杨海强叶飞洋张伟张小千诸鸿未(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环境科学常思琦耿婧婧刘伟亚吴绽蕾岳海营翟亚琪(地理科学学院)辛琦章强(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陈培培陈薇陈展丁芳洲姜跃煌景哲李嘉李贤牟奇玲倪鑫鑫邵丹华沈洁沈婷孙磊汤美娜王端超严剑芳张以晖(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工程李军李志洪刘素芳马俊飞念兴宇魏金豹张斌(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曹瑞芳杨娟张冠廷(生命科学学院)软件工程晁平复董绍婵董哲明顾伶黄江妙黄赛杰康强强李博李家治李倩李永峰林英禄刘纯尧刘董倩刘剑马林玲钱洁冉钦文沈艳史璟旻宋军珂宋凯宋乐怡苏昀韵唐翊婷王孟迪王愈严海星姚银波叶文斌余文喆袁婷张成海张磊张昕阳章群燕朱启傲朱沁(软件学院)药物化学车久威丁旭黄海峰金伟峰李新锋刘雅倩吕思莹倪懿潘雯彭丹丹沈雪王文科王永辉吴永肖晔徐艳昀姚文峰于秀华(科学与技术跨学科高等研究)药理学黄葳荆芳李礼轩张庆周雨薇(科学与技术跨学科高等研究)会计学LUVSANDASH DELGERMAA 党跃伟龙欣夏飞君夏梦楚(商学院)企业管理BA TBAATAR TUNGALAG BAZARSAD OD ERDENETSOGT GERELTUNGALAG NAMKHAINYAMBUU, ANKHTUY A SENGCHANDA VONG S 鲍一菲韩育宏黄琴琴江平蒋梦琪刘娟卢晓霞陆成艺强萌王丽吴柳吴漪夏萍(商学院)旅游管理LICATA SARA FIORELLA VIVIANA LUVSANSUMIYA ULZIIJARGAL 成岑李之刘庚刘润娄志宁马红涛唐睿闫海艳张思文(商学院)市场营销袁昊张雍(商学院)行政管理董霄颖顾玲玲黄芳圆贾梦莹金璐婷刘彦广罗桑聂凌凌欧伟强隋曲阳吴雪余青婷张冠南郑淑芳朱昌花(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PHAM V AN THANH 安方琪褚馨宇高倩郭龙飞黄清霞罗明煜史飞田湘忆王丽娜王统照王贤王晓晨徐庆庆于天贞赵雪斐周晓阳祝小雨(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刘璐马昂史佳汪婷郑杰朱自良(公共管理学院)情报学MKAMBA MBONEA 陈巧苏晓兰王小云徐一方颜晶晶袁旭萍翟伯荫(商学院)音乐与舞蹈学樊莉郝佳怡胡茜茜胡悦林潇再努拉·亚森(音乐学系)戏剧与影视学陈楠杜超郝磊何梦云李熙远刘丽菲柳环环宋帅王帅张长(传播学院)美术学丁雪莹黄婷李娟廖东园刘恺乔静彩申昌雯张倩倩张旭东张岳(美术学系)陈琳黄燕燕蒋云柯李佳颐苏丹孙贤王磊魏崴张骏蕾(艺术研究所)设计学高一方李晗刘晓菁王纯王一先严仕华姚家鼒虞思成张瑾朱云鹏(设计学院)。

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整合

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整合

Integration of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Humanistic
Literacy
作者: 林坚[1];黄婷[2]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出版物刊名: 科普研究
页码: 61-65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S1期
主题词: 科学素养 人文素养 通识教育 全面发展
摘要:科学素养指人们对科学和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和科学价值的基本理解,主要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三个方面。

人文素养的核心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素养的灵魂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

人文素养的培养和熏陶可通过通识教育来进行。

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涵盖了人的综合素质,因此要从根本上推动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结合,造就既有科学素养也有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探究式教学法在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教师 采用探 究式 教 学被认 为是 课 堂教学 改革 的
理想 选择 。那 什 么是 探 究 式 教 学 , 它 具有 什 么样 的
特征呢 , 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如何运用呢?
( 一 )探 究式 教学 的内涵 探 究式 教学 ( I n q u i r y T e a c h i n g ) , 又称 发 现 法 、 研 究 法 。英 文 i n q u i y 起 源 于拉 丁文 的 i r n或 i n w a r d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 5 6 4 2 . 2 0 1 3 . 0 9 . 0 9 8
中图分类号 : H 3 1 9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5 6 4 2 ( 2 0 1 3 ) 0 9 - 0 0 9 8 - 0 4
第2 9卷
Vo 1 . 2 9
第 9期
J OU RNAL OF C HE NGDU NOR MAL UNI VE RS Ⅱ
成都师范学 院学报
2 0 1 3年 9月
S e p . 2 。 0 1 3
探 究 式 教 学 法在 英 语 语 音教 学 中 的应 用研 究
黄 婷
( 成都 师范学院 外语 系, 成都 6 1 1 1 3 0 )

要: 探 究式教 学一直备受教育界关注 , 而新的课 程改革 目标之一也 正是使 学生改变接 受性 学习方式 , 学会
探 究式学习。传统 的语音教 学甚 少运用探 究式教学法 ,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语音 知识 , 机械 地练 习语 音技 能, 使 得 语音 学习的有效性 大打折扣 。广大英语语 音教 师要 深入 了解探 究式教 学的 内涵与外延 , 把握探 究式教 学的特征及 其在英语语音教 学 中的具体运用 , 熟练 掌握探 究式教 学的模 式与方 法, 激发 学生的主观 能动性 , 满足 学生的 自主发

黄婷

黄婷

黄婷:
儿童生命品质教育导师,黄婷老师从于当代国学教育名家吴金林先生,是“幸福家庭家教智慧”全国巡讲团主讲。

致力于国学文化与家庭关系的践行和传播;主要研究方向:国学与幼儿家庭教育环境和青少年成长。

黄婷致力于家庭教育新理念、新方法等研究成果的普及与推广,兼任多家教育研究机构课题研究员和教育网站的家庭教育顾问。

热心家庭教育公益活动和家庭教育资源整合。

因其卓越贡献获得2010—2012连续三年的杰出教育贡献奖。

黄婷老师策划组织了“如何培养优秀孩子”,“幸福家庭,家教智慧”,“德育大讲坛”等大型教育讲座。

编辑南海出版社出版的国学标准诵读书籍,大力弘扬给孩子正确的精神粮食。

黄婷老师全国巡回演讲1000多场次,讲课风格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为听众所喜闻乐听。

聂老师还多次亲临一线教导孩子,历年在夏(冬)令营担任总教官,以实际行动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先后被上百家媒体采访报道,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和赞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经典教育专业培训导师、德行教育专家,多年亲临一线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多次被评为德育先进工作者、教研积极分子,立志为中国儿童教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

十数年教育研究及教育从业经历,深入学校、机关、企业开展各种讲座培训上千场次,有丰富的教育经验。

现任中华教育研究会研究员,“幸福家庭家教智慧”、“穷养,富养,都不如教养”等系列教育讲座全国巡讲团高级讲师。

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国学经典与学生德行培养的研究工作。

讲课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

其讲课风格:深入浅出、条理清晰,论证严密、结构严谨, 深受家长的喜爱和信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