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体系下隐含的矛盾
通过巴黎和会看凡尔赛体系的实质

通过巴黎和会看凡尔赛体系的实质通过巴黎和会看凡尔赛体系的实质1918年l1月I1日,协约围和德国在法国的康边森林签订了停战协定,第一冼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正如列宁所指出帝国主义的一十重要特点,是几十大国部想争夺霸权,即争夺领土”,特别是“削弱敌方,摧毁敌方的霸权”。
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准备召开缔结和约的会议,以锺进行战后分赃,策划反苏、建立战后帝国主义世界新秩序;同时他们互相勾结,为争夺殖民地进行激烈争夺,巴黎和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
1919年1月18日,和会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
参加会议的一共有27十国家。
如果把英国的自治领澳大利亚、新酉兰、加拿大、南非联帮及印度也算作独立单位,就有32个国家参加。
当时苏俄没有被邀请参加会议。
德国作为战败国被排斥在会议之外,听候处置。
巴黎和会表面上是个“和平会议”,实际上是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是一次反苏反共的会议,又是一次扼杀民族解放运动的会议。
英法美三大国各带着自己的方案来参加会议.都想损人利已,被此矛盾重重,激烈地争吵不休,正象列宁所说的“这是一群野兽,他们为此斗来斗去,互相厮咬,他们要决定给谁多一些,于是彼此厮打了五个月。
”直到6月,才勉强就和约内容达成协议]919年6月2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明镜大厅正式签订和约,史称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签字后,战胜国又同德国的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 1919年9月10日,与奥地利签订了圣日耳曼和约;191 9年11月27日,与保加利亚签订了纳伊和约;1920年6月,与匈牙利签订了特里亚农和约1920年8月10日,与土耳其政府签订了色佛尔条约战胜国对德国及其盟国所签订的这一系列和约,构成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建立起来的新秩序,即通称的凡尔赛体系。
列宁曾指出:凡尔赛和约是高利贷者的和约,刽子手的和约,屠夫的和约,他们把德、奥抢劫一空,弄得四分五裂他们剥夺了这两个国家的全部生活资料,使孩子们挨饿,甚至饿死。
这真是骇人听闻的、掠夺性的和约。
凡尔赛体系 四国五国公约

一、凡尔赛体系的实质战胜国宰割战败国和相互妥协的基础上安排的战后国际体系。
二、凡尔赛体系的不稳定性(五对矛盾):1.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英美、英法、英日。
2.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在德国蔓延。
3.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协约国仇视苏俄,策划对苏俄的武装干涉。
4.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国家之间的矛盾:(1)土耳其爆发了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
(2)中国出现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
(3)印度出现了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5.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随着新国家的诞生出现了新的社会矛盾。
三.《四国条约》1.内容(1)缔约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
(2)在上述权利遭受他国侵略威胁时,缔结国进行协商,以便联合或单独地采取对应措施。
(3)终止英日同盟。
2.影响:(1)美国成功拆散英日同盟,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胜利。
(2)英日矛盾的不断激化和英国在亚太地区实力相对下降,英国只能选择对日本的妥协政策。
(3)日本对废除英日同盟感到惋惜。
但也使日本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它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得到了其他国家的正式承认。
四、《五国条约》1.内容:规定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和各国航空母舰的总吨位限额,但对巡洋舰、潜水艇等舰只的规模和数量未做任何限制。
2.评价:(1)是美国外交的胜利,使英国承认美英海军力量处于同等地位。
(2)限制了日本海军的扩张。
(3)美英在海军基地方面对日本做出让步。
(4)只是暂时缓解了列强在海军军备竞赛上的争夺,但并不能真正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国际关系史 简答题及论述题

《国际关系史》复习参考题二、简述题及论述题部分1.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18世纪初期的彼得一世执政后,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然决然地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亲自率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
主要内容是:(1)改革军事,加强国防,夺取出海口;(2)改革和健全国家行政机构;(3)实行宗教改革,加强皇权;(4)改革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5)兴办近代工业,改变俄国经济落后面貌;(6)扶植商业,发展贸易,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
彼得一世的改革具有近代化意义。
(1)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改革加速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落后状态,使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
(3)彼得一世的改革,增强了俄国的国力和军事力量,为北方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简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主要内容:(1)欧洲领土的局部分割,保证了法国瑞典等获胜国家获得大片领土。
(2)限制了皇帝的权利,承认了各诸侯国具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3)确立了新教与天主教的平等地位。
主要影响:(1)和会与和约本身建立了以国际会议方式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模式;(2)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至上的国际法基本原则;(3)创立了条约必须遵守、对违约国可施行集体制裁的规定;(4)和约对战俘、人类信仰等人权问题的体现了人类的文明进步。
3.《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近代国际法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意义?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及其签汀的和约是国际关系史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对近代国际法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一,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第二,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并把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国家独立等原则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第三,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第四、和约对战俘、人类信仰等人权问题的关注体现了人类的文明进步。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专题世界格局的演变供稿人:犍为二中彭素蓉(此稿仅供老师参考,不足之处敬请指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16世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
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以欧洲为中心,英国占主导地位,东方从属西方的格局开始形成。
2.第二阶段:特征:列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
3.第三阶段:特征:为争夺世界霸权,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
美国参战,开始插手干预欧洲事务。
日、美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冲击。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关系的中心开始由欧洲向它的两侧——美国和苏俄转移。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所有条约或协定的总称。
确立:①1919年1月,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实质是分赃会议),签订包括)在内的一系列和约,形成凡尔赛体系。
②1921年,美日对德《凡尔赛和约》(内容p44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和一系列条约,形成华盛顿体系。
区问题;签订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内容p46打破:经济危机(1929——1933)引发政治危机,德、日等国为摆脱危机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逐渐打破了凡——华体系。
崩溃:凡尔赛体系结束:二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华盛顿体系结束: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评价:(1)凡尔赛体系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2)华盛顿体系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
这是体系内部多种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确立了资本主义战后统治新秩序,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矛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矛盾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通过一系列条约以及国联的建立,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战后和平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但它建立的是一个不稳定的世界秩序,隐含着各种矛盾。
矛盾之一: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围绕着复仇问题产生的矛盾。
这一矛盾集中表现在德国。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疯狂掠夺,引起德国人民强烈的复仇心理,随着国力的恢复和增长,德国从1932年要求修改条约,到1935年不履行,甚至撕毁条约。
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在战败的德国蔓延。
矛盾之二: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主要有美日围绕亚太地区的争夺、英美对世界霸权的争夺、英法为限制德国的斗争和意大利对法属北非和英属东非的争夺等内容。
其中集中表现为美日矛盾和法意矛盾。
矛盾起因即是分赃不均,对势力范围的再分配等问题。
以上问题正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战胜国互相妥协的产物,它没有也不可能彻底解决。
矛盾之三: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牺牲部分弱小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利益为代价,如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共同宰割中国等,必然激起这些国家人民的反抗。
战后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有力地冲击着这一体系。
矛盾之四:帝国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仇视。
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集中表现在英法等国对法西斯国家侵略推行绥靖政策,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唆使法西斯国家进攻苏联,如“不干涉西班牙内战德国的赔款问题贯穿于整个20年代,典型地反映出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以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斗争。
赔款问题实质就是战胜国最大限度地掠夺战败国的财富。
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利害关系冲突决定了在赔款问题上,它们必然存在种种矛盾,各国都力图将赔款支配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使赔款问题的解决有利于自己。
法国由于拥有得到赔款的最大份额,从而掌握了赔款问题的支配权。
(河北专用)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25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含解析)统编版

课时规范练25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一、选择题1.下面漫画原图发表于1912年,桶上英文意为“巴尔干麻烦”,桶盖将被蒸汽顶起,上面的人物代表英、法、德、奥匈、沙俄等国。
漫画可以说明( )沸点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B.凡尔登战役的空前惨烈C.欧洲的优势地位被削弱D.巴黎和会上矛盾重重2.(2021辽宁大连检测)下面是1914年欧洲主要列强占有殖民地情况统计表。
表格数据说明( )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法国实力最强占有殖民地面积最大C.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D.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3.下图是一幅反映近代国际形势的政治漫画。
该漫画反映了( )A.普法战争时期双方的针锋相对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C.列强争夺商品市场过程中的冲突与斗争D.两大集团形成后其内部的利益冲突消除4.英国的海洋优势不仅关系到英国本土及海外帝国的安全,且更关系到英国作为欧洲均势的调控者对欧洲国家体系担负的特殊责任,这种责任要求英国在必要时,有能力对欧洲大陆均势的失衡进行有效干预。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德海军竞赛,不仅激起了英国的深刻敌意,同时也引起了法国和俄国的强烈恐慌。
这段论述意在强调英德海军竞赛( )A.威胁到英国的本土安全和殖民霸权B.彻底改变了欧洲国际关系的均势格局C.暴露了德国企图称霸欧洲和世界的野心D.加剧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国际局势趋于紧张5.丘吉尔说:“英国的政策并不考虑企图称霸欧洲的国家究竟是哪一个国家……它唯一关心的是谁是最强大的,或具有支配力量的暴君。
因此,我们不要怕别人说我们亲法反德。
如果情况改变,我们同样可以亲德反法。
”这一说法反映出英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 )A.民族自决B.势力均衡C.绥靖主义D.严守中立6.德国统治集团自19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争取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
这一政策的转变加剧了( )A.德美矛盾B.英德矛盾C.德法矛盾D.德日矛盾7.(2021山东菏泽模拟)学者罗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发展是由于以下因素:俄国渴望占有君士坦丁堡;德国在控制奥斯曼帝国后,还渴望扩展到巴格达和波斯湾;而对于波兰的独立问题而言,虽然德国希望波兰享有自治权,但是俄国并不希望如此。
凡尔赛体系

4)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对立,争吵激烈, 难以达成一致,会期一拖再拖。
凡尔赛体系的构成:
《凡尔赛和约》(对德)
《圣日耳曼条约》(对奥)
凡
《纳伊条约》(对保)
尔
赛
《特里亚农条约》(对匈)
体
《色佛尔条约》(对土)
系
国际联盟盟约
巴黎和会
国际联盟盟约 凡尔赛和约 对奥匈保土和约
•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 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
•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这不是和平,这不 过是20年的休战。
• 列宁认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 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
德国人游行反对《凡尔赛和约》
1919年5月4日,北 京十三所学校的三千 多名学生,集会于北 京天安门前,要求取 消“二十一条”、拒 绝和约签字,高呼: “外争国权,内惩国 贼”等口号,会后举 行游行示威,“五四 运动”就此爆发。图 为油画《五四运动》, 描绘了当时的情景。
意大利首相奥兰 多,对意大利利 益有关的问题谈 起来滔滔不绝, 对其他问题少开
尊口.(“无足 轻重的伙伴”) 。
1
中国代表顾维钧——中国近现代 历史上最年轻的使节,据理力争, 态度坚决。
日本代表牧野——对涉及东 亚问题争吵不休,毫不相让, 对欧洲事务漠不关心。 (“沉默的小伙伴”)
列强的野心 美 国 企图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英 国维护帝国,削弱德国,但不过分(势力均衡)
3、通过国际会议上的外交斗争调解国际关系比起军 事对抗方式是一大进步。
三、国际联盟的建立
国联总部日内瓦万国宫
国际联盟的概况
由来: 美国威尔逊“十四点原则” 建立过程:
从凡尔赛_华盛顿体系的内在矛盾看二战起源

自二战爆发后,关于二战起源研究的资料可 埃落定,帝国主义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
谓汗牛充栋。如西方史学家“正统学派”与“修 盛顿会议,根据战后新的力量对比,经过斗争和妥
正学派”的论争,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理论的探讨 协,通过一系列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列强重
以及学界对法西斯主义、绥靖政策的深究等等,这 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新秩
种有利于自己的战后结构,而不去考虑这种结构是 出挑战与随之带来的大战便以血淋淋的事实证明了
否适合变化了的世界形势。他们之间勾心斗角,激 这一点。
烈争斗:英国带着复杂的均衡考虑,企图维护原有
(二) 德国问题
的世界霸权,主宰欧洲,努力做到既削弱德国又保
在对待德国问题上,凡尔赛和约一开始就矛盾
留一个未被肢解的德国;法国企图争夺欧洲领导权 重重,在达成协议后,它的实施进程也举步维艰。
(一) 新的世界形势与旧的设想
一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地图发生了巨大
变化。“欧洲衰落了,英国失去了过去的仲裁能
一战经过四年的血腥厮杀,终于在 1918 年尘 力,俄国十月革命使欧洲和世界出现了两种社会制
[收稿日期]2008- 06- 19 [作者简介]赖 凡(1983- ),女,重庆潼南人,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博学院世界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世界史研究。
量,将它的海军降到五等国家的水平。这一切终归 会主义苏联,任意处置弱小民族,加之美国这个国
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 1919 年的和约不公平, 联的主要发起国家与国联脱钩,因此,它从一开始
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10 ]正 便缺乏一个国际权力机构所必需的普遍性与广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德国一旦从战败的阴影中恢复过 来,它必然要寻找借口突破和约 对它的束缚,靠《凡赛尔和约》 维系的国际秩序如同建立在火山 口上。
3
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分赃不均以及资本主义政治经 济的不平衡发展,导致列强继 续争夺霸权,说明了和约的不 稳定性
4
(1)材料一反 映了什么问题? 从深层次反映了 什么矛盾?
材料一 《凡尔赛和约》因给德国带来极大危害和屈辱, 激起了德国复仇主义情绪。 凡尔赛体系下战胜的协约国与战败的同盟国之 间的矛盾。
5
材料二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 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 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 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 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 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五四运动》 (2)材料二中事件由何问题引发? 该问题从深层次反映了什么矛盾? 中国山东问题(或中国代表要求收回山东 的权益遭拒绝) 凡尔赛体系下半殖民地国家与战胜的协约 国之间的矛盾。
6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巴黎和会的性质?
巴黎和会名义上是一次和平会议,实质上是帝 国主义战胜国按照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的分 赃会议。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