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邹怡《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并非一部丝绸之路的专史,而是一部世界史。

其“全新”则在于它是一部由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牛津大学历史学者彼得•弗兰科潘选择了丝绸之路这一多文明间的通道作为切入点,透视人类诸文明的接触与演进,从而避开了以某一文明为中心的偏颇。

丝绸之路,1877年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

他根据中国和欧洲史家关于中西贸易的记载,在地图上绘制了一条横贯欧亚的贸易路线,并命名为“丝绸之路”。

作者并不认为这仅仅是一条丝绸贸易的商道,甚至不仅仅是贸易路线。

全书25章:丝绸之路、信仰之路、皮毛之路、奴隶之路、霸权之路……这样的章节编排固然采用修辞的手法,但它们也提示着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远不止丝绸,金属、香料和玻璃在一些路段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最大的影响,并不在于货品的流通,而在于丝路上穿行的人们将他们各自的文化像种子一样沿途撒播,包括观念、信仰、技术以及它们在物质上的表现。

因此,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诸种文明的穿行与交流之路。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以及作为西方文明基石的古代希腊和罗马,这些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而相遇。

南北美洲的人类文明,也自地理大发现以降,深刻地介入了丝绸之路的人流和物流。

尤其是中亚、西亚与东欧,它们位于欧亚大陆中部,是丝绸之路主体之所在。

历史上,不同文明在此相遇交流,古老文明在此创生成长。

而当今,这里既有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和时尚之都,又是世界上最为动荡不安的地区,这是巧合吗?丝绸之路是人类诸文明间人员、物质和思想的交流之路。

各种人类文明曾在这里竞演。

欧亚大陆上,南部为希腊、罗马、波斯、埃及和印度等各大古国的发祥之地,而北部是游牧民族轮番奔驰的通道,匈奴人、突厥人、回鹘人和蒙古人先后在这条道路上策马西征,形成一次次民族大迁徙。

2023-2024学年临沂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试题卷附答案详析

2023-2024学年临沂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试题卷附答案详析

2023-2024学年临沂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试题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2024.07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作为语言基本单位的词汇,是语言中文化承载量最大的成分。

一个民族独特的发展历史、社会制度、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都会在其民族语言的词汇中打下烙印,这样就产生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是具有特定民族文化内涵的词、词组和习语。

这些词由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另一种语言里找不到对等或与之完全契合的词,于是产生语义空缺。

我们可以根据文化负载词在另一种语言中的语义空缺情况,将其分为绝对空缺词和相对空缺词。

有些词在另一种语言里完全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我们把这种词称作绝对空缺词。

如汉语中“节气”的概念在英语中是没有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更是让外国人费解。

总之,由于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的极大不同,这些在另一种文化中绝对空缺的词无处不在,数量庞大,造成翻译上的重重困难。

有的文化负载词其所指的观念或事物在另一语言里也是存在的,只不过二者的语义范围不完全重合,只存在部分对等,同样造成了语义上的空缺。

我们将这一类的词统称为相对空缺词。

相对空缺词数量繁多,可分为所指范围空缺词、涵义空缺词和语用规范空缺词三大类。

范围空缺指的是同一个事物或概念在某种语言中只用一个词来表达,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有几个或多个词来表达。

我们最熟悉的例子就是汉语和英语中表示亲属的词语。

一个简单的“aunt”在汉语中就不能找到与之所指范围完全相等的词,因为它可以指汉语中的“姑姑”“伯母”“婶婶”“舅妈”“姨妈”。

涵义空缺词是指某个词在另一语言中有与其表面意义相同的词,但它们的涵义却大相径庭。

如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物“龙”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说起“龙”的英文对应物,很多人都一下子想到“dragon”,却不知仅这一念之差,就将腾云驾雾、代表天子帝王、象征吉祥如意的中国龙变成了西方人心目中凶神恶煞、代表邪恶、象征恐怖的“dragon”。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

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就在于我们拥有历史悠远的文化底蕴,而坚定文化自信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

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国五千年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文化自信深厚的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从纵向时间脉络来看,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流传至今,这是世界文明的奇迹;从横向文化内涵来看,我国传统文化相较于其他民族文化更具有包容性,善于吸收和接纳其他民族文化中有益于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从而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

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入侵,文化领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强烈打击。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与之同步的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在增强文化自信背景下,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新回归大众的视野,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充分肯定。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的大势,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新的问题。

过去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主要依赖新闻、报纸、广播等宣传手段,传播效率慢,并且考虑到个人文化素质修养高低等问题,这些单一的宣传方式无法满足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内容的期许。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越来越新颖,内容越来越纷繁复杂,但互联网和其他诸如短视频或直播等方式没有很好地把消费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连接起来,有些甚至脱离人民群众。

新媒体和互联网等传播方式不当使之达不到预期效果,新型媒体行业在宣传过程中动力不足,导致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认知产生偏颇和误解,动摇了实现文化自信的根基。

高一下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文学世界,它不仅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活动的舞台,更是曹雪芹笔下理想与现实的交织。

大观园的建造,是贾府为了迎接元妃省亲而建,它集中体现了贾府的富贵与奢华,同时也是贾宝玉等人青春梦想的寄托。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大观园最终走向了衰败,象征着封建社会的没落和理想的破灭。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大观园是贾宝玉等人青春梦想的寄托,象征着封建社会的没落。

B. 大观园的建造是为了迎接元妃省亲,体现了贾府的富贵与奢华。

C. 大观园的衰败预示着理想的破灭,与贾宝玉等人的青春梦想无关。

D. 曹雪芹通过大观园的兴衰,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堕落。

2. 大观园的建造和衰败在《红楼梦》中有何象征意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3. 曹雪芹是如何通过大观园的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的?请举例说明。

(6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湘西边城小镇上,少女翠翠与船夫顺顺、船夫之子天保之间的爱情故事。

小说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湘西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

4. 小说中翠翠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5. 沈从文在《边城》中是如何描绘湘西自然风光的?请举例说明。

(5分)6. 《边城》中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哪些社会现实?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5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的经典著作,通过对中国农村社会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乡土性特征。

书中分析了中国农村的家庭结构、土地制度、社会关系等方面,为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变迁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新高考高一下册语文试卷及解析

新高考高一下册语文试卷及解析

一、阅读理解(共40分)(一)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小船”为线索,描述了主人公在困境中寻求突破的经历。

B.主人公在困境中,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C.文章通过对比主人公在困境前后的心态变化,展现了成长的过程。

D.文章最后,主人公成功驾驭小船,寓意着人生也要敢于面对挑战。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B.文章情节曲折,富有悬念,引人入胜。

C.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D.文章主题鲜明,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主人公在困境中感到迷茫和无助。

B.文章中间,主人公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C.文章结尾,主人公成功驾驭小船,寓意着人生要敢于面对挑战。

D.文章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道路充满坎坷,只有勇敢面对,才能取得成功。

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主人公在困境中取得突破的关键因素。

(4分)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人生道路充满坎坷,只有勇敢面对,才能取得成功”这一观点的理解。

(4分)(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甲】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乎?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夫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彼者,空其侧室以待御,则所待者不至。

故曰:‘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乙】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6.下列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中,孟子以“利”引出仁义的话题,告诫君王要注重仁义。

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是它有别于其他古典小说的一个特点。

其他古典小说也有把诗词组织在故事情节中的,但多数情况下是可有可无的闲文。

《红楼梦》绝大多数诗词曲赋都融合在故事情节中。

如果略去不看,常常不能把前后文意弄明白,或者等于没有看那部分情节。

《红楼梦》中通过赋诗、填词、题额、制谜、行令等情节描绘,多方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统治阶级的文化精神生活。

曹雪芹立意要让这部以亲身经历、广见博闻获得的丰富生活素材为基础而重新构思创造的小说,以“闺阁昭传”的面目出现,所以他把熟悉的素材锻铸变形,写的好像只是日常生活琐事,其实,通过小说曲折反映的现实生活,比表面描写的范围更广阔。

小说中确有必要写到的诗词,曹雪芹根据要塑造的人物的思想性格、文化修养,摹拟得十分逼真、成功,从而让这些诗词随小说的主体描述文字一道传世。

这里的关键在于小说中的诗词曲赋是从属于人物形象塑造的需要的。

海棠诗社诸芳所咏,黛玉的风流别致、宝钗的含蓄浑厚、湘云的清新洒脱,都自有个性。

黛玉作《桃花行》,宝玉一看便知出于谁手。

作者在摹拟各人所写诗词时,心中先已存有每人的“声调口气”,“潇湘子稿”绝不同于“衢芜之体”,而在赋予人物某些特点时,还考虑到他为人行事及与身世经历间的联系。

宝钗的“淡极始知花更艳”,不但是咏白海棠的佳句,而且完全符合她为人寡语罕言、安分从时,喜欢素朴淡雅,遇到旁人见怪的事情能浑然不觉,因而博得贾府上下夸赞的特点。

湘云的“也宜墙角也宜盆”,借此道出她面对自幼在绮罗丛中受到娇养,如今却来投靠贾门、寄人篱下的环境改变,而满不在乎的那种“阔大宽宏”的气量。

《咏菊》诗“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大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味道。

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下册

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下册

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下册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下册)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中的“情”与“礼”《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家族制度的腐朽。

在这部小说中,“情”与“礼”是两个核心概念,它们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小说的主题。

1. 根据文本,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

C. 小说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家族制度的腐朽。

D. “情”与“礼”是小说的两个核心概念,它们相互独立,没有交集。

答案:D2. 请简述《红楼梦》中“情”与“礼”的关系。

(6分)答案:在《红楼梦》中,“情”与“礼”是两个核心概念,它们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小说的主题。

“情”指的是人物之间的真挚情感,如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深情;而“礼”则是指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家族制度。

小说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展现了“情”与“礼”的冲突,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和压迫。

3.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如何体现“情”与“礼”的冲突的?(6分)答案: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体现了“情”与“礼”的冲突。

贾宝玉对林黛玉有着真挚的情感,但在当时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他们的爱情无法得到家族和社会的认可。

贾宝玉被迫与薛宝钗结婚,而林黛玉则在绝望中病逝。

这一悲剧不仅展现了个体情感与封建礼教的冲突,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迫和摧残。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份现代文阅读试题二及参考答案解析

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份现代文阅读试题二及参考答案解析

苦恼【俄国】契诃夫暮色昏暗,大片的雪花在刚刚点亮的街灯上盘旋着,然后降落在屋顶、人的肩上和帽子上,积成软薄的一层。

马车夫约纳·波塔波夫一身雪白。

他佝偻着身子,一动不动地坐在驾驶座上。

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

它的身子一动不动,而且瘦骨嶙峋,再加上它那如棍子般笔直的几条腿,近看起来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

它多半也是心事重重。

约纳和小马已经停在这里很久了。

“车夫,去维堡区!”约纳听见有人叫。

约纳打了个哆嗦,看见一个穿着军大衣的军人。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说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去维堡区!”为了表示愿意,约纳抖了抖缰绳,马背和自己的肩膀上滑落下大片的雪花……军人坐上雪橇。

车夫咂吧着嘴唇,像天鹅似的伸长了脖子,挥动着马鞭。

马也伸直了脖子,活动活动笔直的腿,迟疑不决地向前迈步……“鬼把你往哪带啊?往右赶!”“你根本不会赶车!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一个四轮马车夫破口大骂,另一个肩膀碰到马脸的行人也在恶狠狠地瞪着他。

约纳如坐针毡。

他摇动着缰绳,眼珠乱转,不知自己身在何方,也不知缘何在此。

“这些人都是混蛋!”军人打趣地说,“他们简直是故意撞你,好像串通好了似的!”约纳回头望了望客人,微微动了动嘴唇……可喉咙里除了沙哑的咝咝声外,并没说出一个字来。

“你想说什么?”军人问。

约纳撇嘴一笑,哑着嗓子说:“老爷,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怎么死的?”约纳转过身子朝着乘客说:“谁也不知道!也许…这是天意。

”“鬼东西!赶车吧,赶车吧……”乘客喊叫道。

车夫振作起来,使劲而熟练地挥动着鞭子。

好几次他回头看看客人,那军人闭着眼睛。

到维堡区后,乘客下了车,雪把他和马又涂成了白色。

时间一小时又一小时地过去了……人行道上响起相互谩骂的声音,三个年轻人走了过来。

其中两个又高又瘦,另一个又矮又驼。

“赶车的,去警察桥!”驼子用那破锣似的声音叫道,“坐三个人……二十戈比!”约纳嘴里吧嗒了几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年高一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试题(一)阅读下文深层海水的利用①众所周知,海洋中有着丰富的生物和矿产资源,殊不知海水本身也是海洋宝藏之一。

海洋学家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深层海水是海洋的精华。

若能充分利用深层海水,将会使人类受益无穷。

②所谓深层海水,是指海洋深处的海水。

深层海水大量存在于距陆地5000米以外、水深200米以下的地方。

在这样的深处,光合作用无法进行,有机物分解的速度远远高于其合成速度,使作为“肥料”的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大都被保存下来,因此它的营养十分丰富,这就为深层海水的利用提供了条件。

③同时,深层海水受海底地形及气象条件的影响,会自然涌升到海面上来。

在茫茫大海上,这种被称为“涌升海面”的地方仅占全球海洋面积的0.1%,但却集中了海洋鱼类资源的60%,甚至更多。

其奥秘就隐藏在深层海水里:当含有丰富微量元素的深层海水涌上海面后,浮游生物和藻类得以更快生长,为鱼类提供了丰饶的“肥料”。

研究表明,涌升海域和一般海域在鱼类产量上的差距极为惊人,单位面积涌升海域的鱼类生产量是沿岸海域的上百倍,是外洋海域的数万倍。

如果人类能制造“涌升海面”,将使深层海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很可能给海洋渔业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

④深层海水还是一种几乎没有被污染的水,病菌极少。

深层海水营养盐浓度是表层海水的5倍,而细菌含量却只有表层海水的1/10甚至1/100。

⑤深层海水在医学领域开始有了用武之地,它已成为一种奇妙的“绿色药品”。

医生们用深层海水治疗先天过敏性皮炎,只要在患处涂上深层海水,患者的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据统计,使用深层海水进行治疗的患者,约有60%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不过,医生们尚不清楚究竟是深层海水中的什么成分在治疗中发挥了作用。

⑥洁净的深层海水还引起了食品和化妆品生产厂家的极大兴趣。

利用深层海水来生产豆腐;酱油、咸菜等,不仅发酵过程加快,而且口感更好。

这类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上十分畅销。

有些化妆品生产厂家也跃跃欲试,计划利用深层海水开发新一代化妆用品。

⑦深层海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蔚为壮观的大循环,这种大循环使海洋充满了活力。

⑧生生不息的深层海水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了新的机遇。

1.第③段中与加点词“丰饶”意思相近的词语是,加点词“肥料”在文中的意思是。

2.第⑤段的画线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海洋宝藏包括丰富的生物、矿产及深层海水等资源。

B.人工制造“涌升海面”是为了充分利用深层海水资源。

C.深层海水中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微量元素都被保存下来。

D.单位面积涌升海域的鱼类生产量是外洋海域的数万倍。

4.从全文看,深层海水具有、和的特点,它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的新机遇是(1)(2)(3)。

年轻的国旗①这是由陈九[注]先生讲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小镇只有一所大学,不大,但哪个国家的学生都有。

中国来的一共五名,巧了,全是女生,名付其实....五朵金花。

珍妮是她们的头儿。

五朵金花同吃住同进出,像一家子出来的。

其实本来就是一家子。

③学校每年春天搞一次隆重的国际街坊节。

在小镇主要街道、广场上,让各国来的师生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当街展示自己国家的食品和工艺品。

到那天,各界名流与方圆多少里的男女老幼都会来凑热闹,在此欢歌笑语,尽情玩乐。

④五朵金花耐不住好奇,头天就跑上街看街坊节的准备情况。

她们要挑选有利地形,来个穿旗袍炸春卷,外加毛笔字,够中国的吧?几个姑娘这儿走走那儿看看,嘻嘻哈哈,踌躇满志。

突然,一个姑娘说,好像,我好像没看到中国国旗。

广场上空飘满各色国旗,赤橙黄绿青蓝紫,她们一面面数过,就没中国的,咋回事?⑤姑娘们一下懵了,她们此刻感到国旗对自己竟如此重要。

珍妮的脸涨得通红,跟国旗那么红。

现在只有一个办法,找校长当面问清楚。

找校长?对。

珍妮拔腿要走,等等,咱们一块儿去。

姑娘们捆成一捆儿,碧草蓝天,斜阳映着她们匆匆的背影。

⑥白发苍苍的校长先生面对为何别国的国旗都有,却偏没中国国旗的提问,很显窘迫。

是吗?让我了解一下,保证尽快答复你们。

好,珍妮说,明天是街坊节,我们就在这儿等。

五朵金花走出办公室,在门前的草坪上坐下来。

天角渐渐泛红。

⑦春日黄昏那么短暂,像脸盆里的水,洒洒就没了。

当校长走出办公室,夕阳已在天边闪烁。

校长对姑娘们说,校董们大都同意悬挂中国国旗,并为这个疏忽向中国同学道歉。

明天一早,你们会在广场上看到中国国旗的。

真的吗?真的。

⑧那本该是个安详的夜晚,人在心愿满足后睡得最甜。

万万没想到,珍妮她们突然接到校长秘书的电话。

秘书说,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一面中国国旗——我只是说,我找不到中国国旗。

如果我借你一面你会挂吗?珍妮问。

你有?对,我有。

当然,当然挂。

好,一言为定,明天一早广场上等我。

⑨你有国旗?姑娘们把珍妮围起来。

咋不早说?害我们紧张半天,死多少细胞!珍妮红着脸低下头,憋了好一会儿才说,对不起,我没有。

可我不信就找不到一面国旗!姑娘们立刻打电话到北京,到纽约,到所有可能有国旗的地方,最后终于联系上位于波士顿郊外的哈佛大学中国同学会。

怎么给你们?电话里的人问珍妮。

麻烦你把国旗放在你家门前的信箱里,我这就去取。

珍妮,你疯了?珍妮笑笑,开车单程五小时,争取九小时赶回来。

你们明儿一早直接在广场上等我,别忘帮我带好旗袍和化妆盒儿,咱广场见。

⑩不知那一夜姑娘们是如何度过的。

特别是珍妮,迷过路吗,吃没吃罚单,饿不饿,打盹儿了没有?可以确定的是,太阳升起时,广场上的中国姑娘是五名,一个也不少。

珍妮把鲜红的中国国旗交到校长手里。

就在校长秘书升旗的瞬间,姑娘们一字排开,请校长为她们在国旗下合影。

一,二,校长喊着。

等等!珍妮挽起身旁两位姑娘的手臂,接着,她们每个人都相互挽起手臂。

现在可以了,校长先生。

⑨清晨很美,像一支奏鸣曲,随风飘荡。

[注]陈九:华裔作家,现为纽约市政府资深雇员。

1.第②段加点词“名付其实”中的错别字是,正确的写法是。

2.请具体说明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1)(2)3.第⑦段的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

4.珍妮两次“脸红”的原因各不相同:第⑤段中“珍妮的脸涨得通红”,原因是;第⑨段中“珍妮红着脸低下头”,原因是。

5.从全文看,对标题“年轻的国旗”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年轻的姑娘们让国旗在异国的小镇上第一次升起B.年轻姑娘们的行动表明她们就像那面飘扬的国旗C.国旗在小镇的清晨升起,为小镇增添了勃勃生机D.国旗是祖国的象征,寓示着伟大祖国的勃勃生机6.姑娘们为国旗所付出的努力,哪一点最令你感动?说说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

文言文阅读(一)默写(1)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

(《山坡羊·潼关怀古》)(2),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3)斯是陋室,。

(《陋室铭》)(4)由是感激,。

(《出师表》)(5)《桃花源记》中交代源中人来到桃花源原因的句子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使.人索扁鹊()2.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三)阅读下文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上文出自课文《》,其作者是明朝魏学洢。

第一自然段中“东坡”指的是北宋文学家(人名)。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3.上文具体描写了“船头”和“舟尾”人物各异的情态,其目的是。

误认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

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

”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

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②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注] ①卓茂:人名。

②公:对人的尊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幸至丞相府归.我()(2)乃诣.丞相府归马()2.对画线句“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就连忙跟他解释。

B.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就连忙跟他解释。

C.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D.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3.卓茂问“子亡马几何时矣”的用意是。

4.这件小事表现了卓茂的品质,表现了“马主”的品质。

参考答案(一)1-5题(13分)1、(2分,各1分)邂逅:“不期而遇”或“没有约定相见却意外相遇”。

(意思对即可)洛阳纸贵:西晋左思《三都赋》写成后,轰动一时,豪贵竞相传抄,使得洛阳纸价上涨。

比喻有价值的著作风行一时。

在文中突出霍金的《时间简史》在中国购买者众多,影响巨大。

(能写出原出典给0.5分,能写出比喻义即给1分,能写出在文中的作用也给1分)2、2分(抓直接描写霍金形象的词句。

前后半句各1分)弱小的身躯斜靠在轮椅上,目光显得异乎寻常3、2分一是霍金的独特形象震撼了作者,作者感到对于这样一位随时面对死神却依然象超人一样奋斗的人的任何干扰都是罪恶,更不用说任何好奇的举动或过分的热情表现。

二是周围的人感染了作者。

所有人都平静地面对身边的身残的名人,大家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

(内容正确,但语言表达明显不规范,如照抄原文,使用第一人称等扣0.5分)4、“幸运”的角度是:物质或生理;“更庆幸”的角度是:精神或人文3分(两问各1.5分)“更”字的作用:强调对个人价值的尊重更应该重视精神层面的。

霍金生活在剑桥,完全象正常人一样生活,拥有个人的时间与精神的自由,这是霍金最需要的也是为声名所累的“名人”们最需要的。

(大意对即可)5、4分(对于本文主题,正确的应是后者。

如认为是前者,至多给2分。

本题4分,内容2.5分,语言1.5分。

能支撑后者观点的主要材料有:剑桥的人们、霍金的老护士以及“我”对待霍金的表现以及背后的意义;“我”的感悟,“我”的结尾的祝愿。

……)(二)6—10题(12分)6、2分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7、找到的句子:“满天的星星肃然排列,迎面注视着你”、“它们好象在蒙古包外等候了多时”、“而这里的星群太生动了,每个星都像伸着头在观察我”。

3分(找对任意一句即可。

找到句子1分。

赏析2分。

找句子说明:总体看,关键要对应题干要求,抓住“星星”这一主体以及“人格化的亲近姿态”这一内容。

赏析的重点:主要是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作用是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8、2分人工的观者一目了然,自然的观者欣赏不尽9、( C )3分10、2分(1)在草原和湖畔能平视星空,感觉好像与星星靠得很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