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中国互联网发展状态分析最全版
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近年来, 我国互联网发展蓬勃, 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
然而,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 并剖析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发展的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率不断提高。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 我国互联网用户已经突破8亿, 互联网渗透率达到57.7%, 其中手机上网用户超过7亿。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
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迅猛, 各大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等成为了人们购物的首选。
同时, 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在线娱乐等行业也在蓬勃发展, 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互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互联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以下是一些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1.网络安全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网络病毒、黑客攻击、个人信息泄露等安全问题给用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同时影响了互联网经济的健康发展。
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加大投入, 完善网络安全监管制度, 确保网络环境的安全稳定。
2.网络信息泛滥问题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 大量虚假、不实信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给用户带来困扰。
垃圾信息、谣言、低俗内容等污染了网络环境, 严重影响了公众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需要加强网络信息监管, 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审核机制, 净化网络环境, 提供优质信息服务。
3.互联网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虽然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迅猛, 但在地区和行业之间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
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互联网企业发展较快, 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发展滞后的问题。
需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 推动互联网经济的均衡发展。
4.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互联网时代, 个人信息保护至关重要。
然而, 目前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尚不完善, 个人信息被滥用的问题依然存在。
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加大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打击力度, 增强用户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信任度。
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之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对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互联网的普及程度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15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了90%。
互联网技术不仅在大城市得到广泛应用,也逐渐渗透到农村地区。
二、互联网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互联网的兴起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它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推动了线上购物、在线支付、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快速崛起。
同时,互联网还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机会,激发了创新创业的热情。
三、互联网带来的社会变革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互联网内容的丰富多样化使得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获取信息,加强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此外,互联网还催生了新兴的社交平台、在线教育、在线娱乐等,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和学习方式。
四、互联网发展的挑战与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网络攻击、信息泄露等问题对人们的财产和隐私构成了威胁。
其次,互联网的信息泛滥使得信息真伪难以判断,虚假信息的传播严重干扰了社会秩序。
另外,在互联网几乎无孔不入的时代,网络成瘾等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五、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未来,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有望迎来更广阔的空间。
一方面,随着5G技术的逐渐商用,互联网在速度、带宽和稳定性方面将有更大的突破。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丰富互联网的应用场景。
此外,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互联网的安全性也将得到极大提高。
六、加强互联网监管和安全保障为了更好地推动互联网的发展,我国需要加强互联网监管,建立更加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同时,加强互联网安全保障,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
(一)网民数量稳步增长
截止2024年12月,中国网民总数达7.2亿,其中移动网民数量超过6.2亿,终端设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网民应用更加多样化,平台化、移动化和融合化发展趋势明显,智能终端网民数量大幅增长,网络空间覆盖率和网络质量持续改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蓬勃发展。
(二)网络技术便捷化、普及化
2024年,我国网络通信技术和终端设备持续更新升级,4G网络范围和覆盖面不断扩大,移动应用载体发展迅猛,网络平台化进程加快,AI 走向普及和细化,物联网网络技术应用辐射范围加大,交互式网络应用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
(三)经济效益显著
随着互联网发展,网络经济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支撑着中国经济发展。
2024年,我国网络经济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互联网消费发达,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消费升级为主要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贡献率保持在30%以上,网络经济活力显著。
二、趋势分析
(一)智能终端发展势头波澜壮阔
智能终端技术和应用持续升级。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与趋势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国家之一,拥有巨大的市场和创新潜力。
本文将探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一、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
起初,互联网在中国只是一个小众的工具,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用户的普及,互联网开始迅速发展。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普及国家,拥有超过9亿的互联网用户。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推动。
中国政府积极鼓励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互联网发展。
同时,中国也拥有许多知名的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它们在互联网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与发展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进行在线购物、在线支付和社交娱乐等活动。
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1.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民通过手机上网。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超过8亿,占到互联网用户总数的绝大多数。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将进一步提高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在线交流的便利性。
2.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互联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目前,许多中国互联网企业正在积极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如语音识别、机器人技术和智能推荐等。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推动互联网的发展。
3. 大数据的应用:大数据技术在中国的互联网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4. 云计算的发展:云计算是近年来互联网领域的新兴技术,在中国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云计算技术可以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互联网服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目录1.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概况1.1 互联网用户规模1.2 互联网普及率1.3 移动互联网发展情况1.4 互联网应用的广泛领域2. 互联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1 电子商务的崛起2.2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2.3 互联网科技创新带来的经济增长2.4 互联网在就业方面的作用3. 中国互联网安全和法律监管3.1 互联网安全形势3.2 中国政府的网络监管政策3.3 互联网数据隐私保护3.4 网络信息安全法的制定和实施情况4. 中国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展望4.1 5G技术的推广和应用4.2 人工智能在互联网行业的应用4.3 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4.4 互联网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深入应用1.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概况1.1 互联网用户规模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增长速度如何?用户群体的年龄分布和地域分布情况如何?1.2 互联网普及率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率是如何?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差异情况如何?1.3 移动互联网发展情况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趋势如何?移动互联网的覆盖范围和速度如何?1.4 互联网应用的广泛领域互联网在哪些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教育、医疗、金融等行业的互联网应用情况如何?2. 互联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1 电子商务的崛起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如何?电商对传统实体商业的影响如何?2.2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如何?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如何?2.3 互联网科技创新带来的经济增长中国互联网科技创新进展如何?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如何?2.4 互联网在就业方面的作用互联网行业在中国的就业状况如何?未来的就业趋势如何?3. 中国互联网安全和法律监管3.1 互联网安全形势中国互联网安全面临的挑战有哪些?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的情况如何?3.2 中国政府的网络监管政策中国政府对互联网的监管政策是怎样的?对网络信息的审查和管理如何?3.3 互联网数据隐私保护中国互联网公司怎样保护用户数据隐私?数据泄露事件频发吗?3.4 网络信息安全法的制定和实施情况中国网络信息安全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细则如何?对互联网安全起到了什么作用?4. 中国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展望4.1 5G技术的推广和应用5G技术对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影响如何?哪些领域将首先受益?4.2 人工智能在互联网行业的应用中国互联网行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如何?在搜索、推荐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如何?4.3 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何?网络速度和稳定性有何改善?4.4 互联网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深入应用互联网在教育、医疗等行业的应用情况如何?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中 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在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深度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互联网的发展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可以用“高速、普及、创新”这几个关键词来概括。
首先,从用户规模来看,中国网民数量持续增长,截至目前,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
这为互联网的各种应用和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的网络覆盖不断扩大,网速不断提升。
从城市到农村,从东部到西部,宽带网络和移动网络的普及程度日益提高,为人们获取信息、开展交流和进行商务活动提供了便利。
互联网应用的丰富多样也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数字娱乐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社交网络让人们的交流更加便捷和频繁,电子商务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在线教育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习更加灵活,在线医疗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数字娱乐则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互联网企业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互联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中国互联网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事件时有发生,给用户带来了损失和困扰。
此外,互联网行业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可能会出现不正当竞争行为。
同时,数字鸿沟问题仍然存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在互联网应用和数字素养方面还存在差距。
展望未来,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将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一是技术创新将继续引领发展。
随着 5G 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万物互联将成为可能,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等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人工智能技术将更加成熟,在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的应用将不断深化,为人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
资料: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资料: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摘要】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显示,互联网普及情况逐渐提升,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也在不断增加。
电子商务在中国蓬勃发展,但网络安全问题仍然是一个重要挑战。
政府政策对中国互联网发展起到重要影响,未来发展前景仍然充满挑战和机遇。
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指向更加智能化、便利化的方向,政府政策将继续推动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未来发展前景可观。
Overall,中国互联网行业充满活力,但也需要在技术发展和安全保障方面不断加强,以确保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互联网普及、网络技术、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网络安全、发展趋势、政府政策、未来发展前景。
1. 引言1.1 资料: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之一,其互联网发展情况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互联网的普及情况、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网络安全等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升。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超过8亿,互联网普及率接近60%,互联网用户规模全球第一。
这说明中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普及的快车道,互联网已经深入人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中国的网络技术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从高速宽带网络建设到5G技术的商用应用,中国的网络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为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亮点。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支付的兴起,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也势不可挡。
中国的电商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之一。
各种电商平台的崛起和电商生态系统的完善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购物体验。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互联网市场之一。
本文将介绍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并探讨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程度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国家。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络用户已达9亿多人,网络普及率超过65%。
特别是在年轻群体中,互联网使用率更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领域和特点1. 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中国的电子商务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和京东等公司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同时,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人们购买商品、支付账单和转账都变得更加便捷。
2. 互联网金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也蓬勃发展,包括P2P网贷、第三方支付、互联网保险等。
互联网金融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创新的金融服务,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3. 社交媒体和短视频中国的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以及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吸引了亿万用户,并成为迅速传播信息和推广产品的重要渠道。
4.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的科技巨头们积极投资研究并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助力各行各业的创新。
三、中国互联网发展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互联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1.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个人信息泄露和数据泄露的风险也增加。
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框架,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网络安全与信息监管网络安全和信息监管也是中国互联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网络黑客攻击、虚假信息传播等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防范。
3. 数字鸿沟与网络不平等虽然互联网的普及率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数字鸿沟和网络不平等的现象。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和老年人群体中,对互联网的接触和使用程度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中国互联网发展状态分析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据CNNIC的最新估算,截至2002年10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达到5800万,上网计算机数升至2300万,短短的四个月间分别增加了1220万和687万;和此同时,国内三大门户网站在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也分别交出了令人满意的业绩答卷。
这预示着我国互联网在经历壹个时期的发展低潮之后,正在开始回暖。
自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短短的几年时间,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这不仅表当下我国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方面,也表当下互联网的用户人数、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等各个方面。
虽然自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网络业的发展遭遇了壹段时期的低潮,但从近期的种种迹象来见,中国互联网业正在走向复苏,开始迎来它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三大门户网站业绩优良近日,国内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和网易分别公布了第三季度财务报告。
10月22日搜狐公布的季报显示,它提前实现了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全面盈利,盈利额度达到11.2万美元。
11月5日,新浪发布的财务报告称,上季度新浪的净营业收入达到103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1%,达历史最高值;按试算额计算,新浪在历史上首次实现盈利24.1万美元,而去年同期的数字为亏损290万美元。
11月6日,网易公布的季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网易收入总额达到7440万元人民币(900万美元),较上壹季度增长93.3%,营业利润达310万美元,毛利率达67.6%,创历史最高。
业内人士认为,和以往网站大面积亏损相比,如此良好的业绩说明互联网正在回暖。
由于业绩的大幅上升,作为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的标志性代表,新浪、搜狐、网易的股票壹片飘红,大幅上涨。
和壹年前壹些X公司在纳斯达克面临摘牌的尴尬处境相比,今日的风光实在不可同日而语。
国内门户网站的股票在纳斯达克受到追捧,说明了国内互联业的发展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它们已经从过去纳股中的边缘状态、边缘待遇变成比较中心的状态了。
互联网得到广泛应用今年以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等信息化应用进展迅猛,互联网开始在各个行业、各个部门进行广泛的、实质性的渗透。
政府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的推进,使原来“不食人间烟火”的互联网和传统行业、实体经济进壹步结合,也使互联网找到了广阔的应用空间,焕发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对此,中科院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吕本富认为,目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开始了全面复苏。
他认为,之所以说当下的复苏不是壹些企业的复苏,而是全面的复苏,是因为过去中国的企业在IT方面的投入本来就不多,有壹个对历史欠账回补的过程。
在企业层面,网络经济高潮到来时,启发了企业对信息化的应用,让他们认识到了网络经济的重要。
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整个IT产业,包括互联网业,都回到了基本面,回归到了壹个在正常经济活动下的壹个正常产业。
据估计,全球500强等世界大X公司在IT方面的投入提前支出了1000亿美元,当下仍处于消化投资阶段。
相比较之下,中国的互联网业由于本身发展水平所限,非理性成分和泡沫成分都不是那么大,或者根本就没有产生太大的泡沫。
而在这个时候,政府加快推进了电子政务,企业开始重视内部信息化建设,这俩股力量反而成为比较强劲的推动互联网复苏的力量。
目前,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亮丽的IT市场之壹。
网民人数迅猛增加上网人数和上网计算机数反映出壹个国家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和繁荣程度。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提供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10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达到5800万,上网计算机数达到2300万。
而今年上半年,这俩个数字分别为4580万和1613万,短短的四个月内分别增加了1220万和687万,分别比今年上半年增加21%和30%。
网民和上网计算机数的迅速增加,标志着我国互联网回暖的步伐加快。
CNNIC的历次调查显示,从1998年7月到2000年7月,我国上网用户人数每半年都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2000年1月达到顶峰,然后开始下降。
从2002年1月开始,又开始逐步回升。
今年上半年,我国的上网用户人数为4580万,半年增加了1210万,增长率为35.9%,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2.8%。
同1997年10月第壹次调查结果62万上网用户人数相比,目前的上网用户人数已是当初的78倍。
由此可见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增长之快。
特别是今年以来网民呈现加速递增的趋势,预示着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的第二个春天即将来临。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互联网络的大环境经历了高潮、低潮的反复,可是从上网用户人数的历次调查结果见,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却壹直保持着比较强的增长势头。
从联合国贸易及开发会议上透出的信息,目前中国的网民人数已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同时不能忽略的是,5800万网民在我国将近13亿的总人口中仅占4%多,说明我国互联网络的普及程度仍很低,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WWW站点数止跌回升截至今年6月30日,我国WWW站点数为293213个,半年内增加16113个,增长率为5.8%,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0.8%。
从我国WWW站点数的变化趋势能够见出,尽管在2001年上半年,网站数下降了2.3万,可是从2001年下半年到当下,网站数又开始了增长。
从2001年7月到2002年7月,壹年时间增加了50474个站点。
这种变化趋势在壹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互联网产业在经历了壹个低潮后,正呈现出进壹步发展的迹象。
截至2002年6月30日,我国国际出口带宽的总容量为10576.5M,半年增加了2979M,增长率为39.2%,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25倍,是1997年10月第壹次调查结果25.408M的416倍。
CN下注册的域名数到今年10月底达到139288个,比7月份统计的126146个增加了13142个。
而在2001年7月到2002年1月这半年时间里,由于受互联网低潮的影响,CN下注册的域名数曾减少了1173个。
这几个月CN下注册的域名数的重新回升,同样说明互联网在逐渐转暖。
链接壹:网民结构特征1.用户性别。
调查显示,男性网民占60.9%,女性网民占39.1%。
男性依然占据网民主体。
从历次调查结果网民的性别分布上见,女性网民所占比例呈递增趋势,且增加显著,从1997年10月的12.3%增加到当下的39.1%,男性网民则从最初的87.7%减至60.9%。
男女网民之间比例上的差异也从1997年的7∶1缩小至目前的1.6∶1。
这壹变化趋势和我国互联网的普及有着密切关系。
2.用户年龄。
35岁以下的网民占82.0%,35岁之上的网民占18.0%,俩者之比为4.6∶1。
35岁以下的网民仍然是互联网络时代的主力军。
在各个年龄段中,以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为最高,达到37.2%,其次是25~30岁(16.9%)和18岁以下(16.3%)。
3.用户受教育程度。
目前网民中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的比例最高,占30.5%,其次是本科(29.2%)和大专(26.3%)。
大学本科以下的网民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本科及本科之上的网民,形成后来者居上之势,在网民中占据主体。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和互联网上的内容、服务日益多样化以及互联网使用更加简便有关。
4.用户个人月收入。
调查显示,86.6%的网民月收入不超过2000元,只有13.4%的网民月收入在2000元之上,37.8%的网民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包括无收入)。
低收入网民仍然占据主体,且且增长速度明显高于高收入的网民。
这说明互联网越来越趋于大众化,互联网从过去那种只属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中高收入的人的专利,转变成受过基本教育的、收入仍过得去的普通人都能使用的工具。
5.用户职业。
在网民中,学生所占比例是最高的,达到了26.2%,其它职业中,以专业技术人员为最多,占总数的17.5%,其次是办事员等协助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人员,分别为13.2%和12.0%。
值得说明的是,和2001年1月相比,学生从20.9%增加到26.2%,绝对数量从470.3万增加到1200万,增长显著。
这和校园网的建设以及各种网校、远程教育等的兴起有比较大的关系。
6.用户行业。
网民中从事批发和零售贸易的人最多,占14.6%,其次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占12.1%,排在第三的是教育、科研机构,为10.8%。
和2001年1月相比,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网民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而IT业所占比例有所下降。
社会服务业从8.3%增加到9.6%,制造业从6.5%增加到10.0%,IT业则从14.5%降至9.8%。
其它行业在绝对人数上随着整体网民数的增加都有所增加,但从所占份额来见,虽然有小幅度的波动,但无明显变化趋势。
从网民在职业、行业的分布上能够见出,网民逐渐趋于多元化。
链接二:网民上网行为习惯1.上网地点。
62.1%的网民选择在家里上网,43.3%的人在单位上网,其次是学校(21.8%)、网吧和咖啡厅(17.3%),同时仍有0.7%的人在公共图书馆上网,0.9%的人移动上网,地点不固定。
家中是网民上网最主要的地点,这和家庭电脑的普及、小区宽带的建设以及互联网使用成本的降低有很大关系。
同时,在学校上网的网民比例也有所增加,从2001年1月的19.7%增加到21.8%,这应该和网民中学生的比例增加以及校园网建设的推进有很大关系。
2.上网时段。
网民壹天中使用互联网的时间波动比较大:凌晨4、5点钟是网民最少上网的时间,只有3.9%的网民在这壹时间上网;上午8、9点钟,上网的人开始增多,达到20.4%,且且随着时间的延续壹路爬升,到晚上20、21点的时候达到高峰,有80.5%的网民在这壹时间上网,这之后上网人数又逐渐减少。
这壹现象说明,网民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分布状况和人们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有壹定关系。
3.用户上网设备。
目前,有97.4%的人使用台式计算机上网,4.5%的人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网,用户上网设备仍然以台式计算机为主。
但也有少量网民在使用计算机(包括笔记本电脑)上网的同时,也使用其它设备(移动终端、信息家电等)上网。
这在壹定程度上表明这些新的上网设备正在逐渐被网民所接受。
4.上网费用来源。
调查显示,77.1%的网民采用自费上网,只有10.1%的网民公费上网,公费自费均有的占12.8%。
从历次调查数据来见,自费上网的网民都比公费上网的网民所占比例要高,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俩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这和网民上网地点的变化有壹定关系:家里逐渐成为网民上网的最主要地点,自费也相应成为网民上网费用的主要来源。
5.每周上网时间。
目前网民平均每周上网3.1天,8.3个小时。
2000年1月CNNIC 的调查数据显示,网民每周上网时间达到17个小时,此后上网时间逐渐减少,最近壹年内逐渐稳定在8~9个小时。
网民上网天数也从去年的3.3天降为当下的3.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