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战略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政策分别是什么?1、我国发展科学技术的基本战略是,增强全民族的科学技术意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动员和吸引大部分科技力量投身于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注重技术创新,努力吸收和尽快应用世界上先进的适用技术,加速成国民经济各领域的技术改造。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科学技术的发展要以大规模生产的产业技术和装备现代化为主要方向,同时有计划、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稳定地加强基础研究,增加科学储备。
2、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部署为依据,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着重解决工农业大规模现代化商品生产中的问题,有效地控制和缓解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在若干我国具有优势的科学技术领域,必须勇于创新,保持发展势头,继续在世界先进行列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在高新技术和基础研究的若干重点领域有所突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形成部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
到2000年我国工业主要领域大体达到经济发达国家70年代或80年代初的技术水平,到2020年达到经济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技术水平,在总体上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处理好应用推广与研究开发的关系。
要推广适用、配套的先进技术,大力发展以科技为支柱的商品经济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同时要切实加强农业科研工作,搞好纵深配置,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
要继续实施以发展农村经济为宗旨的“星火”、“丰收”、“燎原”等计划。
工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大力推动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的科技进步。
要注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特别要用电子信息技术对各产业部门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机械装备的技术水平。
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提高质量,发展品种,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我国经济从高消耗、低效益向低消耗、高效益转变。
科技创新与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与发展战略一、科技创新的意义科技创新是一种驱动经济发展的力量,它能够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更快的技术革新以及更为广泛的社会福利。
科技创新还能够促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竞争优势,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创造性的、具有未来意义的新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二、科技创新的类别1.产品创新: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企业必须创造新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才能保持竞争力。
这些创新可能通过改进现有技术或开采新技术实现,但无论如何,这些创新都会为消费者带来新的优势和改善用户体验的功能。
2.工艺创新:工艺创新是指企业通过更高效、更环保、更经济的生产流程和技术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低的生产成本。
这种创新可以促使企业生产出更多的、更高质量的产品,以及满足消费者对环境友好的需求。
3.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是指通过改变企业的销售、供应链或分销方式、组织结构、服务和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发展的新途径。
这种创新可以通过创造型的商业模式,促进企业的生长和发展。
三、发展战略1.制定科技创新战略:企业应该从长远角度出发,制定科技创新战略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优势。
战略应覆盖产品、服务、生产工艺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全面发展,使企业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的发展。
2.鼓励研究和发展:企业应该对科技研发进行投资以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企业可以通过直接投资研发、收购新技术或合作开展研发,取得战略性的技术优势并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3.整合外部资源:企业可以通过在外部寻找合作伙伴和流程主动寻求和引入新的知识、技术和人才来增强创新实力。
这些资源可能来自供应商、客户、学术机构和新兴企业,让企业获得快速变化的经验和创新技术。
4.培养和吸引人才:企业应该培养内部员工的人才和吸引外部高素质人才以保持技术创新的持续性。
技能短缺和急需的行业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工作技能、专业背景、知识水平和沟通技巧等要素是企业在人才吸引方面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五、结语科技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技创新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科技发展现状战略及主要政策完整版

科技发展现状战略及主要政策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中国科技发展现状、战略及主要政策国家计委规划司、科技司产业技术政策课题组1998年3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
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已成为其国际地位和在国际竞争中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如何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迅速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立足现实国情,适时制订和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将是关键所在。
一、中国科技发展的环境(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从世界经济增长周期与科技进步浪潮的相关性看,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处于低速徘徊阶段,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有所降低,表明世界科技发展还没有产生新的重大突破,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尚在酝酿之中,预计到下世纪初,世界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仍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深入,仍将以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技发展和创新为核心。
值得注意是:这些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仍然方兴未艾,日新月异,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明显缩短,传统观念上的研究、应用开发及生产间的界限愈加模糊,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
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技术淘汰率高,产品更新换代快,在计算机领域中每六个月甚至更短的周期内就有新产品问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科间的交叉日益突出,技术领域的创新更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及影响。
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已经不再将科技项目按基础、应用和开发三个领域划分,而是按国家的战略需要划分为若干重大项目推动科技进步,以更便于调动和发挥一个国家的整体的综合优势。
此外,国际间的科技合作也进一步得到加强。
鉴于高技术发展具有高效益、高风险和高耗资的特点,走国际合作之路已被纳入各国政府和企业界发展高技术的战略规划,如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欧共体12国参加的国际空间站计划,以及美国、欧洲同俄罗斯的空间合作。
科技创新和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和发展战略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更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科技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主要引擎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
本文将简单分析当前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及其发展战略,深入探讨科技创新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当前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当前,我国的科技创新正处在快速发展和转型的阶段。
在国家科技创新策略的引导下,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得到了实施。
各种科技基础设施、新技术、新材料等科研成果不断推出;同时,创新型企业也在快速发展。
从宏观指标上看,单位时间内拥有的科技人才为世界之最;在科技技术人员总数、科技出版物、论文引证率、专利申请量等方面,我国也依次位列全球第一。
二、面临的挑战然而,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第一,人才不足。
虽然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科技人才,但是科技人才结构不合理、流动性不足,造成“专家不与企业,科研不与生产”的局面。
第二,科研资源分散。
科技研究机构之间互相依存,而企业、学校研究机构之间合作较少,导致原则上存在的资源无法充分利用,科技成果无法顺利实现产业化。
第三,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科技支出相对世界发达国家仍低很多,创新基金和投资平台不足。
第四,创新主体难以聚集。
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上面临着技术能力不足、人才匮乏、资金缺乏等困难。
大公司在进行科技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又会面临创新能力退化、科研团队互动不畅等问题。
三、发展战略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促进全社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经济、社会、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创新战略。
切实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并将其落地到实际生产生活中。
政府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进程。
引导资本增加对高新技术的投资,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同时,政府也在大力扶持各级科技型企业,鼓励民间投资,创办科技独立公园等。
中国科技战略的发展脉络

中国科技战略的发展脉络
中国科技战略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的近40年时间。
以下是其主要发展脉络:
1. 80年代初期,中国启动了科技引进和合作计划,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并与外国企业合作,为推动中国的科技发展打下了基础。
2. 9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逐渐从科技贸易转向科技创新。
中国制定了科技发展战略和计划,并组建相关机构,鼓励在国内创新和技术转移,并鼓励高校和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
3. 2000年后,中国加快了科技创新步伐,提出了“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中国提高了科技投入,加强了高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并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
此外,中国还建立了一系列国家级创新基地和科技园区,以及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
4. 2015年,中国启动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旨在将中国的制造产业升级为全球领先水平,并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该计划包括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强创新能力培育、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等,以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
5. 2016年起,中国进一步启动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
保护,提高了政策支持力度和管理水平,为推动中国成为科技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科技部关于创新科技发展的战略规划

科技部关于创新科技发展的战略规划科技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趋势,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国民生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发展,科技部制定了关于创新科技发展的战略规划。
本文将对科技部的规划内容进行分析和介绍。
一、背景与目标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创新成为国家发展极为重要的驱动力。
科技部的战略规划旨在加强国家创新能力,提高科技产出效益,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切实解决科技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科技部的目标是通过创新科技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
为实现这一目标,科技部将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
二、战略方向1. 强化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基石,科技部将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领域。
2.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科技部将积极推动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加强技术转移和商业化应用,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3. 支持中小企业创新。
中小企业是创新的主力军,科技部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为其提供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持,促进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发展。
4.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科技创新需要全球合作,科技部将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加强与国际科技组织和先进科技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科技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三、政策举措为了有效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科技部将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1.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科技部将增加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提升科技研发经费的使用效益,激励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2.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部将加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改革,建立科技创新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打破科技创新的壁垒,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
3. 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科技部将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简化科技创新审批程序,降低科技创新成本,鼓励创新创业,提升创新创业环境的竞争力。
4.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与国家战略

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与国家战略近年来,科技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不断涌现。
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包括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量子计算等,这些技术在未来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同时,国家战略中也越来越加重视科技创新,致力于推动科技产业的发展。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提升将会影响全球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教育、交通、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巨大的潜力。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方面,未来将会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研究,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和发展。
同时,人工智能还将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如大数据、云计算等,形成更加完整和完善的技术体系,使得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更加广泛。
二、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生物技术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当前,生物技术可应用于医药、农业、环境保护和食品科技等多个领域。
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我们可以制造新型疫苗、生成更优质、更快速的食品,还可以打造更健康的环境等。
未来的生物技术发展趋势主要是通过对基因的解读和修改,改善人类生命的健康质量和生活质量。
同时,生物技术还将加强对其他的技术的与之融合,如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
这样生物技术将更好地为人类进步提供更多的资源。
三、量子计算的发展趋势量子计算技术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它将推动计算领域的飞速发展。
与传统计算机不同的是,量子计算机采用量子比特(qubit)而非二进制比特,能够快速地进行大量数据的存储,处理和传输。
未来量子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其中主要还必须面对安全性等多个问题,但是,未来量子计算机将会加强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等领域的结合,以实现“万物互联”的理念。
这样,未来计算机将能更好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国家战略中国是一个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国家。
2015 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国家在“创新”方面的战略也进一步提升。
美国的科技发展战略

美国的科技发展战略
美国的科技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投资研发:美国政府通过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其他机构,大力投资科
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以推动科技发展。
此外,美国还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资,并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2. 推动创新:美国政府鼓励创新和创业精神,为创新企业提供支持和资源,以
促进科技创新。
例如,设立了创新中心和孵化器,提供资金、导师和市场准入等支持。
3. 人才培养:美国致力于培养科技人才,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奖学金来
吸引和培养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此外,美国还鼓励外国人才来美国学习和工作,并提供相应的签证政策和移民途径。
4. 加强科技合作:美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强科技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
交流。
例如,与欧洲、亚洲等地区的国家和地区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合作。
5. 加强科技产业发展:美国政府支持科技产业的发展,通过提供贷款、税收优
惠和政策支持等方式,促进科技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此外,美国还鼓励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产业政策和支持。
总体来说,美国的科技发展战略注重投资研发、推动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合
作和科技产业发展,以保持和提升美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制定了《1956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 57项技术 – 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自动化技 术,无线电技术,核技术、喷气技术6 大紧急措施
1957-1962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反右、反右倾、大跃进;外行领导内行;党 领导一切;瞎指挥;浮夸风;急于求成
文化与生活方式
– 传媒的变革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 – 人均读书时间急剧下降 – 看电视的时间大幅度上升 – 因特网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发生变化 –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 – 网恋对传统家庭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电磁污染,化学农药污染,食品污染, 视觉污染,臭氧空洞,温室效应,赤潮, 外来种入侵,Sars, AIDS,物种灭绝,生 态系统退化,无一不与科技发展有关
– 中央政府的重大举措
• 组建研究机构(1949.11) – 中国科学院(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 院,调集全国专家,吸引归国人员) – 各省、部委研究机构 – 1955年,已有840个研究所,研究人 员达40余万人
• 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1956.1)
– 指明了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 重要作用
国家安全:
– 核武器(爱因斯坦的建议,美德在核武器上的竞赛, 1965年中国爆炸第一个原子弹在国际上的巨大影响)
– 航空母舰(美国第七舰队对台湾海峡制海权的控制, 2010年印度将自制航空母舰)
– 战略导弹 – 反弹道导弹战略防御系统
战争的胜负相当程度上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应 用。例如“沙漠风暴”、倒萨战争
– 运行机制——改革制度,开拓技术市场,对重点项目 实行计划管理,同时运用经济杠杆和市场调节
– 组织管理 – 人事制度
• 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之间的关系:主战场;放开 一片,稳住一头
中共中央的科技发展战略理论
• 为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服务 • 从中国国情出发 • 突出重点 • 强调国防(原子弹、核弹)
《只有一个地球》,《寂静的春天》, 《生命的未来》
结束语
树立“只有懂得科学技术,才是现 代人”的理念
科学技术既是第一生产力,又是一 把双刃剑
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科 学技术
拥有最强大的科学技术,才拥有最 强大的国家安全
中国
– 攀登计划 – 火炬计划 – 星火计划 – “973”计划
地方
– 华山天险一条路(上海市政府) – 北京、深圳、上海科学研究作用的比较
建国来的中国科技发展史
第一阶段(1949-1965,17年)
– 1928-1947年,中国高校毕业生18万
– 1949年全国在职科研人员5万人,专职科研 人员500人,科研机构30余个,集中在自然 地理、地质、古生物、气象、数学、农业、 医学、天文等学科
– 1975年,邓小平指示“科研工作要走在生 产建设前面”,胡耀邦在《中科院汇报提纲》 中提出要整顿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科学事 业
第三阶段(1977-1980,拨乱反正)
– 恢复与整顿研究机构 – 恢复高考和招收研究生 –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恢复职称评定
– 1978年举行“全国科技大会”。邓小平指 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现代 化是四化的关键,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 部分;表彰了一大批知识分子
前17年是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专政; 搞“四化”是复辟资本主义的借口;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解散和下放科研机构; 打倒和迫害一大批科学家和权威; 诬蔑基础研究是“三脱离”; 反对科学国际化,提出“洋奴哲学”、“爬行哲学”; 反对百家争鸣
– 1970年,周恩来指示“把科学研究往高处 搞”
启示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经历过艰难曲折的道路,今 后也不可能一帆风顺
衡量科学技术发展是否正常的标准
– 知识分子政策——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依靠知识分子 的关系
– 科学规律——政治与业务的关系 – 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的关系 – 科研经费的投入
科学的社会功能
1936年,贝尔纳出版《科学的社会功能》, 标志着“科学的科学”这一学科的诞生。科学 技术从实验室中走出,对社会、经济和自然产 生了巨大的影响
– 1962年2月广州会议:周恩来、陈毅、聂荣臻 讲话,指出知识分子是爱国的,进步的,工人、 农民和知识分子共为劳动人民的一部分
– 1963年制定《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 规划》
• 重点项目374项(其中经济与6,文革十年)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陈家宽
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 2004.3.13
应当重视科技发展战略问题
战略:“比喻决定全局的策略” ——现代汉语词典
科技发展战略:指决定科学技术研究成 功与否的策略。一个国家、一个部门、 一个领域、一个学校都应有科学研究的 发展战略问题
案例
美国
– 曼哈顿计划 – 星球大战计划 – 阿波罗计划 – 人类基因组计划
经济建设
– 二战后美国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着重发展 信息产业和生物技术
– 印度的软件业和生物技术领先于中国
– 中国的高科技应用除国防外,在经济发展中 处于劣势
– 上海市软件和生物医药在国内占据的市场份 额极低,缺少核心竞争力
人口与健康
– 人工授精与试管婴儿 – 避孕药 – B超与婴儿性别选择 – 器官移植 – CT – 伟哥 – 人脑伟哥
– 制定《1978-1985年全国科技发展纲要》
• 27个领域,对基础研究、技术科学作了全面安 排
• 108个重点项目,突出农业、能源、电子计算机、 激光、空间、高能物理、遗传工程
第四阶段(1981-现在,改革开放)
– 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 提出“依靠”和“面向”战略方针 • 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