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案例
研究性学习教案(10篇)

争论性学习教案〔10篇〕争论性学习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细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力气。
我们应当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我的争论性学习教案〔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争论性学习教案1一、设计思想争论性学习活动最重要的是在活动中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乐观性。
猛烈的学习动机能使学生更加乐观的自主学习,而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产生的主观缘由。
所以引言课的设计理念就是培育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对教材的处理和建议,教材所选择的案例《永恒的橘黄》不是特别恰当。
首先从课题的内容上,对于来自城镇的学生来说,调查对象并不生疏,而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环卫工人不是个很明确的概念。
其次,争论性学习活动需要我们同学从自然、社会、自身生活中去觉察问题,但是作为第一节引言局部的案例最好是能从解决学生自身的问题的1个课题导入,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争论性学习活动的兴趣。
2、了解争论性学习活动的特点和根本过程以及对自身成长的意义。
四、重点难点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争论性学习活动的特点和根本过程;难点在于让学生树立争论性学习活动是属于学生自己的课程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的处理是通过带着问题看案例再进展争论共享的活动来帮助学生了解争论性学习活动的特点和根本过程;难点处理是通过问题的提出,承受头脑风暴和角色扮演2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一〕社会现象大争论:同学们,你们感到自己幸福吗?学生答复:略呈现资料:近年来国际经济学界兴起了1个热门话题,那就是幸福指数,用数字来衡量人们的幸福程度。
国家已经把小康社会的“幸福指数”写进“十一五”。
去年,中心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推出了“幸福在哪里”系列节目,进展了1个2023年中国居民幸福感调查,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8个城市,浙江绍兴诸暨、陕西咸阳兴公正七个小城镇和周边农村,选取了4128名居民,进展入户访问,问的第1个问题就是,你幸福吗?身为高中生的我们,时常观看同学一脸倦容,心情低落,这又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面的高中生生活的是否幸福?我们温州市的高中学生成长幸福指数如何?幸福的来源的哪些?不幸福的缘由又何在?〔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争论性学习的主体应当是学生,所以我承受了开放式的提问方法来导入课程,这个环节设计是依据教育学的头脑风暴理论以此来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中将学生的主体性表达出来。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教师如何根据学科特点为学生肯定专题性研究课题,课题肯定后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研究的进程中如何定期检查,及时总结,最后如何对学生的研究结果作出正确的评判,从而锤炼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与合作能力,以上工作是每位语文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本文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论文,仅供参考。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标:1. 收集香水的制作方法。
2. 芳香族萃取法3.萃取玫瑰精油4. 写实验报告5. 组织撰写研究报告活动要求:蒸馏设备、玫瑰花瓣、实验室预期结果:实验报告,图片老师的建议:年、月、日中意答案: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计划(案例)主题的名字校外餐饮吸引力调查日期11。
26类高一十班首席研究员主题政治第一组黄Yun余指导老师丽丽课程主题集团成为成员和分支工作全名性别劳动分工黄Yun余男性组织和组织郭剑胡男性查询资料,问卷调查谢(男性写材料金贾谊男性统计数据其他学生问卷调查、统计主题的背景和意义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学习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更新知识,如何在获取和更新知识的进程中开发自己的潜能,形成毕生学习的能力。
我们知道,我们应当总是浮浅的在纸上和实践它。
为何我们学校的大多数学生爱好在小吃店吃饭?他们挑选食品的标准是什么?校外餐饮的诱惑是什么?为何学校的午餐不能在水台邻近吃一个月呢?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六人,我们老师的指导下,去看所有的零食商店在学校之外,调查学校午餐当场的所有方面,采访一些学生出去吃饭,问相干的学校教他们的领导人。
期望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找到问题的关键和答案。
本研究之目的建立校外餐饮的诱惑是什么? 作为一个研究课题,我们应当运用经济学的相干知识来了解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生活,以课题为任务驱动力,走向社会生活。
我们始终认为我们是学校的主人,有责任和义务去探索学校的不足和问题。
期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学校午餐的建设奉献微薄的气力,并提出我们真诚的建议。
不怕考试 超越考试——吴泓“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实验探访(一)

完全 不一 样 的语 文课 怪 有 报 纸 惊 呼 吴泓 是 “ 国最 难 中
—
—
吴泓 “ 中语 文专 题研 究性 学 习” 验探 访 ( ) 高 实 一
画 本 刊特 约记 者 蓝 枫
20 0 7年 , 中 学 语 文 》 主 编 邹 贤敏 教 授 评 价 说 : 《 前 “ 吴 泓 的 教 改 理 念 和 实 践 里 . 触 摸 到 了 一 种 真 正现 在 我 代 的 语 文 观 、 言观 。 当 下 的 语 文 课 改 环 境 里 。 颇 语 在 它
数 年 前 即指 出 : 泓 “ 神 与 言 语 共 生 ” 吴 精 的理 念 与 实践 具 有 未 来 发 展 价 值 , 当认 真 总 结 , 时 宣 传 、 广 。 本 期 应 适 推 从
起 , 们 将 连 续 以报 道 、 我 访谈 、 论 的 形 式 为 读 者 逐 步 揭 开 “ 泓之 谜 ” 评 吴
特 殊 的 ” 自选 教 材 的 中 学 语 文 老 师 ” 我 们 就 不禁 要 问 “ !
如 此 . 的 开题 讲 解 不 到 十 分 钟 学 生 就 进 入 阅 读 。 读 他 阅 课 上 , 泓 是 从 不 作 统 一 的讲 授 的 。 古 代 的 《 经 》 吴 从 诗 、
《 语 》 李 白 、 甫 、 愈 、 安 石 、 轼 , 现 代 的 鲁 论 、 杜 韩 王 苏 到
地 思 考 , 后 有 高 质 量 的 表达 。 只 针 对 学 生 的质 疑 提 然 我 点建 议 . 流 些 看 法 … … ” 交 在 吴泓 的教 室 里 .我 们 看 到 了 与 我 们 过 去 熟 知 的
高中学科的研究性学习(5篇)

高中学科的研究性学习(5篇)第一篇: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一、活动中注重学生提出的问题,挖掘学生的研究潜能不容忽视的。
有的老师整堂课的流程就是教师设疑,学生讨论回答,表面看是研究性课堂教学,事实上非也,至多属于探究性学习活动,并没有从根本上脱离传统教学。
研究性学习的提问需要培养学生主动深入思考问题的水平,所以要求设计的问题具有探究的价值。
如在实行“影响价格的因素”内容的教学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相关文字材料、视频材料,然后由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分组讨论形成结论。
比如学生据老师展示的“2013—2014年我国智能电视价格战的概况”设疑:2013—2014年我国智能电视价格为何一降再降?我国智能电视价格出现“一击到底”的低价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不难得出结论:价值决定价格。
接下来学生针对老师展示的新闻报道“2014年6月以来的石油连续降价”和材料“我市今年桃子喜获丰收,7月桃子大量上市时价格降得一塌糊涂”设疑:石油连续降价和7月桃子大降价原因相同吗?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同样是降价,前者主要是需求降低,后者主要是供给增加所致,学生结合实际在讨论的基础上生成结论:供求影响价格。
在这里学生自主设疑,自主讨论,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在互动中生成知识,培养了问题意识、合作精神,有利于挖掘学生的研究潜能,提升其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以及宏观把握事物的水平。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是师生同台演出的过程,但不是平分秋色,否则就有违素质教育的初衷。
怎样做到让学生出演主角?首先教师自身必须实现角色转变,要由过去的知识传授型向学习促动型、知识引导型转变,实现由被动学习变为自觉学习,由初期的知识性问题思考变为探究性问题研究,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潜力。
针对“树立准确的消费观”教学内容,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研究,让学生去设计、组织、讨论、展示、评价,因为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积极性极高,结果远比我想象的更完美。
课前学生对照下发的学案作了预习,政治课代表将教学内容实行了分工。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报告

人文社科
完成任务
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情况
1小时以内 1-3小时 3-5小时 5小时以上
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原因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学习任务重
兴趣不足
老师不允许
其他
原因
调查报告
1.从书籍内容上看,小说吸引力似乎相对较强, 同时文艺类和励志类的书也是大家选择的较多的。 在众多看小说的学生中,超一半都会看武侠、言 情、玄幻之类的“快餐文学” ,甚至33%左右的 同学认为小说只要好看就行。这说明学生的阅读 倾向存在一定的问题,大部分学生看书更多的注 重情节,阅读面比较窄。
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倾向及现状调查
• 指导老师:裴霞 • 组长:熊子康 张颖杰 • 小组成员:胡静 葛志丹 聂苏 甘游城 罗丰
熊欣媛 游文凤 等
目录
01 选 题 原 因 02 我 们 的 计 划 03 调 查 结 果 与 报 告 04 阅 读 的 建 议 05 我 们 小 组 的 收 获
06 我 们 在 活 动 中 的表现
不必太纠结于当下,也不必 太忧虑未来,当你经历过一 些事情的时候,眼前的风景 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
我们的计划
04
0 30
20 1
1.组长组织成员明确本次课题的意 义,明确本次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研 究方法
2.讨论并形成调查问卷,分组对我 校学生开展调查活动,发放并填写 调查表
3.回收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对调 查问卷进行有效的整理及分析
带书交换 阅读,倡 导学生爱
的书刊。
护书籍。
5.老师倡 导学生写 读书笔记, 并在班级 内部开展 美文分享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集锦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集锦研究性学习课题一1.课题名称:古诗鉴赏2.课题内容:古诗的特点、古诗的语言表达技巧、古诗的语言特点、古诗的形象与意境、古诗的思想与感情、古诗的背诵技巧、古诗的鉴赏方法、古诗的答题技巧、古诗的命题趋向3.思路提示:(1研究内容比较多,每组可以自选课题的内容;(2到图书馆、书吧或者上网搜集相关资料;(3撰写论文。
(4在班级内展示优秀论文。
(5教师点评部分学生作品。
研究性学习课题二课题名称:高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与研究课题内容:(1高中学生上网都做什么?(2每周花多少时间上网?(3高中学生上网对学业是否有影响?思路提示:(1举行小型“高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与研究”的座谈会;(2问卷调查,设计一份“高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统计表”,了解学生上网的情况;(3到图书馆、书吧或者上网查阅、搜集关于高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资料,为开展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4撰写〈〈高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与研究〉〉的报告。
(5把这次活动的优秀调查报告在学校宣传橱窗内展出。
(6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
研究性学习课题三课题名称:名著研究性阅读课题内容:《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母亲〉〉、〈〈红与黑〉〉、〈〈西游记〉〉等中外名著的研究性阅读,探究其中的某些人物形象或者艺术手法。
课题目的:比较深入的接触中外的一些名著,理解某些名著的基本内容,学习我国以及世界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受我国以及世界文学的艺术魅力。
思路提示:(1用资料室,图书室、网络等资源,阅读名著;(2到图书馆、书吧或者上网查阅、搜集相关资料,为开展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3撰写一篇反映研究性阅读成果的论文。
(4在班级内展示优秀论文。
(5教师点评部分学生作品。
研究性学习课题四课题名称:徽城店铺名所折射的徽人的文化心理目的意义:(1培养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爱好,养成在生活中事事、时时、处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2积累、丰富词汇,并对其产生、构成、表达技巧以及折射的文化心理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案例

高中语文“唐诗”单元研究性学习案例王海兰一、背景高二语文上册的第二单元,学习鉴赏唐宋诗词。
唐诗和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本单元选学唐诗宋词,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而诗歌,是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及诗派。
为了帮助学生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并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我设计和安排了这次“唐诗”单元研究性学习活动。
二、案例1、教师提供研究性学习的大背景,简述唐代社会发展史与诗歌发展史。
用诗化的语言,诗样的激情描绘唐朝这个诗的王朝,唐帝国这个诗的国度。
忆昔开元全盛日——大唐帝国的盛大气象。
以人为本:稻米流脂粟米白。
广开言路:政清人和享太平。
怀柔以远:万国衣冠拜晃旒。
胡冈东渐:北南文化共一炉。
简述唐诗的四个发展阶段及代表诗人。
2、教师提供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学生进行专题研究。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包括:选题、开题、自由研究、结题。
我首先设计了若干有启发性的专题提供给学生。
专题力求具有综合意味,涵盖面广。
学生可以从这些题目中选取研究专题,也可以自己选题,教师指导学生设计题目。
研究性学习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它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前提。
能动性表现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疑问,自主选择研究。
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吸收发展成为主动探究。
我设计了10个参考题目。
例如:王维诗歌的禅意与画意;道家思想与李白的诗歌创作;论杜甫晚年诗作成就;“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抓中”——唐代边塞诗中的英雄形象;“纵死犹闻侠骨香”——解读唐代诗人的诗剑情结;《短歌行》、《兰亭集序》、《将进酒》——不同的心灵选择;“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末世的挽歌;“扫眉才子知多少”——神采飞扬的女权意识和女诗人群体。
构建“自主——合作——研究”的高中语文教学新模式。
在进行专题研究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广泛选读经典诗作,与文本展开对话,学习品味唐诗的语言美,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提高对古典诗歌语言的感受力,并进而领悟唐诗的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案例》教学设计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案例》教学设计课题中学生阅读名著情况的调查。
问题的提出教师组织学生介绍自己读过的中外名著,引导学生发现阅读量少的问题,激发学生了解其他同学阅读名著情况的兴趣。
准备阶段1. 采用自由报名的形式,组织有兴趣的同学组成课题研究组。
2. 由学生讨论确定研究课题及研究目标。
确定课题的原则:①学生感兴趣的研究课题;②对学习语文有促进作用的;③对其他同学的学习有一定指导意义的。
课题研究的目标:①了解目前中学生阅读名著的情况;②分析阅读中外名著对学生学习语文以及个人成长的作用;③推荐部分名著供中学生阅读。
3. 收集背景资料。
①组织课题组成员分头阅读(浏览)古今中外优秀名著。
②教师提供有关资料。
A. 中国古代诗歌简介B. 中国小说简介C. 外国文学简介D. 读书方法介绍E. 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世界文学首选书推荐4.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拟定调查提纲、编制调查问卷。
中学生阅读名著情况调查问卷性别:A. 男 B. 女年级:A. 初一 B. 初二 C. 初三1. 你最主要的读物是:A. 图书B. 杂志C. 报纸D. 其他2. 你通常比较感兴趣的题材主要是:A. 历史B. 革命C. 社会生活D. 军事E. 其他3. 你通常比较感兴趣的体裁主要是:A. 小说B. 散文C. 诗歌D. 戏剧4. 你通常比较感兴趣的名著的类别主要是:A. 中国古代文学B. 中国现代文学C. 中国当代文学D. 外国文学5. 对你的阅读兴趣的形成影响较大的人是:A. 老师B. 家长C. 媒体D. 同学E. 其他6. 你阅读书刊的主要来源是:A. 学校图书馆B. 从同学处借C. 从书店购买D. 家庭订阅7. 你认为阅读名著对自己的成长作用是:A. 很大B. 一般C. 没有D. 不知道8. 你认为阅读名著对学习语文的作用是:A. 很大B. 一般C. 没有D. 不知道9. 对你的成长影响最大的名著是: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你曾经阅读过印象较深刻的名著是: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你最喜欢的作家是: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阶段1. 选择社会调查和收集资料的途径主要有:本校初中学生;本校语文教师;本校图书馆工作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
武威一中赵凤琴
一、选定作品,确定选题
选定了《祝福》《荷花淀》《故事新编》《离骚》这四篇课文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对象。
研究的主题有:《祝福》主题的研究、《荷花淀》环境描写的研究、《故事新编》的再编研究、《离骚》屈原性格的研究。
教师要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些选题合在一处,建立选题库。
如《祝福》的主题研究设计如下的小论文题目:
1.的鲁镇。
2.的鲁四老爷。
3.他们这样对待祥林嫂。
4.谁是凶手——浅析祥林嫂的死因。
5.的祥林嫂。
6.乞讨中的祥林嫂。
7.没有春天的祥林嫂。
8.没有春天的祥林嫂。
9.从祥林嫂身上看贞洁观。
10.如何看待祥林嫂的反抗。
《荷花淀》的环境描写的研究:诗意的环境描写。
(要求学生根据原文环境描写的特点,自己再用诗歌的语言去表现环境特点以及人物的内心世界。
)
《故事新编》的汇编。
(要求学生对历史故事进行新编,去深刻地揭示某种社会现象或讽刺社会上的某些人。
)
《离骚》的研究性主题:我看屈原的死。
(写出小论文,谈一谈自己对屈原性格的理解。
)
二、搜集资料,形成观点
论题确定后,关键就是指导学生针对论题,搜集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网上、图书馆里相关资料很多,面对众多的资料,学生该如何选择呢?必须与自己所选的题目内容相吻合。
材料是为主题服务的,材料不符合主题要求,即使再好的材料也是废品。
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最好选在在上这堂课的前两周布置任务。
这样,每个同学都有时间搜集资料,每一小组的同学又可以利用搜集资料的时间里相互交换资料,整理、修正自己的观点。
三、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最能反映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谈到《祝福》的主题时同学们有如下的观点:
鲁迅先生浓缩了旧中国下层社会垂死挣扎的人们的所有无知愚昧,还有悲惨的境遇,把它们都给了祥林嫂,又把旧中国残留下来的封建思想的牢笼、礼教的束缚、文化的枷锁搬进了鲁镇。
《祝福》里有个鲁镇,鲁镇里有个中国。
她身死于饥寒交迫,心死于封建礼教!也就理所应当的、顺其自然地死在了黑暗的“吃人”的社会中。
贞洁时一把既能用来保证幸福,又能用来刺破幸福的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