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图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案

合集下载

图像解读小学数学教案

图像解读小学数学教案

图像解读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像,能够理解和解释数学概念。

2. 学生能够利用图像解决实际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论证。

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通过图像的方式来解读和理解数学概念,包括几何图形、数据统计和数学运算等
方面。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图像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测图像所代表的数学概念。

2. 讲解:解读图像中的数学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图像中的规律和特点。

3. 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其他图像来练习解读数学概念,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和计算。

4. 总结: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像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方法:
1. 导学法:通过展示图像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

2. 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引入实际问题和应用场景,让学生通过图像解读和计算得出结论。

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以及课堂讨论和总结的内容,评估学生对图像解读数学概
念的理解和能力。

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自行寻找更多有趣的数学图像,并尝试解读和理解其中的数学规律,培养他们的
观察和分析能力。

总结反思:
图像解读是数学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方式,通过图像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教学中应多利用图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他
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图式理论教学文档

图式理论教学文档
陆游“卜算子· 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
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
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
只有香如故。”笔下的梅花寂寞高洁、孤芳
自赏,引来了群花的羡慕与嫉妒,最后落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而毛泽东——“卜
算子【咏梅】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原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读者具备作者创作时所调用
Hale Waihona Puke 的内容图式是正确领悟作者写作意图的前提。
2.图式的选择性决定着阐释的丰富性
姚斯 德国接受理论先驱
(H.R.Jauss)指出:“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
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 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 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这句话说明了不同的个体因生活经验、文化修 养、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的差异会对相同的观察对象作出不同的解读。例如:同是咏梅,陆 游
诗歌意象的构成及分类特点,是认识 诗歌意象的基础。袁行需先生把进入诗 歌的意象分为五大类:自然界的,如天 文、地理、动物、植物等;社会生活的, 如战争、游宦、渔猎、婚丧等;人类自 身的,如四肢、五官、脏腑、心理等; 人的创造物,如建筑、器物、服饰、城 市等;人的虚构物,如神仙、鬼怪、灵 异、冥界等。 (1)按题材分类构建意象图式体系
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
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
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
女星。”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与凄凉心情。如果学生不知秋
夕(七夕)是民间“牛郎织女”故事的主人翁鹊桥相会的日子,就不能领悟宫女当时哀怨与期 望交织的心理活动:牛郎织女虽然远隔天河,但毕竟还能遥遥相望、七夕相会啊!可见,阅

高中静物素描教案

高中静物素描教案

高中静物素描教案高中静物素描教案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美术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1.静物素描的基础知识,如:概念、特点、材料工具等。

2.静物素描的基本理论。

二、教学课题教学课题是:素描静物素描写生本次课的教学目标:①让学生了解静物写生的步骤和方法,分清楚每一步骤的关键点和方法的运用;②了解从形体特征到明暗色调,从体积塑造到色感、质感、量感的表现等;③让学生掌握知识点,通过递进互动式的探究学习与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与创造精神。

为达到这个目的,我明确教学的重点在于各环节的讲解示范、结合方法、习惯的指导。

难点在于怎样结合学生的实际,将各知识点让学生充分运用。

三、教材分析静物素描是美术高考中重要科目之一,主要考察学生对静物素描的认识、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表现素描的能力。

近年来,高考的静物素描采用了静物组合默写形式,考生必须把平时的写生能力发挥出来。

学生能深入理解物体的明暗规律及作画步骤,让学生能全面把握画面关系。

四、教学方法本节授课,我采用了递进互动式的探究学习,是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识阶段而设计的教学方法。

在递进互动式的探究学习中如何发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一个好的教师要能通过“讲”,启发诱导学生去“想”,使学生自己去思考掌握所讲解的知识,达到学会、会学的目的。

在学习方法法指导上,本节课我采用导入→摆问题→图片展示(步骤)→示范演示(方法)→课堂总结→课后训练)的步骤。

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使之从引导发现的方法中学到知识和掌握方法。

五、教学过程(一)、在新课引入时,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作为在音频、视频、图像、动画效果上的综合运用。

【百度视频】石膏几何体写生视频【百度视频】静物素描写生视频提问:石膏几何体写生和静物写生的区别?【百度搜索】单个几何体写生图片【百度搜索】多个几何体组合写生图片【百度搜索】静物写生图片同:几何体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静物的归纳,将复杂丰富的静物简单化,如:苹果和球体,罐子和几何体组合,都能在静物中归纳出几何体的形状。

机械制图教案

机械制图教案

机械制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

2、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制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图纸规格、图纸布置、投影法基础、标注尺寸的基础等。

2、机械零件的表达方法:包括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等。

3、标准件和常用件的表达方法:包括螺纹、齿轮、轴承等。

4、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解、演示、图例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实践教学:通过绘制图纸、模型制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制图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新课:通过讲解、演示、图例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新课的内容。

3、实践练习:让学生通过绘制图纸、模型制作等方式,实践所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

4、反馈与指导:对学生的实践练习进行反馈和指导,指出不足和改进方向。

5、复习与巩固:通过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注意力、回答问题等情况。

2、作业评估:通过布置和批改作业,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3、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1、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哪些内容学生掌握得比较好,哪些内容还需要加强。

2、对本学期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总结哪些方法比较有效,哪些方法需要改进。

机械制图课件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标题:机械制图课件:机械制图基础知识一、机械制图概述机械制图是一种利用图形和符号表示机械零件或部件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制造工艺的技术语言。

它是机械工程领域中重要的基础技能,对于机械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二、机械制图基础知识1、投影法:投影法是机械制图的基础,它通过将物体投影到二维平面上来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尺寸。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位图和矢量图(区一等奖)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位图和矢量图(区一等奖)

《位图和矢量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位图和矢量图》是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课程,第一章活动1认识数字图形图像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学习图形图像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程内容以理论为主,重点在学生能够了解位图和矢量图的特点,从而进行区分,为今后选择适当的素材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位图和矢量图的特点,了解图形图像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对比,观察变化,体会位图和矢量图的主要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信息技术知识的热情,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全面理解与掌握位图图像与矢量图形的区别与特点。

【教学难点】
能深入体验和掌握二者的区别,进而根据自身的需要来选择图片。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图片的使用比较多,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却比较欠缺。

本节课的讲解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图形图像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
【教学资源】
教师机和学生机上事先安装XnView软件和Flash 软件,并存放教材配套资源图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位图和矢量图
图像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区分位图和矢量图。

同时了解了像素等相关概念。

在后面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学习中,以Photoshop软件为主,因此对其他软件只做了简单介绍,只听老师介绍,学生不能直观的了解到各种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特点。

识图理论知识教案

识图理论知识教案

教案授课内容识图理论知识授课对象中专、大专、士官班授课时间10课时授课地点教室通过学习,了解军事地形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学会并掌握识图、用图基本方法,为正确使用地图、分析地形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1、地图概述2、地图比例尺及地物符号3、地貌判读4、坐标系方位角教学难点:等高线显示地貌的原理教学方法:讲授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用具:教案,Powerpoint课件。

教学要求:一、按教员授课思路,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二、图上作业练习,要提高作业精度;三、课外复习,做好各章、节作业练习题。

第一节地图概述一、地图的定义地图,是地球表面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缩写图。

地球近似椭球体,表面起伏不平,要想把不可能展为平面的椭球面上的自然和社会现象转绘在平面图纸上,并能保证在图上进行长度(距离)、角度、高度、面积和坐标等的量读和计算,就必须遵从一定的数学法则。

地面上的物体种类繁多,形状、大小不一,为能由图上识别物体,就必须采用特定的图式符号。

地面上某些物体的位置会相互叠加在一起,为清晰表示和增强地图的地理景观感受,图式符号应使用与自然色彩相似的颜色描绘。

为标明物体的名称、质量和数量,图上应以规定的字体和大小,用文字和数字予以注明。

由于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图上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表示。

这就必须依用图目的的不同,按物体所具使用意义的大小进行取舍与制图综合。

如军用地图,应着重表示军事意义突出的物体;综合表示数量较多、分布密集、军事意义属于一般的物体;舍去军事意义不大的物体。

所以,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用特定的图式符号、颜色和文字注记,将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经过一定的制图综合测绘于平面上的图。

二、地图的分类与用途为便于使用、管理和研究地图方便,常以地图的某些特征做标志,将其归纳为一定的类别。

地图的分类标志通常有:制图区域范围、使用对象、使用方式、比例尺、表示方法、表示内容等。

但最常用的是按表示内容分类。

地图按表示内容分为: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两大类。

用图基础理论知识教案

用图基础理论知识教案

教案授课内容用图基础理论知识授课对象中专、大专、士官班授课时间2课时授课地点教室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军事地形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学会并掌握识图、用图基本方法,为正确使用地图、分析地形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1、现地判定方位2、地图与现地对照3、图上确定站立点和目标点4、按地图行进5、按方位角行进教学重点:图上确定站立点和目标点教学方法:讲授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用具:教案,Powerpoint课件。

教学要求:一、按教员授课思路,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二、图上作业练习,要提高作业精度;三、课外复习,做好各章、节作业练习题。

教学过程:第一节现地判定方位现地判定方位,就是在现地辨明东、西、南、北方向。

它是现地用图和遂行作战任务的前提。

一、利用指北针判定指北针(又叫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它携带方便操作方便,是现地判定方位的基本工具。

指北针的型号很多,但其基本结构大同小异,图2.1是62式指北针,它由磁针、刻度盘、方位玻璃框、角度摆、距离估定器、里程表、直尺和反光镜等部件组成。

刻度盘,是固定不动的,上面刻有内外两圈分划,内圈为密位制,每个小分划是0-20;外圈为360º制,每个小分划是2º。

主要用度量方位。

方位玻璃框,位于刻度盘上,可自由转动,上面刻有东、南、西、北字样,用来配合刻度盘指示方位。

角度摆和角度表,用以测定坡度。

角度表上分划单位为度,每个小分划是5º,可测量俯仰角各60º。

“+”表示仰角,“-”表示俯角。

里程表,可用来量取1:2.5万、1:5万、1:10万比例尺地形图上的里程。

距离估定器,两尖端间的宽度为12.3毫米,恰为照门至准星长度123毫米1/10,相当于对照门的张角0.1弧度,用以测定距离。

判定方位时,将指北针平放,待磁针静止后,磁针涂有夜光剂的一端(或黑色尖端)所指的方向,即为现地的磁北方向。

注意:使用指北针以前,应检查磁针是否灵敏。

其方法是,将指北针置平,以铁器多次吸引磁针,每次铁器撤去后,观察磁针能否迅速静止和各次所指分划是否一致。

知识图谱教学大纲

知识图谱教学大纲

知识图谱教学大纲一、引言知识图谱教学大纲旨在介绍知识图谱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并指导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传授知识图谱相关知识。

本大纲将从理论基础、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

二、理论基础1. 知识图谱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知识图谱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作用和意义3. 知识图谱与其他相关概念(如本体论、语义网等)的关系三、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知识图谱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具体目标包括:1. 掌握知识图谱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2. 理解知识图谱在各领域的应用场景3. 能够设计和构建简单的知识图谱系统4. 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借助知识图谱实现知识发现和知识推理四、教学内容1. 知识图谱的基本结构和表示方法- 实体和关系的概念及在知识图谱中的表示- 属性和属性值的定义和使用- 图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操作2. 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 知识获取: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中提取信息- 知识融合:将不同数据源中的知识进行整合- 知识推理:利用规则和逻辑推理方法扩充知识图谱的知识3. 知识图谱的应用领域和实际案例- 智能问答系统- 知识图谱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社交网络分析与推荐系统4. 知识图谱的未来发展趋势- 开放式知识图谱的构建- 知识图谱与深度学习的结合五、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知识图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案例。

2.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例如使用图数据库进行知识图谱的构建。

3. 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探讨知识图谱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4. 项目:组织学生开展知识图谱相关项目,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六、评估手段1.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图谱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估:通过布置编程作业或开放性问题,评估学生对知识图谱实际应用的理解和能力。

3. 项目评估:评估学生完成的知识图谱项目的质量和创新性。

4.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授课容用图基础理论知识授课对象中专、大专、士官班授课时间2课时授课地点教室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军事地形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学会并掌握识图、用图基本方法,为正确使用地图、分析地形打下基础。

教学容:1、现地判定方位2、地图与现地对照3、图上确定站立点和目标点4、按地图行进5、按方位角行进教学重点:图上确定站立点和目标点教学方法:讲授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用具:教案,Powerpoint课件。

教学要求:一、按教员授课思路,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二、图上作业练习,要提高作业精度;三、课外复习,做好各章、节作业练习题。

教学过程:第一节现地判定方位现地判定方位,就是在现地辨明东、西、南、北方向。

它是现地用图和遂行作战任务的前提。

一、利用指北针判定指北针(又叫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它携带方便操作方便,是现地判定方位的基本工具。

指北针的型号很多,但其基本结构小异,图2.1是62式指北针,它由磁针、刻度盘、方位玻璃框、角度摆、距离估定器、里程表、直尺和反光镜等部件组成。

刻度盘,是固定不动的,上面刻有外两圈分划,圈为密位制,每个小分划是0-20;外圈为360º制,每个小分划是2º。

主要用度量方位。

方位玻璃框,位于刻度盘上,可自由转动,上面刻有东、南、西、北字样,用来配合刻度盘指示方位。

角度摆和角度表,用以测定坡度。

角度表上分划单位为度,每个小分划是5º,可测量俯仰角各60º。

“+”表示仰角,“-”表示俯角。

里程表,可用来量取1:2.5万、1:5万、1:10万比例尺地形图上的里程。

距离估定器,两尖端间的宽度为12.3毫米,恰为照门至准星长度123毫米1/10,相当于对照门的角0.1弧度,用以测定距离。

判定方位时,将指北针平放,待磁针静止后,磁针涂有夜光剂的一端(或黑色尖端)所指的方向,即为现地的磁北方向。

注意:使用指北针以前,应检查磁针是否灵敏。

其方法是,将指北针置平,以铁器多次吸引磁针,每次铁器撤去后,观察磁针能否迅速静止和各次所指分划是否一致。

若磁针转动缓慢,较长时间不能静止,或各次所指分划数之差大于1º,则该指北针应予修理或充磁。

二、利用星座判定为便于识别星空,天文学家把天空发现的恒星,按其亮度、关系位置分为许多区域,叫做星座。

每个星座按恒星的排列形状,人们臆造乐许多神话图像,并以此命名。

图2·2即是按排列形状而命名的三个对判定方位有着重要意义的星座。

(一)利用北极星判定小熊星座尾巴上最亮的一颗星,叫北极星。

它因位于北极上空而得名。

由于地球绕地轴旋转,故地球上的人观察星空,好像北极星固定不动,而其它星座绕北极星顺时针方向旋转,每天旋转一周。

夜间找到了北极星就找到了北方向。

我国位于北半球,终年晴空夜间都可以看到北极星。

直接寻找北极星较为困难,因为小熊星座除北极星外,其他六颗星较暗,看不清楚。

故一般通过大熊星座和仙后星座对于北极星的关系位置判定。

大熊星座由7颗较亮的星组成,像一把勺子,我国俗称北斗七星。

顺着勺口外缘的甲(天旋星)、乙(天枢星)两星的方向,延伸勺深的5倍距离处,有一颗亮星即为北极星,如图2·3所示。

仙后星座由5颗亮星组成,按顺序连以直线形如“W”,故又称W星座。

由它的中间一颗星(策星)起,向垂直缺口方向延伸缺口宽的两倍距离处,有一颗亮星即为北极星。

大熊星座与仙后星座位于北极星两侧,遥遥相对并绕北极星顺时针方向旋转,每天转一圈。

如果将大熊星座的丙(玉衔星)和仙后星座的丁(策星)连一直线,则北极星大致位于该连线的中点,如图2·3所示。

判准北极星后,面对北极星,前面是正上方,后面是南,左边是西,右边是东。

(二)利用南十字星座判定南十字星座位于南极上空附近,由4颗较亮的星组成“十”字形。

它是南半球判定南方位的主要星座。

但在北纬23º以南地区,每年上半年的晴空夜间也可以用它判定方位。

判定时,将南十字星中距离较远的甲、乙两星间距的四倍半处,就是正南方。

如图2·4所示。

三、利用太阳判定(一)利用太阳和时表判定北半球当地时间0点,太阳在正北下方,6时左右是在,12时在南方,18时左右在西方,24时又回到正北下方。

这就是说太阳二十四小时转一圈,而时表的时针转两圈。

若将从0开始算起按24小时记时的时针云转角速度折半取一“假定时针”,则该假定时针任意时刻所指方向与表盘中心至“12”字方向的夹角,等于该时刻太阳的方位角。

若将假定时针指向太阳,则表盘中心至“12”方向即为实地的北方向。

如图2·5,当地时间是下午2时(即14时)40分,则在表盘上找到折半时数7时20分的假定时针位置,并于其上竖一细针,将时表置于并转动时表使其表盘中心至7时20分之点的连线指向太阳(即针影通过盘心),则表盘中心至“12”的方向即为北方向。

通俗地说,就是“时间折半对太阳,12所指是北方”。

但应指出,该法以地方时为准,而我用东经120º的地方时作为全国的统一标准时,称为时。

故应按下式将标准时化为地方时,即地方时=标准时+(所在地经度-120º)/150 (2·1)对于北纬23º26ˊ以南地区,夏季中午太阳位于天顶甚至天顶以北照射,故不宜采用上述方法.(二)利用太阳阴影判定如图2·6,晴朗的白天,在一平整的地面上立一根细直的杆子,在太阳照射下会投下一个影子OA,将该影子标示在地上;10-20分钟后,再标出影子的新位置OB,然后过两个影子的端点A和B画一条直线,此直线就是概略的东西方向线,第一个影子的端头A是西,第二个影子的端头B是东,而垂直于东西方向线的垂线就是南北方向线。

四、利用月亮判定太阳每天的0时位置位于正北下方,24小时转一圈(360º)。

所以,任意时刻t,太阳的方位角α日约为15ºt。

月亮约30天绕地球转一周,每当农历初一,位于日、地之间,地球上的人看不到月亮,叫做朔;之后,月亮右侧逐渐亮起来,到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位于日、地延长线上,此时地球上的人看到一轮明月,叫做望;过后月亮从右向左逐渐暗下来,直到农历初一又回到朔。

月亮由朔到望,或由望到朔,各约十五天,在地球上的人看来,月亮对于太阳的夹角变化了180º。

所以农历任何一天月亮对于太阳的夹角为“(月有光面积/月面积)×180º”。

按此任意时刻月亮的方位角α月约为式中,t为以小时为单位的地方时刻。

月亮右边亮,上式第二项取负号;反之,取正号。

求出α月之后,可以用任何一种量角器具(或时表),标出方位角值,并把方位角线(或假定时针)对准月亮,则其零度线(或表盘中心至12)方向即为北方向。

例:某地19时看到月亮右侧7/8的面积有亮光,则α日=19×15º=285ºα月=以时表中心至4时15分(4.25时)的连线对准月亮,则表盘中心至“12”的方向即为北方。

五、利用自然特征判定有些地物、地貌受、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形成了某种特征。

利用这些特征有时也可以概略判定方位。

——独立大树,通常是南面向阳的枝叶茂密,树皮光滑;而北面背阳的树叶稀疏,树皮较粗糙,有时还长着青苔。

砍伐后,树桩上的年轮,北面间隔小,南面间隔大,如图2·7——突出地面的物体(如土堆、土堤、田埂、独立石与建筑物等),南面干燥,青草茂密,冬季积雪融化较快;北面潮湿,易生青苔,积雪融化较慢。

而土坑,沟渠和林中空地等南北方向的上述现象则相反。

——我国北方草原、沙漠等地区,因受西北风的作用,在灌木、草棵附近形成的沙垄,其头部指西北方向,尾部指东南方向;在有新月形沙丘的地区,其迎风面坡缓,朝向西北;背风面坡陡,朝向东南。

第二节现地对照地图与定位现地对照地图,确定站立点、目标点在图上的位置,是现地使用地图的主要容。

一、标定地图方位现地标定地图方位,就是使地图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位与实地方位一致。

以便于现地使用地图。

(一)概略标定在已明确实地方位的基础上,将地形图上方对向现地的北方,则地图的方位即已概略标定。

(二)、利用指北针标定使用指北针的准星朝向地图的上方,直尺边与图上的磁子午线重合,然后转动地图使磁针北端指零,则地图方位即已标定,如图2·8。

当要求精度较高时,应顾及磁北方向线的变化和指北针改正数的影响。

即计算测图年代至使用年代磁偏角的变化值,并依此改绘磁北方向线。

若不使用磁子午线时,也可使指北针的直尺边与任一坐标纵线或东、西图轮廓重合,然后转动地形图,使磁针北端指向偏角图中载明的磁坐偏角值或磁偏角值,且关系位置要与偏角图相应,即图中磁北方向在东时,磁针指在零分划以东的角值上;若在西,则指在零分划西面的角值上。

由于指北针的精度约为1º(0-17),故当偏角值小于该值时,可以认为磁北、坐标北和真北三者一致而可任意选用,即将指北针直尺边与任一条指北方向线重合,再转动地形图使磁针指零,则地图方位即已标定。

(三)、利用直长地物标定直长地物,是指现地和地图上都有的又直又长的物体,如直长的路段、河渠、土堤和电线等。

用直长地物标定地图方位时,先在地图上找到与现地相应的这段直长地物符号,将地图放平转动,使地图上的直长地物符号与现地直长地物的方向一致,经过对照两侧地形,确认无误后,地图方位即已标定。

如图2·9为利用直长路段标定地图方位。

(四)、利用明显地形点标定现地和图上都有的醒目突出地形点,叫做明显地形点。

如果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已经确定,可环顾四周,选择远方一明显地形点做目标点;然后将指北针直切于图上该两点,使目标点在前,转动地图使之找准实地目标点,则地图方位即已标定。

如图2·10,站立点为车行桥南端,目标点为三角点,当转动地图使图上该两的连线,位于实地相应竖直面时,则地图方位即已标定。

以上标定地图方位的方法,应根据不同条件灵活选用。

但以指北针标定地图方位较为方便。

行进中使用图,由于地图与现地地形对照是持续进行的,故以利用直长地物或明显地形点标定地图方位较为迅速。

当既无指北针、又无明显地形点可以利用时,白天可以利用太阳、夜间可以利用北极星或月亮判定方位后,按概略标定地图方位的方法处理。

二、现地对照地形现地对照地形,就是在实地把图上的地形符号与现地的地物、地貌一一对应判别出来。

同时要求把现地有而图上没有,或图上有而现地已不存在的各类地形要素在图上或实地的位置找到。

它通常是在标定地图方位之后进行的,先通过观察实地地形概貌,判出站立点的概略位置,再依此进行全面、详细的现地对照,然后准确判定站立点的图上位置。

因此说,现地对照与判定站立点的图上位置是交替进行互相联系的一项工作。

现地对照地形的一般顺序是:先实地后图上,再由图上到实地,反复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