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第七版)》拆书笔记

合集下载

《旅游学概论(第七版)》拆书笔记

《旅游学概论(第七版)》拆书笔记

《旅游学概论(第七版)》拆书笔记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第一节十九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一、原始时代早起的迁移活动二、人类旅行需要的出现和旅行活动的历史发展(一)旅行需要最初得以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二)奴隶制时代的旅行发展(三)中国封建时代的旅行发展(四)欧洲封建时代的旅行发展三、十九世纪之前的旅行发展的特点(一)在一个社会中,旅行活动的发展与该地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在这一漫长的时期中,旅行活动的类型虽然有新的发展和扩大,但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活动类型始终都是商贸旅行。

(三)在这一时期中,虽然也存在消遣性的旅行活动,而且其规模和类型也时有扩大,但参加者多限于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第二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一)生活环境的变化(二)工作性质的变化(三)阶级关系的变化(四)运输条件的变化二、旅游发展历史上的铁路时代(一)费用低(二)速度快(三)运力大(四)通达范围广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一)1841年的创举(二)1845年的商业性尝试(三)其他开创性工作第三节现代旅游的兴起一、现代旅游的概念二、“二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一)世界人口的增加(二)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三)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四)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的出现(五)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六)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第四节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一、旧中国的旅游业二、新中国的旅游业(一)改革开放之前的情况(二)改革开放之后的情况1、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1978~20世纪80年代中期)2、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7年)3、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1997~2008年)4、以国内旅游为重点的全面发展阶段(2009年至今)第二章认识旅游活动第一节旅游活动的界定一、对旅游的释义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目的,暂时离开自己生活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开展的旅游和逗留访问活动。

第02章 认识旅游活动(旅游学概论第七版)

第02章  认识旅游活动(旅游学概论第七版)

④ 旅游“是人的活动,即市场的活动,而非一项产业的活动,总之,
是流动人口对接待地区及其居民的影响”(译引自Lickorish, L.L., ”Planning for Tourism” in Burton, T.L.,(Ed),《Recreation Research &
Plannng》, :London, Alleh & Unwin, 1980.)。
⑤ “旅游”指人们出于非移民及和平的目的,或者出于能够导致实现 经济、社会、文化及精神等方面的个人发展及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与合
作等目的,而进行的旅行活动(《世界观光》第184、185期,WTO)。
旅游学概论 贵州商学院旅游学院· 唐明贵
2.1.1
讨论背景:对“旅游”的众多释义
⑥旅游是“人们离开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暂时前住目的地的旅行和在该 地停留期间所从事的活动,以及(旅游目的地)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创立的 各种设施”。(译引自Cooper, C., Fletcher, J., Gilbert, D., and Wanhill, S., 《 Tourism: Principle and Practice》,London,Longman Group Ltd,1993)。 ⑦“旅游可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者和其他来访游客过程中,由于旅游者 、旅游企业、东道地政府和东道地社会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 的总和”。 (译引自McIntosh,R.W.& Goeldner,C.R.Tourism: Principles,Practices,Philosophies, Grid Publishing,Inc,Columbus,Ohio ,1984)
旅游学概论
贵州商学院旅游学院· 唐明贵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旅游学知识点识记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一、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1、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2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3阶级关系的新变化4技术的进步二、托马斯•库克与旅游的发展(一)1841年的活动1. 参加者的公众性2. 组织工作的严密性3. 团队规模前所未有4. 这次活动为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经验(二)1845年的活动1. 目的:纯商业盈利行为2. 出行时间:改变了之前的当日往返一日游,进行了历时一周的过夜旅游3. 旅游前做了大量的筹备安排工作4. 组织编写《利物浦之行手册》,据信是世界上第一本这类体裁的旅游指南5. 托马斯•库克不仅亲自担任该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还聘雇地方导游,这是旅行社聘用地导的最早先例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一、名词解释1、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旅游活动:一个人到其(生活和工作的)惯常环境以外的某地去旅行、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3、国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到本国境内的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4、境内旅游:发生在本国境内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活动和海外来访入境旅游活动。

5、国民旅游:指参加者为本国居民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活动6、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

7、出境旅游:本国居民跨越国境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

8、入境旅游:其他国家的居民前来某国或地区旅游。

9、大众旅游:(1)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人员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旅游和度假已经发展成为普通大众享有的权利。

旅游活动开展形式中的大众型模式10、奖励旅游: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在内的各种组织为了表彰和奖励那些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和工作人员,而特别为其组织的免费旅游和度假活动11、季节性:一年中各月份会呈现某些月份的接待量较大,某些月份较小这样一种规律性的变化格局。

第05章 旅游业(旅游学概论 第七版)

第05章  旅游业(旅游学概论 第七版)

旅游学概论
贵州商学院旅游学院· 唐明贵
5.1.1
旅游业的界定
唐纳德·兰德伯格(美国):旅游业是为国内外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行业。 旅游关联到旅客、旅行方式、膳宿供给、设施和其他各种事事物。它构成一个综合性 的概念──随时间和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个正在形成和正在统一的概念(见《旅游 业》)。 托马斯·戴维逊(美国):旅游根本不是一个产业,而是一些产业的集合。旅游是一 种社会经济现象,它既是一个经济进步的发动机,也是一种社会力量。旅游远不止是 一个一般意义的产业,旅游更像似一个“部门”,它影响着一大批产业。 前田勇( 日本):旅游业就是为适应旅游者的需要,由许多不同的独立的旅游部门
Chapter 5 Tourism Industry
旅游学概论
贵州商学院旅游学院· 唐明贵
目录
CONTENTS
5.1 旅游业的概念 5.2 旅游业在促进旅游活动发展中的作用 5.3 旅游业的性质与特点 5.4 旅游业的产品
旅游学概论
贵州商学院旅游学院· 唐明贵
?
研讨:
你所理解的旅游业?
旅游学概论
经济性 旅游业的本质属性
旅游业
的性质
文化性 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相区别的特性
旅游学概论
贵州商学院旅游学院· 唐明贵
5.3.2
旅游业的基本特点
综合性 a diverse industry
劳动密集 a labour intensive industry
脆弱性 a vulnerable industry
政治政策性 an industry with plitical convern
各种旅游组织:
旅游学概论
贵州商学院旅游学院· 唐明贵

大一旅游学概论知识点笔记

大一旅游学概论知识点笔记

大一旅游学概论知识点笔记在大一旅游学概论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旅游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和运作方式非常重要。

以下是我对该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笔记总结。

1. 旅游定义和分类- 旅游的定义: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日常生活环境,前往其他地方休闲、娱乐、学习、经商或参与其他活动的行为。

- 旅游的分类:旅游可以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也可以按照目的地的类型分为城市旅游、乡村旅游、海滨旅游等。

2. 旅游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 旅游的经济影响:旅游业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旅游业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并为地方政府带来税收收入。

- 旅游的社会影响:旅游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人们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 旅游的环境影响:旅游业对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有着一定的消耗和破坏作用,因此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和管理,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

3. 旅游市场和旅游需求- 旅游市场:旅游市场由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两个方面组成。

旅游供给包括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如旅行社、酒店、航空公司等;旅游需求则是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 旅游需求的因素:旅游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收入水平、教育背景、时间和金钱成本、媒体宣传等。

4. 旅游规划和目的地管理- 旅游规划:旅游规划是指对一个地区或目的地进行旅游资源评估、需求分析和规划布局等工作,以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目的地管理:目的地管理是指对一个旅游目的地进行全面管理,包括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差异化市场推广等。

5. 旅游对文化遗产的影响- 文化遗产的定义: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社会、技术价值的人类创造物,包括古迹、建筑、艺术品等。

- 旅游对文化遗产的影响:旅游可以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但也可能对文化遗产造成破坏。

因此,合理规划和管理旅游活动至关重要。

6. 旅游规模和发展趋势- 旅游规模:根据统计数据,全球旅游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发展迅速,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

旅游学概论内容总结【可修改文字】

旅游学概论内容总结【可修改文字】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旅游学概论内容总结1、旅游学研究对象:主体-旅游者;媒介-旅游业;客体-旅游资源。

2、早期的旅游学研究;集中在意大利、德国、英国和美国,主要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旅游问题最早从学术角度研究旅游现象的文献:1899年,波迪奥(意大利),《关于意大利外国旅游者的动及其花费》首次从经济学角度对旅游现象进行系统剖析论证1927年,马里奥蒂(意大利),《旅游经济学讲义》。

3、旅游活动: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以外的其它目的,暂时离开自己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前往外地他乡的旅行以及在该地的逗留活动。

4、旅游活动的构成条件:1、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2、异地性:离开自己生活的惯常环境3、暂时性:不超过一年4、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旅游活动的根本性质: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政治和经济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5、古代旅行活动的特点:1、旅游活动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有直接联系2、商务旅行始终占居主导地位3、消遣性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6、产业革命对现代旅游的影响:加速城市化发展;改变工作性质;阶级关系新变化;技术的进步。

7、二战后旅游活动迅速发展的原因:需求方面:世界人口迅速增加;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供给方面:政府发展旅游业的支持态度和鼓励措施;目的地旅游景点开发和接待设施建设。

8、大众旅游:大众化旅游:旅游活动的参加者范围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

大众型旅游: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为代表的旅游模式。

大众性旅游的功过:功:帮助人们解决旅游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帮助人们克服心理安全感障碍;节省开支过:给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9、季节性产生的原因:旅游目的地自身方面一气候条件;客源地方面一出游目的,带薪假期的放假时间。

我国旅游活动季节性波动不大的原因:疆域辽阔,各地的气候环境不一:吸引外国旅游者的大部分是历史人文资源。

旅游学概论读书笔记

旅游学概论读书笔记

读《旅游学概论》黄浩宇20101100052说到旅游,我想没人会感到陌生。

在我看来,旅游是一件让人身心愉悦,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获得精神享受的事情。

提到旅游,我就会心潮澎湃。

能够在有生之年周游世界,与世界上各国文化、美景亲密接触是我最大的梦想。

为此,我要努力学习,努力储蓄,然后快乐出发。

说真的,虽然热爱旅游,但是在高考填报志愿之前,一心想要考进中国传媒大学的我从没有想过要在旅游专业学习。

不过,既然目前与中国传媒大学无缘,既然现在来到了华师旅游管理系,我就慢慢培养对本专业的兴趣,尝试去喜爱它。

鉴于专业知识有限和本书很强的理论性,我可能对本书的理解不那么深刻,只能从浅处着眼。

我想结合我有限的旅游经历谈谈我的理解与收获。

我还记得第一次出远门是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暑假。

那时候,由于工作的关系,爸爸必须去一趟深圳,他想,也该让我出去见见世面了,于是就把我带上。

一听有得去大城市玩,我高兴得不得了。

无奈这种兴致被几个小时的晕车体验一扫而光。

在车上,我几度想到要回家,尽管车窗外时不时有美丽的景色。

终于挨到了目的地——深圳,我看到了另一个景象,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马路上没有摩托车,这和我们那很不一样。

爸爸说:“深圳以外是个小渔村,改革开放政策使得她的经济迅猛发展,就好像一夜间就建起的城市。

待爸爸办完事情后,我们去了地王大厦。

那楼很高,我们乘坐电梯去到顶层,在上面看到了超美的夜景,租借天文望远镜还可以望见绚烂的星空。

我照了一张相,工作人员把我的脸P在一个卡通棒球人物的头上,这是我第一张PS照片。

隔天,我们去了明克斯航母——一艘俄罗斯退役航母,来到中国被包装成旅游景点。

我的第一印象是——好大的船。

“船”里面有餐厅、游戏厅、展览厅、纪念品厅、表演厅。

甲板上有十几只飞机,坐在飞机上,我照了一张快照,拿在手上很得意。

可惜的是,在买纪念品的时候,被我落在了那里,直到离开航母后才发现。

那张照片至今成为我的一个遗憾。

有时我会安慰自己说,也许当时被工作人员捡到,拿去展览至今也说不定是吧。

2018-209-01学期《旅游学概论》(第七版)教案

2018-209-01学期《旅游学概论》(第七版)教案

教案2018-2019学年第1学期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院(部):旅游管理学院教研室:会展经济与管理授课专业班级:会展经济与管理18级授课教师:唐明贵职称:副教授授课学时:32贵州商学院教务处制二○一八年8月授课章节第1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课型理论课 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教学目标了解:世界近代旅游发展的特点。

熟悉: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掌握:旅游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旅游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时间第4-5周,3节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讲授设计师生互动设计第一节十九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一、原始时代早期的迁移活动二、人类旅行需要的出现和旅行活动的历史发展三、十九通过图片展示和案例展示及其简单讲解,引导学生对旅游活动的发展历史有初步认识,问答讨论式教学,引出本章节需要学习的内容。

引导学习先快速阅读课本,抽查式提问,了解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讲解。

第一节十九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一、原始时代早期的迁移活动1.“旅游活动,自古有之”所带来的问题2.原始社会早期的社会经济特点3.人类迁移活动的原因和目的原因:被迫目的:求生二、人类旅行需要的出现和旅行活动的历史发展1.旅行需要产生的时代背景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产品交换的发展世纪之前旅行发展的特点第二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二、旅游发展史上的铁路时代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第三节现代旅游的兴起一、现代旅游的概念二、二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结论:人类对外出旅行的主动需要始于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之交。

这些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人们的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易货经商、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使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2.奴隶制时代的旅行发展古罗马帝国时期的旅行发展中国商代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奴隶主阶级的享乐旅行3.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在规模上占支配地位的始终是以“商旅”为代表的经济目的的旅行 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显著增加,例如以诗坛李、杜为代表的士人漫游,以张骞、郑和为代表的公务旅行,以玄奘、鉴真为代表的宗教旅行,以徐霞客、李时珍为代表的科学考察旅行等等4.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出现倒退的原因16世纪中期以后的新发展:温泉保健旅行、教育旅行三、19世纪之前旅行发展的特点旅行活动的发展同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学概论(第七版)》拆书笔记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第一节十九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一、原始时代早起的迁移活动二、人类旅行需要的出现和旅行活动的历史发展(一)旅行需要最初得以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二)奴隶制时代的旅行发展(三)中国封建时代的旅行发展(四)欧洲封建时代的旅行发展三、十九世纪之前的旅行发展的特点(一)在一个社会中,旅行活动的发展与该地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在这一漫长的时期中,旅行活动的类型虽然有新的发展和扩大,但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活动类型始终都是商贸旅行。

(三)在这一时期中,虽然也存在消遣性的旅行活动,而且其规模和类型也时有扩大,但参加者多限于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第二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一)生活环境的变化(二)工作性质的变化(三)阶级关系的变化(四)运输条件的变化二、旅游发展历史上的铁路时代(一)费用低(二)速度快(三)运力大(四)通达范围广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一)1841年的创举(二)1845年的商业性尝试(三)其他开创性工作第三节现代旅游的兴起一、现代旅游的概念二、“二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一)世界人口的增加(二)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三)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四)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的出现(五)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六)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第四节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一、旧中国的旅游业二、新中国的旅游业(一)改革开放之前的情况(二)改革开放之后的情况1、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1978~20世纪80年代中期)2、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7年)3、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1997~2008年)4、以国内旅游为重点的全面发展阶段(2009年至今)第二章认识旅游活动第一节旅游活动的界定一、对旅游的释义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目的,暂时离开自己生活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开展的旅游和逗留访问活动。

“艾斯特“AIEST定义:旅游是由非定居者的旅行和逗留而引起的诸多现象及关系的总和。

他们不会形成长期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谋生性的)赚钱活动。

(Tourism is the sum of the phenomena and relationships arising from the travel and stay of non-residents, in so far as they do not lead to permanent residence and are not connected with any earning activity. )二、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一)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二)异地性(三)暂时性(四)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三、旅游活动的要素(一)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要素行、游、住、食、购、娱(二)旅游活动体系的构成要素1、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2、旅游活动的客体:满足主体来访目的的旅游资源或旅游对象;3、旅游活动的中介体:帮助主体完成其旅游经历,为其提供各种便利服务的旅游业。

四、“观光(活动)”、“旅行(活动)”与“旅游(活动)”的异同:观光旅游活动<消遣旅游活动<全部旅游活动第二节旅游活动的类型一、分类依据(一)在对旅游活动进行分类方面,并不存在绝对统一的划分依据或标准。

(二)对旅游活动进行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服务于特定研究工作的一种手段。

(三)常用的依据和标准:1、按旅游活动开展所设计的地理范围进行分类(国际旅游、国内旅游);2、按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行距离进行分类(远程旅游、短程旅游;3、按出游目的进行分类(消遣性旅游、事务性旅游);4、按活动形式进行分类(团体旅游、散客旅游);5、按所采用的旅行方式进行分类(航空旅游、铁路旅游);6、按主要的活动内容进行分类(观光旅游、民俗旅游)。

(四)世界旅游组织(WTO)给予经济分析的旅游活动分类:1、国际旅游(international tourism)入境旅游与出境旅游的合称。

2、入境旅游(inbound tourism)非该国居民来访该国的旅游活动。

3、出境旅游(outbound tourism)某一国家的居民去另一国家开展的旅游活动。

4、境内旅游(internal tourism)某一国家居民和非该国居民在该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

5、国内旅游(domestic tourism)某一国家的居民在本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

6、国民旅游(national tourism)国内旅游与出境旅游的合称。

二、国际旅游(一)国际旅游的定义1、是指人们跨国开展的旅游活动,即某一国家的居民跨越本国边界,前往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

其中又分为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

2、出境旅游对某一国家来说,本国居民跨越国界,前往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

3、入境旅游对某一国家来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前来本国开展的旅游活动。

(二)国际旅游的进一步划分:1、停留过夜的国际旅游指入境旅游者在到访国家的停留时间超过24小时,即在该国住宿设施中过夜的国际旅游活动。

2、不过夜的国际一日游指入境旅游者在到访国家的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不在该国住宿设施中过夜,而当日离境的国际旅游活动。

三、国内旅游(一)国内旅游是指某一国家的居民在本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即某一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进行的旅游活动。

(二)在我国的旅游统计工作中,对于国内旅游人次的统计,都是将过夜旅游活动和不过夜的一日游活动全部包括在内。

(三)国内旅游的发展总是先于出国旅游(出境旅游)的发展,因为国内旅游活动的旅行距离一般都相对较短,因为旅途所需时间较少,旅游费用较低,很少存在文化和语言障碍,并且很少像出国旅游那样需要办理繁杂的旅行手续,等等。

(四)政府偏重于支持发展入境旅游的原因:1、面向国内市场发展旅游业相对比较容易,因而有关的工作通常可交由民间力量自己去进行,政府无需介入。

2、国内旅游业务不能为国家带来外汇收入,并且对于整个国家经济来说,国内旅游收入并不能形成外来的“经济注入(economic injection)”。

四、国际旅游活动与国内旅游活动的差别(一)地理范围不同(根本差异);(二)便利程度不同;(三)经济影响不同1。

1、在所产生的经济影响方面,本国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所带来的直接经济影响,只是表现为促进国内财富在本国境内不同地区间的重新分配,而不能直接带来本国财富总量的增加;2、国际旅游消费的发生,无论是出境旅游还是入境旅游,都意味着旅游者将其1假定不考虑这些资金对国内其他生产部门的刺激而带来的经济增长。

得自惯常居住国的收入,用于旅游接待国消费,从而会直接造成财富在不同国家间的转移。

3、对于旅游客源国来说,本国居民出境旅游期间的在外消费支出,会直接形成本国财富的“漏损”或外流。

4、对于旅游接待国来说,入境游客在该国停留期间的消费,则会形成一种外来的经济“注入”,从而能直接带来本国财富总量的增加。

旅游接待国还可将因此而获得的外汇收入用于弥补本国的国际收支逆差2。

第三节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一、普及性(参加人员范围的普及性)二、成长性(活动规模的成长性)三、地理集中性(空间分布上的地理集中性)四、季节性(时间分布上的季节性)第四节旅游活动状况的基本测量指标一、旅游人数方面的指标(一)入境旅游人数(international arrivals)1、入境旅游者人数(international tourist arrivals)通常指给定时期内入境来访并停留过夜的国际旅游者人次数。

2、入境游客人数(international visitors arrivals)通常指给定时期内入境来访的国际游客人次数,其中既包括停留过夜的国际旅游者,也包括不过夜的国际一日游游客。

(二)出境旅游人数(outbound visitors)实为出境游客人数,指的是给定时期内本国居民出境旅游的人次数,其中既包括在境外停留过夜的出境旅游者,也包括不在境外过夜的一日游出境游客。

(三)国内旅游人数1、国内旅游者人数(domestic tourists)指给定时期内本国居民参加国内旅游活动并在目的地停留过夜的国内旅游者人次数。

2、国内游客人数(domestic visitors)指给定时期内本国居民参加国内旅游活动的人次数,其中既包括在目的地停留过夜的国内旅游者,也包括不过夜的国内一日游游客。

二、旅游收入(tourism receipts)通常是指在某一给定时期内(一年),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因接待国内外游客,向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直接实现的收入额。

旅游收入通常细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

(一)国内旅游收入(domestic tourism receipts)通常是指在给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国内某一特定地区因接待国内游客,向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直接实现的收入额。

(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domestic tourism receipts)通常是指在给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接待来访的入境游客,向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直接实现的收入额3。

三、旅游支出通常是指该国的出境旅游(外汇)支出,即在给定时期内(以年度计算),2这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旅游政策都偏重于强调和鼓励发展本国旅游业的入境旅游业务。

3一个国家所实现的国际旅游收入中,不包括该国航空公司的国际客运业务收入。

该国居民出境旅游期间在国外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开支总额4。

四、停留天数(length of stay)通常是指入境旅游者在某一旅游目的地访问期间的平均停留天数。

五、游客密度(tourist density)平均单位面积所接待的游客人数。

六、社会性标准(social criteria)(一)来访人数与当地居民人口数之间的比例;(二)来访旅游活动的人天数与当地居民过夜人天数之间的比例。

4一个国家的国际旅游支出中,一般也不包括国际往返交通的消费支出。

第三章旅游者第一节旅游者的界定一、世界旅游组织的现行规范(1994)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消遣、商务及其他目的,短期(历时不超过一年)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的旅行活动以及在该地的停留访问活动。

根据这一定义,凡从事符合上述条件之活动的人,皆可界定为旅游者,因为都应纳入旅游者的统计范畴。

在旅游统计中,游客可划分为国际游客和国内游客。

无论是国际游客还是国内游客,在旅游统计中,都可进一步划分为(停留过夜的)“旅游者”和(不做过夜停留的)“一日游游客”。

二、我国的入境旅游统计口径(一)统计术语的现行解释及相关规定5:1、凡属于应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入境来访人员,一律称之为入境游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