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总结

合集下载

孟德尔遗传定律2归纳总结

孟德尔遗传定律2归纳总结

孟德尔遗传定律2归纳总结孟德尔遗传定律是指奥地利植物学家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和总结,首次提出的遗传学原理。

该定律分为三条,第二条定律是“隐性遗传定律”,也被称为“单因素杂交定律”。

本文将对隐性遗传定律进行归纳总结,以加深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理解。

一、隐性遗传定律的概念隐性遗传定律是指两个纯合子基因型的个体杂交后,其杂种后代第一代(F1代)均表现为与一亲本相同的显性性状,而隐藏了隐性性状。

仅在杂种后代第二代(F2代)中重新显现。

这表明显性基因可以压制隐性基因的表达。

二、隐性遗传定律的实验结果孟德尔通过对豌豆花色的实验观察,得出了隐性遗传定律的实验结果。

他选取了纯合红花豌豆和白花豌豆进行杂交,F1代的豌豆全部呈现红花色。

然而,当F1代进行自交产生F2代后,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3:1。

这说明在F1代中,红花的性状显性地压制了白花的性状表达,但在F2代中,白花的性状重新显现。

三、隐性遗传定律的遗传物质解释通过后续的研究,我们现在知道,隐性遗传定律的解释是基于基因的概念。

孟德尔所研究的红花和白花性状是由两个不同的基因决定的,分别记作R和r,其中R代表红色基因,r代表白色基因。

其中,红花的基因型可以是RR或Rr,而白花的基因型则是rr。

而红色基因R是显性基因,白色基因r是隐性基因。

四、隐性遗传定律的分离律现象隐性遗传定律除了包括基因配对的显性与隐性表现外,还涉及到后代基因的分离过程。

在F1代中,红花显性基因R压制了白花隐性基因r的表达,所以F1代红花的基因型可以是RR或Rr。

而当F1代进行自交后,由于两个红花基因RR和Rr的组合皆能表现为红花性状,所以F2代中红花的比例为3/4,而白花的比例为1/4。

五、隐性遗传定律的重要性孟德尔的隐性遗传定律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本原理。

该定律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揭示了基因的性状遗传规律,还为后来基因型、表型和遗传频率等概念打下了基础。

它对遗传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在植物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也对人类遗传学、动物遗传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总结很全面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总结很全面

×

矮茎 高茎
P
配子
DD × dd
D Dd Dd d
(高茎)
F1
×
F1
配子
Dd d Dd D Dd
:
F2
高茎 矮茎
D
DD
3 : 1
d
dd
1矮茎
3高茎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雄性生 殖器官 雄配子
雌性生 殖器官 雌配子
注意事项
◇甲、乙两桶含有的D、d两种小球数量相等 ◇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 ◇将抓取的次数50次以上
课堂练习
4.番茄中红果、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D控制显性性 状,d控制隐性性状,如下图所示,根据遗传图解回 答下列问题:
红果 (1)红果、黄果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 。 (2)F1红果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 Dd ,F2红果的基因组 成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DD :2Dd 测交 。 (3)P的两个个体的杂交相当于___________ (4)F1黄果植株自交后代表现型是___________ 黄果 ,基 dd 因组成是__________ 。
花的基本知识

(1)两性花和单性花
(2)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闭花受粉
一、杂交实验基础知识:实验材料——豌豆
优点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豌豆花大,易于去雄 和人工授粉 ◇性状易于区分 ◇生长周期短,易于 栽培 ◇籽粒多,便于统计
一、杂交实验基础知识: 杂交实验方法 去雄(未成熟)→套袋→授粉(已成熟)→套袋
2. 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 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若他 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 B A.一定是白色的 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C.一定是黑色的 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总结

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豌豆杂交试验的优点1、豌豆的特点(1)传粉、授粉。

自然状态下,豌豆不会杂交,一般为。

(2)有的性状。

2、人工异花授粉的步骤:(开花之前)→(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实验过程说明P表示,♂表示,♀表示↓表示产生下一代F1表示F2表示×表示× 表示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遗传图解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显性性状由决定,用表示(高茎用D表示),隐性性状由决定,用表示(矮茎用d表示)。

(2)体细胞中因子在。

纯种高茎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为,纯种矮茎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为。

(3)在形成时,成对因子发生彼此,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有成对因子中的个。

(4)受精时,配子的结合是的。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五、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因子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因子发生,分离后的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六、相关概念1、交配类杂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测交:让F1与。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的,若甲♀×乙♂为,则甲♂×乙♀为。

2、性状类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如花的颜色、茎的高矮等。

相对性状:的的。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后代中,遗传性状出现和的现象。

3、基因类显性基因:控制的基因,用来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的基因,用来表示。

等位基因:控制的个基因。

4、个体类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出来的性状,如高茎和矮茎。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组成。

纯合子:由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遗传,后代性状分离):纯合子(如AA的个体)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遗传,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表现型与基因型关系:+→表现型五、基因分离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亲代基因型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子代表现型及比⑴AA×AA AA全显⑵AA×Aa AA : Aa=1 : 1全显⑶AA×aa Aa全显⑷Aa×Aa AA : Aa : aa=1 : 2 : 1显:隐=3 : 1⑸Aa×aa Aa : aa =1 : 1显:隐=1 : 1⑹aa×aa aa全隐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亲代基因型⑴全显至少有一方是AA⑵全隐aa×aa⑶显:隐=1 : 1Aa×aa⑷显:隐=3 : 1Aa×Aa六、具体类型题分析及解题技巧1、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方法当待测个体为动物时,采用测交法;当待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但自交法较简便。

(完整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知识点总结(教师版)

(完整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知识点总结(教师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知识点总结知识点1:几组基本概念(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熟记)1、交配类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交配,如DD×dd等;×(显隐性判定)自交: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交配,如DD×DD、Dd×Dd等;○×(显隐性判定、鉴别纯合子和杂合子、获得植物纯种)(何时用○×符号需给学生讲清)测交:杂种一代×隐性纯合子,如Dd×dd(验证杂(纯)合子、测定基因型)P:亲本、♀:母本、♂:父本、 F1:子一代、F2:子二代2、性状类(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总称。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

3、基因类(1)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

在纯合子中由两个相同基因组成,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如图中A和A就是相同基因。

(2)等位基因:生物杂合子中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如图中B和b、C和c、D和d 就是等位基因。

(3)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两种,即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如图中的A和D;还有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的A和b。

(4)复等位基因:若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称为复等位基因。

如控制人类ABO血型的I A、I B、i三个基因,ABO血型是由这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的。

因为I A对i是显性,I B对i是显性,I A和I B是共显性,所以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只能是:I A I A,I A i—A型血;I B I B,I B i—B 型血;ii—O型血;I A I B—AB型血。

4、个体类(1)基因型与表现型①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知识点总结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知识点总结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知识点总结(原创版)目录一、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概述二、实验过程中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三、测交法验证 F1 遗传因子组合四、实验结果分析与假说演绎法五、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意义正文一、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概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是遗传学史上的一项重要实验,它由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于 1866 年完成。

这个实验旨在研究豌豆的遗传规律,并通过实验验证和假说演绎法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二、实验过程中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他选用了高茎和矮茎两个具有显性和隐性性状的豌豆品种进行杂交。

高茎和矮茎的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 D 和隐性基因 d 控制。

在实验过程中,孟德尔发现 F1 代(即第一代杂交后代)表现出显性性状,而 F2 代(即第二代杂交后代)则出现了显性和隐性性状的分离。

三、测交法验证 F1 遗传因子组合为了验证 F1 代的遗传因子组合,孟德尔采用了测交法。

他将 F1 代与隐性纯合子(即基因型为 dd 的豌豆)进行杂交。

通过测交实验,孟德尔发现 F1 代的遗传因子组合为 Dd,且在后代中表现出 1:1 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比例。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假说演绎法孟德尔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组合定律。

他运用假说演绎法,根据实验数据推导出遗传规律。

这些规律揭示了遗传因子在生殖过程中的分离和重新组合,从而解释了豌豆遗传性状的传递规律。

五、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意义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对遗传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而且为后来的遗传学家提供了研究遗传问题的基本方法。

孟德尔豌豆实验过程简述及原理

孟德尔豌豆实验过程简述及原理

孟德尔豌豆实验过程简述及原理孟德尔是一位奥地利植物学家和修道院僧侣,他通过研究豌豆的遗传性状,发现了遗传的规律。

他的实验过程和原理被称为孟德尔遗传学或孟德尔定律。

下面是一个简述孟德尔豌豆实验过程和原理的文章,为了保证达到1200字以上要求,我会详细解释每个实验步骤和原理背后的推理。

孟德尔的实验是在19世纪50年代进行的,他选择了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因为豌豆具有短生命周期、易于繁殖和观察的特点。

他选择了七个具有明显差异的性状进行研究,包括花形状、花色、种子形状、种子颜色等。

首先,孟德尔在豌豆植株上观察到了两种互相排斥的表现型,他将其称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例如,红花颜色是显性性状,白花颜色是隐性性状。

他将两个具有不同性状的豌豆杂交,称为第一代杂交(F1代)。

F1代的豌豆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

接下来,孟德尔将F1代豌豆自交,即将它们相互交配。

这样产生的后代称为第二代杂交(F2代)。

令人惊讶的是,F2代豌豆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比例不是50%的显性和50%的隐性,而是3:1的显性和隐性。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孟德尔提出了他的第一个定律,被称为“纯合定律”。

他认为,每个个体都有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显性性状是由一个显性基因决定的,而隐性性状是由两个隐性基因决定的。

如果一个个体有一对显性基因,它就会表现出显性性状,如果一个个体有两个隐性基因,它就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然而,孟德尔在进一步的实验中发现了一个例外情况。

当他把两个具有不同显性性状的F1代豌豆杂交时,他并没有观察到第二代杂交中隐性性状的出现,即隐性性状在后代中完全消失了。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孟德尔提出了他的第二个定律,被称为“分离定律”。

他认为,在杂交产生的子代中,不同的性状是独立分离的。

即使第一代杂交的豌豆表现出了显性性状,但它们仍然携带着隐性性状的基因。

当这些豌豆自交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基因再次组合,导致第二代杂交中隐性性状重新出现。

豌豆杂交实验报告

豌豆杂交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

2. 掌握豌豆杂交实验的基本步骤。

3. 验证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二、实验原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规律。

他发现,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在生殖细胞中以成对的形式存在,并在后代中以分离和自由组合的方式传递。

本实验通过豌豆杂交,观察和分析后代的性状表现,验证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三、实验材料1. 实验材料:豌豆种子、镊子、解剖刀、放大镜、显微镜、酒精灯、蒸馏水、次氯酸钠、剪刀、标签纸、记录本等。

2. 实验试剂:次氯酸钠、蒸馏水、酒精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1)选取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作为亲本。

(2)将豌豆种子浸泡在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3)将消毒后的豌豆种子播种在土壤中,培养至幼苗。

2. 杂交实验(1)将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进行人工杂交,将花药取出,涂抹在矮茎豌豆的花蕾上。

(2)在杂交后的豌豆花蕾上套上纸袋,防止自交和外来花粉干扰。

(3)观察杂交后的豌豆种子生长情况,记录种子数量。

3. 后代观察(1)将杂交后的豌豆种子播种,培养至幼苗。

(2)观察幼苗的性状表现,记录高茎和矮茎的数量。

(3)对高茎和矮茎的幼苗进行标记,便于后续观察。

4. 数据分析(1)统计高茎和矮茎的幼苗数量,计算分离比。

(2)根据分离比,验证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实验中,杂交后的豌豆种子共播种100粒,其中高茎豌豆80粒,矮茎豌豆20粒。

分离比为4:1。

2.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得到验证。

高茎和矮茎的分离比为4:1,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2)自由组合定律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得到验证。

在F1代中,高茎和矮茎的基因型均为Dd,说明两个基因是独立分离的。

六、实验结论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我们验证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豌豆实验实验报告(3篇)

孟德尔豌豆实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验证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即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 理解基因的显隐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概念。

3. 掌握测交法验证遗传规律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规律。

他认为,每个个体都有两个基因控制同一性状,这两个基因可能相同(纯合子)或不同(杂合子)。

在形成配子时,这两个基因会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遗传给后代。

孟德尔提出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即:1. 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三、实验材料1. 豌豆种子:红花与白花、高茎与矮茎、圆粒与皱粒等。

2. 玻璃器皿:培养皿、试管等。

3. 实验工具:镊子、剪刀、放大镜等。

四、实验方法1. 选择具有不同性状的豌豆种子,进行杂交实验。

2. 观察并记录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

3. 通过测交法验证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五、实验步骤1. 选择红花与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得到F1代。

2. 观察F1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1代均为红花。

3. 将F1代与白花豌豆进行测交,得到F2代。

4. 观察并记录F2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2代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3:1。

5. 选择高茎与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得到F1代。

6. 观察并记录F1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1代均为高茎。

7. 将F1代与矮茎豌豆进行测交,得到F2代。

8. 观察并记录F2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2代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3:1。

9. 选择圆粒与皱粒豌豆进行杂交,得到F1代。

10. 观察并记录F1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1代均为圆粒。

11. 将F1代与皱粒豌豆进行测交,得到F2代。

12. 观察并记录F2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2代圆粒与皱粒的比例为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总结
一、基本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豌豆×矮豌豆 P:AA×aa


F1:高豌豆F1:Aa
↓自交
↓自交
F2:高豌豆矮豌豆 F2:AA Aa aa
3:
1
1 :
2 :1
(二)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黄圆×绿皱P:AABB×aabb


F1:黄圆 F 1: AaBb
↓自交
↓自交
F2:黄圆黄皱绿圆绿
皱 F2:A
-B
-
A
-
bb aaB
-
aabb
9:3:3:
1 9 : 3 : 3 :
1
在F2 代中:
4 种表现型: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
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 16
9种基因型:完全纯合子A A B B a a b b A A b b a a B B 共4种×1/16
半纯合半合AABb aaBb AaB B Aabb 共4种×2/16
完全杂合子A a B b 共1种×4/16
四、基础习题
1、假如水稻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染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现用一个纯合易感染稻瘟病的矮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
A、1 / 8
B、1 / 16
C、3 / 16
D、3 / 8
2、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比例是:()
A、9:3:3:1
B、1:1:1:1
C、3:1:3:1
D、3:1
3、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下列不同亲本组合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的一组是:()
A、WwDd×wwdd
B、WWdd×WWdd
C、WwDd×wwDD
D、WwDd×WWDD
4、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A、三黑一白性
B、全部黑色
C、三黑一白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5、两个亲本杂交,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的基因型是:1YYR R、2YYRr、1YYrr、1YyRR、2YyRr、1Yyrr,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A、YYRR和YYRr B、YYrr和YyRr
C、YYRr和YyRr
D、YyRr和Yyr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