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十六帝资料
明朝16位帝王列表年号及名字

明朝16位帝王列表年号及名字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历时276年,共经历了16位皇帝。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些帝王的名字以及他们在位期间的年号。
1.朱元璋(明太祖):洪武(1368年-1398年)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2.朱允炆(明惠帝):建文(1399年-1402年)朱允炆,朱元璋之孙,明太祖朱元璋指定的皇位继承人。
3.朱棣(明成祖):永乐(1403年-1424年)朱棣,朱元璋第四子,通过靖难之役篡位称帝。
4.朱高炽(明仁宗):洪熙(1425年)朱高炽,朱棣长子,明成祖朱棣的皇位继承人。
5.朱瞻基(明宣宗):宣德(1426年-1435年)朱瞻基,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
6.朱祁镇(明英宗):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朱祁镇,朱瞻基长子,明朝第六位皇帝,因土木堡之变被俘,后复辟。
7.朱祁钰(明代宗):景泰(1450年-1457年)朱祁钰,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在土木堡之变后即位。
8.朱见深(明宪宗):成化(1465年-1487年)朱见深,朱祁镇长子,明朝第八位皇帝。
9.朱祐樘(明孝宗):弘治(1488年-1505年)朱祐樘,朱见深之子,明朝第九位皇帝。
10.朱厚照(明武宗):正德(1506年-1521年)朱厚照,朱祐樘长子,明朝第十位皇帝。
11.朱厚熜(明世宗):嘉靖(1522年-1566年)朱厚熜,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12.朱载垕(明穆宗):隆庆(1567年-1572年)朱载垕,朱厚熜之子,明朝第十二位皇帝。
13.朱翊钧(明神宗):万历(1573年-1620年)朱翊钧,朱载垕之子,明朝第十三位皇帝。
14.朱常洛(明光宗):泰昌(1620年)朱常洛,朱翊钧长子,明朝第十四位皇帝。
15.朱由校(明熹宗):天启(1621年-1627年)朱由校,朱常洛之子,明朝第十五位皇帝。
明朝十六帝详细介绍

明朝十六帝详细介绍1、明太祖朱元璋标签:多疑嗜杀解读:朱元璋有天赋、肯努力,有近乎疯狂的工作精力,但贵为天子,但始终无法摆脱小农阶级思想的影响,性格多疑、嗜杀成性,致使明朝一跃成为古代杀开国功臣最严重的朝代之一。
2、明惠宗朱允炆标签:理想主义解读:朱允炆有理想有抱负,但是无能力,既想做个仁义之君,又想以雷霆手段解决藩王问题,终日沉浸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不可自拔,理想主义色彩浓厚,否则不会输掉“靖难之役”。
3、明太宗朱棣标签:战争狂人解读:手段狠辣,能力出众,尤其是军事指挥能力,在明朝帝王中名列前茅。
酷爱显摆,组织下西洋、修撰《四库全书》等,都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政绩;战争狂人,执政二十余年,南下北上,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
4、明仁宗朱高炽标签:短命圣君解读:朱高炽生命长度很短,宽度很足。
身体的缺陷都弥补到头脑上了,看问题很准,解决问题很有魄力,短短十个月就扭转了永乐后期明朝发展的颓废之势,如果再给他十年寿命,以一人之力就能开创一个盛世。
5、明宣宗朱瞻基标签:中兴之君解读:朱瞻基既有理想,也有能力;既身怀仁慈之心,也兼具雷霆手段,完美继承了朱棣与朱高炽两个人的优点,是明朝不可多得的圣君之一。
6、明英宗朱祁镇标签:滥好人解读:朱祁镇只学到了他父亲和爷爷的仁义,而没有学到他们的驭臣之术,不仅终结了“仁宣之治”的盛世,而且开启了明朝宦官专政的时代。
第二次登基好不容易想要硬气一把,结果把最不该杀的民族英雄于谦给杀了。
7、明代宗朱祁钰标签:临时皇帝解读:朱祁钰能力平平,资质平平,明朝风雨飘摇之际,被众人推上皇位。
登基八年建树不大,想要彻底夺取皇位,但手段不够硬、内心不够黑,做个守成之君还凑合,指望他开创盛世几乎不可能。
8、明宪宗朱见深标签:苦命皇帝解读:一个心理畸形的可怜人,幼年惨痛的经历,让他对比自己大了17岁的万贵妃十分依赖,为此甚至差点让自己断子绝孙。
西厂、皇庄、传奉官,每一个都对明朝历史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朝16位皇帝列表简介

明朝16位皇帝列表简介明朝16位皇帝列表简介:朱元璋——明太祖明朝第1位皇帝,在位31年,年号“洪武”。
曾经因为太穷,当过和尚、要过饭。
当皇帝后把皇宫里的空地都变成菜园,种满了蔬菜。
朱允炆(wén)——明惠帝明朝第2位皇帝,在位4年,年号“建文”。
朱元璋的孙子。
崇尚儒家思想和施行仁政,却担心叔叔们手握兵权威胁到他,一年就削夺五个亲王。
朱棣(dì)——明成祖明朝第3位皇帝,在位22年,年号“永乐”。
提倡大家要说真话,可听到有人说要效忠建文帝的时候,就大开杀戒了。
朱高炽(chì)——明仁宗明朝第4位皇帝,在位10个月,年号“洪熙”。
是位“舌尖上的皇帝”,贪吃,胖到连翻身都很困难。
朱瞻基——明宣宗明朝第5位皇帝,在位10年,年号“宣德”。
重农抑商,限制商业、打压商人,爱好玩蛐蛐,到处买,使得蛐蛐价格暴涨。
朱祁镇——明英宗明朝第6位皇帝,在位22年,年号“正统/天顺”。
魅力堪比今天的流量明星,看押他的蒙古军二把手都成了他的粉丝,要求释放他。
不幸的是,贴身太监却叛变通敌,投靠了蒙古军。
朱祁钰——明代宗明朝第7位皇帝,在位8年,年号“景泰”。
曾因吃不了苦、不想打仗而拒绝做皇帝。
哥哥朱祁镇从蒙古回来后要他让位,他硬是把哥哥关了七年。
朱见深——明宪宗明朝第8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成化”。
从小口吃,脾气出奇的好,大臣说错话也不发怒,只叹气了之。
朱祐樘(chēng)——明孝宗明朝第9位皇帝,在位18年,年号“弘治”。
一个专情的皇帝,不立妃、不纳妾,独爱一位皇后。
平时常常加班,睡觉都顾不上。
朱厚照——明武宗明朝第10位皇帝,在位16年,年号“正德”。
因为姓朱又属猪,下令全国不准杀猪、喂猪、养猪、吃猪,自己却照吃不误。
朱厚熜(cōng)——明世宗明朝第11位皇帝,在位45年,年号“嘉靖”。
热衷修道炼丹,二十年不上朝。
平时喜欢撸猫,还为它们一一封号。
朱载垕(hòu)——明穆宗明朝第12位皇帝,在位6年,年号“隆庆”。
明朝十六帝

明太祖朱元璋——从寺庙走出的开国皇帝生逢乱世,多灾多难;投奔义军,英勇善战;招贤纳士,勇夺金陵;群雄逐鹿,称霸一方;挥师北伐,建国称帝;改革旧制,加强集权;严刑峻法,整顿吏治;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屠戮功臣,屡兴冤狱;科举取士,网罗人才;大兴文狱,钳制思想;赫赫太祖,孤独去世。
明惠帝朱允炆——优柔寡断、不知所终的皇帝太子早逝,传位太孙;建文新政,革故鼎新;靖难之役,叔侄大战;南京城破,下落不明;仁柔失策,遗憾终生;失去皇位,不失民心。
明成祖朱棣——智勇双全、雄才伟略的守成皇帝少年英杰,酷似皇父;青年藩王,威震北疆;施装疯计,骗建文帝;发靖难兵,夺皇帝位;恩威并施,重整朝纲;削藩固权,强化厂卫;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殚精竭虑,稳固边防;营建北平,迁都北京;永乐大典,传承文化;派使西洋,交好扬威;诸子挣储,病死征途。
明仁宗朱高炽——一心图治、未捷先陨的“仁宣之治”开创者太祖爱孙,仁厚世子;廿年太子,屡临危境;仁政治国,励精图治;宽刑省狱,严于律己;享国一年,死因迷离。
明宣宗朱瞻基——文武兼备、多才多艺的“太平天子”成祖爱孙,英才小子;顺利即位,异说种种;不战屈兵,平汉扶赵;整饬吏治,崇尚廉洁;重用人才,虚心纳谏;坐宫九重,思田三农;促织天子,宣德铜炉;黄金年龄,英年早逝。
明英宗朱祁镇——昏庸无能、命运多舛的皇帝幼龄即位,祖母主政;九五之尊,身世迷离;宠信权阉,为政昏庸;土木之变,沦为囚徒;郕王即位,保卫北京;被俘一年,辗转回京;南宫幽居,受帝囚困;夺门之变,南宫复辟;宠信奸臣,平石抚曹;晚年善举,聊以自慰。
明代宗朱祁钰——临危受命、有功社稷的皇帝临危受命,稳定时局;重用于谦,保卫北京;迎回兄长,幽禁南宫;仁政治国,建树不多;更立太子,渐起风波;夺门之变,兄长复辟;猝死之谜,扑朔迷离。
明宪宗朱见深——无德无能的平庸皇帝太子之位,一波三折;即位之初,朝气蓬勃;万妃专宠,独霸后宫;太监专权,横行朝野;三桩弊政,贻害无穷;迷信方术,糜费国帑;成化昏朝,也有亮点;平庸一生,为情而终。
明清两朝皇帝列表

明清两朝皇帝列表大明王朝1368—1644年首都北京第1任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31年第2任惠帝朱允炆1398—1402年在位4年第3任成祖朱棣1402—1424年在位22年第4任仁宗朱高炽1424—1425年在位1年第5任宣宗朱瞻基1425—1435年在位10年第6任英宗朱祁镇1435—1449年在位14年第7任代宗朱祁钰1449—1456年在位7年第8任英宗朱祁镇1457—1464年在位8年第9任宪宗朱见深1464—1487年在位23年第10任孝宗朱佑樘1487—1505年在位18年第11任武宗朱厚照1505—1521年在位16年第12任世宗朱厚充1521—1566年在位45年第13任穆宗朱载垕1566—1572年在位6年第14任神宗朱翊钧1572—1619年在位48年第15任光宗朱常洛1620年在位1年第16任熹宗朱由校1620—1627年在位7年第17任思宗朱由检1627—1644年在位17年大明王朝共16帝17传立国277年END大清王朝1644—1911年首都北京(包括后金1616—1644年计28年)第1任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616—1627年在位11年第2任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627—1643年在位17年第3任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43—1661年在位18年第4任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61—1722年在位61年第5任世宗爱新觉罗胤(衤真)1722—1735年在位13年第6任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35—1795年在位60年第7任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96—1820年在位25年第8任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820—1850年在位30年第9任文宗爱新觉罗奕詝1850—1861年在位11年第10任穆宗爱新觉罗载淳1861—1874年在位13年第11任德宗爱新觉罗载(氵恬)1874—1908年在位34年第12任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1908—1912年2月11日在位3年满清帝国共12帝立国296年大清王朝立国268年END1912年2月12日清晨爱新觉罗溥仪宣布退位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时代1、太祖朱元璋(1328-1398) 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
明朝帝王系谱图

明朝帝王世系表大明王朝,1368年—1644年,历时277年,共传12世,16帝。
南明皇帝:
朱由崧,安宗简皇帝,弘光(1644年——1645年),待考
朱聿键,绍宗襄皇帝,隆武(1645年——1646年),隆武陵
朱聿鐭,文宗节皇帝,绍武(1646年),绍武陵
朱由榔,昭宗匡皇帝,永历(1646年——1662年),永历陵
明十六帝传世图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1368-1398)
懿文太子朱标成祖朱棣(永乐,1403-1424)
惠帝朱允炆(建文,1399-1402)仁宗朱高炽(洪熙,1425-1425)
宣宗朱瞻基(宣德,1426-1435)
代宗朱祁钰(景泰,1450-1457)英宗朱祁镇(正统,1436-1449)
(天顺,1457-1464)
宪宗朱见深(成化,1465-1487)
孝宗朱祐樘(弘治,1488-1505)兴献王朱祐杬
武宗朱厚照(正德,1506-1521)世宗朱厚熜(嘉靖,1522-1566)
穆宗朱载垕(隆庆,1567-1572)
神宗朱翊钧(万历,1573-1620)
光宗朱常洛(泰昌,1620-1620)熹宗朱由校(天启,1621-1627)思宗朱由检(崇祯,1628-1644)。
明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明朝皇帝列表及简介明朝,中国历史上一个风云诡谲的王朝。
从太祖朱元璋立国的那天起,明朝注定就不会安生,因农民起义而生,也因农民起义而灭,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而太祖朱元璋又是一个充满传奇的人物,下面出国留学网的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一篇明朝历代皇帝列表,来细数一下明朝的诸位皇帝们。
一、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南京。
在位31年,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在位期间,废除行省制,打击贪官。
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
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葬南京明孝陵。
二、明惠帝朱允炆明惠帝朱允炆(1377-1402),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是明朝第二位皇帝,1398年即位,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
在位5年,年号“建文”。
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在靖难之变后下落不明,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
三、明成祖朱棣明成祖朱棣(1360年6月1日—1424年8月12日),安徽凤阳人,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燕王。
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杀方孝孺等人,夺取了皇位。
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年)。
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
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国家富强,由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
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在位23年。
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
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四、明仁宗朱高炽明仁宗朱高炽(1378-1425),为明成祖朱棣长子。
明朝16位皇帝列表及简介

明朝16位皇帝列表及简介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王朝之一,其历时276年,共有16位皇帝。
这16位皇帝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塑造了明朝独特的文化和制度。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介绍这16位皇帝。
一、洪武帝(朱元璋)洪武帝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真实姓名是朱元璋,他在1368年建立了明朝,成为了第一位皇帝。
在他的统治下,明朝经济、文化、军事、政治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他推行了许多改革,如改革土地制度、军事制度、官员选拔制度等,使得明朝成为了一个强盛的国家。
二、建文帝(朱允炆)建文帝是明朝第二位皇帝,他的真实姓名是朱允炆,他在1398年登基,统治期间仅为4年。
他在位期间,曾经试图改革朝政,但由于权臣刘伯温的干涉,导致他被废黜,最终被杀害。
三、永乐帝(朱棣)永乐帝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他的真实姓名是朱棣,他在1402年登基。
在他的统治下,明朝的文化、科技、艺术都得到了极大的繁荣。
他还进行了多次的南巡,巩固了明朝的统治地位。
四、英宗(朱祁镇)英宗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他的真实姓名是朱祁镇,他在1403年登基。
在他的统治下,明朝的政治局势非常不稳定,他多次被废黜和复位,最终在1424年去世。
五、宣德帝(朱权)宣德帝是明朝第五位皇帝,他的真实姓名是朱权,他在1425年登基。
在他的统治下,明朝的经济、文化、艺术都得到了极大的繁荣。
他还进行了多次的北伐,扩大了明朝的疆域。
六、正统帝(朱见深)正统帝是明朝第六位皇帝,他的真实姓名是朱见深,他在1457年登基。
在他的统治下,明朝的政治局势非常不稳定,他多次被废黜和复位,最终在1464年去世。
七、成化帝(朱厚照)成化帝是明朝第七位皇帝,他的真实姓名是朱厚照,他在1465年登基。
在他的统治下,明朝的文化、艺术、科技都得到了极大的繁荣。
他还进行了多次的南巡,加强了明朝的统治地位。
八、世宗(朱厚熜)世宗是明朝第八位皇帝,他的真实姓名是朱厚熜,他在1505年登基。
在他的统治下,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贪财怠政的明神宗
明神宗朱翊钧,明穆宗第三子。
10岁即位,在位48年,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他的一生,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裕王子与隆庆朝皇太子时期、少年天子承大位时期、亲政时期。
一、裕王子与隆庆朝皇太子时期
裕王子与隆庆朝皇太子时期的朱翊钧,由于祖父嘉靖皇帝晚年多疑,怕裕王朱载垕威胁他的皇位,对于这个皇孙的出世并不高兴,而是产生一种愤恨的心理。
裕王府产下新生儿的喜庆气氛很快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人人自危的恐怖现象。
因此,关于朱翊钧的诞生,没有人敢报告皇帝,更不敢为之起名字。
所以直到5岁时,这个皇孙才有了朱翊钧这个名字。
他的父亲明穆宗,无能好色的朱载垕,只因为有徐阶、张居正、高拱、杨博,武有谭纶、戚继光、李成梁等名臣良相辅导,便使得隆庆一朝的六年,成为一个太平盛世,而自己也被称作为“太平天子”,可谓奇事。
《明史》评价说:宽恕有余,而
刚明不足。
少年的朱翊钧深得父亲明穆宗的喜爱,他被立为太子后,穆宗皇帝便任命张居正为太子太傅。
每当太子读书,阁臣和太子太师都尽心辅导。
朱翊钧所受的教育是非常严格的,这也正是他继位之初能勤政的原因。
朱翊钧的母亲李氏,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
她对儿子的学习和生活要求非常严格,如果不好好读书就要长时间罚跪。
即使朱翊钧做了皇帝以后,她也不放松。
正是由于张居正、太子太师等臣的忠心辅佐,李氏的严格管教,以及他本人的努力,朱翊钧的学业进步很快,学习了不少治国治民的本领。
二、少年天子承大位
10岁开始登基,全不像至愚至昧蒙童,在大学士张居正辅助下,他处理政事,更张祖制,社会经济发展较好。
然而此时的小皇帝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权威,凡事依大学士张居正而行。
慈圣皇太后对万历皇帝有极大的影
响,因为除了她,没有第二个人再能给他以真正的天性之爱。
有一次,小皇帝曾在在太监孙海、客用的引导下喝了酒,受二人的引诱将冯保的两名养子打伤,又骑马直奔冯保的住所。
冯保被吓得只能抱起巨石撑住大门。
第二天,冯保将此事禀告太后。
慈圣皇太后立即换上青布衣服,不带首饰,命召阁、部大臣,要谒告太庙,将万历小皇帝废了。
小皇帝吓坏了,赶紧前去请罪。
太后说:“天下大器难道就是您可以继承的么?”意思是要改立神宗的弟弟
潞王。
神宗跪在地上哭了多时,皇太后才肯宽恕。
母爱是一种最深刻的感情,在多年之后,尽管万历皇帝临朝的机会越来越稀少,每当十一月慈圣的生辰,他却仍然亲临皇极门接受百官的庆贺。
十年改革铸辉煌。
万历朝的前10年,在小皇帝的支持下,张居正在政治上、经济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政府面貌焕然一新,对于改善明王朝的经济状况,有非常大的成效。
10年间,除了国家财富的激增
之外,小皇帝也成长为近20岁的青年。
三、神宗亲政
20岁时,张居正逝世,神宗开始亲政。
一代名臣张居正病逝。
神宗为之辍朝一天,给予张居正崇高的待遇:谥文忠,赠上柱国衔,荫一子为尚宝司丞,赏丧银500两。
然而,两年之后,万历在都察院参劾张居正的奏疏中批示道:“张居正诬蔑亲藩,侵夺王坟府第,箝制言官,蔽塞朕聪……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
本当断棺戮尸,念效劳有年,姑免尽法追论。
”这时候的张居正一家,已经被抄家。
张府人口,一些老弱妇孺因为来不及退出被封闭于张府,饿死十余口;张居正的长子张敬修留下了一份“丘侍郎、任巡按,活阎王!你也有父母妻子之念……何忍陷人如此酷烈”的遗书,自缢身亡;张居正80岁的老母还是在首辅大学士申时行的请求下才留有一所空宅和10顷田地。
张居正恐怕生前绝对不能想到,他死后竟然会遭到一手扶持的神宗如此无情的惩处。
神宗这种一百八十度的态度转变,显然是他长久地处于张居正的约束之下的心理变态后的大发泄。
张居正一生,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他的政治悲剧,原因有很多方面。
首先,过度的自信,张居正在朝堂上为所欲为,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对君主太严厉,太苛刻,不允许多花钱。
没有给皇帝足够的自信,威权震主,最后才引来了皇帝的报复。
其次,张居正执政的时期过于专权,得罪的官员太多。
张居正是一个极自信的人,不能虚己待人,而是过于刻毒专制;并且生活糜烂。
一方面住着豪宅,占据着严嵩留下来的香庐,一方面享用着戚继光奉送的波斯美女姐妹。
所以,招来报复,某种层面上来说是咎由自取。
但是,对于神宗来说,清算张居正是自己开始亲政的基础,推倒张居正,也就树立了皇帝自己的权威。
宴处深宫三十年,纵情于酒、色、财、气
万历册封他的爱妃郑氏为皇贵妃,并预先公市礼仪,以便各有关衙门作必要的
准备。
消息传来,就有一位给事中上疏提出异议,其理由为:按照伦理和习惯,这种尊荣应该首先授予皇长子的母亲恭妃王氏,德妃郑氏仅为皇三子的母亲,后来居上,实在是本末颠倒。
这一异议虽然引起万历的一时不快,但册封典礼仍按原计划进行。
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小小的插曲,竟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政治斗争的契机,导致了今后数十年皇帝与臣僚的对立,而且涉及到了整个帝国。
继张居正而任首辅大学士的张四维、申时行,目睹张居正生前的宠荣和死后的受辱,自然再不敢以张居正为榜样。
因此,曾经以才干受张居正赏识的申时行,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吸取张居正的教训,一方面顺从皇帝,一方面用诚意打动整个文官政府。
一句话,申时行是一个典型的和事佬。
这位来自富饶的苏州府长洲县的嘉靖四十一年状元,正如他的字“汝默”一样,力求清静,但也被人视为“首鼠两端”。
他在任上,开创了两项很恶劣的先
例——章奏留中和经筵讲义的进呈,他也因此被人批评为要为神宗的“荒怠”负责。
章奏留中,就是皇帝对于大臣们送上来的奏疏不予理睬,放在宫中,既不批示,也不发还。
经筵讲义的进呈,就是皇帝不需要参加经筵,经筵讲官们只需要把他们的讲义送到宫中就可以了。
这两件惯例的养成,就彻底地切断了皇帝与大臣们交流的渠道。
其实,要让申时行等大臣为神宗的荒怠负责,无疑是不公平的。
皇帝既要亲政,大臣们就应当无为;皇帝既要无为,大臣们就更应当谦逊地表示顺服,最好噤口不言。
这才是神宗的心态。
一个人的悲剧,往往是性格悲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神宗从他的祖父那里隔代遗传下来的,除了自大心理之外,还有乾纲独断的心态。
神宗是一个权力欲极重的人。
与明穆宗不同,神宗他不是一个平庸的君主。
万历一朝的大事,诸如万历三大
征,还都是在神宗的布置下进行的。
所谓万历三大征,是指在东北、西北、西南边疆几乎同时开展的三次军事行动:平定哱拜叛乱;援朝战争;平定杨应龙叛变。
发动“万历三大征”,巩固了后期明朝的统治。
然而,因和文官集团的矛盾而罢朝近30年。
在这一时期内,江南一带的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全国和经济总量达到了中国古代的巅峰,但是阶级矛盾也日益加剧,文官集团的党争使得政治日益腐败黑暗,东北的女真趁虚兴起,因而种下了明朝灭亡的原因。
留下身后无尽事
1620年神宗驾崩,传位于皇太子朱常洛。
朱常洛,万历长子,母王恭妃。
朱常洛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
他的身世,和他父亲万历皇帝差不多,也是父皇偶然临幸宫女而生,不过虽然都是临幸,朱载垕要比朱翊钧负责任。
万历是打心眼里不喜欢这位皇子,认为这个皇子的出生是他的一件丑事。
这一观念
持续了三十九年,直到万历皇帝去世。
皇长子朱常洛出生后的日子就可想而知了。
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更是将郑贵妃的儿子福王朱常洵视若掌上明珠,加上郑贵妃整天在万历皇帝枕边吹风,万历皇帝早就有废长立幼的想法。
万历先是封了郑氏为贵妃,而长子的母亲王氏却只封为恭妃,这是不合古制的;其次是在朱常洛长大后迟迟不让他上学,然后又想出了三王并封的主意,将众皇子都封为王以降低长子的地位,好在这些伎俩被大臣们识破,总算没有得逞。
之后爆发国本之争,众大臣用生命和鲜血为皇长子朱常洛争来了这个太子之位。
当上太子之后的朱常洛并没有就此安定下来,宫内、宫外的斗争始终都在威胁着他的地位,甚至生命。
好在朱常洛在残酷的斗争中已经渐渐成熟,各方面表现中规中矩,让万历皇帝也无话可说。
就在太子之位渐渐稳定下来之时,最着急的要算郑贵妃了,为了让他的儿子能够座上皇帝的宝座,她不惜孤注一掷。
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一个月。
他的位置岌岌
可危,苦熬了三十九年之后的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但是就在他即位的第三十天清晨,这位刚要展翅高飞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
泰昌帝即位后,梃击案、红丸案,最后都不了了之,成为明宫几大疑案,泰昌皇帝死后又发生“移宫案”。
做皇帝仅一个月,连万历皇帝尸棺都尚未埋葬,泰昌帝地宫也不可能在短期内速成。
无奈之下,就在原北京昌平景泰陵的废址上重建新陵,天启元年三月重新修缮,八月完工,九月入葬,名为庆陵。
《明史》论: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数十年皇帝与臣僚的对立,如此涉及到了整个帝国。
明朝由此走向衰落,泱泱大国,走向滑坡。
风雨定陵三百年,1958年,在考古学大师指挥下,神宗的梓官被开启。
这位怠政的贪财皇帝,死不得善终,实在可悲。